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后河连接道)高边坡防护设计说明_第1页
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后河连接道)高边坡防护设计说明_第2页
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后河连接道)高边坡防护设计说明_第3页
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后河连接道)高边坡防护设计说明_第4页
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后河连接道)高边坡防护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9页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后河连接道)高边坡防护设计说明第2页共19页目录1工程概况 31.1项目建设背景 31.2工程规模 3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 32.1设计采用的规范规程 32.2其它文件依据 43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44建设条件 64.1场地现状 64.2进出场条件 64.3材料来源(或供应) 64.4气象与水文 64.5地形地貌 74.6地质构造 74.7地层岩性 74.8水文地质条件 84.9地震效应评价 94.10不良地质现象 95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96技术标准 97岩土力学参数(摘自地勘报告) 98支挡结构设计 108.1设计原侧 108.2边坡设计内容 109材料与质量要求 1010施工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及试验与检测要求 1110.1填方施工技术要求 1110.2抗滑桩施工要求 1210.2.1施工工序 1210.2.2桩的施工构造 1210.2.3桩的施工要求 1210.2.4检测与试验要求 1310.3护坡施工技术要求 1310.3.1施工注意事项 1310.3.2三维网护坡 1310.3.3绿化草籽护坡 1310.3.4浸水路基 1311监测 1411.1监测原则和内容 1411.2边坡监测规定 1411.3边坡监测报警工况 1411.4施工险情应急处理 15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事项 1512.1范围 1512.2专项施工方案 1712.3现场安全管理 1712.4施工建议 1813其他 1815主要工程数量表 191工程概况1.1项目建设背景水土高新园E标准分区位于水土南部区域,区域内渝广高速、悦港纵一路在建,悦港中路、悦港北路、太山二路等主次道路正在进行设计,周边地块正在进行开发建设,周边已建轨道六支线已开通运营,填方边坡坡脚支护桩设置响应轨道专篇设计专项审查意见要求。本次设计后河连接道设计长度583.966m,里程桩号K0+100~K0+683.966。1.2工程规模表1-1边坡支护情况边坡编号起讫里程长度高度/深度边坡类型边坡面积边坡性质安全等级支护形式备注(m)(m)(m2)8#边坡后河连接道左侧K0+120—K0+22010011.4填方边坡1723.93临时边坡二级坡率法放坡随地块开挖建设,及时更新,绿化暂不计量9#边坡后河连接道右侧K0+140—K0+38024011.3填方边坡4689.71永久边坡二级坡率法放坡+喷播植草10#边坡后河连接道右侧K0+530—K0+67023217.5填方边坡4054.97永久边坡一级坡率法放坡+喷播植草绿化坡面由后期景观水体设计统一打造轨道桥墩处抗滑桩81.518.7支护永久边坡一级抗滑桩+坡率法箱涵基坑边坡后河连接道K0+436处406.9基坑2859.40临时边坡二级坡率法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设计采用的规范规程(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4)《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3)《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2014)(1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19)(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17)《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8)《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DBJ50/T-137-2012)(19)《市政工程边坡及挡护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6-2011)(20)《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1351-2019)(2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2)《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2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24)《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2.2其它文件依据(1)《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第二次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勘察,重庆南江工程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10月提供)及审查合格报告(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3)渝建发[2010]16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4)《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5)渝建发[2014]16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6)《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后河连接道)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7)《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后河连接道)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8)《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后河连接道)