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_第1页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_第2页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_第3页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_第4页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2004年11月11日发布2005年2月1日起实施前言本规范是依据我国村镇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须要,依据水利部2002第30号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合同和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在仔细总结各地村镇供水实践阅历、广泛调查探讨和征求看法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本规范以村镇供水工程设计为主,同时兼顾了规划、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共12章292条。第1章为总则,第2章为供水规划,第3~9章为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第10章为集中式供水工程施工与验收,第11章为集中式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第12章为分散式供水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本规范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探讨院负责说明。本规范主持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探讨院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探讨总院,清华高校,北京工业高校,中国疾病预防限制中心,扬州高校,山西省临汾市水利局,四川省巴中市水利局,福建省水利厅供水公司,陕西省水利厅供水处,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探讨院,山东省水科院,重庆市亚太环保工程技术设计探讨所,南京水文水资源探讨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文朝崔招女刘学功王永胜胡亚琼李仰斌赵乐诗严家适杨广欣张敦强刘群昌丁昆仑周玉文尚琪沙鲁生张健王维平刘亨益窦以松张鸿涛吕俊蒋吉发康永滨张剑峰刘城鉴目次1总则 12供水规划 23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基本要求 33.1供水规模和用水量 33.2供水水质和水压 53.3水源 53.4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 63.5防洪和抗震 64取水构筑物设计 74.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74.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115泵站设计 136输配水设计 177调整构筑物设计 188水厂总体设计 189净水设计 189.1一般规定 189.2预沉 189.3粗滤和慢滤 189.4凝合剂和助凝剂的选择与投配 189.5混合 189.6絮凝、沉淀和澄清 189.7过滤 189.8净水器 189.9深度净化 189.10地下水除铁和除锰 189.11地下水除氟 189.12电渗析 189.13消毒 1810施工与验收 1810.1一般要求 1810.2土建工程 1810.3材料设备选购 1810.4管道、设备安装 1810.5试运行 1810.6竣工验收 1811运行管理 1811.1一般要求 1811.2水质检验 1811.3水源管理 1811.4净水厂管理 1811.5泵站管理 1811.6输配水管理 1812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1812.1一般要求 1812.2雨水集蓄供水工程 1812.3引蓄供水工程 1812.4分散式供水井 18规范用词说明 18

1总则为规范我国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供水质量,保障饮水平安,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村镇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建制镇、集镇、村庄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村镇供水工程应分类进行建设和管理。村镇供水工程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按供水规模可分为表1.0.3中的五种类型。表集中式供水工程类型划分工程类型I型II型III型IV型V型供水规模w(m3/d)w≥1000010000>w≥50005000>w≥10001000>w≥200W<200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爱护供水水源;2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平安的规定;3与当地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以近期为主,近、远期结合,设计年限宜为10~15a,可分期实施;4充分听取用户看法,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和供水技术,在保证工程平安和供水质量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运行管理简便;5主动采纳适合当地条件并经工程实践和鉴定合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6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7尽量避开洪涝、地质灾难的危害,或有抵挡灾难的措施。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供水规划发展村镇供水,应制定区域供水规划和供水工程规划。区域供水规划应依据规划区内各村镇的社会经济状况、总体规划、供水现状、用水需求、区域水资源条件,以及管理要求、村镇分布和自然条件等进行编制。规划内容应包括供水现状分析,拟建供水工程的类型、数量、布局及受益范围,各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规模、投资估算,建设和管理的近、远期目标,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营和供水质量的管理措施,规划水源地的爱护措施,以及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等。区域供水规划,应能指导当地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管理。应依据水源的水量和水质、供水的水量和水质、供水牢靠性、用水便利程度等,对村镇供水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有符合水质、水量要求的水源时,应规划建立集中式供水工程;有条件时,应优先选择联片集中供水或管网延长供水方式。其中水源和供水范围,可跨村、镇、行政区域进行规划,但应做好协调工作。受水源、地形、居住、电力、经济等条件限制,不相宜建立集中式供水工程时,可依据当地实际状况规划建立分散式供水工程。集中式供水工程应依据本规范第3~9章的有关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合理确定其水源、供水范围、供水规模、供水方式、水厂厂址、净水工艺和管网布置;分散式供水工程应依据本规范第12章的有关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合理确定工程形式和规模。3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基本要求3.1供水规模和用水量供水规模(即最高日供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其他未预见用水量,应依据当地实际用水需求列项,按最高日用水量进行计算。