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产业发展指南_第1页
商品混凝土产业发展指南_第2页
商品混凝土产业发展指南_第3页
商品混凝土产业发展指南_第4页
商品混凝土产业发展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品混凝土产业发展指南

高质量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实现深度融合,催生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对标2035年远景目标,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筑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原则(一)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对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加强前瞻性研究、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明确建筑业改革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着力构建行业发展新格局。(二)坚持市场主导,引导持续完善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高标准建筑市场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作用,有效激发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活力。(三)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建造过程碳排放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四)坚持质量第一,安全为本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把质量安全作为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以数字化赋能为支撑,以信用管理为抓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强化监管作用,防范化解重大质量安全风险,着力提升建筑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建筑品质和使用功能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平稳有序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智慧化建设初具成效。工程抗震防灾能力稳步提升。质量安全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一)改革建筑劳务用工制度鼓励建筑企业通过培育自有建筑工人、吸纳高技能技术工人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等方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核心技术工人队伍。引导小微型劳务企业向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发展,进一步做专做精。制定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大型建筑业央企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建设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加强技能培训。推动各地制定施工现场技能工人基本配备标准,推行装配式建筑灌浆工、构件装配工、钢结构吊装工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完善建筑职业(工种)人工价格市场化信息发布机制,引导建筑企业将建筑工人薪酬与技能等级挂钩。全面落实建筑工人劳动合同制度。(二)加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完善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充分运用物联网、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工人实名制、劳动合同、培训记录与考核评价、作业绩效与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加强各系统平台间数据对接互认,实现全国数据互联共享。将建筑工人管理数据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提升监管效能。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管理人员到岗履职监管,严格实行特种作业人员实名上岗,压实现场管理和技术人员责任。(三)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健全保障建筑工人薪酬支付的长效机制,落实工资保证金、工资专用账户管理等制度,推行分包单位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制度。完善建筑工人社会保险缴费机制,保障职业安全和健康权益。落实施工现场生活环境、劳动保护和作业环境基本配置,持续改善建筑工人生产生活环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PC构件行业概况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应用方式之一,即指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而成的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其重要组成部分为预制构件。预制构件主要分为三大类: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钢结构构件和预制木结构构件。预制混凝土构件(PC构件)是国内预制构件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三大结构体系中推广最顺利、覆盖范围最大的一种,根据住建部统计,2021年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66.22%。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以2016年《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出台为标志,装配式建筑才开始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至2019年期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文件的数量分别达到33个、157个、235个和261个2。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红利的推动下,行业政策标准体系日益完善,预制构件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渗透率逐渐提高,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持续提升。根据住建部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7.4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77.03%,2015-2021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7.25%;装配式建筑占建筑业新开工面积之比也不断提高,2015年装配式建筑占建筑业新开工面积之比为2.70%,2021年该比例达24.50%。虽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取得了较快发展,渗透率不断提升,但由于发展历程较短,相比海外发达国家还有非常广阔的增长空间。(一)环保压力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是PC构件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建筑行业成为重点控制领域。为降低建筑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国家出台多项环保政策,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相比需要工地现场制模、现场浇注、现场养护的传统方式,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有诸多优势,包括工期可缩短、所需现场施工人数减少,并且极大改善现场浇筑方法造成的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大大减少施工资源消耗,提高建造速度,同时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根据住建部于2020年公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征求意见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相比传统建筑在人工用量、建筑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污水排放和能耗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根据测算,以装配率为30%的情况为例,人工用量、建筑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污水排放和能耗分别为传统建筑的85%、85%、60%、85%和85%。(二)PC构件供给迅速提高,业内无绝对龙头企业根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制混凝土构件分会《2020年度中国预制混凝土构件行业发展报告》的统计,2020年全国新增预制工厂近200家,全国规模在3万立方米以上的预制工厂超过1,200家,设计PC构件产能达到5,000-6,000万立方米。自2016年政府第一次提出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定量要求,后续各级政府推出相应鼓励政策以来,各地PC构件工厂数量快速增加,PC构件工厂投资出现热潮。从市场集中度来看,PC构件市场较为分散。近年来大量的政策利好使得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快速发展,一大批有规模和实力的企业纷纷投资建设PC构件工厂,导致行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三)地区发展不均衡,长三角地区PC构件行业发展领先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PC构件工厂分布较稠密;中部地区中长沙、武汉等PC构件工厂分布较多;而西部地区由于地广人稀,运输成本较高,PC构件工厂较少。全国的PC构件工厂布局分布不均衡主要受需求状况和各地区的政策目标及推进力度不同的影响,以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由于装配式建筑需求旺盛和地区政策的大力支持,形成了较为完整、密集的PC构件产业链。根据住建部发布数据,2021年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的比例为52.10%。