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肇州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学科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考察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序列,儿童视角的存在几乎是一片荒芜。这是一个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实,在儿童没有取得“人”的资格的年代里,儿童的感受和对世界的体认自然就被创作者放逐在了文本之外。中国现代小说中儿童视角的出现和之后的长足发展,是以五四时期“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作为理论的坚强依托的。当时社会开始意识到儿童的重要性,儿童作为未来的人的萌芽获得了独立人格的尊重,具有了与成人同等的地位,自然也就获得了与成人同等的话语权,开始拥有了表达对世界的感受的权利。在儿童视角被发现之前,成人的全知视角是弥漫在整个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中的一种传统叙事模式,全知全能的成年“说书人”雄踞于中国小说界上千年。

(摘编自王黎君《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

材料二:

儿童视角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叙事视角。选择儿童视角的叙事者成人作家,由于身心的变化与人生经历的复杂,实际上已不可能复归纯真的儿童状态。成人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中选取“儿童视角”,首先必须使自己来一番角色转换,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状态,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策略和语言句式,去重新诠释和表现对象世界。对此,陈伯吹曾有过非常形象的表述:“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陈伯吹在这里说的实际上正是他积数十年创作经验所得出的一条定律:真正为儿童写作就必须选择与坚持“儿童视角”。

英国作家格尔姆在《怎样为孩子写书》中认为:“想开采这个矿脉的诸君,必须留心的是,绝对不可以认为是小孩的东西嘛,随便写写就可以了,或者以为有诚意写作,就会获得儿童的感激,这种自我陶醉或随便的想法是很严重的错误。如果你想成功,必须有相反的态度,也就是放弃命令的姿态,准备一切服从小孩,因为小孩是在支配你的写作。”“准备一切服从小孩”,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为儿童写作必须转变角色与立场,必须从“成人中心”转变到“儿童本位”,“回归”童年状态。儿童对现实生活有自己的感悟,唯有与他们平等对话才能真正传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笔下的世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儿童世界,或者说儿童憧憬的世界。如果忽视或轻视儿童的感情、感悟,或想当然地以成人的经验取代儿童的经验,那么作家创造出的世界只能是成人的儿童世界,而不是儿童的儿童世界。

儿童文学作家大多是人生经历丰富的成年人,这就要求作家应该沉潜于儿童的心灵世界中,同儿童的精神息息相通。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有不一样的判断尺度,也少有成人社会中的功利主义色彩,因而更能表现出人性真实的一面。儿童文学作家要表现的是儿童“绝假存真”的生命本真,而不是只对儿童的稚态童真做表面的叙写。自从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出现以来,所有经典的、传世的儿童文学作品无不包含着作家对儿童独特精神状态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常说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童心”也即此意。因此,以儿童视角创作的作品常常以“卫护童年”的主题出现。一般说来,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从儿童自身生活层面与儿童经验世界入手直接描写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灵的作品,大多属于儿童视角。还有不少作品直接以第一人称切入,主人公以儿童“代言人”的身份出场。

(摘编自王泉根《谈谈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

材料三:

《岁月神偷》影片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小人物家庭的命运起伏、岁月的无情。这种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不仅拉近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也淡化了故事中死亡、潦倒的痛楚和悲伤,继而产生了一种“间离效果”和独特的悲剧美。

在影片中,儿童视角的“间离效果”主要表现在儿童对暴力、政治、性等方面的间离。不同于成人视角对世界的认知思维,儿童以其视角面对成人世界的问题,他们感知的选择性相对较弱,对生老病死的经历和感受更加趋向无意识的陌生,往往跳出既定的认知范畴,在情感和心理上产生一种突然的疏离感。尤其面对成人世界金钱、权力、欲望下的种种黑暗与不公,作为儿童的生命体态会本能地弱化,剥离覆盖在现实世界表层的虚伪和谎言,更原生态地呈现生活的内核,从而使作品涂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因此,在罗进二的童年里,经历了台风下的老屋坍塌、哥哥的生病死亡、一家人的艰难生计后,他用一个孩子的思维和方式去学会成长,学会懂事,开始认真学习,祈求用偷来的米字旗、夜光杯填满“苦海”去化解生命中接踵而来的苦难,换回哥哥宝贵的生命。面对死亡的逼近、哥哥的离去,在他眼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悲剧美,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让观影者从一个儿童身上感知到对生命、爱与信仰的体悟,更像是一首关于小人物成长的诗歌。

(摘编自徐潇潇《浅析儿童视角的叙事美学——以电影〈岁月神偷〉为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视角中几乎没有儿童视角,儿童视角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

B.成人作家以“儿童视角”创作,首先要完成角色转换,必须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状态。

C.成人作家写儿童文学不只是模仿儿童的口吻,更重要的是能够回到孩子的视角,使作品符合儿童的认知思维。

D.以儿童的视角去面对成人世界的问题,往往可以起到淡化悲剧的作用,使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儿童视角的运用丰富了中国小说的叙事视角,使成人视角的雄踞局面有所改观。

B.材料二中引用英国作家格尔姆的话,是为了证明“回归”童年的重要性。

C.作品是否运用儿童视角,要看其内容是否描写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灵。

D.儿童视角并非儿童文学的专利,成人文学里同样有儿童视角的作品。

3.下列作品中,没有运用“儿童视角”的一项是()(3分)

A.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的《大卫科波菲尔》。

B.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C.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

D.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

4.三则材料分别从何种角度阐述“儿童视角”?请概括说明。(4分)

5.请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分析《呼兰河传》之《小团圆媳妇之死》片段中“儿童视角”的表达效果。(4分)

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了衣裳。衣裳她是不肯脱的,她的婆婆抱住了她,还请了几个帮忙的人,就一齐上来,把她的衣裳撕掉了。

