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f5ee9e222410400e7bcde4fbaad568/38f5ee9e222410400e7bcde4fbaad5681.gif)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f5ee9e222410400e7bcde4fbaad568/38f5ee9e222410400e7bcde4fbaad5682.gif)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f5ee9e222410400e7bcde4fbaad568/38f5ee9e222410400e7bcde4fbaad5683.gif)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f5ee9e222410400e7bcde4fbaad568/38f5ee9e222410400e7bcde4fbaad5684.gif)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f5ee9e222410400e7bcde4fbaad568/38f5ee9e222410400e7bcde4fbaad56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诊疗和防治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1页第一节植物病害诊疗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2页一、诊疗意义认识自然是为了改造自然。认识病害,掌握病害发生规律目标为了防治病害。植保工作者职责是对有病植物作准确诊疗判定,然后提出适当防治办法来控制病害,力争降低因病所造成损失。植物医学不一样于人体医学,服务对象是植物,它经历和受害程度,全凭植病教授经验和知识去调查与判断。及时准确诊疗,采取适当防治办法,能够挽救植物生命和产量.假如诊疗不妥或失误(误诊),就会贻误时机,造成更大损失。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3页
二、诊疗程序
对病植物进行诊疗程序,应该是从症状入手,全方面检验,仔细分析,下结论要留有余地。首先是仔细观察病植物全部症状,寻找对诊疗相关键性作用症状特点,如有没有病征?是否大面积同时发生?等等。其次是仔细分析,包含问询和查对资料在内,要掌握尽可能多病例特点,结合镜检、剖检等全方面检验,自然界里改变万千,经典症状并不真是经典,例外事是常有。所以,诊疗程序普通包含(1)症状识别与描述;(2)调查问询病史与相关档案;(3)采样检验(镜俭与剖检等);(4)专题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4页三、柯赫氏法则(Koch’sRule)
柯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假设(Koch’spostulates),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操作程序。如发觉一个不熟悉或新病害时,就应技柯赫氏法则四步来完成诊疗与判定。诊疗是从症状等表型特征来判断其病因,确定病害种类。判定则是将病原物种类和病害种类同已知种类比较异同,确定其科学名称或分类上地位。如是侵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是真菌病害或是病毒病害等。有些病害特征显著,证据确凿,可直接诊疗或判定,如霜霉病或秆锈病。但有好多场所是难以判定病原物属种,如花叶病易识别,由何种病原物引发就必须经详细判定比较后才能确认。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5页柯赫氏法则详细内容(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个病原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统计相同。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6页假如进行了上述四步判定工作,得到确实证据,就能够确认该微生物即为其病原物。但有些专性寄生物如病毒、类菌原体、霜霉菌、白粉菌和—些锈菌等,当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能够采取其它试验方法来加以证实。全部侵染性病害诊疗与病原物签定都必须按照柯赫法则来验证.每个医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都应该切记并熟练地利用。柯赫氏法则一样也适用来对非侵染性病害诊疗。只是以某种怀疑原因来代替病原物作用,比如当判断是缺乏某种元素引发病害时,能够补施某种元素来缓解或消除其症状.即可确认是某元素作用。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7页
四、植物病害诊疗关键点
植物病害诊疗,首先要区分是属于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许多植物病害症状有很显著特点,一个有经验或观察仔细善工分析植病工作者是不难区分。在多数情况下,正确诊疗还需要作详细和系统检验,而不但仅是依据外表症状,对于一个新手或经验不多植保人员来说更为必要。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8页(一)侵染性病害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病害特征是,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过程;在特定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在病株表面或内部能够发觉其病原生物体存在(病征),它们症状也有一定特征。大多数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以及全部寄生植物、能够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多数线虫病害侵害根部,要挖取根系仔细寻找。