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附目录)_第1页
苏教版(2017)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附目录)_第2页
苏教版(2017)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附目录)_第3页
苏教版(2017)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附目录)_第4页
苏教版(2017)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附目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石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石头,会从多个方面描述石头的特征,会按照某一特征给石头分类,

意识到石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能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2.在活动中体会观察、总结、分类的方法,促进思考,发展科学思维。

3.通过探究活动,提升研究石头的兴趣,乐于分享发现,培养探究精神,提升

热爱自然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

对石头的特征作结构性的观察。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具有多种特征的石头(每组一份,熊二送的礼物)、托盘(每组一个)、

放大镜(每组4个)、气泡图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请看他是谁?预设:熊二!他怎么了?预设:哭了!熊二伤心就是

因为一块石头,我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板书:石头

2.微课:熊二今天很伤心,因为他把最心爱的石头弄丢了,这块石头恰巧被光

头强捡走藏进了宝箱,可是光头强却说:哼,我的宝箱里有好几块石头,我怎么

知道哪个是你的?除非你能说出石头具体的样子,才能证明石头是你的。小朋友,

你能根据我的描述,帮我找到这块石头吗?

二、研究石头

(一)描述石头的特征

1.微课:熊二:①这块石头比鸡蛋小。②形状像三角形。③是棕褐色的。④表

面比较光滑。你能帮助熊二找到这块石头吗?你们选的是哪块石头?验证答案。

学生活动:找石头。说出原因。你们真厉害,帮助熊二找到了石头!教师引导:

是如何找到的。

2.我们一起来回顾,熊二分别描述的是石头哪方面特点?板书气泡图:颜色、

大小、形状、表面、斑纹。看看熊二有什么话对你们说?

3.微课:熊二:小朋友们,为了表示感谢,我为你们每个人准备一块石头作为

礼物哦,只要完成我提出的两个挑战就能把石头带走哦!石头就藏在每个小组某

个人的书桌里,快快把它们找出来!

4.学生活动:找到石头。

5.微课:熊二:挑战一:找一块你最喜欢的石头,试着像我一样详细、准确地

描述它的样子!

如果两个人喜欢同一块怎么办呢?要谦让。怎么能更好地完成熊二的任务呢?需

要把观察到的特征记录在气泡图中,也可以选择画图的方式。礼物中藏了一个辅

助观察的工具----放大镜。

学生活动:找到最喜欢的石头,选择一种方法描述他的样子:绘制气泡图、画图。

教师指导。

学生带着石头和气泡图到展台前汇报,师生评价。

6.生生互动:学生描述,另一学生从两块石头中选择出他描述的石头是哪一块。

(二)给石头分类

1.微课:熊二:第一个挑战已经完成。第二个挑战是,能不能把石头分分类呢?

2.该怎么分?你想怎么做?

预设:我们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大小相同的放在一起;把斑纹相同的放在一

起……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给石头分类。

预设: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标准不唯一而出现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试

错的机会。

4.展台展示,教师引导、纠错。提示: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看看结果是否相同。

5.引导总结:研究一块石头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气泡图这样的方法,当研究一

堆石头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给他门进行分类。分类标准:按照一个特征分,按照

不同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石头的用途

1.大家已经通过挑战,可以把石头带回家了,老师想采访你们,你们想用得到

的石头做什么呢?预设:学生思考回答:做成艺术品,在上面画画,放进鱼缸里…

2.石头还有那些其他的用途?预设:铺路、建桥等等。

3.其实石头的用途还有很多,我们一起走进石头的世界!

4.微课:石头的用途:

5.石头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除了可以用来玩儿游戏,我们可以用它们建造房

子、铺路、建桥、做雕塑、我们最熟悉的孔子像也是用石头做成的,还能根据石

头的纹理和形状加工成精美的工艺品,在不发达的社会,人们还把石头做成石斧、

石刀、石槽、石撵等各种工具。石头是个宝,哪里都需要!石头更多的用途还等

着小朋友们去探索发现呢!

四、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石头之旅,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课外活动拓展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某种物质,比如:糖、盐、水、空气、白醋等,并试着向小伙

伴描述它的特点。

【板书设计】

1.石头

2.玩泥巴

【教学目标】

1.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

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做捏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教学重点】

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泥土(一次性餐盒分装)、一次性桌布、一个捏好的泥塑小组:一

套筛子(3个,筛孔大小不同)、2个塑料盆、一杯适量的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唤起生活经验(5分钟)

1.小朋友们一定都很喜欢大自然吧!因为大自然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趣的事

物。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几个好伙伴相约一起来到户外去玩泥巴,我们来看

一看,他们是怎么玩泥巴的?(土堆,浇水活泥巴,捏小乌龟……)

2.你玩过泥巴吗?

3.泥土覆盖在地球表面,不仅为动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还可以成为我们手

中有趣的玩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泥巴”(贴课题),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

型。

二、筛泥土

1.瞧,我用泥巴捏的小章鱼可爱吗?这是我用我家楼下花园里的土。你们可以

直接用它来捏造型吗?(实物投影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生:不行,土里有

树枝,有石头,会戳到手。生:不行,还要倒点水。

2.没错,树枝、石头等都不是泥土,我们要先把他们挑拣出来。(板图:拣jian)

有些大的土块要用手捻捻碎(板图:捻nian)。这样就行了吗?

3.ppt出示两种土(颗粒大小不同)。

提问:要用泥巴捏造型,你觉得哪一种土更适合?为什么?生:第二种,更细一

点。

4.没错,这是老师处理过的土,才这样细,你猜老师是怎么做的?可不可能是

一颗颗拣出来的?你有什么好方法?生:……

5.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器,它的名字叫做“筛子”。筛子是个不错的

选择,可以让比筛孔小的颗粒漏下去。(板图:筛shai)(播放筛土视频)筛的

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盆接住漏下来的泥土。筛的时候手臂可以试着左右摇摆,幅度

不要太大,不然土就洒出来了。

6.我正好有2个筛子,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生:孔的大小不同。

7.想一想:先用哪一个?后用哪个筛呢?