她本来是十二岁,却长得十五六岁那么高,所以一时看热闹的姑娘媳妇们,看了她,都难为情起来。

很快的小团圆媳妇就被抬进大位里去。大缸里满是热水,是滚热的热水。

她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她的旁边站着三四个人从缸里搅起热水来往她的头上浇。不一会,浇得满脸通红,她再也不能够挣扎了,她安稳地在大钮里边站着,她再不往外边跳了,大概她觉得跳也跳不出来了。那大钉是很大的,她站在里边仅仅露着一个头。

我看了半天,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满脸的汗珠,满脸通红,红得像一张红纸。

我跟祖父说:

“小团圆媳妇不叫了。”

我再往大缸里一看,小团圆媳妇没有了。她昏倒在大缸里了。

【注】节选于萧红的《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童养媳,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说当众泡在滚水里洗澡可以镇邪),烫一次昏倒一次。小团圆媳妇后来被折磨致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石碣[注1]

茅盾

玉臂匠金大坚还没刻完半个字,忽地又是扑嗤一声的笑起来,抬头望他的秘密工作中的伙伴。

“金二哥,又笑,怎的?”

靠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摸胡子的圣手书生萧让轻声说。胡子,原来只有稀落落的几根,又很短,然而只要左手空闲着,萧让就总得去摸。

“萧大哥,你真是活像智多星吴用了!再过几天,我就管你叫智多星罢!”

玉臂匠金大坚简直的放下了刻字刀,双手按在石碣上呵呵大笑起来。

萧让得意地摇着头,随即把脸色放得更庄严:

“我说,金二哥,怨不得,吴军师,那样叮嘱我来。你只是心直口快!”

玉臂匠呆了一下,他收起了笑容,拿过刻字刀,低着头便又干他的一点一画的工作。

“慢着,金二哥,刚才,你又笑,到底为的甚么?”

“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

“你真是!”萧让顿一顿。“呵,金二哥,不应该笑。我们这,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是水泊里的机密呀:全伙儿,一百单八位弟兄,就只有,你,我,吴军师,参预这机密。”

从工作中再抬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话冲到口边:正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要笑呵!可是望见萧让的那样庄重的脸色,便不好说出来,只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算是百分之几的抗议。

这也瞒不过精明的萧让。料到这玉臂匠还有几分不了解吴军师的“策略”的奥妙,他萧让便觉得很有再切实叮嘱一番的必要。

然而要把吴用的“策略”解释明白也颇困难,他偷眼看他的伙伴,刀尖落在石头上发出“滋拉,滋拉”的声音,仿佛是金大坚的暗笑;然而金大坚当真并没笑,他在那里认真地工作。

这使得萧让心里略略安定一点。毕竟这位老朋友还可靠。摸着稀落落的几根短胡子,萧让再把军师吴用嘱咐过的话语想了一遍,然后轻声儿慢慢儿说:

“金二哥,你看,玉麒麟比宋大哥如何?”

“都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呵!”

玉臂匠头也不抬的回答了。

“哦——金二哥;好歹,总有个,高下罢?”

只有急促的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剥落剥落的声音代替了回答。

“众多兄弟,都说,玉麒麟,仗义疏财,一身好武艺,心地又直爽;宋大哥兀自佩服。金二哥,看来遮莫是玉麒麟强些罢。”

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诫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他自己亦犯了规么?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地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机会发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了:

“人总是成群打伙的。和卢员外亲近的一伙儿自然说卢员外好哪。”

“不,不,不!金二哥,是和卢员外出身相仿佛的人,才都说卢员外好。”

玉臂匠不很了解似的定睛瞅着萧让。

“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原是破落户泼皮;阮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绰,他们,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跟我们作对的?所以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

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睒着眼睛,用半个脸笑。

突然萧让站起来,踅到房门口,在门缝里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金大坚身边,满脸庄重气象,凑着金大坚的耳朵急促地轻轻地说:

“二哥,俺水泊里这两伙人,心思也不一样。二哥,依你说,该是谁来做山寨之主?”

“哦!原来却是恁地!何不依了黑旋风的说法,爽爽快快排定了座位,却又来这套把戏,这石碣,害得俺像是做了私事,当着众兄弟面前,心里怪难受!”

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这一爆发,真是圣手书生萧让所不料的。他往后退了一步,学着军师吴用的神气,只管摸胡子。

“二哥,话虽如此说;事情,却不能如此办。也须叫人人心服呀。总得再找出些‘天意’来。这便是吴军师的神算妙计!”

“天意!天意渺茫,就叫我们来替‘天’行意?”

萧让沉吟着踱方步。他时时把眼光往金大坚身上溜,没有什么异样。滋拉滋拉地又在那里刻字,一条好臂膊上的肌肉突起来像是些榾柮儿。

总算放下一半心,萧让再回到太师椅上时,猛听得金大坚又掷过来一个怪问题:

“旁的不管,只是,萧大哥,我们算是哪一伙?”

萧让愕然了。军师吴用从来不曾和他谈到这个。仓卒间他搬不出吴用的话语来应付。很想说是属于宋大哥那一伙,可是又觉得碍口。

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

“我们,——我,既不是赵官儿的什么将军,教练,教头,也不曾偷鸡摸狗,开黑店,大江心里请客官吃板刀面。我们是靠手艺过活的。我刻东岳庙的神碑,也刻这替天行道的石碣。就是这们一回事。提起什么天呀道呀地呀,倒是怪羞人呢!”

仿佛抖落了一口袋子的金钱似的,金大坚自己也不很相信竟会这样地滔滔发议论。他的拿着刻字刀的右手突在空中划一个圆圈,又兴奋地加了几句:

“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个‘道’呢!”

萧让楞着眼睛,只能摸胡子。直到金大坚的刀尖和石头相触的声音再鼓动他的耳膜时,他这才醒过来似的率然问:

“是机密呢!金二哥?”