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全部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依然是显著。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9页1、寄生植物引发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能够看到其寄生物,如寄生藻、菟丝子、独脚金等。2、线虫病害: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或者发觉有口针线虫存在。线虫病病状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10页3、真菌病害: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生出子实体来。但要区分这些子实体是真正病原真菌子实体,还是次生或腐生真菌子实体,因为在病斑部、尤其是老病斑或坏死部分常有腐生真菌和细菌污染,并充满表面。较为可靠方法是从新鲜病历边缘作镜检或分离,选择适当培养基是必要,一些特殊性诊疗技术也能够选取。按柯赫氏法则进行判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一样病害是最基本,也是最可靠一项。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11页
4.细菌病害:早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特征,部分真菌也引发萎蔫与肿瘤。切片镜检有没有喷茵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最可靠诊疗技术。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分离细菌挑选出来再用于过敏反应测定和接种也是很惯用方法。革兰氏染色、血清学检验和噬菌体反应也是细菌病害诊疗和判定中惯用快速方法。
5.菌原体病害菌原体病害特点是植株矮缩、丛枝或扁枝,小叶与黄化,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只有在电镜下才能看到菌原体。注射四环素以后,早期病害症状能够隐退消失或减轻。对青霉素不敏感。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12页6.病毒病害病毒病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无病征,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可见有内含体。在电镜下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采取病株叶片用汁液摩擦接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引发发病;用病汁液摩擦接种在指示植物或判别寄主上可见到特殊症状出现。用血清学诊疗技术可快速作出正确诊疗。必要时作深入判定试验。
7.复合侵染诊疗当一株植物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物侵染时可能产生两种完全不一样症状,如花叶和斑点、肿瘤和坏死.首先要确认或排除一个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作判定。两种病毒或两种真菌复合侵染是常见,能够采取不一样介体或不一样判别寄主过筛方法将其分开。柯赫氏法则在判定侵染性病原物时是一直要恪守一条准则。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13页(二)非侵染性病害从病植物上看个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现象等,大致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害。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环境原因所致。不良环境原因种类繁多,但大致上可从发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14页非侵染性病害诊疗关键点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因为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原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性症状致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3.有显著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因为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妥所致。4.显著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非侵染性病害约占植物病害总数1/3,植病工作者应该充分掌握对生理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诊疗技术。只有分清病因以后,才能准确地提出防治对策,提升防治效果。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15页第二节植物病害防治原理
