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及其遏制方法_第1页
内幕交易及其遏制方法_第2页
内幕交易及其遏制方法_第3页
内幕交易及其遏制方法_第4页
内幕交易及其遏制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幕交易及其遏制方法

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内幕交易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投资秩序,损害了中小投资者权益,还可能歪曲市场价格对实际价值的反映,破坏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损害上市公司利益,且易滋生腐败现象,因此我国先后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内幕交易进行严格限制。但是,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证券市场逐渐步入全流通时代,内幕交易这一市场“痼疾”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内幕交易主体更为广泛、内幕信息来源更加丰富、内幕交易手法更为多样、内幕交易非法所得数额更大等。在这种新的证券市场环境下,对内幕交易监管的必要性大大增加,同时内幕交易监管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内幕交易的新动向据统计,2008年以来,证监会共调查内幕交易295起,其中2010年1~10月,证监会新增非正式调查案件100件,涉嫌内幕交易74件,正式立案88件,内幕交易42件。在被移送公安局的内幕交易案件中,从2008年的4起到2009年8起,再到至今增长为14起。从以上统计数字来看,我国打击内幕交易卓有成效。但是,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和全流通时代到来,过去的“大非和小非”也将进入二级市场,市场规模扩大、资产重组加剧、更多的利益与股价联系在一起,种种因素导致内幕信息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内幕交易大有泛滥之势,并呈现出新动向。内幕交易主体扩大化内幕交易的主体分为内幕人员和非内幕人员两类。从已发生的内幕交易案例来看,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公司高管等传统内幕人员是已查处内幕交易的主体,但随着内幕信息知情人报备制度的建立,内幕交易主体出现扩大化趋势,具体向上市公司股东相关人员与上市公司高管近亲属、媒体从业人员、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及其近亲属、政府审批人员、证券监管人员及其近亲属等非内幕人员扩散。内幕交易信息丰富化内幕交易信息来源比之前明显增多,越来越丰富化。首先,涉及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上市公司明显增加,由此带来的内幕信息也明显增加,例如,大股东注入何种资产、何时注入、如何注入,集团整体上市的具体计划、具体时间表等。其次,涉及并购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加,由于并购是一个漫长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内幕信息,例如,收购人的真实身份及其他真实情况、收购的进展情况、上市公司或其原大股东是否会实施反收购等。除此之外,内幕信息还与操纵市场、虚假陈述、资产重组、停牌复牌等活动交织联系在一起。内幕交易手法多样化传统的内幕交易,主要是公司董事、高管等内幕信息拥有者直接参与买卖证券获利,这种较直接的内幕交易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而逐渐较少,各种间接交易的手法越来越多。内幕交易主体采用的间接交易手法中,有的是内幕信息公开前通过亲属账户、“老鼠仓账户”和“拖拉机账户”买卖股票,有的是利用与上市公司接触的机会获取内幕消息买卖股票,有的是采用非正常手段从公司或内部人那里获取内幕消息买卖股票,有的是在工作过程中通过获取内幕信息而进行交易获利。内幕交易非法所得巨额化在全流通时代及大牛市背景下,诸多“妖股”、“牛股”纷纷粉墨登场,这些“妖股”、“牛股”都具有内幕交易非法所得数额巨大的特点。据统计,在内幕交易非法所得问题上,平均案件(多主体累计)非法收益约为500万元,非法所得达1000万以上案例比例约达1/3。例如,2007年被查处的“杭萧钢构”内幕交易案中,内幕交易人非法所得高达4037万元;2010年“黄光裕案”中,黄光裕等人在中关村内幕交易中收益多达3.06亿元。并购重组成内幕交易“重灾区”除了导致内幕交易信息更加丰富之外,并购重组通过审核后,复牌交易当天不限涨跌幅度,为内幕交易获取暴利提供了操作空间。而且,由于并购重组绩差上市公司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因此在借壳上市过程中也难免会产生内幕交易。据统计,利用并购重组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是已查处内幕交易的主要形式,并且在被查处的内幕交易中,有接近一半是利用并购重组信息进行。内幕交易泛滥的成因证券市场是一个开放的自由市场,高风险性是证券市场的主要特征,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就意味着预期回报,预期回报又依赖于对市场前景的判断,了解目标公司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风险的控制,投资回报率也就越可观。信息在时间和准确程度上的不对称,必然导致内幕信息活跃于证券市场。内幕人士总是优于其他市场投资者获得上市公司重大信息,并利用其自身的信息优势,采取非公平公正行为获取暴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天然信息优势的客观存在是导致内幕交易产生的根源。但是,内幕交易在我国如此泛滥,还与以下因素直接相关。行政干预成为禁止内幕交易的障碍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特有的金融体制、金融调控和管理模式下培育起来的新兴市场,具有浓厚的政府色彩,政府主导型的调节是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调节模式的主流方式,这种行政干预方式会成为禁止内幕交易的一大障碍。第一,政府过多地介入证券市场,对企业发行何种证券、发行多少、上市规模等管得太多太深,限制了市场作用的发挥,其结果势必导致政府行为扭曲市场机制,为内幕交易行为客观上提供了土壤。第二,政府行为在证券市场监管方面表现为政府职能错位,政府监管机构工作的重点应该是管理好信息披露,维护证券市场交易的公平和公正秩序,而不应把查处违规行为作为调节股市的手段。第三,某些地方政府为保护地方经济、维护政绩和形象,对内幕交易提高股价的做法采取默认态度,甚至某些官员与内幕信息持有者形成利益集团,共同实施内幕交易获取暴利。内幕交易立案调查门槛高现阶段我国内幕交易手段更加趋于隐蔽性和复杂性,涉及的内幕知情人范围广,给立案调查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立案调查的前置程序是认定犯罪嫌疑,即具有初步的犯罪事实,在“立案才能展开正当调查”和“通过调查才能找到犯罪事实”的矛盾面前,公安机关只能借协助证券监督部门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之名开展调查,而不能以调查取证的身份介入,这无疑提高了公安机关办案的门槛,增加了立案调查的难度。