生1:直接用筛孔最小的筛子筛(提醒:如果泥土没有进行初步筛选,大的颗粒

很多,会堵住小的筛孔。)

生2:先用孔大的,再用孔小的。

8.小结一下,想要得到适合做泥塑的土可真不容易呀!

(1)(指着板书)“拣”——“捻”——“筛”,筛子从筛孔大的开始用。3

个筛子,2个盆,盆交替使用。(2)友情提醒:

分工合作,人人参与。筛完坐正,注意卫生。“筛完”:筛到已经没有太多土

漏下来为止。

注意:筛子上的颗粒不要倒,就放在上面,筛子放一边。下面就请你们来动动手。

发:塑料餐盒分装的泥土、3个筛子、2个塑料盆

9.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10.看一看:3个筛子筛得的土有什么不同?生:大小不同,筛孔小的筛出来的

土就越细。

11.(ppt出示实验册内容)是的,不同的筛子可以筛出不同的土,请你来连一

连,这里有三个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筛孔依次为大、中、小,用他们筛土,分

别可以得到下面几号土呢?学生口答

12.原来泥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粗细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三、捏泥塑

1.细土我们已经筛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捏泥塑了?你们试着捏一下,行不行。

2.太干了,太松散了,怎么办?生:加水,像和面一样和泥

3.水怎么倒?一下全倒进去行吗?生:不行,要慢慢倒,水多了就稀了。

4.时间关系,如果完全自己来筛出合适的泥土,估计得好半天呢,也需要更多

的土,所以今天老师提前筛好了一些,补充给每一组。

5.补充说明:先把盆倾斜过来,把土集中在一边。先倒半杯水,用手将泥和水

搅拌在一起,泥团变大后不断捏一捏。可以小组共同捏一个,也可以分成四份,

每人捏一个。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6.学生操作

7.你发现加了点水的泥有什么变化?

生:加水后像橡皮泥一样,可以捏。而干的泥土很松散,不能捏成型。

8.展示作品。

四、总结与拓展

1.大家捏的泥塑不好保存,就需要再加工,就成了陶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

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家里的碗经

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

2.总结: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土,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

趣。今天一起玩泥巴开心吗?

【板书设计】

2.玩泥巴

拣——捻——筛

3.沙子与黏土

【教学目标】

1.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2.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3.了解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做出解释。

4.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

【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一袋沙和一袋土、桌布、24个盆、棒棒糖,筛黏土工具:广口瓶、

细土、皮筋、铝箔纸、大头针、白纸、干沙子和干黏土、毛巾、湿沙子和湿黏土、

小棒、水桶、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欢迎小朋友来到“棒棒糖的世界”,出示棒棒糖。

2.师:小朋友们,你们吃过棒棒糖吗?味道怎么样。你们看(出示图片)师:

今天我们也来做棒棒糖,不过,做棒棒糖的材料非常特别。

二、制作棒棒糖

1.介绍材料:

2.制作要求:

师:我们一起来看制作要求:每人制作1根沙子棒棒糖和1根黏土棒棒糖,时间

是3分钟。

3.学生尝试制作沙子和黏土的棒棒糖。(制作时间3分钟)

4.展示作品,提出问题。

三、认识制作棒棒糖的材料:沙子和黏土

1.沙子:师:我们可以从哪里找到沙子呢?嗯,很多地方都有沙子,比如······

2.筛黏土。

(1)师:哪里可以找到黏土呢?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孩子操作。

3.师:筛出黏土了吗?你们非常棒,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四、比较干沙子和干黏土外部特征的不同

1.引导观察方法:

师:沙子与黏土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呢?

2.学生观察沙子和黏土:

3.学生汇报。

4.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沙子粗糙,颗粒大,黏土细腻,颗粒小。(板

书:粗糙、颗粒大、细腻、颗粒小)

五、比较沙子与黏土的渗水性

1.过渡语。

师:沙子和黏土除了我们发现的这些不同,它们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需要通

过实验来研究。

2.观看演示实验(播放前半部分)。

师:我们一起来看演示视频:(视频展示实验方法)。

3.预测结果。

4.学生汇报自己的预测结果。

5.观看演示实验。

6.得出结论。

师:沙子漏下来的水多,说明它的渗水性好,黏土漏下来的水少,说明它的渗水

性差。

7.解释现象

师:为什么沙子和黏土的渗水性不同呢?

8.总结: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沙子渗水性好,黏土渗水性差。(板书:渗水性好、

渗水性差)

9.师:了解了沙子和黏土的特性,现在谁来解释沙子为什么容易散掉,黏土能

捏成棒棒糖呢?

六、沙子与黏土的用途

1.过渡语

师:正是因为沙子与黏土有许多的不同,所以生活中我们会用它们做不同的事情。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泥人和陶罐的图片)这些是什么?用什么制作的?

(2)(播放沙画视频):这在玩什么呀?

七、结束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不仅制作了漂亮的棒棒糖,还了解了沙子和黏土的

特征。其实,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每个物质都有它的特性,只要我们充分了

解并用好它们的特性,它们就能给你带来惊喜。

第二单元

4.水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

的等特征。

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

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

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

学生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红色水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出示图片:海洋、小溪、雨水、水滴

2.师:这些都是什么呀?

3.师:在你们的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生:洗澡、刷牙、洗菜、浇花……

4.出示图片:生活中用到水的地方。

5.师:看来水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那你们了解水吗?水到底是什么样的?

