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小学国学经典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_第1页
劳动教育在小学国学经典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_第2页
劳动教育在小学国学经典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_第3页
劳动教育在小学国学经典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_第4页
劳动教育在小学国学经典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教育在小学国学经典教学中的渗透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思想的逐渐深化,劳动教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人员的关注。可是,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家长单纯追求升学率的观念高涨,使得很多小学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不足,学校的劳动课也表现很大的形式化,甚至劳动被视为学生受罚的手段,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劳动教育在小学国学课堂中的渗透进行探讨。关键词:劳动教育;国学课堂;渗透引言:小学语文老师在国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向学生展开劳动教育非常重要,为此,语文老师应逐步引导学生领悟劳动对社会发展及自身成长的价值。小学国学课堂教学内容多姿多彩,蕴含很多不同时期的人物和场景,小学语文老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对教材中的劳动内容进行发现和利用。一、劳动教育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学生们只要考虑学习成绩的高低,在家长的呵护中长大,慢慢的失去了对劳动等技能的掌握。为了让学生们能全面发展,应多多参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接触到更多、更全面的现象。可是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基本都在身边照顾他们,对于家里穿衣服、洗袜子、打扫房间等的基本家务基本不清楚,大多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对于劳动有着一种厌恶心理,不利于学生们自身思想观念的发展以及品质的提升。二、国学课与劳动教育的结合(1)从课堂内容了解劳动教育国学课程中有着不少关于劳动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可以适当的加入劳动内容,让学生们能更有效的理解上课的细节以及培养他们对劳动的意识。例如,在小学课本中《悯农》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结合幻灯片等告诉同学们粮食的由来,以此引出劳动的不容易,告诉大家要珍惜粮食;在《慈母情深》中,通过文章对人物心理的描述与对话,表达出母亲善良美好的品质,努力奋斗并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的态度;文章《刻舟记》中,通过对舟雕的精细描述表达了对技术性劳动者的一种赞赏;诗歌《清平乐·村居》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描述了在古代农田的时光,让学生们感受到劳动的集体性,以及劳动对于平时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大致的对劳动有一个新的思考;文章《愚公移山》中,借助愚公的形象,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拥有顽强毅力的品质,教育学生们要发扬“愚公”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从不同的教学场景中感受劳动的意义,有利于学生们的劳动品质、劳动能力等的素质提升,体会到劳动的魅力,在不同的劳动者身上了解劳动的辛苦[3]。在国学课文中也能体会到一些对于劳动的感受,在课文《高粱情》中,主要讲述了农民上肥的故事,如有基本的语文知识就能理解课文中施肥的合适时机与量剂。当然,从前的农民们没有关于此类的理解也能庄稼收成,但可以参考袁隆平爷爷的事迹,因为有了科学的种田理论,参考研究前辈们的种田经验,才有了现在的巨大成就,和以前“听天由命”的收获粮食有了跨世纪的进步。语文教师们要熟悉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深入研究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将语文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给学生们传达正确的教学理念。(2)课后活动与劳动教育的联系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课后语文教师也可以布置家庭作业:如以劳动为中心,加上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一篇关于劳动的文章。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帮助父母打扫房间、洗袜子、择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家长们平时劳动的辛苦,养成劳动的习惯;也可以让家长们带着学生体验一些社会型的劳动,如组织去养老院慰问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以及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又或者学校组织公益性的活动:义务植树、公园卫生维持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快乐,肯定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更多有效的劳动技能。活动后可以在课堂中组织讨论:“劳动的意义是什么”,引发学生们自主性的思考。通过各项劳动的亲身实践,学习到不同的劳动技能,对自身的劳动过程和感受进行记录与思考,提升对劳动的理解,培养学生们的劳动意识。 此外,家长们也需要和教师们相互配合,给予学生们独立劳动的时间和空间。小一点的学生们可以简单的做一些洗袜子、择菜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大一些的学生们,如家里有需要帮助的,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一起去菜市场买个菜、对房间的整理工作等等,让他们能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提升劳动教育效果的方式(1)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两种劳动教诲的资源,即隐性、显性,显性的资源指的是国学课本中的课文内容,一般是对劳动者优良品质进行歌颂的篇章,或者对劳动事迹的赞美文章,以及对某种劳动技术的讲解类文章。语文老师应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结合国家对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相关规定,对教材内容加以分解,根据对小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要求,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展开科学的教学设计。例如:在讲解《闪光的金子》一课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闪光的金子主要指什么?从而教会学生在劳动中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又如,在《三个儿子》课文中,老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为什么说爷爷自己说似乎只看见一个儿子,让学生感受到妈妈为了家庭付出很大的劳苦,以后要帮助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该课文未直接点明劳动教育,而是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受到教育,从而树立劳动意识[1]。(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深化学生劳动理念国学课堂教学可看作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很多课文均可展开劳动教育。第一,语文老师可通过课文插画,对人物形象进行解读。例如:在讲《朱德的扁担》课文时,可先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全文中心,然后利用挂图形式,根据课文相关资料,向全班学生总结朱德先生的劳动形象,感受我国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人与战士甘苦与共的情操。第二,有效地进行设问导读。在讲《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老师可问学生:园子中谁是最自由的?实际上园子中作者本身是最自由的,因为“我”总是随着祖父进行栽花、拔草等劳动,使得学生感知作者和祖父劳动中的美好,从而懂得劳动让人心情愉快、充实。而劳动同时也是学生成长中的必要成分,可以促进人们思想感情更加融洽。第三,寻找劳动素材,进行知识迁移。教育的价值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脱离了提高生活质量,教育也会失去价值。因此,语文老师应尝试走出课堂和教材的内容,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将劳动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2]。(3)通过课堂写作练习,增加学生的劳动体验语文老师通过展开课堂写作活动,可增加学生的劳动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有关植树节的短文时,老师可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讲到植树时,老师可抓住教育时机,让学生讲一下植树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互相交谈、交流相关资料,进而掌握有关植树的知识,这样,学生既扩充了知识范围,又强化了自身的劳动观念。此外,老师还可对学生投入劳动实践加以支持,例如:让学生在园中种一棵树,在栽培的时候学生会拥有全新的发现,逐渐理清劳动关系,一边在实践,一边展开思考,同时与老师进行问答的互动,在劳动过程中增强了劳动体验,促进思考和劳动的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素养。(4)组织语文活动,提高学生劳动价值的感受小学语文老师适当地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是强化学生劳动教育的一项有效途径。需邀请劳动技能过硬的人士扩充到教师队伍,亲自传授学生相关的劳动技术,学生在专业人员的劳动指导下,结合劳动实践的目标,运用现有的知识、劳动经验等,在语文活动课中感受劳动社会和人文思想。从实践角度分析,学校、家庭、社会均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语文老师可邀请当地的劳模进行讲座,讲述自身的经历,或邀请劳动技师为学生献艺,还可以带领学生直接对工厂、乡村的优秀企业进行参观。通过以上的语文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小学生知识的内化,让其亲身感受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学习的意义在于服务实践,不仅从思想层面受到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3]。四、结束语总之,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小学国学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劳动知识的渗透,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引导学生尊重每一位社会劳动者,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