“我当作从前给人家私刻关防[注2]一样,决不走漏半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删改)

[注1]本文是茅盾对《水浒传》的再创作,1930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水浒传》在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描述,梁山泊英雄聚义后举办醮事,突然天门中开降下石碣,石碣上有“替天行道”字样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座次。[注2]关防:旧时政府机关或军队用的印信。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表现了金大坚对刻石碣这件事的抵触心态,他在内心深处不认同萧让所说的策略。

B.萧让对金大坚的说辞,归根结底来自吴用,吴用虽然没有出现在现场,却在实际上主导着刻石碣这一件大事。

C.萧让解释吴用的策略时,从说话“慢慢儿”到“急促地”,后来“沉吟着踱方步”,显现出萧让内心的矛盾纠结。

D.金大坚对官员出身和绿林出身的好汉都不认同,因而对刻石碣就能使两伙人“合成一伙儿”的做法深感怀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截取玉臂匠金大坚和圣手书生萧让秘刻石碣这一场景,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

B.反复出现“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声音”,刻画出金大坚对问题有所认识且明哲保身的形象。

C.小说以萧让的视角进行叙述,通过萧让的所见所思所感完成对“石碣”作用和意义的揭示。

D.小说叙事简洁,情节貌似简单,但在人物交谈中呈现了复杂错综的内容,引发读者思考。

8.金大坚的“笑”贯穿整个谈话过程,但“笑”这个表情所蕴含的感情却随着谈话不断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对于历史小说创作,茅盾认为“应当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所可能产生的人和事”“应当符合于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但同时又应“不为古事所拘,驰骋其想像吹进些现代的气息”。请结合文本对茅盾这一创作理念阐述自己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秋九月戊午,册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归义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东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蛮语谓王曰诏。先有六诏,兵力相埒,莫能相一,历代因之,以分其势。蒙舍最在南,故谓之南诏。高宗时,蒙舍细奴逻初入朝。细奴逻生逻盛,逻盛生盛逻皮,盛逻皮生皮逻阁。皮逻阁浸强大,而五诏微弱。会有破渳河蛮之功,乃赂王昱,求合六诏为一。昱为之奏请,朝廷许之,仍赐名归义。于是以兵威胁服群蛮,不从者灭之,遂击破吐蕃,徒居大和城。其后卒为边患。

天宝九载,杨国忠德鲜于仲通,荐为剑南节度使。仲通性褊急,失蛮夷心。故事,南诏常与妻子俱谒都督,过云南,云南太守张虔陀多所征求,南诏王阁罗凤不应,虔陀遣人詈辱之,仍密奏其罪。阁罗凤忿怨,是岁,发兵反,攻陷云南,杀虔陀,取夷州三十二。

十载夏四月壬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分二道出戎、巂州,至曲州、靖州。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进军至西洱河,与阁罗风战,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阁罗凤敛战尸筑为京观,遂北臣于吐蕃。蛮语谓弟为“钟”,吐蕃命阁罗凤为赞普钟,号曰东帝,给以金印。阁罗凤刻碑于国门,言己不得已而叛唐,且曰:“我世世事唐,受其封赏,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

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旧制,百姓有勋者免征役。时调兵既多,国忠奏先取高勋。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唐德宗贞元七年,勿邓酋长苴梦冲潜通吐蕃,扇诱群蛮,隔绝云南使者。韦皋遣三部落总管苏峞将兵至琵琶川。八年春二月壬寅,执梦冲,数其罪而斩之,云南之路始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B.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C.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D.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字为“沿袭”之意,和《过秦论》中“因遗策,南取汉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B.“德”字为“感激”之意,和《谏太宗十思疏》中“德不厚而思国之理”的“德”意思不同。

C.“故事”为“按照旧例”之意,和《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用法相同。

D.“京观”,古代战争,胜者为了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也叫京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皮逻阁先用武力威胁使各个蛮族部落服从他的管理,然后朝廷又准许了其把六诏合而为一的请求,击破吐蕃后移居到了大和城。

B.南诏王阁罗凤没有答应张虔陀索求过多财物的要求,张虔陀就派人辱骂他,还秘密奏报他的罪行,结果阁罗凤发动军队反叛了唐朝廷。

C.杨国忠不仅推荐鲜于仲通做了剑南节度使,即使后来鲜于仲通在与南诏的战争中大败,杨国忠仍然帮他掩盖了失败的情况,还给他按战功评定。

D.玄宗下诏招募大批士兵攻击南诏时并未得到积极响应,杨国忠便采取强硬手段征调,致使民间哀嚎一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4分)

(2)勿邓酋长苴梦冲潜通吐蕃,扇诱群蛮,隔绝云南使者。(4分)

14.选文中南诏归附的过程十分曲折。你认为是哪些方面的因素对南诏归附产生了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风霜起”一词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读者,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

C.诗中的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D.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16.此诗风格与《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衬托手法表现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4)在《陈情表》中,李密用“,”,描写其祖母生命将尽、气息微弱的境况。

三、课内知识点(每题0.5分,共10分)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即我谋即:马上

B.将子无怒将:愿,请

C.无与士耽耽:沉溺

D.女也不爽爽:过失,差错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③虽九死其犹未悔④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20.下列“相”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嬉戏莫相忘及时相遣归B.黄泉下相见悔相道之不察兮

C.登即相许和誓天不相负D.叶叶相交通儿已薄禄相

21.下列对各句加线的词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孔雀东南飞②手巾掩口啼③足以荣汝身④又非君所详

⑤千万不复全⑥屈心而抑志兮⑦逆以煎我怀⑧卿当日胜贵

A.①②⑧\③④⑤\⑥⑦B.①⑧\②④⑤\③⑦\⑥

C.①②⑧\④⑤\⑥⑦\③D.①⑧\②③⑤\④⑥⑦

22.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述衷情。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中用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通过察举推选孝子廉吏。

B.征,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服阙,古代丧礼一般至亲死后需为之守丧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一般服阙后官复原职。

