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舟山市干览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一面墙的记忆青霉素
日本人开进邾镇的那天,是个冬天里少有的好天气,太阳光温暖地洒在邾镇的大街上,也洒在大街两旁看景致的邾镇人身上。邾镇人棉袄里的虱子似乎也温顺起来,这让人的脸上越发安静。
一个日本兵掏出一把花花绿绿的东西抛过来,散落在邾镇人的脚边,有人说是东洋糖,就有许多人争抢。拾粪的朱三也抢了两个,剥开一个扔到嘴里嚼,嚼出一嘴甜甜的羊奶子味。他和周围的人嘎嘎地笑,羊奶子味在笑声里飘散。朱三又剥开一个扔到嘴里,嚼着嚼着不动了,他看到空旷的邾镇大街另一头,一个人正走过来。
是邬先生。邬先生是邾镇的私塾先生,和女儿一起住在镇西的学馆里。此时的邬先生正一手端着书一手拄着竹杖,迎着日本兵的队伍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走着,阳光下银色的长须飘飘,青色的长衫飘飘。
邾镇人安静起来,他们看到邬先生并不避让越来越近的日本兵,邬先生的目光越过日本兵的钢盔,注视着邾镇的上空。队伍前面的日本兵忽地亮出枪上的刺刀,一步步向邬先生逼近,邬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一步一步走在邾镇的大街上。
爷爷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说到这里时一口痰憋得他喘不过气来,慌忙给他吸上氧气,慢慢地爷爷平静下来睡着了。本来这几天爷爷的病情稳定,是昨晚的电视新闻让爷爷烦躁不安的。新闻说邾镇市为了长远地发展,将把镇西的老城区全部拆除改建成商业区。爷爷一夜没睡,靠在床上吃力地写字,他说要给市长写一封请求信。
爷爷的睡姿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戎马一生的躯体显得瘦骨嶙峋,刻着战争印记的脸上还悬着一滴眼泪。一个惊醒,爷爷坐了起来,记忆里的阵痛让他不能入睡,往日的情景历历在目。
一排刺刀插进邬先生的前胸,邬先生倒下去,血染红了他手中的书和竹杖,还有邾镇的大街。邾镇经历一阵骚乱后也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唯一不同的是除了多了一群日本兵就是大街上多了一个疯子。乱蓬蓬的头发遮住疯子大半个脸,一双脏手捧着一个破碗,见谁都笑。她是邬先生的女儿,邾镇人都知道她以前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她在大街两旁的店铺门口讨饭,也到有日本兵把守的地方去讨饭,她甚至不理会日本兵的狼狗的追咬。邾镇越来越不安静了,随着日本兵经常遭到的袭击,日本兵就和他们的狼狗一样见谁咬谁。
那一天,邾镇的大街上布满了日本兵的岗哨,一队日本兵推搡着遍体鳞伤的女疯子,不,是邬先生的女儿走来。她的上衣已是一缕缕带血的布条,一根铁丝穿透她的胸前,又紧紧捆住她的双臂。翻译官高声宣布她的罪行:这就是游击队探子的下场,她送给游击队的情报让皇军蒙受重大损失。
邬先生的女儿边走边痛斥翻译官,并对街两旁的人喊着,邾镇的乡亲们,别再容忍日本人了,我们要把鬼子赶出中国赶出我们的家啊!恼怒的日本兵当众割下她的舌头,她忽地挣脱出来跑向街边,嘴对着一面墙用嘴里的血写出两个字:中国。然而,“国”字的一点没写完又被日本兵拉住,她又挣脱出来,一头向墙上撞去。国字的一点补上了,她也倒在那面墙下。爷爷眼睛看着窗外,嘴唇抖动着,泪流满面。那面墙让邾镇的许多人站直了腰,那天晚上邾镇拾粪的朱三、剃头李及裁缝张等人都消失了,一直到多年后的那个秋天他们才出现在邾镇的大街上。那个秋天日本兵退却了,游击队进镇的那天下着雨。绵绵的秋雨湿透了邾镇的大街和大街上行进的队伍及街旁站立的邾镇人。队伍走到那面墙前停下来,对着墙和墙上隐隐约约的字痕齐刷刷地敬礼。邾镇人在队伍里看到了朱三、剃头李、裁缝张。邾镇人还透过雨雾看到邬先生正从大街西头走过来,银色的长须飘飘,青色的长衫飘飘。爷爷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爷爷清醒时就念叨,不知市长有没有看到我的信,昏睡中的梦呓是重复的一句话:留下那面墙啊。爷爷又一次昏睡过去,电视里正播放着市长领着一群人视察镇西区改造的画面。
(选自《山东文学》2012年第8期,有删改)17.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小说是如何安排行文线索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对小说最后一段进行赏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小说表达了作者多方面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7.第一段通过描写冬日的和暖,表现出邾镇人面对日军侵入时的安静和麻木,为下文邬先生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了邬先生面对日军时坚定自若的大无畏精神和崇高的民族
气节。18.(1)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线是爷爷对邾镇抗日英雄往事的回忆,另一条线是重病中的爷爷试图阻止政府拆除那面有着历史烙印、体现民族精神的墙,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2)这样写将墙的历史与现实的命运进行比照,使小说行文跌宕起伏,极易吸引读者,同时拓展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升华了小说的主题。19.小说结尾运用简练文字,将爷爷的昏睡与市长视察镇西区改造的电视画面形成鲜明对比,文字看似平淡却蕴涵情感的波澜,意味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那面墙命运的担
忧,也引发了读者的深深思考,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20.(1)对邬先生父女的英雄无畏和民族气节的敬佩和赞扬。
(2)对朱三等邬镇人开始的恭顺、麻木的否定和对他们后来觉醒、反抗的赞扬。
(3)对重病在床的爷爷不忘历史、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的行为的肯定。
(4)对当前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对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民族精神传承现象的担忧。
(5)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声讨。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断桥”考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注]①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1.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2.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C.第三段列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参考答案:1.B
2.D
