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咬文嚼字》教案范本
一、教学三维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
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
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
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
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
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
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_中,
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
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
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
二.解题: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
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
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明确: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
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
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明确: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
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
浒》、《屈原》、《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
(二)分析第二层(3、4段):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明确: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
谨严。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
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
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
到位。
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明确: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
(三)分析第三层(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明确: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明确: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
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3.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明确:从文字表达的意境。总之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
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
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四.总结:第一部分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部分的写作特点:
即举事例,讲道理。不举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到位;例
子解说不好,道理也讲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不充分。本文例多,又分析精
辟,令人心悦诚服。
例子是具体的,具体的例子可以给人以丰富的启发。
二.分析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
A.正面:点石成金。B.负面:陈词滥调。
2.什么叫直指的意义?什么叫联想的意义?各有什么特点?各用什么修辞
格?(略)
3.科学的文字与文学的文字的区别是什么?(略)
4.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
题:
①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
②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品茶,赏月)
③诗中表达的是诗人(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的情趣。
④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5.“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序?为什么?
不行。前句与“联想”衔接,后句与“熟路”衔接。换后,就不衔接连贯了。
6.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图何在?
表明他们的套语滥调根本与文艺无缘。
7.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作者无创作动机。②读者无新鲜真切的情趣。
8.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①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②遇事往深一层想。
9.最后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东西?
A.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B.必须勤奋。C.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
语言的精练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归纳总结: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2.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医药市场场调研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版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金融服务补充协议书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木材原料采购及销售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绿色环保二手电动汽车买卖合同范本
- 2025版私人墓地购置与墓园社区共建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电影后期制作设备与技术支持合同
- 2025版房地产海外市场拓展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工程建设贷款合同(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二零二五年度货运汽车租赁及车辆租赁违约责任合同
- 维克多高中英语3500词汇
- 10KV高压电缆课件
- 艾默生EV2000变频器主要参数设置
- 餐饮行业服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表
- 附件4气象业务系统mdos操作平台用户使用手册
- JJF 1910-2021电化学工作站校准规范
- 公司慰问金签收单模板
- ks-s3002腔全自动刻蚀机规格书
-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核课件
- 食材配送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案
- 2022年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计划表(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