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说明(3标段)_第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说明(3标段)_第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说明(3标段)_第3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说明(3标段)_第4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说明(3标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项目工程设计一、设计依据和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17《渠道衬砌与防渗材料》GB/T32748-2016《防洪标准》GB50201-2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1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重庆市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规范》(试行)二、设计标准1、土地平整工程:根据《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DB50/T795—2017,《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文件要求田块设计标准为:1.地块长宽:土块平均长应≥50m,宽能达到农机通行和折返;2.单块旱地纵向坡度≤10%,横向坡度≤3%;3.最大挖填深度≤1.5m;4.砾石埋置深度≥50cm;5.进出地块梯道坡度≤25°;6.背坎边坡坡度:1:0.3-1:0.7;2、灌溉与排水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防洪标准》GB50201-2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1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结合项目区降雨分布、水土资源、作物种植结构、灌区规模及灌水方法等因素,确定灌溉标准按抗旱天数不低于30天,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80%;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5,渠系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0。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建设原则,结合项目区内的自然条件及涝灾频率及影响程度,确定排涝设计标准按10年一遇暴雨设计,旱地暴雨历时1~3d,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田暴雨历时1~3d暴雨3~4d排至作物耐淹水深。工程选材实用、经济、因地制宜,达到15年使用年限标准。3、田间道路工程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重庆市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规范》(试行)本项目田间道属于等外级公路,按乡村公路验收,道路计算行车速度不大于15km/h,设计荷载为5T,使用年限为15年。按照农村公路相关设计要求,本项目田间道属于等外级公路,按乡村公路验收,道路计算行车速度不大于15km/h,设计荷载为5T,使用年限为15年。机耕道最大纵坡不易大于15%,平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15m,特殊困难地段加宽后可不小于10m,当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150m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在曲线内侧加宽,并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一段不少于10m的超高缓和段,超高横坡度最大值不超过4%,设计的加宽值应符合表3.3-1之要求。表3.3-1田间道平曲线弯道加宽值平曲线半径(m)250~200200~150150~100100~7070~5050~3030~2525~2020~1515~0加宽值(m)0.20.250.350.450.60.911.31.62.3道路设计当连续纵坡大于5.5%时,应在不大于表3.3-2的规定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不得小于45m,纵坡不得大于4%。3.3-2田间道纵坡长度限制纵坡坡度(%)567891011121314坡长限制(m)1100900700500400300250200150100三、典型工程设计1土地平整工程1.1坡改梯工程1、坡改梯工程施工步骤1)通过消坎、填沟、搭接等方式,完善田间耕作道,连通地块,实现地块与耕作道、耕作道与外部路网互联互通,满足农业机械作业和进出通行需要。2)对半岛、交错等影响农业机械作业的异形地块,采用截弯取直和上下左右归并方式整治,实现地块顺直。3)并小为大。对走向相同、高差相近的地块进行并整,实现小变大、零变整。4)优化布局。遵循条带状布局原则,改变短促状布局,尽量延伸农机作业线路,以利连续作业。5)贯通沟渠。根据规划设计的汇水走向,合理设置背沟。2、土地平整中土方量计算长为50-200m,田面宽度根据蔬菜产业及机械轮距,定为2m的倍数,最小宽度为6m。利用横断面法分别计算坡改梯移动土方量。运用“截面法”计算出每种典型坡度的横断面。具体计算公式和示意图如下:图1坡改梯断面示意图由图中各参数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出修筑坡式梯田单位面积土方量计算如下:V=1/8ds(tanβ-tanα)式中:——单位面积(公顷或亩)坡式梯土土方量,m3;α——原田面坡度(°);β——设计田面坡度(°)S——单位面积(m2);d——田面毛宽,m;各坡改梯区域工程量详见表4.2.1-1及4.2.1-2,地块设计及计算过程详见单体图。3、田坎设计本次对梯田区设计土坎,内外边坡比均为1:0.5;田坎需高于田面0.1-0.3m,顶宽0.3m。1.2田块归并设计1、田块归并工程分以下几个程序:a、确定范围:根据1:500条田整治平面图确定拟归并田块范围,确定后打桩放线、并将田块内积水开缺放干;b、开沟起厢滤水:针对部分积水无法排干的田块,需开沟起厢滤水。厢沟设计为上底宽50cm、下底宽30cm、深度不小于50cm的倒梯形,间距为4m,采用人工开挖。