植物病害防治就是经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降低病原物数量,减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升值物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到达控制病害目标,从而降低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损害。防治病害按照其作用原理,通常分为回避(avoidance)、杜绝(exclusion)、铲除(eradication)、保护(protection)、抵抗(resistance)和治疗(therapy)。每个防治路径又发展出许多防治方法和防治技术,分属于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性利用、生物防治、构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不一样领域。从主要流行学效应来看,各种病害防治路径和方法不外乎经过降低初始菌量(x0)、降低流行速度(r)或者同时作用于二者来阻滞病害流行(表13—1)。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16页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17页植保工作方针早在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依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原因作用,田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方法,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取得最正确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综合防治定义与国际上惯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植物病害管理”(P1antDiseaseManagement,PDM)内涵一致。开展病害综合防治或综合治理首先应要求治理范围,在研究病害流行规律和危害损失基础上提出主治和兼治病害对象,确定治理策略和经济阈值,发展病害监测技术、预测方法和防治决议模型.研究并应用关键防治技术。为了不停改进和完善综合防治方案.不停提升治理水平,还要有适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评定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18页第三节植物检疫植物检疫(plantquarantine)又称为法规防治,其目标是利用立法和行政办法预防或延缓有害生物人为传输。植物检疫基本属性是其强制性和预防性。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19页
种苗检疫特殊主要性
植物病原物和其它有害生物除自然传输路径外,还可随人类生产和贸易活动而传输,这称为人为传输(man—associateddispersal)。人为传输主要载体是被有害生物侵染或污染种子、苗木、农产品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等。种苗原来就是病原物自然传输载体,有完善传输机制,人为传输又延长了传输距离,扩大了传输范围.带病种子苗木传入新区后可直接进入田间,有利于病原物传染下一代植物,快速扩大蔓延。所以,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20页检疫性有害生物
在植物病原物和其它有害生物中,只有那些有可能经过人为传输路径侵入未发生地域种类才含有检疫意义。在国内还未发生或仅局部地域发生,传入机率较高,适生性较强,对农业生产和环境有严重威胁,一旦传入可能造成重大危害有害生物,在检疫法规中要求为检疫性有害生物(pestofquarantinesignificance),是检疫主要目标。我国国内植物检疫提出一套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实施针对性检疫。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21页植物检疫基本标准植物检疫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检疫机构依法强制执行政府行为。检疫法规(quarantineregulations)是国家权力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订相关动植物检疫各种规范性文件总称。实施植物检疫基本标准是在检疫法规要求范围内,经过禁止和限制植物、植物产品或其它传输载体输入(或输出),以到达预防传入(或传出)有害生物,保护农业生产和环境目标。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22页植物检疫主要办法1.禁止进境:针对危险性极大有害生物严格禁止可传带该有害生物活植物、种子、无性繁殖材料和植物产品进境。2.限制进境:要求出具检疫证书,说明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不带有要求有害生物。另外,还常限制逆境时间、地点,进境植物种类及数量等。3.调运检疫:对于在国家间和国内不一样地域间调运应行检疫植物及植物产品等,在指定地点和场所。由检疫人员进行检疫检验和处理。凡检疫合格签发检疫证书,准予调运,不合格必须进行除坏处理或退货。
