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学》 (第2版)宿辉升级课件第3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_第1页
《工程化学》 (第2版)宿辉升级课件第3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_第2页
《工程化学》 (第2版)宿辉升级课件第3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_第3页
《工程化学》 (第2版)宿辉升级课件第3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_第4页
《工程化学》 (第2版)宿辉升级课件第3章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本课程的配套教材:《工程化学》(第2版),宿辉白青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化学与化工类专业“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本章学习要点知识要点掌握程度相关知识水的性质和稀溶液的依数性了解水的性质、稀溶液性质的原理及应用。水的性质和应用,稀溶液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酸碱理论掌握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理解共轭酸碱概念及其关系。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共轭酸碱对。弱电解质离解平衡明确弱酸(碱)离解平衡和缓冲溶液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和缓冲溶液的有关计算。水的离解平衡、一元弱酸(弱碱)溶液中浓度计算、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掌握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基本计算,了解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溶度积、溶解度及其相互转换,溶度积规则,分步沉淀,沉淀溶解与转化。配合物和配离子的离解平衡了解配合物的组成,学会配合物的基本命名和书写方法,了解配合物的离解平衡及平衡移动等。配合物解离平衡移动,配合物的应用等。本章主要内容

§3.2

酸碱理论§3.1

水的性质和稀溶液的依数性§3.4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3.5

配位化合物和配离子的离解平衡§3.3

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3.1.1水的性质和应用

水的团簇结构

水团簇的稳定结构

冰的结构廉价溶剂氢键而发生缔合4℃时密度最大§3.1水的性质和稀溶液的依数性

H2OH++OH-微弱解离水的三相变化

水(g)

水(l)

冰(s)凝聚蒸发凝固熔解沸点凝固点298.15K时,Kw={c(H+)/c}{c(OH-)/c}=1.0×10-14

在气液平衡时:气体称为饱和蒸气;液体称为饱和液体;饱和蒸气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气液p*饱和蒸气压=外压时,液体沸腾,此时的的温度称为沸点。饱和蒸气压=1个大气压时的沸点称为正常沸点。在沸腾时,液体表面及内部分子同时汽化。饱和蒸气压首先由物质的本性决定。对于同一种物质,它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3.1

水、乙醇和苯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水乙醇苯

t/ºCp/kPa

t/ºCp/kPa

t/ºCp/kPa

202.338205.671209.9712407.3764017.3954024.4116019.9166046.0086051.9938047.34378.4101.32580.1101.325100101.325100222.48100181.44120198.54120422.35120308.113.1.2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溶液蒸汽压小于同一温度下纯溶剂蒸汽压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纯溶剂与溶液的蒸汽压

水﹑冰和溶液的蒸汽压曲

aa‘表示纯溶剂的蒸汽压,bb'表示溶液的蒸汽压

ˊ

p=p*–p=p*xB式中,

xB-溶质B的摩尔分数,

p*-纯溶剂的蒸汽压若在纯溶剂A中加入不挥发的溶质B,由于溶液的蒸气压<纯溶剂A在同温度的蒸气压。所以其蒸气压曲线oc在纯A蒸气压曲线oc下方。所以在一定的外压下,纯液态沸腾的温度要低于溶液沸腾温度。p外恒定p外pA纯液态A溶液中Ac

coo定义:沸点为液体饱和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1.沸点升高在外压

(101.325kPa)下的沸点为正常沸点。3.1.3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称为沸点升高。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值Tb

与溶液的组成bB

的关系式,可用热力学原理推导得出:Kb

称为沸点升高系数,单位为K·mol–1·kg实际应用举例:在钢铁发黑工艺中所用的氧化液,因为加入了NaOH、NaNO2,加热至140℃-150℃也不沸腾。

凝固点定义:在一定外压下,液态物质被冷却而开始析出固体的平衡温度,称为该液态物质的凝固点。若外压为标准压力,则该平衡温度为标准凝固点。当溶剂A中有少量溶质B形成稀溶液,则溶液的凝固点,低于纯