另外,内幕交易监管信息不能共享,也不利于公安机关立案调查。我国证券市场的违规行为主要受证监会的监管稽查,而证监会的职能范围又使其在行政执法中获得的材料不能成为公安机关立案查办的依据,公安机关为完成立案的工作必须重新进行调查取证,这样既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增加了取证的难度。内幕交易监管执法不力尽管《证券法》对内幕交易规定了处罚措施,但内幕交易的受罚率极低,和内幕交易获取的高额利益相比,内部交易的处罚力度根本起不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综观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事件不难看出,在众多的案件中,移交公安机关的案件少之又少,而遭到严厉处罚的案件更是屈指可数。自2008年以来,证监会调查内幕交易295起,其中移送公安内幕交易案件仅有26起,立案率不足9%。而且,我国作出证券违规处罚决定的时间较长,即使作出了处罚决定,其处罚的结果也难以执行,追回投资者损失也无从谈起。此外,我国司法不独立,法院不具备对法律的解释权,内幕交易的判罚在司法上存在着局限性。内幕交易监管的市场环境不理想我国内幕交易泛滥与市场环境不理想是分不开的。首先,证券市场的功能未能全面实现。证券市场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资金短缺瓶颈,而我国证券市场的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分散风险的功能却没有合理利用,证券市场一定程度上成了企业上市“圈钱”的工具。其次,投资者投机心理强。我国的中小投资者众多,他们缺乏必备的证券知识,盲目跟庄和频繁交易是其共有的投资特点,这种投机心理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遏制内幕交易的建议2010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等部门《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的政策力度前所未有。按照《通知》对内幕交易应采取打防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实现从内幕交易事前控制到事中控制再到事后控制三位一体的综合控制方法,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改善。强化内幕交易的事前控制事前控制强调预防。行之有效地预防内幕交易的发生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最好的方法。第一,加强对内幕人员的防范性教育,针对公司董事、高管和监事等相关人员进行证券知识培训,使决策主体充分重视内幕信息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内幕交易的危害,减少信息泄露,提高抵制内幕交易的自觉性。同时,扩展内幕人员的范围。我国家庭观念根深蒂固,内幕信息泄露给家庭成员的现象普遍,而内幕人员的家庭成员并没有列入内幕人员范围,建议在立法方面将内幕人员家庭成员并入到内幕人员范围。扩大内幕人员的范围对内幕信息的泄露具有警示作用,也有利于证监会和公安部门对内幕交易事后控制的追查取证。第二,从源头抓起,缩短信息披露时间,压缩决策链条。不公平交易主要是由信息不对称所致,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信息披露时间节点存在缺陷,应修改信息披露制度,使其尽早、尽快地公开披露。此外应建立完善的内幕信息登记管理制度,杜绝内幕信息泄露,并压缩上市公司重大事件决策链条,尽可能缩小内幕知情人范围。加强内幕交易的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即为实时监控,强调证券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者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及时发现内幕交易行为,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内幕交易。对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票增发、控制权发生转移等重大内幕信息,一经泄露,应立即中止批准。建立内幕人员定期报告制度,加强监控股权集中度高、小流通股本和低换手率的股票交易行为,重点关注基金集中持股、尾盘异动、利益输送等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加大对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执法不严是内幕交易监管效果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司法与行政相配合”的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果。加大打击范围和处罚力度,增加内幕交易违规成本,对内幕人员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作用。另外,设立有奖举报措施,提高投资大众参与打击内幕交易行为的积极性,培育投资者对内幕交易行为“零容忍”的社会氛围。实施内幕交易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现阶段我国关于内幕交易的查处政策存在很大弊端。公安部门立案调查取证难,即使证券交易监管部门察觉存在内幕交易的情况,也往往因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对违规事件处罚。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比较成功的举证倒置制度,对存在内幕交易嫌疑的上市公司,不再由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而是辩方对不存在内幕交易事件取证,一旦辩方拿不出足够的证据说明不存在内幕交易,即可判定内幕交易的存在。这样既能节约调查取证的成本,也能对内幕人员形成强烈的震慑,从而提高内幕交易查处的效率。实现举证倒置制度需要证监部门、司法部门和公安部门三者联合执行。对于证监部门而言,应设立专门机构,充分利用资源平台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即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内幕交易事件;公安部门协助证券市场监督部门和司法部门共同对内幕交易主体追求责任。完善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赔偿制度2005年修订的新《证券法》明确规定了对内幕交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对内部交易所引发的民事赔偿诉讼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