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课件_第1页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课件_第2页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课件_第3页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课件_第4页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物和营养类型

第二节微生物营养物质的转运

第三节微生物培养基

第四节微生物的培养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物和营养类型一、微生物的营养物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一、微生物的营养物微生物和动物、植物营养物的比较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一)自养型微生物(二)异养型微生物1.光能异养型2.化能异养型1.光能自养型2.化能自养型第二节微生物营养物质的转运二、耗能转运一、不耗能转运1.简单扩散2.复杂扩散1.依靠ATP的转运3.依靠呼吸作用的转运2.依靠烯醇式磷酸丙酮酸高能键基团的转运作用第三节微生物培养基一、培养基的定义及种类二、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一、培养基的定义及种类培养基(medium,media,culturemedium)是指按照各种微生物的需要,将多种营养成分混合配制成的一类人工混合营养料,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研究以及生产等。(一)培养基的定义(二)培养基的种类1.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划分:(1)液体培养基(liquidmedium)(2)固体培养基(solidifiedmedium)(3)半固体培养基(semi-solidmedium)(三)常用培养基1.营养琼脂培养基2.伊红美蓝培养基(EMB)3.高氏1号培养基4.察氏培养基5.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6.分离培养酵母菌常用的培养基(1)麦芽汁培养基(2)YM培养基(3)YPD培养基二、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1)按培养的菌种选择(2)按用途选择(3)营养协调(4)理化条件适宜(5)经济节约一、微生物的生长生长就是有机体的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方面的增加。在单细胞微生物中,由于细胞分裂而引起的个体数目的增加,称为繁殖。在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条件适合,生长与繁殖始终是交替进行的。从生长到繁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发育。二、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一)测生长量(二)计繁殖数1.直接法1.直接法(1)测体积(2)测干重

2.间接法(1)平板菌落计数法(2)液体稀释法2.间接法(1)比浊法(2)生理指标法三、微生物生长规律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2.对数生长期

1.调整期或缓慢期3.平稳期4.衰退期或死亡期(一)典型生长曲线(三)分批培养分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培养基中,从接种开始,不停培养,根据实验或生产等培养目的需要,定时收获。即培养一批,收获一批。这种培养方式即为分批培养。(四)连续培养连续培养(continuousculture)是当微生物以分批培养的方式培养到指数期的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度连续流进新鲜培养基,并立即搅拌均匀;另一方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这样,培养物就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可长期保持在指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上。这种培养方式即为连续培养。通常采用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方法达到连续培养目的。恒浊器和恒化器的比较a恒浊器b恒化器(五)固定化细胞培养

a.固定后酵母菌在载体内的分布(600×)b.培养124小时后酵母菌在载体内增殖情况(2000×)葡萄酒酵母固定在海藻酸钠载体内扫描电镜图片五、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灭菌(sterilization)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系指杀死一切病原菌和非病原菌及其芽孢和孢子,使物体上无任何存活的微生物。消毒(disinfection)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而另一些微生物芽孢、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用于消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消毒剂。防腐(antisepsis)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防腐的措施很多,如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度、防腐剂(化学物质)等。(一)温度2.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3.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1.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二)氧气对微生物的影响1.好氧菌(aerobes)2.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anaerobes)3.微好氧菌(microaerophilicbacteria)4.耐氧菌(aerotolerantanaerobes)5.厌氧菌(anaerobes)(三)干燥对微生物的影响(四)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1.可见光线的影响2.日光的影响3.紫外线的影响4.X射线的影响5.放射性同位素的影响(五)超声波对微生物的影响(六)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1.酸类的影响(1)无机酸类(2)有机酸类2.碱类的影响3.重金属的影响4.氧化剂的影响5.卤素的影响6.酚类的影响7.醇类的影响8.染料的影响9.表面活性剂的影响10.胆汁和胆酸盐的影响血球计数板构造金针菇摇瓶培养时所产生的菌丝球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细菌最高生长温度与某些酶类的最低破坏温度①TDT值:热力致死时间(Thermaldeathtime)。即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杀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min。热力致死温度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内,通常是10min,杀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杀菌温度(min)。②D值:又称DT值,即指数递减时间(Decimalreductiontime),或指杀灭90%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反映的是一种微生物在特定温度下的耐热性。③Z值:当热力致死时间减少1/10或增加10倍时所需提高或降低的温度值。Z值是衡量温度变化时,微生物死亡速率变化的一个尺度,反映的是微生物在不同致死温度下的相对耐热性。

④F值:F值又称杀菌值,是指在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