确定供水规模时,应综合考虑现状用水量、用水条件及其设计年限内的发展变更、水源条件、制水成本、已有供水实力、当地用水定额标准和类似工程的供水状况。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应分别计算供水范围内各村、镇的最高日用水量。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W=Pq/1000(-1)P=P0(1+γ)n+P1(-2)式中W—居民生活用水量,m3/d;P—设计用水居民人数,人;P0—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数,其中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人;γ—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依据当地近年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确定;n—工程设计年限,a;P1—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可依据各村镇的人口规划以及近年来流淌人口和户籍迁移人口的变更状况按平均增长法确定,人;q—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可按表确定,L/人·d。表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单位:L/人·d主要用(供)水条件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集中供水点取水30~4030~4530~5040~5540~70水龙头入户,无卫生设施或较少40~6045~6550~7050~7560~100全日供水,户内有洗涤池和部分其他卫生设施60~8065~8570~9075~9590~140全日供水,室内有给水、排水设施且卫生设施较齐全80~12085~12590~13095~140120~200注:①本表所列用水量包括了居民散养畜禽用水量、散用汽车和拖拉机用水量、家庭小作坊生产用水量。②一区包括: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北部,陕西和山西两省黄土沟壑区,四川西部。二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及河套地区,河北北部。三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三省的大部分地区,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四区包括:重庆、贵州、云南,四川大部分地区,广西西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西部山区。五区包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台湾,安徽、江苏、广西、湖北、湖南五省的大部分地区。③取值时,应对各村镇居民的用水现状、用水条件、供水方式、经济条件、用水习惯、发展潜力等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综合考虑以下状况:村庄一般比镇区低;定时供水比全日供水低;发展潜力小取较低值;制水成本高取较低值;村内有其他清洁水源便于运用时取较低值。调查分析与本表有出入时,应依据当地实际状况适当增减。④本表中的卫生设施主要指洗涤池、洗衣机、淋浴器和水冲厕所等。公共建筑用水量应依据公共建筑性质、规模及其用水定额确定。1条件好的村镇,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确定公共建筑用水定额;条件一般或较差的村镇,可依据具体状况对规范GBJ15中的公共建筑用水定额适当折减。2缺乏资料时,公共建筑用水量可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5%~25%估算,其中无学校的村庄不计此项,其他村庄为5%~10%,集镇为10%~15%,建制镇为10%~25%。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日最高用水量,应依据畜禽饲养方式、种类、数量、用水现状和近期发展支配确定。1圈养时,饲养畜禽用水定额可按表选取;表饲养畜禽日最高用水定额单位:L/头或只·d畜禽类别用水定额畜禽类别用水定额畜禽类别用水定额马40~50育成牛50~60育肥猪30~40骡40~50奶牛70~120羊5~10驴40~50母猪60~90鸡0.5~1.02放养畜禽时,应依据用水现状对按定额计算的用水量适当折减;3有独立水源的饲养场可不考虑此项。企业日用水量应依据以下要求确定:1企业生产用水量应依据企业类型、规模、生产工艺、用水现状、近期发展支配和当地的生产用水定额标精确定。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应依据车间性质确定,无淋浴的可为20~35L/人·班;有淋浴的可依据具体状况确定,淋浴用水定额可为40~60L/人·2对耗水量大、水质要求低或远离居民区的企业,是否将其列入供水范围应依据水源足够程度、经济比较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等确定。消防用水量应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39的有关规定确定。允许短时间断供水的村镇,当上述用水量之和高于消防用水量时,确定供水规模可不单列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经济条件好或规模较大的镇可依据须要适当考虑,其余镇、村可不计此项。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宜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25%取值,村庄取较低值、规模较大的镇区取较高值。时变更系数,应依据各村镇的供水规模、供水方式,生活用水和企业用水的条件、方式和比例,结合当地相像供水工程的最高日供水状况综合分析确定。1全日供水工程的时变更系数,可按表确定:表全日供水工程的时变更系数供水规模w(m3/d)w≥50005000>w≥10001000>w≥200w<200时变更系数Kh1.6~2.01.8~2.22.0~2.52.3~3.0注:企业日用水时间长且用水量比例较高时,时变更系数可取较低值;企业用水量比例很低或无企业用水量时,时变更系数可在2.0~3.0范围内取值,用水人口多、用水条件好或用水定额高的取较低值。2定时供水工程的时变更系数,可在3.0~4.0范围内取值,日供水时间长、用水人口多的取较低值。日变更系数,应依据供水规模、用水量组成、生活水平、气候条件,结合当地相像供水工程的年内供水变更状况综合分析确定,可在1.3~1.6范围内取值。水厂自用水量,应依据原水水质、净水工艺和净水构筑物(设备)类型确定。采纳常规净水工艺的水厂,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5%~10%计算;只进行消毒处理的水厂,可不计此项;采纳电渗析工艺的水厂,可按电渗析器日产淡水实力的120%计算。水源取水量,一般可按供水规模加水厂自用水量确定;利用已有渠道输水时,尚应考虑渠道的蒸发、渗漏损失量;有庭院浇灌和农田浇灌需求时,尚应依据具体状况适当考虑庭院浇灌用水量和农田浇灌用水量。3.2供水水质和水压集中式供水工程,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受水源、技术、管理等条件限制的Ⅳ、Ⅴ型供水工程,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供水水压,应满意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设计时,对很高或很远的个别用户所需的水压不宜为限制条件,可实行局部加压或设集中供水点等措施满意其用水须要。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可为5~10m,两层建筑物为10~12m,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3.5~4.0m;当用户高于接管点时,尚应加上用户与接管点的地形高差。配水管网中,消火栓设置处的最小服务水头不应低于10m。用户水龙头的最大静水头不宜超过40m,超过时宜实行减压措施。