D.迁,古代官员调动的一种形式,一般指提升。而左迁,则指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24、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B.逼迫兼弟兄C.承籍有宦官D.勤心养公姥

25、下列加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至微至陋,过蒙拔擢____________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可容一人居持一象笏至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亲贤臣,远小人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何陋之有

2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中的“诸父”是伯父、叔父的统称;“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大母”指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中的“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农历每月十五日又称“望”,如“在丁卯三月之望”,即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C.“顷之,持一象笏至”中的“象笏”,即象牙做的手板。笏,是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上面可以记事,后来只有大臣使用。

D.“莫春者,春服既成”中的“莫春”即“暮春”,指阴历三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仲春”。

27、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说起张飞张翼德,人人都知他是一个武艺高强,威猛无比,脾气暴躁,急于星火的莽汉;其实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历史现实中的张飞却是一个胆大心细的饱学之士

B.四川芦山这场地震,摧毁了她的房屋,埋没了她的家产,吞噬了她的亲人,只剩下她和怀中的幼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是党和政府帮她走出困境

C.这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古庙,处处显露着它的老气横秋,庙门的颜色早已剥落,四周的墙垣也已倾颓;簇簇的瓦菲在屋顶招摇,声声鸦鸣在空中流过,侧面四周的松柏,苍者愈苍,翠者愈翠

D.前两年,那些产品单一,工艺落后,缺乏创新,而几乎陷入朝不虑夕境地的企业,如今在政府创新基金的支持下,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终于起死回生。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9、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30、找出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

A.修葺:修造____________扃牖:关闭窗户

阖门:关门____________大类:大的分类

B.长号:大哭来归:嫁到我家来

归宁:女子出嫁自禁:自己忍不住

C.洞然:明亮的样子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偃仰:安居、休息儿息:子嗣

D.斑驳:错杂先妣:已去世的母亲

先是:先前就这样兀坐:端正的坐着

3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迨诸父异爨____________(及,等到)

②先妣抚之甚厚____________(扶养)

③某所,而母立于兹____________(而且)

④殆有神护者____________(大概)

⑤后五年,吾妻来归____________(旧指女子出嫁)

⑥吾妻归宁____________(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⑦其制稍异于前____________(制度)

⑧今已亭亭如盖矣____________(直立的样子)

A.①③④⑤⑦B.①④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⑥D.②③⑥⑦⑧

3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3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零丁孤苦

C.常在床蓐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4、下列句中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谨拜表以闻B.则刘病日笃C.历职郎署D.凡在故老

3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3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B.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②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①内外多置小门。②顾视无可置者。

D.①庭中始为篱,已为墙。②今已亭亭如盖矣。

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一句中,“刺史”是指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秀才”是指地方推选人才制度的一种科目,可译为“优秀的人才”。

B《陈情表》凸显了三种交错的感情:首先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其次是对祖母的孝情;最后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C“垂髫、束发、弱冠、而立”等都是古代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项脊轩志》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是指作者成童了,束发为髻,开始了轩中的读书生活。

D《项脊轩志》中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细节、场景表现人物,寄托情思。如母亲用手指轻叩门扉、嘘寒问暖的场景,生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与作者的思念之切。

四、语言运用(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本题共2小题,8分)

①在物质社会文明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是重中之重。②我们要以发展文化事业为根本,坚持人民群众为中心,从人民角度去创造性地发展文化,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③从歌舞诗剧《唐宫夜宴》走上河南春晚,博得人民大众喜爱;到登上《国家宝藏》节目的《只此青绿》歌舞诗剧,赢得广大网友好评;再到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在全网走红,获得网友一致称赞……④一个个传统文化作品的出圈,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活力,体味到了文化的内涵,感悟到了文化的精髓。⑤发展文化事业从来就不能默守成规。⑥发展文化事业需要时常思考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与时俱进,真正走进一代又一代不同群体的内心。⑦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优秀作品恰恰见证了这一点。

3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⑥两句中两处画横线部分都有语病。

B.④句中三处画横线句不可以互换位置。

C.⑤句“默守成规”中“默”应改为“墨”。

D.⑦句中的“见证”一词应改为“印证”。

39.文段③句中三处画波浪线语句改成整句,并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5分)

五、写作(60分)

4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2022年7月25日B站发布了up主@衣戈猜想的短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里平凡而坚韧的跛脚“二舅”,在网络上掀起了刷屏热潮。

材料二: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疲惫。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习惯拖延与空想,自我怀疑与否定,纠结过去忧虑未来……都属于精神内耗。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学科答案

1.D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起到淡化悲剧的作用,使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分析错误,材料三是针对《岁月神偷》这一作品进行的分析,不能以偏概全。故选D。

2C.“要看其内容是否描写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灵”错,原文中“从儿童自身生活层面与儿童经验世界人手直接描写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灵的作品,大多属于儿童视角”,不能将这一信息简化为“描写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灵”。故选C。

3.DD.铁凝的《哦,香雪》描写的是农村少年的故事,但没有运用儿童视角。故选D。

4.①材料一从中国小说发展角度谈“儿童视角”的起源。②材料二从儿童文学的角度阐释“儿童视角”。③材料三以电影作品《岁月神偷》为例阐述“儿童视角”的表达效果。(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能力。

根据材料一中“考察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序列,儿童视角的存在几乎是一片荒芜……中国现代小说中儿童视角的出现和之后的长足发展,是以五四时期“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作为理论的坚强依托的……在儿童视角被发现之前,成人的全知视角是弥漫在整个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中的一种传统叙事模式,全知全能的成年‘说书人’雄踞于中国小说界上千年”可知,材料一是从中国小说发展角度谈“儿童视角”的起源。