条田整治时须确保田块积水滤干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c、表土剥离:在指定条田区域内,对挖填高差大于20cm的田块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为20cm,剥离的表土堆放在该田块中心,由于堆放时间短,对堆放高度、形状不做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d、挖高填低:将挖方区域的土推运至填方区域,使合并后田块内的田面平整度基本一致;e、犁底层重构:在深层土方移动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犁底层结构,因此在完成第4步工序后,需对平整的深层土进行压实,压实后的犁底层土壤容重控制在1.8~2.0g/cm³之间;f、田埂修筑:新修田坎为土质田坎,采用生土分层夯实,根据实际情况每条田坎设置1-3处放水口,修筑好的田坎具有囤水功能;g、人工细部平整:在犁底层重构后,田块内平整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需要通过人工进行细部平整,保证田面的平整度达到±3cm;h、泡田打浆:在第6、7工序完成后,对田块进行蓄水,蓄水深度控制在5~10cm,蓄水后使田块表层土充分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5天,最后对充分浸泡后的田块进行翻耕打浆,翻耕采用人工翻耕,翻耕深度控制在10cm以内,翻耕过程中使表层土得到充分搅动,搅动产生的泥浆将向犁底层下渗,填满犁底层中的缝隙,如此形成人工再造犁底层;i、表土回填:将剥离的表土回填至合并后的田块,均匀摊铺;j、泡田打浆:对田块进行再次蓄水,蓄水深度控制在5~10cm,蓄水后使田块表层土充分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5天,最后对充分浸泡后的田块进行翻耕打浆,翻耕采用人工翻耕,翻耕深度控制在20cm以内,翻耕过程中使表层土得到充分搅动,保证田面蓄水深度基本一致;k、边角地修整:施工过程中由于个别田块不规则或田块较小,导致机械无法进入,在该区域施工时,需采用人工进行处理。。2、田坎设计本次对梯田区设计土坎,高度分别为0.6m高、1.0m高、1.5m高和1.8m高四种规格.(4)新修下田坡道先开挖软土,深度为50cm;下田坡道宽2.5m,坡比为1:3,两侧放坡比为1:0.5;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生土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200mm,夯实度大于93%。各土地平整地块降坡挖土方量及田坎修筑工程量详见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图及贴表。2土壤培肥工程2.1种植绿肥土壤培肥采用种植绿肥的方式进行,根据地类不同,设计旱地采用光叶紫花苕子,水田采用紫云英。1、光叶紫花苕子光叶紫花苕子为一年生或者越年生豆科巢菜属草本植物。主根发达,侧根很多,主要密集在30㎝左右的表土层,出苗10-15天后根部形成根瘤,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和鸡寇形,长势良好的单株根瘤数达50—1000个。茎蔓长3—4m,每个复叶有小叶7—10对,总状花序,花寇紫红色,每荚有种子2—5粒,千粒重20—25克。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结果,鲜草单产为1500—4500千克,生育期245-290天。光叶紫花苕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耐阴的特点。海拔400m以上的坝区、半山区、山区都适宜光叶紫花苕种植,主要作为秋冬播作物,8—11月均可播种,但为了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一般在雨季结束前土壤水分能保证种子出苗时抢墒播种。光叶紫花苕子的种植:1)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提高种子酶的活性;取事先播在菌圃中的新鲜根瘤捣烂加水提取根瘤菌,按5-10克/亩加入钼酸铵拌种。播种方式:撒播。2)播种时间:在雨季结束土壤水分能保证种子出苗时抢墒播种(9-10月)。3)用种量:2千克/亩。4)田间管理:光叶紫花苕在播种时用钙镁磷肥15-20千克/亩做底肥施用,光叶紫花苕出苗30-40天尿素2-5千克/亩追苗。4)压青还田:压青还田时间为光叶紫花苕进入盛花期压青还田结合中耕,施肥一起翻压入土。采用镰刀收割,砍成10-20㎝的节段,铺于地上,再翻犁,翻压深度20㎝。5)留种:光叶紫花苕产种量不高,一般25—30千克/亩,一般选择在海拔较高区域留种。2、紫云英紫云英为豆科二年生植物,又叫红花草,高可达30厘米。是稻田冬养的重要绿肥兼牧草品种。紫云英是培肥地力,对于减少化肥用量,增加生物有机肥肥源,净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且其开花颜色鲜美,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等,都起到重要作用。紫云英作为绿肥,一般在晚稻收割前套播,在来年开花结籽前将其深翻入土。主要种植还田模式有,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紫云英-再生稻、紫云英-单季稻等多种技术模式。紫云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壤质土上生长较好。生长适宜温度为15-20℃。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是5.5-7.5。较能耐酸,耐碱性弱,耐旱性弱,久旱能促使紫云英提早开花,降低产量。紫云英的种植:1)首先要进行种子处理。紫云英在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晒时要摊匀勤翻,做到晒种程度一致。用10%盐水溶液进行选种,淘汰一些出瘪籽、杂质。接种根瘤菌是新种紫云英田块增产的重要措施。2、播种:适播期为8月-10月,可根据当地气候和前作收获时间灵活掌握。每亩播种量为2kg,要均匀播种。紫云英可以和油菜或者和黑麦草混播。3)管理:紫云英一般7-10天出苗,每亩用250-300公斤稀薄粪水,结合浇水一起,可满足紫云英种子对水分的需要,充分利用冬前温光条件,加速幼苗生长,冬季为了增强抗寒能力,减轻冻害,可增施过磷酸钙以小肥养大肥的重要增产措施。生长期间如果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喷药防治。4)压青还田:压青还田时间为紫云英进入盛花期压青还田结合中耕,施肥一起翻压入土。采用镰刀收割,砍成10-20㎝的节段,铺于地上,再翻犁,翻压深度20㎝。5)留种:因种子成熟(指果荚转黑)后的天气大多以阴雨天为主,日照少,气温较低,果荚转黑慢、烂秆落粒较严重,因此留种田一般当黑荚率达50%左右,就要开始抢晴天收种,力争在黑荚率达到80%之前收完。2.2施用有机肥对项目区实施了平整区域进行地力培肥,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增施有机肥的培肥方式,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的要求,有机肥使用量不低于3000kg/hm2确定本次亩施肥量为4500kg/hm2,有机肥选用商品有机肥,预算中按照892.67元/吨价格进行计算,均匀撒施于土地表面然后,然后翻耕入土即可。