3.B【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要解释的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具体而动态的、和字典义有着某种联系的意义。解答这类题目要首先阅读全文,把握全文要点,然后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有效的阅读区间,将题干、材料、选项三者对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排除干扰项。B项“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可知,主要功能应该有两种: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D项“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错误,由原文第四段中“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和第五段“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可知,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有“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D项不属于。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B项“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错误,由原文第二段“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可知,“‘断’‘段’谐音”不是原因,而是解释的方法,根本原因应该是“因‘断桥’不断”。故选B。3.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看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B.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C.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3分)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C.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D.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2、答案:B解析: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3、答案:D解析:A项中,原文无“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这一说法;C项“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B项中,“中国固有的学问”是比“儒道两家”大得多的概念,二者不可混淆,且“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为“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共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游钓台记
清·郑日奎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①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注】①严先生:名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少年时很有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后来做了皇帝,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B.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迫:靠近C.如披草寻磴披:分开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视:看待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A.①微子言,不及此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①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②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C.①不能强,因致礼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D.①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C.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D.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船夫致礼,表示道歉,方继续前行,登山游览。19.翻译与断句。(9分)(1)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3分)(2)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3分)(3)请用“/”给所选文段断句。(3分)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参考答案:16.D.视应为“比较”。17.B.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都是“如果没有”;C项都是“于是”;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18.D.从后文“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可知作者最终不能登山,“致礼”是向钓台行礼,表达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而不是向船夫道歉。19.(1)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惟”是“只有”,“必”是“一定”,“予告”宾语前置句,共3分)(2)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个地方,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注意“意”“垂纶”“是”“固”,共3分)(3)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19.译文: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又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汉六年,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趣①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意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曰:“吾将南游云梦。”上遂行。十二月,上会诸侯于陈,信谒上,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以归,因赦天下。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②,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趣:同“促”,督促,催促。②豨(xī):陈豨,刘邦征战时的将领,夺得天下后掌管要塞之地,后谋反,被樊哙军队消灭。4.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亟发兵,坑竖子耳
