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模式研究 论文_第1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模式研究 论文_第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模式研究 论文_第3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模式研究 论文_第4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模式研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模式研究——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摘要:后疫情时期,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已经逐渐成为教学的常态化方式,为了探究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适切性、高效性,我们提出本项课题研究,力求形成一套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凸显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优化教学模式,精准教学,为学生“减负增效”,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下的高效课堂。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减负增效。一、结合实际,开展初中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1.区域范围内开展线上调查活动

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更具备针对性,也为了课题研究可行有效,课题组成员借助统计APP“问卷星”在合肥市范围内进行线上调查,填写线上问卷。重点通过“合肥市初中数学与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表1)、“合肥市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表2)以及“合肥市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需求情况”(表3)(如下图)三个方面了解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现状的数据。问卷调查涉及所调查对象的工作地域、年龄、学段、班级教室信息化装备安装时间、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频次等,主要聚焦初中数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能力亟需提升的空间。据统计,全合肥市范围内共收集到243份线上调查问卷。其中,城市学校占比66%。农校占比34%。课题组通过问卷、谈话等方式调查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水平,对常见的几类教学软件的应用是否娴熟等,进一步深入了解所在区域内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的现状。表1表2 表3

为了更精准地对初中数学教师信息化水平的能力数据进行分析,以理论为支撑确定研究的方向,让研究目标更准确,研究内容更契合实际,扎实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组主持人组织成员集中学习《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普通高中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与反思》等文章。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识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感受到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必要。本次理论学习增强了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研究优越性的认识,明确了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是以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以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为抓手,改变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借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区域范围内同步开展线下调查研究活动

在课题组研究期间,恰逢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线上教学顺应当下教学需求,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亟待提高,课题组顺应社会需求,适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深入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1)疫情期间,课题组充分利用研究优势,通过线上会议交流、线上任务分工、线上整合开发资源、线上辅助教学等途径,帮助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学子们共克时坚,筹划高效的线上教学。其中,课题组主持人承担了安徽省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10节课例,面向全省直播。在此期间,课题组其他成员积极收集整合资源选好课,依托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平台、一师一优课资源平台、安徽省微课大赛资源平台、QQ群、主持人公众号等平台精选课例、微课,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各校名师资源,结合校情,有针对的搜集并录制一些新授课、专题课、习题课,供全校师生使用,确保教而不乱,学而精简。(2)后疫情时期,我们积极搜集整理各项资源,对线上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信息化应用能力分析,聚焦教师使用频率高的部分软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竭力促使信息化教育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应用,追求教学的高效性。(3)针对中考复习阶段,为了创设高效的课堂,助力考生,我们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采取“课前测、课中测、课后测”的复习模式,通过菁优网发布“课前测”,了解学情,再基于学情反馈制定“课中测”,最后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检测情况进行精准定位,安排“课后测”。结合智慧课堂的有效测评方式,追求教学的高效性,打磨成一整套精准复习、高效练习的复习课模式,对数学复习课效率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4)定期开设课题研究课,初步形成对策研究