A

在同外压下的凝固点。此即凝固点下降现象。

2.凝固点下降

o为纯液体A、纯固态A蒸气压相等的温度与压力。对应的温度为纯溶剂的凝固点。

o

对应于溶液中溶剂A的蒸气压与固态蒸气压相等的温度与压力。对应的温度Tf

为溶液的凝固点。由图可见,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液态纯溶剂A溶液中溶剂AOO*一定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固态纯溶剂A应用热力学原理,可推导出凝固点降低值与溶液组成的定量关系Kf称为凝固点降低系数,单位是K·mol–1·kg

实际应用例子[例3.1]在25.0g苯中溶入0.245g苯甲酸,测得凝固点降低。试求苯甲酸在苯中的分子式。解:由表查得苯的Kf=5.10K·mol–1·kg,由:已知,苯甲酸C6H5COOH的摩尔质量为0.122kg·mol–1,故苯甲酸在苯中的分子式为:(C6H5COOH)2

。3.渗透压半透膜:对于物质的透过有选择性的人造或天然的膜。

例如,亚铁氰化铜膜,只允许水透过,而不允许水中的糖透过。动物膀胱,只可使水透过,不能使摩尔质量高的溶质或胶体粒子透过。在一定温度下,用一个能透过溶剂,不能透过溶质的半透膜将纯溶剂与溶液分开。溶剂会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溶液中,使溶液液面上升,直到达到平衡,渗透才停止。渗透压由荷兰化学家范特霍夫提出任何溶液都有渗透压,但若没有用半透膜来分隔溶液与纯溶剂,渗透压即无法表现出来。在渗透之前,在溶液液面上施加一相当于液面所产生的额为压力,恰能使渗透作用达到平衡,则称这个外压为渗透压。用符号表示。半透膜

p+

p溶剂溶液p溶剂溶液半透膜hpV

=

nBRT

(4.9.5a)

=

cBRT

(4.9.5b)

或:这种对于溶剂的膜平衡,叫作渗透平衡.应用实例反渗透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溶液渗透压,通称为稀释定律。对于电解质溶液,由于解离出的离子间、离子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大,上述定律的定量关系被破坏了,但是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稀溶液一样仍具有上述四种性质,其数值仍是随着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多而增大,这就是溶液的通性。4.溶液的通性酸碱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3.2酸碱理论3.2.1酸碱电离理论酸:在水溶液中解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在水溶液中解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和OH-结合生成H2O。3.2.2酸碱质子理论

酸:是质子(H+)的给予体;

碱:是质子(H+)的接受体。

HAcH++Ac-NH4+H++NH3H2PO4-

H++HPO42-

§3.2酸碱理论上式中,HAc、NH4+、H2PO4-都能给出质子,都是酸;Ac-、NH3、HPO42-都能接受质子,都是碱。酸1+碱2酸2+碱1酸和碱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酸(或碱)与跟它共轭的碱(或酸)一起被称为共轭酸碱对,HAc-Ac-、NH4+-NH3都互称为共轭酸碱对。酸及其共轭碱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使酸碱的适用范围扩展到非水体系,但对于不含质子的物质,如SO3、CaO等参加的反应无法解释。酸:可接受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如HCl、SO3。碱:可给出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如NH3、CaO。3.2.3酸碱电子理论3.3.1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纯水或稀溶液中

H2O(l)H+(aq)+OH-(aq)

水的解离平衡298.15K时,K={c(H+)/c}{c(OH-)/c}=1.0×10-14=

§3.3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酸碱性酸性中性碱性c(H+)/mol·L-1>1.0×10-71.0×10-7<1.0×10-7c(OH-)/mol·L-1<1.0×10-7>1.0×10-71.0×10-7

pH=-lg[c(H+)/c]

碱性中性酸性溶液酸碱性>7=7<7pHpOH=-lg[c(OH-)/c]pH=pKw-pOH=14-pOH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溶液的pH1.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c(H+)/c][c(Ac-)/c][c(HAc)/c]Ka

(HAc)=一元弱酸

HAc(aq)H+(aq)+Ac-(aq)简化为c(H+)·c(Ac-)

c(HAc)Ka

(HAc)=一元弱碱

NH3·H2O(aq)NH4+(aq)+OH-(aq)(NH3·H2O)=3.3.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2.解离度(α)和离子浓度计算