亟:赶紧B.窃为陛下危之
窃:私意C.部署已定,待豨报
报:回复D.相国绐信曰
绐:劝说5.下列都属于韩信“称病”原因的一项是(
)(3分)①发使告诸侯会陈
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③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④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⑤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
⑥从上所来,言豨已得A.②③④
C.③④⑤
B.①②③
D.①⑤⑥6.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组是(
)(3分)A.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陈平向刘邦献计不可攻打,只能活捉。B.刘邦到洛阳后赦免了韩信,但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C.刘邦听从了陈平的意见,假装出游,召见韩信,从而将他抓获。D.韩信密谋袭击吕后和太子,但因舍人弟弟的告发而招致杀身亡族之祸。翻译下列句子(10分)7.(1)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5分)(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参考答案:4.D5.A6.C7.(1)高祖认为陈平说得正确,就派使者去通知诸侯到陈地聚会。(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考生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绐:欺骗。故选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本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属于韩信“称病”原因。①句是汉高祖派使者通知诸侯到陈地聚会,不合乎要求。故排BD;⑤句是说韩信的门客得罪了韩信被韩信关了起来,不合乎要求,故排除CD;由此可得出答案为A。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以为然:认为说的正确;使:使者;会:聚会;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通古,宇乐之,易州易县人。辽天庆二年进士第,补枢密院今史。丁父忧,起复,恳辞不获,因遁去,屏居兴平。太祖定燕京,割以与宋。宋人就收人望,召通古。通古辞谢,隐居易州太宁山下。宗望复燕京,侍中刘彦宗与通古素善,知其才,召为祖密院主奏。除中京副留守,为诏谕江南使,宋主欲南面,使通古北面。通古曰:“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子以河南、陕西赐之宋,宋约奉表称区,使者不可以北面,若欲贬损使者,使者不敢传诏。”遂索马铁北归。宋主遽命设东西位,使者东面。宋主西面,受诏拜起皆如仪。使还,闻宋已置戍河南,谓送伴韩肖胄曰:“天子裂壤地益南国,南国当思图报大恩。今辄置守戍,自取嫌疑,若兴师问罪,将何以为辞?江左且不可保,况齐乎?”肖胄惶恐曰:“敬闻命矣。”未几,诏宗弼复取河南,通古请先行至汴谕之,比至汴,宋人已去矣。或谓通古曰:“宋人先退,诈也,今闻将自许、宿来袭我。”通古曰:“南人宣言来者。正所以走耳。”乃使人觇之,宋人果溃去。宗弼抚髀笑曰:“谁谓书生不能晓兵事哉?”河南座孙进诈称“皇弟按察大王”谋作乱。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通古执其咎,极力辩止。及孙进引服,盖假托名称,将以惑众,规取财物耳,实无其人也。特思奏状,海陵即之曰:“特思且将缴福于胙王。”熙宗益以海陵为信,遂杀胙王,并特思杀之。行台诸人乃责通古曰:“为君所误,今坐死矣。”通古曰:“以正获罪死,贤于生。”正隆元年,以司徒致仕,进封曹王。是年,薨,年六十九。(节选自《金史·张通古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恩就汴京鞫治/B.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恩就汴京鞫治C.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恩就汴京鞫治/D.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恩就汴京鞫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父忧,指遭受父亲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亲去世需要离职守丧,又叫“丁外艰”。B.南面,指坐北朝南之位,古代一般地位较低者面向南坐,而地位较高者面向北坐。C.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不同朝代对致仕官员的年龄有不同规定,也称“休致”。D.薨,指诸候的死,古人对“死”有不同称谓,如帝王之死称“崩”,士大夫之死称“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通古素有才,屡受任用。太祖把燕京割让给宋朝后,宋朝因为通古的声望召见他;宗望收复燕京后,侍中刘彦宗知道他的才能,让他担任枢密院主奏。B.张通古不卑不亢,维护尊严。他任诏谕江南使时,宋朝皇帝违反了接见使者的礼仪,张通古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宋朝皇帝的要求。维护了尊严。C.张通古虽是文臣,却通晓军事,宗粥准备攻取河南时,他请求先行,但到达汴京时宋军已经离去,有人认为其中有诈,但他准确判定宋军撤退。D.张通古不惧强权,秉公持正。孙进图谋作乱,海陵王想借此诬陷以除掉胙王常胜,但张通古查明了真相却未能改变结果,最终熙宗杀了胙王和特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辄置守戍,自取嫌疑,若兴师问罪,将何以为辞?(2)通古曰:“南人宣言来者。正所以走耳。”参考答案:10.C
11.B
12.D
