![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内容分类-(终极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23155c11d94a82f62daf915b44bc8f/5823155c11d94a82f62daf915b44bc8f1.gif)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内容分类-(终极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23155c11d94a82f62daf915b44bc8f/5823155c11d94a82f62daf915b44bc8f2.gif)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内容分类-(终极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23155c11d94a82f62daf915b44bc8f/5823155c11d94a82f62daf915b44bc8f3.gif)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内容分类-(终极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23155c11d94a82f62daf915b44bc8f/5823155c11d94a82f62daf915b44bc8f4.gif)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内容分类-(终极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23155c11d94a82f62daf915b44bc8f/5823155c11d94a82f62daf915b44bc8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jiànshǎng)内容分类--(终极版)解析第一页,共70页。诗歌常见题材(tícái)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zhùyì)区别。第二页,共70页。诗歌(shīgē)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jìmò)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闲适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真挚友情之珍视归耕隐居之快乐黑暗官场之苦闷蔑视权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深情贬官(biǎnɡuān)谪居之怨愤时光易逝之感慨愤世嫉俗之愁绪第三页,共70页。边塞(biānsài)征战怀古(huáigǔ)咏史人生(rénshēng)感怀羁旅思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送别抒怀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思妇闺怨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民生疾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山水田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第四页,共70页。诗歌内容鉴赏(jiànshǎng)“六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注释破解难点
4.看意象把握情感
5.看尾句参透主旨
6.看题干得到启示第五页,共70页。送别(sòngbié)抒怀诗欢聚(huānjù)离散皆是缘第六页,共70页。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chánmián)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鉴赏(jiànshǎng)要点第七页,共70页。A.依依不舍(yīyībùshě)的留念。常见(chánɡjiàn)情感柳永(liǔyǒng)?雨霖铃?、王维?渭城曲?。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李白?赠汪伦?D.款款深情厚意第八页,共70页。常见(chánɡjiàn)特征
季节时间地点景物送别
秋季(qiūjì)或春季清晨(qīngchén)或黄昏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第九页,共70页。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zhènɡɡǔ)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根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yángliǔ)〞、“杨花〞、“风笛〞、“离亭〞。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例第十页,共70页。羁旅(jīlǚ)思乡诗何人不起故园(gùyuán)情第十一页,共70页。②了解(liǎojiě)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huànyóu)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土;逢年过节。鉴赏(jiànshǎng)要点第十二页,共70页。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shēnɡqínɡ):除夕;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夜深难寐。因地生情(shēnɡqínɡ):津、浦、渡、高楼、深院、空闺。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第十三页,共70页。旅次寄湖南张郎中(lángzhōng)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②同意。“归梦〞因旅次见闻(jiànwén)引发,触景生情。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那么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例第十四页,共70页。思妇(sīfù)闺情诗悔教夫婿(fūxù)觅封侯第十五页,共70页。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shàngǎn)、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常见(chánɡjiàn)情感第十六页,共70页。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lèiyǎn)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例第十七页,共70页。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biǎodá)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第十八页,共70页。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单看外表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吟:一种诗体的名称。妾:古代妇女对自己(zìjǐ)的谦称。缠绵:情意深厚。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襦:短衣、短袄。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良人:丈夫。戟:一种古代的兵器。明光:明光殿,此指皇宫。事:服事、侍奉。拟:打算。第十九页,共70页。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shēnqiǎn)入时无?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第二十页,共70页。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答复以下(yǐxià)问题。瑶瑟怨温庭筠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两个水名,在今湖南省。批注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想内容的。答: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这些(zhèxiē)景物组成一幅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凄凉独居、寂寞难眠的悲怨之情。例第二十一页,共70页。山水(shānshuǐ)田园诗煮酒把盏(bǎzhǎn)话桑麻第二十二页,共70页。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农人(nónɡrén),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沉着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鉴赏(jiànshǎng)要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wángwéi)、孟浩然为代表。第二十三页,共70页。08天津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xiàoguǒ)。〔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1〕“遍〞字表现鹤多,松树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jǐngxiàng)。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第二十四页,共70页。怀古(huáigǔ)咏史诗古今(ɡǔjīn)多少兴亡事第二十五页,共70页。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常见感情(gǎnqíng):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感慨个人遭遇,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成心借题发挥。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有古今比照的,有用典的。第二十六页,共70页。
①弄清史实(shǐshí),要体会意图;②分析写法(xiěfǎ),领悟感情。鉴赏(jiànshǎng)要点第二十七页,共70页。汴河曲
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假设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阅读上面(shàngmiɑn)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比照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忆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tōngcháng)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绩不次于治水的大禹。第二十八页,共70页。咏物(yǒnɡwù)言志诗任尔东西南北(dōngxīnánběi)风第二十九页,共70页。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chánɡyònɡ)比喻、象征、拟人、比照,正面描写、侧面衬托的手法。鉴赏(jiànshǎng)要点第三十页,共70页。常见感情(gǎnqíng)〔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常见意象如松、竹、梅、荷、菊、芳草(fānɡcǎo)、蝉、雁、鸥、马、牛、精卫、浮云、石灰等。第三十一页,共70页。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suǒchǔ)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鉴赏(jiànshǎng)方法第三十二页,共70页。08安徽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xíngxiàng)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qínghuái),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决信念。第三十三页,共70页。边塞(biānsài)征战诗古来(gǔlái)征战几人回第三十四页,共70页。鉴赏(jiànshǎng)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yīwǎngwúqián);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表达国运兴衰。第二、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表达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kěnéng)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第三十五页,共70页。主要(zhǔyào)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2〕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常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挖苦。〔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比照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兵;胡、羌、羯、夜郎、匈奴;长云秋月、朔风衰草、大漠(dàmò)雪山;长城玉门、青海楼兰;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第三十六页,共70页。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比照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qīnglěng)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第三十七页,共70页。人生(rénshēng)感慨诗念天地(tiāndì)之悠悠第三十八页,共70页。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gǎnkǎi)。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第三十九页,共70页。1、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lùyóu)?书愤?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常见(chánɡjiàn)感情第四十页,共70页。意象特征:“风雨〞、“阴晴(yīnqínɡ)〞、“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比照衬托。鉴赏(jiànshǎng)要点第四十一页,共70页。无限风光在险峰(xiǎnfēng)哲理诗第四十二页,共70页。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rénmen)所传诵、称引。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rénmen)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第四十三页,共70页。