商品住房是PC构件下游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根据住建部数据,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中,商品住房为1.7亿m²、公共建筑0.9亿m²、保障性住房0.6亿m²,分别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40.70%、21.60%和13.40%。在各地政策支持引领下,特别是将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列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有效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下游应用领域中,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建筑需求有望增加。2021年7月,《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了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架构;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基础制度和支持政策进行了规定,明确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应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力争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比例达到30%及以上。根据各省市发布的保障房建设规划统计,十四五期间全国预计将筹集共约700多万套保障房项目。由于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主导投资类项目,是引领行业向装配式、绿色建造、智能建造转型的重要政策载体,因此装配式建筑在保障房中应用比例较高,保障性住房开工面积的增加有利于带动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的需求。而作为另一PC构件重要应用领域的公共建筑,在政策引导下投资规模也保持稳定增长。根据住建部2022年10月发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21年,我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已达2.34万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119.63%。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将不断加大。(四)区域PC构件供需情况十三五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和常住人口不断增长推动PC构件行业持续发展。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值。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GDP总量增长至29.03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22.8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为PC构件行业发展带来较为强劲的市场需求。住建部分别于2017年和2020年认定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共计48个和产业基地328个,其中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四省市共被认定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12个和产业基地72个,分别占比25.00%和21.95%。长三角地区汇集了较多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和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为装配式建筑发展较为领先的区域,产业较为发达。在长三角地区中,截至2020年浙江省已建成投产的装配式建筑PC构件生产企业98家,杭州、绍兴、宁波作为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占据了全省构件企业数量的38%,其中绍兴市的PC构件设计产能和实际产能均位居浙江省第一位。2021年2月,绍兴市人民政府在《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做强现代住建产业集群,不断擦亮绍兴建筑强市品牌,深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和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建筑业现代化发展新政,重点发展工厂式制造、装配式建筑。得益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长三角地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较好,装配式建筑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数量众多的装配式建筑企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商品混凝土行业进入壁垒(一)商品混凝土行业资质壁垒我国对商品混凝土生产实行资质管理。根据住建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生产商品混凝土须经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许可,取得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生产资质壁垒。(二)商品混凝土行业地域性壁垒受商品混凝土和PC构件运输半径的限制,行业内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因此在特定区域内的先发企业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成熟的销售渠道及市场资源,对后进入企业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三)商品混凝土行业资金壁垒商品混凝土和PC构件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方面投产所需的土地、厂房、生产及运输设备等初期投资规模较大,另一方面由于下游建筑施工行业的项目建设和结算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受产业链传导及结算政策影响,行业内企业呈现销售回款较慢、应收账款较大的特点,因此新进入企业市场开拓和业务增长需要相当规模的流动资金支撑。以上行业特点对后进入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资金壁垒。(四)商品混凝土行业品牌壁垒商品混凝土及PC构件生产企业客户主要是各类建筑总包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商品混凝土和PC构件的产品质量及供货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项目施工的连续性和工程质量的稳定性。一般而言,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会优先考虑选择经营时间长、业务经验丰富、品牌形象和口碑较好的生产企业,因此形成较高的品牌壁垒。(五)商品混凝土行业技术与工艺壁垒混凝土是建造建筑物的主要材料之一,混凝土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建筑物的质量,进而影响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商品混凝土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需要生产企业储备具有本土化特征的配方数据库,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原材料品质、施工环境温湿度、使用场景等完成配方的及时调整。除了保证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企业还需定制化满足特定项目诸如抗腐蚀、耐酸、超缓凝等特殊要求。以上商品混凝土特殊性能的研发以及配方的调整需要建立在一定经验积累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构成了行业内的技术和工艺壁垒。PC构件是工业化建筑体系的组成部分,对技术工艺和过程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C构件的图纸深化设计、模具设计制造、生产过程控制以及储存运输等环节都对产品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图纸深化设计和模具设计制造系PC构件生产的基础,直接影响产品尺寸精度、外观和结构强度,是PC构件厂技术能力的重要体现;生产流程中,混凝土配比、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精度、振捣工艺、养护工艺等都对PC构件品质产生重大影响;此外PC构件生产系对高度定制化产品的大规模、连续生产,需要统筹设计、制造、生产、养护等多个环节,以匹配下游项目施工进度并实现自身生产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具备较高的技术和工艺壁垒。商品混凝土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分析(一)商品混凝土行业周期性商品混凝土和PC构件行业作为建材行业中重要的子行业之一,其发展与国家和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及投融资等政策密切相关。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宏观调控及投融资政策的周期性调整将影响下游行业活跃程度,进而影响商品混凝土和PC构件行业。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平稳增长,商品混凝土和PC构件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二)商品混凝土行业区域性商品混凝土在搅拌完成后通常在2小时内运送至施工现场并浇筑完毕,否则会因混凝土初凝影响产品质量,经济运输半径一般不超过50公里;出于运输成本以及运输安全性考虑,PC构件工厂和施工工地的运输半径一般控制在300公里以内。受运输时间和经济运输半径限制,商品混凝土和PC构件经营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三)商品混凝土行业季节性商品混凝土、PC构件已实现工厂化生产,且PC构件可以采用蒸汽养护方式缩短养护时间,减少天气对生产进度的影响,因此产品生产过程几乎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但由于下游项目施工作业受气候和春节假期影响较大,导致行业内企业业绩呈现一定季节性波动。