13.(1)现在就布置驻防,自取嫌疑.如果我朝兴师何罪,到时候你们用什么理由来辩解呢?(2)通古说:“南人公开说要来,正是用作逃跑的幌子而已。”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B项,一般地位较低者面向北坐,地位较高者面向南坐。1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但张通古查明了真相却未能改变结果”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通古抓住其中的谬误,极力辩论制止。到孙进服罪,才知他是假托名称,以此来迷惑众人。所以选D项。13.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辄”:“就”;“置”:“布置”;“若”:“我”;“何以”:“用什么”。第二句关键点:“宣言”:“扬言,公开说”;“所以”:“用作……的”;“走”:“逃跑”;“耳”:“而已,罢了”。参考译文: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辽国天庆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枢密院令史。遭遇父亲丧事解职,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张通古恳切推辞而没有获准,因此悄悄地离去,隐居在兴平。太祖平定了燕京,把它割让给宋朝。宋人想收取有声望的人,召见通古。通古推辞谢绝,隐居在易州太宁山下。宗望收复燕京,侍中刘彦宗和通古向来友好,知道他的才能,召他担任枢密院主奏。朝廷任命他为中京制留守,任诏谕江南使,宋朝皇帝想要面向南方接见,让通古面向北。通古说:“大国的卿大夫相当于小国的君主。天子把河南、陕西赏赐给了宋,宋约定上奏章自称为臣,使者不可以面向北方。如果想要贬低使者。使者就不敢传达金帝的诏书。”于是索取马匹想要返回北方。宋朝皇帝急忙下令设立向东向西的位置,使者面向东,宋朝皇帝面向西,接受诏书下拜起立都按照礼仪。使者返回时,听说宋国已在河南布置守军。就对宋国派来送他的韩肖胄说:“天子分割土地以扩充南国,南国应当考虑怎样报答大恩。现在就布置驻防,自取嫌疑,如果我朝兴师问罪,到时候你们用什么理由来辩解呢?江左尚且不能保全。何况齐地呢?”肖胄惶恐地说:“敬听尊命。”不久,皇帝诏令宗弼重新攻取河南,通古请求先行到汴京晓谕宋国。等他到达汴京时,宋军已经离去了。有人对通古说:“宋人先撤退,是骗局。现在听说将从许、宿两地来袭击我军。”通古说:“南人公开说要来,正是用作逃跑的幌子而已。”于是派人去观察,宋军果真溃退而去。宗弼拍腿笑着说:“谁说书生不能通晓兵事啊!”河南有个士兵孙进假称“皇弟按察大王”图谋作乱。当时海陵王任丞相,心怀非分的意图,想要除掉熙宗的弟弟胙王常胜,借着孙进宣称皇弟大王,于是便指名为胙王来诬告陷害他。熙宗信以为真而不怀疑,派遣护卫特思到汴京审问治罪。通古抓住其中的谬误,极力辩论制止。到孙进服罪,才知他是假托名称,以此来迷惑众人,谋取财物罢了,事实上并无所谓的“皇弟大王”。特思上奏了这种情况,海陵王诬陷他说:“特思想要向胙王求福。”照宗更认为海陵王的话是真实的,于是杀死了胙王,同时把特思也杀了。行台诸位官员于是责备通古说:“我们受了你的害,现在要获死罪了。”通古说:“以正义获罪而死,比活着好。”正隆元年,张通古以司徒之位退休,进封为曹王。这一年,张通古去世,享年六十九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以下是10月22日央视新闻频道的一段播音实录,阅读后回答问题。播音员:今天上午,全运会组委会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内蒙古女子射击运动员栗杰在18日进行的赛内兴奋剂检查中,检测结果呈阳性。这已经是第二例了!我们不想多做评论。唉!从语境看,你认为“唉!”中可能包含哪些丰富的意思?请用排比句表述。参考答案:为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行为而惋惜,为全运会上再次发生兴奋剂事件而无奈,为体育的纯洁性被玷污而愤怒。(排比修辞1分,“惋惜”“无奈”“愤怒”每点1分,不限于这三个词语,合理均可,扣满3分为止。)解答此题首先要揣摩出“唉!”包含的丰富情感,服用兴奋剂是对体育纯洁性的玷污,也是运动员品行不端、投机取巧的表现,而服用兴奋剂这一行为屡禁不止一再发生,更是让人无奈和失望的事。这一声“唉”就包含了惋惜、失望、无奈和愤恨。其次要运用排比句式表达出这复杂的情感。【解析】略8.阅读下面的报道材料,拟写一条不超过20字的一句话新闻。(3分)
据报道,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有一项工程将吸收孔子、孟子、曾子等圣贤有关孝行教育的思想精华,结合国内外青少年专家和成功培养孩子成才的优秀家长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该培养工程近日在北京启动。
参考答案: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近日在北京启动。(3分,项目、时间、地点、活动。)9.下面是某校学生会招聘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参考答案:加入学生会,可申请“优才计划”免试推荐,也可参加面试。如未能通过第一志愿部门面试,还可选择参加第二志愿部门面试,如未参加或未通过第二次面试,将被推荐到其他学生组织。【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流程图的题目,注意主要的箭头方向显示的主要流程,然后分析中间的特殊情况,此题重点注意“如未能通过第一志愿部门面试”“未参加或未通过第二次面试”特殊情况的处理。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①____,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②_____。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③_____,即“神似”。参考答案:示例:①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②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③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结合后面“保护第一”的原则可知,此处应该是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②处结合后面“积极的延承”,应该是全方位的沿承;③处结合“物质表象”可知,应该延续的是精神的内涵。点睛: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一声春雷把蛰居沉睡的生命唤醒,就像父亲的棒喝,让顽劣的孩童懂得了奋进;一缕春风把充满希望的种子撒落,就像母亲的爱抚,让无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二单元环境保护考法精练含解析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拖欠工资起诉书范文5篇
- 二零二五年环保产业创业合伙人合同3篇
- 大豆加工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餐厅场地租赁经营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二零二五版企业股份分配与员工激励协议3篇
- 2024年河南检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贵州省贵阳市2021-2022学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17英语专业八级改错真题及答案持续更新部分详解文字答案校对版
- 室内蒸汽供热系统
- 小型塑料注射成型机液压系统设计
- 《干部廉政档案》2022年最新模板
- 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定稿)
- 城投集团年度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美术课教案《线造型》
- 人民网删除稿件帖文申请登记表
- 面审技巧及必备基本话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