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西藏拉萨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西藏拉萨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西藏拉萨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西藏拉萨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藏拉萨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论及文学类型的时候,大家习惯于将当下的类型文学源头上溯到历史上的经典序列。比如近代以来被我们命名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作品,至少其中《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是“侠义小说”,这样的说法是旧已有之的。这样比附,便有助于说明通俗小说的类型性和它们成为经典的可能;并与当下流行的类型小说形成比较,起到了“尊体”和便于他人理解的作用与效果。但在“中国首本类型文学概念读本”《流行阅》的发刊词中,有了另一种理解:“过去我们讲通俗文学,后来讲网络文学,现在放在这里用都不太合适。参照类型电影的说法,用类型文学的新概念才能更好地归纳今天的这部分创作……类型小说无所谓严格意义的雅俗,怎样汲取类型的营养形成和创造类型,是作者创造力的自由。”归根结底,我们今天命名的类型文学的全称,应该是:当代大众类型文学。它的边界既是“当代”,又是“大众”。“当代”,意味着今天所提出与研究的对象——类型文学,是与当代科技和资本相适应的文学创作形态;在当代,其文化主流被命名为“大众文化”,其文学需求和实际文学表现样式,即“大众文学”,它的基本要求是“通俗”的。这正如贺绍俊所说:“类型小说是通俗小说的基本存在方式”。在上述意义上,我们提出和研究“类型文学”就是研究在当代科技和资本以及大众文化场中的一个主干的文学样式,是对“一时代之文学”的研究。(摘编自夏烈《类型文学:一个新概念和一种杰出的传统》)材料二:随着网络文学和科幻小说的兴盛,近年来传统文学创作者开始主动汲取类型文学叙事资源,出现了小说叙事上的文类融合现象。不仅仅是传统型的纯文学向类型小说取经,此前类型叙事手法较为突出的作家和一些作者也转型为相对传统的纯文学创作。网络文学写作领域,打破类型划分、进行文类融合写作更是一种常见的叙事现象。不断地突破既有的类型划分,融合多种类型的通俗文学元素,这几乎成了网文界最为便捷的创新途径。纯文学向类型文学取经,类型小说作家向纯文学靠近,以及网络文学界常见的类型融合,这些现象说明今天的文学创作已不再固守传统的门户之见,开始主动借鉴其他体裁、类型作品进行自我创新。传统文学界之所以有进行自我革新的冲动,间接原因或许是传统纯文学的市场空间被网络文学和新崛起的悬疑、科幻等类型小说挤压,但根本的缘由是传统纯文学作家自身寻求突破。走出写作的舒适区,直面全新的社会现实,表现新时代的精神,这是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使命,同时也是现代文学以来中国作家完成自我创新的不二法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史告诉我们,但凡作家固守传统,不愿意去直视新时代新现实,文学就会“狭窄”,读者就会慢慢流失。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除网络文学的迅速崛起之外,传统文学也有着重要的发展轨迹: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那种个人化的写作逐渐隐匿;综合着个体精神表达与时代现实书写的创作日益成为主导风格,但也因为这种写作注重现实的深度表达和内在精神层面的隐微流露,普通读者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影响力没有破圈;写实感强烈的文学创作、纪实性特征突出的非虚构写作逐渐受到重视,这类作品成为一些作家摆脱写作困境的出口;作家借鉴悬疑、科幻等类型叙事元素,以及汲取中国传统通俗文学资源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几种现象,特别是后两种是作家们进行自我革新的探索表现,这种自我革新背后当然有着整个文学界的创新思考。非虚构、类型叙事、通俗风格,这些于新世纪初属于小溪流一般的探索实践,持续多年之后成了当前文学界的创作趋势。当然,并不是说非虚构和类型叙事将取代纯文学创作,而是说整个小说界呈现了一个叙事融合、风格转型的阶段。这不是谁取代谁,而是每一个类型的写作都在加速变革,而且是打破隔阂、相互借鉴式的综合性改变。传统纯文学创作将借鉴其他类型创作的叙事资源,更强调现实感和可读性,更进入时代,深入生活现场,同时也努力获得更广泛的读者。非虚构、类型小说也会更进一步地重视文学性,非虚构写作不会是过去的报告文学,类型文学也不会是以往纯粹娱乐的通俗故事。这些新的变化,意味着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这不是以往很多人认为的不同类型写作将壁垒分明、各自独立、不相往来的状态,而是各种类型写作相互借鉴、不断突破边界的“文类共融”时代。