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阳2023年4月19日第三章固定通信系统中科院计算与通信学院《现代通信系统》课程系列讲义固定通信系统提纲12固定系统现状分析34固定语音网软交换固定接入网固定系统现状分析信息通信业的主旋律移动随时随地、个性化宽带视频、多媒体、海量信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融合开放网络开放、业务开放、产业开放固定通信面临挑战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颠覆了传统电信商业模式免费使用P2P人们对信息通信的个性化、移动性、多媒体化的需求日益强烈传统电信无法满足要求信息通信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结合愈加紧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将超越单纯的通信服务技术飞速进步不断对行业管制和运营模式提出新的挑战如VOIP,IPTV运营商的努力只能延缓固话收入“下滑”的趋势固网面临的主要挑战移动对固定的替代市场竞争加剧VoIP对传统语音的冲击收益无法与带宽同步增长客户需求不断变化转型转型是唯一出路转型的基本方向从窄带通信向宽带通信转型(语音线路传输数据,数据业务中含语音)从主要提供话音连接的服务商向提供包括内容服务在内的综合信息通信服务商转型从单业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转型的主要内容业务转型服务转型技术转型网络转型管理转型文化转型……转型是系统工程转型是渐进过程转型是长期任务转型是风险事业传统电信运营商将逐步从“基于语音的服务”转变为“提供整合服务”全球(包括中国)电信市场发展趋势TelecomInformationTIME=电信服务(Telecom)、信息服务(Information)、传媒(Media)、娱乐(Entertainment)”198020022010M2Metc.话务量运营差异化整合运营融合转型(全业务)$语音业务移动/固定增值业务数据驱动2015商业价值基础通讯驱动的理性需求综合信息驱动的理性加感性需求客户通讯需求满足已经不是关注重点利用通信工具来满足生活需求是增长方向尤其是感性需求满足。创新时尚、打造流行是新业务发展的最佳方向。。完全价值设计驱动非语音为核心,差异化加个性化复杂的商务及运营模式,平台管理为增长动力交付质量能力竞争,合作伙伴管理成为中心。精细化瘦身运营的竞争力建设整合服务导向简单产品所创造的高额收入资费驱动力,政策干预度高l较短的价值链管理相对容易的运营模式语音运营导向多产品低业务量运营市场驱动,价值消费单一产品高成本价值链向长度延伸运营模式复杂。。。信息提供导向网络转型的技术基础:IP公理网络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转型是必然趋势未来的网络将是全IP网问题未来的IP是何种IP?(NGI,IPv6,IP电信网,NGN,单或多IP网)转型过程中PSTN何去何从?如何解决互联网与传统电信网理念上的差异?(如VoIP,P2P)CDMAServiceAccessCoreX.25ADSLEthernetPSTNIPATMFRGSM/GPRSCablePDHSDHWirelessVoiceWirelessDataHighSpeedInternet
VoiceStreamingDial-upVoIPMessageToday各种电信网络向IP网络融合是必然趋势,各种业务将在统一的IP/MPLS网络上承载EverythingoverIP指的是基于IP技术,而不是意味着只有单一的一张网:全球各运营商都在建设新一代IP多业务承载网IP/MPLSBearerNetworkLocation&PresenceMessageOnlineGamingVoiceDataVideoStorageDirectoryTomorrowDSLFTTP/HFCWireless3GRANEverythingoverIP网络转型的基本特征之一:宽带公理由窄带通信向宽带通信转型是必然趋势未来的网络将是宽带网络问题对宽带通信有不同的理解接入网的瓶颈问题(FTTH之梦如何实现?)