3.3水源供水水源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应水质良好、便于卫生防护,地下水源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的要求,地表水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的要求,或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的要求。当水源水质不符合上述要求时,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若限于条件需加以利用时,应采纳相应的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本规范要求。2应水量足够,干旱年枯水期设计取水量的保证率,严峻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他地区不低于95%。当单一水源水量不能满意要求时,可实行多水源或调蓄等措施。3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的要求,并依据优质水源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的原则,合理支配与其他用水之间的关系。水源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具体调查和搜集区域水资源资料,并据此选择相宜的水源。2有多个水源可供选择时,应对其水质、水量、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施工和管理条件、卫生防护条件等进行综合比较,择优确定。3对拟选水源应进行水资源勘察,重点进行水质和干旱年枯水期可供水量分析,结合相应的供水方案作出评价。地下水源应依据《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的要求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地表水源评价时,应分析不同水文年逐月流量和含砂量的最大、最小、平均值,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和常水位,洪水持续时间、冰情、水温柔水质等历史记录资料,并进行水量平衡分析。缺乏资料时,应进行实测和调查,选择相邻水文站作参证站进行水文预料分析,并适当提高设计取水量的保证率。对设计选用的供水水源应依据其类型和须要,明确爱护措施。3.4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应依据区域的水资源条件、用水需求、地形条件、居民点分布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依据优水优用、便于管理、单方水投资和运行成本合理的原则确定。水源水量足够,在地形、管理、投资效益比、制水成本等条件相宜时,应优先选择适度规模的联片集中供水。水源水量较小,或受其他条件限制时,可选择单村或单镇供水。距离城镇供水管网较近,条件相宜时,应选择管网延长供水。有地形条件时,宜选择重力流供水。应按自来水入户设计。当用水区地形高差较大或个别用水区较远时,应分压供水。3.4.8只有唯一水质较好水源且水量有限时,或制水成本较高、用户难于接受时,可分质供水。有条件时,应全日供水;IV、V型供水工程,条件不具备时,可定时供水。3.5防洪和抗震集中式供水工程的防洪设计应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防洪标准》(SL-)的有关规定。I~III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应按30~20a一遇洪水进行设计、100~50a一遇洪水进行校核;IV、V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应按20~10a一遇洪水进行设计、50~30a一遇洪水进行校核。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有关规定。I~III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实行抗震措施;IV、V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实行抗震措施。4取水构筑物设计4.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和位置,应依据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取水量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可依据下列条件选择:1)底板埋深大于15m、含水层总厚度大于5m时,可选择管井;2)底板埋深小于20m、含水层总厚度5~10m,管井出水量不能满意要求时,可选择大口井;3)底板埋深小于30m、含水层有牢靠补给条件,管井和大口井出水量不能满意要求时,可选择辐射井;4)集取地表渗透水或地下潜流,含水层厚度小于5m且埋深浅时,可选择渗渠,但渠底埋深应小于6m;5)有水质良好、水量足够的泉水时,可选择泉室集取泉水。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位于水质良好,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并便于划定爱护区;2)位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段;3)按地下水流向,设在村镇的上游,并靠近主要用水区;4)集取地表渗透水时,地表水水质不低于GB3838的要求;5)靠近电源,施工和运行管理便利。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拟开采含水层应依据各含水层的岩性、透水性、水质、补给条件和设计取水量等确定;2构筑物深度应依据拟开采含水层的埋深、岩性、出水实力、枯水季节地下水位埋深及其近年来的下降状况、其他井的影响、施工工艺等因素综合确定;3进水结构应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进水实力大于设计取水量,结构坚实、抗腐蚀性强且不易堵塞;4应有防止地面污水和非开采含水层水渗入的措施;5大口井、辐射井、渗渠和泉室,应有通气措施;6应有测量水位的条件和装置;7位于河道旁边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应有防冲和防淹措施。管井设计应符合《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和《机井技术规范》(SL256)的有关规定。1过滤器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过滤器类型,应依据开采含水层的岩性确定,可按表-1选用。表-1管井过滤器类型选择开采含水层岩性过滤器类型基岩岩层稳定,裂隙、溶洞无充填担心装过滤器岩层不稳定,裂隙、溶洞无充填骨架过滤器、缠丝过滤器岩层不稳定,裂隙、溶洞有充填缠丝过滤器、单层填砾过滤器碎石土类d20<2mm单层填砾过滤器、缠丝过滤器d20≥2mm骨架过滤器、缠丝过滤器砂土类粗砂、中砂单层填砾过滤器、缠丝过滤器细砂、粉砂双层填砾过滤器、单层填砾过滤器注:d20为碎石土类含水层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2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2)过滤器长度应依据可开采含水层的累计厚度、富水性、设计取水量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可开采含水层累计厚度不超过30m时,过滤器长度可按含水层累计厚度取值。3)过滤器的进水实力可按下式计算:Qg=πDgLgNVg(-1)式中Qg—过滤器的进水实力,m3/s;Dg—过滤器外径,填砾过滤器算至滤料外表面,非填砾过滤器算至过滤器外表面,m;Lg—过滤器有效进水长度,可按过滤器长度的85%计算,m;N—过滤器进水面层的有效孔隙率,可按过滤器进水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Vg—允许过滤器进水流速,可按表-2取值,m/s。表-2允许过滤器进水流速开采含水层渗透系数K(m/d)K>120120≥K>8080≥K>4040≥K≥20K<20允许过滤器进水流速Vg(m/s)0.0300.0250.0200.0150.0104)过滤器骨架管的穿孔形态、尺寸和排列方式,应依据管材强度和加工工艺确定;孔隙率宜为15%~30%。5)缠丝过滤器的骨架管应有纵向垫筋,垫筋高度6~8mm,垫筋间距应保证缠丝距管壁2~4mm,垫筋两端设挡箍。