根据材料二中“儿童视角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叙事视角”“真正为儿童写作就必须选择与坚持‘儿童视角’”“为儿童写作必须转变角色与立场,必须从‘成人中心’转变到‘儿童本位’,‘回归’童年状态。儿童对现实生活有自己的感悟,唯有与他们平等对话才能真正传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笔下的世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儿童世界,或者说儿童憧憬的世界”“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从儿童自身生活层面与儿童经验世界入手直接描写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灵的作品,大多属于儿童视角。还有不少作品直接以第一人称切入,主人公以儿童‘代言人’的身份出场”可知,从儿童文学的角度阐释“儿童视角”。

根据材料三中“《岁月神偷》影片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小人物家庭的命运起伏、岁月的无情。这种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不仅拉近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也淡化了故事中死亡、潦倒的痛楚和悲伤,继而产生了一种‘间离效果’和独特的悲剧美”“从一个儿童身上感知到对生命、爱与信仰的体悟,更像是一首关于小人物成长的诗歌”“在影片中,儿童视角的‘间离效果’主要表现在儿童对暴力、政治、性等方面的间离……儿童以其视角面对成人世界的问题,他们感知的选择性相对较弱,对生老病死的经历和感受更加趋向无意识的陌生,往往跳出既定的认知范畴,在情感和心理上产生一种突然的疏离感。尤其面对成人世界金钱、权力、欲望下的种种黑暗与不公,作为儿童的生命体态会本能地弱化,剥离覆盖在现实世界表层的虚伪和谎言,更原生态地呈现生活的内核,从而使作品涂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可知,以电影作品《岁月神偷》为例阐述“儿童视角”的表达效果。

5.①产生“间离效果”。选段中作为孩子的主人公“我”对待生死、羞耻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触和理解,因此更为客观地再现了小团圆媳妇“热水洗澡”的一幕,揭示出真相的黑暗,将成人忽视的细节和遮蔽的污秽呈现在读者眼前。②产生强烈的悲剧性。通过“我”的亲眼所见,看到了一个女孩被当众撕去衣裳,在众人的围观中进行所谓的“洗澡”仪式,她的尊严被践踏;在滚烫的热水中,从“挣扎”到“安稳”地站着,再到“昏倒”,展现了一个鲜活生命在看客眼中逐渐失去活力的画面,更体现了看客的愚昧与冷漠。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三观点“这种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不仅拉近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也淡化了故事中死亡、潦倒的痛楚和悲伤,继而产生了一种‘间离效果’和独特的悲剧美”,和《小团圆媳妇之死》片段中“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了衣裳。衣裳她是不肯脱的,她的婆婆抱住了她,还请了几个帮忙的人,就一齐上来,把她的衣裳撕掉了。她本来是十二岁,却长得十五六岁那么高,所以一时看热闹的姑娘媳妇们,看了她,都难为情起来”分析,选段中作为孩子的主人公“我”对待生死、羞耻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触和理解,因此更为客观地再现了小团圆媳妇“热水洗澡”的一幕,揭示出真相的黑暗,将成人忽视的细节和遮蔽的污秽呈现在读者眼前。可见,“儿童视角”的运用产生“间离效果”。

(2)根据材料三观点“这种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不仅拉近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也淡化了故事中死亡、潦倒的痛楚和悲伤,继而产生了一种‘间离效果’和独特的悲剧美”,和《小团圆媳妇之死》片段中“她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她的旁边站着三四个人从缸里搅起热水来往她的头上浇。不一会,浇得满脸通红,她再也不能够挣扎了,她安稳地在大钮里边站着,她再不往外边跳了,大概她觉得跳也跳不出来了。那大钉是很大的,她站在里边仅仅露着一个头。我看了半天,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满脸的汗珠,满脸通红,红得像一张红纸”“我再往大缸里一看,小团圆媳妇没有了。她昏倒在大缸里了”分析,通过“我”的亲眼所见,看到了一个女孩被当众撕去衣裳,在众人的围观中进行所谓的“洗澡”仪式,她的尊严被践踏;在滚烫的热水中,从“挣扎”到“安稳”地站着,再到“昏倒”,展现了一个鲜活生命在看客眼中逐渐失去活力的画面,更体现了看客的愚昧与冷漠。可见,“儿童视角”的运用产生强烈的悲剧性。

【答案】6.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表现了金大坚对刻石碣这件事的抵触心态”说法错误。“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只是表现金大坚对萧让所说的“不应该笑”的“抗议”,并不是对刻石碣的抵触。

C.“显现出萧让内心的矛盾纠结”说法错误,显示的是萧让在说服金大坚的过程中的感情起伏,并没有内心的矛盾纠结。

D.“金大坚对官员出身和绿林出身的好汉都不认同”说法错误。金大坚没有对两伙人的出身不认同,他不认同的是因为出身不同而互相猜忌,更加不是因为不认同别人的出身而对刻石碣产生怀疑。故选B。

7.CC.“小说以萧让的视角进行叙述……”说法错误,本文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并不是萧让的视角。故选C。

8.①谈话开始,金大坚的笑是单纯觉得刻石碣的工作瞒住众人,很是有趣。

②萧让主动谈起卢俊义和宋江的高下时,金大坚忍不住暗笑,是对萧让行为的不解。

③萧让谈及梁山泊众人出身不同时,金大坚“用半个脸笑”,流露出对萧让看法的不认同。

④当萧让回答不出金大坚的质问时,金大坚“呵呵笑”,是用笑表达出内心的惯懑和对“刻石碣”策略的蔑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答出四点给6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鉴赏情节的能力。

结合“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从工作中再抬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话冲到口边:正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要笑呵”,谈话开始,金大坚的笑是单纯觉得刻石碣的工作瞒住众人,很是有趣。

结合“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诫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他自己亦犯了规么?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地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机会发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了……”,萧让主动谈起卢俊义和宋江的高下时,金大坚忍不住暗笑,是对萧让行为的不解。