高带宽与高收益没有必然联系(如互联网占用了大量带宽资源,但并未给运营商带来足够的收益)无线宽带的实现途径问题(不同技术与标准间的竞争)宽带业务问题(例:IPTV)宽带通信网目标体系架构宽带通信=宽带接入+宽带传送+宽带业务+宽带运营支撑系统认证、计费光纤/WDMASON/SDH/MSTP有线接入终端部分桌面终端DSLCPE网管、资源系统营帐、客服MPLSCORE宽带接入传送层承载层应用层多媒体无线终端多媒体终端APLANBWA宽带业务平台API开放的宽带业务平台可管理的具有QoS和安全保障的宽带IP网综合的宽带接入技术家庭网络宽带业务3宽带业务2宽带业务1宽带业务4IP承载网络xDSLPON完善的宽带运营支撑体系终端多样化,家庭网络纳入管理范畴网络转型的主要方向:融合公理由分离网络向融合网络转型是必然趋势未来的网络将是多业务融合的网络问题多种网络并存和不同网络的理念冲突给网络融合带来的难度融合的程度问题(“博”与“专”的矛盾)谁融合谁的问题(融合中的主导权问题)融合带来的运营管理问题有关“融合”的名词不绝于耳FMC=Fixed+Mobile,ICT=IT+CT,IPTV=IP+TV,tripleplay=voice+data+video争取部分手机通话业务提高固网ARPU值发挥固网优势向无线(WiFi/WiMAX、3G)领域进一步渗透FMC=Fixed-MobileConvergence
固网运营商希望进入无线业务领域,增强竞争优势
宽带无线的发展使固网与移动在接入带宽上的差异缩小,更有利于双方融合运营商运营商
固网运营商寄希望于FMCSoftswitchSIPuserMultimediaNetworkCommonSIPServicesandApplicationsMSC,MSC-SHLRSGSNSIPAppsPres.IMIPCentr.FullyconvergedSIP-basedApplication/ServiceInfrastructureHSSMGWCSCFMGCFMGWGGSN基于IMS的FMC融合架构SwitchFixedMobile来源:Simens
从简单的业务捆绑、综合智能网、综合业务与服务到接入能力融合、以FMC为核心的业务运营、IMS及其统一的业务平台,最终迈向无缝连接和连续会话,FMC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国家/地区价格捆绑融合业务综合设备网络融合香港是有限否否澳大利亚是有限否否丹麦是是实验否意大利是是实验否英国否是是否新加坡否否否否美国是是实验否目前的应用状况以我为主,面向未来—应对FMC挑战国际经验:如何实践FMC业务奥地利丹麦荷兰韩国瑞典英国比利时芬兰德国日本挪威西班牙美国意大利瑞士国家综合运营商提供FMC业务固定/移动运营商合作提供FMC业务芬兰法国为应对移动替代固定效应并通过网络业务融实现更大市场,各国纷纷将固定移动融合(FMC)作为重要的转型方向,即使是移动运营商Vodafone也开始了FMC布局网络融合的方方面面话音网与数据网的融合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传送网与数据网的融合承载层的融合:不同数据网的融合接入层的融合:综合接入网城域网与接入网的融合业务平台的融合终端的多功能融合运营的融合管理的融合产业的融合。。。。。。融合环境下的新型产业链
过去的电信价值链的分配终端运营商设备支持商业务提供商未来的电信价值链的分配终端运营商设备支持商业务提供商价值融合催生变化:价值链到价值网应用平台提供商IP网络运营商应用提供商应用聚集商网络设备制造商内容聚集商虚拟运营商终端设备制造商接入网络运营商宽带门户支撑技术提供商内容开发/提供商应用开发商运营服务领域内容/应用领域制造、技术领域产业链走向价值网:通信业务的不断融合,更多的主体产业到了通信业务的提供,使得原来单一的产业链条越来越复杂,最终走向产业价值网。政府和关联产业融入到通信价值网:行业的融合,使得通信业与传统商务行业,电子行业,内容服务行业不断融合,各行业原来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更多的关联产业和主体也加入到了未来通信的价值网中。融合给管制带来的挑战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融合文化、媒体和娱乐业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非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软件业其它信息服务业务分类业务监管市场准入……目前未来产业分类体系发生变化管制的融合国内运营商“八仙过海”实践转型中国移动对经营“内容”的战略设想媒体移动化手机媒体化广播其他媒体广播节目传输广播设备电影、音乐、报纸等电影院等电影制作、打印等传统四大媒体由于移动技术逐步融入移动性的特征运营商对内容领域的逐步介入,越来越具有媒体的特征IT通信基于软件的内容一般软件硬件基于通信技术的业务和内容网络业务通信设备/终端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视频手机广告全球主流运营商全业务运营传统电信业务领域互联网经济新媒体终端创新全业务运营FixedVoiceMobileVoiceIPTV,Music,VOD,Gaming,PublishingICT&Hosting,电子支付&金融,健康,社区服务EmergingMarkets跨行业运营跨地域运营PDA,Handset,PMP,HomeGateway①②③④⑤移动宽带&固