缠丝材料应无毒、耐腐蚀、抗拉强度大和膨胀系数小;缠丝断面形态宜为梯形或三角形;缠丝孔隙尺寸应依据含水层的颗粒组成和匀称性确定,碎石土类含水层宜为d20,砂土类含水层宜为d50;缠丝面孔隙率,可按下式计算:Pc=(1-d1/m1)(1-d2/m2)(-2)式中Pc—缠丝面孔隙率;d1—垫筋直径或宽度,mm;m1—垫筋中心距离,mm;d2—缠丝直径或宽度,mm;m2—缠丝中心距离,mm。注:d50为砂土类含水层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6)填砾过滤器的滤料厚度,应依据含水层岩性确定,可为75~150mm;滤料高度应超过过滤器的上端;滤料规格可按下列要求确定:砂土类含水层:D50=(6~8)d50碎石土类含水层:当d20<2mm时,D50=(6~8)d20当d20≥2mm时,可不填砾或充填10~20mm的填料;滤料的不匀称系数应小于2。注: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2井孔直径,应依据设计取水量、允许井壁进水流速、设计取水含水层厚度和埋深、过滤器类型、钻井工艺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并满意以下要求:1)井孔直径:Dk≥Q/(πLgVj)(-3)式中Dk—井孔直径,m;Q—设计取水量,m3/s;Lg—过滤器长度,m;V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m/s。2)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可按下式计算:Vj=K1/2/15(-4)式中K—开采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s。3)非填砾过滤器,井孔直径应大于井管外径100mm;4)填砾过滤器,取水含水层为中、粗砂时,井孔直径应大于井管外径200mm;取水含水层为粉、细砂时,井孔直径应大于井管外径300mm。3井管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开采段井管内径应与过滤器内径相同;下泵段井管内径应比选用的水泵最大外径大50mm;下泵段的深度,应依据干旱年枯水期的动水位埋深确定。2)管材,应依据井深、水质、管材强度和经济比较确定;采纳钢管时,壁厚不宜小于8mm。3)沉淀管长度,应依据拟开采含水层的岩性和井深确定,宜为2~10m。4井口四周应用不透水材料封闭,封闭深度不宜小于3m。5对不良含水层和其他非开采含水层应封闭,封闭材料可为黏土球或水泥沙浆等;选用的隔水层,单层厚度不宜小于5m;封闭位置宜超过拟封闭含水层上、下各不小于5m。6自含有粉砂、细砂的含水层中取水,并干脆向管网送水时,出水管道上宜设除砂过滤器。7I~III型供水工程,宜设备用井;备用井数量,可按设计取水量的10%~20%确定。大口井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井径,应依据设计取水量、施工条件和经济比较确定。2井壁材料和厚度,应依据井深、井径、施工工艺、当地材料和经济比较,通过受力计算确定:1)采纳大开挖法施工的大口井,井壁厚度可按下式计算:δ=C1D+C2(-1)式中δ—井壁厚度,m;D—进水段井筒外径,m;C1—材料系数,砖、石井筒为0.10,混凝土井筒为0.06;C2—阅历系数,砖砌井筒为0.10m,石砌井筒为0.18m,混凝土井筒为0.08~0.10m。2)采纳沉井法施工的大口井,应在井筒下端设钢筋混凝土刃脚;刃脚外径应比井筒外径大100~200mm,刃脚高度可为1.2~1.5m。采纳钢筋混凝土井筒,井径小于4m时,壁厚宜为350~400mm;井径大于4m时,壁厚宜为400~500mm。3进水方式,应依据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宜采纳井底进水或井底、井壁同时进水。4井底进水结构要求:1)卵砾石含水层井底可不设反滤层,其他含水层井底应铺设3~5层凹弧形反滤层,每层厚200~300mm,弧底总厚度600~1500mm,刃脚处应比弧底加厚20%~30%;2)与含水层相邻的第一层反滤料的粒径可按下式计算:DI=(6~8)db(-2)式中DI—与含水层相邻的第一层反滤料的粒径,mm。db—含水层颗粒的计算粒径。当含水层为粉细砂时,db=d40;中砂时,db=d30;粗砂时,db=d20(d40、d30、d20分别为含水层颗粒过筛重量累计百分比为40%、30%、2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mm。3)两相邻反滤层的粒径比,宜为2~4。5井壁进水结构要求:1)混凝土井壁宜采纳直径为50~100mm的圆形进水孔,浆砌砖、石井壁宜采纳矩形进水孔或插入短管进水;进水孔应交织布置,孔隙率宜为15%~20%;进水孔滤料宜分两层填充,总厚度与井壁厚度相同,滤料粒径应符合本条第4款规定。2)在中砂、粗砂、卵砾石含水层中,进水段可采纳无砂混凝土透水井壁或干砌砖(石)利用砌缝进水,但应满意结构强度要求。6井口应高出地面500mm,并加盖;井口四周应设不透水的散水坡,宽度宜为1.5m;在透水土壤中,散水坡下面应填厚度不小于1.5m的黏土层。辐射井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集水井井径,应依据辐射管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尺寸确定,且不宜小于2.5m。2集水井井底,应比最低一层辐射管低1.0~2.0m。3集水井井筒,宜采纳钢筋混凝土结构,壁厚和配筋应通过受力计算确定。采纳沉井法施工时,可参照本规范条大口井设计的有关规定;采纳漂移下管法施工,壁厚可为150~200mm。4辐射管(孔)的布置,应依据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集取浅层地下水时,辐射管(孔)应匀称对称布置;含水层较厚或间有隔水层且设计取水量较大时,可设多层辐射管(孔);每层可布置6~8条。集取地表渗透水时,集水井应设在岸边,辐射管伸向河床或库床的良好含水层。5辐射管(孔)结构应符合以下要求:1)粗砂、卵砾石含水层,辐射管宜采纳预打孔眼的滤水钢管,外径90~150mm,长度10~15m,开孔率3%~8%,孔眼直径6~8mm2)粉、细、中砂含水层,辐射管宜采纳双螺纹无毒塑料滤水管,外径60~70mm,长度15~50m,开孔率1.4%~3.0%,并外包40~80目的尼龙网套。3)黄土裂隙含水层中的辐射孔,可担心装滤水管,孔径可为120~150mm,长度80~120m。渗渠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集水管(渠),宜按非满流设计,流速为0.5~0.8m/s,充溢度为0.5,纵坡不小于0.2%。2集水管(渠)的进水孔,应交织布置在设计过水断面以上,孔眼直径和密度应依据管(渠)的结构强度、设计取水量确定,孔眼流速不大于0.01m/s,孔眼净距不小于孔眼直径的2倍。3集水管(渠)外侧应设3~4层反滤层,每层厚200~300mm,总厚度不小于800mm,集取地表渗透水时,反滤层应依据地表水质状况适当加厚。与含水层相邻的反滤料的粒径,可按本规范公式-2计算;与集水管(渠)相邻反滤料的粒径应大于进水孔眼直径;两相邻反滤层的粒径比宜为2~4。4人工清理的集水管(渠),应在端部、转角和断面变更处设检查井,间距可为50m;管(渠)内径(或短边长度)不应小于600mm。5集水井,宜分为两格,一格为沉砂室,一格为清水室;容积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确定。6集取地下潜流的渗渠应与截潜流工程相配套;截潜流防渗体应嵌入相对隔水层,并有防止侧向绕渗措施。泉室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泉室,应依据地形、泉水类型和补给条件进行布置,并有利于出水和集水,尽量不破坏原地质构造。2泉室容积,应依据泉室功能、泉水流量和最高日用水量等条件确定。泉室与清水池合建时,泉室容积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5%~50%计算;与清水池分建时,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计算。3布置在泉眼处的泉室,进水侧应设反滤层,其他侧应封闭。反滤层宜为3~4层,每层厚200~400mm,底部进水的上升泉总厚度不小于600mm;侧向进水的下降泉总厚度不小于1000mm。与泉眼相邻的反滤料的粒径可按本规范公式-2计算,两相邻反滤层的粒径比宜为2~4。侧向进水的泉室,进水侧应设齿墙;基础应不透水。4泉室结构应有良好的防渗措施,并设顶盖、通气管、溢流管、排水管和检修孔。5泉室四周地面,应有防冲和排水措施。4.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依据下列基本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位于村镇上游等水源水质较好的地带;2靠近主流,枯水期有足够的水深;3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稳定的岸边和河(库、湖等)床;4易防洪,受冲刷、泥沙、漂移物、冰凌的影响小;5靠近主要用水区;6符合水源开发利用和整治规划的要求,不影响原有工程的平安和主要功能;7施工和运行管理便利。