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让劳动教育为小学生成长赋能 论文_第1页
“双减”下让劳动教育为小学生成长赋能 论文_第2页
“双减”下让劳动教育为小学生成长赋能 论文_第3页
“双减”下让劳动教育为小学生成长赋能 论文_第4页
“双减”下让劳动教育为小学生成长赋能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双减”下,让劳动教育为小学生成长赋能摘要:充实富足的生活离不开个体的辛苦劳动,现阶段我国经历文化和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更是离不开每个中国人的辛苦付出和劳作。劳动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培养其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的全程,是当下基础教育的每个教育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在新一代学生的成长中,却缺少了对劳动过程的尊重,更在行为习惯上缺乏了辛勤劳动的品质。对此,本文就小学生劳动教育展开了论述,结合“双减”政策要求总结了一些劳动教学策略,给广大小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生;全面成长;双减

引言: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要求学校要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参与劳动这一过程似乎都是在被他人忽视,父母代劳、教师代劳的现象,篡夺了学生们劳动训练的机会,导致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和约束。因此,结合“双减”政策要求,给小学生劳动教育做“加法”是新时代的要求。一、新时代小学生劳动现状1.缺乏正向劳动认知在个体成长中,认知是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对待事物,学生首先建立的是感性认知,而后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最终再将至践行和付诸于实践中。对待劳动,同样沿用这一规律。在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中,对劳动的认知是第一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最基础步骤。而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发现,许多小学生还需要家长代替自己收拾个人卫生,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学生的意识上,更多的学生将劳动责任归于父母,认为父母是一切劳动活动的责任人,对于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学生将至作为理所应当的,看作是应该的。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父母的辛苦、感知到劳动的艰辛,缺乏对劳动价值的正向认知。2.积极劳动情感不强热爱劳动始终是我国传统美德。但是,在受到一定文化的冲击后,在学生遭遇了一 1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些偏离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后,部分学生对劳动便产生了消极的认知和情感。一方面,学生对劳动者缺乏基本的尊重。当学生看到一些辛苦付出的劳动者时,如环卫工人、如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等,学生并未能感念他们的辛苦付出,无法对他们辛苦劳作的过程感统身受,更无法感念他人的辛苦,反而有部分学生对其劳动过程嗤之以鼻。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着浪费粮食和食物、随意地铺张他人辛苦获得的劳动成果。此类种种问题,体现出学生劳动情感的淡薄,表明学生对待劳动的态度始终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3.劳动意志水平不高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发现,许多学生不愿意俯下身子参与到劳动过程中来。当家长或教师向孩子们发放劳动任务之后,部分学生便开始叫苦不迭,甚至有部分学生开始想办法逃避劳动,对待劳动始终存在着一定厌弃和排斥的情绪。即便有部分学生顺从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参与劳动,但是其意志力不高,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劳动之后,感受到劳动过程索然无味,因而也会主动放弃劳动。所以,这种现状,体现出学生劳动的坚持性不强,劳动过程中的意志力韧性不高的问题。4.缺失多元化劳动评价针对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现阶段仍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劳动产出上,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劳动工程中培养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素质,没有将学生在劳动中的体验和感受融入评价中,现在片面的采用学生的劳动作品进行评价和考核往往和实际学情存在偏差,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没有得到关注。此外,目前针对学生的劳动评价,主要以教师为主,评价主体较为单一,需要融入家长、学生在内的多元化主体,才能更好的通过多元化劳动评价评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二、“双减”下让劳动教育为小学生成长“赋能”的有效策略基于上述种种问题可见,新时代小学生的劳动品质的发展效果也并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双减的要求,结合学校劳动教育特色,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和引导。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展开对学生的劳动教育。1.改善劳动认知,掌握劳动技能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黄金阶段,其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等都处于初期的模型建立阶段。此时,教师为学生渗透劳动认知教育尤为重要,对于后期小学生的2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都有十分长足的作用,这也是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对小学渗透劳动认知教育,协助小学建立广泛而深刻的劳动认知,才能让劳动教育的成效更加理想。首先,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父母、同伴和老师出发,感受人们的劳动过程。例如,教师呈现学生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劳动的景象,其中包括基础的刷碗、做饭、洗衣、拖地,也可以包括伏案写作、照顾孩子老人等,以此方式协助学生建立一双发现劳动的眼睛,引领学生有意识地感受到父母在生活中处处劳动的身影,从而建立尊重父母劳动成果的意识。此后,教师则可以将学生身边的同伴整理衣物、清理垃圾的瞬间拍摄下来,协助学生感受到同龄人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劳动,以此方式促使学生建立榜样意识、建立劳动从我做起的意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劳动瞬间记录下来,将教育过程中的付出记录下来,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现,以此方式协助学生认识劳动的不同形式、劳动体现在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此后,教师再引领学生拓展劳动视野,从社会生活中找寻劳动的瞬间,并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积累和总结等过程。在观察和思考中,学生挖掘并生成社会生活中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等不同的社会角色在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为社会和谐美丽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的付出,以此协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劳动形式体现在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职务、不同的方面中。