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词11-15_第1页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词11-15_第2页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词11-15_第3页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词11-15_第4页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词11-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费课程初赛试卷答案索取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基础(30篇11-1511.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乐府诗集江南一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②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③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胜火色鲜红胜过火焰绿如蓝得比蓝还要绿法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补充修辞手法互文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文句相关的词句里面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互文一般又可分为三种:①互文互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意思是(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②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意思是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1/

免费课程初赛试卷答案索取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③凡指互文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同上)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少年时期,并不具体指某年。文化常识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历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是中国综合经济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②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意思是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思考与练习1.下列作品并非白居易所作的一项是()。A.《长恨歌》B.《钱塘湖春行》C.《琵琶行》D.《题破山寺后禅院》2.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呼应了题目中的“忆”字。3.根据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以推测出,诗人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江南美景。4.对诗人笔下的江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以“江”为中心下笔展现江南特点B.以夸张的手法突出心中江南的美好C.用“红”“绿”相衬展现艳丽的江南D.用烘染、映衬的手法描绘江南美景5.尾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常建)2.风景旧曾谙3.春天日出时江水碧绿、花朵红艳4.B(“夸张”是误判)5.反问;突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也用问句造成悠而又深长的韵味)12.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2/

免费课程初赛试卷答案索取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注释①外弟:表弟。言别:话别。②李益(750一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长于七绝,以写边塞诗知名,情调感伤,《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等为世所传诵。③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④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⑤“问姓”两句”与“称名”互文见义。⑥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⑦语罢:谈话停止。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⑧巴陵:岳州(今湖南岳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文化常识沧海桑田诗中“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这一典故。该典故出自于晋葛洪《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导蓬莱,又水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远叹曰圣人皆言海中将复扬尘也。'”沧海桑田用以比喻世事翻覆,变化极大,或形容年岁久远。补充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如杜甫的七言古诗代表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丹青引赠曹霸将军》等。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3/

免费课程初赛试卷答案索取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讲究声律、对偶,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杜甫《登高》整首诗从景物写到人物从时间写到了空间八句诗句句对仗,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之美。后人将这首诗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发源于南朝讲究声律对偶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长律律诗的一种由于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以又叫排律。著名的长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等。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长篇的诗作便是排律。在讲究平仄格律的基础上排除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中间如果句句对仗则可以认定为排律但凡其中有一联未对仗《长恨歌等长诗则只能将其认定为古体诗,而不能将其归为排律。律诗诗句有“大名”当我们在描述一句诗在整首诗中的位置时往会这首诗的第句表述,这当然没有错,不过还有更好的表述方式哦。李白的这首《送友人》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有八句,超过八句的就称为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是一联,因此一共有四联。习惯上我们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举个例子,《送友人“浮云游子意就是这首诗颈联中的出句是不是听着“诗中第五句”来得更有深意了呢?小读者们学会称呼诗句“大名了吗?考考你诗中颔联的对句指的是哪一句呢?思考与练习1.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绍了诗人与表弟相逢的背景。2.下列对颔联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抓住典型的细节,正面描写两人相逢的场景B.从“问姓”到“称名”逐步展现诗人心理的变化C.从语言、肖像等角度描写诗人,细腻传神4/

免费课程初赛试卷答案索取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D.用“惊”“忆”等词表达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3.下列对颈联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表现两人倾诉别情的场面,体现情谊深长B.体现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巨大变化C.用“沧海事”强调十年间发生的事情之多D.用“暮天钟”侧面表现两人谈话时的投人4.本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5.分析“秋山又几重”一句中“秋”的表达效果。答案1.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2.D(颔联表达的是重逢的戏剧性)3.C(“沧海事”是形容世事变化之大)4.与亲人久别重逢的惊喜叙旧时对社会动乱的感慨与表弟叙谈时的激动第二日又要别离的惆怅(写出三点即可)5.用“秋”来形容“山”,在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历来文人将“秋”与悲伤系在一起,此处的“秋”充分传递了诗人的惆怅心情。13.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释①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②杜甫(712-770):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③戍鼓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④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⑤露从今夜白指在节“白露的夜晚“有弟”两句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⑦长一直老是。达:到。⑧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文化常识白露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天气渐转凉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会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思考与练习1.首联从______觉和______觉两个角度表现边塞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下列与尾联表达的心境相似的一项是()。5/