结合“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睒着眼睛,用半个脸笑”,可知萧让谈及梁山泊众人出身不同时,金大坚“用半个脸笑”,流露出对萧让看法的不认同。

结合“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可知当萧让回答不出金大坚的质问时,金大坚“呵呵笑”,是用笑表达出内心的愤懑和对“刻石碣”策略的蔑视。

9.①梁山泊内众人出身不同,所属阶级不同,自然会形成矛盾和猜疑,吴用通过刻石碣,借天意来排定座次,建立秩序,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

②金大坚是工匠出身,性格单纯直率,正直有原则,因而他对于“刻石碣”的用心表示不满,符合人物性格。

③茅盾通过“刻石碣”细节的再创作,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用现代人的立场反观古事,指出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具有启蒙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结合“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原是破落户泼皮;阮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绰,他们,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跟我们作对的?所以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可知梁山泊内众人出身不同,所属阶级不同,自然会形成矛盾和猜疑,吴用通过刻石碣,借天意来排定座次,建立秩序,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

结合“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睒着眼睛,用半个脸笑”“哦!原来却是恁地!何不依了黑旋风的说法,爽爽快快排定了座位,却又来这套把戏,这石碣,害得俺像是做了私事,当着众兄弟面前,心里怪难受”“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个‘道’呢”,金大坚是工匠出身,性格单纯直率,正直有原则,因而他对于“刻石碣”的用心表示不满,符合人物性格。

结合“我们,——我,既不是赵官儿的什么将军,教练,教头,也不曾偷鸡摸狗,开黑店,大江心里请客官吃板刀面。我们是靠手艺过活的。我刻东岳庙的神碑,也刻这替天行道的石碣。就是这们一回事。提起什么天呀道呀地呀,倒是怪羞人呢”“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个‘道’呢”,可知茅盾通过“刻石碣”细节的再创作,用现代人的立场反观古事,指出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具有启蒙意义。

10.C11.C12.A

13.翻译

(1)人们听说云南多流行由瘴气引起的疾病,还未交战士兵就要死掉十分之八、九,没有人愿意响应招募。【“瘴疠”,瘴气引起的疾病;“十八九”,十分之八、九;“莫”,没有;“应募”,响应招募。】

(2)勿邓酋长苴梦冲暗中与吐蕃勾结,煽动引诱蛮族各部,阻隔云南使者与唐往来。【“潜”,暗中;“通”,勾结;“扇”,煽动;“隔绝”,阻隔。】

14.①南诏王方面:其实一直并非诚心归附;

②唐玄宗方面:用人不善,如偏信杨国忠等;

③唐朝官员方面:气量狭小,不恤民生,不得民心。

【参考译文】

____________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秋九月戊午(二十三日),册封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蒙归义的祖先本是哀牢夷人,地处姚州的西边,东南与交趾相接,西北与吐蕃相接。蛮语言称王为诏。以前有六个诏,他们的军队实力相当,不能统一,历代沿袭,以此来分散他们的势力。蒙舍在最南部,所以称为南诏。唐高宗(李治)时,蒙舍王细奴逻开始谒见天子。细奴逻生子逻盛,逻盛生子盛逻皮,盛逻皮生子皮逻阁。皮逻阁时南诏逐渐强大,而其余五诏力量衰微。恰巧皮逻阁立有击败渳河蛮的功劳,于是他贿赂王昱,请求把六诏合而为一。王昱为他向朝廷奏请,朝廷准许了他的请求,仍然赠皮逻阁以归义的名号。自此他用武力威胁来使各个蛮族部落服从,有不服从的就将其消灭,接着又击败了吐蕃,移居到大和城。以致最终成为唐边境遭到侵犯的祸患。

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年)。杨国忠为了感激鲜于仲通,推荐他为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气量狭小,性情急躁,失去蛮夷各族的人心。按照过去的惯例,南诏王常常与妻儿一同来觐见都督,经过云南时,云南太守张虔陀大量地勒索财物,南诏王阁罗凤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张虔陀就派人辱骂他,还秘密奏报他的罪行。阁罗凤很愤恨,这年,他发动军队反叛唐朝廷,攻陷了云南郡,杀掉张虔陀,强夺原归附于唐的西南夷三十二个州。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夏季四月壬午(三十日),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被南诏在泸南打得大败。当时鲜于仲通率领八万军队分两路从戎州、巂州出发,到曲州、靖州。南诏王阁罗凤派遣使者前来谢罪,请求归还所俘获掠夺的东西,把云南城修缮好后离开,并且说:“现在吐蕃重兵逼近边境,如不答应我,我就将归顺吐蕃,云南就不归唐朝所有了。”鲜于仲通没有答应,囚禁了他的使者。进军到西洱河,与阁罗凤交战,唐军大败,士兵死了六万人,鲜于仲通仅只身逃脱。杨国忠掩盖了他失败的情况,仍旧给他按战功评定。阁罗凤收拢聚集战死者的尸体修建成京观,于是北向吐蕃称臣。蛮语称弟弟为“钟”,吐蕃给予阁罗凤为“赞普钟”的名号,号为“东帝”,给他金印。阁罗凤在边境刻石立碑,说明自己不得已背叛唐朝,并且说:“我们世世代代侍奉唐朝,接受他们的官爵和财物,后代如能允许再返回唐朝,应当把此碑指给唐朝使者看,使他们知道我的叛唐不是出自本来的心愿。”

玄宗下诏大批招募两京及河南、河北士兵攻击南诏。人们听说云南多流行由瘴气引起的疾病,不及交战士兵就要死掉十分之八、九,没有人愿意响应招募。杨国忠派遣御史分别到各道捕捉壮丁,用枷锁锁至军队所在地。按照旧的制度,百姓中有功者可免除服兵役。当时调兵的量多,杨国忠上奏皇帝请求先征发功劳大的人。自此应征出发的人忧愁怨恨,父母妻子孩子送别亲人,民间到处是哭声。唐德宗贞元七年,勿邓酋长苴梦冲暗中与吐蕃勾结,煽动引诱蛮族各部,阻隔云南使者与唐往来。韦皋派三部落总管苏峞领兵到琵琶川。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春二月壬寅(十七日),捉住了苴梦冲,一一列举他的罪状后把他杀死,通往云南的道路开始畅通。