以上述教学方式,将劳动与学生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以此方式,建立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感念他人劳动和服务情感的基础。2.催化劳动情感,形成劳动意识积极的劳动情感是学生正向劳动价值观念培养的重要要素,也是催化学生劳动行为的催化剂。在对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进行培养时,劳动情感是核心环节。为协助学生建立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和积极认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领学生深度认知劳动,重新协助学生解析和认识劳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作用。首先,教师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引领学生认识中国文化中辛苦劳动所建设出来的伟大奇迹。教师可以将中国的长城作为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成果的结晶,让学生认识到这一令全世界敬仰、举世闻名的长城,便是人们劳动成果所促成的。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刺绣、剪纸、人工挖凿的大运河等等,都可以作为对学生开展劳动引导的重要资源,协助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人们的辛勤劳动,不仅在当时能够抵御敌人的入侵、实现保家3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卫国的作用,同时也能在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瞩目的荣耀和令人敬仰的文化成果。其次,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目光引导现代生活中,令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超级市场、中国几十年来的城市建设等等,实际上都是中国人民在艰苦劳作、在辛勤付出的基础上所获得的。由从古到今的劳动成果展现作为佐证,教师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劳动: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只有埋头肯干,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殷实富足,只有辛勤劳作,才能发挥中国人的合力将中国建设地更加美好。而每一位劳动者,无论是清扫垃圾还是研制宇宙飞船,其价值都是为人们造福,都应当受到平等的尊重,并且我们应当一视同仁。由此方式,教师旁征博引,在从古自今展现的例证中,让学生深度认识劳动,引领学生重新认识劳动并深刻感念每个劳动者辛苦付出为国家发展所带来的作用和价值。3.见证劳动成果,感受劳动喜悦在劳动教育中,劳动的过程着实会给人的体魄带来一定的挑战想,但是劳动成果的喜悦足可以冲淡疲乏和酸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所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经历成果的制作过程,更让喜悦的情绪充斥着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劳动习惯的建构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让学生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后劳动意志力的激发和催化,以此提升学生对抗劳动困难的坚韧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开展收割水稻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水稻收割的手法,并通过传统的古法脱壳对学生们收获的水稻进行脱离,经历水稻的晾晒和脱壳,组织学生将水稻晾干并蒸煮成米饭,让学生品尝劳动的果实。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亲身经历劳动的整个过程,亲身参与并投入于一粒米收获的过程。此时,捧着学生收获的稻米,学生积极情感的加持会让学生更加珍惜粮食,更会在所品尝的水稻中尝出独特的味道。由此实践方式,教师让学生体验劳动的成果,感受到劳动艰辛的历程,更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喜悦、丰收的喜悦。最终,在学生经历了实践、体验和品尝历程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劳动成果着实来之不易,同学们的辛苦付出也让所有同伴和老师品尝到口味独特的米饭。而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每天司空见惯了的米饭,可能并不受到同学们的珍视,甚至有部分学生还存在着浪费粮食的行为。而当孩子们经历了收获稻米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回顾反思一下一粒米从生长到收获,最终到了我们的嘴边,这需要经历多少道工序?所以,当学生了解了一粒米的来之不易,他们就会知道珍惜粮食,也是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稻米成熟这一艰辛而漫长的历程。4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4.优化教学评价,增强劳动韧性劳动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重构现阶段将学生的劳动作品视为评价主要维度的评价方式,《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要“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教师的评价方式决定了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发展趋势、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发展。在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能力等维度做出评价,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成学生形成坚定的劳动意志。例如,在班级劳动中,总有学生能在维护班级卫生中,默默无闻地恪守着自己的劳动原则,将讲台中的物品摆放整齐、将教师内的环境卫生清理干净、将黑板上的灰尘清扫的一尘不染。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这部分默默无闻的学生,发现他们在劳动中的闪光点,在班级中主动将之放大并大力表扬这些爱劳动、会劳动的学生,在给予这些学生积极评价的同时也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向这部分学生学习,将他们作为劳动楷模。我们老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劳动榜样,并引导学生学会在劳动中坚持,在坚持劳动中见证自己的成长,见证劳动成果的创造和维持。由此方式,教师的教学评价既通过直接强化的作用嘉奖了被评价的学生主体,同时也通过替代评价的方式让其他学生意识到:劳动的坚持过程是一个令人敬仰和尊重的过程,能坚持劳动的人是楷模,更是典范。长期下来,学生会在无意识间向能主动积极坚持劳动的学生靠拢,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获得坚持劳动的韧性和意志力。结语劳动的过程中,汗水的付出伴随着令人欣喜的劳动果实,因而是收辛苦和喜悦共行。在新时代环境中,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生有着更多的劳动实践的机会,教师更应当发挥这独特的优势,善于因地制宜地对学生的劳动习惯加以引导。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双减政策要求,通过引领学生深度认识劳动,带领学生见证劳动成果和优化教师教学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劳动情感和劳动意志进行塑造和养成,进而促进小学生劳动品质的优化提升,让劳动教育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