(揭题板书)

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一)眼睛看

1.师:张老师带来了四个杯子,杯中装有四种不同的东西,其中有一杯是水。

你们有办法找出哪一杯是水吗?在小组中说一说你的方法。

2.请学生回答。

3.生:1号杯不是水,因为水没有颜色。师:你是用什么感官来观察的?板书:

眼睛看颜色。

4.师:刚才他说,水是没有颜色的,也就是说水是透明的。用什么办法可以来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透明的呢?

5.生:如果能透过它看见后面的东西,就是透明的。

6.师:非常好,张老师再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将筷子,插入水中,如果你能

透过水看见筷子,就说明水是透明的。(演示)

7.出示图片:苹果汁、窗户、墨水……学生判断那些是透明的。

(二)鼻子闻

1.师:你们刚才排除了1号,可是还是没有找到水,除了看,还有什么观察方

法呢?

生:可以闻一闻师:为什么要闻?生:因为水没有味道。

2.师:闻的是味道吗?是气味。(板书:鼻子闻气味)

3.师:你们还记得科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吗?(全班做一做)请一个学生上台闻,

排除2号。

(三)舌头尝

1.师:还没找到水,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可以尝一尝。师:为什么要尝。

生:因为水没有味道。(板书:尝味道)师:怎么尝呢?大口喝?出示尝味棒。

2.师:你需要几根尝味棒?

3.师:一般情况下不能轻易尝,今天老师为你准备的东西都是可以尝的。请一

个学生上台演示,确定4号是水。

(四)小结

1.师:现在,回忆一下实验的整个过程,谁能说说水有那些特征?出示气泡图。

2.师:这是一张气泡图,气泡里要填写水的特征,我们来试一试。

3.学生拿出记录单,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个气泡:没有颜色(透明)。然

后,学生独立完成两个气泡: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4.疑问:

(1)当学生排除某个杯子时,要不要告诉他们是什么?

(2)看之后是闻,如果学生先说尝,怎么办?

三、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1.师:除了这些特点,水还有什么特点呢?

2.师:你们觉得水是什么形状的?

3.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样三种形状的瓶子(PPT),我们把同样多的水分别

倒进三个瓶子里,然后画一画,瓶子里,水的形状。

4.组长领材料,小组实验。

生:我把水倒进方的瓶子,就变成方形了……

5.小结:水没有固定形状。

6.师:这张气泡图,你觉得有没有需要添加的?板书: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水会流动

1.师:您们说,把水“倒”入不同的瓶子,说明水会怎么样啊?生:水会流动。

2.师:你能握住水吗?

请一个学生到水龙头下面接水,说说感受。生:在生活中,水是怎样流动的?

3.师:想不想模拟一下水的流动?

4.师:我们把小手握成拳头,模拟小山峰,用滴管将水滴在山峰上,观察水是

怎样流动的。

学生领材料,实验,汇报。

5.小结:水会流动,流动的方向是从高到低的。师:通过刚才的实验,黑板上

的图还需要补充吗?板书:水会流动(从高到低)

6.师: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5.玩转小水轮

【教学目标】

1.学会简单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

2.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小水轮转动

的快慢。

3.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并能通过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

【教学重点】

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并通过实验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小水轮转

动的快慢。

【教学难点】

在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活动中,能初步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材料: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

学生材料:水槽、小水轮、塑料杯、粗漏斗、细漏斗、毛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问导入

出示小水轮,问同学们看了小水轮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

题,看来对小水轮的兴趣可真不小,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课,去玩转小水

轮吧!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玩转小水轮)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指导组装小水轮:

(1)课件了解小水轮的构造,师示范如何组装小水轮,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组装,分工合作,不争不抢。

(2)生小组合作组装小水轮,师下位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探究如何使小水轮转起来。

(4)全班交流方法,师板书方法:嘴吹、手拨、水冲……

2.思考水量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

(1)师提问:你能利用水使小水轮转的更快吗?生回答:提高水的位置、加大

水量

(2)研究水量的大小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

3.实验探究,水位高低,水量大小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

研究水量的大小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

(1)生猜测水量大小水轮转得快还是水量小小水轮转的快。

(2)师示范实验步骤,分别用粗漏斗和细漏斗在同一高度用水冲小水轮。

(3)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师巡视并指导。

(4)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板书:水量大小水轮转的快

4.研究水位的高低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

(1)生猜测水位高小水轮转得快还是水位低小水轮转的快。

(2)生说实验步骤,师补充,分别在水位高和水位低的地方用同样多的水冲同

一个漏斗。

(3)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师巡视并指导。

(4)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板书:水位高小水轮转的快。

三、进一步研究小水轮转动的奥秘

1.师问:水为什么能使小水轮转起来?得出流动的水有力量。

2.那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流动的水有力量的事例?

3.生说师补充,并看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了解人类对水力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课堂小结:说出你的收获

6.盐和糖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

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盐、搅拌棒、三个烧杯、一杯面粉水和两张滤纸。

学生材料:每组四个杯子、盐、红糖、沙子、面粉、搅拌棒。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故事的题目是《小毛驴过

河》。(播放视频)

2.师:小毛驴过河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师:是呀,盐袋和糖袋变轻了,它们哪儿去了呢?生猜测。

4.师:和他想法一样的举手。好多小朋友的想法和你一样呢!大家的想法对不

对呢?盐和糖到底哪儿去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盐和

糖哪儿去了)跟老师读。

二、实验活动

活动一: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1.师:要知道盐和糖哪儿去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做实验)让我们跟着马

小跳一起走进科学实验室,寻找答案吧!看看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是盐、红糖、

沙子。在你们的材料盒里也有这三种材料呢!你能找出来吗?(生找)

2.盐、红糖、沙子,你拿对了吗?把它们按顺序放在面前,拿好的小朋友用端

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小朋友我们来观察一下盐、红糖、沙子是什么样子的。师:

观察好了吗?谁来说。生回答。

3.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一般我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观察物体。

如果把盐、红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来猜一猜。生猜测。

4.师:小朋友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不过做实验之前有

几个小提示,希望小朋友们注意:

(1)弄清步骤,按步操作。(2)一边实验,一边观察。(3)相互合作,不要

争抢。(小喇叭)马小跳还有个安全小提示,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录音内容:小朋友,在科学实验中,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只有

在老师允许的前提下才可以尝。

5.师:小朋友,都记住了吗?现在开始实验啦!

