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_第1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_第2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_第3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_第4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第1页/共79页在蒙古包不远处,成群的牛羊就像散落的点点繁星,江山如此多娇。第2页/共79页可就在若干年后,无边的草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3页/共79页

瘦骨嶙峋的骆驼,倒下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第4页/共79页江山不再多娇,衰退了的草场如今只有满目疮痍。第5页/共79页1、图片中景观的依次变化反映的是哪种环境问题?

2、它在我们国家哪个区域表现的最为严重?第6页/共79页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第7页/共79页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荒漠景观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第8页/共79页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区土地退化人类过度经济活动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2、荒漠化的概念(分布、成因、表现)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第9页/共79页土地沙漠化第10页/共79页石质荒漠化第11页/共79页次生盐渍化第12页/共79页结合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发生过程判断沙漠化就是荒漠化。荒漠与荒漠化是一回事。荒漠化就是荒漠的扩张过程。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只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沙漠化与荒漠化: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形式。荒漠和荒漠化: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探究一第13页/共79页第14页/共79页中国的土地荒漠化分布思考:我国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在哪里?答案:西北地区第15页/共79页金色中国的位置第16页/共79页>800mm400-800mm200-400mm<200mm第17页/共79页第18页/共79页阿尔金山

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地形:第19页/共79页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西部贺兰山东部地形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高原特征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新疆常被描述为“三山夹两盆”辽阔坦荡地形区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1)地形:第20页/共79页⑵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①干旱的原因西北地区位置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地形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干旱湿润气流难进入山岭重重阻隔第21页/共79页ABC降水量逐渐减少结合课本图2.2分析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植被、农业类型的变化第22页/共79页②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经度(东西)差异西部东部降水

海陆位置载畜量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旱地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农业特色绿洲农牧业草原牧业、灌溉农业以下200mm以上少多距海远近

大半干旱地区第23页/共79页多为内流河,湖;河流稀少水文:第24页/共79页√√√√√√√伊敏河石嘴山霍林河元宝山镜铁山第25页/共79页范围(地形区界线、包括的省级行政区)西北地区的内部差异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以贺兰山为界,东部为坦荡的高原,西部为“三山夹两盆”由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由东到西,由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位置:

地形:气候:植被:

水文:

矿产:二、区域特征煤、石油、天然气、铁等矿产多内流河、湖泊,河流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性第26页/共79页探究二:西北绿洲地区的人们不盼阴天盼晴天的原因高山冰雪融水是西北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晴天,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能够缓解旱情。第27页/共79页

关键词:干旱物理风化风力作用

为什么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第28页/共79页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荒漠化的自然背景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第29页/共79页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多戈壁和沙漠动力条件物质条件1.干旱的气候与荒漠化-----潜在因素基本条件干旱的气候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第30页/共79页(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第31页/共79页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不稳定,降水少,变率大,多大风天气;地表多沙质沉积物;风力作用和风化作用强烈。小结: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第32页/共79页第33页/共79页第34页/共79页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发展创造条件过程分散土地退化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过程加剧加速发展人类活动第35页/共79页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探究点二第36页/共79页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第37页/共79页人为因素(1)过度樵采

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第38页/共79页每年下雨季节,外地搂发菜、挖甘草的数十万“大军”,不顾政府禁令,竟车水马龙、成帮结伙地进入内蒙古草原疯狂采掘,大片大片的草场被铁锨、铁耙翻了个儿,变成了荒漠和沙丘。为了搂掉长在草根上的发菜,他们竟用梳子般密的细齿大铁耙,压上沙袋深深扎入草地搂,铁耙搂过之处,牧草连根拔起,草场如同剥去了一层皮。搂1千克发菜要以破坏2.7公顷草地为代价,挖1千克甘草要使近1.3公顷草场变为沙丘。牧民们痛恨地称他们是“疯狂的地老鼠”。第39页/共79页(2)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草场遭到破坏,以水井为中心,斑点状的荒漠化,逐渐呈片状、面状。第40页/共79页(3)过度开垦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破坏植被,使沙化土地成片发展第41页/共79页以上三个“过度”的共性是破坏了植被,西北地区破坏植被为什么会出现荒漠化?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荒漠景观第42页/共79页读图观察: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现代绿洲向河流上游退缩。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上游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第43页/共79页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水土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结果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最终连接,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第44页/共79页荒漠地区灌溉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积聚外来引水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盐渍化灌区放弃阅读灌溉与次生盐碱化第45页/共79页探究点二:不同的人为因素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过度樵采干旱区、绿洲边缘,能源缺乏地区,如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草原区,采挖药材、发菜,如河西走廊过度放牧草原牧区,如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如科尔沁沙地等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如塔里木河下游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工矿区、交通线、城镇等第46页/共79页探究点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与人口激增有无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生活贫困土地生产力下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渡樵采土地荒漠化加剧第47页/共79页P20活动1、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气候的过渡地带,全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较少,季节和年级变化大。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沙漠会向南侵吞草原和耕地。第48页/共79页P20活动2、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第49页/共79页P21活动3、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作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人口增加草地变旱地旱地缩小牧场超载转牧脆弱地区弃耕后劳动力需求荒漠化加剧第50页/共79页P21活动4、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进行环境整治第51页/共79页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探究点三----1第52页/共79页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探究点三----2第53页/共79页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1)合理利用水资源第54页/共79页(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封沙育草)(防沙林带)(防护林网)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探究点三----3第55页/共79页胡杨第56页/共79页沙拐枣第57页/共79页猪毛菜第58页/共79页干刺第59页/共79页荒漠植物多为灌丛,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而高大乔木生长需水量大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探究点三----4第60页/共79页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第61页/共79页(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第62页/共79页(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利用风能、太阳能第63页/共79页(5)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第64页/共79页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1)建立防治荒漠化试验推广站,创造出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2)我国政府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第65页/共79页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40%第66页/共79页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第67页/共79页第68页/共79页

2004年4月6日,陕西省榆林市干部职工在位于市区北部16公里处的毛乌素沙地植树造林,为“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添新绿。第69页/共79页陕西省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农民牛玉琴在沙区林地里铺设节水灌溉的塑料管(摄于2005年4月10日)。20多年前,她带领家人在毛乌素沙地南部沙区承包荒沙11万亩,现治理达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