定宽带和黄3领导潮流,率先将Internet模式移植到手机平台Vodafone通过与WEB业界巨头合作,力图保持领导地位进入固网领域,在欧洲推出DSL,实施Mobile+的融合策略目前ICT收入占BT总收入35%以上,计划未来3年将把ICT向全球铺开,实现在主要IT服务市场的收入翻番TELEFÓNICA比预期更高的增长机会,来自于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和对电信融合业务的开发”FT下一步战略是以Livebox为核心,开发出更多的外围终端,形成Livebox生态系统①②③④⑤法国电信的FMC发展策略融合战略业务支持层面的融合网络和终端的融合“融合”是法国电信业务发展策略的核心,也是法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基础。“FTAmbiton2005”“NeXT战略”战略层面的融合调整组织结构,实现管理层面的融合统一客户服务,统一门户、统一品牌业务支持层面的融合法国电信已经实现了终端的融合法国电信计划从2007年开始引入IMS,实现核心网络的真正融合,并节省OPEX网络和终端的融合法国电信的FMC业务-Unik法国电信的家庭多媒体网关Livebox中内置了WiFi接入点(AP),为FMC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法国电信于2006年10月5日正式推出了面向家庭用户的固定移动融合业务-unik2007年1月底,法国电信又推出了面向商业用户的固定移动融合业务“unikforProfessionals”Unik电话将于晚些时候在Orange的其他欧洲市场(包括荷兰、英国、西班牙和波兰)推出
英国电信的FMC策略英国电信是最早探索FMC的电信运营商,融合是其目前发展战略的核心21CN:融合的基础和核心BTFusion:FMC具体表现形式全IP网络,支持多种业务,避免重复建设,节省OPEX2006年底开始投入使用,计划2010年完成,并关停PSTN2005年6月,利用蓝牙/GSM融合技术,进行商用试验;2005年9月正式推广2006年2月,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BTFusion。2006年12月,英国电信推出面向企业用户的Wi-Fi版BTFusion。 融合BTFusion的特点BTFusion的技术实现依托融合型终端HomeHub,采用WiFi/蓝牙技术,支持UMA和SIP协议BTFusion在户外是一个普通的移动电话,但在家里或办公室时,呼叫就通过UMA自动转接到BT的蓝牙或WiFi网络上,经由HomeHub与其固定网络相连。当用户离开HomeHub的有效覆盖区域时,呼叫可以与移动基站进行无缝转接。BTFusion的特点一个终端、一个号码、一个地址簿无缝的业务体验。BTFusion发起的呼叫在用户移动到户外时,会自动切换到Vodafone的移动网络,通信不会中断。BTFusion的资费资费套餐2006年底之后,英国电信针对家庭用户制定了3档资费套餐,在每档资费套餐中,都包含了到所有网络的呼叫、短信流量和上网业务。如果用户在家里或者在英国电信的Openzone地区拨打电话,则每进行4分钟通话,折合成1分钟的套餐内时间。德国电信的FMC发展策略融合战略业务支持层面的融合网络和终端的融合卓越计划(ExcellenceProgram)。三大战略部署,即海外战略调整、创新、网络转型战略层面的融合调整组织结构,实现管理层面的融合共享“T”品牌业务支持层面的融合DT已经推出的基于终端融合的FMC业务网络融合:核心网采用软交换技术、接入网采用ADSL和VDSL,以支持创新型和融合型业务的发展网络和终端的融合德国电信的FMC业务特点T-Mobile:HotSpot@homeT-Com:T-One业务实现方式:基于T-Mobile的WiFi网络与移动网络,通过UMA技术,在WiFi网络与移动网络之间实现无缝切换。特点:一个终端、一个账单、一个地址簿用户端设备:双模手机、无线路由器资费:基本月租费是19.99欧元。当用户在WiFi覆盖范围内进行呼叫时,不收费。德国电信的FMCT-Com租用T-Mobile的移动网络,推出了GSM、DSL和Wi-Fi全融合的“T-One”业务业务实现方式:对于PSTN用户,提供PSTN与移动业务的捆绑和融合;对于DSL用户,则提供VoIP业务与移动业务的捆绑和融合特点:一个终端、一个账单、一个地址簿资费:在月使用费内包含的话音业务,固定和移动话音业务相同资费;在热点区域通话免费;在超出月使用费之后,移动话音业务资费与T-Mobile的资费相似Vodafone发展策略战略调整2006年5月,战略调整,明确指出固定移动融合的战略地位建立新的业务体系基本业务及批发数据业务MobilePlus核心业务突出领先优势“移动+固定+Internet”扩大领先优势2006年5月,通过批发固网运营商的DSL业务,实施固定移动业务捆绑逐步融合WCDMA/HSDPA、WiFi、DSL等各种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向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策略实施Vodafone构建新的业务体系全IP固定宽带FMS移动数据核心业务MobilePlus个人用户市场企业用户市场移动广告移动TCVFMessenger社区服务智能家庭解决方案DSL/Internet业务VFLive!