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论文_第1页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论文_第2页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论文_第3页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论文_第4页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摘要:幼儿同伴关系是幼儿之间交流的桥梁,友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当前,幼儿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家长与社会的关注。教师和家长有必要结合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幼儿的同伴交往创设温馨、自在、和谐的环境,为幼儿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并给出提升幼儿同伴关系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幼儿;同伴关系;社会性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教育观念也变得越来越科学,不仅重视中小学教育,也逐渐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方面。社会性发展地好,将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良好的同伴交往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幼儿同伴关系概述我国学者张文新提出“同伴关系是指相同年龄或心理发展程度基本一致的个体,在日常活动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互动的群体关系”[1]。周宗奎提出同伴关系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2]张璐璐等人指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纽带关系,也是幼儿在游戏、生活中与年龄相仿或相近的个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亲近关系[3]。还有研究进一步指出,同伴关系是个体与个体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是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运用语言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的交流过程[4]。二、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一)同伴关系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认知能力与生活经历都不同,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其他幼儿的长处、分享知识经验、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进而提高认知能力。(二)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积极情绪与情感的形成同伴交往能够满足幼儿的归属感与安全感,使幼儿感到放松和愉快,对幼儿的情绪与情感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例如,当幼儿与同伴玩游戏时,会经常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继而与同伴一起继续玩游戏;当幼儿与同伴在合作中表现得更好时,会产生自豪感。(三)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同伴关系能够提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幼儿适应社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给孩子们布置《第一次任务》中,要求四到六名幼儿独立完成父母派发的一些任务。一天晚上家里要来客人,妈妈要上班,请幼儿帮妈妈去超市买晚上做饭要用的食材,顺便帮爸爸买个剃须刀。有些幼儿很爽快地答应了,收到任务就立马出门了。而有些幼儿很怕生,不愿意一个人出去,最终在父母的引导下,独自勇敢地完成任务。这些幼儿都是第一次一个人坐公交车、第一次一个人打出租车、第一次向陌生人问路……在这过程中有泪水、有绝望、有胆怯,但最后幼儿都完成了父母交代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运用了在与同伴交往中学到的交往技巧,如谦让、分享、帮助他人等。 (四)同伴关系能帮助幼儿模仿社会角色

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选角色游戏的幼儿最多,可见幼儿很喜欢角色游戏。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扮演不同职业的角色,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认识社会角色、完成角色游戏。 (五)同伴关系给幼儿提供了自我评判的标准

在和其他幼儿交往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依据同伴的言行举止,了解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否恰当。比如,有的幼儿突然不一起玩了,教师问他原因,他会回答“某某某小朋友抢我玩具”“某某小朋友推我,我才不愿意跟他玩”等。通过教师的教导,抢同伴玩具、推同伴的幼儿会明白自己的这些行为是不正确的,进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同伴的态度为幼儿自我评价提供了对照标准,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三、幼儿同伴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一)幼儿同伴关系现状1.幼儿自我意识较强在幼儿同伴关系中,幼儿自我意识较强是出现最多的情况。幼儿自我意识较强表现为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与同伴交往、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与同伴交往、幼儿不能够换位思考、幼儿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幼儿对他人缺少关心等等。2.不合群每个幼儿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都有不同的表现特征。部分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积极交流,不参与同伴们的游戏和活动,或是不乐意加入幼儿园的集体活动,等等。他们往往在群体活动中显得不合群。3.有攻击性较强的行为部分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比较强势,甚至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如骂脏话、踢人、推人、抢夺玩具、故意给同伴起绰号等。针对存在这些行为的幼儿,家长与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恰当的指导,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多动行为 部分幼儿有多动行为,如上课捣乱、招惹是非、动手碰其他小朋友等。他们往往不受欢迎,其社会性发展也受到影响。 (二)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其家庭环境有关。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家庭氛围和环境、家长与幼儿的相处模式等都会影响幼儿同伴交往。比如,家长对幼儿的溺爱会使幼儿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同伴分享、合作,不懂得关心他人;家长对幼儿的过度庇护使幼儿没有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家长这些不恰当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发展。2.幼儿园因素幼儿园是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场所,也是幼儿初次离开父母进行人际交往、参与集体生活的开端。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幼儿与教师、同伴之间情感的发展。如果幼儿园教师冷落幼儿或处罚幼儿,会使幼儿感到不被尊重,同伴也会受到教师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幼儿产生不安的情绪,给幼儿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让幼儿变得孤僻或不合群。3.幼儿自身因素幼儿的性格、思维方式等因素影响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比如,有的幼儿适应能力较差,难以结交新朋友;有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顾及其他同伴的感受,经常推打同伴、抢同伴食物或玩具等。4.社会因素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样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部分幼儿喜欢看动画片,会模仿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攻击同伴;部分幼儿沉迷游戏,不愿意去幼儿园;部分幼儿会从成人或同伴那里接触到不文明的语言等等。四、提升幼儿同伴关系的教育建议(一)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1.家庭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家庭氛围是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5]。