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解析_第1页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解析_第2页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解析_第3页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解析_第4页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

第一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感觉城市刘元举

①都市最好的建筑大都是留在广场上。越老的广场越有

味道,特别是那种椭圆形队列,极有耐心地组合成建筑博览

系列,其风格的和谐与典雅令岁月粘稠。然而,到了今天,

这些苍老的面孔对于周围的疾速变化却呈现一副凄哀的无

奈状。高楼大厦争先恐后,顶天立地,倏忽间,竟形成了一

个巨人家族,控制着广场的领空,从中透出一种现代城市的

朝r=T=i气。

②城市的现代锋芒是无法收敛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

意不愿意,你就得接受就得适应。城市的表情在过去如果说

是因含蓄而充满魅力的话,那么说城市的现在,则全然抛开

了这份传统的服饰,变得简单而直露。不是吗,玻璃幕墙体

通体透亮,还有什么含蓄可言?钢架交错,似裸露闪亮的筋

骨,没有任何羞涩需要多余的遮掩。远去了,哥特式建筑;

远去了,巴洛克的繁绮奢华;远去了,爱奥尼与陶立克柱子,

就连我们古典的影壁墙、歇山顶、鸣吻、雕梁画栋也无法取

悦都市的目光。大工业与现代化正在不可阻挡地改变着我们

的城市的面孔,犹如一双粗暴的手,把城市陈旧的服饰一件

件剥光。

③有一位作家到日本后写了一本书,题为《裸体的日本》

这个题目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现代化的日本城市的流向,是否

越接近现代文明就越远离了掩饰和含蓄?

④由城市及人,由城市的服饰演进说到人的装束变化,

这是很有意思的。古罗马的著名建筑师威特鲁威早就给建筑

下过这样的定义,他说,建筑就是组织人们的生活。城市建

筑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有目共睹

的。城市在告别繁冗,在失去含蓄,城市中的人,势必也要

适应这种流向。城市人生活状态的变化首先要从服装上表现

出来。比如,过去的女人以包裹严实为尊为美,连衣裙是小

翻领口,还是长袖的,腰间还有个捆扎的带予,不扎不端庄,

不淑女,现在还有人穿这种连衣裙吗?不仅不穿长袖的,甚

至连袖子都是多余的。由长袖而半袖,再由半袖而变成无袖;

裙身过去长至膝下,甚至垂到脚面,走起路来风摆杨柳,婀

婀娜娜,不乏古典韵致。从什么时候起时兴了超短?再看上

衣,马甲、一些两件套装、三件套装,一些原本属于辅助性

的衣服倒变成了正宗服饰,几乎取代了西服上衣西服裙,而

且,这种取代没商量,马甲也好,上衣也好,越来越短,短

到了可以露出肚脐眼。阳光下,上下衣之间因脱节而断层,

透出的那一条子皮肤的白皙度犹如一道灿然的光带照亮行

人的眼目时,城市建筑的玻璃幕墙体肯定会更加刺眼,更加

热烈,城市的热情与城市的温度都会随之升高。那些阳光照

不到的阴郁的古典柱廊以及浮雕的阴暗凹处,也会被这道肤

线的光芒洞穿吧?城市不会再有含蓄了,而更加易变的人们

还能存留几多含蓄?