业务扩展到固定网络/Internet智能家庭解决方案VodafoneatHomeVFLive!(SMS,流媒体,音乐,移动Internet)移动支付等基本业务(预付费/后付费)批发商业解决方案HostedPBX即时消息DSLVodafoneoffice移动E-mail/IM业务和安全管理基本业务批发未来3-4年,“MobilePlus”收入达到10%三网融合水到渠成电话、数据和图像等信息都可以采用统一的数码传输、交换和分配,消融了划分三个业务的基本技术隔膜。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发展,使三大网络最终都能支持各种功能和业务。不同的业务完全可以跑在同一张网上。在技术上,三网融合已是水到渠成。
电信、广电、INTERNET三大产业也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从顺应市场需求和节约社会资源的角度,相互融合、互相渗透成为潮流
三机合一(电视、电话、电脑)、三业合一(电信业、广电业、网络业——信息服务业)、三屏融合。。。。。。固定语音网PSTN现状分析国内PSTN网络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现有的网络优势很明显:网络规模大,语音业务质量好,电路交换:独占信道,QoS保证,数据业务带宽高。(巨大中华贡献)PSTN网络存在的问题:端局功能参差不齐,大部分机型面临淘汰;用户数据封闭在各自交换机内不便于业务快速开展;业务平台开放性兼容性差,不便于全网智能业务开展;网络管理复杂,运营管理难度不断增大;针对用户提供业务相对单一。某固定网结构举例至国际出入口局长途网本地网A省B省本地网2本地网3本地网4DC1省际交换中心DC2省内交换中心本地网汇接局本地网端局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大连吉林长春呼和浩特通辽郑州洛阳太原兰州银川西宁拉萨乌鲁木齐玉溪昆明贵阳柳州南宁长沙衡阳海口三亚南昌九江厦门福州石家庄唐山哈尔滨青岛济南重庆深圳合肥杭州某省际汇接网组网架构如何对待PSTN?PSTN的处境:“英雄末路,江河日下”PSTN的愿望:老树发新芽;“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对待PSTN的态度激进的革命派:抛弃原有PSTN网络,全面向基于IP的NGN转型温和的改良派:考虑到交换机相对较新,设备还大量处在“青春期”,利用价值还很大,而且话音业务还是目前最重要的电信业务对运营商及设备制造商均是选择??PSTN演进路线软交换(NGN)IMSCS-basedPES固网智能化(2.5G)PSTN融合IMS昨天今天明天后天PSTN向NGN的演进路线1、对PSTN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引入软交换2、引入IMS发展到IMS+CS-basedPES阶段3、实现基于IMS的FMC
SHLRNOC交换维护部秦海洁
2007.7是在原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为快速提供新的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其目的在于使电信业经营者能经济有效地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类电信新业务,使客户对网络有更强的控制功能,能够方便灵活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最大特点是将网络的交换功能与控制功能相分离,把电话网中原来位于各个端局交换机中的网络智能集中到新设的功能部件──由中小型计算机组成的智能网业务控制点上,而原有的交换机仅完成基本的接续功能。智能网(IN,IntelligentNetwork)SHLRNOC交换维护部秦海洁
2007.7
智能网基本思想:交换和业务分离固定网的智能化优化PSTN,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节流”通过网络智能化创造新的增值业务,实现“开源”:个性化业务:彩铃,彩话,同时振铃,超级无绳电话号码类业务:全网NP,一号通UPT,个人号码灵活的话费:固话预付费,反向付费,指定付费,话费套餐PSTN与PHS的融合业务:一号双机,同时振铃其他更多增值业务固网智能化2.5Ga)将用户数据从端局剥离出来,实现用户集中统一管理,业务和功能综合汇接,完成网络优化,多业务平台灵活提供业务,用户采用智能化终端和蓝牙网关充分享用固网资源和业务,iHLR综合归属位置寄存器