(摘编自唐诗人《文类共融:当代文学叙事艺术的新变》,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为代表的历史经典序列被习惯性地认为是类型文学的源头,这种看法古已有之。B.纯文学和类型文学间及网络文学界的文类融合现象表明,文学创作正在打破门户之见,寻求主动的自我创新。C.只有直面全新的社会现实,表现新时代的精神,文学创作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这也是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使命。D.新世纪以来,一些作家逐渐接受非虚构、类型叙事、通俗风格,寻求自身创作突破,促进了类型文学的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类型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但两者论述的目的不同。B.《流行阅》的发刊词中认为,曾经的通俗文学、网络文学都可以归入类型文学的范畴。C.“当代大众类型文学”的表述,既关照到了其产生背景,又关照到了实际需要和表现样式。D.“文类共融”最终要彻底打破不同类型写作之间的壁垒,成为一个不分彼此的综合体。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作家东西最新的长篇小说《回响》,借用了侦探叙事来讲述传统的情感主题。B.网络文学作家李小糖罐以真名李敏锐在传统文学期刊发表纯文学作品。C.熊召政的历史小说《张居正》基于历史真实,完成从“史”到“文”的转化。D.余华的长篇小说《文城》被认为是“纯文学爽文”,但有网络小说的叙事特征。4.有人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世情小说,同样可以作为类型文学的源头之一。请结合《红楼梦》和材料一对此进行分析。(4分)5.如何才能实现“文类共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泥人尹葛亮过年的时候,整理旧物。母亲发现一团蒙了灰的东西,用棉纸层层包裹着。打开来,是一只泥老虎。颜色斑驳,脊背上也已干裂出一道曲折的纹路。唯独面目还是勇猛凌厉的。这是尹师傅的作品,说起来,真已经有十几年没见过了。尹师傅是个泥塑艺人。第一次买下了尹师傅的作品,是一只“大阿福”。这也是尹师傅做得最多的一种娃娃。其实是一种儿童样貌的神,很硕大。尹师傅做这类泥人儿,真是得心应手。因为他有个一分为二的木头模具,将泥填实,倒出来就是个胖大的儿童的雏形。尹师傅先给它刷上粉嫩的颜色,然后寥寥几笔勾出眉眼,腮上润上胭脂,浓墨重彩地涂上肚兜、长命锁或者金元宝,就算是完工了。这只“大阿福”是我对尹师傅感兴趣的开始。尹师傅并不是南京人。老家是江苏无锡。无锡附近靠常熟有个地方叫惠山,出产着一门手艺,就是泥人儿。其中最著名的是袁、朱、钱这几家专业作坊。尹师傅的师承,就是这朱家。捏泥人是尹师傅的事业,其实在他手中也分着层次。比方说“大阿福”,这种泥人虽然喜庆,但近乎批量生产,尹师傅说叫作“耍货”,是为讨生计而做,不入流的。而作为一个创作型的艺人,其实高下在于能不能做“细货”。这“细货”按传统应取材于昆山一带的戏曲。泥塑并非南京的特产,这就使得他的本事在一众艺人中显得特立独行。加上他又总是很寡言,即使在一群年幼的拥趸注目之下,也依然是很安静地做手边的事情。由于他严肃的神情和沉默的态度,往往磨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渐渐对他失去了兴味。当然他也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做他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我便是其中的一个。而时间久了,尹师傅也终于认识了眼前的小朋友。有一天,我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做的东西,有点儿老土。并拿了附近剪纸艺人的“森林大帝”作为辅证,说明他不够与时俱进。尹师傅扶了扶眼镜,很认真地看了我一眼,依然没有说话。但我不知道,我的话却在将来造成了他手艺的改革。以后的某一天,我发现尹师傅终于开始因人制宜,作品中出现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人物。比如一休和尚、蓝精灵等,都是热播卡通片里的,做得惟妙惟肖。神情间的活泼,很难想象是出自严肃的尹师傅之手。出于友谊与感谢,尹师傅曾经为我专门做了一个铁臂阿童木。这时候,我们家里其实已经摆满他的作品了。及至我上了中学,朝天宫一带其实有了很大的变化。什么都在变,不变的大约只有尹师傅的泥人摊。生意没有更好,但也没有坏下去。顾客还是孩子们,一些长大了,不再来了,便有一些更小的接续上来。有一天,爸爸一回家来,脸上是很兴奋的神情。回房间翻了一阵,翻出许久不用的照相机。爸爸对我说:“毛果,我们去找尹伯伯。”我们到的时候,夕阳西斜,尹师傅正袖着手打盹儿。耳朵上夹着一支烟,人也有些佝偻。这中年人,这时候便显出了老相来。爸爸没有惊动他,只是拿着照相机,对着摊上的泥人拍了一阵。尹师傅醒过来,眼神有些发木。爸爸高兴地对他说:“老尹,你的玩意儿,遇到懂的人了。”尹师傅的嘴角便扬扬,说:“先生又玩笑,怕是没有比你更懂得。”爸爸摇摇头,说:“你可记得上次送我的那只泥老虎,我摆在办公室里,有个英国人见了,爱得不行。聊起来,原来他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客座教授,专门研究亚非文化的。