⑤睡衣式的服饰可以堂皇出现在闹市,男人忘记的背

心,却以一种新的面料成为了女性的抢眼时装。还有人愿穿

翻领衣裙吗?越短越好,越露越好,越透越薄越性感越好。

为什么牛仔裤被体形裤取代?又被裤袜特别是那种裤子式的

裤袜代替?还有短裤,更具超越优势。

⑥泳装更说明问题。比基尼正在成为一道风景线,尤其

是海滨的城市。

⑦由此,我想到了南方的园林建筑。那种奇妙的造园手

笔可以用几个字概括:漏、透、瘦、皱。这四个字体现了造

园艺术的精髓,体现出一种千古不变的神韵。按照这四个字

造出的园林,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不会是直白的,单调的,

其中的含蓄是可以让游人驻足且流连忘返的。而流行时装的

这几个字则正与园林艺术达到的效果恰恰相反。

⑧或许我不该进行这种比附,时装与园林原本就不是一

回事,一种追求的是艺术的永恒,一种要的只是闪烁迷人的

一瞬,多一点,长久一点,那都是犯大忌的。现代人的生活

观念不恰恰是改变永恒吗?谁还讲白头到老?哪还有什么举

案齐眉相濡以沫?哪来的永恒爱情?有那么一个瞬间就不得

了。所以,风靡的爱情歌曲只能是“让我一次爱个够“不求一

生相守,但求一朝拥有“瞬间就是永恒”之类。

瞬间,只能是瞬间,再难忘的瞬间也还是瞬间,不可能

代替永恒。而我,一个有着古典情结的中年北方男人更看重

那种永恒。我曾冒着大雨赶到同里小镇,为的是去一睹那里

的古建筑风采。那真是一批国宝:一处藻井就是一座展馆,

被灰尘遮盖的彩绘极耐人寻味;一扇有着木雕的门扇就是一

件艺术精品,如同屏风般的组合门扇叙述了一部《西厢记》,

有莺莺,还有张生,张生与莺莺的约会是永恒的,令我感动。

可惜这几道门扇朽了。燕翼楼造型奇特,特别是屋脊有着宁

静的动感,有云流动时,更是神奇,跃跃欲飞,令我难过的

是它已经折断了翅膀,塌了腰身。

⑩我们的城市正在日新月异,我们新的楼房都是从外部

世界抄来的,很少有我们自己民族的底蕴,正像我们的服装,

一茬茬虽然炫目,却也是从西方世界拿来的。“拿来主义”构成

了我们城市的时尚。我们的城市正在洋化,我们的服装也正

在洋化。洋化不是不好,却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好。还应该

有一点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比如旗袍,比如蜡染的民族服

饰,我都挺喜欢。

1.文章第①段说:这些苍老的面孔对于周围的疾速变化却

呈现出一副凄哀的无奈状。”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2.在第②段,作者说:“大工业与现代化正在不可阻挡地改

变着我们城市的面孔,犹如一双粗暴的手,把城市陈旧

的服饰一件一件剥光。”从全文看,被剥光的有哪些“服

饰”?请分条简要概括。(6分)

3.在第⑧段,作者说“或许我不该进行这种比附:可是在

行文中,作者还是将服装与园林作了比较,这是为什么?

(4分)

4.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城市”总的“感觉”是什么?并

简要陈述你对作者感觉的看法?(8分)