15、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说法错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写此诗时,正值开元盛世,唐王朝到处是繁荣的景象,诗人青春年少,富有理想,有积极进取之心。作者希望自己能像鹰一样去战斗,表达的是他的凌云壮志,没有愤懑之情。故选C。

16.①情感豪迈而不伤感。作者借“鹰击凡鸟”表达自己奋发有为的热情和疾恶如仇的性格,情感表达豪迈高昂,与作者后期忧国忧民、伤己的情感不同。

②意象昂扬而不萧瑟。“鹰”的凶猛英武的特性传达出的是作者早期的自信和抱负,与《登高》中选用的落木、白沙、盘旋的鸟等一系列萧瑟凄冷的意象不同。

③用词生动而不沉郁。一“竦”一“思”精妙地描绘了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心理,将画中鹰写得富有活力;“击”字更是写出了苍鹰搏击长空,勇于击敌的不凡,语言生动,富有生机。与《登高》中用到的“多病”“潦倒”等词表现出来的郁闷低沉是不一样的。

所以本诗风格激昂豪迈,与《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截然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整体风格的能力。

从情感角度:作者借鹰言志,最后两句“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意思是:应当让它去出击凡鸟,它一定会把凡鸟的毛血洒弃在平远的草地上。诗人直把画鹰当成真鹰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借“鹰击凡鸟”表现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嫉恶如仇之心。所以本诗的情感是豪迈而不伤感的,与作者后期忧国忧民、伤己的情感不同。

从意象选取角度:本诗选择的意象是“鹰”,描绘了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以“鹰”的凶猛英武的特性传达出作者早期的自信和抱负;《登高》中选用的意象是落木、白沙、盘旋的鸟等,营造出的是萧瑟凄冷意境。所以本诗的意象是昂扬的,与《登高》不同。

从用词角度:本诗用词生动形象,富有生机,如“竦身思狡兔”中诗人选用“竦”“思”两个动词,写鹰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如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何当击凡鸟”写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一个“击”字表现出苍鹰搏击长空,勇于击敌的不凡。与《登高》中用到的“多病”“潦倒”等词表现出来的郁闷低沉是不一样的。

所以本诗的风格是激昂豪迈的,与《登高》的沉郁顿挫截然不同。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18、A“即”解释为“就,靠近”。故选A。

19、A①②均为助词,无实义;③④均为连词,“即使”。

20、A【详解】A.都是副词,偏指一方,指代“我”,指刘兰芝。B.副词,彼此,互相/动词,观察、选择。

C.副词,偏指一方,指代他/副词,偏指一方,指代你,指刘兰芝。D.副词,互相/名词,相貌。

21、C①名词作状语,向东南。②名词作状语,用手巾。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④形容词作动词,详细知道。⑤形容词作动词,保全。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屈。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煎熬。⑧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22、B.“功服”错,服丧一年应为“期服”。故选:B。

23、B.“征,……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用属吏,再向廷推荐”错误,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故选B。

24、C

25、D解析:A项,均为形容词,低微。B项,均为数词,一个。C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D项,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置。

26、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仲春’”说法错误。阴历三月应该是“季春”。

27、DA.急于星火: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句中形容“莽汉”,不合适,不能形容人,使用不当。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前句“只剩下她和怀中的幼子”,有两人,使用不当。

C.老气横秋:主要用来形容某个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没有朝气或摆老资格。对象之人,句中指古庙。

D.朝不虑夕: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使用正确。

28、B

29、D【解析】D项,是一般疑问句

30.CA.大类:很像。B.归宁:女子回娘家。D.先是:在这以前。

31.B②抚:对待;③而:你的;⑦制:规制,形式。故排除②③⑦。

32、B[A项,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表被动。B项,都是副词,“共”。C项,介词,凭/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D项,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连词,就。]

33、D[A项,“闵”同“悯”,指“可忧患的事”;B项,“零丁”同“伶仃”,指“孤独的样子”;C项,“蓐”同“褥”,指垫子;D项,无通假字。]

34、B例句“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A.“闻”,动词使动用法,使……知道;

B.“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C.“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D.“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35故选:D。“侥幸”,古今同义,指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

36、B

A.副词,每逢;副词,常常。

B.均为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

C.动词,设置;动词,安置、放置。

D.副词,然后;副词,已经。

B解析:在文章中李密压抑了第一、三两种感情,只含蓄地一笔带过,掩入对祖母的孝情之中,而对第二种情感大肆渲染,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

38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都有语病”错误。第②句的语病是成分残缺,要在“坚持”之后添加“以”;第⑥句没有语病。

B.正确。④句中三处画横线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不可以互换位置。

C.正确。

D.“见证”用词不当。“见证”:亲眼目睹可以作证。此处是说这些优秀作品证明了发展文化事业要与时俱进,应改为“印证”。“印证”:通过对照比较,证明与事实相符。

故选A。

39歌舞诗剧《唐宫夜宴》走上河南春晚,歌舞诗剧《只此青绿》登上《国家宝藏》节目,水下舞蹈《洛神水赋》走红全网。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分析“歌舞诗剧《唐宫夜宴》走上河南春晚”可知,其句式结构特征是“歌舞诗剧(定语)《唐宫夜宴》(主语)走上(谓语动词)河南春晚(宾语)”。

据此句式特征,可以把“登上《国家宝藏》节目的《只此青绿》歌舞诗剧”改写为“歌舞诗剧(定语)《只此青绿》(主语)登上(谓语动词)《国家宝藏》节目(宾语)”;

可以把“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在全网走红”改写为“水下舞蹈(定语)《洛神水赋》(主语)走红(谓语动词)全网(宾语)”。

作文:审题指导

1.命题分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题目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指出,网络上关于跛脚“二舅”的视频,掀起了刷屏热潮,引起了网友们的热切关注。材料二指出了精神内耗出现的时间和后果,并列举了一系列精神内耗的表现。

两则材料的关键词是:精神内耗。

从材料二来看,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去直面自己的问题、困境或缺陷,并达到自我约束(克制懒惰懈怠、消极颓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内心不够强大,不能源源不断地为自我控制提供足够的坚韧、顽强、乐观、果断、自信等,人就会陷入精神内耗(自己跟自己的斗争,把精力都花在“对付自己”上),久而久之就会疲惫不堪,甚至自暴自弃,佛系躺平。那么如何才能减少精神内耗呢?