解离度(α)=×100%解离常数与其他平衡常数一样,在一定温度下与浓度无关;当温度变化时,随温度变化不大。相同浓度下,同类型弱酸,值大者酸性强。

离子浓度计算HAc(aq)H+(aq)+Ac-(aq)起始浓度/mol·L–1

c00平衡浓度/mol·L–1

c-cα

cα则

(HAc)=

当c/≥500时,取1-α≈1,其误差小于0.2%,小于测量误差,则有

α=c(H+)=cα=

弱电解质的浓度越稀,解离度越大。这一规律称为稀释定律α与c有关,

与c无关同理可推出一元弱碱中α=c(OH-)=cα=解:设解离平衡时H+的浓度为mol·L-1,则有

HAc(aq)H+(aq)+Ac-(aq)初始浓度/mol·L-10.10000平衡浓度/mol·L-10.100-x

x

x

1.8×10-5=因为c/≥500,可作近似计算0.100-x≈0.100

1.8×10-5=

x=≈1.34×10-3

c(H+)≈1.34×10-3mol·L-1

α=

或根据稀释定律α==×100%=1.34%3.多元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分步解离如H2SH++HS-

HS-H++S2-Ka1==1.1×10-7[c(H+)/c][c(HS-)/c][c(H2S)/c]Ka2==1.3×10-13[c(H+)/c][c(S2-)/c][c(HS-)/c]分级解离常数逐级减小多元弱酸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因(H2S)»(H2S)

,故c(H+)=c(H+)1+c(H+)2≈c(H+)1

c(HS-)=c(HS-)1-c(HS-)2≈c(HS-)1c(S2-)=c(S2-)2

解:由于(H2S)»(H2S),因此可根据一级解离平衡计算。设解离平衡时H+的浓度为mol·L-1,则有

H2S(aq)

H+(aq)+HS-(aq)

初始浓度/molL-10.1000平衡浓度/molL-10.10-x

x

x

又c/=

≥5000.10-x

≈0.10(H2S)==≈=1.1×10-7

则x=1.0×10-4,c(H+)=1.0×10-4mol·L-1

c(S2-)可根据二级解离平衡计算

c(S2-)=

因为(H2S)«(H2S),所以c(HS-)≈c(H+),而

c(S2-)≈(H2S)c=1.3×10-13mol·L-1,则

α==×100%=1.04%

计算结果表明,二元弱酸溶液中酸根离子浓度c(S2-)近似等于,与弱酸的浓度关系不大。

这种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解离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1.同离子效应HAc(aq)H+(aq)+Ac-(aq)

在弱电解质HAc溶液中,加入易溶的强电解质NaAc,由于NaAc全部解离,产生Na+和Ac-,使溶液中的Ac-增多,从而使HAc的解离平衡向左移动,HAc的解离度降低。3.3.3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例3.4]在0.100mol·L–1HAc溶液中,加入NaAc固体,使其溶解后的浓度为0.100mol·L–1,求混合溶液中c(H+)和HAc的解离度。解:由于NaAc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解离,则其解离出的Ac-浓度为0.100mol·L-1。设平衡时c(H+)=xmolL-1

,则

HAc(aq)H+(aq)+Ac-(aq)初始浓度/molL-10.10000.100平衡浓度/molL-10.100-x

x0.100+x

1.8×10-5=

因为c/≥500,再加上NaAc的加入,大大抑制了HAc的解离,使得x«0.100,从而0.100+x≈0.100,0.100-x≈0.100所以

x=1.8×10-5mol·L-1

c(H+)=1.8×10-5mol·L-1

α2==1.8×10-3%

由例[3.2]计算知,0.100mol·L–1HAc溶液的解离度α为1.34%,

α/α2=倍解离度降低了744.4倍,可见同离子效应对平衡的影响很大。利用同离子效应,调节溶液的酸碱性,可控制弱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进行金属离子的分离和提纯。2.缓冲溶液