有机肥施用前后可采集土壤进行检测,用于施肥前后的对比,业主单位可委托具有土壤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土壤肥力检测,检测指标至少应包含土壤有机质、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和有效锌。培肥施工后,再次对土壤进行取样检测,前后结果对比,能够明确展现土壤培肥成果,为项目区耕地质量的提升提供明确而准确的基础数据。有机肥的选择:总养分(N+P2O2+K2O)的质量分数需大于4.0%,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大于30%,水分(鲜样)的质量分数小于30%,酸碱度(PH)介于5.5-8.5之间,种子发芽指数大于70%,机械杂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施用的有机肥的技术指标含量高于农业部NY525-2021有机肥料技术指标,有机肥限量指标要求低于农业部NY525-2021有机肥料限量指标。3灌溉与排水工程3.1水源工程1.整修山坪塘项目区内原有山坪塘多为当地群众自发修建,部分塘底已经淤积,塘坝跨塌,本次设计在进行实地踏勘后,针对这部分坑塘的现状,将对10口山坪塘进行整治,以增加其调蓄能力,扩大灌溉面积。山坪塘迎水面对坡面进行填筑和整形,对淤积严重的山坪塘进行清淤,并对损毁的山坪塘坝体进行整修,坝体及加宽护坡采用均质土料分层回填、夯实容重达1.7T/m3。山坪塘塘坎护坡采用C20砼结构,首先需开挖0.7m深基槽,底宽0.7m,浇筑0.1m厚C20砼垫层,然后呈一整体浇筑0.5m宽0.6m高的C20砼基础和0.15m厚1的C20钢筋砼护坡,设计护坡边坡比为1:0.5,可根据实地塘坎状况进行调整,但坡比不得小于1:0.2;设计蓄水高度根据山坪塘现有深度来确定,塘坎需高于最高水位0.5m,在塘坎顶部位置采用生态土质塘坎,并成1:1边坡整形后种植在土质边坡上由下至上条播种植美人蕉、矮牵牛、紫花地丁种子。靠近公路或机耕道和生产便道一侧,还需修筑钢筋砼围栏,表面刷棕色仿木油漆。整修的山坪塘需设置溢洪道和消力池,溢洪口净宽1.0m,净高0.5m,侧墙采用C25钢筋砼现浇制作,15cm厚,底板采用C20钢筋砼浇筑,10cm厚。溢洪道下部设置消力池,消力池净宽1.0m,净深0.5m;侧墙采用C25钢筋砼现浇制作,15cm厚;底板采用C20钢筋砼浇筑,10cm厚。溢洪道上端设置人行过沟板,采用规格为1.3m×0.5m×0.15m的钢筋砼预制板。2、蓄水池设计新修蓄水池采用钢筋砼结构埋入式蓄水池,净深2.5m,地上防护栏杆部分高1.2m。首先进行基坑开挖,根据现场调查,土石方比例约为4:6。然后池底铺筑10cm厚C20素砼垫层,再用C25抗渗砼浇筑池底和池壁,池底、池壁均为30cm厚,钢筋采用双层布筋,要求浇筑时池底和池壁成一整体。水池配套有放水管和冲砂管,要求放水管置于池底,并安装闸阀。蓄水池安全门为铝合金管焊接而成,门宽0.9m,高1.25m;蓄水池下池梯步为钢筋砼梯步,宽350mm,高150mm,钢筋采用三级钢8、10@200,砼等级采用C25。为避免人畜坠入,蓄水池设置有1.2m高钢筋砼仿木防护栏杆,每隔5m设置一个0.24m×0.24m高1.2m的稳定柱,为方便取水和防止儿童进入,蓄水池布设1m*1.2m的取水门,取水门高1.2m,宽1.0米,采用6块C20砼预制板拼装而成。取水门两边的砖柱预留门槽,门槽采用M10砂浆抹面,厚2cm,单块预制板的尺寸为1.10m×0.20m×0.05m,板上设置Φ10钢筋拉钩。在实际施工中,在满足蓄水池蓄水及供水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地形适当调整蓄水池的布设位置,但要求尽量少占耕地,避免高填深挖,且不影响原使用功能。蓄水池外部醒目处应标示“灌溉用水、严禁饮用、严禁嬉水”的警示标语。3.2排水工程(1)新修0.5m×0.6m排水沟新修0.5m×0.6m排水沟设计净宽0.5m,净深0.6m,首先开挖形成沟槽,设计开挖边坡比为1:0.3,开挖土石方比例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确定。开挖成型后对沟底进行夯实平整,铺筑0.20m厚干砌块石基础,然后浇筑0.1m厚、0.9m宽C20砼底板,底板每隔10m设置一道泡沫板伸缩缝,缝宽2cm;沟壁为20cm厚0.5m高的C20混凝土,最后土方回填夯实。为保证排水通畅,排水沟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5%,为了保证耕地保水保肥,排水沟过旱地时沟顶应高于地面约0.1m以上;排水沟过水田时,沟顶应高于田面0.2m以上,沟顶设进水缺口接田间背沟,保证地面径流能自流入沟内排出。(2)新修0.3m×0.3m排水沟新修0.3m×0.3m排水沟设计净宽0.3m,净深0.3m,首先开挖形成沟槽,设计开挖边坡比为1:0.3,开挖土石方比例根据现场踏勘情况为0.5:0.5。开挖成型后对沟底进行夯实平整,然后浇筑0.1m厚、0.7m宽C20砼底板,底板每隔10m设置一道泡沫板伸缩缝,缝宽2cm;沟壁为20cm厚0.3m高的C20混凝土,最后土方回填夯实。沟顶加盖0.05m厚的C20砼预制盖板,盖板宽0.5m,长0.7m,钢筋布置详见图纸标示,为保证排水通畅,排水沟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5%,为了保证耕地保水保肥,排水沟沟顶设进水缺口接田间背沟,保证地面径流能自流入沟内排出。(3)新修1.0m×1.0m排水沟新修1.0m×1.0m排水沟设计净宽1.0m,净深1.0m,首先开挖形成沟槽,设计开挖边坡比为1:0.3,开挖土石方比例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确定。开挖成型后对沟底进行夯实平整,铺筑0.10m厚、1.8m宽C20砼底板,底板每隔10m设置一道泡沫板伸缩缝,缝宽2cm;沟壁为30cm厚1.0m高的C20混凝土,沟壁浇筑时应每隔5m安装0.5m长φ32PVC排水管和反滤包,最后土方回填夯实。为保证排水通畅,排水沟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5%,为了保证耕地保水保肥,排水沟过旱地时沟顶应高于地面约0.1m以上;排水沟过水田时,沟顶应高于田面0.2m以上,沟顶设进水缺口接田间背沟,保证地面径流能自流入沟内排出。(4)整修排水沟整修排水沟设计首先开挖损毁侧沟壁形成沟槽,设计开挖边坡比为1:0.3,开挖土石方比例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确定。开挖成型后对沟底进行夯实平整,铺筑0.2m厚干砌片石基础,再浇筑0.10m厚、C20砼底板,底板每隔10m设置一道泡沫板伸缩缝,缝宽2cm;沟壁设计为M7.5浆砌石沟壁,沟壁浇筑时应每隔5m安装0.5m长φ50PVC排水管和反滤包,最后土方回填夯实。为保证排水通畅,排水沟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5%,为了保证耕地保水保肥,排水沟过旱地时沟顶应高于地面约0.1m以上;排水沟过水田时,沟顶应高于田面0.2m以上,沟顶设进水缺口接田间背沟,保证地面径流能自流入沟内排出。