他说难得见这样地道的民间艺术品,想要看你更多的作品。”尹师傅嗫嚅了一下,说:“是个洋先生吗?”爸爸说:“洋人也没什么,艺术无国界。只要是好东西,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后来,我目睹了这个叫凯文的英国教授,在看到这些泥人时的反应。这间十多平方的斗室,是尹师傅的家,简朴到只有一张床和一个立柜。其余的地方,满当当地摆着泥人。有的上了彩,有的还是素坯。因为太多,色彩又繁盛,任是谁都眼花缭乱。凯文轻轻抚摸其中一只“杀鬼钟馗”,眼里是一种疼惜的目光,仿佛对着初生的婴儿。他回过头来,用清晰的汉语对我们说:“这才是中国的!”这年的年尾,尹师傅的泥人,出现在了英国的《新世纪艺术年鉴》上。尹师傅婉拒了伦敦艺术双年展的邀请。他说:“我是登不上台面的,就是个手艺人。况且,生意走不开。还有,我儿子。”凯文再次找到他,是在第一年的秋天。凯文对爸爸说,他想和尹师傅谈谈生意的事。他说,他的弟弟开了一个工艺品公司,希望尹师傅能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他们会为他在中国安排专门的工作室,以后他的所有作品会直销海外。尹师傅摇摇头,说:“离开了朝天宫,我就什么都不是。”凯文说:“您是个值得尊敬的艺术家,理应过上更好的生活。”尹师傅眼角低垂,说:“穷则独善其身。”(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粉嫩胖大、戴着长命锁或者金元宝的“大阿福”是尹师傅做得最多的一种娃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B.尹师傅嗫嚅着问“是个洋先生吗”,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了尹师傅的自卑心理,暗示他对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没有信心。C.小说聚焦手艺人尹师傅,叙写手法自然、朴素,语言质朴而显疏朗,真诚而有力量,能引起读者共鸣,让读者产生共情。D.尹师傅家中简朴的家具摆设与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泥人摆件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尹师傅对泥塑的热爱与执着。7.下列关于人物对话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生又玩笑,怕是没有比你更懂的”道出传统匠人的手艺不被大多数人了解,缺乏市场,其艺术价值得不到体现的困境。B.“只要是好东西,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暗示想要改变传统匠人的现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C.“离开了朝天宫,我就什么都不是”说明传统匠人受地域影响明显,生存空间受限,离开了该地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D.“穷则独善其身”道出了像尹师傅这样的匠人在经济大潮中仍守着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没有因名利而放弃传统坚守。8.葛亮在多部作品中都表达了他对“匠人”的理解:除了专注、打磨、任性,匠人还象征了一种文化传统。请结合选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尹师傅身上所体现的“匠人精神”。(6分)9.有位读者认为,小说中“我”这一角色完全可以隐去,用第三人称视角对这些人物展开平实的叙述,并不影响小说的质量。作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请你替作者说服这位读者。(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弘年六十,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蓄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谢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元朔三年,以弘为御史大夫。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今臣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弘病甚,乃上书曰:“臣愿归侯印,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君不幸罹病,何恙不已,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因赐告牛酒杂帛。元狩二年,以丞相终。(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B.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C.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D.