缓冲作用:使溶液pH值基本保持不变的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HAc

H+

+

Ac-大量极小量大量外加适量酸(H+),平衡向左移动外加适量碱(OH-),平衡向右移动NaAc抵消H+;HAc抵消OH-

HAc+NaAc混合溶液能抵抗少量外来酸、碱及少量水的稀释作用,而保持溶液pH值基本不变,为缓冲溶液。缓冲作用原理:如HAc+NaAc混合液常见的缓冲溶液

如弱酸与弱酸盐、弱碱与弱碱盐等混合液,多元弱酸组成的两种不同酸度的盐混合液。缓冲溶液pKipH值范围HAc-NaAc4.763.6~5.6NH3·H2O-NH4Cl4.768.3~10.3NaHCO3-Na2CO3

10.339.2~11.0KH2PO4-K2HPO4

7.205.9~8.0H3BO3-Na2B4O7

9.27.2~9.23.4.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0.01g/100gH2O微溶电解质:溶解度0.1g~0.01g/100gH2O易溶电解质:溶解度>0.1g/100gH2O§3.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1.溶度积

上式表明: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一定时,各组分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这个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BaSO4(s)Ba2+(aq)+SO42-(aq)

在一定条件下,当溶解与沉淀的速率相等时,便建立了固体和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动态平衡,叫做溶解-沉淀平衡。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BaSO4)=c(Ba2+)c(SO42-)

溶解沉淀对于通式AnBm(s)nAm+(aq)+mBn-(aq)溶度积的表达式简写为(AnBm)={c(Am+)}n·{c(Bn-)}m

是表征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特性常数。与浓度无关,与温度有关,书后附表6有常见难溶电解质溶度积的实验数据,粗略计算可当做使用。2.溶度积与溶解度

溶度积()和溶解度(s)都可以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进行相互换算。在要注意,溶解度采用的单位为mol·L-1。解:设BaSO4的溶解度为smol·L-l,则由

BaSO4(s)Ba2+(aq)+SO42-(aq)(BaSO4)=c(Ba2+)c(SO42-)=s2

s===1.04×10-5mol·L-l对于基本上不水解的AB型难溶强电解质,其溶解度在数值上等于其溶度积的平方根,即

s=

AB2型或A2B型难溶强电解质(如Ag2CrO4、CaF2等)其溶度积与溶解度间的关系

s=

对于同一类型的难溶强电解质,可以通过溶度积的大小来比较它们的溶解度大小;对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则要通过计算来比较溶解度大小。类型难溶电解质Ksps/(mol·L-1)ABAgCl1.77×10-101.33×10-5AgBr5.35×10-137.33×10-7AgI8.52×10-179.25×10-9AB2MgF26.5×10-91.2×10-3A2BAg2CrO41.12×10-126.54×10-53.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1)溶度积规则

AmBn(s)

mAn++nBm-

根据

<反应正向进行∆rGm=0平衡状态

>反应逆向进行离子积

Q={c(An+)}m{c(Bm+)}n即溶度积规则

<反应正向进行

Q

=

平衡状态

>反应逆向进行

2)沉淀的生成及同离子效应(1)沉淀的生成[例3.6]在20mL0.020mol·L-1Na2SO4溶液中加入10mL0.20mol·L-1BaCl2溶液,判断有无BaSO4沉淀生成?(已知(BaSO4)=1.08×10-10)解:两溶液混合后,总体积为0.03L,各相关离子浓度为

c(Ba2+)=0.01L×0.20mol·L-1/0.03L=0.067mol·L-1

c(SO42-)=0.02L×0.02mol·L-1/0.03L=0.013mol·L-1离子积Q=

c(Ba2+)·c(SO42-)=0.067×0.013=8.71×10-4Q>,故BaSO4沉淀能生成。(2)同离子效应CaCO3Ca2++CO32-向难溶电解质加入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降低的现象也称作同离子效应。Na2CO3

→CO32-+Na+沉淀-溶解平衡平衡移动方向[例3.7]求298.15K时,AgCl在0.10mol·L-l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已知(AgCl)=1.77×10-10)解:设AgCl在0.10mol·L-l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xmol·L-l,则

AgCl(s)Ag++Cl-

平衡浓度/mol·L-l

x

x+0.10

c(Ag+)·c(Cl-)=(AgCl)