(5)清淤排水沟清淤排水沟设计对原沟底的淤泥进行人工开挖,现场踏勘平均开挖深度为0.7m,平均开挖宽度为1.5m和2.0m,开挖出的淤泥需人工转运至指定区域。(6)整修2.5m×1.5m排水沟整修2.5m×1.5m排水沟设计净宽2.0m,净深1.5m,首先开挖形成沟槽,设计开挖边坡比为1:0.3,开挖土石方比例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确定。开挖成型后对沟底进行夯实平整,先砌筑沟壁,两侧沟壁为顶宽0.3m,底宽0.65m,高1.8m高的M7.5浆砌石挡墙,沟壁浇筑时应每隔5m安装0.75m长φ32PVC排水管和反滤包,铺筑0.20m厚的干铺块石垫层,然后浇筑0.10m厚、2.5m宽C20砼底板,底板每隔10m设置一道泡沫板伸缩缝,缝宽2cm,最后土方回填夯实。2.3渠系建筑物工程1)新修管涵开挖边坡比为1:0.5,开挖土石比为0.6:0.4;断面开挖后,采用直径分别为φ300、φ600、φ800的FRPP波纹管安装,C20砼现浇包裹;涵管回填土方厚度不小于300mm;波纹管安装需确保接缝无裂缝、不渗漏;过水涵可根据实际地形及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以实际发生量为准;管道接口施工参照相关工程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生产便道及耕作道涵洞长3.0m,4.0m/3.5m机耕道涵洞长5.0m,详细设计见单体图。2)新修箱涵在沟渠过机耕道交叉处需新修板涵,设计单个板涵长6m,本次新修板涵主要修建在过水断面在0.5m2-1.2m2处,设计首先进行土石方开挖,开挖底宽2.3米,要求箱涵埋深不小于0.4m,开挖边坡比例为1:0.3,然后对底部进行平整夯实后,浇筑0.10m厚,2.0m宽的C20砼底板,在底板两侧浇筑0.4m宽0.6m高的C25涵墩,涵墩顶部采用6块0.2m厚2m长,1m宽的C25钢筋砼涵板,涵板钢筋布设为纵向Φ14@120,横向Φ12@200。详细设计见单体图。3)新修过沟盖板过排水沟盖板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现浇,设计厚度为0.15m,宽度为1m,长度分别为1.6m、2.3m、2.8m、3.4m、4.0m,钢筋布设为纵向Φ12@100,横向Φ10@100。详细设计见单体图。3田间道路工程3.1机耕道1)整修泥结石机耕道(硬基段)首先进行路基找平,之后碾压路基,浇筑两侧宽0.3m高0.45m的C20混凝土路肩,再铺设0.1m厚的泥结石路面。路边沟采用C20砼浇筑沟渠,底宽0.4m,深0.50m,沟壁厚度为0.2m,沟底为0.1m厚C20砼底板。参照规范《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2017)。2)整修泥结石机耕道(软基段)首先进行路基找平,之后碾压路基,浇筑两侧宽0.3m高0.45m的C20混凝土路肩,再铺设0.2m厚手摆片石路基,片石选用尺寸较大、表面粗糙、有棱角,形状接近立方体;最后铺设0.1m厚的泥结石路面。路边沟采用C20砼浇筑沟渠,底宽0.4m,深0.45m,沟壁厚度为0.2m,沟底为0.1m厚C20砼底板。参照规范《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2017)。3)整修砼路面机耕道(软基段)首先进行路基找平,之后碾压4.0m宽路基,再铺筑5cm厚碎石路基,最后铺设0.2m厚的C25砼路面。路边沟采用C20砼浇筑沟渠,底宽0.4m,深0.45m,沟壁厚度为0.2m,沟底为0.1m厚C20砼底板。参照规范《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2017)。4)机耕道回车道设计回车道:规格为6×6m,与道路接头长2m,为梯形+半圆形断面,先土方开挖,路基压实,铺设0.2m厚手摆片石路基,路面采用0.1m厚泥结石路面,路肩作法同机耕道。3.2耕作道耕作道分软基段和正常段软基段先平整夯实路基,然后在两次分别砌筑0.3m宽,0.6m高级的浆砌块石路肩,内部采用粘土夯填0.4m深,然后铺筑0.2m厚1.9m宽的手摆片石路基,路面采用0.15m厚C25砼结构正常段设计先拓宽开挖路基,路基宽度为2.7m,开挖面开挖坡比为1:0.5,平整路基压实后,铺筑100mm厚碎石找平层,路面宽2.5m,采用150mm厚C25混凝土路面。耕作道交叉处设计铺筑半径为3m的交叉口,交叉口断面和施工工艺同耕作道设计。3.2生产便道1.5m宽生产便道:设计先开挖1.7m宽路基,开挖面开挖坡比为1:0.5,平整路基压实后,铺筑50mm厚1.7m宽碎石找平层,然后浇筑12cmm厚1.5m宽C20砼路面,再在路面铺筑4mm厚深灰色彩色强化剂,再采用φ16的钢筋制作边长为15cm的六边形压痕处理,压痕深度为1.5cm。施工时,先进行路基平整夯实,路基压实度均不小于92%再夯填平整铺设碎石垫层,然后浇筑C20砼。针对项目区实际地形条件,当生产路纵坡大于15°时,设计采用梯步形式,梯步步高宜过150mm,步宽为300mm;当生产路纵坡在6~15°之间时,设计对路面采取凹槽防滑处理;梯步段和防滑槽段均不做压印处理。4其他工程1.公示牌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统一高标准农田国家标识的通知》(农办发【2020】7号)文件要求,每一个项目需做好项目信息统一公示公告,做好高标准农田标识和公示牌设立,公示牌应安设在项目区群众集中的交通路口和视野开阔的地方,安设必须坚固,确保安全。公示牌布置于柳荫镇柳荫村,标志牌包括基座和牌体,为长方形。基座采用C20砼现浇,上部牌体采用M7.5浆砌砖,尺寸详见设计图纸。牌体外部及轮廓统一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凹陷部分正反面均采用白色大理石贴面。在凹陷部分及基座统一采用雕刻反映公示内容,文字部分用红油漆填色,标志部分用绿油漆填色。公示牌正面为竣工公示牌,内容包括标志、项目名称、项目投资、建设地点、建设内容、监理单位、管护单位、建设时间和落款署名等。公示牌反面为管护制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公示牌中字体按公文书写要求雕刻,字体大小根据内容多少自行调整,整体要求协调美观。基座斜面统一用黑体字雕刻“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字样。2.工号牌工号牌长0.4m,宽0.3m,为白色瓷砖,雕刻“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工程编号。工号牌设置在单座蓄水池、山坪塘和排水沟、机耕道、耕作道的首端、尾端。2.工号牌工号牌长0.4m,宽0.3m,为白色瓷砖,雕刻“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工程编号。工号牌设置在单座蓄水池、山坪塘和排水沟、机耕道、耕作道的首端、尾端。。

