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陋室铭》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7课《陋室铭》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7课《陋室铭》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活动单导学案课型新授执教者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难点: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活动方案:活动一:整体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找出课文的韵脚。(自由朗读→组内互读,组长合理安排→班级朗读展示)2.请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自译课文,找出疑难→组内讨论,组问释疑解难→复习巩固→检测重点字词句)(1)解答组内讨论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词语解释苔痕上阶绿。上:_________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劳:_________“何陋之有”之:________(2)检测重点词句。(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小组间互批→统计出错误较多的内容并集体订正。)活动二:理解课文内容文章标题是“陋室铭”,文章的结尾又引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那么,陋室到底陋还是不陋呢?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比一比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入,理由更充分。(自主思考→小组交流→班级自由辩论)学习反思:(自主思考→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检测反馈:给刘禹锡的陋室起一个雅称,比如——清心斋;也可以给刘禹锡,送一块匾额,比如——室陋德馨。课后作业【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注释】:耽:极爱好。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哂:讥笑。1.解词(1)有仙则名(出名、著名)(2)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3)不营产业(经营、谋求)(4)欢守志弥固(

)2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导学过程:导入导语:(听提示猜人物)此人生活在中唐时期,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交谊很深,世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为“刘白”;后世尊称他为“诗豪”。他是谁?—刘禹锡。对于刘禹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们上学期曾经学过《秋词》这首诗,还记得吗?大家一起来背一背“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优美的短文《陋室铭》,看看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陋室”是什么意思?简陋的屋子。那么“铭”是指什么呢?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大诗人怎么会住在陋室之内呢?这篇文章的生成还有个小典故呢,刘禹锡因为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地方官见他被贬,故意刁难他,半年时光,他就被迫搬了三次家,最后只能住在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活动一:整体感知课文想知道作者写了些什么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的重要性。读课文之前注意这几个字词的读音,一起来读一读吧。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提示:注意这几个字词的读音吾(wú)馨(Xīn)鸿儒(hóngrú)调(tiáo)牍(dú)提示:齐读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很有节奏,充满了音乐美,让老师的心情变得如同外面温暖的阳光一样灿烂。学习文言文,通读课文是前提,读懂课文才是关键,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些注释。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答案:苔痕上阶绿。上:长到。可以调素琴调:弹奏。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即兴记忆非常棒,好好利用哦。但对错误的还要继续记忆呀!检测题:翻译下列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理解课文内容过渡语:文章标题是“陋室铭”,文章的结尾又引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那么,陋室到底陋还是不陋呢?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比一比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入,理由更充分。教师预设:陋:文章的题目就是“陋室”,直接点出房屋的简陋呀。课文的内容中“斯是陋室”,也可以看出来。房屋的周围长的都是苔藓、杂草,实在简陋。如果要避开简陋,应该有成片的竹树,盛开的鲜花。更者哪怕有陶渊明的菊花也不错呀。该有的都没有,好简陋!住在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里,难道不简陋吗?不陋:反驳:环境清幽:碧绿碧绿的苔藓、青葱的小草,一“上”一“入”,让看者无一点荒芜之感,反倒充满生机,既有精神又有韵味,令人欣喜。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时有鸿儒来往,常有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自然也不会计较于自己居住之地了,定然在心中觉得不陋。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没有杂音扰乱,这是何等的悠闲自得。“弹素琴,阅金经”,这又是何等的高雅,实在令人向往,哪里又会在意房屋的简陋呢?“不陋"。一是自然环境清幽。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作者描写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教师总结:陋室简陋狭小,陈设简单,确实简陋,然斯是陋室,有景可观,安静清幽,有鸿儒来往谈笑,可抚琴读书,无乐音乱耳,无公文劳累身心。作者身居陋室,真不觉陋室之陋也。高尚的情操决定一切。此时同学们想不想再次领略作者的“德馨”呢,那就一起大声地读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