水口行舟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诗人描绘的画面(huàmiàn)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答: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yīqiè)美好事物的生命力不可遏止。例第四十四页,共70页。一枝(yīzhī)一叶总关情忧国忧民诗第四十五页,共70页。1、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2、同情(tóngqíng)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常见(chánɡjiàn)情感第四十六页,共70页。例06年全国Ⅱ卷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chóuchàng)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慨,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心情(xīnqíng)。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慨,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第四十七页,共70页。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jiànshǎng)规律第四十八页,共70页。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guāndiǎn)、态度。就该考点(kǎodiǎn)1而言,实际上是“写什么(shénme)〞〔形象〕“为了什么”(思想内容)“怎么写”(语言、表达技巧)考点精解第四十九页,共70页。思想内容(nèiróng)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第五十页,共70页。除了认真研读诗歌(shīgē)主体外——还需6看如何把握(bǎwò)诗歌思想情感1、看标题(biāotí)2、看作者3、看注解4、看意象5、看末句6、看题干第五十一页,共70页。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chūjìnɡ)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huàméi)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干谒诗科举考试之前(zhīqián),向张籍征求意见,表现自己忐忑不安的心理一、看标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第五十二页,共70页。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xiànglái)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rúxǔ),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池塘要不断注入活水,才能清澈。学习(xuéxí)要不断吸取新知,才能进步读书的积累与贯穿的关系。长期的读书积累,对问题一朝领悟。第五十三页,共70页。从题目入手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sīxiǎng)内容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近试上张水部??观书有感(yǒuɡǎn)?李白?哭晁卿衡?杜甫的?春夜喜雨(xǐyǔ)?王昌龄?闺怨?陆游?书愤?第五十四页,共70页。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huáfà)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交代(jiāodài)晚年处境答: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bùshi)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全文表现了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抗金杀敌,收复失地二:看作者第五十五页,共70页。
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shāngxīn)画不成。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shāngxīn)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⑴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shāngxīn)〞,诗人为什么伤心(shāngxīn)?⑵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shāngxīn)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shāngxīn)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⑴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⑵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guānkàn)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三:看序注高蟾预感到唐王朝(wángcháo)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真个是画不成么?〞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第五十六页,共70页。四:看典型(diǎnxíng)意象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shòumǎ)。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幅图画由两局部构成:
一、由精心(jīngxīn)选取的九个能代表萧瑟秋天的典型意象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天涯游子独行寒秋的内心深处无尽的伤痛。第五十七页,共70页。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liánbō),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寒秋(hánqiū)流水(liúshuǐ)春草登高杨柳赠别诗常见意象一乐曲二植物三地点边塞诗三乐曲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第五十八页,共70页。五:看末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suífēnɡ)直到夜郎西。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Huáinán)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jímùyuǎnwàng)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通过诗人望之那么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第五十九页,共70页。20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wèntí)。〔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六:看题干“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gūdú)、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表达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第六十页,共70页。三步作答(zuòdá):1.字句的内涵〔理解、翻译〕2.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3.说出这种手法的妙处及感情。
作为表达题,答题语言要准确、简洁、明晰、流畅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好坏肯定(kěndìng)会影响到考生的得分的。第六十一页,共70页。鉴赏诗歌要有文本意识。文本指的是诗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学(tóngxué)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赏析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析。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第六十二页,共70页。练习(liànx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采桑女唐彦谦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注:唐彦谦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里胥:里中小吏。初眠:蚕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为一眠。1.诗歌塑造(sùzào)的采桑女的形象是怎样的?2.这首诗的首联中的“努〞的含义是什么?3.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怎样?第六十三页,共70页。1.勤劳善良备受压迫下层劳动人民形象。采桑女清晨(qīngchén)采桑,泪如雨下,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遭到无边痛苦。此诗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2.柔桑用力凸出青鸦嘴般的嫩芽。用“努〞把“桑芽〞与“青鸦嘴〞连接起来,既说明二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又用拟人手法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冒出〞的动态。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给画面增添了情趣。反衬了采桑女的愁苦之情。3.此诗语言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北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降第1节降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去括号)听评课记录2
- 保育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 电视台广告部实习总结
- 设计版权合同范本
- 铺面合伙协议书范本
- 公司商业合作保密协议书范本
- 顶管施工劳务合同范本
-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数据处理的初相识说课稿
- 《物流市场营销环境》课件
- 泰山英文简介
- 公司组织知识清单范例
- 2023年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电报体风格
- 网咖成本预算明细表
- 2023年上半年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限公司招聘6人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标志设计 课件
- 金属常见的腐蚀形态及防护措施-课件
- (完整版)客户拜访方案
- 老年病科工作手册
- 医务科运用PDCA循环提高门诊医生准时出诊率PDCA成果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