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专家意见》(9)建设方提供的用地红线、规划资料及地形图(10)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初步设计批复(11)《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后河连接道)补充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重庆南江工程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03月提供)(12)《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后河连接道)对轨道六支二期安全影响评估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重庆市勘测院)3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1超限高边坡专项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1)校核岩土设计参数、完善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回复:根据意见,复核设计参数及勘察报告参数,完善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满足规范要求。(2)完善方案比选。回复:根据意见,补充10#边坡坡脚支护桩设置位置的方案比选内容,详见初设剖面设计资料。(3)细化边坡回填填料、回填质量控制要求;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强调执行“动态化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细化边坡监测和信息反馈要求。回复:根据意见,补充细化边坡回填填料、回填质量控制要求;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强调执行“动态化设计、信息法施工”边坡监测与反馈要求,详见第10小节和第12小节内容。(4)明确危大工程范围,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回复:根据意见,明确危大工程范围,文件要求施工单位施工前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3.2高边坡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意见及执行情况(1)复核边坡岩土参数及稳定。回复:根据意见,复核设计参数及勘察报告参数,复核填方边坡的稳定性设计。(2)10#边坡坡脚抗滑桩的耐久性设计应满足临近轨道交通的要求。回复:根据意见,10#边坡坡脚抗滑桩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提高耐久性设计和钢筋保护层厚度。(3)完善回填边坡段填筑材料及压实度要求、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回复:根据意见,完善填方边坡填料、压实度、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要求,详见第10节内容。(4)结合场地,完善边坡截排水沟组织设计。回复:根据意见,完善场地截排水设计和坡顶防护设计。(5)强调执行“动态化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细化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根据意见,设计文件强调“分段施工、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文件明确高边坡施工及运营期应聘请第三方安全监测。3.3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1.宜避开雨季施工人工挖孔灌注桩,强调施工场地和桩施工阶段降水及截排水要求。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强调施工宜避开雨季施工人工挖孔灌注桩,强调施工场地和桩施工阶段降水及截排水要求。2.对既有边坡应加强观测,确保其整体稳定后方可实施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前应加强桩周边安全防护;加强护壁及锁扣设计。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加强对既有边坡稳定性观测要求,加强桩周边安全防护措施要求。3.强调井下通风、防塌孔、防坠物伤人、防触电等措施要求。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强调井下通风、防塌孔、防坠物伤人、防触电等措施等要求。4.严格执行动态化施工管理,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强调应严格执行动态化施工管理,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3.4初步设计审查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1.本项目存在超限高边坡,需补充方案设计的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及可行性评估报告。(所提供的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及可行性评估报告的设计方案(坡率法放坡)与本次设计不相符合。)回复:根据意见,重新补充“坡率法+抗滑桩”支护方案的专项方案设计论证资料及意见执行情况。2.拟建道路临近既有轨道交通6号线,需补充提供轨道保护专篇、安全评估报告及批复文件。回复:根据意见,设计依据中补充轨道保护专篇设计安全评估报告内容,详见设计依据和初设说明附件内容。3.根据计算剖面及边坡破坏模式(是否存在沿新近填土界面及岩土界面滑动的稳定性问题),合理确定支护桩的悬臂段高度及侧压力(包含下滑推力),校核支护桩设计计算并调整分项工程布置。(部分支护桩可适当优化。)回复:1剖面和2剖面控制段落是以土压力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圆弧滑动;3剖面控制段落是以剩余下滑推力控制,破坏模式为土岩界面的折线滑动;根据破坏模式分段确定抗滑桩悬臂长度,优化部分抗滑桩设计。4.斜坡上的填筑路基在填筑前需采取“分台阶+粗糙”处置,并控制台阶的最小宽度;1~3剖面的台阶宽度过大,可适当优化。回复:根据意见,设计文件要求斜坡上填筑路基应采取“分台阶+粗糙”处置,台阶宽度应大于5m;1~3剖面挖台阶主要是扩大新近填土与坡面的接触面,防止贴坡不稳,根据剖面图台阶宽度大于6.5m,挖台阶处理同时兼顾了清除粉质黏土换填的作用。5.校核道路西北侧岩质陡坎的稳定性及处置措施。(地勘75~78剖面。)回复:根据意见,结合勘察资料校核道路西北侧75~78剖面岩质陡坎的稳定性,该处岩层切向,岩体边坡稳定,拟建道路距离岩面水平间距10m以上;K0+215~K0+350拟建道路左侧存在现状岩质陡坎,为防止坡面岩体风化掉块,设计建议岩面可进行素喷封面处理或者设置被动防护网(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由业主决定现状陡岩岩面是否实实施处理)。