4.产地检疫:种子、无性繁殖材料在其原产地,农产品在其产地或加工地实施检疫和处理。这是国际和国内检疫中最主要和最有效一项办法。5.国外引种检疫:引进种子、苗木或其它繁殖材料,事先需经审批同意,引进后除施行常规检疫外,尚必须在特定隔离苗圃中试种。6.旅客携带物、邮寄检疫:国际旅客进境时携带植物和植物产品需按要求进行检疫。7.紧急防治对新侵入和定殖病原物与其它有害生物,必须利用一切有效防治伎俩,尽快扑灭。我国国内植物检疫要求已发生检疫对象局部地域,可由行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创为疫区.采取封锁、扑灭办法。还可将未发生校疫对象地域依法划定为保护区,采取严格保护办法,预防检疫对象传入。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23页第四节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又称环境管理(managementofthephysicalenvirdnment)或栽培防治(culturalcontrol),其目标是在全方面分析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原因三者相互关系基础上,利用各种农业调控办法,压低病原物数量.提升植物抗病性,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环境条件。农业防治办法大都是农田管理基本办法,可与常规栽培管理结合进行,不需要特殊设施。不过,农业防治方法往往有地域不足.单独使用有时收效较慢,效果较低。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24页一、使用无病繁殖材料生产和使用无病种子、苗木、种薯以及其它繁殖材料,能够有效地预防病害传输和压低初侵染接种体数量。种子生产基地需设在无病或轻病地域、并采取严格防病和检验办法。热力治疗和茎尖培养己用于生产无病毒种薯和果树无病毒苗木。马铃薯茎尖生长点部位不带有病毒,可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茎尖0.2~0.4mm进行组织培养,得到无病毒试管苗,再扦插扩繁,收获无病毒微型薯用于生产。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25页二、建立合理种植制度合理种植制度有多方面防病作用,它既可能调整农田生态环境,改进土壤肥力和物理性质,从而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有益微生物繁衍,又可能降低病原物存活,中止病害循环。各地作物种类和自然条件不一样,种植形式和耕作方式也非常复杂,诸如轮作、间作、套种、土地休闲和少耕免耕等详细办法对病害影响也不一致。
各地必须依据当地详细条件,兼顾丰产和防病需要,建立合理种植制度。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26页三、保持田园卫生田园卫生办法包含去除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株残体,生长久拔除病株与铲除发病中心,施用净肥以及清洗消毒农机具、工具、架材、农膜、仓库等。这些办法都能够显著降低病原物接种体数量。作物收获后彻底去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能有效地降低越冬或越夏菌源数量。这一办法对于多年生作物尤为主要。各种植物病毒及其传毒昆虫介体在野生寄主上越冬或越夏,铲除田间杂草可降低毒源.有些锈菌转主寄主在病害循环中起主要作用,也应该去除。深耕深翻可将土壤表层病原物休眠体和带菌植物残屑掩埋到土层深处,是主要田园卫生办法。拔除田问病株,摘除病叶和毁灭发病中心,能阻止或延缓病害流行。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27页四、加强栽培管理
改进栽培技术、合理调整环境原因、改进立地条件、调整播期、优化水肥管理等都是主要农业防治办法。合理调整温度、湿度、光照和气体组成等要素,创造不适于病原菌侵染和发病生态条件,对于温室、塑料棚、日光温室、苗床等保护地病害防治和贮藏期病害防治有主要意义。播种期、播种深度和种植密度不宜都可能诱发病害。水肥管理与病害消长关系亲密,必须提倡合理施肥和灌水。灌水不妥,田间湿度过高,往往是各种病害发生主要诱因。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28页第五节植物抗病品种利用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路径。人类利用抗病品种控制了大范围流行毁灭性病害。对许多难以利用农业办法和农药防治病害,尤其是土壤病害、病毒病害以及林木病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几乎是唯一可行防治路径。使用抗病品种不但有较高经济效益,而且能够防止或减轻因使用农药而造成残毒和环境污染问题。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29页一、植物抗病性判定抗病性判定主要任务是在病害自然流行或人工接种发病条件下,判别植物材料抗病性类型和评定抗病程度。抗病性判定主要用于植物抗源筛选、杂交育种后代选择和作物品种、品系比较评定。植物抗病性判定方法很多。这些方法按判定场所区分有田间判定法和室内判定法;按植物材料生育阶段或状态区分有成株期判定法、苗期判定法和离体判定法;按评价抗病性指标区分有直接判定法和间接判定法。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30页二、植物抗病育种植物抗病育种原理和方法与普通植物育种相同,但侧重抗病性判定和抗病基因转导。在育种目标中除高产、优质和适应性等普通要求外,还必须相关于抗病性详细要求,诸如抵抗主要病害对象和兼抗对象、所选取抗病性类型以及抗病程度等。植物育种有各种路径.包含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以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育种等.这些都已用于选育抗病品种。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31页三、抗病品种合理利用合理使用抗病品种主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其抗病性遗传潜能,预防品种退化,推迟抗病性丧失现象发生,延长抗病品种使用年限。当前所应用抗病品种多数仅含有小种专化抗病性,推广应用后,就可能使病原菌群体中能够侵染该抗病品种毒性菌株得以保留和发展起来,成为稀有小种。抗病品种推广面积越大,这些稀有小种积累速度也越快,逐步在病原菌群体中占据数量优势,成为优势小种,此时抗病品种就逐步丧失抗病性,成为感病品种。这种抗病性“丧失”现象,是抗病品种应用中最主要问题。小麦抗锈品种、抗白粉病品种,水稻抗瘟品种、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等抗病性快速丧失现象尤为严重。