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有国家、国都、地域等多种含义,在文中指的是汉朝时王侯的封地。B.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其君长称为单于,君长之嫡妻称为阏氏。C.“弘乃病免归”的“乃”与《孔雀东南飞》中“乃投水而死”的“乃”含义相同。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犯罪或年老等原因向君王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归葬故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孙弘最初做官不顺,他出使匈奴,返回后上报情况,不合皇上的心意,被认为没有才能,罢职而归;再次受到举荐后,才得到了皇上的认可。B.公孙弘从不肯当面反驳和在朝廷上争论,总是放弃原来和人商量好的意见而顺从皇上的旨意,所以皇上特别喜欢他,以至于力排众议,最后让他做了丞相。C.汲黯对公孙弘颇为不满,认为他盖布被行为狡诈,违背约定不忠诚,但其对公孙弘的攻击都被公孙弘化解了,皇上对公孙弘仍然很信任。D.公孙弘在做人方面有突出的优点,比如他非常节俭,每顿饭只吃一种肉菜,饭食是脱壳的粗饭,但他却用俸禄供养着靠他生活的好友和宾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弘谢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2)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14.公孙弘在回答皇上问话时提到了晏婴,其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江城子·示表侄刘国华吴潜家园十亩屋头边。正春妍,酿花天。杨柳多情,拂拂带轻烟。别馆闲亭随分有,时策杖,小盘旋。采山钓水美而鲜。饮中仙,醉中禅。闲处光阴,赢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部分的“酿花”之语暗含着花朵从孕育到开放的过程,生动而别致。B.这首词先言百花竞放,再写杨柳带烟,这些典型景象引发了读者对美好春天的想象。C.词人身体不好,只能策杖行走,但他依然兴致勃勃地进山采撷、临水垂钓。D.有人认为一品高官值得艳羡,却不知他们也有必须处理繁杂事务的劳烦。16.词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之乐的向往?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曾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前一句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对君子提出了要求,后一句则说明了君子要达到这样的要求的原因。(2)陶渊明《归去来分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到高地和溪流边游玩时的自在而高雅的生活情趣。(3)“秋风”是古代诗人笔下的常见意象,多用来描写秋天景色,可表达豪迈、肃杀、伤感、凄凉等,衬托一种悲凉的感情,如“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为了看日出,天刚亮我们就赶紧向着山顶出发,徜徉在林中小路,微凉的风热情地送来树叶花草的清香。鸟鸣声唤醒晨曦,静谧的山林中,松涛的声音在空阔的山谷中轻轻地回荡。登上高峰,一览众山小。此时天际已拉开①_______的日出序幕。群山组成的地平线上,曙光被染得绯红,随后慢慢扩散开来,与暗蓝的苍穹融合在一起,编织成②_______的朝霞。一会儿,彩霞消失了,天空一片暗红,那是日出的前兆。在暗红的最亮处,红日如一枚成熟的橘,慢慢跃出地平线,不经意间演绎出非凡的壮丽。放眼看去,红日仿佛被群山托起,群山间云海奔腾,气势磅礴,撼人心魄。黄鹤桥的日出似一幅美丽【A】的画卷,光影中一队飞鸟,似是画卷的题字。置身画中,我们豪情满怀。云海拍打着峰林和绝壁,慢慢地变成升腾的雾,笼罩着山谷,一片朦朦胧胧。山影树影③_______,柔美无限。绝壁上的几株松树扎根岩石上,从容面对风雨流云。漫步在林间小径,阳光一缕一缕自枝叶间漏下,走着走着,感到地势逼仄,天空被树荫和绝壁遮掩。抬头看去,原来这里是一线天【B】,天空像一条细细的蓝色飘带。18.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惊心动魄绚丽多彩重重叠叠B.动人心魄绚丽多彩若隐若现C.惊心动魄五颜六色若隐若现D.动人心魄五颜六色重重叠叠19.第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20.有人对A、B两处作了修改:A处的“美丽”改成了“江山如此多娇”,B处的“一线天”加了引号。这些修改都比原文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数据显示,黄色和橙色是过去五年来全球饮料最流行的颜色组,但如果评选近两年饮料界的“顶流”颜色,①_______。原因很简单,饮料消费的主流——年轻消费群体,想要明亮、色彩大胆的产品,而经典的蓝色给消费者提供了平静和安心。随着可持续消费理念深入人心,②_______。