代入溶度积表达式中x(x+0.10)=1.77×10-10

由于(AgCl)很小,即AgCl溶解度很小,则x+0.10≈0.10

所以x=1.77×10-9

s=1.77×10-9mol·L-l

即298.15K时,AgCl在0.1mol·L-l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为1.77×10-9mol·L-l,相当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1.33×10-5mol·L-l)的万分之一。3.4.2分步沉淀

混合溶液中,多种离子发生先后沉淀的现象称为分步沉淀。一般当c(离子)<10-5mol·L-1,认为沉淀完全。在含有等浓度的Cl-和I-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利用分步沉淀,可进行离子的分离。现象:先产生黄色AgI沉淀,后来出现白色AgCl沉淀。[例3.8]某溶液中含有0.010mol·L-lCl-和0.010mol·L-lI-,逐滴加入AgNO3溶液,哪种离子首先被沉淀出来?当第二种离子开始沉淀析出时,第一种离子是否被沉淀完全?(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解:查表(AgCl)=1.77×10-10,(AgI)=8.52×10-17根据溶度积规则,生成AgCl、AgI所需Ag+的最低浓度分别为

AgCl:c1(Ag+)>=mol·L-l=1.77×10-8mol·L-l

AgI:c2(Ag+)>=mol·L-l=8.52×10-15mol·L-l

c1(Ag+)»c2(Ag+),所以AgI先沉淀出来,AgCl后沉淀出来。当AgCl开始沉淀的前一瞬间,溶液中的c(Ag+)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关系式

c(Ag+)·c(Cl-)=(AgCl)

c(Ag+)·c(I-)=(AgI)即在AgCl开始沉淀的前一瞬间,溶液中的c(I-)为

c(I-)=(AgI)·c(Cl-)/(AgCl)=mol·L-l=4.81×10-9mol·L-l

在AgCl开始沉淀的前一瞬间,溶液中c(I-)=4.81×10-9mol·L-l<1.0×10-5mol·L-l,即溶液中I-已沉淀完全,所以通过逐滴加入AgNO3溶液即可达到Cl-与I-分离的目的。沉淀次序:同类型、同浓度,Ksp小的先沉淀;不同类型,须计算开始沉淀所需沉淀剂的浓度,所需浓度小的先沉淀。3.4.3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1.沉淀的溶解1)生成弱电解质利用酸与难溶电解质的组分离子结合成可溶性弱电解质,如Mg(OH)2(s)Mg2++2OH-

+

2HCl→2Cl-+2H+

2H2O2)氧化还原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可降低难溶电解质组分离子的浓度,使Q<,于是平衡向着沉淀溶解方向移动。3CuS(s)3Cu2++3S2-

+8H++2NO3-↓3S↓+2NO↑+4H2O3)生成难解离的配离子若难溶电解质中解离出的简单离子能与某些试剂形成配离子,使简单离子的浓度降低,从而达到Q<,使沉淀溶解。AgCl(s)Ag++Cl-

+2NH3·H2O

↓[Ag(NH3)2]++2H2O2.沉淀的转化借助于某一试剂,将一种难溶电解质向另一种难溶电解质转变的过程,称为沉淀的转化。一般说来,由一种难溶的电解质转化为更难溶的电解质的过程很容易实现,而由一种很难溶的电解质转化为不太难溶的电解质则比较困难。

CaSO4(s)+CO32-CaCO3(s)+SO42-3.5.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1.配合物的组成[Cu(NH3)4]SO4([Cu(NH3)4]2+——配离子)内界配位数配体中心离子(形成体)CuNH34SO4配位原子(SO4)

外界2-§3.5配位化合物和配离子的解离平衡[Fe(CO)5]

配位数配体FeCO

中心原子(形成体)配位原子1.配合物的组成1)形成体在配合物内界,位于中心位置的带正电荷的离子(或中性原子)称为配合物的中心离子(或原子),也叫配合物的形成体。形成体通常是金属阳离子和原子,如[Cu(NH3)4]2+中的Cu2+,[Fe(CN)6]4-中的Fe2+,[Ni(CO)4]中的Ni,[Fe(CO)5]中的Fe。少数高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也可作为中心离子,如[SiF6]2-中的Si4+,[BF4]-中的B3+。2)配位个体、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配位个体——形成体与一定数目配体形成的结构单元配位体(简称配体)——与形成体结合的离子或中性分子如[Cu(NH3)4]2+[Fe(CO)5]配体

