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6_第1页
小学语文教案6_第2页
小学语文教案6_第3页
小学语文教案6_第4页
小学语文教案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案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

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

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

爱。

4、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

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通晓矫健催促无拘无束疏忽预报应验呆楞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

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

理。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四、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指读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

句话怎样读?(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读后

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从哪些词

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指导朗读

②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

鸟儿。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指导朗读

③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从这

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2)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

影响。

①引读第10自然段。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

鹊”?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

的感情?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3)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

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总结。

四、作业

1、造句:疏忽顽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记忆。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①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

②练习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比一比,再组词。

治()催()碌()预()

冶()摧()绿()硕()

4、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的燕子那里,我()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的大雁那里,我();

从()的苍鹰那里,我()

5、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六、板书设计:

15鸟语

接近交谈

鸟语倾听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七、教学后记:苏教版小语四下《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

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

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

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

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教学这一课我做了如

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爱鸟

课开始,我借助多媒体播放“百鸟争鸣”的视频画面,以此把学生领进鸟儿的

世界,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于是,他们也像鸟儿一样情不自

禁地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此时的情绪表达是他们的主观所需,于是感叹句、反问句

等表达强烈感情的话语此起彼伏:“多么可爱的鸟儿呀!”“怎么会有这么多鸟儿

呢?”“太壮观了!”“鸟儿的鸣叫真听牙!”由此可见,鸟儿的形象美已把学生

心中的“爱鸟情”激活。

二、引发对话――知鸟

在学生对鸟儿已有“好感”的基础上,教师再绘声绘色地讲述公冶长的故事,

使鸟儿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此时也成为了孩

子们的心声。“鸟儿”真能表白么?我们能否听懂?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

着向往走进文本。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

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此时,把课文读通、感知课文内容便是

“触及精神需要”,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进行自主、有效的对话。

三、启发性灵――懂鸟

有人曾经说过:小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天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

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感受和想法,虽然他们说不清,但一心

想表现,教师要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与鸟儿动听

的交谈感染着他们,由动听到动心,他们也想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于是,再次播

放百鸟争鸣的视频请学生欣赏,并创设让他们表现的空间,即:观后可把自己的收

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种“有我之境”中,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

放进他们曾经经历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们独特的心态聆听鸟语,并将他们的

独特的感受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在文中搜索与“我”同感的句段,细细欣赏

品味;有一位学生谈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

家,喜事到家’吗?”这一句时说:“有一次,我考了双百分,放学的路上,喜鹊

枝头叫,仿佛在说:‘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认为喜鹊真能给我们带来喜

讯。”说完,他动情地朗读了第10自然段;有的迫不及待地寻找恰当的语言,进

行了创造性的表述:鸽子“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读点

书,多读点书”,白头翁在告诉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学生说,上

次我过生日,同学们为我唱了这样一首歌“小斑鸠对我说:‘咕咕’,幸福,‘咕

咕咕咕’,真幸福。你可真幸福”,这次听鸟语,我仿佛又听到这首歌孩子们尽情

地渲染着,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教师适时点拨。

四、情感延伸――护鸟

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

他们的心中,鸟能给人启迪、带来智慧和乐趣,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联系旧知,学

生知道鸟儿是森林的护卫天使,是人类的朋友。你现在最想为鸟儿做点什么?孩子

们有的写诗赞鸟,有的写护鸟标语,有的走出校园为鸟儿护窝搭巢爱鸟之情化为实

际行动,既升华了情感又付诸了实践。

爱鸟、知鸟、懂鸟、护鸟,将文本激活,将旧知激活,将孩子们的情感激活。

声声鸟语都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体现着孩子们心中的爱鸟情。的柔弱无援,还可欣

赏某些写法。以下为阅读的第三层面: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经受人文熏陶,提升心

灵感悟。

小学语文教案篇2

草船借箭

教材说明

〔解题〕

《草船借箭》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

备、孙权各据一方,分别确立国号为魏、蜀、吴。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才

干超群,引起孙权军队的首领周瑜的忌妒。周瑜要求诸葛亮在10天内监造10万支

箭,企图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得10万支箭,使周瑜阴谋破

产。这个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胆识超群,赞扬了他以大局为重、团结对

敌的可贵品质。

《草船借箭》是按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46回的内容改写的。《三国演

义》是我国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故事和民

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120回。从刘关张桃园结义起,至东吴

灭亡止,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对本文标题不能当主谓词组去理解,不能理解成“草船”去“借箭”,而应当