第二章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条件本次施工采用乡镇公路运输作为项目实施的交通运输方式,项目区交通条件较好,都有硬化后的村级道路通达,基本能够达到施工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项目区内道路较少,施工存在二次搬运。。二、主要施工工序及工艺要求1.施工测量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施工测量、进度测量及竣工测量。增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点,应设置在开挖区外,用围栏加以保护,报送监理工程师核准后使用。(1)控制测量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以及图纸及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设置主要断面轴线点的坐标控制网点,绘制控制网点平面布置图,并计算出建筑物关键点的坐标。(2)施工测量根据设计图纸标明的建筑物的各部分尺寸,按施工进度进行施工放样。先用全站仪确定建筑物的轴线点或关键点的位置,再用水准仪测出地面或建筑物施工高程,用钢尺丈量出断面尺寸,用墨线或灰粉标出,并校核准确后,交付使用。(3)进度测量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按月进度测出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做为当月工程结算的依据。(4)竣工测量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以及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竣工测量,按实测的断面点及沉降观测记录,绘制竣工图纸,编制竣工资料。 2.土地平整工程(1)平整施工工序具体施工工序如下:1)表土剥离,设计表土剥离厚度20cm,将拟进行旱地梯田整治区域的表土取起,推倒指定地点堆放。2)田坎砌筑,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放线,砌筑田块。3)挖高填低,将挖方区域的土运至填方区域,并对挖填后坡面进行平整,整治后梯土最大坡度控制在6°范围内。4)表土回覆,当基层土挖高填低工序完成后,需要将剥离的表土回覆至各个田块。5)细部平整,通过机械施工后田块内不能达到耕作平整度,因此需进行一次人工细部平整。表土回覆后,由于机械平土的局限性,虽然可以使旱地平整区的地面坡度整体达到6°以内的设计要求,但是细部仍存在坑洼不平和泥土结块的情况,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机械平整过程中对临近的非整治区的土坎和耕地稳定性造成破坏且局部或边角任未完全平整或大块土体尚未捣碎,需进行人工配合机械再次修正平土、翻耕。3.灌溉与排水工程1.整修山坪塘1)施工步骤:排水清空—-施工放线—-基槽开挖—-地基处理—-基础夯筑—-塘坎浇筑—-防渗处理——土方回填—-附属设施安装施工—-试水试验。2)排水清空:对原有山坪塘的水进行排水清空,对山坪塘塘底进行开挖清淤,然后清除塘坎及基础的杂物,3)施工放线: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方案、控制点及结合灌溉要求,测放蓄水池位置,并标出蓄水池位置及形状。4)按山坪塘设计尺寸、基础标高开挖基槽。5)山坪塘基础开挖首先应作好排水处理,防止地表水流入施工现场,冲刷基坑边坡;下大雨时应暂停土方施工。6)开挖方式宜采用机械开挖。如遇机械开挖困难时,进行人工施工;7)当开挖坡面深度超过1.5m时,应根据土质情况,按规定放坡或进行支撑,并设置人员上下专用坡道或爬梯;当开挖深度超过2.0m时,应按规定在基坑边沿设置防护栏杆。8)基槽开挖到设计标高前,预留30cm厚度采用人工开挖;采用人工办法修整基基槽,基槽大小应大于设计要求。9)地基处理:基底如全部为基岩,宜采用人工整平;如为部分基岩,宜对土层部分进行夯实整平;如为老土层,宜采用打夯机夯实整平;如为软弱土层,应采用换土等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10)基础混凝土浇筑需依次推进,形成整体,一次灌筑完成,并及时收面三遍及以上,表面要求实心密实、平整、光滑;采用平板振捣器对池底混凝土进行振捣。11)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按施工技术及时采取有效养护措施12)混凝土塘坎浇筑施工,当基础及塘底混凝土达到养护强度后,在基础涉及范围戳毛基础混凝土,并清理干净,按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模板安装;13)附属设施安装施工:按设计要求的位置、长度和控制点以及结合山坪塘进排水情况,测放溢洪道及放水设施的具体位置。14)溢洪道的施工,可参照相同类型的排水沟施工技术要求。15)护栏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构件后安装而成,表面填缝后刷棕色仿木油漆。16)按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方案修筑山坪塘底板工程,底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打夯机夯实整平山坪塘基础四周地坪;(2)按设计要求的厚度、宽度、混凝土强度浇筑混凝土。2.涵洞a)施工步骤:定位放线——基础施工——管涵施工——土方回填。b)测量放样时应确保涵洞长度、宽度、结构尺寸及涵底标高准确。对位于曲线和陡坡上的涵洞应考虑道路加宽、超高和纵坡对涵洞位置、结构尺寸的影响。涵洞各个细部的高程应使用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测设。c)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涵1)涵管购置。2)管节运输和装卸: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运输途中每个管节下面宜铺稻草,管与管之间应用木块或圆木楔紧并用绳索捆绑固定,防止管节滚动、相互碰撞造成管节损坏。d)管涵基础施工1)基础开挖到设计高程后,对土质基础应进行夯实,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软土地区管涵地基处理:管涵地基土如为软土应按软土层厚度分别进行处理,当软土层厚度小于2m时,可采用换填法处理,即将软土层全部挖除,采用碎石、卵石、土夹石等材料进行换填并碾压夯实,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e)管涵施工1)在捣固、夯实的天然土表层或砂垫层上,应修整成圆弧状的管座。2)在圆弧管座上铺设垫层的防水层,再安装管节,管节间接缝宜留1cm宽,缝中填塞防水材料。3)应在管节的下侧采用天然土或沙砾垫层材料作培填料并捣实至设计高程,培填料与管节应密贴,水平径线以下的部分填土应及时填筑,应避免管节下的砂垫层松散,应保证其与管节密贴。4)修筑管涵出入口端墙、翼墙的砌体施工应符合本标准砌体施工技术要求的规定。f)管涵安装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土方回填。4.混凝土工程施工混凝土施工一般要经过选料、拌和、运输、浇注、养护等程序,其具体要求如下:1)混凝土材料和配比①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颁标准的规定。选用的水泥,应有制造厂的品质试验报告。