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应依据设计取水量、水质要求、水源特点、地形、地质、施工、运行管理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河(库、湖等)岸坡较陡、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岸边有足够水深、水位变幅较小、水质较好时,可采纳岸边式取水构筑物。2河(库、湖)岸边平坦、枯水期水深不足或水质不好,而河(库、湖)中心有足够水深、水质较好且床体稳定时,可采纳河床式取水构筑物;3水源水位变幅大,但水位涨落速度小于2.0m/h、水流不急、枯水期水深大于1m、冬季无冰凌时,可采纳缆车或浮船式取水构筑物;4在推移质不多的山丘区浅水河流中取水,可采纳低坝式取水构筑物;在大颗粒推移质较多的山丘区浅水河流中取水,可采纳底栏栅式取水构筑物。5有地形条件时,应实行自流引水。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防洪,除满意本规范3.5.1要求外,应不低于水源的防洪标准。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应实行防止下列状况发生的爱护措施:1泥沙、漂移物、冰凌、冰絮和水生物的堵塞;2冲刷、淤积、风浪、冰冻层挤压和雷击的破坏;3水上漂移物和船只的撞击。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最低运行水位的保证率,严峻缺水地区应不低于90%,其他地区应不低于95%;正常运行水位,可取水源的多年日平均水位;最高运行水位,可取水源的最高设计水位。取水泵房或闸房的进口地坪设计标高,应符合以下要求:1浪高小于0.5m时,应不低于水源最高设计水位加0.5m;2浪高大于0.5m时,应不低于水源最高设计水位加浪高再加0.5m,必要时尚应有防止浪爬高的措施。地表水取水构筑物进水孔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进水孔距水底的高度,应依据水源的泥沙特性、水底泥沙沉积和变迁状况以及水生物生长状况等确定。侧面进水孔,下缘距水底的高度应不小于0.5m;顶面进水孔,距水底的高度应不小于1.0m。2进水孔上缘在最低设计水位下的沉没深度,应依据进水水力学要求、冰情、漂移物和风浪等状况确定,且不小于0.5m。3在水库和湖泊中取水,水质季节性变更较大时,宜分层取水。地表水取水构筑物进水孔前,应设置格栅,并符合以下要求:1栅条间净距应依据取水量大小、漂移物等状况确定,可为30~80mm。2过栅流速,可依据下列状况确定:1)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采纳0.1~0.3m/s,无冰絮时采纳0.2~0.6m/s;2)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采纳0.2~0.6m/s,无冰絮时采纳0.4~1.0m/s;3)过栅流速计算时,堵塞面积可按25%估算。缆车或浮船式取水构筑物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缆车或浮船,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刚度;2机组和管道的布置,应使缆车或浮船平衡;机组基座的设计,应削减对缆车或浮船的振动,每台机组应设在统一基座上。3缆车式取水构筑物,宜布置在岸边倾角为10°~28°的地段;缆车轨道的坡面宜与原坡接近;水下部分轨道,应避开挖槽,有淤积时尚应考虑冲沙设施;缆车应设平安牢靠的制动装置。4浮船式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选择在河岸较陡和停岸条件良好的地段;浮船应有牢靠的锚固设施。低坝式取水构筑物,应选择在河床稳定的河段,并有泄水和冲砂设施;坝高,应满意取水水深和蓄水量要求;取水口宜布置在坝前河床凹岸处。底栏栅式取水构筑物,应选择在河床稳定、纵坡大、水流集中和山洪影响较小的河段,并有沉砂和冲砂设施;栏栅宜活动分块布置。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中闸、坝、泵站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在多泥沙河流上取水时,宜在取水构筑物旁边设降低原水浊度的预沉池。5泵站设计泵站位置,应依据供水系统布局,以及地形、地质、防洪、电力、交通、施工和管理等条件综合确定。取水泵站和供水泵站的设计扬程和设计流量,应依据以下要求确定:1向水厂内的净水构筑物(或净水器)抽送原水的取水泵站:1)设计扬程应满意净水构筑物的最高设计水位(或净水器的水压)要求。2)设计流量应为最高日工作时取水量,可按下式计算:Q1=W1/T1(-1)式中Q1—泵站设计流量,m3/h;W1—最高日取水量,应为最高日用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m3;T1—日工作时间,与净水构筑物(或净水器)的设计净水时间相同,h。2向调整构筑物抽送清水的泵站:1)设计扬程应满意调整构筑物的最高设计水位要求。2)设计流量应为最高日工作时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Q2=W2/T2(-2)式中Q2—泵站设计流量,m3/h;W2—最高日用水量,m3;T2—日工作时间,应依据净水构筑物(或净水器)的设计净水时间、清水池的设计调整实力、高位水池(或水塔)的设计调整实力确定,h。3干脆向无调整构筑物的配水管网供水的泵站:1)设计扬程应满意配水管网中最不利用户接管点和消火栓设置处的最小服务水头要求。2)设计流量应为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Q3=KhW2/24(-3)式中Q3—泵站设计流量,m3/h;W2—最高日用水量,m3;Kh—时变更系数。水泵机组的选择应依据泵站的功能、流量变更,进水含砂量、水位变更,以及出水管路的流量~扬程特性曲线等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1水泵性能和水泵组合,应满意泵站在全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流量和扬程的要求,平均扬程时水泵机组在高效区运行,最高和最低扬程时水泵机组能平安、稳定运行。2多种泵型可供选择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尽可能选择效率高、高效区范围宽、进出水流道要求简洁、机组尺寸小、日常管理和维护便利的水泵。3近、远期设计流量相差较大时,应按近、远期流量分别选泵,且便于更换,泵房设计满意远期机组布置要求。4同一泵房内并联运行的水泵,设计扬程应接近。5I~III型供水工程的取水泵站和供水泵站,应采纳多泵工作。工作时流量变更较小的泵站,宜采纳相同型号的水泵;工作时流量变更较大的泵站,宜采纳大小泵搭配,但型号不宜超过3种。6I~III型供水工程的取水泵站和供水泵站应设备用泵,备用泵型号至少有一台与工作泵中的大泵一样。IV、V型供水工程的取水泵站和供水泵站,有条件时宜设1台备用泵。7电动机选型,应与水泵性能相匹配;采纳多种型号的电动机时,其电压应一样。地势平缓、有连续供水要求、建立水塔不经济、电力有保障的供水泵站,宜采纳变频调速设备供水,并符合以下要求:1调速水泵不调速时的工作点,应在其特性曲线高效区的扬程较低区。2泵站的调速方案和水泵的调速范围,应依据日用水变更状况、出水管路的流量~扬程特性曲线、泵站的水泵组合和水泵特性确定。3调速限制系统,应设压力限制器,并具有软启动、变频自动、工频自动和手动操作功能。电力有保障、地势平缓的小型单村供水泵站,可采纳气压水罐供水,并符合以下要求:1气压水罐最低工作压力,应满意配水管网最不利用户接管点和消火栓设置处的最小服务水头要求,可按下式计算:P1=0.01(H1+H2+H3+H4)(-1)式中P1—气压水罐最低工作压力(表压),MPa;H1—配水管网最不利用户接管点或消火栓设置处的最小服务水头,m;H2—进水池(或井)至最不利用户接管点(或消火栓)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m;H3—进水池(或井)至最不利用户接管点(或消火栓)的管路局部水头损失,m;H4—最不利用户接管点(或消火栓)处地面高程与进水池(或井)最低运行水位的高差,m。2气压水罐内水的调整容积,可按下式计算:Vx=0.25βCqb/nmax(-2)式中Vx—气压水罐内水的调整容积,m3;β—容积附加系数,补气式卧式罐宜为1.25,补气式立式罐宜为1.10,隔膜式罐宜为1.05;C—平安系数,宜采纳1.0~1.3;qb—罐内为平均压力时水泵的出水量,应等于或略大于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的1.2倍,m3/h;nmax—水泵在1h内的最多启动次数,宜采纳6~8次。