作偏正词组理解。即(诸葛亮)“用草船去借箭”。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本文主要

内容。“草船”,扎了草人的船。

〔结构分析〕

文章是按事件发展顺序,紧扣“借箭”展开的,共10个自然段,可分四部

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借箭”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借箭”的准备。这部分写了三层意思,其

一,周瑜为诸葛亮造箭设置障碍,并派鲁肃探听情况;其二,诸葛亮求鲁肃帮忙,

为“借箭”作准备;其三,鲁肃没向周瑜如实报告情况,周瑜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借箭”的过程。分三层意思,其一,写诸葛

亮“借箭”的时间;其二,写诸葛亮“借箭”的过程;其三,写诸葛亮“借箭”结

束时戏弄曹操。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借箭”的结果。

〔语意理解〕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这是本文开篇的话,交代了“草船借箭”这个事件的起因。在《三国演义》小

说中,周瑜是东吴名将,总督东吴兵马,是蜀吴联军的总负责人。周瑜字公瑾,聪

明过人,但心胸狭窄,忌妒心太重。多次与诸葛亮较量均失败,后忌恨而死。诸葛

亮在《三国演义》中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极尽崇敬

和赞美,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在民间,人们把诸葛亮说成智慧的

化身。周瑜和诸葛亮的纠葛,大都是才智与气度的较量。两个人都有才干,但诸葛

亮高周瑜一筹。诸葛亮心胸豁达,关注大局,讲究团结,而周瑜则气量太小,不能

容人。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

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这是周瑜与诸葛亮商议军事时说的话。表面看,客客气气,内心里却暗藏杀

机,他一步步引诱诸葛亮就范:让诸葛亮自己答应短时间内完成造箭任务,再以完

不成任务为借口剪除之。“水上交战”句,是明知故问,意在试探,引出“箭”的

问题。“这是公事”话,外软内硬,以“公事”为借口,冠冕堂皇,逼迫诸葛亮接

下造箭任务。“不要推却”,口气上紧逼不放。“军情紧急”句的真正含义是:军

中无戏言。在周瑜看来,10万支箭,3天造完是不可能的。一旦完不成,恰好可以

加害诸葛亮了。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是文章的结尾句。这句话照应文章首句,也是本文核心句。由于诸葛亮神机

妙算,才使周瑜生出忌妒之心,才有两人的斗智;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才挫败周

瑜的阴谋,才使他心服口服而叹曰“我不如他”。“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

妙的谋划,形容人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和利用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在本文中诸葛

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预见到周瑜的险恶用心。在第一部分里,他是顺着周瑜意思说话的。表