6.结合实际地形完善场地截排水设计,包括施工中的截排水。完善坡顶安全防护。回复:根据意见,完善场地截排水设计和坡顶防护设计。7.完善施工技术要求。强调“分段施工、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回复:根据意见,完善施工技术要求,设计文件强调“分段施工、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9.填方边坡的安全等级应不低于保护对象的安全等级,请复核。回复:根据意见,复核并调整10#边坡安全等级。10.1-1坡面中段岩土界面较陡,应采取放阶处理。回复:根据意见,1剖面坡面中段采取挖台阶处理。11.部分稳定性计算值虽然大于1.3满足规范,但规范标定值为滑塌区无重要建构筑物情况,因此,建议适当提高安全度。回复:根据意见,在计算稳定的基础上,采用挖大台阶换填处理原始粉质黏土,翻挖后采用路基填料回填作为安全储备。12.完善耐久性和监测设计。回复:根据意见,完善坡脚抗滑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耐久性设计。13.补充箱涵结构的安全等级、工作年限等计算标准。回复:根据意见,补充完善箱涵结构的安全等级、工作年限等设计标准,详见初步设计说明第6.6.1节主要技术标准部分。4建设条件4.1场地现状拟建边坡及挡墙周边情况简单,局部进入轨道六支线保护范围,已进行行管专项设计和完善相关流程程序。环境较为简单。4.2进出场条件拟建道路周边场地空旷,场地简单,施工进场条件便利。4.3材料来源(或供应)项目所在区工程建设项目众多,拟需材料来源充足。4.4气象与水文场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提供的重庆主城区气象资料,沿线气象资料如下: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日期:2006年8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4℃,出现日期:1977年1月30日。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为1104.5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为93.9mm。最大年降雨量1378.3mm(1968年),最小年降雨量783.2mm(1961年),最大日降雨量266.6mm(2007年7月17日),历史年最大降雨量为1357.7mm(1986年),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其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且多大雨、暴雨。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3.4m/s。4.5地形地貌后河连接道(K0+00~K0+744.171)该段拟建道路呈曲线型,平面形态似倒钟型,起点位于双口河与龙滩子大桥平接,终点与纵二路勘察起点平接。该段道路处于居民区地带及原始斜坡地带,斜坡地带地势较陡,地形坡角18°~35°,局部陡砍达52°,居民区地带地势总体平缓,地形坡角2°~3°。4.6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位处悦来场向斜的东翼,无断层发育,岩层呈单斜产出,倾向281°~285°,倾角16°~53°,该区层面总体平直光滑,张开度2mm~5mm,局部泥质充填,中厚层状,间距0.30m~0.80m,延伸长度大,结构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及其邻近未发现断层,据在基岩露头处量测统计,岩体中主要可见两组裂隙。裂隙①120~135°∠54°,裂面平整,微张开,少量泥质充填,可见延伸2m~5m,间距一般0.5m~1.5m,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裂隙②168°~182°∠70°~76°,优势产状182°∠70°,裂面平整,微张开,少量泥质充填,可见延伸约4m~7m,间距1m~2.0m,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质构造简单。4.7地层岩性根据现场踏勘,场地内出露的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和残坡积土层(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4)(1)素填土(Qml4):杂色,主要由砂岩、泥岩碎块石夹粉质粘土组成,其中拟建挡墙区域偶见建筑砼块、砖块。块石粒径5-40cm,局部达100cm,土石比3:7~5:5为主,该区域主要为人工抛填堆积,堆积年限2~3年,部分埋深较深土层堆积年限大于5年,结构不均匀,填土3~4m以上呈松散状,钻孔过程中易垮孔掉钻,填土下部呈稍密状。拟建箱涵区域建筑砼块、砖块含量较少,主要为人工素填土,堆积年限约5年,结合前期勘察成果综合判断,结构呈稍密状。(2)粉质粘土(Qel+dl4):黄褐色、红褐色为主,主要为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硬塑状(硬塑状主要集中在深厚填土下部),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均中等,无摇震反应,为残坡积成因。该层厚度0.5(ZY003)~3.4m(ZY011),主要分布于人工填土下部。(3)淤泥(Qcol+dl4):深灰色、流塑~软塑状,部分夹有机质,有腐味,无摇震反应。推测该层厚度约0.9m,主要分布在拟建挡墙西侧塘周边。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S2)(1)泥岩(JS2-Ms):紫红色,暗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含砂质较重;强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中风化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节长一般在8~16cm。整个场地均有该层分布,但层厚不均匀,钻探揭露厚度在0.6(ZY006)~5.9m(ZY002)。(2)砂岩(JS2-Ss):灰白色为主、紫红色次之,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次之,泥质胶结,该层上部含泥质重。揭露厚度4.1(ZY002)~16.3m(ZY009)。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为场区基岩主要岩性,钻探未揭穿该层。4.8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属丘陵斜坡地貌区,拟建场地位于斜坡、沟谷地带,总体地势纵向上呈北高南低、横向上东高西低,沟谷较发育,坡降小,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来自大气降雨补给,并自含水层向沟谷呈渗流或细流状态排泄,气候条件对地下水流量影响较大,一般丰水期流量大,枯水期流量小。