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岙隧道光面爆破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定稿)_第1页
马岙隧道光面爆破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定稿)_第2页
马岙隧道光面爆破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定稿)_第3页
马岙隧道光面爆破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定稿)_第4页
马岙隧道光面爆破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岙隧道光面爆破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定稿)第一页,共34页。一、工程概况

我项目部承建施工的甬台温铁路Ⅳ标段DK258+411马岙隧道位于永嘉县瓯北镇,为铁路双线隧道,全长1016米,进口里程为DK257+903,出口里程为DK258+919。马岙隧道Ⅳ围岩81m,设计要求采用三台阶法开挖施工,Ⅲ级围岩300m,Ⅱ级围岩635m,设计要求采用新奥法(全断面法)原理组织开挖施工,地质全部为凝灰岩。根据现场情况,从出口采取单口掘进进行施工。第二页,共34页。二、QC小组概况1、小组名称:中铁十局甬台温铁路指挥部第三项目部马岙隧道全断面爆破效果质量控制QC小组2、小组类型:现场攻关型3、小组成立日期:2005年12月1日4、注册登记日期:2005年12月10日5、注册登记号:bgs2007-66、活动时间:2006年1月1日—2006年7月1日7、小组成员及概况:8、成员接受TQM教育情况:小组成员均参加过48小时基本知识教育并取得合格证。

第三页,共34页。QC小组成员基本情况表小组名称中铁十局甬台温铁路指挥部第三项目部全断面爆破效果质量控制QC小组成立日期2005年11月1日小组类型现场攻关型小组成员姓名年龄职务职责接受TQM教育时间序号组内职务1组长杨焕华37项目经理全面工作902副组长马林强29总工程师制定目标和人员培训853副组长李保宁50副经理现场组织和协调804副组长乔立刚40副经理现场组织和协调805组员张磊28技术负责人原因分析和对策制定706组员李洪20见习生调查、验证及文整707组员李大棚30试验员现场检测708组员李秀英27技术负责人现场检查709组员王玉谦37安质科长现场检查7010组员张宝玉40领工员对策实施70小组业务范围控制光面爆破施工质量活动次数10次课题活动日期2006年1月1日—2007年4月1日活动时间20小时第四页,共34页。三、选择理由及目标值:中铁十局管理方针:追求卓越、铸造精品、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甬台温铁路工程管理方针:保部优、争国优马岙隧道是我们公司近几年来第一次施工隧道工程,该隧道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我们公司在隧道工程市场上的信誉。光面爆破是施工隧道一道重要工序,直接影响隧道的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光面爆破破岩机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尽管在理论上不甚成熟,但在定性分析方面已有共识。将提高光面爆破开挖施工质量作为整个工程质量控制重点目标值:光面爆破之后的围岩面圆顺,平整。炮眼痕迹保存率达到80%以上。循环之间错台不大于10cm。无欠挖现象。第五页,共34页。四、可行性分析

Ⅱ级围岩长,岩石性质好,样本空间大,施工周期长,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抽样调查,制定对策,指导后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公司和项目部领导大力支持我们开展该项工程QC活动我们QC小组成员年轻,技术力量雄厚,热情高、干劲足通过学习和调查资料分析,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只要设计好爆破方案,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值。目标可行第六页,共34页。五、第一次现场调查情况QC小组在2006年1月5日制定了光面爆破设计方案,爆破设计方案周边眼孔距为60cm,其余辅助炮眼孔距80cm,单位面积炮眼数量4.76个,周边眼共189个,每个周边眼用药量0.62kg,每循环炸药消耗量246.96kg,预计循环进尺3m。选择在马岙隧道DK258+880—DK258+870范围内选择了3个断面进行了攻关,安排三个断面进行爆破试验,进一步确定爆破参数,确定爆破设计方案,指导后序的开挖掘进。爆破设计方案详见爆破设计图,全断面爆破主要技术指标表。

