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2023修改整理_第1页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2023修改整理_第2页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2023修改整理_第3页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2023修改整理_第4页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2023修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1)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举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惊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1.地下害虫:指活动为害期或要紧为害虫态日子在土壤中,要紧为害作物种子、地下根、

茎等的一类害虫。

2.两查两定:普通指查害虫发育进度(卵块孵化进度、虫龄或发蛾期等),定防治适期;

查虫情(虫量、虫口密度)或苗情,定防治对象田。

3.“虫花”与“双连籽”:棉红铃虫幼虫为害棉花时,吐丝牵住花瓣,使花瓣别能张开,

开成风车状“虫花”(或称“扭曲花”、“玫瑰花”);为害棉籽时,有时吐丝将两个棉籽连在一起,叫“双连籽”。

4.“红砂”与“垮杆”:朱砂叶螨在棉叶背面吸食,轻者造成红叶,称“红砂”;重者导

致降叶形成光杆,称“垮杆”。

5.“花叶”与“排孔”:玉米螟初孵(1龄)幼虫啃食玉米心叶叶肉,留下表皮,使叶面

呈现许多半透明斑,称“花叶”。2龄后咬穿纵卷的心叶,心叶展开后呈一横排圆孔,称“排孔”。

6.世代交替:在生物的日子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浮现的现象。

7.“枯心”与“枯鞘”:水稻螟虫以幼虫蛀入稻株茎杆中取食,在苗期或分蘖期为害造成

“枯心”;二化螟和大螟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枯鞘”。

8.“蚁螟”与“蝗蝻”: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

9.“丝囊”与“脱出孔”:大豆食心虫幼虫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先吐丝后结成

细长白XXX薄丝网,于其中咬破荚皮,穿孔蛀入荚内,荚面丝网痕迹长期留存,可作为调查幼虫入荚数的依据。荚内幼虫老熟后在荚上咬一长椭圆形孔,从孔中脱荚入土,此孔为“脱出孔”。

10.“麦蚕”与“剃枝虫”:小麦粘虫幼虫背面有5条彩群纵线,叫五群虫;3龄后蚕食叶

片成缺刻,俗称“麦蚕”;高龄幼虫常将叶片吃光,穗部咬断,似给小麦剃头,又叫“剃

枝虫”。

11.经济损失水平和经济阈值:经济阈值(economicthreshold,简称ET)又称防治指标,是指

害虫的某一密度,对此密度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injurylevel,简称EIL),即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虫口密度。

12.稻田赶蛾:稻纵卷叶螟的测报办法之一,每天清晨用竹竿赶蛾,拨动稻株目测起飞蛾

的数量,查动身蛾高峰日,结合发育历期,预报防治适期。

13.“杨树枝把诱蛾”:用来测报和防治棉铃虫、粘虫等的一种办法。在发蛾期,用70cm

左右的半萎蔫的杨树枝条,每10枝捆成一把,倒挂于木棍顶端,竖插在田间,每公顷105~150把,每天清晨用塑料袋套把,计数或捕杀成虫,6~7天更换1次树枝把。

14.“草把诱卵”:依照粘虫等具有趋向枯黄物产卵的习性,用稻草扎成小把,在成虫产卵

盛期前定田定量插好,对粘虫举行发生期预测和防治。

15.“干母”与“干雌”:棉蚜的越冬卵孵化出的无翅蚜虫,称为“干母”;干母营孤雌胎

生产下的1代为“干雌”。

16.“苗蚜”与“伏蚜”:5~6份棉花上发生的棉蚜称为“苗蚜”;7、8月份发生的小型蚜

称为“伏蚜”。

17.“冒穿”:稻飞虱成、若虫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严峻时造成水稻成团、成片死杆倒伏,

俗称“冒穿”。

二大题:填空题(共X小题,每小题Y分,共Z分)(黑体四号)

1.我国目前的植保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昆虫的田间分布型常分为随机分布和聚拢分布两大类。

3.利用发育进度预测害虫发生期时,当某虫态数量浮现百分率达到16%时称为该虫态始

盛期,达到50%时为高峰期,达到84%为盛末期。

4.“IPM”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观点。

5.依照杀虫剂的作用机理,能够将它们划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和熏蒸剂。

6.目前防治地下害虫蝼蛄和蛴螬效果较好的药剂有辛硫磷、甲基异硫磷、呋喃丹、毒死

蜱等,常用的施药办法是施毒饵、撒毒土、药液灌根、种子处理(药剂拌种)。

7.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以下优点:别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不可能