水泥品质的检验,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进行,其运输、保管及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②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3.0范围内,砂料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规定。③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净间距的2/3及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应严格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以原孔筛检验,其控制标准:超径<5%,逊径<10%。粗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规定。④配比设计: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时,应根据其所处部位的工作条件,分别达到抗压、抗渗、抗冻,抗裂(抗拉)、抗风化等设计要求外,还应达到施工和易性的要求。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工程所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均由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并且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2)混凝土拌和混凝土和砂浆必须使用搅拌机拌和,不得采用人工进行拌和,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情况,检验拌和设备的性能,如发现不相适应时,应适当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根据气候条件定时地测定砂、石骨料的含水量(尤其是砂子的含水量);在降雨的情况下,应相应地增加测定次数,以便随时调整混凝土的加水量。混凝土各社分称量的允许偏差和拌和时间,应符合规范中的要求。3)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运输设备和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及钢筋、模板吊运的需要相适应,以保证混凝土运输的质量,充分发挥设备效率。并且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浸水及过多降低坍落度等现象。不论采用何种运输设备,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以不大于2m为宜,超过此界限时应采取缓降措施。混凝土运输时间一般为:夏季不超过30min,春秋季不超45min,冬季60min。4)混凝土浇筑建筑物地基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浇筑混凝土前,应详细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及止水设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做好记录。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应按工作缝处理。其处理方法为,在老混凝土表面用压力水、风砂枪或刷毛机等加工成毛面并清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铺一层2~3cm的水泥砂浆,砂浆的水灰比应较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0.03~0.05。一次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速度、气温及振捣器的性能等因素确定。混凝土必须使用振捣器捣固。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振捣器前后两次插入混凝土中的间距,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振捣器宜垂直插入混凝土中,按顺序依次振捣,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振捣器距模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在浇筑仓内,无法使用振捣器的部位,如止水片、止浆片等周围,应辅以人工捣固,使其密实。混凝土浇筑的最大厚度和允许间歇时间不得大于规范中的允许值。5)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8h内即开始养护,但在炎热、干燥气候情况下应提前养护。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早期应避免太阳光曝晒,混凝土表面宜加遮盖。混凝土养护时间,根据所用水泥品种而定,如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应不少于14d;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硅酸盐大坝水泥等不少于21d。但重要部位和利用后期强度的混凝土,以及在于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应延长养护时间(至少养护28d)。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并应作好养护记录。5.田间道路工程1.机耕道1)施工步骤:定线测量路基施工基层施工面层施工。2)施工人员必须查勘施工现场,确定施工部署、方案,进行定线测量工作。3)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准备工作时应处理好以下问题:(1)清理机耕道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地下沟渠、原有建筑物等,按相关要求作好处理;(2)田间道施工范围内的文物古迹、测量标志和公用设施等应加以保护;(3)应加强交通管理,如田间道施工期间需封闭交通时,宜缩短断行时间,早日恢复交通。4)施工测量(1)施工负责人应会同项目承担单位、设计单位、勘测单位现场交接中线控制桩和设计水准点,并设置护桩;(2)设置道路中心桩,桩距在直线地段宜为15~20m,曲线地段为10m。平、竖曲线起止点和地形变化点必须加桩。在不受施工影响的位置引测辅助基线,设平面控制桩,以备施工过程中及时补桩。定出路边线及上下边坡线桩,核对占地和拆迁是否达到施工需要,施工范围内尚存的障碍应作明显标志;5)路基施工规定(1)路基施工机耕道和耕作便道路基施工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l0-2006)中四级公路执行。