NH3CO常见的配体阴离子:X-、OH-、CN-

中性分子:NH3、H2O、CO、RNH2(胺)配位原子——配体中提供孤电子对与形成体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常见的配位原子:N、O、S、C、卤素原子如[Cu(NH3)4]2+[Fe(CO)5]配体

NH3

CO配位原子

NC2.配位个体、配体及配位原子配体:根据一个配体中所含配位原子个数单齿配体多齿配体一个配体所含配位原子个数12个或2个以上举例NH3、X-OH-H2NCH2CH2NH2配体分为单齿配体和多齿配体常见单齿配体中性分子配体H2O水NH3氨CO羰基CH3NH2甲胺配位原子ONCN阴离子配体F-氟Cl-

氯Br-溴I-

碘OH-

羟基CN-氰NO2-硝基配位原子FClBrIOCN阴离子配体ONO-亚硝酸根SCN-硫氰酸根NCS-异硫氰酸根配位原子OSN常见多齿配体分子式名称缩写符号草酸根(OX)乙二胺(en)邻菲罗啉(o-phen)联吡啶(bpy)乙二胺四乙酸(H4edta)3)配位数—与一个形成体成键的配位原子总数配位个体配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Cu(NH3)4]2+NH3单齿N4[CoCl3(NH3)3]

Cl-NH3

单齿ClN6[Cu(en)2]2+en双齿N4配体为单齿,配位数=配体的总数配体为多齿,配位数≠配体的数目4)配离子的电荷—形成体和配体电荷的代数和配离子电荷=形成体与配体电荷的代数和

=-

外界离子的电荷配合物[Cu(NH3)4]SO4K4[Fe(CN)6]形成体

Cu2+Fe2+配体NH3CN-配离子电荷+2

(+2)+(-1)×6=-4外界SO42-K+

配离子[Cu(NH3)4]2+[Fe(CN)6]4-2.配合物的命名及书写1)配合物的命名原则——遵循一般无机物命名原则配合物: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形成体氧化数用罗马数字表示配位个体:配体→合→形成体→(形成体氧化数)

阴离子→中性分子无机配体→有机配体同类配体以配位原子元素符号英文字母次序排列配体间用“·”隔开,配体数用一、二等表示

2)配合物的书写原则含有配离子的配合物: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配位个体:形成体→配体阴离子→中性分子无机配体→有机配体同类配体以配位原子元素符号英文字母次序排列整个配位个体用方括号[]括起来如[CrCl2(H2O)4]Cl[Cr(NH3)5(H2O)]Cl3类型化学式命名配位酸H[BF4]四氟合硼(Ⅲ)酸H3[AlF6]六氟合铝(Ⅲ)酸配位碱[Zn(NH3)4](OH)2

氢氧化四氨合锌(II)[Cr(OH)(H2O)5](OH)2

氢氧化一羟基五水合铬(Ⅲ)配位盐K[Al(OH)4]

四羟基合铝(Ⅲ)酸钾[Co(NH3)5(H2O)]Cl3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Pt(NH3)6][PtCl4]

四氯合铂(II)酸六氨合铂(II)

中性分子[Ni(CO)4]

四羰基合镍

[PtCl2(NH3)2]

二氯二氨合铂(II)

注意

NH4[Cr(NCS)4(NH3)2]

四(异硫氰酸根)·二氨合铬(Ⅲ)酸铵

如Na3[Ag(S2O3)2]

二(硫代硫酸根)合银(Ⅰ)酸钠

带倍数词头的无机含氧酸根阴离子配体,命名时需用括号括起来

注意

有些配体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由于配位原子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如

异硫氢酸根NNCS硫氢酸根SSCN硝基NNO2

亚硝酸根OONO-

命名配位原子配体注意

某些分子或基团,作配体后读法上有所改变如CO羰基

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