引起害虫产生抗性。

8.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要紧途径有天敌昆虫爱护利用、生殖释放、引进移

殖。

9.作物抗虫性机制包括别挑选性、抗生性、耐害性。

10.蝼蛄是典型地下害虫,其为害方式包括直截了当取食为害作物根部和钻成隧道,

使作物根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枯。

11.蛴螬是金龟子幼虫总称,其中植食性种类幼虫为害作物下部的根,成虫为

害作物上部的茎叶。

12.妨碍三化螟发生的要紧环境因素有栽培制度(食料),推广中稻,三化螟为害严峻的

缘故是为转移为害提供了桥梁田。

13.在三化螟综合防治中,常用的农业措施有处理稻桩,调整水稻栽培

布局,设置诱集田。

14.有利于三化螟为害的水稻生育期是分蘖期和孕穗期,水稻受害表现症状

别一样,前者形成枯心,后者形成白穗。

15.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

16.引起稻纵卷叶螟迁飞的生态因素:春夏季北迁要紧是由于逐渐上升的高温,秋季南

迁要紧是由于秋季光照逐渐缩短,温度逐渐落低。

17.稻纵卷叶螟迁飞性害虫,能够经过蛾同期突增,空中、海面捕,迁飞

繁殖滞育,蛾源同型区分析,染群标放回收等试验加以证实。

18.在我国每年春末夏初,稻纵卷叶螟的迁飞方向是由南向北,而到秋天,它的

迁飞方向是由北向南。

19.水稻别同生育期对褐飞虱妨碍别同,其中孕穗到开花期对褐飞虱生长发育

和生殖最为有利。

20.稻飞虱成、若虫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严峻时造成水稻成团、成片死杆倒伏,俗称“冒

穿”。

21.妨碍褐飞虱翅型分化的要紧因素是营养条件(食料中水溶性蛋白质尤其是游离氨基

酸的含量)和虫口密度。在水稻上浮现短翅型较多的生育期是孕穗至开花期。

22.棉花苗期害虫要紧有蚜虫、蓟马、棉叶螨等;蕾铃期害虫要紧有棉铃虫、棉红

铃虫、金刚钻等。

23.棉蚜的越冬卵孵化出的无翅蚜虫,称为“干母”;7、8月份发生的小型棉蚜称为“伏

蚜”。

24.为害小麦的麦蜘蛛要紧有麦叶爪螨和麦岩螨。

25.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

26.蝗区可分为四种类型,包括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

蝗区。

27.飞蝗调查中搞好“三查”,明确蝗情中的“三查”,是指查残、查孵化和查蝻。

28.玉米螟对玉米集中为害有三个阶段,分不是心叶期、抽雄初盛期、雌穗抽

丝吐露期。

29.写出下列害虫的越冬虫态和场所:暗黑鳃金龟多以3龄老熟幼虫少数以成虫在土

中、大黑鳃金龟以成虫或幼虫为主交替越冬、铜绿丽金龟以幼虫越冬单刺蝼蛄、东方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小地老虎幼虫和蛹、三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二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及杂草、大螟以老熟

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及杂草、稻蓟马以成虫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的心叶中或叶鞘间、金针虫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麦红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麦长管蚜以成、若蚜在麦田、麦岩螨以成螨和卵在麦田土块下或枯枝烂叶中、棉蚜以卵在木槿等植物上、棉铃虫以蛹在土中、红铃虫以幼虫在籽棉中、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的茎秆和穗轴中、东亚飞蝗以卵在土中、大豆食心虫老熟幼虫在豆田或晒场及附近土内。

30.写出下列害虫的要紧调查办法: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棉铃虫、小麦粘虫、小地老虎。

31.稻田赶蛾和白瓷盘拍查法的调查对象分不是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32.杨树枝把诱蛾可诱杀粘虫、棉铃虫等,糖醋液诱蛾可诱杀粘虫、小地老虎