绿色代表新鲜、富含营养和有机。美国饮料开发公司Imbibe曾指出,人们需要色彩丰富的产品,喜欢自然和可持续的颜色,这意味着饮料制造商需要谨慎地选择颜色。③_______,还有一种颜色越来越受欢迎,那就是红色。食用色素供应商GNT指出,红色具有引发强烈情感的效用,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活力、激情和积极的行动,色泽鲜艳的红色可以在一些产品应用中产生非常强大的效果。比如,产品使用红色可以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在我国文化中,红色常常与吉祥、好运联系在一起,因而红色就可以为产品提升节日期间的销量。21.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最”是副词,修饰“流行”,强调了黄色和橙色的饮料受欢迎程度之高。B.“经典”是形容词,与“蓝色”搭配不当,应该改为“令人陶醉”之类的词语。C.“引发”是动词,准确地表达了人看到红色后,其强烈情感由无到有的过程。D.“就”是连词,用在这里不恰当,这是因为末句两个例子是并列关系,应该把“就”改为“也”或“还”字。22.请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读《归去来兮辞并序》,我们向往陶渊明“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的潇洒,羡慕其诗意的人生;读苏轼诗文,我们既敬佩他“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进取精神,又感慨于他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豁达退隐;但我们读陆游,发现他自始至终都“位卑未敢忘忧国”,临死还“但悲不见九州同”,这种至死不改的爱国志,令人潸然泪下……这些伟大的人物,或超然高举、洁身自好;或既欲建功立业,又求自在人生;或不懈追求,唯以干事创业为乐。不同的人,对人生有不同的选择。你最喜欢材料中的哪种人生选择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拉萨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21A

D

B

B

C

C

D

B

C

B

B1.A【解析】“这种看法古已有之”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中的“比如近代以来被我们命名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作品,至少其中《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是‘侠义小说’,这样的说法是旧已有之的”可知,原文中“这样的说法”指的是对四部古典名著的类型的看法。故选A。2.D【解析】“成为一个不分彼此的综合体”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五段中的“这不是谁取代谁,而是每一个类型的写作都在加速变革,而且是打破隔阂、相互借鉴式的综合性改变”和第六段中的“是各种类型写作相互借鉴、不断突破边界的‘文类共融’时代”可知,D项的说法在原文中没有依据。故选D。3.B【解析】材料二第五段中写文类共融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第一种是传统纯文学创作将借鉴其他类型创作的叙事资源,更强调现实感和可读性,更进入时代,深入生活现场;第二种是非虚构、类型小说会进一步重视文学性。A项和D项属于第一种;C项属于第二种;B项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故选B。4.①《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封建大家族兴衰荣辱的过程,展示了当时社会人情世故和风土文化,可以认为是世情小说,是历史上的经典序列。②世情小说属于通俗小说的范畴,而通俗小说和网络文学都可归纳入类型文学的范畴,所以可以作为类型文学的源头之一。【解析】首先,考生要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观点,其次,结合题干具体作答。先结合《红楼梦》的内容,解释为什么它“是一部世情小说”;再结合材料一中“类型小说是通俗小说的基本存在方式”的观点可知,《红楼梦》属于通俗小说,也就可以解释其“可以作为类型文学的源头之一”。【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第①点,结合红楼梦的内容分析“世情”得1分,指出红楼梦的经典性得1分。第②点,指出世情小说属于通俗小说的范畴得1分,指出通俗小说和类型小说的关系得1分。5.①从观念上,要打破传统的门户之见,主动借鉴其他体裁、类型作品进行自我创新;②从态度上,要走出写作的舒适区,直面全新的社会现实,表现新时代的精神;③从做法上,打破写作壁垒,融合多种类型的文学元素,实现不同类型写作的相互借鉴。【解析】考生要在充分理解文本观点的前提下,结合题干中“如何实现”明确筛选、概括、归纳材料内容。【评分标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6.B【解析】“自卑心理”错。