6.首先我们要把盐倒入1号杯,红糖倒入2号杯,沙子倒入3号杯。

7.怎样倒呢?大家看老师:先把烧杯轻轻放在桌面上,拿出盐,打开,倒入水

中,注意要全部倒入水中,倒入后观察盐、红糖、沙子哪儿去了。下面同桌合作

开始实验吧!生操作。

生汇报,师相应板书。

8.师:小朋友很会观察,接下来我们用小棒轻轻搅拌,看看会有什么变化。听

说过搅拌吗?谁能到前面演示一下?

9.注意:搅拌的时候小棒不能碰到烧杯底和壁,发出碰撞的声音,而且要向一

个方向搅拌。像画圆圈一样。边搅拌边观察盐、红糖、沙子哪儿去了。生操作。

10.师:这次你观察到什么?

11.师表扬。小朋友真了不起,又有了新发现。贴板书:搅拌后盐和红糖变少,

而沙子还沉在水底。

12.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没有碰烧杯,烧杯静静

的放在桌面上有一段时间了,这就是静置。小朋友再来看一看,烧杯里有什么变

化吗?生:盐和红糖完全消失不见,沙子沉在水底,没有变化。师贴板书。

13.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盐刚放入水中会下沉,搅拌后颗粒变少了,再静静

的放一会会消失不见;红糖和盐一样,会先下沉,搅拌后变少,静置几分钟完全

消失;再看看沙子,和它们不一样,它一直沉在杯底,没有变化。盐、红糖、沙

子的变化我们弄清楚了,再看看水又有什么变化呢?生:放入盐的水颜色清澈;

红糖水变红了;沙子水有点浑浊。师:通过实验,小朋友现在觉得盐和红糖哪

儿去了?生:化了。

14.师:对。像盐和红糖在水中的这种变化现象叫做“溶解”。(板书:溶解)

跟老师说。

沙子能在水中溶解吗?(不能)对,不能溶解。(板书:不能溶解)

活动二:面粉

1.师:小朋友的盒子里还有一种实验材料呢?拿出来看看是什么。(面粉)面

粉在水中会不会溶解?生猜测。

2.到底能不能溶解,我们还是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3.过渡:刚才小朋友做实验互相帮助,合作的很好。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

做一做面粉放入水中的实验。实验步骤你们还记得吗?我们先怎么做的?(把面

粉倒入水中),倒好后要进行?观察。观察好了再怎么样?一边搅拌的时候也要

观察。搅拌后再静静地放一会儿,继续观察。一共要观察几次?(3次)生操作。

4.师:爱观察的小朋友一定有很多发现,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

生:面粉刚放入水中,有部分下沉,还有一部分浮在水面上。(师贴照片)师:

搅拌之后呢?

生:水变浑浊了,变成了白色。你们看到这样的现象了吗?

5.小结:放入后有些面粉下沉,有些浮在水面上,(贴)搅拌后烧杯里的水都

变白了(贴),现在呢?还和刚才一样吗?师:现在你认为面粉能溶解到水中

吗?

6.要想知道面粉能不能溶解到水,还有一种好办法,是什么呢?——过滤。老

师准备了过滤用的实验材料,有滤纸、烧杯、玻璃棒。接下来老师做实验,小朋

友仔细观察。

7.师操作:烧杯平放在桌面上,取出一张滤纸,对折再对折,变成漏斗状,放

在烧杯口,把搅拌后的面粉水慢慢倒在滤纸上。面粉水过滤需要一段时间,小朋

友可要耐心观察哦!

8.老师离得近,已经看到一些变化了,你们看到了吗?你看到什么?(水变少

了)

9.师:是的,面粉水变少了。如果走近观察的话,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就请

你做代表到前面来观察一下。有新发现吗?

10.师:烧杯里的水和刚才的面粉水比较一下,怎么样?生:烧杯里的水清。

11.师:为什么面粉水经过过滤就变清澈了呢?你有什么想法吗?

12.师:面粉水经过过滤有些面粉留在了滤纸上,水变清了。那盐水经过过滤呢?

我们也来看看。

13.师操作,生静静观察。

14.师:小朋友想一想,面粉水和盐水经过过滤,我们看到的现象一样吗?(不

一样)哪里不一样?(面粉留在滤纸上,盐没有留在滤纸上)为什么盐没有留

在滤纸上?盐哪儿去了?(溶解了)

15.师:对,盐没有留在滤纸上,是因为盐溶解到水中了。有些面粉留在滤纸上,

是因为什么呢?(不能溶解)

16.师:通过这次的实验,我们发现面粉很难溶解到水中。(板书:很难溶解)

三、生活中寻找

1.师:小朋友学的这么认真,马小跳都忍不住想考考你们了,考题是:哪些物

质能在水中溶解,哪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出示图片:果珍、感冒冲剂、洗

衣粉、味精、豆子、醋、蜂蜜、洗洁精、油)

四、拓展

1.师:小朋友,你知道吗?除了像感冒冲剂、洗衣粉这一类的固体,像醋这样

的液体能溶解到水,生活中还有一些气体也可以溶解到水中。瞧,(师拿出可乐)

可乐里面就溶解了许多的气体。我们摇一摇,上面有好多的?(气泡)打开呢?