33.写出下列害虫的要紧产卵场所:棉红铃虫棉花嫩头、嫩叶和青铃萼片内侧、褐飞虱

水稻叶鞘胖厚部分的中肋、小麦粘虫在枯黄的叶尖处、单刺蝼蛄在土中做窝产卵

34.写出下列害虫的要紧为害状或为害方式(1-3种)蛴螬切口整齐、作物黄萎、蝼蛄将

根咬成麻丝样、在土中打洞挖隧道、三化螟枯心、白穗、二化螟枯心、枯鞘、白穗、麦红吸浆虫麦穗成“毛笔状”瘪粒、麦长管蚜黄萎、瘪粒、麦岩螨“黄叶塘”以至整片枯死、棉蚜棉叶反卷、棉铃虫缺刻、孔洞、降蕾、降花、降铃和烂铃等、红铃虫风车状虫花、烂铃、僵瓣、双连籽、玉米螟花叶、排孔、风折枝、大豆食心虫节咬食豆粒成免嘴状缺刻

35.写出下列害虫在我国每年也许发生的世代数:暗黑鳃金龟1代、华北大黑鳃金龟

~1代、单刺蝼蛄代、东方蝼蛄~1代、小地老虎1~7代、三化螟2~7代、二化螟2~5代、大螟3~7代、褐飞虱1~12代(安徽3~5代)、白背飞虱2~11代、灰飞虱3~8代、麦红吸浆虫1代、麦长管蚜20~30代、麦叶爪螨2~3代、麦岩螨3~4代、粘虫1~8代、棉蚜10~30代、棉铃虫3~8代(安徽3~4代)、红铃虫2~7代(安徽2~3代)、朱砂叶螨12~20代、玉米螟1~6代(安徽3代)、东亚飞蝗1~4代(安徽2代)、大豆食心虫1代、豆荚螟3~8代、中华稻蝗1~2代。

36.写出下列害虫的药剂防治适期:暗黑鳃金龟成虫出土高峰至产卵始盛期、大黑鳃金

龟成虫出土高峰(5月上、中旬)、华北蝼蛄、东方蝼蛄春季蝼蛄上升至表土层20cm左右时、沟金针虫春季幼虫上升至表土层2~3cm时、小地老虎幼虫3龄盛发前、三化螟防治枯心在螟卵孵化高峰前1~2天,防治白穗在螟卵盛孵期内破口5%~10%、二化螟防治枯鞘、枯心应在卵孵化高峰后至枯心形成前、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高峰期、稻飞虱2、3龄若虫高峰期、麦红吸浆虫化蛹盛期和成虫盛期(抽穗扬花前)、小麦粘虫2、3龄幼虫盛期、麦长管蚜抽穗前百茎蚜量1500头,抽穗后1000~1200头、麦岩螨每33cm麦垄有成螨200头,上部叶10%以上叶面有被害斑点时、棉蚜播种期、苗期、蕾铃期、棉铃虫卵期和初孵幼虫期、红铃虫成虫尚未大量产卵或卵高峰期至幼虫孵化尚未侵入蕾铃时、棉红蜘蛛5月中、下旬和6月中、下旬两次扩散期、1代玉米螟春玉米心叶末期和抽雄吐丝盛期、东亚飞蝗蝗蝻3龄盛期、大豆食心虫(8月中旬)成虫始盛期。

37.写出下列害虫的科名:玉米螟螟蛾科、大螟夜蛾科、小麦粘虫夜蛾科、小

地老虎夜蛾科、棉小造桥虫夜蛾科、棉红蜘蛛叶螨科。

1.蛴螬要紧为害大田作物和蔬菜、果树、林木的幼苗,成虫别为害任何作物和林木。

(×)

2.蝼蛄为害的典型症状是幼苗根茎部切口整齐。(×)

3.蝼蛄可将植物根咬成纤维状,同时在地下打洞挖隧道。(√)

4.大螟产卵具有明显的趋边习性。(√)

5.三化螟和褐飞虱基本上单食性害虫。(√)

6.灰飞虱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等多种病害。(√)

7.稻田内短翅型成虫的大量浮现为褐飞虱虫量迅速增加的预兆。(√)

8.棉铃虫为兼性滞育昆虫,食物和湿度是妨碍其滞育的两个重要条件。

(×)

9.稻象甲和稻水象甲均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的水稻产区。

(×)

10.普通讲来,施胖水平较高,长势好的棉田,受棉花朱砂叶螨的为害会重些。

(×)

11.绿盲蝽的越冬卵要紧产在棉田内,而中黑盲蝽的卵要紧产在棉田外的寄主如杞柳的茎

髓内等。(×)

12.玉米螟是多食性的昆虫,能为害玉米、高粱、黍、棉花、麻等,为害时均能在寄主叶

片上形成整齐的横排圆孔。(×)

13.东亚飞蝗种群中,有的能作远距离飞翔,有的则别能,翅型分化为长翅型和短翅型两

种。(×)