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定期举行课题研究活动,将实践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每位课题组成员轮流上课题研究课,并且每次上完课课题组成员还要在一起研讨,商讨如何合理使用各类教学软件,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研究目的。每次活动,课题组成员都带着问题准备下一次研讨课,集中交流,在磨课中成长,在交流中成长。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研究,形成对初中数学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现状的精准分析,经过反复研讨,初步拟定对现状的对策研究主要以融合教学的方式为主,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分析的能力,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作业设计,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研究目的。二、结合实际,精准分析初中数学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现状分析1: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发现,不少教师因工作任务重,教学观念落后等原因对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软件不熟悉,或者不能熟练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比如,信息技术2.0的微能力点测试无法完成,不会根据课题需要录制微课等。 对策研究1:积极开展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为了助力教师的信息教学能力提升,课题组开展了许多次线上、线下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制作了大量微课资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资源库,具体包括:初中数学学科常用信息技术软件库、各类软件使用培训材料、信息技术微能力点研究材料、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课例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融合培训材料等。现状分析2:不少教师备课就是在网上下载一些教学设计和课件,自己拼拼凑凑就作为教学资源,有些老师有自己的想法但苦于不知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去呈现,无法做到精备、精选,精准定位学情。对策研究2:借助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资源支撑,构建“备—教—练—辅—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备—教—练—辅—评”一体化教学,即:精细化备课、精准化教学、作业精选化、答疑精讲化、测评精练化,简称“五精”教学一体化模式。充分借助各类信息技术类资源的优势,高效教学。表4案例1:以沪科版教材八年级数学《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中的数据分析》为例(新授课型)案例1-1—精细化备课——借助知网下载相关论文学习案例1-2—精准化教学——借助中学生体质健康网获取真实体质数据案例1-3—精准化教学——借助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案例1-4—作业精选化——借助网络资源收集数据,体现学科融合案例1-5—答疑精讲化——借助国家教育资源云平台提供课题学习资源类支持案例1-6—答疑精讲化——借助录播设备录制微课,精讲答疑。(个人公众号发布)案例1-7——学生自主答疑,视频讲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公众号发布)现状分析3:初中数学复习课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最“头疼”的类型,如何避免单一的教师说学生听,师生共同“写刷刷”呢?如何有效解决数学复习课教学“单一化”教学的现状?对策研究3:融合信息技术创新出高效复习教学模式课题组全体成员以九年级数学一轮复习课为例,开展了研究,结合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制定了解决策略,对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提出高要求,具体策略如下:表5课前:要追求课堂的高效,教师必须要精细化备课,这就需要借助网络整合资源。课中:为了让“沉闷的数学”动起来,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软件动画演示,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和数学抽象能力。课后:借助组卷网,根据班级学情,自主设计个性化作业,精选精练。再借助微课视频讲解,精讲精析。案例2以九年级《二次函数的应用》为例(复习课型),教学环节如下:案例2-1借助菁优网组卷,智慧课堂后台推送课前检测,数据精准分 析,拟定复习计划 案例2-2针对学生在课前检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漏洞,点对点进行指点迷津。案例2-3基于学情,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案例2-4以达标检测对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进行测量案例2-5根据学生达标检测的正确率精准分层推送课后作业,基于学情, 精简精练。现状分析4:课题组借助谈话法调研,在与区域内教师交流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数学作业布置题量大,重复性练习多,尤其是中考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在当前“双减”背景下,极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老师们有诸多疑问,例如:如何设计作业才能符合“双减”要求呢?如何利用好节假日的时间,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全批全改呢?节假日的高频错题如何进行讲解呢?对策研究4:个性化作业设计,减负提质增效课题组的研究不仅关注信息技术在工作日的备课和上课中的优越性,还聚焦信息技术在节假日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中的功能与作用,包括设计、布置、批改、评讲、订正等环节。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空约束,所以非常适合节假日的作业管理。回顾反思常规的节假日作业的布置与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课题组主持人参与了合肥市作业设计团队,在合肥市教研专家的学术指导下,指明了课题组作业设计研究的方向。经过反复研讨、论证,课题组针对节假日的作业设计出一套节假日线上作业操作流程,如下表:表6线上作业操作流程(适用于假期作业布置) 这套线上作业设计的流程充分利用了菁优网的组卷和考试功能,及时布置,及时系统线上批阅,利用公众号发布微视频及时评讲,然后学生及时订正,让节假日的作业批改“不掉线”,作业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减负提质增效。从实施的结果看,效果非常明显。具体操作流程示例如下:流程图-1利用组卷网精选试题流程图-2通过组卷网发布作业流程图-3编印的纸质稿作业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平时作业布置也可以借鉴此做法,借助信息技术,助力提升作业效率。因此研究成果的创新性,课题组主持人组建的作业设计团队设计的作业获合肥市创新作业设计一等奖,安徽省创新作业设计大赛一等奖。三、信息技术助力数学课堂有效转型,开启新型融合教学模式

1.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学“互动”,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尝试和研究,致力于发挥各种常用软件的优势,集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多元化开展融合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比如:低年级教学时,教学中可以发挥seewo软件“交互性”的功能,设计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动画制作实验,将数学的直观性与抽象性完美统一,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契合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仅学生课上的学习过程可以利用seewo白板来优化,学生的作业和笔记可以借助seewo授课助手来展示,而且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通过软件“班级优化大师”来呈现,教师可以在“班级优化大师”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参与程度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等等,实现智慧课堂的智能性。不仅如此,班级优化大师还包括教师端、学生端、家长端,家长通过软件了解孩子的情况,有利于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在对seewo软件教学的实践研究中,课题组取得了很多研究性的突破。 2.形成线上、线下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借助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思维可视化,让知识图像化、结构直观化、零散知识系统化,学情定位精准化。为了追求中考复习课堂的高效性,我们结合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例如:初中数学中一轮备考复习采取“课前检测——指点迷津——典例分析——课堂检测——课后练习”的教学流程(如表5所示)。课前先通过菁优网发布“课前测”,了解学情,再基于学情制定“指点迷津”和“典例分析”环节的内容,最后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检测情况进行精准定位,安排“课后练习”,追求教学的高效性。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我们构建了“五精”教学一体化模式(如表4所示),真正实现“精细化备课、精准化教学、作业精选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