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戏页学习课件第1页/共53页
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呵,童年却是—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第2页/共53页鲁迅社戏第3页/共53页什么是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第4页/共53页走近作者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弃医从文,试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第5页/共53页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知识介绍:第6页/共53页写作背景本文是《社戏》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是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戏园里的人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后半部分写江南水乡的看戏经历,目的是为了与北京看京戏的环境两相对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第7页/共53页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3.体会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4.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第8页/共53页归省
行辈惮
絮叨
怠慢撺掇凫水潺潺歌吹
蕴藻家眷
皎洁漂渺
纠葛
棹踱
颇
宛转撮
桕树楫
检查预习1.给下列蓝颜色的字注音。xǐnghángdànxùdaodàicuānduofúchánchuìyùnzǎojuànjiǎopiāomiǎojiūgězhàoduópōwǎncuōjiùjí第9页/共53页检查预习2.解释下列词语。大抵:归省:相仿:惮:絮叨:撺掇:委实:大多,多半。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大致相同。仿,类似。怕,畏惧。翻来覆去地说。从旁鼓动人做某事。实在。第10页/共53页检查预习2.解释下列词语。潺潺:弥散:疏疏朗朗:漂渺:撮:纠葛:棹:形容船头激水的声音。弥漫消散。形容稀疏的样子。通常写作“缥缈”或“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用手捏取细碎的东西。纠缠不清的事情。划着。第11页/共53页第一课时第12页/共53页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3.试概括每部分大意。4.从故事情节来看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第13页/共53页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①看戏前②看戏中③看戏后(1—3)(4—30)(3l一40)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整体感知第14页/共53页整体感知3.试概括每部分大意。第一部分:
(1—3)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第15页/共53页整体感知3.试概括每部分大意。第二部分:
写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①(4—9)写看戏前的波折。②(10—13)写去赵庄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③(14—21)写在赵庄看戏。④(22—30)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吃。第三部分:
写看社戏后的余波。第16页/共53页4.从故事情节来看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的波折。④夜航去看社戏途中。⑤赵庄看社戏。⑥看社戏后归航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详略
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第17页/共53页社戏一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1—3)二去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4—30)三看社戏后的余波
(31—40)略详略看社戏的波折(4—9)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0—13)赵庄看社戏(14—21)深夜归航(22—30)表现了作者对少年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乐土好友趣事第18页/共53页自主学习学习第一部分:看戏前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3.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把这个词找出来。第19页/共53页合作学习学习第一部分:看戏前1.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2.找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3.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第20页/共53页成果展示1.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平桥村是乐土得到优待免念古书钓虾放牛好戏好豆老人孩子纯朴善良第21页/共53页成果展示2.找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
第一盼望——急得要哭——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渲染沮丧)——不钓虾,东西也少吃,不开口——高兴(烘托社戏对儿童的吸引力)。
第22页/共53页成果展示3.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①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②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③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第23页/共53页小结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第24页/共53页第二课时第25页/共53页1、“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阅读第二部分第26页/共53页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小孩去。③外祖母要担心。三次波折:①八叔公的船回来了。②识水性、不乱跑。③打包票、船大、保证不出事。好处:①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②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三次转机第27页/共53页月夜行船品味鉴赏第28页/共53页2.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点磕退后上前架
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第29页/共53页3、再读第11段,这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有什么表达效果?调动视觉、触觉、嗅觉、感觉多种感官器官,运用比喻方法,融情入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作者写了河岸、河面和两岸的连山,既描写出了乡村景物的优美,也写出了船行之快,突出了看戏心情的急迫。第30页/共53页4.文中为什么说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呢?
(1)通过听觉写“我”内心对社戏的渴望。(2)“自失”是因为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既写出乡村景色之美,又写出看社戏给“我”带来的好心情。第31页/共53页5.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孩子们爱不爱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6、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来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第32页/共53页5、不好看。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二是也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三是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不爱看。表现:稀奇、渐不明显、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哈欠、各管自己谈话。(侧面描写)第33页/共53页6、(1)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对于未知事物和新鲜事物的追求和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2)小伙伴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玩耍,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不仅是看戏,更醉心的是看戏前后的氛围和感觉。第34页/共53页自主探究学习第二部分:看社戏2.“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什么?1.这一部分写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3.途中偷罗汉豆吃,这件事能不能删掉,为什么?第35页/共53页自主探究学习第二部分:看社戏2.“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什么?1.这一部分写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①通过视觉、听觉写“我”对赵庄的依恋之情。②“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侧面描写突出船快。“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第36页/共53页自主探究3.途中偷罗汉豆吃,这件事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罗汉豆并不是无上的美味,但那是要好的伙伴们齐心协力做好的,因此便变成了无法再吃到的好豆。社戏也并不是引人入胜,但看戏时有伙伴的陪伴,因此便变成了无法再看到的好戏。童年的快乐、甜蜜,也便变成了永恒的回忆。所以,不能删掉。第37页/共53页小结
这一部分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修辞方法,融情入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神。第38页/共53页第三课时第39页/共53页1.这篇小说人物众多,谁是贯穿始终的人物?小说再现了他什么时候的生活情形?2.双喜在全文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3.阿发在偷豆一节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4.六一公公怎样的一个老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合作探究第40页/共53页成果展示1.双喜在全文中共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
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从满自信,又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2.阿发和桂生在偷豆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
阿发憨厚、无私。桂生机灵、勤快。3.六一公公怎样的一个老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第41页/共53页合作探究1.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2.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烘托了人物形象,抒发了对社戏、乡间生活的深厚感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第42页/共53页合作探究2.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
“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第43页/共53页写法探究本文标题为“社戏”,所以看戏当然是重点,这一部分也写得最详。看戏前写在平桥村受到的优待,是为看戏作铺垫的情节,看戏后写六一公公的夸奖和送豆,是照应看戏前表现村民的淳朴,所以这两部分都写得较略。1详略得当第44页/共53页写法探究看戏是重点,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看戏途中的喜悦和看戏回来的欢快心情,而是把这种心情寄托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第11、12段看戏途中和第22段看戏归来,都加入了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正是这些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了“我”和小伙伴们欢快的心情。2融情于景第45页/共53页美景美人美生活美情意美
本文通过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在农村看社戏的事件,抒发了“我”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我”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课文总结第46页/共53页拓展延伸课后从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中选择一到两个中短篇小说来读一读,特别是集子中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这两篇。读完后可以和同学们谈谈你的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场销售总监合作协议6篇
- 12 做个小温室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二年级下册苏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2 弹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 课程汇报:汇报人
- 财务经理晋升述职报告
- 腹部增强CT的护理
- 薛建改生产运营管理
- 《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七年级美术(浙美版)上册教学设计7.鸟语花香
- 4梅花魂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锦屏二级水电站厂区枢纽工程测量方案
- 简约复古风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作品简介名著读后感PPT课件
- 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17版)
- 中国银行履约保函(中英文)
- 不锈钢储罐施工方案(2024043554)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 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 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
- 【《项链》莫泊桑】《项链》课本剧剧本
- 唐长安城高官住宅分布变迁之初步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