14.粘虫在我国东半部地区的越冬北界为1月份4℃等温线,在越冬线以南的地区,冬季粘

虫以蛹和幼虫越冬。(×)

15.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它寄主单一,以幼虫蛀茎为害,形成枯心、枯孕穗和白

穗等症状。(×)

16.田间调查当短翅型白背飞虱比例较大时,种群数量将增大。(√)

17.粘虫的成、幼虫都具有趋化性。(×)

18.小地老虎幼虫要紧取食为害作物根部。(×)

19.对玉米螟来讲,玉米中抗生素含量生育前期低于生育后期。(×)

20.经济阈值与防治指标含义相同。(√)

21.稻纵卷叶螟产卵量的大小仅取决于补充营养,与温湿度无关。(×)

22.三化螟中、长期预测使用平均期距预测法和相似年份同期期距预测法。(√)

23.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必定也抗白背飞虱。(×)

24.药剂拌土是防治地下害虫的一种常用办法。(√)

25.玉米生育后期对玉米螟抗性比前期强。(×)

26.白背飞虱可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生殖后代。(√)

27.蝼蛄的虫口密度与土壤类型有关,盐碱地虫口密度大,壤土次之,粘土最小。

(√)

28.地老虎和蛴螬基本上夜出性的,它们的为害部位是相同的。(×)

29.玉米螟卵是块产,大多产在玉米茎秆上。(×)

30.褐飞虱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生殖后代。(×)

31.妨碍飞蝗发生的要紧环境因素是土壤。(×)

32.三化螟防治适期是卵盛孵期。(√)

1.东方蝼蛄GryllotalpaorientalisBurmeister

2.华北蝼蛄(单刺蝼蛄)Saussure

3.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llelaMotschulsky

4.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oblita(Faldermann)

5.PleonomuscanaliculatusFaldermann沟金针虫

6.AgriotessubvittatusMotschulsky细胸金针虫

7.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emberg

8.三化螟Scirpophagaincertulas(Walker)

9.Chilosuppressalis(Walker)二化螟

10.Sesamiainferens(Walker)大螟

11.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ée稻纵卷叶螟

12.Nilaparvatalugens(St?l)褐飞虱

13.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白背飞虱

14.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

15.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麦红吸浆虫

16.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

17.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

18.Pecti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棉红铃虫

19.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朱砂叶螨

20.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

21.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

22.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glycinivorella(Matsumura)

五大题:简答题(共X小题,每小题Y分,共Z分)(黑体四号)

1.简述IPM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分析其理论和实践依据。

实践依据:早期,人们对有害生物采取自然防治和农业防治的办法,但防治水平较低。19世纪末,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的成功,促进了生物防治的大量研究和应用,但成功的例子并别非常多。到20世纪40年代,浮现了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由于其高效、快速、广谱、使用方便等优点,而成为防治害虫的要紧手段。但经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造成公害,害虫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导致害虫的再猖獗和将要害虫上升为要紧害虫等。人们终于从害虫防治的实践中得出结论:每一种防治办法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依靠任何

单一办法都别能解决复杂的害虫防治咨询题,必须举行害虫综合管理(IntegratedPest

Management,简称IPM)

理论依据: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IPM的定义为:综合管理是一种有害生物的治理系统,依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量协调地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和办法,将有害生物操纵在经济伤害允许水平之下。

基本原理和观点:IPM的基本哲学是容忍哲学,共存哲学。以为没有必要完全泯灭害虫,只要把害虫操纵在经济伤害允许水平之下就行。保留一点害虫能够作为天敌的食料,维持生物多样性,以达到利用自然因素调节害虫数量的目的。IPM包含三个基本观点:即生态学观点,要建立最优的农业生态系统;经济学观点,防治措施要节约成本,经济、有效;环境爱护观点,必须对人、畜安全,别污染环境。

2.图示小麦吸浆虫的日子史并简述其特点。

日子史:

3/中、10℃4/中、15℃4/下~5/上、20℃

小麦拔节孕穗抽穗扬花、灌浆小麦黄熟

幼虫蛹成虫卵幼虫幼虫老熟

(8~12d)(6~7d)(3~5d)(15~20d)

破茧上升至表土茧越冬茧越夏幼虫离穗入土结茧

(以上每一环节分,共5分)

特点:

小麦吸浆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第二年随气温上升而上升到表土层化蛹、羽化。其发生期与小麦生育期具有紧密的物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