iHLR作为固网数据管理中心,记录固网用户逻辑号码、物理号码以及两者间映射关系,记录用户移动性信息,记录固网用户基本业务和新业务,记录固网用户智能业务签约属性等信息,负责为呼叫提供位置信息和路由信息。为本地网混合放号、全网智能业务触发提供用户数据管理中心。iHLR的引入,将原PSTN网络用户的属性数据从原交换设备分离出来,统一管理PSTN网、PHS网用户数据,同时方便全网业务统一开展。将来3G网络用户属性数据也可以统一管理。
可以将用户号码独立出来,这样就能很方便地实现“号码携带”、“一号通”等业务,并便于运营商实现混合放号。b)改造PSTN交换机,构建业务交换中心。c)构建开放、综合的智能业务中心。固网2.5G目标网络架构固定网向软交换的演进传统PSTN智能化演进改造新型宽带多媒体综合接入IP数据承载网SoftswitchTG/SGLS交换模块MAP/DiameterSIPSNMPH.248H.248SIGTRANAG/MSAGSCPINAPModem模块综合接入网综合接入网会议终端可视话机LanswitchIAD企业、办公大楼营业座席一网双吧IADH.248/MGCP/SIP/H.323/NCS等企业私网接入IADIADSBCSBCIntranetV5双绞线软终端Lanswitch营帐系统XMLMMLHLR/HSSHLR统一业务信息平台网管、112LAN/DSL/HFC/WLAN/WLL/Internet等多种宽带接入方式汇接局优化端局替代篮牙网关软交换电路交换模型EverythinginOneBox升级维护困难功能单一设备利用率低,经营成本高开放性差业务开展困难软交换(SoftSwitch)-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融合技术国际软交换协会(ISC)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软交换的物理模型控制与承载分离业务与呼叫分离接口标准化、部件独立化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有线业务无线业务Internet业务固定网移动网分组网(IP/ATM)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融合当前网络下一代网络网络控制层业务管理层核心交换层固定网移动网分组网软交换是传统电信网络向下一代网络转型的必由之路。软交换就是采用开放的、分层的网络组织架构,实现异构网络的融合互通,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50固网和移动软交换比较固网软交换移动软交换功能支持AG、IAD的接入、T.38或G.711传真具备VLR的功能、MSCPool功能、移动性管理功能、TLDN的分配、无线资源的管理等功能协议ISUP、H.248、INAP、SIP、MAP+、V5.2、V5UA支持A接口、SIP、MAP、ISUP、H.248、WIN业务PSTN/ISDN补充业务较多补充业务较少设备容量1600MBHCA,200-300万用户100万用户网络结构省内软交换分区域集中设置,设置在区域中心以省为单位集中设置,初期设置在省会中心基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固网软交换和移动软交换存在较大差异固定软交换体系架构第三方业务平台业务平台/SCP用户/业务数据库软交换机媒体网关信令网关SIP、CORBA…信令转换SIGTRAN(M3UA、M2UA、M2PA、IUA…)SS7、Q.931…智能终端实时媒体传送(RTP,RTCP)媒体服务器PSTNPCM软交换机策略服务器COPS网管系统网管接口协议(SNMP、MML…)数据访问(MAP、LDAP…)业务调用(INAP、SIP…)呼叫控制(SIP/SIP-T、BICC、H323…)呼叫控制(SIP、H323…)媒体网关控制(MGCP、H248…)API固定网下的软交换主要设备软交换设备(SS)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完成协议适配、呼叫处理、资源管理、业务代理等,并作为系统的对外接口完成和其它系统的互连互通功能。信令网关(SG)完成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之间SS7转换的功能中继媒体网关(TG)在软交换的控制下,完成流媒体的转换功能,主要用于中继接入接入媒体网关(AG)提供2M中继接口,实现64K电路与分组中继的语音编码格式的相互转换,一般放置于局端,与分组骨干网相连,在软交换的控制下,完成流媒体的转换功能,主要用于终端用户、PRI、BRI、V5接入IADIntegratedAccessDevice