(-)恪守心灵的绿色

杨永平

①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

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

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型,它们在阳光下

默默地伫立着,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着,在钢筋水泥马不停

蹄地蚕食下顽强地挣扎着。

②绿色是城市的营养师,无论是多么严重的废水废气、

多么狂妄的风沙尘暴,它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将之吸收消化,

然后不间断地散发出它们自己生命里产生的清新、光彩和活

力。绿色也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所特

有的魅力,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给人类日渐僵硬

的面孔上描摹出了些许温暖和笑意。于是,绿色成了城市居

民呼吸新鲜空气和联系自然的窗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

素。

③总有些喜欢绿色的人常常不经意地来到绿色身边,然

后在悠闲的徜徉中不经意地接受着绿色的洗礼。他们之中有

老人,也有小孩;有运动员,也有患病者。大家虽然来自不

同的地方,但全都仿佛与绿色融合在了一块。大家都在扮演

着带有不同表情却有着同样目的的角色------乞丐,生存的

乞丐。整天拖着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纤弱白嫩的失去血色的

躯体,捧着正在趋向枯竭、干瘪和麻木的意识,向着这些苟

延残喘的绿色不停地乞讨,乞讨它们的施舍,乞讨它们的庇

护。

④我是一个生长于村野最终又脱离了村野的人,我一直

固执地认为城市的绿色总没有乡村的绿色来得自然、质朴和

温情。城市的绿色是被人拘束了的宠物,就像动物园的猛兽,

威貌不变,可内在的气质却有所褪色。城市的绿色总是被那

些叫做花工的人预先定了形状和高度,甚至是色彩的浓淡调

配,它们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乡村则不同,放眼望去,

满目葱茏,各种绿遍布村落,就连家里的墙壁、屋顶都逃不

脱它们的攀爬。各种绿色随意地摆弄着自己所构思的、喜欢

的、创作的任何一种姿势,无须受人摆布,也无须担心受限

制,想弯就弯,想直就直,想往哪延伸就往哪延伸,想在哪

扎根就在哪扎根。我常跑到它们中间,躺在它们怀里,或嬉

戏,或亲抚,尽情地享受它们提供给我的丝丝缕缕的乐趣。

在这里,天高云淡,唯有凉爽宜人的风徐徐吹拂;唯有高一

阵低一阵的鸟鸣虫音鸣啾如乐;唯有清静恬淡的泥土芬芳扑

鼻润心。这里,仿佛是一部没有休止符也无主题的魂灵大合

唱,恣肆任意而又轻悠悠,曼妙无比,是真正的天籁。

⑤其实,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之外,还有一块心

灵的绿色,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精神沃土上。它不以美丽

的外表示人,它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受阳光雨露,

又经历电闪雷鸣。它无形却胜过有形,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如

果失去了绿色,也就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生机

和活力。

⑥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人之初,性本善。

然而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生存抉择又给人不同的风雨霜雪。慢

慢地,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块龟裂的土地,没有养分的供给,

再繁茂的苍天古木也会枯萎;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个龌龊的

垃圾场,再高贵的物品也会在阳光下肮脏腐臭;有些人的心

灵却是一片春天,一泓甘泉,再贫瘠的境遇,也能长出青草

绿树奇花来。

⑦心灵的绿色,是一块人所恪守的精神处女地,禁受不

起任何的蹂蹒和亵渎。有伟人说过:“生命只有宽度,没有

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心

灵亦如此,它就像一块等待开垦的荒山,只有辛勤地耕耘、

播种、浇水、施肥,才会长出绿色,长出希望,长出甜蜜。

否则,荒地将一如既往地荒芜,贫瘠将一如既往地贫瘠,甚

至最终被淘汰和驱逐。

⑧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

园,心灵的绿色却是这家园里的耕耘者、护卫者。恪守心灵

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这,应是

我们必须坚定地绵延的一种信念!

1.分别概括出“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6分)

2.文章第⑦段有这样一句话“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

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请阐释它的

含义。(5分)

3.文章第⑥说:“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请

结合这句话及全文内容,解释标题“恪守心灵的绿色”的深刻

内涵。(5分)

4.本文以“恪守心灵的绿色”为题,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来

描写“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

分条表述。(6分)

最近,一个科研小组宣布,在非洲发现的鸵鸟蛋壳珠说明

人类能够开始符号思维的时代比以前认为的要早得多,证明

了早在7万年前的非洲现代人就已经发展出来了现代行为特

征。

解剖学研究证明了现代人(智人)起源于约13万年前的非

洲。但是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一直争论的问题是:他们什么

时候开始具有了智慧?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现代行为特征?

有的学派坚持认为当非洲的早期人类祖先在解剖学上已经

变成现代人时,他们还没有发展出来现代行为特征,这个特

征约在4.5万年前突然出现。对这种文化发展滞后论持支

持态度的学者认为,突然的基因变化、迅速增长的人口密度

刺激了技术和文化的革新,或者认为是其他什么原因导致了

现代人从非洲大规模迁徙,最终在欧洲出现了文化革命的突

然发生。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现代行为特征是在非洲经历一

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慢慢发展出来的。

此次发现的鸵鸟蛋壳珠是使用破裂的鸵鸟蛋壳做成的,钻

孔之后再打磨光滑。鸵鸟蛋壳珠是人类进行符号思维的无可

辩驳的例子,亚利桑那大学人类起源研究所的人类学家柯蒂

斯・玛瑞恩说:“一旦我们确定了它的年代,就能对传统的符号

思维进化理论构成冲去。”

一直以来,在非洲还没有发现中石器时代(28万年前至

4.5万年前)人类有符号思维的证据,一些人认为在非洲发

现的证据少是因为缺乏不间断的考古工作。但这种情况正在

发生转变。最近,又有考古学家宣布在南非布隆波斯洞穴发

现了28个骨制工具和上千片赭土(一种用来纹身和创作岩画

的有色矿物),年代属于大约7万年前。其中两片赭土上刻

画了被认为是表现了某种艺术美感的抽象线条。认为人类的

现代行为是逐步发展出来的学者们认为,随着更多的证据在

非洲被发现,最终将表明现代行为在中石器时代的非洲已经

很普遍了。

斯坦福大学人类学家理查德・克莱因认为,现代行为的迅

速出现可能是某种基因改变导致人类更容易使用语言的结

果。对于布隆波斯洞穴,克莱因说:“艺术总是存在于旁观者

的眼睛,所以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总会有争议。”他还

说:“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你观看的是属于4万年前(即欧洲

出现文化革命的时期)或更为年轻的遗址,那么到处都有艺

术,每个人都同意那是艺术。你还会发现骨器、复杂的墓葬

和其他现代行为的表现物。超出了4万年的范围,你可能发

现这些中的某一个但是不成体系,所以没有人信服。”克莱因

说,像鸵鸟蛋壳珠这类东西当然可以被看作是符号思维的证

据,关键是要确定正确的所属年代。

但研究人类起源的专家们都同意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玛

瑞恩说的“进行更广泛的考古挖掘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最好方

法:

1.下列有关“现代行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够进行符号思维,是证明现代人具有现代行为的重

要标志。

B.现代行为的表现物,可以是艺术作品、骨制工具或复

杂的墓葬。

C.现代行为的出现,可能与人类某种基因的突然改变有

密切关系。

D.早期人类在解剖学上变成现代人时,就已经具备了现

代行为。

2.下列不能说明发现“鸵鸟蛋壳珠”的意义的一项是

()

A.鸵鸟蛋壳珠的发现说明现代行为产生的时代比以前认

为的要早得多。

B,表明现代人的现代行为特征在中石器时代的非洲已

经是很普遍的了。

C.一旦能够准确确定它的年代,就能对传统的符号思维

进化理论构成冲击。

D.填补了在非洲还没有发现中石器时代人类有符号思维

的证据的空白。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支持文化发展滞后论的学者认为,现代人的现代行为

约在4.5万年前突然出现,稍后欧洲突然发生的文化革命

是其最有力的证据。

B.南非布隆波斯洞穴发现的史前艺术,在年代上与鸵

鸟蛋壳珠一致,根据玛瑞恩的观点,它们都可以证明早在7

万年前人类就已经有了现代行为。

C.认为人类的现代行为是逐步发展出来的学者们,不赞

成突然的基因变化、迅速增长的人口密度刺激了技术和文化

的革新的推断。

D.理查德•克莱因主张文化发展滞后论,他认为对于什么

才是真正的艺术总会有争议,指出把鸵鸟蛋壳珠这类东西看

作是符号思维的证据并不妥当。

近两年,美国和欧洲科学家相继发表文章指出,北极地

区的冰川正在退缩,要不了几年北极地区将冰雪融化、无所

覆盖。世界在改变,我们正面对一个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

陆意义相似的“新发现;但这次发现的是一直存在的一片巨

大陆地和相当于5倍地中海面积的海洋。

这个关于北极因冰川融化殃及生态系统的极为可怕的

前景,在加拿大、俄罗斯、挪威、芬兰、丹麦和美国等北极

圈国家眼中却是另一番情景。尽管存在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

洋主权的国际公约,上述国家还是提出了领土问题。

据《纽约时报》报道,北极圈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动作,

希望在冰雪最终融化的北极地区的开发中抢占先机。那里是

充满自然资源的处女地,将十分有益于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

的开采。新的大陆和不再寒冷的广阔海洋,就是将来的渔业

资源、黄金航线、旅游目的地和价值很高的不动产。专家们

猜测,地球上尚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1/4储藏在北

极地区,但现在没有人清楚这些资源属于谁。

不过这些消息对于像帕特・布罗埃这样的人来说却是金

子一样的宝贵。

美国丹佛的企业家布罗埃1997年以不可思议的7美元

的价格,在哈得孙海湾向加拿大政府购买了一个废弃无用的

港口。纽约的媒体刊登的一篇文章表示,一旦北极的夏天让

终年的冰雪融化,布罗埃以及其他很多以可笑的价格买下北

极冰雪之地的“天真”企业家将成为超级富豪。

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陆地的全部

自然延伸,其范围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在北极地区

这块相当于新发现的大陆中,列强已经开始瓜分行动。

最早动手的是俄罗斯。2001年它设想要求得到北冰洋

的一半海域。由于其他国家以缺乏地理资料作相关决定为由

提出抗议,俄罗斯决定派遣一支科考队坐船去收集证据,出

乎人们的意料的是,俄罗斯的科考船在没有破冰船的帮助下

抵达了北极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来到北极点的船,这一切

都归功于正在加速的融冰。

美国因为阿拉斯加州也被列入北极圈国家之一,现在它

亦希望扩展自己的领土。参议员们以“损害主权”为由反对美

国在某些领土协议上签字。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它是最反对采取措施制止气候变暖的国家。美国还举行了最

高级别的会议分析北极解冻的影响和结果。

《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情报机构1月份召集各领域

资深专家进行了一次分析北极形势的会议。这次会议的总结

报告写道:“我们需要谈判新疆域、新航线,分析潜在能源、

渔业和其他资源的开发,考虑国家安全。”

