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子》的劳动教育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目录TOC\o"1-2"\h\u2237《庄子》的劳动教育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121683一.《庄子》中的劳动者及其本质 1270221.劳动者群像 1218782.劳动者的本质“真人” 25189二.《庄子》劳动教育哲学的基本范畴 22670(一)劳动是道德的践行 38612(二)劳动无目的 331396三、透过《庄子》镜像反思我国的劳动教育 312459结语 4摘要:《庄子》的劳动者本质上是“真人”,即把劳动融于生命经验的人。《庄子》通过记述劳动者的劳动故事阐明了它的劳动教育哲学,主要论及了劳动与道德、劳动与知识、劳动与身体、劳动与审美等几个基本范畴。《庄子》的劳动观为解读劳动思想史的流变提供了历史镜像。透过这种镜像,可以反观我国近70年劳动教育的变迁。《庄子》的劳动教育哲学的当代价值在于:劳动教育需要复归劳动本身、尊重儿童的劳动本性,才能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享有“自由意志”与“精神解放”,最终达成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关键词:《庄子》;劳动教育哲学;劳动者;劳动观一.《庄子》中的劳动者及其本质《庄子》中塑造的劳动者众多,他们并非社会劳动分工体系的产物,而是具有“自由意志”的“真人”。劳动者的劳动智慧突显了“真人”的品质。《齐物论》中的狙公《养生主》中的庖丁、《天道》中.的轮扁、《人间世》中的匠人、《渔父》中的渔夫,以及《达生》中的“佝偻老人”“游水丈人”“操舟津人”“削木匠人”“画圈工锤”等,构成了《庄子》中的劳动者群像。1.劳动者群像“狙公赋茅”是一个关于狙公喂养猴子的故事。“朝三暮四”原指喂养猴子的一种方法。《庄子》借用这个寓言,说明人做事要善于变通,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重点是顺着劳动对象的“性子”来做事。《达生》中刻画了众多劳动者的形象。“梓庆削木为鎵,錄成,见者惊犹鬼神。人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鎵,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庄子●达生》)木匠的纯真与自然材料的质朴融为一体,则大器顺成。“佝偻承蝉”讲了一位驼背老人通过专心训练学到了用竹杆粘蝉的精湛手艺。另外,还有“丈人游水”“津人操舟”“工唾画圈”等故事,它们的叙事主题论述了《庄子》中劳动、艺术与生命的关系,阐释了人与事高度融合、物我两忘的飘逸之境界。佝偻者的承蜩之术是不能传承的,只能通过劳动者自己的生命体验去领会其中的奥妙。在做事过程中如果达到了“泳者忘水”“操者忘舟”的境界,也就是人水、人舟一体了。这说明了劳动的生态伦理:劳动者通过“忘我”而达成与自然界的统一。上述《庄子》所描述的劳动者群像或称民间高人,近乎于神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为私”“不以心稽”,即“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这并不等于说“在劳动中没有人的知性能力的作用,而是指知性的合法则性已经通过长久的训练而内化、积淀为人的无意识、超意识内容,即“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所谓的‘神’”。无疑,《庄子》表达了基于劳动故事的经验哲学,而不是说理性的知识论,用叙事的方式来描述形而上的哲学问题。《庄子》“揭示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即在缺少知识论充分支持的条件下,直接从生活经验出发思考形而上的哲学问题。2.劳动者的本质“真人”《庄子》中的劳动者在处理“心”与“事”的关系中,保持了“初心”,劳动者是有奇异功能的“真人”。“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不忘其所始,不忘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以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庄子·大宗师》“真人”的“真知”是“无知”。如果劳动者“以心捐道”“以人助天”,则违背了劳动者的本质。劳动的社会分工与价值交换往往造成人的异化,是逆天背道的行为。《庄子》中的“真人”,绝对不是弃绝世事、恬淡无为的人,他们“寄寓在从事着各行各业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的人们之中,是不以实利主义目的从事自己的生活实践和劳动实践而在其过程中获得了思想自由和精神幸福的人。二.《庄子》劳动教育哲学的基本范畴在中国思想史中,人们常把“老庄”并列,统称老庄哲学。这说明《庄子》学说受老子的《道德经》影响,属于“无为论”。