分析材料

材料一:网络上关于跛脚“二舅”的视频,掀起了刷屏热潮,引起了网友们的热切关注。

材料二:精神内耗出现的时间和后果,并列举了一系列精神内耗的表现。

材料的关键词:精神内耗

材料立意倾向:如何减少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的理解:

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去直面自己的问题、困境或缺陷,并达到自我约束(克制懒惰懈怠、消极颓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内心不够强大,不能源源不断地为自我控制提供足够的坚韧、顽强、乐观、果断、自信等,人就会陷入精神内耗(自己跟自己的斗争,把精力都花在“对付自己”上),久而久之就会疲惫不堪,甚至自暴自弃,佛系躺平。

如何解决精神内耗:

“二舅”身残志坚,面对生活给予的重创,不抱怨,不放弃,以从容的姿态勇敢面对生活的重压,用超强的韧劲默默淌过生活的湍流,不纠结过去,不忧虑未来,不自我怀疑,不谄媚他人,将混乱的音符组合成了一曲生命之歌。

文章思路解析:精神内耗的内涵精神内耗产生的原因精神内耗的影响、危害如何解决精神内耗

注:全文要围绕“精神内耗”展开,重点分析精神内耗产生的原因、危害和如何解决精神内耗。可以辩证看待“精神内耗”,厘清概念。

精神内耗产生的原因:社会竞争的压力、内卷缺乏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缺乏自信,不能果决地改变

如何解决精神内耗:悦纳不完美的自己直面生活中的问题,积极果决地行动放下过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丰富提高自己,让自己内心充实

参考立意

1.拒绝精神内耗,直面人生坎坷。

2.不以精神内耗消解生活激情。

3.走出精神内耗,走入人生繁华。

4.懦弱者内耗精神,坚强者直面人生。

5.拒绝无根“精神内耗”,在心灵原野中畅快呼吸

6.拒绝精神内耗恐惧,跳出精神内耗深坑

7.直面人生挫折,拒绝精神内耗

8.拒精神内耗,开新我之境

9.拒绝精神内耗,拥抱浮世万千

10.心向朗月繁星,以绝精神内耗

评分参考

1.如有考生写“平凡”,且全文不提“精神内耗”,属于从材料中断章取义抽出关键词“平凡”二字为话题,建议打分在四类。

2.除开头、结尾外,全篇所有主体段不提“精神内耗”,转而去写开头段提出的“自信“坚毅”等,建议打分在三类。

3.偷换概念。以“坚韧”“理想”“自信”等解决方法中的关键词置换“精神内耗”,有近半文字脱离“精神内耗”去写“坚韧“等。建议此类打分在起评分左右。

4.在本论部分能扣住“精神内耗”去论述,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的,结构清晰,建议打分在二类上。

5.能深入挖掘“精神内耗”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弊端,能扣住“精神内耗”论述解决办法的可行性、必要性,建议打分一类下。

6.在5的基础上,文章有亮点,或表达富有文采,或说理深刻,或论述方法丰富等,建议在一类上打分。

精彩标题

培养钝感力,拒绝精神内耗

以坚定信念之剑,破精神内耗之障

提高自我修养,拒绝精神内耗

专于当下,完善自我,解除精神内耗

做自己的水手,驶离精神内耗

以积极之药,治精神内耗

平凡中的坚韧能治好精神内耗

坚定自我,以防精神内耗

微笑面对生活,减少精神内耗

强大内心世界,拒绝精神内耗

较好结构

1、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拒绝精神内耗,方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轻松愉悦度过每一天。

2、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拒绝精神内耗,坚持自我注重当下放下过去,笑迎未来每一刻。

1、林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摒弃精神内耗,做快乐自己、自信自己。

2、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摒弃精神内耗,摆脱桎梏掌好人生之舵。

1、怀瑾握瑜,丰乐尽是。拒绝精神内耗,自我强大做好自己。

2、霁风光月,萦素于心。拒绝精神内耗,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1、精神内耗如利刃,消磨心志于无形

2、拒绝精神内耗,靶定人生方向

3、摆脱精神内耗,把握精彩人生

考场作文

停止精神内耗,豁达笑看人生

从车马邮件都慢的从前,到一切飞速向前的如今,不过数十年。我们在这时代的洪流中浮沉,最常感到的是焦虑,进而发展为无止息的精神内耗。其实不妨回头,豁达以待,笑看人生。

所谓精神内耗,实际是当代人焦虑内化的表现。身旁的一切都像开了加速器,电子产品飞似的更新迭代,上学内卷,上班继续卷,人们都生怕被时代甩下,于是拼命去追。而琴棋书画诗酒花都作古,无人有此闲暇看顾。后来追什么,这个问题也成了无聊的迷茫,无处释放的焦虑内化为左右互搏的精神内耗:效率低下、疲劳、自我攻击。

豁达的人生观,是破解精神内耗的法宝。豁达是一种心境,是适时适当的放下,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良药。遇到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别人的眼光无法动摇我们自身的发展,正如余光中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