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人工堆填、建筑物的修建等,天然水文地质条件受到极大改变,这无疑对含水层及地下水补、迳、排特征都有极大影响。按含水层和地下水特征划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1)基岩裂隙水这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岩性为砂岩、泥岩,地貌上呈陡崖或缓坡,主要分布在场地内冲沟两侧的丘坡地带。该含水层按受大气降雨及人工排水补给,迳流途径短,排泄条件好,多以渗流或细流形式流出地表或补给其它含水层,故富水性较差。(2)第四系孔隙水根据堆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①残坡积中的地下水,多属季节性含水,即丰水期地下水较丰富,枯水期几乎无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及人工排水,部分地段接受基岩裂隙水补给,以渗流、片流排出地表或补给其它含水层。②人工填土中的地下水该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拟建道路沿线的填土中,场地内填土层主要分布于Z2路K0+640~K1+200左侧在建E标准分区一期工程平场堆填,Z2路K0+000~K0+570段穿越原废弃的重庆礼嘉源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修建时开挖回填区,H5东段在建太山二路修建回填区,后河连接道附近部分轨道6号线支线施工区,填土为人工抛填,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人工填土碎块石含量较大,透水性较好,储水条件较差,但不排除雨季时上层滞水较丰富,地下水主要沿原始地面排泄;通过现场抽水试验及钻孔水位观测,基本无地下水。综上,场地内该层地下水多以渗流方式沿原始冲沟排泄。③地下水水量根据在拟建场地选取代表性钻孔,进行简易提水测试。在进行抽(提)水试验前,先提干选取的冲沟地带钻孔ZY104、ZY133、ZY153及ZY181孔内钻探循环水,经对记录资料分析、计算,提水后水位降至孔底后,基本不恢复或恢复较慢,故勘察期间、勘探孔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无统一水位线。钻孔ZY104邻近鱼塘,除场地内冲沟及水塘旁地形低洼处有少量地下水存在以外,其余勘察地段无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无统一水位线。场地内局部地带填土厚度大,在持续雨季降水补给下或施工中排水较多的情况下,原始地形较低洼地带汇集地表水,形成孔隙潜水,水量可能远比勘察期间的水量大,由于勘察期长时间高温,无降雨作用,存在季节性补给不足,施工单位应备好排水设施,应对局部地带基础开挖后较大水量的疏排。4.9地震效应评价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并按照上述设防类别进行抗震设防的情况下,素填土可能因不均匀性引起地基错裂或沉降,要求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对场地内边坡进行有效支护,使场地稳定后,在地震作用时本场地或场地附近不存在滑坡、崩塌、地基液化、震陷的问题。无液化土分布,不需作抗液化设计;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分布连续、稳定,拟建场地岩土地震稳定性较好。4.10不良地质现象据区域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整个场地的自然斜(边)坡未见变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也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5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拟建后河连接道路按设计标高整平场地后,拟建挡墙区域主要为填方路段,道路右侧(靠挡墙)将形成8.0~16.9m高度不等的填方边坡。拟建箱涵段按设计标高整平场地后,箱涵底部将位于粉质粘土或人工填土层面,挖方后将形成3.0~5.2m高度不等的土质边坡。按照坡率法和局部抗滑桩支护,设计边坡稳定。6技术标准6.1设计工作年限:临时性边坡不超过2年,永久性边坡50年(并不小于被保护建构物的设计使用年限)6.2边坡安全系数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永久性边坡安全系数临时性边坡安全系数一般工况地震工况一级1.11.351.151.25二级1.01.31.101.20三级1.01.251.051.156.3设计车行荷载30kpa7岩土力学参数(摘自地勘报告)场地内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值根据本工程地勘报告选取如下表:表7-1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表7-2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滑面部位天然饱和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内聚力(kPa)内摩擦角(°)现有地面(为粉质粘土)21.513.519.511.0现有地面(为块石土)20.515.51813.5素填土内部028025岩土界面(填土与基岩面)4.518316.3岩土界面(粉质粘土与基岩面)19.59.516.57.5岩层层面2815裂隙面3516一般路基填料天然重度20kN/m3,天然工况下综合内摩擦角30°,暴雨工况下综合内摩擦角25°。路基填料压实系数大于0.96,分层碾压厚度不超过500mm。8支挡结构设计8.1设计原侧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措施设计符合场区发展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严格遵守“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边坡设计以“安全、经济、实用、美观”为原则,施工时应设置监测系统,根据施工情况随时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设计进行修改。如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和勘察设计资料不符,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以便调整设计。8.2边坡设计内容拟建道路的8#、10#边坡均为土质填方边坡,地面横坡较为平缓,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9#填方边坡局部土岩界面较陡,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为沿土岩界面折线滑动。