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材料二: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诗人王久辛说,出现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真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微、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合性的修锌,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诗人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他们多以19世纪以前的西方诗歌为参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但这没什么意义。(摘编自《辽宁日报》)材料三: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从如此强大的古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然而,必须正视一个严酷的事实,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已经出现了脱节或者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对这两种状态下的诗歌,显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评价体系或许才是明智之举。多年来,诗歌界有这么一个共识,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诗歌,无疑为中国新诗提供了转型契机,但这种转型不是分阶段的蜕变,而几乎是共时性完成的。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有时反复挑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比照中,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组成纵深队列的国际军团——从20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的普吕多姆,到爱尔兰的叶芝,再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姆……多国联军步步进逼,综合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这种缺乏对等参照的评价标准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除了与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对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不必执念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最后,还涉及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问题。当下不少诗人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持否定态度,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这种断语相当有代表性。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摘编自《人民日报》)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光中的《乡愁》借助叠词和数量词的运用,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增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B.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说明了余光中等人对中国新诗的贡献。C.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D.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新诗音乐性的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光中等人探索了新诗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没有必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C.于坚认为对新诗的误解、忽略,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D.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做出不恰当的评价。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B.中国古典诗歌处于高峰期后的“熟透”阶段,现代新诗处于生长期,二者不可比。C.与西方现代诗歌相比,中国新诗的发展时间短,虽有学习借鉴,依然不够成熟。D.新诗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挖掘自身的元素,逐渐走向了自洽的生长。4.材料三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这一问题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5.应如何评价百年新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茶馆(节选)老舍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地点同前幕。【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王淑芬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李三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王淑芬哟,你不顺心?怎么?李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李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李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王淑芬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李三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王利发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right?(在这里是“好吗”的意思)李三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后面叫:李三!李三!】王利发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李三哼!王淑芬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后面又叫:李三!李三!】李三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王利发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王淑芬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王利发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远处隐隐有炮声。】王利发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王淑芬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王利发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王利发(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王淑芬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出茶馆的前景暗淡。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王淑芬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的舞台说明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社会更加黑暗。B.“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这是一种含泪的幽默。D.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画外音。