第七页,共34页。炮眼布置分布图

第八页,共34页。爆破设计方案全断面法爆破主要技术指标表第九页,共34页。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布眼用红铅油准确绘出开挖断面轮廓线,炮眼位置误差不得超过5cm定位开眼台车与隧道中线平行,就位后正确钻孔,注意沟槽倾斜度,周边眼外插角开眼误差在3-5cm。钻眼钻工熟悉布置图熟练操作,台下专人指挥及时调整深度。周边眼外插角<2°,交界处台阶深度。周边眼外插角<1°清孔炮钩及小直径高压水管清炮眼,不漏碴,不留石屑。装药分片分组按药量至上而下进行,雷管对号入孔,炮泥堵口。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联起爆网络导爆管不能打结和拉细,注意连结次数,专人检查。引爆管距一簇爆管自由面>10cm。瞎炮处理查明原因,迅速果断按规定处理。以确保安全为准则。检查炮眼痕迹保存率>80%,无欠挖现象。第十页,共34页。(一)、调查情况

2006年1月20日~2006年1月31日,我们QC小组对DK258+880~+870段Ⅱ级围岩的三个断面开挖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统计情况如下表:

根据以上调查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炮眼合计保存率低,周边眼保存率低,循环之间错台严重,存在超挖现象。下面利用关联图查找末端原因,进行分析。

断面里程炮眼总个数炮眼痕迹保存个数炮眼保存率周边眼总个数周边眼保存个数周边眼保存率循环交界处错台超标点数断面超挖超标点数断面欠挖点数DK258+880~+87056729352%1447149.3%25625第十一页,共34页。光面爆破质量控制原因分析关联图炮眼痕迹保存率低、循环间错台超标、存在欠挖现象周边眼布置、孔距周边眼装药量现场操作周边眼布置过疏、孔距过大周边眼装药量过大第十二页,共34页。光面爆破现场操作原因分析关联图现场操作测量人员对炮眼位置没有准确标出

钻工操作机械不熟练,周边眼外插角不准确。

装药前清孔不彻底

装药时雷管未对“号入座”导爆管打结或拉细,炮眼雷管连接次数不同第十三页,共34页。(三)、原因分析确认表序号末端原因调查情况是否主因1周边眼布置过疏、孔距过大请隧道专家评审爆破设计方案和现场勘查地质,确认应调整炮眼孔距。是2炮眼装药量过大请隧道专家评审爆破设计方案和现场勘查地质,确认应调整炮眼装药量,是3炮眼位置没有准确标出。检查现场炮眼位置,发现位置正确。否4钻工操作不熟练,周边眼外插角不准确。现场调查,发现严重存在此问题。是5装药前清孔不彻底。现场调查,装要钱清孔基本彻底。否6雷管未“对号入座”。现场调查,雷管均对号入座。否7导爆管打结或过细,炮眼雷管连接次数不同。现场调查,导爆管打结或过细现象存在,普遍存在炮眼雷管连接次数不同。是第十四页,共34页。(四)、针对以上4条主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序号主要因素对策及措施完成时间负责人1周边眼布置过疏、孔距过大将周边眼孔距调整为40cm,个数由原来的189个调整为284个。2006年2月1日—10日。马林强、杨焕华2炮眼装药量过大。调整周边眼用药量,由原来的0.62kg/眼调整为0.60kg/眼。2006年2月1日—10日。张磊、李保宁3钻工操作不熟练,周边眼外插角不准确。加大现场监控和检查力度,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李洪、李大棚、4导爆管打结或过细,炮眼雷管连接次数不同。加大现场监控和检查力度。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乔立刚、张宝玉、李秀英第十五页,共34页。六、第二现状调查情况

通过第一PDCA循环查找出影响光面爆破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因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并落实了责任人,规定对策实施时间,具体实施如下:1、马林强、李保宁负责调整爆破设计方案,将周边眼间距调整为40cm,负责检查现场实际操作效果。2、张磊、杨焕华负责调整每个周边炮眼的用药量,检查发放记录,现场实际操作。3、李洪、李大棚负责检查现场周边眼,检查外插角是否正确。4、乔立刚、李秀英、张宝玉负责检查放炮前导爆管是否打结或过细,炮眼雷管连接次数是否相同。第十六页,共34页。爆破设计方案炮眼布置分布图