根据业主组织施工图内审会,为打造区域景观,边坡均采用不陡于1:1.5的边坡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本次设计范围内边坡防护设计如下:8#填方边坡(临时边坡,随地块开挖建设及时更新)按照1:1.75、1:2.0、1:2.0自上至下分级放坡,每级边坡高8m,设计边坡保护平台宽度2.0m,坡面采用喷播植草绿化护坡(因临近地块,坡面绿化极可能变化,该部分绿化工程量设计暂未计量)。9#填方边坡按照1:2.5、1:2.5、1:2.5自上至下分级放坡,每级边坡高8m,设计边坡保护平台宽度2.0m,坡面采用喷播植草绿化护坡。10#填方边坡按照1:1.75、1:2.0、1:2.0自上至下分级放坡,每级边坡高8m,设计边坡保护平台宽度2.0m,坡面采用喷播植草绿化,坡面后期由景观水体设计统一打造,坡脚设计支护范围长81.5m的抗滑桩,减小高填方边坡坡脚隆起对轨道桥墩的不利影响。箱涵基坑临时边坡设计按照1:1.5坡率开挖,基坑最大深度约6.9m,在基坑顶设置临时截水沟和必要的防护栏杆(栏杆可采用施工脚手架钢管临时搭设,同时需满足文明施工围挡相关要求)。8.3抗滑桩耐久性设计1、坡脚抗滑桩环境类别等级为二a类。2、结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基本要求:最大水胶比0.55,桩和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最大氯离子含量0.2%,最大碱含量3.0kg/m³。桩纵筋受力筋中心保护层厚78mm,梁受力筋中心保护层厚60mm。9材料与质量要求设计中选用的各种建筑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并应符合国家及主管部门颁发的产品标准;主要建材应经质检部门抽检合格并满足规范要求后方能使用。9.1钢筋:图中"φ、"分别表示热轧HPB300、HRB400钢筋,钢筋必需具备出厂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9.2混凝土等级:桩、冠梁采用C35混凝土浇筑,护壁采用C35混凝土浇筑。9.3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9.4混凝土强度不得采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应选用最佳配合比、良好的骨料级配、合理的砂率和水灰比以及适度的振捣和加强养护来达到其强度要求,避免水泥用量过大而出现收缩裂缝。9.5混凝土的集料:石子不得采用强风化岩石,要求有良好的粒径级配,拌合水应无侵蚀性并满足强度要求。9.6砂:水泥砂浆注浆料中采用中砂,砂子粒径不宜大于2mm,并要求含泥量不应大于3%(以重计),砂中有害物质(如云母、轻物质、有机质、硫化物等)含量应低于1%。9.7水:拌合水宜为饮用水,水中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1%,氯盐含量不超过0.5%且不得含有糖类、悬浮和有机质。本工程环境条件为潮湿但并不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结构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不应超过0.2%。9.8填料可采用开挖产生的岩体,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块石粒径不应大于200mm,压实系数大于0.94。压实填土天然重度不小于20KN/m3,天然内摩擦角不小于30°,内聚力不小于12Kpa;压实填土饱和重度不小于21KN/m3,内摩擦角不小于27°,内聚力不小于9Kpa。10施工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及试验与检测要求10.1填方施工技术要求10.1.1填土路基施工要求(1)施工前应做好地面排水,避免雨水沿斜坡排泄,保持基底干燥,施工完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作成不小于5%的向外流水坡,避免积水软化地基。(2)回填前,应先清除坡面植被、耕土、淤泥等,当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按坡面图所示开挖成台阶状,台阶通过参建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上部回填。(3)填料可采用开挖产生的岩体,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块石粒径不应大于200mm,压实系数大于0.94。压实填土天然重度不小于20KN/m3,天然内摩擦角不小于30°,内聚力不小于12Kpa;压实填土饱和重度不小于21KN/m3,内摩擦角不小于27°,内聚力不小于9Kpa。(4)填筑时不得发生粗料集中架空现象。(5)填土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每层虚铺厚度为0.3m,每层填土压实质量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回填下一层,施工单位应作好每一层的质量检查记录,并完善签字手续。(6)填筑质量检查及验收1)在填筑上一层土体时,应先对已碾压过的填土进行质量检查,每400m2设置不少于一个检查点。2)填土高度每增高2.0m应进行一次阶段验收,压实度、重度、设计坡率等主要控制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填筑施工。10.1.2填石路基施工要求1)填石路基中石料最大粒径应小于摊铺厚度的2/3,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50mm。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化岩石等均不得用于路堤填筑。2)膨胀性岩土、易融性岩土、崩解性岩石和盐化性岩石等均不得直接用于路基填筑。3)不同强度是的石料,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填筑的厚度和压实控制好准,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应采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并符合下表要求:表10-1硬质岩石压实质量标准分区路面底深度m摊铺厚度mm最大粒径mm孔隙率上路堤0.8-1.5≤400小于厚度2/3≤23下路堤>1.5≤600小于厚度2/3≤23表10-2中硬质岩石压实质量标准分区路面底深度m摊铺厚度mm最大粒径mm孔隙率上路堤0.8-1.5≤400小于厚度2/3≤22下路堤>1.5≤500小于厚度2/3≤24表10-3软质质岩石压实质量标准分区路面底深度m摊铺厚度mm最大粒径mm孔隙率上路堤0.8-1.5≤300小于厚度≤20下路堤>1.5≤400小于厚度≤224)填石料表面填筑土或其他材料时,填石料顶面应无明显的孔隙和孔洞。其他填料填筑之前,填石路堤最后一层的铺筑层厚度应不大于400mm,过渡层碎石粒径应小于150mm,其中小于0.05mm的细李料含量不应小于30%,必要时应设置土工布隔离。10.2抗滑桩施工要求10.2.1施工工序清理场地→施工临时截、排水设施→定位放线→跳2桩开挖挖孔→清孔→浇筑封底混凝土→桩身钢筋制作及安装→桩身混凝土浇筑→待桩全部实施完成、桩身强度达到100%后,施作冠梁→养护→桩顶边坡填筑。10.2.2桩的施工构造本项目中10#边坡坡脚抗滑桩位于轨道保护线范围内,采用人工挖孔抗滑桩,至少跳2桩开挖,桩直径1.8m,中心间距均为4.0m。