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和“诗情”_第1页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和“诗情”_第2页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和“诗情”_第3页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和“诗情”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和“诗情”摘要:诗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重诗词的积累与感悟不仅能提高语文和语言文字素养,做到出口成章、出口成诗,更能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人格气质。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勤读诗、勤背诗、勤赛诗;指导和引领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在观察自然和习作中灵活运用诗词;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品悟诗词中的情感、智慧和灵魂的能力。真正让语文课堂处处充满“诗意",时时漾起“诗情"。关键词:诗词;感悟;语文;诗意;诗情近年来,央视一档综艺节目《中华诗词大会》引爆荧屏,很多少年诗词高手们的精彩表现令大家啧啧称赞,一时间全民“读诗”、全民“赛诗”成为风尚。中华诗词文化历史悠久,既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诗词文艺隽永,词章秀美;注重诗词的积累与感悟不仅能提高语文和语言文字素养,做到出口成章、出口成诗,更能提高鉴赏水平和人格气质;这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优美文学性等特点,更是切合语文课程人文性这一总体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对中华古代诗词的常读、常诵、常感和常新就更加重要。—■、品诗意,感诗情,要在“勤”天道酬勤。要让诗词真正走进课堂,勤读、勤背就必不可少。有丰富的诗词积累才能为今后品诗意、感诗情打下坚实的基础。1.“照猫画虎”,勤读。诗词本就适合朗读,它们是诗人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的精品佳作;诗词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唯有大声吟诵方可感悟诗词的悠然韵味,难怪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诗词的韵味单靠学生自己读只能是“不求甚解”,也难解“其中味”,此时教师恰当的引读、示范读就尤为必要。正如于永正说过: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好的朗读更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⑴诗词的范读,教师应重视强调读音、停顿与节奏,并可结合学生的朗读情况逐步教授学生诗词的平仄押韵,让学生感受诗词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体味诗词平仄相间的和谐美。如执教《游园不值》时,教师可一句一句地领读,让学生根据范读对诗句中的停顿、重音做到了解,并标上记号,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指导本诗的停顿、重读,则效果更好: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同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诵读、大声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唯有勤读诗,方可与诗中景、诗中情、诗中人融为一体,才能爱上诗词,才能在"诗意"和“诗情”中沉醉。2.见缝插针,勤背。基础阶段以《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为依据,可将学生要背的诗词细化、具体化:每周将要求背的诗抄写在黑板一角,让学生时时刻刻可以看到要背诵的内容;充分利用每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让古诗领背员带头背诗,每节语文课前请几位同学背诵几首诗词,既复习又能作为语文课的导入,事半功倍……让学生处处都能见到古诗文,读背古诗文,在耳濡目染中保持对古诗文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融入学生和学生一起背古诗,教师的“身先士卒”往往有着强大的引领、激发和示范作用。小学生的诗词背诵,就要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各种时间,聚少成多,集腋成裘,让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多背读好诗词、背好诗词,厚积而薄发。3.别出心裁,勤赛。《中华诗词大会》引领了诗词的背诵狂潮,而“比一比,赛一赛”同样可以在学校、班级引领出一个诗词背诵的小高潮。因此我在每学期甚至每个季度都会组织大大小小的诗词比赛。它们有比背诵的“谁是古诗文背诵能手”大赛,有比感悟的“诗词感悟手抄报”大比拼,有比朗诵的“最美小小诗词朗诵家”活动……形式不拘,样式不同;他们别出心裁,可大可小,重在让学生参与。如在执教三年级的一篇课文《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时,为了引出本课,同时也为了“赛一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恰好此时正值初春时节,我即兴和学生来了一个飞花令:春天百花盛开,我们来个飞花令,就飞“花”字。教室里立刻热闹了起来,学生们跃跃欲试想跟我“一较高下”。于是我和学生你来我往,开始诗句大PK:我: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我: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我: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最后学生惜败,我顺势引出本课课题,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一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同时也与学生约定下节课继续玩飞花令,这种游戏化的“赛诗”,既点燃了学生上课的兴致,也激发了学生背诗、赛诗的热情,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兴趣和兴致更是学生注意和理解发展的先行条件。⑵通过勤“赛诗”,让学生不仅背诗,更“用诗”;让学生在比中读,在赛中背,在班级内营造出浓郁的诗香氛围,让这氤氲千年的诗词文化慢慢熏染学生的读诗、懂诗、爱诗之心。二、品诗意,感诗情,贵在“引”读好、背好诗词只是基础,要想让诗词真的在语文课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和指引作用,处处引领学生品“诗意”,时时引导学生感“诗意”。文化“意”用。中华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的文化烙印、文化基因和文化意象,代代相传。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谈语文不谈文化,教语文不谈文化,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感悟“诗情画意”更是绕不开文化这一片天地。