第十七页,共34页。修改后爆破设计方案全断面法爆破主要技术指标表第十八页,共34页。(六)、对策和措施实施后的现场调查分析

在2006年2月1日—10日我们QC攻关小组根据调整后的爆破设计方案在DK258+871—+865范围内选择了3个断面进行了攻关,按照制定的对策各负其责,并对3个断面进行了检查和记录,检查结果如下:第十九页,共34页。爆破设计方案调整后调查情况统计表断面里程炮眼痕迹保存个数炮眼保存率周边眼保存个数周边眼保存率循环交界处错台超标点数断面超挖超标点数断面欠挖点数DK258+87119089%6489%030DK258+86819290%6286%120DK258+86518888%6590%041合计57089%19188%191第二十页,共34页。攻关前后炮眼痕迹保存率柱状对比图第二十一页,共34页。攻关前后周边眼保存率柱状对比图第二十二页,共34页。攻关前后循环间错台超标点数柱状对比图第二十三页,共34页。攻关前后超挖点数柱状对比图第二十四页,共34页。六、第一、第二PDCA循环分析

通过两次PDCA循环,光面爆破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将炮眼痕迹保存率提高至89%,周边眼保存率提高至88%,两个循环交界处错台和超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两个爆破设计方案存在明显的差别,第一个爆破设计方案效果差,第二个爆破设计方案成本高(详见分析表),根据以上情况,我们QC小组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第三个爆破设计方案,将周边眼间距调整为50cm,保持每个周边眼的装药量不变,再次进行一次PDCA循环。第二十五页,共34页。两次爆破设计方案分析表序号炮眼总数(个)炮眼总长(m)单位面积炮眼数量(个/m2)循环炸药消耗(kg)炸药单耗(kg/m3)每米炮眼长度平均用药量(kg/m)1189575.71.56246.960.680.432213667.11.76260.680.720.39差值2491.40.213.720.04-0.04第二十六页,共34页。七、第三PDCA循环

通过第一、二PDCA循环查找出影响光面爆破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因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并落实了责任人,规定对策实施时间,针对前两个的PDCA循环比较分析,第一个爆破设计方案爆破质量效果较差、成本低,第二个爆破设计方案爆破效果较好、成本较高,综合以上两种因素,对爆破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进行第三个PDCA循环,具体实施如下:1、马林强、李保宁负责调整爆破设计方案,将周边眼间距调整为50cm,负责检查现场实际操作效果。2、张磊、杨焕华负责保证每个炮眼的用药量,检查发放记录,现场实际操作。3、李洪、李大棚负责检查现场周边眼,检查外插角是否正确。4、乔立刚、李秀英、张宝玉负责检查放炮前导爆管是否打结或过细,炮眼雷管连接次数是否相同。第二十七页,共34页。爆破设计方案炮眼布置分布图

第二十八页,共34页。修改后爆破设计方案全断面法爆破主要技术指标表第二十九页,共34页。第三个PDCA循环活动情况

在2006年2月12日—18日,QC小组根据调整后的第三个爆破设计方案在DK258+862—+856范围内选择了3个断面进行了攻关,按照制定的对策各负其责,并对3个断面进行了检查和记录,检查结果如下:断面里程炮眼痕迹保存个数炮眼保存率周边眼保存个数周边眼保存率循环交界处错台超标点数断面超挖超标点数断面欠挖点数DK258+86216885%4782.5%030DK258+85917086%4580%230DK258+85616784%4884%151合计50585%19182%1111第三十页,共34页。第二、三个PDCA循环统计分析

通过第二、三个PDCA循环,两个循环取得效果差不多,炮眼保存率相差4%,周边眼保存率相差6%,检查结果如下:循环编号炮眼保存率周边眼保存率循环交界处错台超标点数断面超挖超标点数断面欠挖点数第二PDCA循环89%88%191第三PDCA循环85%82%1111差值4%6%020第三十一页,共34页。第二、三爆破设计方案分析表序号炮眼总数(个)炮眼总长(m)单位面积炮眼数量(个/m2)循环炸药消耗(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