3气压水罐的总容积,可按下式计算:V=Vx/(1-ab)(-3)式中V—气压水罐的总容积,m3;ab—气压水罐内最小工作压力与最大工作压力比,宜采纳0.65~0.85。4气压水罐应设平安阀、压力表、水位计、泄水管和密封人孔。5气压水罐供水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可按下式计算:P2=P1/ab(-4)式中P2—气压水罐供水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Mpa。6水泵的选择,应使扬程为(P1+P2)/2时,流量为qb,并在高效区工作;水泵限制系统应设自动开、停装置。7选择气压水罐时,其允许压力应不小于1.5P2;气压水罐的设计单位和生产厂家,应分别持有压力容器设计与制造许可证。在进水池最低运行水位时,卧式离心泵的安装高程应满意其允许吸上真空高度的要求;在含泥沙的水源中取水时,应对水泵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进行修正。卧式离心泵的安装高程,除满意水泵允许吸上真空高度要求外,尚应综合考虑水泵充水系统的设置和泵房外进、出水管路的布置。潜水电泵顶面在最低设计水位下的沉没深度,管井中应不小于3m,大口井、辐射井中不小于1m,进水池中不小于0.5m;潜水电泵底面距水底的距离,应依据水底的沉淀(或淤积)状况确定。卧式离心泵宜采纳自灌式充水;进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低于卧式离心泵叶轮顶时,泵房内应设充水系统,并按单泵充水时间不超过5min设计。水泵进、出水管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进水管的流速宜为1.0~1.2m/s;水泵出水管并联前的流速宜为1.5~2.0m/s。2进水管不宜过长,水平段应有向水泵方向上升的坡度;进水池最高设计水位高于水泵进口最低点时,应在进水管上设检修阀。3水泵出水管路上应设渐放管、伸缩节、压力表、工作闸阀(或碟阀)、防止水倒流的单向阀和检修闸阀。向高地输水的泵站,应依据具体状况实行以下水锤防护措施:1应在泵站内的出水管上设两阶段关闭的液控蝶阀、多功能水泵限制阀、缓闭止回阀或其他水锤消退装置。2应在泵站外出水管的凸起点设自动进(排)气阀;出水管中长距离无凸起点的管段,应每隔肯定距离设自动进(排)气阀。3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适当降低管道设计流速。离心泵进水管喇叭口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喇叭口的直径D,宜等于或大于1.25倍进水管直径。2喇叭口中心点距水底的距离(即喇叭口的悬空高度):1)喇叭管垂直布置时,可为(0.6~0.8)D;2)喇叭管倾斜布置时,可为(0.8~1.0)D;3)喇叭管水平布置时,可为(1.0~1.25)D。3喇叭口中心点距最低运行水位的距离(即喇叭口的最小沉没深度):1)喇叭管垂直布置时,应不小于(1.0~1.25)D;2)喇叭管倾斜布置时,应不小于(1.5~1.8)D;3)喇叭管水平布置时,应不小于(1.8~2.0)D。4喇叭管中心线,与后墙的距离可为(0.8~1.0)D,与侧墙的距离可为1.5D,并满意安装要求;喇叭口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1.5D。5提取地表水的泵站,进水管喇叭口的设计尚应符合本规范条和4.2.8条的规定。泵站电气设计,应依据所选机电设备的电压和总功率以及当地的电力条件确定,并符合以下要求:1V型供水工程,可与当地供电变压器共用,但应核算变压器容量及其到泵站的线损。2I~IV型供水工程,宜采纳专用直配输电线路供电,并设专用变压器;规模较大的工程,宜设备用电源。3计费计量点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85,低于0.85时应进行无功功率补偿。4机组启动时,母线电压降不宜超过额定电压的15%。5限制系统应具有过载、短路、过压、缺相、欠压等爱护功能,有条件时,限制系统还应具有水位、水压、流量、报警、启动和停机等自动限制功能。泵房设计,应便于机组和配电装置的布置、运行操作、搬运、安装、修理和更换,以及进、出水管的布置,并满意以下要求:1泵房内的主要人行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2m;相邻机组之间、机组与墙壁间的净距,应不小于0.8m,并满意泵轴和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能拆卸;高压配电盘前的通道宽度,应不小于2.0m;低压配电盘前的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5m。2供水泵房内,应设排水沟、集水井,必要时尚应设排水泵,水泵等设备的散水不应回流至进水池(或井)内。3泵房至少应设一个可以通过最大设备的门。4长轴井泵和多级潜水电泵泵房,宜在井口上方屋顶处设吊装孔。5起重设备,应满意最重设备的吊装要求。6泵房设计应依据具体状况实行相应的采光、通风和防噪声措施。7寒冷地区的泵房,应有保温与采暖措施。8泵房地面层,应高出室外地坪300mm。9泵房高度,应满意最大物体的吊装要求。6输配水设计输水线路,应依据以下要求确定:1整个供水系统布局合理;2尽量缩短线路长度;3少拆迁、少占农田;4尽量满意管道地埋要求,避开急转弯、较大的起伏、穿越不良地质地段,削减穿越铁路、马路、河流等障碍物;5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优先采纳重力流输水;6施工、运行和维护便利;7考虑近远期结合和分步实施的可能。输水管道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一般可按单管布置;长距离输水,单管布置时,可适当增大调整构筑物的容积。规模较大的工程,长距离输水时,宜按双管布置;双管布置时,应设连通管和检修阀,干管任何一段发生事故时仍能通过70%的设计流量。2在管道凸起点,应设自动进(排)气阀;长距离无凸起点的管段,每隔肯定距离亦应设自动进(排)气阀。3在管道低凹处,应设排空阀。4向多个村镇输水时,分水点下游侧的干管和分水支管上均应设检修阀;个别村(或镇)地势较高或较远,需分压供水时,应在适当位置设加压泵站。5重力流输水管道,地形高差超过60m并有富余水头时,应在适当位置设减压设施。6地埋管道在水平转弯、穿越铁路(或马路、河流)等障碍物处应设标记。配水管网选线和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管网应合理分布于整个用水区,线路尽量短,并符合村镇有关建设规划。2规模较小的村镇,可布置成树枝状管网;规模较大的村镇,有条件时,宜布置成环状或环、树结合的管网。3管道宜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路边布置。管道布置应避开穿越毒物、生物性污染或腐蚀性地段,无法避开时应实行防护措施。干管布置应以较短的距离引向用水大户。4在管道凸起点,应设自动进(排)气阀。树枝状管网的末梢,应设泄水阀。干管上应分段或分区设检修阀,各级支管上均应在相宜位置设检修阀。5地形高差较大时,应依据供水水压要求和分压供水的须要在相宜的位置设加压泵站或减压设施。6应依据村镇具体状况,按规范GBJ16和GBJ39的有关要求设消火栓;消火栓应设在取水便利的醒目处。7集中供水点应设在取水便利处,寒冷地区尚应有防冻措施。8测压表应设在水压最不利用户接管点处。水表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住宅的分户供水管上应设水表;单位或建筑物的引入管上应设水表;向多个村镇输水时,入村(或镇)的干管上应设水表。2应采纳计量部门鉴定合格并发放生产许可证的水表。管道直径不超过50mm时,应选用旋翼式水表;管道直径超过50mm时,宜选用螺翼式水表;水表的常用流量应略大于管道的设计流量。住宅的分户水表宜选用具有防滴漏措施的水表,且始动流量小于0.5L/h。3水表应装设在管理便利和不易破坏的地方。旋翼式水表和垂直螺翼式水表,应水平安装;水表前、后的直管段长度,应符合水表产品样本的规定,且不宜小于300mm;水表前应设检修阀,必要时水表后亦应设检修阀。村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不应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各单位自备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连接。室外管道上的进(排)气阀、减压阀、消火栓、闸阀、碟阀、泄水阀、排空阀、水表、测压表和法兰,应设置在井内,并有防冻、防淹措施。