免费课程初赛试卷答案索取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A.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D.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3.以下不属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一项是()。A.怀念家乡思念亲人B.对生离死别的焦虑C.渴望社会和平安定D.批判当权者的昏聩4.“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既写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实处境,也折射出百姓在____________________景下的普遍遭遇。5.分析颔联的妙处。答案1.视;听;凄凉2.B(A表现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C表现年老的将军的落寞,D表现战争连年不断)3.D4.家破人散;安史之乱5.两句既写景也点明时令但并非完全写客观的景而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下共有的月亮无差异偏要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怀。作者借助词序、语气化平凡为神奇。14.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注释①苕(tiáo)溪:水名。一名苕水。由浙江天目山的南北两麓发源,至小梅、大浅两湖口入太湖。酬:赠答。梁耿:刘长卿的朋友,中唐书法家。别后见寄:指分别后梁耿寄给诗人的诗。②刘长卿(约726-786)·字文房,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唐代诗人,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的诗多写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③永路:长路,远路。④解携:犹言分手。⑤平芜:杂草繁茂的田野前溪后溪人认为指东苕溪和西苕溪长沙谪去史记原贾生列传》。西汉贾谊遭权贵谗毁,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谪:被贬职。⑧芳草:香草,也比喻思念他人。萋萋(q草长得茂盛的样子。文化常识长沙谪去贾谊受人讥谗而被黜为长沙王太傅,在渡湘水时作文吊屈原,并以自比,感叹多端。后遂用“贾谊吊屈原、吊屈、吊长沙”等表示凭吊先人抒发内心6/

免费课程初赛试卷答案索取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悲愤,或因时命屈曲而感伤自叹。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人知命当益壮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王勃思考与练习1.下列对首联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感叹去路漫漫前途茫然B.展现夕照下波光粼粼的美景C.暗示离别时刻即将到来D.引出下文别离后的各种情感2.首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组成了一幅江晚送别图,渲染了_______________气氛,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____的心情。3.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两人虽然相隔遥远,但真情相连,友谊深厚。4.下列对本诗表达的情感理解正确的是()。(多选题)A.表达了前途未卜的凄凉无助之情B.表达了与好友分别的不舍之情C.表达了被贬谪的不平惆怅之情D.表达了重新振奋精神的不屈之情E.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愤慨绝望之情5.“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请做简要赏析。答案1.B(此处展现的是落寞的景象)2.清川;落日;孤舟;凄凉;悲苦(悲伤等,意思对即可)3.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4.A、B、C(D、E是误判,诗中没有这些情感的流露)5.这两句描写了别后情景远处近处的归鸟飞向平芜深处渐渐消失踪影人随流水各分东西这里写景有象征意义用景象征两人的离别友人离别后的惜别怅惘的心情,都在离别的场景中透露出来。情含景中,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15.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7/

免费课程初赛试卷答案索取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注释①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②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唐代著名的诗僧、茶僧。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均有深厚造诣。③移家·当时陆羽刚搬迁至城边。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④著花:开花。⑤西家:西邻。⑥报道:回答道。报,回答。⑦日斜:日将落山,黄昏。著zhuó:着,附着,附加,开放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写作手法侧面烘托,描述环境,未见主人。用典,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突出主人公的隐士形象。文化常识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补充乐府汉族古代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璧。小令词的一个种类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但词中称“令”的,并非都是小令,如《百字令》即有百字之多。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古体诗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律诗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8/

免费课程初赛试卷答案索取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源于南朝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可对可不对,尾联最好不要对仗。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此诗颔联和颈联不对仗,不属律诗。律诗和绝句的区别起源不同:律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字句数不同: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