⑶例如,每逢中华传统节日我会搜集相关诗词让学生诵读感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让学生明白诗中也有阖家团圆日,春节欢快时;“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诗词中也有中秋佳节,也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文化典故;“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诗词中也有元宵佳节,也有火树银花、花灯寄寓。学生们对这些历经千年的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既“想学”,又“乐学”,以文化来引领学生感悟诗词,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爱诗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诗中有“节气”之变、诗中有“季节”之美、诗中有“家国”之情……一首首诗词就是一扇扇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一片片词章就是一个个熠熠生辉的文化意象,教师让学生在反复吟诵诗词中点拨诗中典故、诗中情义,进而让其领悟诗中意象、诗中文化;在教师的文化熏陶与引领下,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栖息在“诗意”与,诗情”中。自然“妙”用。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教师完全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中,亲手触摸自然,感悟自然。清明时节,带学生一起放风筝,引领他们记起“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春日光景,万物复苏,带学生一起去操场捉蝴蝶、观察小昆虫,引导学生忆起“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看柳树枝条飘飘,则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望梅花傲雪开放,则背“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见荷花盛开,则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自然之美无穷,诗词之美更无穷。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自然的一景一物、一静一动都是激发学生感悟诗情画意的天然素材,使得学生有感而发,让诗词在情景交融中得以妙用,在自然的美景状物中做到实用。作文“运”用。诗句的朗读、背诵,最终还是为了学以致用。教师要通过不断引导,巧搭支架,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词的温度,感受诗词的妙用,并将自己心中的诗词灵活运用在平时的写作中。通过不断地提示和引导,逐渐地,学生将会慢慢领悟和掌握诗句的运用。如要表达思乡之情则可用“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要表达友情至深则可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离别能记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雪景能用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巧妙运用诗句,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可使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此外,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灵活地借助诗词“大做文章”,展开小练笔或作文练习。诗词微言大义,一首写景诗就是一幅画,一首叙事诗就是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诗词早已为我们提供了良多的作文素材。[4]如执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时,我借助词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同学们,词的上片为我们描写了路程之艰难,军营之艰苦,纳兰性德身向榆关且行、距故乡路且远、思家之情且深,那么你此时若是诗人纳兰会对你的亲人说什么呢?请你拿起笔,为远在故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吧!”展示评价阶段发现,有的学生写给远方父母,有的写给叔叔阿姨,还有的写给同窗朋友,无不情深意切,这是在教师指“引”后的有感而“悟”。借助诗词的留白,巧设练笔,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是读写结合写作策略的迁移运用。根据诗词改写成现代文,依托诗词写出自己的读诗感受,更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古诗”,这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对“诗意”和“诗情”的活学活用,更是诗词文化“基因”融入自己血脉里的“大彻大悟”。三、品诗意,感诗情,重在“品”诗词不论是读,抑或是背诵,它的魅力终究是来自学生的自我参与和创造性的发现、意会和品读。因此,让诗词能在语文课堂中充满“诗意”和“诗情”,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品悟诗词的重要品质。品诗之“美”。经典诗词大都言语含蓄、意蕴秀美,兼具景物之美、思想之美和人文之美。品读诗词就是要让学生在这一读一感、一背一品中把握各种大美: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品味出雄伟壮阔的自然景色之美;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则品味出情深义重的亲朋友爱之美;读“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则品味高瞻远瞩的哲理之美。从山川落日,到小桥流水;从谦虚礼让,到爱国明礼,“真善美”都深藏在这“诗意”和“诗情”中。人生有善恶美丑,诗词中亦如此。小学生年龄小,人生阅历也难说丰富,那么这散发着人生之思、人性之美的诗句则是学生帮助他们在生活中“知善恶”“辩美丑”的人生第一课。品诗之“智”。一首好诗,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学之美、文辞之美的享受,诗词中散发出的智慧之光更照耀着我们,并不断丰富着小学生的整个人生。如学生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则能感悟出惜春、珍惜时光的美好情感;吟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能体悟出人生要积极求索、不断攀登的志向抱负,背诵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会品读出珍惜粮食、珍惜劳动的优秀品德;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深深感悟出诗词中蕴含的伟大人生哲理和智慧之光。品诗之“魂”。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珍贵财富,中华古典诗词歌赋涌动着的是一颗鲜活的灵魂,这灵魂就是中华民族之魂。她包含着诗词中的文化性、文学性,每一首诗词都是一篇故事,每一首诗都是一个人生。诵读诗词,并不断地反刍、发酵,加以感悟,将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感悟诗词,得到的不仅是诗词之美,更是诗词背后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