估计北极圈内居住着400万人口,其中包括15万因纽

特人。这些土著人在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上狩猎、捕鱼和生

活了几个世纪。他们确信一旦北极解冻,他们的家园将遭受

入侵,因为全世界都将对北极地区感兴趣。一场新的、突如

其来的和灾难性的征服运动就像北极解冻那样逼近眼前,而

因纽特人和北极熊的“古老权利”在它面前显得那样脆弱无

力。(2005年10

月31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1.下列有关“北极冰雪融化”的说法,不行含原文意思的一

项是()

A.北极冰雪融化,主要是由于全球气温变暖造成的。

B.北极冰雪融化,将为人类带来大片新的陆地和海洋。

C.北极北雪融化,将对人类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D.北极冰雪消融,将给北极圈带来丰富的自然资源。

2.对“尽管存在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上

述国家还是提出了领土问题”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际公约是由加拿大、俄罗斯、挪威、芬兰、丹麦、

美国几个国家一起订立的,它规定了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

的归属问题。

B.国际公约规定了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归属问题,

但加拿大等国撕毁条约,提出重新划定北极领土归属问题。

C.国际上签订过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

约,现在一些国家置条约不顾,

提出了重新划定北极领土问题。

D.尽管国际上有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

约,但北极领土归属问题没有明确,一些国家指出了其中的

不足。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C)

A.文中新的发现是指发现了5倍于地中海面积的陆地与

海洋。

B.地球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1/4储藏在北极地区,列

强已开始瓜分。

C.第一支到达北极点的科考队是2001年俄罗斯派出的

一支科考队。

D.因纽特人不仅面临北极冰雪融化的危险,而且也将面

临被征服的危险。

人类基因“控制开关图”绘制成功

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6月29日宣布,他们首

次绘制出了人类纤维原细胞的基因组启动子分布图。这一研

究不仅加深了对人类基因组信息的理解和利用,也将对疾病

机理等研究作出贡献。

基因的启动子是DNA链上不编码蛋白质的碱基对序列,它

对基因有开关一般的控制功能。此前科学界对一些基因启动

子已有所了解,但没有精确绘制出一类细胞基因启动子的全

图。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中国籍助理教授任兵等人,通过

对人类纤维原细胞基因的分析,在这一领域迈出了第一步。

他们的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电子版上。

基因的启动子好比开关,它通过控制转录过程来使一个基因

表达或“沉默”。在解释它的功能时,任兵对记者说:“到目前

为止我们知道人类基因组大约有2.5万个,在各类分化的细

胞中,这些基因组信息尽管保留下来,却不会完全表达。比

如脑细胞或心肌细胞都只表达了7000到8000个基因。这

就是说,在不同的细胞中启动子'关闭'了大部分基因而只'开

启'了一部分。”

任兵等人通过实验确定了人类纤维原细胞中大约1.05万个

有效启动子的位置。他们发现,这些启动子对应了6763个

已知基因和至少1196个目前尚不了解的转录过程,许多基

因需要一个以上的启动子来控制表达。此外,这些启动子在

基因组上的位置大都聚集在一起。研究人员还根据启动子控

制转录的方式,将启动子大致分成了四类。

任兵说:“这项研究只是第一步,它表明我们的分析方法是

有效的。此后我们将用这种方法研究其他细胞类型的启动子

分布。”他说,在人类基因组项目之后,基因的“控制开关”

分布可能是最重要的研究目标。要绘制出人类所有细胞类型

的基因“控制开关图”,工作量可能相当于、甚至大于基因组

项目。(摘自2005年7月1日《科技日报》)

1.下列有关“基因启动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基因启动子研究是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加

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助理教授任兵等人最先提出来的。

B.在不同的细胞中,基因启动子通过控制转录过程关闭了

大部分基因而只开启了一部分基因。

C.启动子是由DNA链上不编码蛋白质的碱基对序列构成

的。

D.对基因启动子的研究起步较早,但这之前没有精确绘制

出细胞基因启动子的全图。

2.对该项实验的结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实验发现,人类纤维原细胞的许多基因需要一个以

上的启动子来控制表达。

B.已经确定了人类纤维原细胞中大约1.05万个有效启动子

的位置,对6763个已知基因和1196个转录基因过程目前

尚不了解。

C.基因启动子在基因组上的位置大都聚集在一起,其控制

转录的方式大致分为四类。

D.绘制基因启动子的分布图可能是人类基因项目之后最重

要的研究目标。

3.理解或推断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基因启动子分布图的绘制肯定是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利用