上文中的“远处有隐隐的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8.在《茶馆》一剧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6分)9.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上述《茶馆》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居数年,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凡所著述五十八篇,谊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B.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C.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D.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材”,即秀才,此处指优异的才能。到汉晋南北朝时期,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B.“博士”,在古代是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C.“宣室”,汉代指未央宫中的宣室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汉文帝在此召见贾谊,后代许多诗文里都引用了这个典故。D.“伊、管”,指的是商朝的伊尹和春秋时期的管仲,伊尹助商汤建商,管仲相齐桓公称霸,二人均为贤相,此处借二人来赞美贾谊的才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当地很有名气,后来他被郡守吴公招致门下,因为吴公颇有政绩,再加上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过,所以汉文帝征贾谊为廷尉。B.刚入朝做官时,贾谊是最年轻的官员,每次诏令一下,他都能对答如流,并且符合其他官员的心意,汉文帝也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他,做到了太中大夫。C.汉文帝非常看重贾谊,想要让贾谊升官至公卿,这一举动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他们还诋毁贾谊,致使贾谊后来被贬,任长沙王太傅。D.在梁王坠马而死后,作为梁王太傅,贾谊十分愧疚,以至于一年多后也悒郁而终。他死后,在汉武帝时期,他的两位孙子被任命为郡太守。1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2)凡所著述五十八篇,谊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14.贾谊为什么要吊屈原?请简要说明。(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李陵台①[南宋]姜夔李陵归不得,高筑望乡台。长安一万里,鸿雁隔年回。望望虽不见,时时一上来。汉地[南宋]赵崇嶓汉地文书密,胡天岁月深。但高苏武节,不察李陵心。过雁西风急,荒台朔气沉。同生不同恨,万里一霑襟。【注】①李陵台:相传李陵不能归汉,高筑望乡台以寄相思。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姜诗最后两句“望望”“时时”两个叠词,音韵优美,塑造了李陵登高望远、心怀故土的形象。B.赵诗“密”“深”二字对仗工整,点明了胡汉两地音讯频繁,但苏、李二人仍然滞留胡地不得归。C.赵诗末句的“一”字用语精当,“一”是“一下子”的意思,写出了情感的喷涌而出,不可遏止。D.这两首诗都涉及汉时旧事,在抒情方式上,都采用了借景抒情。但赵诗除了抒情,还有议论。16.两首诗在李陵身上寄托了复杂的情感,请比较其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列传》高度评价《离骚》的写作内容,认为得到完整体现的人文道德与国家治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品质,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警醒自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赏圆月之美,听探月之事。漫步在航天公园之中,随处可见蕴含着丰富航天历史知识的创新设计。塔高取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高度44.86米,形似火箭腾飞形成的一团熊熊火焰的城市新地标腾飞塔象征着大家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地将火箭推上云霄。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夜色中,参照了探月工程“绕、落、回”理念设计的“绕月桥”,在辽阔湖面上穿梭分外迷人、令人遐想,步道里嵌入了中心用13年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生动有趣故事,“零窗口”完美表现、“七战七捷”光辉战绩、“玉兔车”微博日记和“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的质量文化等,古老神话故事与现代创造奇迹在这里①。蓝花楹网红街被升级改造,绕地广场的世界地图标注有全球29家航天发射场位置,星轨广场互动景墙陈列着功勋火箭。近日,慕名前来西昌市航天主题公园的游客②。航天员翟志刚、汤洪波也专程与西昌航天学校中小学生代表来到公园,围绕航天员在空间站如何生活、学习、工作开展了一场③交流活动,令孩予们欣喜不已,徐徐不忍结束。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对公众而言,浮空器可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内部充入氢气或氦气的气球就是一种浮空器,但科学上应用的浮空器却不是这么简单。总体上,浮空器可分为气球和飞艇两类。气球是指无动力装置的浮空器,①。其中,自由气球随风飞翔,而系留气球利用缆绳系留固定在地面锚泊设施上。飞艇是自带动力装置,可进行操纵飞行的浮空器。在青藏高原创造观测高度世界纪录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平台属于一种大型的系留气球平台系统。“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如此大的系统,②?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有高招,他们将“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系统按功能区分,五个分系统紧密协作,共同保障浮空艇的升空科考观测的正常运行。浮空艇③。不仅在珠峰,浮空艇还活跃在很多科研项目中:曾在可可西里西区观测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活动;曾在内蒙古地区开展草畜资源状态监测,为草畜平衡模型构建、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提供平台支持等。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在夜晚翻开史书,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明浮现眼前——夜真静啊!B.穿过连廊,走过一片竹林,就到了这间院落的中心——涵远堂。C.刚登上泰山山顶,我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呼喊:“我们来啦——”D.在村口槐树下的老人娓娓道来——数年前的一个冬天……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话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出自《孝经》,是古代士人普遍恪守的价值观。立身即安身立命,进可做出可立于世间的事业,退能找到安顿灵魂的归宿;行道即坚守道义、正道直行,做于公有利的事情。扬名,不过是立身、行道后自然的结果罢了;更强调扬名于“后世”而非“当世”,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立身和行道的分量。无数历史名人正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了“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关系,并践行一生,才被世代铭记;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却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立身、行道和扬名”为主题,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答案1.C(C项,“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错,谢冕的观点是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王久辛的观点是音乐性的强弱与诗人修辞能力有关。)