抗滑桩、冠梁均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桩孔开挖采用人工挖孔桩工艺,护壁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施作钢筋混凝土护壁确保桩孔安全稳定。护壁施工应严格按照“逆作法”原则,每层开挖高不大于1.0m。施工前人工挖孔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项论证。10.2.3桩的施工要求(1)挖孔桩工程1)桩身开挖前应平整孔口,并做好施工区的地表截、排水及防渗工作。在雨季施工时,孔口应加筑适当高度的围堰。2)桩身应采取跳桩方式、每次间隔2孔,且相邻桩跳挖的最小净距不得小于4.5m,待上一批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后,方可进行下一批桩身开挖。3)人工开挖孔口做锁口处理,桩身作护壁处理。4)挖孔桩应根据岩土体的自稳性、可能的日生产进度和模板的高度,经过计算确定一次最大开挖深度。一般地,自稳性较好的可塑~硬塑状粘性土,或稍密以上的碎块石土,或基岩中为1.0~1.2m;软弱的粘性土或松散的、易垮塌的碎石层中为0.5~0.6m;垮塌严重段应先稳定性处理后再开挖。5)桩孔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进行C30钢筋混凝土护壁施工。护壁的单次高度根据一次最大开挖深度确定,中等风化破碎带应进行护壁。护壁应与围岩接触良好。护壁后的桩孔应保持垂直光滑。6)每开挖一段应及时进行地质编录,仔细核对岩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实际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应将发现的异常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设计人员报告,及时变更设计。7)桩孔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排走孔内积水。8)挖孔桩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口应予保护,应通知地勘设计和监理单位验收,并做好记录,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2)钢筋制与安装要求1)直径小于16mm的钢筋可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当采用焊接连接时,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d(钢筋长度),双面焊长度不小于5d,焊接后钢筋应位于同一直线上,其接头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直径16mm及以上的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为Ⅰ级,并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错开接头。2)水平钢筋(箍筋)与纵向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3)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3)混凝土浇筑要求1)挖至桩身相应设计标高,应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孔底,及时验收,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2)封底混凝土浇灌后,应尽快浇灌桩身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浇灌前先抽空孔内积水,清理封底混凝土层的表面,然后浇灌桩身混凝土。3)浇灌封底混凝土及桩身混凝土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口离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m,且应连续浇灌,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不大于1m,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取80-100mm。4)每根桩应有一组试块,且每个浇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4)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项评审,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可靠安全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10.2.4检测与试验要求(1)桩的检测要求1)桩应进行桩身结构完整性检测:检测方法应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或预埋管声波透射法,桩长大于15m时应采用预埋管声波透射法。检测方法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确定,检测数量取100%。2)对低应变检测结果有怀疑的抗滑桩,应采用钻芯法进行补充检测,强度等级评定参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执行。3)必须对每一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土试块,做出试压结果。(2)岩体试验要求桩孔开挖过程中,应按相应规范钻取桩嵌固起算点及桩底处岩芯并做试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数值不得低于下表数值。表10-1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泥岩砂岩天然(MPa)天然(MPa)饱和(MPa)6.1333.6424.24(3)施工编录要求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将桩的开挖过程视为再勘察过程对待,施工中务必做好地质编录。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勘察设计不符,应立即通知勘察、设计单位,及时调整有关设计、施工方案和参数,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4)桩的定位要求表10-2支护桩允许偏差项目10.3护坡施工技术要求10.3.1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10.3.2绿化草籽护坡草籽除本文件建议外,若建设方对草籽种类另有要求,以业主要求确定。基材喷播均匀保证成活率。10.3.3浸水路基后河连接道K0+000~K0+380段右侧为景观水域,该段路基按照浸水路基考虑,道路3m以下采用填石路基,以便后期景观水域进行打造。后期健康城景观公园以此为设计前提确定防护水位高程。路基填筑材料及材料参数与道路专业一致。