人类基因组信息的。

B.任兵等人的研究方法在其他细胞基因启动子分布图的研

究中具有借鉴价值。

C.此前医学界对人类基因启动子在疾病病理等方面的作用

已有所了解。

D.这项成果是人类在精确绘制基因启动子分布图方面迈出

的第一步。

(六)庄周的燕子

格致

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

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仅喜爱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

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

山、高树以免受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

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庄周先生说到这儿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

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

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

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

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

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

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

留下的空白。

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

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

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

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

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

类还要愚蠢。

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

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

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

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

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

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

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着人类的第一招就是

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

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

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你一抬手就可

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

人类,于是人类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

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拥手相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

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

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

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

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

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

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

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

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

的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

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

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

始思念燕子来,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

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

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

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

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

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

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

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

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是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的,这就是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

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

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

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

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选自《7个人

的背叛》,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略有改动)

1.从全文看,庄子从燕子的身上领悟到了什么样的“处世的

大智慧”?(4分)

2.结合第二自然段,理解“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

着大量的飞白”这句话的含意?(4分)

3.同样是与人类一起居住,燕子和麻雀有哪些不同?(6

分)

4.根据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文中加粗的“伎俩”“狡诈”表达的情味和效果?(4

分)

(2)怎样理解“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这句话的

内涵?(4分)

(七)拓荒先锋一地衣

地衣是植物界中结构奇特、与众不同的一个大家族,它

分泌的地衣酸可腐蚀岩石,对土壤的形成起着开拓作用,堪

称不毛之地的“拓荒先锋;‘

长期以来,地衣的结构都是不解之迷。直到1867年,

德国植物学家西蒙・释义德奈尔才揭示了它的奇特结构一一

地衣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藻类和真菌)高度结合而成的

复合体。在这个复合体内,真菌的菌丝缠绕藻细胞,并包围

藻类,夺取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使藻类与外界隔绝,

只能靠真菌供给水分、C02和无机盐。有些地衣中的真菌还

可以分泌出一种物质来溶解岩石,释放出地衣生长所需要的

无机物。若二者分离,藻类能生长、繁殖,而真菌就会饿死。

可见,它们是在弱寄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益不均等的

特殊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已经存在了近7000万年,是目前

生物界共生关系最成功的典范。但科学家们至今也没有完全

弄明白其共生原因。

众所周知,乌龟长寿的秘诀在于新陈代谢缓慢。同样的,

地衣长寿的诀窍也是生长极其缓慢。据观察,地衣在一年中

也许只有一天的活跃生长期。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南极那

些直径已经长到13厘米的地衣可能是地球上活着的最为古

老的生物!而在离南极点只有483千米的一些山峰上,人们

也发现了生长得很好的地衣,也就是说,地衣是地球上生长

的最靠南的植物。

地衣在全世界有500余属2万多种。地衣具有极为顽强

的生命力。在我们周围的树干和土壤上,或者是裸岩悬壁中,

甚至是高山、极地和沙漠里都有地衣的踪迹。实验证明,地

衣能忍受70℃左右的高温而不死亡,在-268℃的低温下放

几个小时仍能恢复正常生长。因此,地衣恐怕也是地球上最

为耐寒的植物。甚至在博物馆的陈列柜里放了15年的地衣,

沾上水之后,居然还能“死”而复生。

地衣靠抱子来繁殖。抱子来自地衣中的真菌,而藻类不

参与生殖。胞子飘浮在空气中,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萌发

产生新个体,当遇到合适的藻类细胞时,它们又结合起来继

续生长。另一种繁殖方式是地衣上出现“芽体:这种芽体实

际上是几个藻细胞被菌丝裹住,随风飘散,到达适宜的环境

里,又可长出新的地衣体。地衣的生长慢得惊人,但寿命很

长。人们发现北极岩石上的一小块地衣已有数百岁,而且还

将长期存活。

在大城市虽然很少见到地衣,但它其实并不陌生,我们

最熟悉的酸碱指示齐石蕊试液”或“石蕊试纸”就是从地衣中

提取的。此外,地衣还应用于许多方面:①药用,②食用,

动物饲料,③配制化妆品、香水、香皂等,也可用于卷烟;

有的可作染料、指示剂等。

不过地衣也有害处。它能寄生在经济树木,特别是柑橘、

茶树上,是寄生虫的藏身地;森林中的云杉、冷杉也挂满地

衣,因为它的覆盖影响了光照和呼吸。某些壳状地衣还会生

长在古老的玻璃窗上,影响室内光线。因此,我们在利用地

衣的同时,还要防止它的危害。

(选自《百科知识》2005年8期,有改动)