供水管材及其规格,应依据设计内径、设计内水压力、敷设方式、外部荷载、地形、地质、施工和材料供应等条件,通过结构计算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符合以下要求:1应符合卫生学要求,不污染水质。2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要求。3管道的设计内水压力,可按表确定;选用管材的公称压力应不小于设计内水压力。表不同管材的设计内水压力单位:MPa管材种类最大工作压力P设计内水压力钢管PP+0.5≥0.9塑料管P1.5P铸铁管P≤0.52PP>0.5P+0.5混凝土管P1.5P注:①塑料管包括聚乙烯管、硬聚氯乙烯管、聚丙烯管等;铸铁管包括一般灰口铸铁管、球墨铸铁管等;混凝土管包括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混凝土管等。②最大工作压力应依据工作时的最大动水压力和不输水时的最大静水压力确定。4管道结构设计应符合《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的规定。5地埋管道,应优先考虑选用给水塑料管,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选用PE或PVC给水塑料管时,PE管应符合《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663)的要求,PVC管应符合《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002.1)的要求。6明设管道,应选用金属管或混凝土管,不应选用塑料管。7采纳钢管时,应进行内外防腐处理,内防腐不得采纳有毒材料;壁厚应依据计算须要的壁厚另加不小于2mm的腐蚀厚度。输水管(渠)设计流量,应依据以下要求确定:1水源到水厂的输水管(渠)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工作时取水量确定。2水厂到配水管网的输水管,向高位水池或水塔输水时,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工作时用水量确定;向无调整构筑物的配水管网输水时,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配水管网各管段的设计流量,应依据以下要求确定:1管网中全部管段的沿线出流量之和应等于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各管段的沿线出流量,可依据人均用水当量和各管段用水人口、用水大户的配水流量计算确定。人均用水当量可按下式计算:q=1000(W-W1)·Kh/(24P)()式中q—人均用水当量,L/h.人;W—村或镇的最高日用水量,m3/d;W1—企业、机关及学校等用水大户的用水量之和,m3/d;Kh—时变更系数;P—村镇设计用水人口,人。2树枝状管网的管段设计流量,可按其沿线出流量的50%加上其下游各管段沿线出流量计算。3环状管网的管段设计流量,应通过管网平差计算确定。输配水管道的设计流速,宜采纳经济流速;输送浑水的管道,设计流速不宜小于0.6m/s。管道设计内径,应依据设计流量和设计流速确定;设置消火栓的管道内径不应小于100mm。管道水头损失计算,应包括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1沿程水头损失,可按下式计算:h1=iL(-1)式中h1—沿程水头损失,m;L—计算管段的长度,m;i—单位管长水头损失,m/m;1)PVC-U、PE等硬塑料管的单位管长水头损失,可按下式计算:i=0.000915Q1.774/d4.774(-2)式中Q—管段流量,m3/s;d—管道内径,m;2)钢管、铸铁管的单位管长水头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当ν<1.2m/s时,i=0.000912v2(1+0.867/v)0.3/d1.3(-3)当ν≥1.2m/s时,i=0.00107v2/d1.3(-4)式中v—管内流速,m/s;d—管道内径,m;3)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的单位管长水头损失,可按下式计算:i=10.294n2Q2/d5.333(-5)式中Q—管段流量,m3/s;d—管道内径,m;n—粗糙系数,应依据管道内壁光滑程度确定,可为0.013~0.014。2输水管和配水管网的局部水头损失,可按其沿程水头损失的5%~10%计算。环状管网水力计算时,水头损失闭合差肯定值,小环应小于0.5m,大环应小于1.0m。输配水管道应尽量地埋。管道埋设应符合以下要求:1管顶覆土应依据冰冻状况、外部荷载、管材强度、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非冰冻地区,管顶覆土一般不宜小于0.7m,在松散岩基上埋设时,管顶覆土不应小于0.5m;寒冷地区,管顶应埋设于冻深线以下;穿越道路、农田或沿道路铺设时,管顶覆土不宜小于1.0m。2管道一般应埋设在未经扰动的原状土层上;管道四周200mm范围内应用细土回填;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90%。在岩基上埋设管道,应铺设砂垫层;在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软地基上埋设管道,应进行基础处理。3当供水管与污水管交叉时,供水管应布置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若供水管敷设在下面,应采纳钢管或设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得小于3m,套管两端应采纳防水材料封闭。4供水管道与建筑物、铁路和其他管道的水平净距,应依据建筑物基础结构、路面种类、管道埋深、内水工作压力、管径、管道上附属构筑物大小、卫生平安、施工和管理等条件确定。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应大于3.0m;与围墙基础的水平净距应大于1.5m;与铁路路堤坡脚的水平净距应大于5.0m;与电力电缆、通讯及照明线杆的水平净距应大于1.0m;与高压电杆支座的水平净距应大于3.0m;与污水管、煤气管的水平净距应大于1.5m。露天管道,应有调整管道伸缩的设施,冰冻地区尚应实行保温等防冻措施。穿越河流、沟谷、陡坡等易受洪水或雨水冲刷地段的管道,应实行必要的爱护措施。承插式管道在垂直或水平方向转弯处支墩的设置,应依据管径、转弯角度、设计内水压力和接口摩擦力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采纳明渠输送原水时,应有牢靠的防渗和爱护水质措施。7调整构筑物设计调整构筑物的型式和位置,应依据以下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清水池应设在滤池(或净水器)的下游或多水源井的汇流处。2有相宜高地的水厂,应选择高位水池。3地势平坦的小型水厂,可选择水塔。4联片集中供水工程需分压供水时,可分设调整构筑物,并与加压泵站前池或减压池相结合。5调整构筑物应位于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环境卫生和便于管理的地段。调整构筑物的有效容积,可依据以下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有牢靠电源时,清水池和高位水池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40%设计,水塔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设计。2在调整构筑物中加消毒剂时,其有效容积应满意消毒剂与水的接触时间要求。高位水池和水塔的最低运行水位,应满意最不利用户接管点和消火栓设置处的最小服务水头要求;清水池的最高运行水位,应满意净水构筑物或净水器的竖向高程布置。I~IV型供水工程的清水池、高位水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个,并能单独工作和分别泄空。清水池、高位水池应有保证水的流淌、避开死角的措施,大于50m3时应设导流墙。调整构筑物应有水位指示装置,有条件时,宜采纳水位自动指示和自动限制装置。清水池和高位水池应加盖,四周及顶部应覆土。在寒冷地区,调整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水塔应有避雷设施。调整构筑物进水管、溢流管、出水管、排空管、通气孔、检修孔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进水管和溢流管的内径应相同,并应依据最高日工作时用水量确定;进水管管口宜设在平均水位以下,溢流管管口应与最高设计水位持平。2出水管内径应依据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出水管管口位置应满意本规范条最小沉没深度和悬空高度要求。