尹师傅嗫嚅着问话,是并无意愿把泥人推介给“洋人”,但也觉得不必直白表达的一种反应,并无自卑心理。另外“他对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没有信心”无中生有。故选B。7.C【解析】“离开了该地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过分解读。“离开了朝天宫,我就什么都不是”只是说明像尹师傅这样的传统匠人比较念旧,多年扎根于斯,他熟悉这里的人,这里的人熟悉他,离开了这里,他怕找不到懂他的人。故选C。8.①专注: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和境遇,他都专注如一,不管“耍货”“细货”,都认真做好;②坚忍: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寂寞中坚守,安静地在朝天宫摆摊制作泥塑;③传承文化传统:精心制作出“杀鬼钟馗”等作品,得到外国友人的高度赞赏,将泥塑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④懂得创新:在“我”的建议下,因人制宜,创作出小孩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传承下去。(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解答本题时,可紧扣题干中葛亮对“匠人”的理解,抓住关键词“专注”“韧性”“文化传统”等,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能表现这几个特征的内容,概括出来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文中不仅有尹师傅对传统文化泥塑的传承,还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9.“我”不能隐去。①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能使人物、事件描写得更真实自然,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小说中的“我”在与尹师傅的交往中成长,从“我”的视角出发,更能看到尹师傅的纯朴、执着和有情;③“我”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连接者,连接了知识分子(爸爸、凯文)和普通百姓(尹师傅)的相遇,是城市外来者和本地人之间的沟通桥梁,是故事推进的关键人物。(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其他人物的看法态度;采用第一人称,也能给人真实、亲切的感觉;选文也因为“我”,串联了知识分子(爸爸、凯文)和普通百姓(尹师傅)的相遇,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0.C【解析】“人臣”是一个词,前面加一“大”字,语意不通,且“大”与“广”同义,是一个词,中间不宜断开。因此可排除B、D两项。整个句子的主语是公孙弘,所以第六处应在“令”前面断开,否则“不肯面折庭争”的主语就成“人主”了,语意不通。因此可排除A项。故选C。11.D【解析】A、B两项,解说正确。C项,两个“乃”字的意思都是“于是,就”。D项,古代官吏犯罪是不能乞骸骨的。故选D。12.B【解析】前后的因果关系不成立。皇上喜欢公孙弘,根本的原因是“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故选B。13.(1)公孙弘推辞说:“臣曾经向西到京城接受命令,因为没才能而被罢免归乡,希望重新推选人才。”(2)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皇上的近侍宠臣常常毁谤公孙弘,皇上更加厚待他。【解析】(1)采分点:“谢”“不能”“更”各1分,句意1分。(2)采分点:“然”“毁”“厚遇”各1分,句意1分。【评分标准】(1)共4分。“谢”翻译为“推辞”“推脱”等得1分,翻译为其他不得分;“不能”翻译为“没有才能”“没有能力”等得1分,翻译为“不能”/“不可”等不得分;“更”翻译为“重新”等得1分,翻译为“更加”“再”等都不得分。句子翻译通顺、合理、无语病,无多译、漏译,得1分。(2)共4分。“然”翻译为“赞同”“赞成”等得1分;“毁”翻译为“诋毁”“诽谤”等得1分;“厚遇”翻译为“厚待”得1分。句子翻译通顺、合理、无语病,无多译、漏译,得1分。14.借晏婴的节俭和自己的节俭进行类比,(1分)表明自己节俭有利于国家的治理,不值得批评。(2分)【解析】公孙弘盖布被,晏婴吃饭不吃两种肉菜,二人是同一种作风,这是类比。而“齐国亦治”是说晏婴节俭,齐国治理得很好,公孙弘的意思显然是:“我”跟晏婴的节俭是一样的,则治国的效果也会是一样的。【评分标准】共3分。提及“晏婴”的目的是类比说理,答出类比结论给1分。若答“用同样节俭的事实来说理”之类的意思,也可给1分。答出“借此论述自己的节俭不该被批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译文】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的人,表字叫季。四十多岁时,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公孙弘六十岁时,皇上征召他担任博士。