1.下列关于“地衣”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称地衣为“拓荒先锋;是因为它对土壤的形成

具有开拓作用。

B.地衣是一种结构特殊的单一植物,它是藻类和真菌

结合而成。

C.地衣内的藻类和真菌之间的利益不均等的共生关系

在自然界中已存在了许多年。

D.地衣生长极其缓慢,这是它能够长寿的原因之一。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衣中藻类和真菌互相依存,真菌获取藻类光合作

用制造的有机物,藻类靠真菌供给水分、C02和无机盐。如

果将它们分离,藻类依然存活,而真菌就会死亡。

B.地衣中的真菌能分泌出一种物质来溶解岩石,使岩

石释放出无机物,以满足地衣生长所需。

C.地衣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也是地球上最靠

南方生长的植物。

D.地衣的繁殖靠抱子,抱子来自地衣中的真菌。抱子

飘浮在空气中,遇到适当的环境就会萌发产生新个体,当遇

到合适的藻类细胞时,它们又结合起来继续生长。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已发现在离南极极点只有483千米的山峰上有

地衣,地衣是极地植物,因此,北极也可能有地衣存在。

B.地衣是地球上最耐寒冷、最耐高温的植物。

C.一些地衣里含有淀粉、酒精、芳香油等物质。

D.地衣分泌的地衣酸可腐蚀岩石,也能腐蚀玻璃。

(A)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

人诞生后,随着呼吸、吞咽等与外界环境发生接触后,各种

细胞便相继光顾到人体内,成为人体的终生“伴侣:‘

须知,人体自身的细胞有百万亿个,而携带的微生物细胞

是人体细胞的10倍,不要以为外来的微生物是“异己;它们

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常微生物群与免疫和代谢在他

体内遗传菌因控制下,构成了生物存在的三大支柱。它们参

与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组胚、解剖及其他各方面的功

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的整个过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机体生物防御屏障结

构。一为化学屏障。正常菌群代谢的产物乙酸、丙酸、乳酸

或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抗拒致病菌的

入侵及伤害。二是生物屏障。生活在黏膜或皮肤上的正常菌

群可形成一个个体特异性的生物膜群结构,菌群之间相互作

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黏膜名言系统,增强肌

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过路菌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长

繁殖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是不能离开细菌的。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诸

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微

生态失调。人民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制剂等,不合

理地使用现代化的检查,这些都会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

健康。特别是抗生素的狂轰滥炸,看来细菌杀死了,旧病未

除,新病又生,令医生头痛,患者遭殃。为此,科学家们提

出了吃菌之说,研制了微生态调节剂——益生素。

生病后,让细菌治疗,这是当今崭新疗法。“抗生素之后的

时代将是活菌时代,也即是益生素的时代。”这是我国著名微

生物学魏教授1981年说的名言。

1、“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中的“它们”指代的是

A.人体自身细胞B.微生物细胞

C.人体中的各种细胞D.正常微生物群

2、对最后一段引用魏教授的名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内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是人保持健康的前提。

B.人体离不开微生物细胞,它参与人体各方面功能和结

构的整个过程。

C.人们滥用抗生素、激素和不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检查,

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

D.人们要转变观念,生了病要从主要依赖抗生素治疗转

变为必须依赖益生素治疗。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是正常微生物群、免疫和代谢。

B.各种细菌在人体内是人体的终生“伴侣:人体菌态失衡,

会危及健康。

C.导致微生态失调的原因是诸多不良因素严重影响微生

态的平衡与稳定。

D.抗生素之后的时代是活菌的时代,而具有微生态调节

作用的益生素,起到防病疗病的效果。

(九)竹思

高洪波

①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假如我们判断不错的话,竹

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化。在竹子身上,儒生

们或看到气质、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岁寒三友图》

是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松竹梅从此成为屡屡出现在各种器

皿上的图案。

②中国文人中与竹予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他的名言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