2.D(A项,根据原文说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可知“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理解错误,他们只是“在这个意义上”,“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B项,“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理解错误,原文说“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贵任感的好心人”,不是格律使人失去创造力,而是“表明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C项,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理解错误,原文“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的意思是新诗的价值不可低估。)3.A(“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错,根据“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可知,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4.①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参照。②以西方现代诗歌为参照。③以自身“小传统”为参照。(每点1分,答出3点得4分)5.①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②形成了自己的“制式”,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③发展时间短,尚不成熟。(每点1分,答出3点得4分)6.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理解错误。李三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他见惯了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景,对社会的改良失去了信心。故选C。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B.“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分析错误。这些动作描写,不能表现出她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主要是表现此时没有顾客光临,他们的无事可做以及对茶馆前景的不自信。故选B。8.①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王淑芬是裕泰茶馆的老板娘,也许是平时见惯了三教九流的人,所以她的思想比较超前、活跃,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没有因循守旧,抵制变革。她梳着时兴的圆髻,看不顺眼李三的小辫儿,又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都可表现出她的与时俱进。②勤劳。作为老板娘,她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主子的位置上,吆三喝四,而是和伙计一起忙前忙后,里外操劳。③善良。从王淑芬对李三抱怨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她比王利发更能体谅别人,内心更为善良;她还劝王利发添人,既是茶馆的实际需要,也是出于对李三忙不过来的关照。(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主要通过人物身份、台词、矛盾冲突和动作外貌之类的舞台说明来表现。节选部分开头的舞台说明“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二人的发型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作为老板娘,王淑芬见惯了茶馆里的三教九流,思想比较超前活跃,能够与时俱进,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没有因循守旧,抵制变革。这一点也体现在她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中。可见她能够顺应时代潮流。节选部分开头的舞台说明“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台词“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为老板娘,王淑芬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主子的位置上,颐指气使,吆三喝四,而是和伙计一起忙前忙后,里外操劳。可见她是一个勤劳的人。从“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的话,可以看出王淑芬对李三抱怨的理解,她比王利发更能体谅别人,内心更为善良。她还劝王利发添人,虽然是茶馆的实际需要,但也是出于对李三忙不过来的关照。可见她是一个善良的人。9.①雇员(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②新思潮(王淑芬时兴的圆髻)与旧思想(李三的小辫儿)之间的冲突。③小人物(王利发一干人等)与大时代(军阀割据)之间的冲突。(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戏剧矛盾冲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了解戏剧冲突的相关内容。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细读剧本可知,节选部分有三组矛盾冲突,分别是:雇员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从李三的台词“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和老板王利发的台词“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可知,二人之间存在雇员与老板的薪酬利益冲突。新思潮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些对话冲突明显,老板娘王淑芬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与时俱进,能够顺应时代潮流,而李三却因循守旧,不肯改变,这是新思潮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小人物与大时代之间的冲突。从节选开头部分“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可知,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开茶馆的王利发,老板娘王淑芬,以及伙计们李三等一干人等,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小人物,面对社会变革他们尽管努力经营,还是难以维持生计,经营惨淡,他们的生活只是变得越来越糟。这是小人物与大时代之间的冲突。10.C(本段话的大意为:在这之前,丞相绛侯周勃免职回到封国,有人告发周勃谋反,把周勃捆绑押解到长安下狱治罪,结果没有反事,又恢复了他的爵位,所以贾谊用周勃的事来规劝汉文帝处罚大臣要慎重。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先是”,固定用法,在这之前;“故”所以。本句中还可以根据一些名词,如“丞相绛侯周勃”“勃(周勃)”“长安”“贾谊”等做出判断。)11.B(此处的“博士”是官职名,汉代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12.A(应该是吴公向李斯学习过,然后征召吴公做了廷尉。原文“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13.(1)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久”,很久;“过”,超过;“及”,比得上)(4分)(2)他的著述总共有五十八篇,贾谊很早就死了,他做官虽然没到公卿,但也并不是生不逢时。(“凡”,总共;“虽”,虽然;“未为不遇也”,并不是生不逢时)(4分)14.①自己与屈原遭遇相似——同为贤臣,却遭受谗言而被贬(被流放),故以屈原自喻。②路过屈原流放、投江之地,有感而发。(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附】参考译文:贾谊,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背诵诗书和会写文章闻名当地。河南郡守吴公听到他才学优异,把他召到门下,非常器重他。汉文帝即位不久,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过去与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就征召他做廷尉。