出使匈奴,返回后上报情况,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发怒,认为他没有才能,公孙弘于是称病被免职回乡。元光五年,有诏书征召文学之士,菑川国再次把公孙弘推荐上去。公孙弘推辞说:“臣曾经向西到京城接受命令,因为没才能而被罢免归乡,希望重新推选人才。”国人坚决推荐公孙弘。对策文章被送到皇上那里,皇上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拔为第一,任命他为博士。公孙弘为人才干非凡,见闻广博,经常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肉菜。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阐明事情的多个方面,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反驳和在朝廷上争论。在这种情况下,皇上观察到他的品行很是敦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物,又能用儒家的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公孙弘上奏事情,有他不认可的事情,他不在朝廷上争辩。他曾经和主爵都尉汲黯请求在空隙之时向皇上报告事情,汲黯先提出问题,公孙弘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从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上的亲近和看重。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上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总是违背约定来顺从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地的人大多狡诈而没有真心,开始时与臣等提出这样的议论,如今都违背了,不忠诚。”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皇上的近侍宠臣常常毁谤公孙弘,皇上更加厚待他。元朔三年,任命公孙弘为御史大夫。汲黯说:“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然而盖布被,这是欺诈。”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晏婴辅佐齐景公,吃饭时不吃两种肉菜,他的妾不穿丝织衣服,齐国也治理得很好。如今我盖布被,从九卿以下一直到小官吏,没有什么差别,真像汲黯所说的那样。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最终让公孙弘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他每顿饭只吃一种肉菜以及脱壳的粗饭。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仰仗他供给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没有余财。士人也因为这个缘故认为他贤明。公孙弘病得厉害,就上书说:“我希望交回侯印,给贤人让路。”天子回复说:“你不幸得了病,什么病不能痊愈呢?竟然就请求退休,这是显扬我的无德啊。你要减少思虑,保养精神,再以医药辅助治疗。”于是让他休假,赐给他牛、酒和各类布帛。元狩二年,公孙弘在丞相的职位上去世。15.C【解析】“词人身体不好,只能策杖行走”于文无据。故选C。16.①借景抒情。词人描绘了田园之美,如杨柳飘拂、百花竞放,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田园之乐。②直抒胸臆。词人写自己盘桓闲亭、钓鱼饮酒、闲来高眠,一举一动尽显自得之乐,描述了自己惬意快乐的生活状态。③对比。词人把一品高官的劳神费心与自己的恬然自得作对比,表明了自己的安贫乐道。【解析】题干中要求我们答表现手法。词人通过写田园之景衬托田园生活之乐,用的是借景抒情。词人描写自己惬意快乐的生活状态,用的是直抒胸臆。词人还提到了一品高官,显然用的是对比。【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其中表现手法和分析各1分,答出“借景抒情(也可以答“融情于景”,只要扣住情景关系分析即可)”“直抒胸臆(也可以答“直言胸臆”“直接抒情”等)”“对比(也可以答对照)”等术语,没有结合文本分析的可分别得1分;只翻译诗句,没有答出表现手法的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7.(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2)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常恐秋风早