破了苏东坡酷好竹子的心态,而他策竹杖的风姿,也从此凝

固为一种,,何妨从容且徐行,,的造型,如果没有竹林衬映在苏

东坡的身边,他迷人的魅力会大大削减。

③蜀南竹海,地处宜宾,有翠竹数百亩,依山而产,起伏

若海,规模亦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尤其是在高处鸟瞰,

当云雾袭来之际,那种海的气势更扑面而来,耳畔似有涛声

响起,如果此时有舟楫随绿浪起伏,注定是件毫不奇怪的事。

④潜入竹海,同时也沉入绿海,呼吸着有淡淡清香的空气,

感觉到绿色的氧气正源源地输入到自己的肺叶里,像清洁剂

般清洗着因都市废气而吃力开合的肺,你几乎能够瞬间感到

这种大自然珍贵的赐予。甜丝丝的滋味通过喉头气管,流向

四肢百骸,流向大脑及每一根血管和神经,而满眼充盈饱满

的绿色,让你快意沉浮,直若化身为一尾鱼儿,沿着印满青

苔的小径,管自游向竹林深处。

⑤竹海中的竹子,以粗大的楠竹为主,也有苦竹、慈竹、

龟甲竹及人面竹。与一位竹海作家闲聊,才知道竹子也分公

母,母竹产笋,公竹则无。再细问,才知道每根竹子的每一

层竹节都由最初的一根竹枝生出,这竹枝若分出岔的,便是

母竹,不分岔的,则为公竹。就是这么一点区分,简单,却

又有大学问。记得若干年前去安徽,在出产扬山梨的一处集

市上,我无意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知识:梨如人类,亦分公母。

母梨形大,且多汁甜美,公梨则逊色得多。

⑥竹子与梨子岂止分雌雄,甚至还可能有自己的声音。近

读《参考消息》,英国《泰晤士报》一篇题为《细听植物心

声》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该文的副题更妙:《采花花朵

哭泣摘瓜黄瓜尖叫》,而且这项由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

完成的科研成果证明,如果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他们就能

够区分健康与染病的蔬菜。同时波恩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

植物不仅仅互相交流痛苦与疼痛,就像人们在医院候诊室等

候看病一样,它们还互相提醒面临的危险。杜甫曾云:“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无意引证了千年之后波恩大

学科学家们的研究,诗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特殊器官,越伟大

越杰出的诗人越是如此,他们在倾听自己内心世界时也能倾

听天籁,否则何来这千年之后的巧合?

⑦蜀南竹海里的竹子,蓬勃旺盛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坦荡

地在竹子部落里快乐成长,较之城市庭院里那些盆景般缩在

墙角里的同类,委实幸运和幸福得多。

⑧当然,它们承受的关注甚至诗意的爱抚也少得多,这就

是自由的代价。

⑨竹海里的竹子们,肯定是有着自己的声音的,公竹和母

竹会互相倾吐爱情;嫩绿的竹笋则会呼唤雨水和阳光;竹叶

会在竹枝上迎风摇曳,把大粒的露珠调皮地抖落;土层下的

竹根们会串门问好,甚至会互相提醒:跟头打声招呼,别忙

着开花。

⑩竹子一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11)竹海里听竹.一种人生的雅趣,也是机缘。是绿染灵魂

绿透身心的一种洗濯,此刻,当炎夏渐渐袭来时节,写下“竹

思”两字,权当做一剂清凉解暑散吧……

1、文章开首说“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

化:请结合文意回答:“竹文化”与“儒文化”是怎样的“相得益

彰”?(4分)

2、文章第③段哪些词语直观表现了“蜀南竹海”若“海”的

特点?第④段中“直若化身为一尾鱼儿”如果改为“直若化身

为一只鸟儿;效果会怎么样呢,请结合文意简析你的看法。

(6分)

3、结合上文回答第⑧段“它们承受的关注甚至诗意的爱

抚”比谁“少得多”?结合下文回答第⑨段“土层下的竹根们”

为什么“会互相提醒:跟头打声招呼,别忙着开花”?(6分)

4、本文题为“竹思: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就竹子作了哪

些思考?(6分)

(十)

近日,宁夏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首次向外界

披露,在宁夏中卫大麦地发现的大量独立岩画群中,发现了

比甲骨文还要早几千年的我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目前,该

研究成果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字专家刘景云先生考证

审定,并最终认为,大麦地岩画中的发现有可能改写中国的

文字史。

宁夏卫宁,北山地区大麦地岩画带遗存数量惊人的史前

岩画,其早期岩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万年

左右。经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专家的普查和研究,宁夏中

卫大麦地有3172组8453个岩画个体图形,内容包括日月

星辰、天地神灵、狩猎放牧和舞蹈祭祀等。岩画专家采用丽

石黄衣测年得出早期岩画距今1.6万年至1万年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