面看,似无觉察,其实了然于胸,甚至变周瑜的10天造箭为3天造箭,出人意

料。这麻痹了周瑜,使周瑜大喜,以为阴谋得逞。从下文可看出,诸葛亮是成竹在

胸。这种预测周瑜之心、并迅速作出判断与决策,确实超出常人。

第二,周密筹划借箭之策。他预测第三天四更必下大雾,足见他通晓天文。他

设计在船接近曹军水寨处擂鼓,恰好可让船中箭,又不至于被敌人追上,足见他熟

知地理。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故求他帮助干事;周瑜聪明心狭,故不让鲁肃告诉

周瑜借箭之事;曹操谨慎多疑,虚实不清时必不敢出兵追击,故大张旗鼓,佯攻曹

营;他猜到周瑜取箭必生疑惑,故让鲁肃取箭,做个见证。这些足见他了解诸人。

他设计好船受箭方法及所需数量,足见他“老谋深算”。

第三,巧妙地破解周瑜诡计。蜀吴是联合抗曹的,如周瑜与诸葛亮相斗,可能

坏了抗曹大计。所以,当发现周瑜耍阴谋时,诸葛亮机智地化解。他谈笑风生之中

轻松取胜,回避了与周瑜的正面冲突,顾全了大局,实在是妙极。

〔写作特点〕

1.人物个个性鲜明。

本文有4个主要人物,他们个个性格鲜明。周瑜阴险妒嫉,诸葛亮从容镇定,

鲁肃忠厚老实,曹操

谨慎多疑。这些性格,在文中有充分地展示。写人物的主要方式靠人物的语言

描写。比如在第2自然段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都鲜明地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

心活动。

2.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本文的故事有曲折的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环环紧扣,且跌宕起

伏,很有趣味。一开始,似乎诸葛亮“中计”了,读者会为之焦急。接下去,他向

鲁肃借船,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后来,诸葛亮船只近到曹寨却大擂战鼓,

更让人惊诧、担心。最后,巧取10万支箭,读者这才恍然大悟。正因为如此,本

故事才千古流传,历久不衰。[内容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邓亚萍为了祖国的

荣誉而奋勇拼搏的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

3、过渡:她是怎样报效祖国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了解:

1、自由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奥运会奋勇拼搏蝉联生涯弥补瘫倒

增添全力以赴胜不骄败不馁精湛荣誉

光彩锐不可当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亲自/把金牌挂在她的胸前。

3、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4、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的'是谁?她为什么能为祖国争得巨大的荣誉?

(课文写的是邓亚萍,她为我国获得了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冠军。)

5、指名发言,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指导理解: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想象:

邓亚萍为什么会激动得流下眼泪?此时她会想些什么?

联系电视中看到的运动员获奖的画面,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3、指导朗读:

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邓亚萍的这种心情?

(1)、指名读,评议。

(2)、自由练读。

(3)、齐读。

4、自读2―3自然段,思考:

邓亚萍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集体交流,指导理解、朗读:

(1)、能吃苦。

(2)、不服输。

7、引导体会遣词用语的准确、简练:

(1)、反复读2―3节,划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好在哪

里?为什么?

(2)、交流,指导朗读、体会。

8、学习第4自然段:

(1)、邓亚萍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她有没有骄傲呢?

(2)、面对鲜花和赞誉,她是怎么说的?

(3)、她为什么将荣誉归于祖国?她又是怎样“报效”祖国的?

(4)、“总是”说明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邓亚萍说的话。

四、导行: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2、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员的感人事迹?

3、谈话,提出希望。

五、布置作业:

搜集优秀运动员的事迹。

小学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学习《卧薪尝胆》,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卧薪尝胆》这则成语故事吧!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

3.通过预习,谁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1)学生齐读课题。

(2)交流、。

(卧薪尝胆:卧,躺。薪,柴草。指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

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

(2)把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3)再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4)同桌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学生带着目标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纠正读音。

(2)指名读课文。

4.让学生看故事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讨论: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起因。(战国时期吴

王、越王吴国打败越国,越国勾践做了气年俘虏,受尽屈辱)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讨论:

①越王勾践回国以后是怎样做的?

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a.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板书:卧薪尝胆)

b.投影出示文中插图,看一看,想一想,越王这时会对自己怎样说?(学生自由畅

谈)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

勾践卧薪尝胆的结果如何?(一举打败吴国)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陈述一遍。

4.指导朗读。

四、感悟寓言,拓展延伸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1)读了这则成语故事,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学生畅谈后教师:这个故事形

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2)放飞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当吴王看到越王勾践将胜利的旗帜插到吴国的国

土上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自由畅谈)

五、课堂

学生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

作业:写小字

小学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钓鱼的启示。正确读写“启示、剧

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

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

容,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一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2.假如你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很大的鱼,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

样做?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节课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感知全文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默读全文,想想“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1~9节)得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