11监测11.1监测原则和内容为了保证边坡工程在施工和运行中的安全,对工程进行安全监测。边坡工程监测项目应考虑其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特点。监测内容如下表所示:表11-1边坡监测原则及测点布置位置监测项目测点布置位置一级边坡二级边坡二级边坡坡顶水平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应测应测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1.0H(岩质)~1.5H(土质)范围内应测应测选测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边坡坡顶建筑物基础和墙面及整体倾斜应测应测选测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应测应测选测锚杆(索)拉力外锚头或锚杆主筋应测选测可不测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构件应测选测可不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选测选测可不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应测选测可不测11.2边坡监测规定(1)施工过程中业主应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施工监测,永久边坡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小于两个水文年。临时边坡竣工后的监测时间同临时边坡设计使用年限,但需考虑临近地块开发时间因素。(2)监测方案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确定,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3)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少于3个观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方向。(4)当边坡变形曲线出现异常时,应加密测点和监测频率,必要时加强围护措施。(5)当边坡变形值突变时,应停止施工,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待变形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6)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11.3边坡监测报警工况(1)有软弱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坡顶有水平位移迹象或支护结构受力裂缝有发展;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或支护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允许值;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坡顶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边坡开挖深度的1/500或20mm,以及其水平位移速度已连续3d大于2mm/d。(2)土质边坡坡顶邻近建筑物的累计沉降、不均匀沉降或整体倾斜已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允许值的80%,或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度变化速度已连续3d每天大于0.00008;(3)坡顶邻近建筑物出现新裂缝、原有裂缝有新发展;(4)支护结构中有重要构件出现应力骤增、压屈、断裂、松弛或破坏的迹象;(5)边坡底部或周围岩土体已出现可能导致边坡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7)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已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11.4施工险情应急处理11.4.1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险情状况采用下列应急处理措施:(1)坡底被动区临时压重;(2)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并应严格控制卸载程序;(3)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4)临时加固支护结构;(5)加强险情区段监测;(6)立即向勘察、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及时按施工现状开展勘察及设计资料复审工作。11.4.2边坡施工出现险情时,施工单位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及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汇编等工作。11.4.3边坡施工出现险情后,施工单位应会同相关单位查清险情原因,并应按边坡排危抢险方案的原则制定施工抢险方案。11.4.4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抢险方案及时开展边坡工程抢险工作。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事项12.1范围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本工程主要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及部位为本工程中高填方路基边坡工程和人工挖孔桩工程等等,具体要求如下:表12-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分部分项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是否涉及基坑工程(一)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应进行专项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二)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周边环境等资料。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一)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15kN/m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支模设计时应考虑上部荷载分布、施工工序等因素,采取合理的支撑方案,确保支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二)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三)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脚手架工程(一)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包括采光井、电梯井脚手架)。