嘭,气体跑出来了!这就是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二氧化碳。小朋友,你知道

世界上最早发明汽水的人是谁吗?——英国的约瑟夫·普里斯特利。

2.科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他运用溶解的知识制成了汽水,小朋友可以用

溶解的知识做什么呢?自制泡泡水吹泡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兴趣的小朋友课

后可以尝试一下。

【板书设计】

6.盐和糖哪儿去了

第三单元

7.找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

西。

2.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3.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相关视频。

学生材料:塑料袋43个;小气球1个;大气球1个;安全图钉、水槽、抹布;

口哨24个;打气筒24个;水下扎孔的工具8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把空气装进袋子里

1.(两个气球,装水的和瘪的)小朋友们,瞧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2.(装水的气球)这里面有东西吗?你确定?理由是什么?同意他的说法吗?

想不想看的更清楚呢?

真的有东西,能看见,也能摸着,装的是啥啊?没错。

3.(装空气的气球)这里面有东西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好,让我们倒出来看一看。你看见了吗?我也摸不到、抓不住它呀。(板贴:看

不见摸不着)

4.(气球的气全放完)气球瘪了,里面的东西已经跑出来了,跑出来的是什么

呢?(空气)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空气(板贴:找空气)

5.(装空气)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你有办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找出来装

进去吗?空气找到了吗?

6.如果给你一个袋子,你能找到空气吗?你们想到哪里去找?找的时候要注意

些什么?(生说)注意时间只有一分钟。大家可要抓紧哦!开始!

你找到空气了吗?把你的袋子举起来,人人找到了空气,真棒。好,把袋子放桌

上。

你在哪里找到了空气?(3人)(老师再指几个地方)看来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板贴:我们周围有空气。)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用塑料袋把它找出

来了。

二、用多种感官感受空气的存在

1.如果我们现在把袋子里的空气慢慢放出来,你有办法让小伙伴感受到它的存

在吗?

(1)松袋口(2)拍袋子(3)扎一个小孔

这样你会感受到什么呢?请你试一试,再和小伙伴说一说。好,袋子平放桌面。

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有风)有风就是里面的空气在跑出来。还有别的

方法感受空气吗?(板贴:感受到)

2.可以借助一些别的物体。(出示打气筒和哨子PPT)里面有空气吗?你有啥

办法让我感受到呢?(打气筒抽气)

(1)对着脸打气(师对生打气)。

(2)对着桌上纸屑打气(师演示)。

(3)对着水打气。

(4)用打气筒吹响哨子:我可以的哦,看好怎么做(拿出哨子演示),想不想

自己试一下,每两位同学一起配合操作,活动时把手背放在哨子口前方感受一下,

请5号同学拿出材料。开始!学生活动

师:哇哦,哨声四起。当哨声响起,放在哨口前的手上有何感觉?(有风)正是

空气流动让哨子发出了声音。

3.(出示装有空气的袋子)如果给你一盆水,你有办法让我们看到空气跑出来

吗?你准备怎么做?

生:把袋口浸入水里,慢慢松开,可以冒出气泡。

师:可以的,这些气泡是什么?(空气)如果我们不松袋口,用这样的钉子在袋

子上扎个孔,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生:一个个小气泡冒出来。

师:这个孔扎在这里好吗?(演示放到袋子上面)袋子放在水面上好不好?(演

示整个浸入水中)

师:想来试试吗?好,请1号同学拿袋子,2号扎,其他小朋友仔细观察,做得

不对的地方给他们指出来。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什么?(有小气泡冒出来)是呀,空气从袋子里面跑出

来了。

5.你们真是太棒了,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小朋友们想到了好多方法让

我们“看见”“听见”“感觉到”空气。老师给你们点赞!

三、空气是生命之源

1.小朋友们,在我们身边到处有空气,我们能不能离开空气呢?

2.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感受一下。一手捏紧鼻子,一手捂紧嘴巴,实在难

受你就结束游戏。

你有什么感受?如果憋气一分钟、三分钟会怎么样呢?时间再长一点呢?是呀,

人是不能离开空气的(板贴:人离不开空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空气,我们

在一些特殊的环境里要及时吸气、换气。

3.请看一段视频,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头和嘴巴,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看到什么?(游泳时运动员将头露出水面,大口换气)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

运动的时候也离不开空气。

4.两位客人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是潜水员和宇航员,仔细观察为了保证足

够的空气,他们是怎么做的?(潜水、太空)

下面一起来看一个视频(让小朋友说一说)看的时候注意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

什么?

这些做法危险在哪里呢?睡觉时要注意什么?如果要一个人呆在汽车里应该怎

么做?教室和房间也要经常开窗通风。

5.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啥收获啊?

(1)知道哪有空气。

(2)知道找到空气的办法。

(3)知道人离不开空气

是呀,这节课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空气,知道我们身边有空气,又用各种方

法感受到了空气,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关于空气,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研究。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7.找空气

我们周围有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感受到人离不开空气。

8.这里面有空气吗

【教学目标】

1.回顾生活经历,理解感知空气的多种方法。

2.能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

内部空间的空气有多有少。

3.通过猜测和实验验证粉笔、石块、木块、玻璃球、硬币、砖块、海绵、黄豆

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并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带孔隙的物品中有空气。

4.通过拓展活动,能够感知生活中有空气的物品和没有空气的物品,感知人们

通过充入空气、抽出空气来改进物品、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教学难点】

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1)1新保鲜袋、1无盖空瓶、1有盖空瓶、1满瓶石子瓶、1半瓶

石子瓶、半斤大米、1演示用高清玻璃鱼缸;(2)乒乓球、篮球、袋装薯片、

真空包装熟食、豆腐干、自行车内胎、玻璃纪念品底座、海螺、开口椰果、救生

圈;(3)黑板贴“这里面有空气吗”“有空间”“有孔隙”,4个瓶子黑板贴;

(4)简易桌牌、材料牌、蓝色遥控笔;8个塑料水槽、8块抹布、8个带盖空瓶、

8个装满石子空瓶、8个材料盒、8段粉笔、3个光滑鹅卵石、1个有孔鹅卵石、

4块珊瑚石、8干砖块、8干海绵、8硬币、8黄豆、8烂木块、8玻璃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空气,了解身边空间有空气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的保鲜袋,准备带些东西回家研究研究。眼睛睁大,

看仔细了!(示范装空气)

2.看,我在塑料袋中装进了什么?