廷尉说贾谊年纪虽小,但很能通晓诸子百家之书。汉文帝就召贾谊做了博士。这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是最年轻的。每次汉文帝下令讨论的问题布置下来,年长的博士们不能说上什么,而贾谊都能够一一回答,并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他们的意思。博士们于是认为贾谊才能出众。汉文帝喜欢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提升到太中大夫。贾谊认为汉朝建立二十多年了,国家太平和洽,应当改订历法,改变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起草各项仪式的法度,贾谊上奏皇上。汉文帝谨慎从事,来不及实行。然而各项法令的更改确定,以及各个诸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地里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汉文帝与大臣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绛侯、灌侯、东阳侯、冯敬这些人嫉妒他,就诋毁说:“洛阳这个少年,年纪轻轻,学识浅薄,一心想独揽大权,给许多事情造成混乱。”由于这样,汉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不采纳他的意见,让他做长沙王太傅。贾谊因为贬官离开了,意志没有得到满足,在渡湘水时,写了一篇赋来悼念屈原。屈原是楚国一位贤明的臣子,遭受谗言而被放逐,写作《离骚》,在篇末写道:“算了吧!国家无人,没有了解我的。”贾谊追念哀伤他,因此以屈原自喻。一年多以后,汉文帝想念贾谊,征召他回京城长安。贾谊到了,进入朝廷求见,坐在宣室里接见贾谊。汉文帝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贾谊详细讲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汉文帝听得不觉往前挪动坐的席垫。谈论完了,汉文帝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于是任命贾谊作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欢读书,所以叫贾谊作他的老师,他多次向贾谊请教成败得失。过了几年,梁王刘胜坠马而死,贾谊感伤自己作为太傅失了职,常常哭泣。过了一年多,也死了。贾谊死时,年仅三十三岁。在这之前,丞相绛侯周勃免职回到封国,有人告发周勃谋反,把周勃捆绑押解到长安下狱治罪,结果没有反事,又恢复了他的爵位,所以贾谊用周勃的事来规劝汉文帝处罚大臣要慎重。汉文帝深深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对待臣下有了分寸。这以后大臣犯了罪,都自杀,没有用严刑来拷打。汉武帝即位,任贾谊的孙子二人为郡太守。其中贾嘉最好学,继承了良好的家风。笔者认为:刘向称“贾谊谈论夏商周三代和秦朝治乱的意义,他的论述十分优美,他通晓国家典章制度,即使是古代的伊尹、管仲也不能超过他。假如当时他的主张被推行,功业教化必定显著。但他被庸臣陷害,实在让人痛心”。回过头去看看汉文帝暗暗地用身体力行来移风易俗,贾谊所陈述的主张被略微施行了。他的著述总共有五十八篇,贾谊很早就死了,他做官虽然没到公卿,但也并不是生不逢时。15.C(“一”不是“一下子”的意思,而是“都”的意思。)16.同:①都流露出对李陵不得归汉的同情;(2分)②都怀古伤今,把李陵沦落胡地、南望思乡和南宋偏安一隅,不得北渡相比,表达了南宋人民的故国之思。(2分)异:赵诗除了表达出对李陵不得归汉的同情,还流露出对李陵受到世人误解的同情。(2分)17.(1)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每句1分,共6分)18.(3分)交相辉映络绎不绝别开生面(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9.(4分)城市新地标腾飞塔高44.86米,高度取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高度,腾飞塔形似火箭腾飞形成的一团熊熊火焰,象征着大家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地将火箭推上云霄。(每句1分)20.(4分)①用“颗颗螺钉”和“小小按钮”代指与航天有关的每一个部件和工作细节;②强调作为航天人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和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态度。(构成2分,效果2分)21.(3分)B(原文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A是话题转变,B是对前者的解释说明,C是声音的延长,D是引出下文)22.(6分)①分为自由气球和系留气球;②如何保证它的正常运行;③能满足科学观测的不同需求。(写“应用广泛”亦可得分)(每空2分)23.题意分析:写作材料用于提炼立意,一共两段;写作任务,规定了写作的方向和硬性要求,重点在“联想与思考”“主题”和“结合现实”。材料第一段引用了《孝经》中的一句话引导考生思考“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内涵及其关系。从材料中的表述不难理解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内涵:立身,说白了就是人生顺利时就努力干出一番事业,人生不顺利时也能在逆境中追求精神的完满,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行道,即始终坚持和践行正义,它既可以理解为立身之后要践行的大道,也可以是为了立身而奉行的准则;扬名,侧重的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万古之名,而不是一时之名利,立身行道未必扬名,但立身行道方可扬万古之名。写作时,尤其举例时应紧扣其内涵行文。至于关系,材料的字面意思上,立身和行道是因,扬名于后世是果,而非目的。这就要把“果”和“目的”予以区分。扬名作为果,是做好立身和行道的一种可能出现的客观结果,而非直接的功利目的。既然扬名不是目的,那立身、行道就成为了人行走于世的目的本身,至于扬名,或可自然收获,或不获而无愧。当然,写好“立身行道”与“扬名”的关系,已完全可以写出切合题意的好文章。但本文要写出深度,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把“立身和行道”的关系往深处、细处深挖:或立身是手段,行道是目的——“行道(以)立身”——为了行道,要么通过入世奉献社会和他人,要么出世完善自己影响后世;或行道是手段,立身是目的——“以立身行道”——只有做任何事情都始终坚持和践行正义,人才能立于世间,故“行道”是“立身”的必由之路;或行道与立身是相辅相成的并列关系——立身(且)行道——行道是为了立身,立身也是为了行道;行道伴随立身的全过程,立身也伴随行道的全过程。如果说材料第一段侧重理论阐述,材料在第二段则侧重在古今对比中摆事实。且第二句尤其关键: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却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正是这一句,不仅让作文有了现实的指向性,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批判性。而“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中“直接”的表述,更是提示学生思考:既然名利不应直接做目的,那么“立身”和“行道”谁才是目的?写作任务中,尤其应引导学生好好体会“联想与思考”“结合现实”两个要求。联想,可以分为正反联想:正面,能想到哪些事例和历史、社会现象?反面,又能想到哪些事例和历史、社会现象?思考,当然是对三者关系、其揭示的事理及其对现实启示的思考;结合现实,是一个硬性任务,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历史文化场地场平施工合同
- 物流行业万能工聘用合同
- 工程保险代理合同
- 信息技术电气工程改造合同
- 教育培训班临时租赁协议
- 商场季节性植物租赁合同
- 酒水销售兼职协议
- 西餐厅水电路施工合同
- 河道整治与城市排水合同
- 高速公路工程招投标合同模板
- 植物学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与结构
-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学评价体系初探 论文
- 行车时遇突发故障的应急办法演示
- 互联网金融(同济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XX公司学历、职称、技能工资补贴规定
- 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题(一)
- 超高大截面框架柱成型质量控制
- 简单年会策划方案
- GB/T 38228-2019呼吸防护自给闭路式氧气逃生呼吸器
- 酒店安全用电常识介绍课件
- 皇帝的新装英语话剧剧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