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的机遇与风险(一)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的机遇2020年以来经济内循环、刺激内需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地纷纷出台促进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划和政策,各领域基础建设投资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2022年4月,财经委员会提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未来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2022年5月,《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和完善交通设施、防洪排涝设施、老旧小区改造等在内的市政设施体系。伴随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化,基建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商品混凝土和PC构件在内的建材行业需求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2003年10月,商务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在各大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受到国家大力推广。之后,《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等法规和制度,进一步鼓励和推广商品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方面,政府和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激励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2016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力争十年左右使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占比达到30%;住建部2017年发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要达到15%。此后,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密集出台了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文件,引导和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作为重点推进地区的长三角地区各省市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文件,大力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2022年1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目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2021年以来,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等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也在十四五规划中对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了更明确、具体的要求。在政策因素的驱动下,PC构件市场需求旺盛,正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往往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政府对预拌混凝土推广力度的加大,以及对现拌混凝土使用场景的进一步限制,国内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市场中的渗透率保持稳定上升,商品混凝土用量保持增长;而随着政府鼓励和支持装配式建筑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包括PC构件在内的装配式预制构件将拥有广阔的未来市场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35年的远景目标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我国的国民经济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虽然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建材行业,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有利于需求的稳定增长。环保节能压力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现实压力,为降低建筑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国家出台多项环保政策,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传统建筑业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为主,但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工人数量在持续下滑、总体劳动力供给增速也在持续下降,行业面临巨大的劳动力需求压力,与此同时建筑业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在不断上升。由于装配式建筑能够缩短工期、减少用工量,降低每单位能耗,现场作业减少导致建筑垃圾、污水、噪音和粉尘也大大减少,因此装配式建筑在节能减排、效率提升、降低劳务成本等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将推动传统建筑向装配式建筑转型,从而有效带动PC构件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二)行业发展的风险商品混凝土和PC构件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钢材等大宗材料,储存占用空间大、耗用数量多,但下游项目施工对建材供应的时效要求高,因此原材料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建材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十分重要。受环保政策、错峰限产政策等影响,上游原材料可能存在供应不稳定的情况,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另外,由于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较高,因此原材料价格的稳定性对企业的盈利状况影响较大,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建材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之一为房地产,自2016年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方针提出后,商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收紧,房地产市场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近年来,个别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暴露后,商品房市场投资热度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了建材行业的需求及未来发展预期。虽然自2022年11月以来,金融十六条、房地产三支箭等利好政策不断,信贷、债券、股权融资全面解绑,但房地产市场回暖仍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健全建筑市场运行机制(一)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政策体系,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建筑市场监管机制。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工程业绩、质量安全事故、监督检查、评奖评优等信息的归集和共享,全面记录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行为。推进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鼓励社会组织及第三方机构参与信用信息归集,丰富和完善建筑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实行信用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信用信息在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等事项中应用,根据市场主体信用情况实施差异化监管。加大对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资质资格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和实施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开展失信惩戒,持续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二)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完善招标投标制度体系,进一步扩大招标人自主权,强化招标人首要责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投资工程按照建设、使用分离的原则,实施相对集中专业化管理。优化评标方法,将投标人信用情况和工程质量安全情况作为评标重要指标,优先选择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投标方案。积极推行采用评定分离方法确定中标人。完善设计咨询服务委托和计费模式,推广采用团队招标方式选择设计单位,探索设计服务市场化人工时计价模式,根据设计服务内容、深度和质量合理确定设计服务价格,推动实现按质择优、优质优价。全面推行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和异地远程评标,加大招标投标活动信息公开力度,加快推动交易、监管数据互联共享。规范招标投标异议投诉处理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严肃查处规避招标、串通投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纠正通过设立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外地企业承揽业务的做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深化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修订出台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标准,大幅压减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放宽建筑市场准入限制。下放企业资质审批权限,推行企业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和企业资质证书电子证照,简化各类证明事项,实现企业资质审批一网通办。加强企业资质与质量安全的联动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