学生交流:塑料袋中的空气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

3.你有没有办法让我们大家看到老师袋子里装有空气呢?

(方法一:移入另一个袋子。)

(方法二:在水中挤压袋子,看到有气泡冒出来。)

(方法三:挤压袋子,空气从袋子中跑出来,形成风,吹动轻的物品或吹到脸颊。)

学生至少说出2种,教师演示试一试。

4.哪一种方法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找空气。

5.除了教室里可以找到空气,我们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空气?

操场、教室……很多很多地方都有空气。

二、感知物体的内部空间有空气

1.(出示敞口的空瓶)这里面有空气吗?

(揭题:这里面有空气吗?)

怎么证明?教师演示:

将瓶子压入水中看气泡(先垂直向下,确保不漏空气;再微微倾斜漏出空气。)

2.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强调规范表达“我看到瓶子里有冒泡,说明瓶子里有空气。”

3.还看到什么?瓶子冒泡后,水进去了。说明了什么?

说明水占了原来瓶子里空气的地方。

4.(出示盖紧瓶盖的瓶子)刚才我们试着在敞口的空瓶中找到了空气,那这个

盖着盖子的瓶子里有空气吗?你怎么证明?

5.老师在这个瓶子里装一些小石子,它里面还有空气吗?

你怎么证明?

6.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7.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实验。

8.学生汇报: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汇报时要求能说到2点:一是有泡

泡说明有空气;二是两个瓶子泡泡多少不同说明两个瓶子里空气有多有少。)

9.如果老师在这个装有石子的瓶子里再装一些米,这个瓶子里的空气和刚才瓶

子里的空气比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少了?

米占据了瓶子里属于空气的空间。

10.总结:我们刚才研究了4个瓶子里有没有空气,你的回答是……

空气在瓶子的哪里?

(学生表达不规范,说地方、位置指明科学的表达就是空间)板书:有空间

11.什么时候这个瓶子里一点空气都没有?

12.小结:瓶子的内部有空间时,就会有空气,那其他物品呢?

三、感知有空隙的物品中有空气

1.刚才我们研究了4个瓶子里有没有空气,发现:只要有空间,空气就会钻进

去。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砖块、石头、海绵、粉笔、

硬币、玻璃弹珠、黄豆、木块,它们里面有空气吗?(学生意见不一,要求表达

时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2.怎么证明你说的这个物品里面是有空气的还是没有空气的?

(1)放到水里?放到水里看什么?

(2)老师准备的物品有8种,你准备怎么放?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操作规范明确:

①一个一个放(追问“为什么不能一股脑一下子全部放进去?”)。

②轻轻放下后立刻松手(强调“松手后便于观察、手抓着时手可能会挡住了视线,

影响我们观察物品有没有冒出气泡”)。

③观察水中有没有气泡从这个物体中冒出(追问“海绵和木块会浮在水面、如果

有气泡冒出来看不见怎么办?”要求“压入水中观察”)。特别注意理解实验要

求中的“依次”,即按照记录单的顺序观察,依次放入观察一个,记录一个,拿

出一个,再放下一个。

分工明确:组长放和记录,其他同学任务是什么?观察结果告诉组长、小组统一

后组长再记录。

3.送回瓶子,领回8种物品材料盒,学生实验。

4.汇报、交流。

(要求表达完整:**放入水中,我发现……,这说明……)

注意,有些物品没有冒气泡,气泡只是附着在物品的表面获孔隙上。

5.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实验结果,我们把它们按照有没有空气可以分为2类。石

头争议比较大,先放一边。

6.为什么砖块、木块、海绵、粉笔这些物体里面有空气?而这些没有呢?

也像老师这样分开来,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这些有空气的物品中,空气都可能藏

在什么地方?

学生发现:有孔隙(学生表达为洞洞、小孔时,明确科学的表达是“孔隙”)

7.也就是说,这些没有空气的物品里,就没有孔隙?让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一

下。

8.汇报:在这些没有气泡冒出的物品里有什么发现?

9.刚才有一个有争议的石头:

要求:组长带着你们的石头上台,有空气的站一边,没有空气的站一边。这边都

没有空气,观察一下,这3组的石头是什么样的?(光滑的鹅卵石)这边的石头

里有空气,这是珊瑚石,放到展台上,珊瑚石有什么特点?这块白色也是光滑的

鹅卵石,怎么也有气泡呢?(上面都划痕、小洞)

10.我们研究了这8种不同的材料,有什么发现?什么样的物品里有空气?板书:

有孔隙

四、拓展、总结

1.我们今天研究了瓶子、研究了8种不同物品,你能说说看哪些物品里有空气?

2.有空气的物品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3.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些物品,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物品里有空气吗?篮球:有

(补充介绍:篮球冲进空气、才更有弹性)

乒乓球:有(补充介绍:乒乓球里没有充气、但里面的空心部分全部都是空气)

玻璃纪念品:没有(补充介绍:高品质玻璃纪念品里没有空气,这样看起来像水

晶一样结晶透明)

袋装薯片:有(补充介绍:薯片脆脆的,冲进空气就不容易被压碎、摔碎)真空

包装熟食:没有或者极少(锡纸包装无法看出来,一定要让学生摸一摸,然后补

充介绍:抽调空气、保险的时间就更长。)

豆腐干:没有(补充介绍:抽调空气、保险时间更长)

自行车内胎:有(补充介绍:冲进空气,就能缓解轮子与地面的碰撞)

海螺:有(补充介绍:海螺里有了空气,我们就能从海螺中听到海浪的声音)开

口椰果:有(补充介绍:椰果里有空气,可以让椰果漂浮到很远的地方生根发芽)

救生圈:有(补充介绍:救生圈里有空气,可以让我们安全地漂浮在水面不被淹

死)

4.除了这些物品,你还能在哪些物品中找到空气?