路面施工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要求执行。A、道路在平面和纵面上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在布置平曲线及竖曲线时,应做到平面上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平纵面线形均应与地形、地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平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15m,特殊困难地段可不小于10m。当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15m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在曲线内侧加宽,并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一段不少于10m的超高缓和段,超高横坡度最大值不超过8%,设置的超高和加宽值应符合表2之要求。5.2-1机耕道平曲线弯道超高和加宽值平曲线半径(m)150~105105~7070~5555~4040~3030~2020~1515~10超高值(%)23456788加宽值(m)0.40.50.60.70.91.11.252.5B、道路设计最大纵坡一般不得大于11%,最小纵坡不得小于0.3%。在山岭地形工程特别困难地段,最大纵坡不得大于13%。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表2的规定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长不得小于60m,纵坡不得大于4%。5.2-2机耕道纵坡长度限制纵坡坡度(%)5~66~77~88~99~1010~11坡长限制(m)800500300200150100C、路基施工应采用压实机具,采取分层填筑、压实。填方在0.8m深度范围内,零填及挖方在0.3m深度范围以内,其压实度必须达到93%;填方在0.8m深度范围以上,其路基压实度必须达到90%以上。若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则必须经过1~2个雨季,使路基相对沉降稳定后,才能铺筑泥石路面或硬化路面。D、质量要求:土必须拌和均匀,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松散、弹簧等现象。用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面层与其他构筑物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施工完的路面外观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a、土质路基施工中应做好排水、基底处理、边坡防护和土的压实工作;b、挖方、填方高度小于80cm的原地面,如一层压实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须分层压实。挖方、不填不挖路基,其压实宽度每侧应宽出路床20cm;c、应尽量采用机械开挖路基挖土应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d、路基穿过水网和水稻田地段时,应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和腐植土,压实基底后方可填筑;e、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等;f、路基填土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2)片石路基基层施工要求a、片石的强度、规格、铺筑厚度及宽度应达到设计要求;b、片石采用机械和人工结合铺筑;c、铺筑时,应从路边缘起逐渐向路中心铺设,片石平放,较大片石铺筑于路边,较小片石铺筑于路中,其长边与道路中心线垂直,相邻片石的表面高差5cm;6)混凝土路面施工①混凝土配合比及搅拌A、施工前必须对砼路面用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取样试验分析,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场B、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试验,并通过试验得出混凝土配合比数据报告,结果报监理批准后方可施工。C、施工前必须对混凝土路面基层进行复查,各项技术指标均应合符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D、材料要求a、水泥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对品种、标号、包装、出石日期进行检查,不同标号、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能混合堆放和混合使用,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水泥须经试验确定标号。b、砂采用洁净、坚硬、符合级配要求,细度模数在2.5能上能下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c、碎石质地坚硬无风化,符合级配要求,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其余指标均应符合有关的规定。混凝土搅拌及养护用水采用清洁饮用水或符合要求之水源。E、混凝土拌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及试验室试配确定,其水灰比不大于0.50,单位水泥用量不小于379kg/m3,塌落度宜为10-25mm。施工中应测定现场骨料的含水率,将理论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作为施工配料依据。混凝土拌和物采用JS500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拌和,砂、石及散装水泥经过电子配料机秤量,严格控制加水量;加料顺序为砂——水泥——碎石,进料后边搅拌边加水,搅拌最长时间不得超过最短时间的三倍。②混凝土板的施工工艺A、安装模板模板采用钢模板,模板应无损伤,有足够的强度,内侧和顶、底面均应光洁、平整、顺直,局部变形不得大于3mm,高度应与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一致,测量放线后,模板立支用长度350mm钢筋桩与三角支撑固定于路基。B、混凝土运输用自卸汽车运输,车厢严密不漏浆,落料高度不超过1.5M,运输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若有离淅现象用人工二次拌合。C、摊铺和振捣对于半干硬性现场拌制的混凝土一次摊铺容许达到的混凝土路面板最大厚度为22~24cm。本工程混凝路面设计厚度为20cm可做一次摊铺完成,摊铺采用滚轴式摊铺机人工配合,首先人工用铁扒、铲把混凝土铺匀高出模板2—3cm,用插入式振捣器梅花形状均匀振捣密实,人工再用铲添料找平,然后用滚轴式摊铺机滚压、振捣赶平直到平整无坑凹,再修整、抹平。