《庄子》中的劳动观遵循了“无为”的方法论。劳动与道德的关系是《庄子》劳动教育哲学的核心范畴之--,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劳动是道德的践行《庄子》的宇宙观认为,人是宇宙体系的有机部分,人只有融入宇宙才能实现其存在价值。宇宙并非人的认识论对象,而是存在论的母体。人在宇宙中劳动,劳动是人融人宇宙的实现方式,也是道德的实践方式,而不是达成“既定”或“先验”道德的手段与目的。《庄子》的“道”并非概念性、实体性的,任何道都是“非恒道”,而且被互动性地“物化”与“人化”为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道在瓦砾、屎溺之间。劳动无目的“无为”的劳动者追求的是一种“无心”状态的劳动。劳动是无荣誉感的。正如《庄子》中劳动者的故事所传达的思想:关于劳动的教育,是无法传承的。劳动是生命的体认,劳动本身就是“自我的教育”,无法通过专门化的“教育”传.授给“他者”。真正的劳动者“师心而不师人”。这体现了《庄子》的劳动教育哲学的道德观。劳动产品具有“无用性”,不能用来交换。劳动的“无目的性”正好合于“道”之本性,可以达成劳动者的自由意志与精神解放。正是劳动的“无用性”使劳动者获得了“纯粹无关心的满足”因。“关心”意味着“累.心”。劳动者作为“真人”,追求的是“于人世无所用”。一旦你“有用”了,就有人来打扰,就会失去做人的本真,失去自由意志,精神也得不到解放,反而会弄得心神不宁,阴阳不调以至于患病。在《庄子》看来,这是“有为”带来的祸患。劳动的最高境界是要符合“道”。不符合“道”就没有什么好结果。三、透过《庄子》镜像反思我国的劳动教育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为我国的劳动教育提供了政治经济学的支撑。只有坚持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才能解决劳动的异化与剥削机制的产.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提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尤其关注儿童的生产劳动要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的“教劳结合”思想的初衷。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即建立在社会生产高度发达、生产关系高度和谐基础上的劳动分工,将会保证劳动者自由地选择能够发挥他的才能的那种劳动。劳动者是具有自由意志的行业专家,高度专业性的劳动是实现自由意志的方式。参照《庄子》的镜像,劳动价值具有不可计量性。劳动就是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不是依从于政治或经济的社会活动。劳动的贡献无所谓大小、多少。《庄子》认为,作为生命哲学的“秋毫之末”胜过作为自然地理学的“泰山之巅”,“殇子与彭祖”的寿理之辨,超越了计量性的时间观与生命观。《庄子》劝人放弃算计,顺应自然,因为算计最终是没有答案的。劳动者的社会贡献无所谓大小。从养生学来看,劳动也与人的寿理无关。质言之,劳动价值无法估算。这为当代作为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劳动者及其存在意义提供了反思性镜像。实际上,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影响甚至决定了劳动教育的经济属性。所谓正确劳动观的前提是,劳动过程是否能融人自由市场经济法则。劳动等于生产,劳动的资本、工具、法律甚至荣誉(软实力或无形资产)等统统市场化了。所谓的劳动正义论决定了劳动价值论,劳动教育体系的社会建构遵从市场逻辑,没有交换价值的劳动被视为无效劳动,得不到社会承认。结语《庄子》一书既非哲学、伦理学与政治学,亦非文学与历史学,它无法归属于现代学术体系中特指的学科类型。《庄子》的劳动观、知识观是整体论的,其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哲学观点,大多寄寓在关于“劳动者”的寓言故事之中。《庄子》通过记述民间劳动者群像的“神奇”般生活,系统地表达了它的劳动教育哲学。用现代学术话语来概括,主要体现在劳动与知识、道德、身体、审美等关系的认识上。《庄子》的生活世界是建基于劳动诗学的纯粹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通过劳动而产生的“体性的关联不仅仅是我们真正、原始的存在方式,而且还是关于生活世界的知识的真正地基”《庄子》的劳动教育哲学对于重新认识当代劳动教育的政治学化、经济学化、伦理学化等工具论倾向,具有现实意义。.对于重新理解劳动、教育与人的关系,让学校劳动教育复归劳动本身与儿童本性,都具有深邃的思想启迪。参考文献:[1]邓晓芒.论庄子的修辞哲学--从庄子的“三言”说开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2-42.[2]漆园无雪.蒙园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