【板书设计】

8.这里面有空气吗

9.空气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标】

1.通过玩气球的活动,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2.通过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和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的活动,知道空气

会流动。

3.通过与水的类比,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的描述空气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会流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相关视频、水槽、矿泉水瓶、杯子。

学生材料:不同形状的气球、气筒、纸屑。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水的观察方法、以及水是什么样的

1.我们研究水的时候用什么来观察的?水是什么样的?(板书)今天我们用研

究水的方法继续研究空气。(板书)

2.我们在观察水的时候把水放在杯子里进行观察。观察空气,哪里有空气?(学

生回答: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观察空气就很方便了。

二、观察空气的常见特点

1.请用这些方法观察空气(师指着黑板上的观察器官图)讨论空气有哪些特点?

学生汇报。(板书)

2.空气还有哪些特点呢?我们继续研究

三、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1.谁能帮我打气球?(请学生上来打气球)

2.气球鼓起来了,气球像什么,气球里的空气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学生回答。

出示学习单一PPT我们可以这样把气球中空气的形状画下来。

3.请同学们选择教室里四种不同的气球,观察气球像什么,气球里的空气是什

么形状的?填写在学习单上。

学生活动,汇报。

4.好奇怪,空气怎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5.原来空气的形状是会变的。(视频)回答问题:空气有固定的形状吗?(板

书)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气球里的空气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学生发现空气水一样

也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认识空气会流动

1.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PPT)松开气球口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什么?

2.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做一做。用气筒打气球,用手捏住气球口,轻轻松

开气球口,

对着托盘内的纸屑,观察实验现象。请1号同学上来领取实验器材,认真做,仔

细观察,实验结束请1号同学将实验器材归还。

3.学生活动,汇报。

4.松开气球口,你看到了什么?哪里的空气把纸屑吹走了。气球里的空气跑出

来了,把纸

屑吹走了。我们借助纸屑看到气球里的的气跑出来了。其实这就是空气在流动。

(板书)

5.出示瓶子和杯子。(教师演示)你能看到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杯子里吗?(不

能)有没

有办法能让我们看见呢?小组讨论。

学生可能有的办法教师引导策略

把瓶子口对准杯子,直接教师现场演示做动作,大家说说能看到空气从瓶子移到杯子里

倒。吗?

把瓶子放到杯子里。瓶子放在杯子里了,瓶子里的空气还是在瓶子里,没有移动。

学生想到把杯子和瓶子放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做一做,一边做一边调整操作方法,让

入水中。学生观察到瓶子里的空气移到了杯子里。

(出示图)这个同学在做什么?对大家有没有启发?说说大家

学生如果实在想不出来

的想法。

······

6.请一位同学上来和老师一同合作完成。杯子里装满了水。瓶子的口冒出了泡

泡。这个

气泡就是瓶子里的空气,跑到了杯子里。(视频)

7.小结:空气看不到,摸不着,可我们借助一些物体,能让我们到空气在流动。

[设计意图:这组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发现空气的又一重要特征:空气会流动。]

五、出示课题,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空气是什么样的?同桌位互相说一说。(板书)

2.我们用了相同的方法来观察水和空气。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3.出示学习单二,指导学生填写。

4.学生汇报。

5.小结:我们用这些方法学习观察了石头、沙子、水、空气。今后继续用这些

方法观察其他的物质,发现更多的秘密。

[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尽可能多的描述空

气的特点。]

【板书设计】

9.空气是什么样的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10.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听声音等方式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够通过语言、动作、声音等方式描述出动物的主要不同特征。

3.分辨出非动物与动物的区别。通过对比活动,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4.寻找出校园里的动物。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物。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式观察描述出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分辨出动物与非动物的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动物图片、动物活动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材料:问卷星、动物分类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1.师:今天我们一()班的小朋友排队到电脑室上课纪律非常好,老师再请同

学们完成一个小任务,完成的既快又好的小组老师就加星,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

的“认一认”图标,用鼠标选择这些动物正确的名称并提交。(问卷星)

根据学生的答案,请两三个人回答:你是怎么认出“大象”的?

2.揭题:看来同学们对动物有很多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大自

然中形形色色的动物吧!(板书)

二、科学游戏,发展思维

1.听声音猜动物:出示一幅森林图:今天有几只动物躲在树林里,只能听到它

们的叫声,看不到它们的样子,你能判断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动物吗?谁能来模仿

一些动物的声音让我们大家猜猜。

过渡:同学们好厉害,还能通过声音来描述动物,看来老师要想个难度大点的

2.看局部猜动物:请同学们看(图片出示小鸭子的脚),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

物吗?(同学们可能猜鸭或者鹅、鸟)

3.看来光看动物的局部特征我们不能知道这是什么动物,那现在呢(出示身体

部分),最后出示头部,现在大家能猜对了吗?

4.恭喜猜对的同学,看小鸭子也高高兴兴地跑来加入我们的学习了(动态图),

它是怎样跑过来的谁能模仿一下?

5.还能模仿什么动物?

6.除了用语言、声音和动作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描述我们知道的动物?