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三)悬挑式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四)高处作业吊篮。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五)卸料平台、操作平台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六)异型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拆除工程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公告危大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和具体责任人员,并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暗挖工程采用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其他(三)人工挖孔桩工程。根据重庆市住房与城乡建委"渝建发[2012]162号",建设单位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组织专家充分论证通过后,可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四)水下作业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尚无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注:(1)表中“√”涉及;“○”根据施工工艺可能涉及;“×”不涉及。(2)由于施工工艺不确定,本工程可能涉及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需由施工单位补充完善,并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质〔2018〕31号”相关要求。(3)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有补充要求的,施工单位应执行其具体要求。表12-2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分部分项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是否涉及基坑工程(一)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应进行专项基坑支护设计,必要时进行专家论证。重庆市范围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应执行重庆市住房与城乡建委"渝建发[2010]166号"文。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一)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5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kN及以上。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二)起重量300kN及以上,或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脚手架工程(一)搭设高度50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二)提升高度在150m及以上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或附着式升降操作平台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三)分段架体搭设高度20m及以上的悬挑式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拆除工程(一)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公告危大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和具体责任人员,并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二)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影响范围内的拆除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暗挖工程采用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其他(三)开挖深度16m及以上的人工挖孔桩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四)水下作业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尚无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注:(1)表中“√”涉及;“○”根据施工工艺可能涉及;“×”不涉及。(2)由于施工工艺不确定,本工程可能涉及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需由施工单位补充完善,并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质〔2018〕31号”相关要求。(3)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有补充要求的,施工单位应执行其具体要求。12.2专项施工方案(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核对线路资料,核实基坑标高、坡率并进行现场核对,仔细研究本基坑的地质情况,做好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核实地形、地物,必要时设置观察点,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2)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3)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4)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5)专家论证会后,应当形成论证报告,对专项施工方案提出通过、修改后通过或者不通过的一致意见。专家对论证报告负责并签字确认。12.3现场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