为了克服或延缓品种抗病性丧失,延长品种使用年限,除了在育种时尽可能应用各种类型抗病性和使用抗病基因不一样优良抗源,改变抗病性遗传基础贫乏而单一局面以外,最主要是搞好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在病害不一样流行区采取含有不一样抗病基因品种,在同一个流行区内也要搭配使用多个抗病品种。另外,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含有不一样抗病基因抗病品种,选育和应用含有多个不一样主效基因聚合品种或多系品种等也是可行办法。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32页第六节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各种办法。迄今所利用主要是有益微生物,有益微生物亦称拮抗微生物或生防菌。生物防治办法经过调整植物微生物环境来降低病原物接种体数量,降低病原物致病性和抑制病害发生。生物防治主要用于防治土传病害,也用于防治叶部病害和收获后病害。因为生物防治效果不够稳定,适用范围较狭窄,生防菌地理适应性较低,生防制剂生产、运输、贮存又要求较严格条件,其防治效益低于化学防治,现在还主要用作辅助防治办法。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33页
一、生物防治机制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各种不利作用,来降低病原物数量和减弱其致病性。有益微生物还能诱导或增强植物杭病性,经过改变植物与病原物相互关系,抑制病害发生。
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不利作用主要有抗菌作用(antibiosis)、溶菌作用(Lysis)、竞争作用(competition)、重寄生作用(hyperparasitism)、捕食作用(predation)相交互保护作用(crossprotection)等。有益微生物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或杀死病原菌,这称为抗菌作用。比如,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产生胶霉毒素(gliotoxin)和绿色菌素(viridin)两种抗菌素,拮抗立枯丝核菌等各种病原菌。有些抗菌物质己能够人工提取并作为农用抗菌素定型生产,我国研制井冈霉素是吸水放线茵井冈变种(Streptomyceshydroscopicusvar.jingguangensis)产生葡糖苷类化合物,已广泛用于防治稻、麦纹枯病。交互保护作用是指接种弱毒微生物诱发植物抗病性、从而抵抗强毒病原物侵染现象,在习惯上也列入生物防治范围。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34页二、生物防治办法及其应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有两类基本办法.其一是大量引进外源拮抗菌,其二是调整环境条件,使已经有有益微生物群体增加并表现拮抗活性。我国经过亚硝酸诱变得到了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突变株系N11和N14,黄瓜花叶病毒弱毒株系S—52,将弱毒株系用加压喷雾法接种辣椒和番茄幼苗,可诱导交互保护作用、已用于病毒病害田间防治。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35页第七节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利用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超声波、核辐射、激光等伎俩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到达防治病害目标。各种物理防治方法多用于处理种子、苗木、其它植物繁殖材料和土壤。核辐射则用于处理食品和贮藏期农产品,处理食品时需符正当定安全卫生标准。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36页热处理法干热处理法主要用于蔬菜种子,对各种种传病毒、细菌和真菌都有防治效果。黄瓜种子经70℃干热处理2~3天,可使绿班花叶病毒(CGMMV)失活。番茄种子经75℃处理6天或80℃处理5天可杀死种传黄萎病菌(Verticilliumtricorpus)。不一样植物种子耐热性有差异,处理不妥会降低萌发率。豆科作物种子耐热性弱,不宜干热处理。含水量高种子受害也较重,应先行预热干燥。干热法还用以处理原粮、面粉、干花、草制品和土壤等。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37页温汤浸种用热水处理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可杀死在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潜伏病原物。热水处理利用植物材料与病原物耐热性差异,选择适宜水温和处理时间以杀死病原物而不损害植物。棉种经硫酸脱绒后,用55~60℃热水浸种半小时,可杀死棉花枯萎病菌和各种引致苗病病原菌。大豆和其它大粒豆类种子水浸后能快速吸水膨胀脱皮,不适于热水处理,可用植物油、矿物油或四氯化碳代替水作为导热介质处理豆类种子。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38页热蒸汽热蒸汽也用于处理种子、苗木,其杀茵有效温度与种子受害温度差距较干热灭菌和热水浸种大,对种子发芽不良影响较小。热蒸汽还用于温室和苗床土壤处理。通惯用80~95℃蒸汽处理土壤30一60分钟,可杀死绝大部分病原菌,但少数耐高温微生物和细菌和芽孢仍可继续存活。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39页蚜虫忌避银灰色和白色膜,用银灰反光膜或白色尼龙纱覆盖苗床,可降低传毒介体蚜虫数量,减轻病毒病害。夏季高温期铺设黑色地膜,吸收日光能,使土壤升温,能杀死土壤中各种病原菌。持殊颜色和物理性质塑料薄膜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40页