每次混凝土的摊铺、振捣、整平、抹面应连续施工,如需中断,应设施工缝。D、锯缝混凝土应达到5~10Mpa强度后方可进行,一般在第二天混凝土硬结后锯成,也可由现场试锯确定。锯缝必须及时,在夏季施工时,宜每隔3~4块板先锯一条,然后补齐;每隔3~4块板先锯一条缩缝,以防止混凝土板未锯先裂。E、表面修整和抹面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混凝土浇筑后,当混凝土终凝前必须用人工或机械将其表面抹平。当采用人工抹光时有较高的干缩性和其劳动强度大,本工程采用抹浆机抹面提浆粗光,叶片式抹光机进行面层精光,从而达到密实提高耐磨性能。F、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板做面完毕应及时进行养护,使混凝土中拌合料有良好的水化、水解强度发育条件以及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养护时间一般约为7~2ld。且在养护期间和封缝前,禁止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时允许行人通行。在规定的养生期间,每天应均匀洒水数次,使其保持潮湿状态。G、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按规定设专人负责每工作台班取一组抗弯拉强度试件,28天后进行抗弯拉强度试验。2、耕作道和生产便道1)施工步骤:定位放线——路基施工——混凝土路面2)定位放线: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方案、控制点及结合耕作、行走要求,测放耕作道位置,用白灰标出生产便道的实际位置、宽度、形状,结合耕作、行走要求,控制好生产便道的观感线形质量。3)路基施工要求及其控制要点:(1)在不影响耕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保持生产便道观感线形。直线段应直顺,曲线段应顺畅,同时应达到生产便道的纵横坡度设计要求;(2)路基宽度应大于路面宽度10~30cm,如路基宽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按设计要求对路基进行加宽处理,达到设计要求的路基宽度;如为土质路基,开挖到老土层,分层夯实到路基设计标高并整平;如为石质路基,采用相应措施开挖到路基设计标高并整平;(3)路基的承载力应达到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路基的压实度应大于90%;当路基的承载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应采用换填土等措施对路基进行处理,达到设计要求的路基承载力;(4)混凝土路面施工参照机耕道混凝土路面。三、施工进度项目建设期限为2021年7月-2022年1月。五、施工布置和方法施工总体布置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便于管理的原则。根据施工总体规划,应合理选择材料堆放地点,以减少二次转运距离,避免料物的过量损耗。水泥及砂石料也应该根据各个区域的用料量情况,分散堆放。a)场内交通以项目区内的田间道路为骨架,结合规划道路、以区内现有小路为基础,可以满足施工临时交通需要。b)施工用水生活用水:由于项目区靠近居民点,生活用水直接使用当地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项目区水源条件较好,对于生产用水可以从就近的溪沟或坑塘中取水。c)施工用电项目区内农网改造已经完成,电网配套,电力供给充足。本工程用小型施工机械,施工场地分散,用电不集中,负荷小,施工用电可就近搭接。离电网较远的部分地区可自配小型柴油发电机。d)材料堆放水泥库:为保证水泥质量,在生活区附近租赁空房作为水泥仓库,并在地面铺油毡或彩条布隔潮,四周做好排水沟。也可在用量较大的施工地点现场搭设料厂但必须与地面架空,作好必要的防潮排水工作。砂、石料堆放场:砂、石料露天堆放,根据需要直接放置在搅拌机附近,堆料周围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

第三章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一、安全组织管理(一)组织机构1、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领导小组,明确岗位责任,奖罚兑现。安全文明施工保证组织机构。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公司要求,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制定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制度的奖罚办法。3、凡安全防护措施不齐备,存在严重隐患。或管理人员盲目指挥,安全无保证一时,安全员有权令其停工,坚持一票否决制。(二)安全管理目标1、无死亡事故。2、无重伤事故,全年轻伤率不超过3‰。3、无火灾及重大交通责任事故。4、一般事故隐患整改率达95%以上。5、特殊工种全部持证上岗。6、施工现场安全合格率100%。7、安全全面达标,争创文明施工工地。8、安全目标(伤亡事故控制目标,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年、月都要控制达标计划,目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考核到人。(三)安全生产基本要求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做到安全工作与生产任务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安全防护措施提前施工,经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2、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人报到后,按在册人数开会宣传有关法规、规章制度,由项目经理与每个人签定《安全生产合同书》,未经教育培训和签定合同书的人员不准上岗作业。3、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按工种由项目经理或施工员,向班组做安全交底,交底要求具体、明确,要有正式的书面记录和签字。特殊工种,电工等分别按安全技术标准规程做专项技术交底,形成书面文字,签字后交付作业。4、每月安全领导小组作一次工地的安全检查,平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片或分组开会教育,令其整改。5、每天安全员和班组长向班组安全讲话,检查安全准备工作,紧跟生产制度,进行监护,对违章作业,及时纠正,对冒险作业,坚决制止。其教育或均需记录签字,以示慎重敲响警钟。6、严格“三件宝“的使用,上班不戴安全帽的,不听劝阻的,停止其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