3排空管内径应按2h排空计算确定,且不小于100mm。4进水管、出水管、排空管均应设阀门,溢流管不应设阀门。5通气孔应设在水池顶部,直径不宜小于150mm,出口宜高出覆土0.7m。6检修孔直径不宜小于700mm。7通气孔、溢流管和检修孔应有防止杂物和动物进入池内的措施;溢流管、排空管应有合理的排水出路。7.0.11清水池和高位水池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规定;水塔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给水排水工程水塔结构设计规程》(CECS139)的规定。8水厂总体设计水厂厂址的选择,应依据下列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充分利用地形高程、靠近用水区和牢靠电源,整个供水系统布局合理;2与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3满意水厂近、远期布置须要;4不受洪水与内涝威逼;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6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7有较好的废水排放条件;8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9施工、运行管理便利。生产构筑物和净水装置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净水工艺流程顺流布置。2多组净水构筑物宜平行布置且配水匀称。3构筑物间距宜紧凑,但应满意构筑物和管道的施工和修理要求。4构筑物间宜设连接通道,规模较小时可采纳组合式布置。5构筑物的竖向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坡度,优先采纳重力流布置,并满意净水流程中的水头损失要求。6净水装置的布置,应留足操作和检修空间,并有遮阳避雨措施。水厂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生产构(建)筑物和生产附属建筑物宜分别集中布置。2生活区宜与生产区分开布置。3分期建设时,近、远期应协调。4生产附属建筑物的面积及组成应依据水厂规模、工艺流程和经济条件确定。5加药间、消毒间应分别靠近投加点,并与其药剂仓库毗邻;消毒间及其仓库宜设在水厂的下风处,并与值班室、居住区保持肯定的平安距离。6滤料、管配件等堆料场地应依据须要分别设置,并有遮阳避雨措施。7厕所和化粪池的位置与生产构(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10m,不应采纳旱厕和渗水厕所。8应考虑绿化美化,新建水厂的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小于水厂总面积的20%。9应依据须要设置通向各构(建)筑物的道路。单车道宽度宜为3.5m,并应有回车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m,在山丘区纵坡不宜大于8%;人行道宽度宜为1.5~2.0m。10应有雨水解除措施,厂区地坪宜高于厂外地坪和内涝水位。11水厂四周应设围墙及平安防护措施。水厂内的管道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构筑物间的连接管道:1)应尽量短、顺直,防止迂回;2)并联构筑物间的管线应能互换运用;3)分期建设的工程应便利管道连接;4)应依据工艺要求设置必要的闸阀井和跨越管;5)宜采纳金属管材和柔性接口。2构筑物的排水、排泥可合为一个系统,生活污水管道应另成体系;排水系统宜按重力流设计,必要时可设排水泵站;废、污水排放口应设在水厂下游,并符合卫生防护要求。3输送药剂(凝合剂、消毒剂等)的管道布置应便于检修和更换。4自用水管线应自成体系。5应尽量避开或削减管道交叉。出厂水总管应设计量装置,必要时进厂水总管亦应设计量装置。水厂应配备与其供水规模和水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设备,I~III型工程应设检验室。锅炉房及危急品仓库的防火设计应符合GBJ16的要求。9净水设计9.1基本要求净水工艺、净水构筑物或净水器的选择,应依据原水水质、设计规模,参照相像条件下水厂的运行阅历,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水源水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时,可实行以下净水工艺:1)水质良好的地下水,可只进行消毒处理。2)原水浊度长期不超过20NTU、瞬间不超过60NTU时,可采纳慢滤加消毒或接触过滤加消毒的净水工艺。3)原水浊度长期低于500NTU、瞬间不超过1000NTU时,可采纳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加消毒的净水工艺。4)原水含沙量变更较大或浊度常常超过500NTU时,可在常规净水工艺前实行预沉措施;高浊度水应按《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CJJ40)的要求进行净化。2限于条件,选用水质超标的水源时,可实行以下净水工艺:1)微污染地表水可采纳强化常规净水工艺,或在常规净水工艺前增加生物预处理或化学氧化处理,也可采纳滤后深度处理。2)含藻水宜在常规净水工艺中增加气浮工艺,并符合《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CJJ32)的要求。3)铁、锰超标的地下水应采纳氧化、过滤、消毒的净水工艺。4)氟超标的地下水可采纳活性氧化铝吸附、混凝沉淀或电渗析等净水工艺。5)苦咸水淡化可采纳电渗析或反渗透等膜处理工艺。3I~III型工程宜采纳净水构筑物,其中:III型工程可采纳组合式净水构筑物;IV、V型工程可采纳慢滤或净水装置。净水构筑物或净水装置的生产实力应按供水规模加水厂自用水量、日工作时间确定。净水构筑物应设排泥管、排空管、溢流管和压力冲洗设备等。水厂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污泥应妥当处理,并符合环境爱护和卫生防护要求;贫水地区,宜考虑滤池反冲洗水的回用。净水设计应考虑任一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或停止工作时仍能满意供水要求。净水构筑物上的主要通道应设防护栏杆,栏杆高度宜为1.0m。在寒冷地区,净水构筑物和设备应有防冻措施。与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材料、化学处理剂、净水装置等,应符合卫生平安要求。9.2预沉当原水含沙量变更较大或浊度常常超过500NTU时,宜采纳自然池塘或人工水池进行自然沉淀;自然沉淀不能满意要求时,可投放凝合剂加速沉淀。自然沉淀池应依据沙峰期原水悬浮物含量及其组成、沙峰持续时间、水源保证率、排泥条件、设计规模、预沉后的浊度要求、地形条件、原水沉淀试验并参照相像条件下的运行阅历进行设计,并符合以下要求:1预沉时间可为8~12h,有效水深宜为1.5~3.0m,池顶超高不宜小于0.3m,池底设计存泥高度不宜小于0.3m。2出水浊度应小于500NTU。3应有清淤措施,自然沉淀池宜分成两格并设跨越管。4当水源保证率较低时,自然沉淀池可兼作调蓄池,有效容积应依据水源枯水流量确定。9.3粗滤和慢滤当原水浊度超过慢滤池进水浊度要求时,可采纳粗滤池进行预处理,粗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原水含砂量常年较低时,粗滤池宜设在取水口;原水含砂量常年较高或变更较大时,粗滤池宜设在预沉池后。2进水浊度应小于500NTU;出水浊度应小于20NTU。3设计滤速宜为0.3~1.0m/h,原水浊度高时取低值。4竖流粗滤池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宜采纳二级串联,滤料表面以上水深0.2~0.3m,爱护高0.2m。2)上向流粗滤池底部应设配水室、排水管和集水槽。3)滤料宜选用卵石或砾石,顺水流方向由大到小按三层铺设,并符合表-1的规定:表9.3.1-1竖流粗滤池滤料组成粒径(mm)厚度(mm)4~8200~3008~16300~40016~32450~500 5平流粗滤池宜由三个相连的卵石或砾石室组成,并符合表-2规定。表-2平流粗滤池滤料组成与池长卵石或砾石室粒径(mm)池长(mm)I16~322000II8~161000III4~81000慢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进水浊度宜小于20度,布水应匀称。2应按24h连续工作设计。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