(学生交流:还可以动物喜欢吃的食物、本领等方法来描述)

7.我们说你们猜:信封里面有动物的图片和名称,小组内的成员仔细观察这种

动物,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这种动物,但是不能直接说出这个动物的名称,

通过自己的描述或者表演让其他小组来猜一猜你们组观察的是什么动物,活动期

间内不能偷看别人的信息哦。(先播放一组同学的演示视频,再请一个同学来说

一说怎么玩这个游戏)

8.小组展示,(请两组最先完成并表现好的上来展示)其他小组根据信息猜动

物。剩余小组就近组合相互猜

9.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了许多描述动物的方法,而且又认识了很多动物,

看这个是动物吗?(电动小狗图片)(同学可能会说是,可追问为什么),再出

示狗妈妈和小狗图片,它和我们真的狗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回答:真的小

狗需要吃东西、会动、要喝水、会生病……)

10.小结:播放“小狗的生长过程”微视频。

11.师:那刚才我们认识的大象、鸭子等,它们是不是也要吃东西、会动、要喝

水、会生病……,在科学上把像小狗、大象、鸭子等这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动物,

要吃东西、会生长、会生动物宝宝等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小结板书)

12.分类:正是他们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分类别区分它们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之一。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动物也来分一分类,并说一说分类方法。

三、走出教室,综合应用

1.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动物,你想跟它们交朋友吗?平常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能

看到什么动物呢?

2.今天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走出教室,到校园到小区到户外找一找,看看你能

找到那些小动物,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11.多姿多彩的植物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通过校园图片展示说常见植物的名称,学会看+闻+摸、画树

叶、拓树皮、量树干四种观察植物的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多种观察方法初步认识并描述植物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在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善于

思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讨论真花、假花的区别,意识到植物的

共有特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植物。

【教学重点】

让孩子认识四种观察植物的方法——看+闻+摸、画树叶、拓树皮、量树干;引导

学生认识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让孩子掌握四种观察植物的方法——看+闻+摸、画树叶、拓树皮、量树干。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植物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每周一到周五,我们都会在美丽的鼓二小校园里面学习与生活,

在这里我们有老师和同学的陪伴,但是你们知道吗?还有其他的小伙伴也在默默

地陪着我们哦!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视频展示校园中的5种植物-竹、

睡莲、榕树、银杏、多肉)。

2.师:这些小伙伴都是什么呀?(对,就是校园里多姿多彩的植物,板书)你

都看到哪些什么植物?学生回答,蒙层揭示。

3.过渡:你们是怎么观察出来的呢?(用眼睛观察到了它们的不同形态)

4.今天老师介绍几种观察植物的方法,想一起学习吗?好吧,那跟着老师走进

神秘的植物王国(PPT)吧!

二、介绍观察植物的四种方法

1.第一种方法——看、闻、摸

(1)师:瞧,这是啥?——茉莉花,老师先发给你们进行观察。

(2)师:告诉老师,你们观察到了茉莉花的什么?

学生1:看到了它的颜色是白色的(板书:看)

学生2:闻到了它的香味(板书:闻)……

(3)师:你们知道吗?你们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观察植物的第一种办法——看、

闻、摸呢!

2.第二种方法——画树叶

(1)师:(PPT)看,这些是什么?(树叶)它是长在树上的真树叶吗?(不是,

是通过笔画出来的树叶)。虽然说不是真实的树叶,但是通过一笔一画,已经将

树叶的形态全部展现出来。因此,画树叶可是观察植物树叶的有效办法哦!(板

书:画树叶)

(2)师:班主任老师已经让每个同学带来一片树叶对不对?那现在请拿出来吧!

我们一起来画树叶!画树叶开始。(5分钟)

(3)师:画好了吗?那请你们把你们的名字写在树叶画上,然后整齐地摆放在

桌面上,老师准备过来挑选了哦!(手机相机拍摄四张图片,一起上传)提问学

生,是不是很生动形象?一起给他们点个赞吧!师:其他同学也别灰心,老师

的评选还没结束呢!请你们把树叶画先交给小组长,小组长收齐后交给老师,老

师下课后还要再评选出5幅优秀树叶画哦!

3.第三种方法——拓树皮

(1)师:学到这,老师要和你们说个秘密,你们的美术老师梁老师偷偷地告诉

我说你们已经掌握了一种本领,叫做摹印纹理(PPT)它能够将物体的粗糙表面

摹印下来,这种方法也能用在观察植物上哦!在科学课上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拓

树皮(板书:拓树皮)来跟着老师一起读一遍:“拓树皮”。师:怎么拓树皮

呢?孩子们请看(播放微课)。

(2)学会了吗?好,那你们课后去校园里,把你最喜欢的那棵树的树皮拓印下

来,把拓印画交给班长,老师会从中选出5幅最佳作品哦!

(3)师:另外,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关于树皮的奥秘,别看树皮的样子很低

调,它对植物来说可重要了呢!因为树皮上的韧皮部是传输植物养分的重要器官,

如果韧皮部被破坏,可能导致整棵树的死亡。正如俗语所说“人怕伤心,树怕剥

皮”啊!所以能不能在树皮上乱刻乱画呀?(不能)

4.第四种方法——量树干

(1)师:学了三种方法了,有没有第四种方法呢?别着急,请看(出示抱大树

的图片)这两个人在干嘛?(枹树)大树有啥好抱的?原来啊,他们是在用自己

的身体测量这棵树到底有多大。除了这个方法,你们还有其他妙招吗?学生回答。

(2)师:有没有更方便的武器呢?有,你们看,就是老师手上的软尺(出示软

尺)。

(3)师:一起来看看怎么测量?(演示软尺测量树干)。所以,第四种观察植

物的方法就是用软尺量树干。

(4)师:你们想不想用它来测量树干大小?(学生回答:想)

(小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5分钟)

(5)师:测量出来了吗?好,请小组来汇报下吧!先请第1小组,第2小组。。。

掌握这种方法了吗?好,那老师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你们去找校园里最粗的

那棵“树爷爷”好不好?

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实验材料交到讲台上。(分别奖励收的整齐小组,速度快的

小组小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