飘零君不知/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解析】作答本题时,除识记准确、书写正确外,还要注意抓住题目中提供的默写情境。【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子填写正确,且没有错字、别字,没有漏字添字,可得1分;否则不得分。另外,字迹书写要清晰规范,若书写难以辨认,或书写不规范,写异体字、草书、篆字等不得分。第(3)题为开放式默写题,如果自己创作诗句或查无出处的不得分。18.B【解析】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动人心魄:激动人心;非常动人。第一空所填成语是作“日出序幕”的定语的,则所填成语应表示日出景象给人的感觉,故选“动人心魄”更合适。绚丽多彩: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也指绚烂无比,形容多姿多彩或非常精彩。五颜六色:指各种颜色。第二空所填成语是形容朝霞的,故选“绚丽多彩”更合适。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第三空所填成语是作“山影树影”的谓语的,前面写雾气笼罩,故选“若隐若现”更合适。故选B。19.①“徜徉”不准确,可改为“行走”。②“松涛的声音”成分赘余,可删去“的声音”。【解析】按《现代汉语词典》,“徜徉”指的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与前文“赶紧向着山顶出发”的语境不相符;“松涛”指的是松林被风吹动时所发出的像波涛一样的声音,与“声音”重复。【评分标准】共4分。共两处语病,改对一处得2分。如有其他改法,只要正确合理也能得分。20.A处改后既含“美丽”之意,又因为是引用,增加了景色的诗情画意,使文章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底蕴。B处的“一线天”加了引号,既表明这是一个专有名词,又有强调意味,表意更明确,且能加深读者的印象。【解析】“江山如此多娇”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句词是从来赞扬景色美丽的,包含“美丽”的意思,而且语言更高雅,也自然而然地使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一线天”如果不加引号,意思就不是很清晰;加了引号后,就变成一个专有名词,表意更明确,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评分标准】共4分,每处2分。第一处指出引用手法和引用的表达效果各给1分,不能指出“江山如此多娇”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不扣分;第二处指出引号的作用,并结合文本分析的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如果只泛泛而谈改后表达效果好,不能指明的好在哪里则不给分。21.B【解析】“与‘蓝色’搭配不当”错误。“经典”在这里是指蓝色具有典型性,影响大,运用恰当。22.①蓝色毫无疑问排在前列②绿色也很受欢迎③除以上几种颜色外(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第①处,从横线后面的内容可以知道,这里应该提到经典的蓝色;从横线前面的内容可以知道,所填写的句子是要和其他颜色对比的,因此可填写“蓝色毫无疑问排在前列”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横线前面是说“可持续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强调了可持续消费,这与绿色有关;二是强调了深入人心,这暗示绿色受到欢迎。横线后面则提到了绿色,因此可填写“绿色也很受欢迎”这样的句子。之所以要用一个“也”字,是承上文蓝色而来。第③处,横线后面的句子是“还有一种颜色越来越受欢迎”,依据句式推断,该空可填写“除以上几种颜色外”之类的句子。【评分标准】共6分,每空2分。第一空填写“非蓝色莫属”“蓝色排在前列”等能够体现出近两年饮料界的“顶流”颜色是蓝色的句子,得2分;第二空填写“绿色也很受欢迎”等能指出“绿色受欢迎”并有“也”之类的词语勾连上下文的句子,得2分;第三空填写“除以上几种颜色外”或“除了蓝色和绿色以外”等,得2分。超过字数可酌情扣分。23.【题目解读】材料提供的是古代三个大文人的人生选择。第一个是陶渊明,材料强调了他的人生选择是洁身自好、退隐处世;第二个是苏轼,材料强调了他的人生选择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第三个是陆游,材料强调了他的人生选择是自始至终不变的爱国志。这三个人的人生选择是不一样的。写作的时候,认可他们三个人中哪一个的人生选择都可以,但由于作文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最喜欢材料中的哪种人生选择”,所以在论述中要进行比较,在比较的时候辩证分析,不可有过分贬低式的论述。【参考立意】①洁身自好,追求自在人生;②既求人生适意,又要建功立业;③一心追求、永不放弃的人生令人景仰;等等。【作文评分标准】各分数段作文特征指导意见:1.54分~60分:(1)议论文:文体特征明显,对于古代三个大诗人的人生选择有准确和理性的认知,有明确的选择,且有深刻的理解阐述,观点有深度,不局限于三者选其一,对其他人生选择也有辩证思考,行文举例能结合“当下社会价值思考”,有“青年立场”,真实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