入园以前,在家庭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将会为幼儿入园后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做准备,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更全面发展。家庭中的同伴交往氛围主要体现在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孩子与自己兄弟姐妹之间,这个阶段父母的榜样作用和引导策略十分重要。在家庭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会让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变得更加自信、积极、主动,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尤其社交主动性方面。2.幼儿园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入园以后,园所将成为幼儿主要的生活场所,在园所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将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师对孩子间冲突解决策略的介入时机、园所有关同伴交往主题教育的开展都在影响着幼儿同伴交往的方式。教师选择合适的介入时机将有助于孩子学习更好的处理同伴关系的方式;园所开展有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平台[6]。在园所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将有利于孩子系统化地学习有关同伴交往的知识,这样的氛围会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3.社会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社会上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不仅对成人的同伴关系有了规范的指引,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潜移默化地熏陶,长期将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父母教养方式、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等都曾被作为专门的因素进行过研究。所以社会、家长、老师一定要重视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带来重要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将会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重要帮助,且幼儿期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性、差异性,更需要受到社会、家长、园所的重视[8]。(二)树立科学教育观念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1.家长应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观有利于促进孩子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家长应多花时间学习有关幼儿同伴交往的知识,主动关注儿童心理学知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能把教育孩子完全当做老师的事,不能只关注外在结果而忽视孩子内在发展,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自信心、自由空间,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多倾听孩子,多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多肯定并且鼓励孩子,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不拿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陪着孩子慢慢长大,让孩子在更科学的教育观念引领下提高自己的同伴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永远无法取代,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重视,保证孩子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孩子社会性更好地发展。2.教师应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教师是孩子在园的直接接触者,也是孩子在园最信任的人,因而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能受到更科学的教育。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来保证拥有的教育知识的科学性,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孩子的发展。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规律性,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掌握这些,教师才能在孩子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问题时采取更科学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孩子同伴交往能力更好的发展。3.社会应普及科学教育观念多数家长对如何提高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存在很大困惑,常常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不知所措,由于找不到好的方法,可能会采取极端方式来管教孩子,或者直接对孩子放养,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也会变得很累。家长受教育水平整体不高,不重视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也不注重对幼儿性格、习惯、心理发展、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引导。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社会提供一些传播科学教育观念的平台,鼓励家长、教师积极学习、讨论、分享教养经验或者教养烦恼,以便更好地为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来更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三)落实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更好发展1.家长配合园所工作 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应尽可能地配合园所或班级工作。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能保证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要把在幼儿园学到的有关同伴交往的知识在生活中反复实践。家长要配合工作,不要让家园合作流于形式[10]。家长重视了孩子才会更投入、更重视,对孩子良好同伴关系的培养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孩子生活中,才更有助于孩子同伴交往能力更好发展,从而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2.教师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情况孩子一天中大多时间都待在幼儿园,教师应该对孩子出现的同伴交往问题及时和家长反馈沟通,必要时定期对孩子的同伴交往情况和家长进行交流,保证家长能更了解孩子在园时的同伴交往状态。将家园合作落到实处,教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时同伴交往的具体情况,这样双方才能采取更有效措施来促进孩子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3.落实家园共育幼儿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引导教育的过程,不只是家长或者教师某一方的任务,需要各方全力配合。落实家园共育有助于更大程度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提高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孩子同伴关系、规则意识等社会性的发展,这样孩子以后才更有可能全面发展,才能拥有更健康的心灵。总而言之,家长、社会、幼儿园都要做出转变,相互配合,教师与家长都应为幼儿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幼儿,以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养成良好品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城乡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3):46-51. [2]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田媛,范翠英.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01):62-70. [3]张璐璐,高东慧:班级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原因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5(04):64-66.[4]赵敏莉:父母成人依恋、教养观念与幼儿同伴关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5]卢清,程亚蒙:幼儿家庭教育的合力策略[J].陕西学前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