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十二个文言虚词用法举例_第1页
中考十二个文言虚词用法举例_第2页
中考十二个文言虚词用法举例_第3页
中考十二个文言虚词用法举例_第4页
中考十二个文言虚词用法举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中考十二个文言虚词用法举例一.【之zhī】㈠动词:常译为“到”、“去”、“往”、“到……去”等例: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辍耕之垄上㈡助词⒈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虽有千里之能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⒉无义,不译⑴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大道之行也

④甚矣,汝之不惠⑤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⑥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⑦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⑵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⑶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马之千里者⑷凑足(补充)音节例: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②鸣之而不通其意

③怅恨久之

④公将鼓之㈢代词⒈指代人例:①或置酒而招之②借旁近与之⒉指代物例:①渔人甚异之②录毕走送之③策之不以其道⒊指代事例:①闻之,欣然规往②属予作文记之③弗之怠

二、【而】初中主要掌握作连词的用法①表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但是,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述而》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②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人之从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③表顺承关系:可不译;有时可译为“然后,这样以后”

;有时也可译为“就”或“来”。

例: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不译)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这样以后)温故而知新

《论语·为政》(就)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就)

挟天子而令诸候

《隆中对》(来)

=4\*GB3④表递进关系:可以译为“而且”

例: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5\*GB3⑤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和”、“又”、“并且”例: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6\*GB3⑥表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

、“假使”

例:人而不知,与木何异

《神灭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三、【以】(一)作介词,可根据情况译为“从、由,把、用、拿、用来、拿来,因为,靠、凭借、根据”等。例:

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出师表》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出师表》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把)《陈涉世家》4.悉以咨之(拿来)《出师表》

5.以衾拥覆(拿来、用)《送东阳马生序》6.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出师表》7.扶苏以数谏故(因为)《陈涉世家》8.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出师表》9.以中有足乐者(因为)《送东阳马生序》10.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岳阳楼记》1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以”:因为;后“以”:把)《送东阳马生序》12.策之不以其道(根据)《马说》13.何以战(靠、凭借)《曹刿论战》1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靠、凭借)《天时不如地利》(二)作连词1.作连词,表目的。常可根据情况译为“用来,来,以便”等。例:=1\*GB3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来、用来)《出师表》=2\*GB3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用来)《出师表》=3\*GB3③无从致书以观(来)

《送东阳马生序》=4\*GB3④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以便)《岳阳楼记》2.作连词,表结果。常译为“以致,以至于”等。例:=1\*GB3①以塞忠谏之路(以至于)《出师表》=2\*GB3②以伤先帝之明(以至)《出师表》3.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

例:

=1\*GB3①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2\*GB3②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陈涉世家》4.作动词,译为“认为”例:

=1\*GB3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2\*GB3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3\*GB3③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5.副词,已经

(相当于通假字——通“已”)例: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四、【于】㈠表比较:有超过的意思

例:①皆以美于徐公②所欲有甚于生者③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㈡引出时间、地点、对象“在、到、向、从、对于、给”1.引出时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在)

②试用于昔日(在)《出师表》2.引出地点:①躬耕于南阳(在)《出师表》②战于长勺(在)《曹刿论战》2.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例:①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例: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②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公输》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例: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出师表》【所谓】所说的。例:=1\*GB3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一、【与】

(一)介词。

1.作介词,译为“和,跟,同”。例: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2.作介词,译为“给,替”。例: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3.作介词,译为“比,和……比较”。例: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连词。

1.连词。和,跟,同。例: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三)动词。

1.给予,授予。例: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例: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例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例:君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十二、【乎】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3.

同“于”。例: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GB3②颓然乎其间。《醉翁亭记》4.表示揣度语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