第八节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法是使用农药防治植物病害方法。农药含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但使用不妥可对植物产生药害,引发人畜中毒,杀伤有益微生物,造成病原物产生抗药件。农药高残留还可造成环境污染。当前化学防治是防治植物病虫害关键办法,在面临病害大发生紧急时刻,甚至是唯一有效办法。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41页
一、防治病害农药种类和剂型
用于病害防治农药主要有杀菌剂和杀线虫剂。杀菌剂对真菌或细菌有抑菌、杀菌或钝化其有毒代谢产物等作用。有些农用抗菌素,比如四环素还能防治类菌原体病害。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42页1、杀菌剂作用方式按照杀菌剂防治病害作用方式,可区分为保护性、治疗性和铲除件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在病原菌侵入前施用,可保护植物,阻止病原菌侵入。治疗性杀菌剂能进入植物组织内部,抑制或杀死已经侵入病原菌,使植物病情减轻或恢复健康。铲除性杀菌剂对病原菌有强烈杀伤作用,可经过直接触杀、熏蒸或渗透植物表皮而发挥作用。铲除剂能引发严重植物药害,常于休眠期使用。内吸杀菌剂兼具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能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运输传导,有可上行(由根部向茎叶)和下行(由茎叶向根部)输导。杀菌剂品种不一样,能有效防治病害范围也不相同。有品种有很强专化性,只对特定类群病原真菌有效.称为专化性杀菌剂;有些则杀菌范围很广,对分类地位不一样各种病原真菌都有效,称为广谱杀菌剂。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43页2、杀菌剂化学类型1885年米拉德(Millardelt)创造了第一个无机保护性杀菌剂——波尔多液。今后人们主要使用含重金属(铜、汞等)和硫无机杀菌剂。本世纪30年代出现了有机合成杀菌剂,60年代起又开始使用高效内吸杀菌剂。现有杀菌剂品种化学成份很复杂,主要有有机硫、有机磷、有机砷、取代苯类、有机杂环类以及抗菌素类杀菌剂。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44页杀线虫剂杀线虫剂对线虫有触杀或熏蒸作用。触杀是指药剂经体壁进入线虫体内产生毒害作用熏蒸是指药剂以气体状态经呼吸系统进入线虫体内而发挥药效。有些杀线虫剂还兼具杀菌杀虫(昆虫)作用。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45页农药相关概念农药对有害生物防治效果称为药效,对人畜毒害作用称为毒性。在施用农药后相当长时间内,农副产品和环境今残留毒物对人畜毒害作用称为残留毒性或残毒。为到达病害化学防治目标,要求研制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和杀线虫剂。未经加工叫做原药,原药中含有具杀菌、杀虫等作用活性成份,称为有效成份。加工后农药叫制剂,制剂形态称为剂型。通常制剂名称包含有效成份含量、农药名称和制别名称等三部分。比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即指明农药名称为代森锰锌,制剂为可湿性粉剂,有效成份含量70%。病害防治惯用剂型有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颗粒刘等。其它较少用有粉剂、悬浮剂(胶悬剂)、水剂、烟雾剂等。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46页二、施药方法在使用农药时,需依据药剂、作物与病害特点选择施药方法,以充分发挥药效,防止药害,尽可能降低对环境不良影响。杀菌剂与杀线虫剂主要施药方法有以下几个: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第47页1.喷雾法利用喷雾器械将药液雾化后均匀喷在植物和有害生物表面,按用液量不一样又分为常量喷雾(雾点直径100~200μm),低容量喷雾(雾滴直径50~100μm)和超低容量喷雾(雾滴直径15~75μm)。农田多用常量和低容量喷雾,二者所用农药剂型均为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剂和悬浮剂(胶悬剂)等,兑水配成要求浓度药液喷雾。常量喷雾所用药液浓度较低,用液量较多;低容量喷雾所用药液浓度较高,用量较少(为常量喷雾1/1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DPO即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物业管理公司劳务合同
- 小额贷款居间合同范文
- 2025展板制作合同
- 连带共同担保合同签订
- 建设围墙施工合同
- 提高团队效能与绩效改进
- 2025建筑工程居间合同
- 聘用人才劳动合同
- 旅居管家策划方案
- 车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与新经济业态的结合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研发管理(6版)
-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图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期末家长会PPT模板
- 矿山安全培训课件-地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论
- 《腰椎间盘突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