实现用户的数据、语音的综合接入,提供1~48不等数量的用户接入端口,一般放置于楼道或用户家中,通过LAN或ADSL接入网络。固定网下的软交换主要设备(续)业务提供功能网管功能计费功能SSF功能呼叫控制功能各种媒体网关SIP终端H.248终端MGCP终端INH.323IP电话网NO.7AAA服务器网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APIS)SIP系统Softswitch互通功能信令网关信令网关软交换设备
Radius
SIP/INAP
SNMPSS7/IP(SIGTRAN)
H.248INAP/IPSIP/BICCSIPH.323
SIP
H.248
MGCP软交换设备的功能要求软交换设备的操作平台C-PCI平台:采用符合CompactPCI标准的电信级平台,采用通用或专用的实时操作系统。已有多数电信设备厂商推出。交换机平台:有一部分的软交换机是从传统TDM交换机升级而来。商用服务器平台:主要以SUN商用服务器平台为主,采用商用的操作系统。几乎所有的NGN设备制造商均推出了此类软交换机。语音编码技术(1)从模拟话音信号到VOIP的分组包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300-3.4KHz的模拟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过程,成为64kbit/s
速率的PCM语音信号。PCM信号经过各种方式的压缩编码,成为各种速率的压缩语音信号。增加RTP头、UDP头、IP头后,成为VOIP分组包。语音编码种类G.711:64Kb/s(无压缩)G.729a:8Kb/s,G.711尽管没有压缩,但是因为没有容错机制,对丢包等非常敏感。G.729可保证在QoS差的环境中应用,静音检测、断点续传等机制G.723.1:5.3kbit/s或6.3kbit/s(可跟据网络情况自动调整速率)
语音编码技术(2)语音静荷大小:一个语音分组所包含语段信息的时间长度,单位一般为ms。采用同样的编码器时,语音静荷越大,数据包利用率越高,带宽占有越小,如G.711(20ms)需占有带宽83.6Kb/s,G.711(5ms)需占有带宽142.4kb/s。语音静荷越大,引入的时延也越大。语音处理技术回声消除(EC)回声是由远端电话设备(主要是2/4线转换)将讲话者语音的信号反馈回来产生的。传送时延越长(>50ms),回声越严重。媒体网关通过回声消除器来实现回声的抵消静音压缩(VAD)和舒适噪音(CNG)的产生为节约带宽,当呼叫的双方长时间不通话时,需要对静音进行压缩。当环境过于安静时,媒体网关要能够生成舒适噪音,以满足人们的听觉习惯。协议的两大阵营
第一种持纯IP观点,重点关注SIP(会话启动协议)。第二种强调NGN与PSTN的结合,比较关注ITU-T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和H.323。基于H.323的架构SIP协议栈结构SIP协议集由IETF提出,面向Internet应用,SIP(RFC3261)用于呼叫控制,SDP(RFC3265,2327)用于能力协商。媒体流传送协议RTP:IP实时媒体流传输协议,用于承载各类编码的语音、视频信号。RTCP:IP实时媒体流传输控制,与RTP同时使用,用于传送媒体流QOS的反馈信息。不同协议互联固定网的新体系架构DatebaseSCPBroadbandAccessIPRouter/ATMswitch
SoftswitchSoftswitchAAA
ServerApplicationServerPolicy
Server业务层控制层CorePacketNetworkPSTN/ISDNSGTGMSAGAGNASH323GWIADWAG边缘层核心层IPPBXWirelessSS7Network基于软交换进行的增值业务开发举例---UC统一通信业务基于软件的应用,将电子邮件、语音邮件、VoIP(IP语音)、实时短信及视频融为一体,用户通过一个“身份识别”便处于通信的中心,进行自由地沟通。UC业务能够将各种消息综合在一个系统平台中,如语音消息、传真、e-mail、SMS、多媒体消息和即时消息等集成到一个消息系统中,根据用户的设置、状态、终端能力、消息内容(例如图片附件)等选择使用最合适的方式将消息发送到目的地。统一消息功能举例业务类别描述Faxtoemail用户没有传真机也可以收传真。传真件以图像文件形式发到用户的Email邮箱。ClicktoFax用户在传真号码上点击,弹出发传真界面,填写对方传真号,添加待传真的文件,提交。系统将代替用户发传真。Voicemailtoemail用户的语音留言以Email形式发给用户,语音留言作为附件,用户可在PC上播放留言。点击听voicemail用户收到有语音留言的提示邮件后,可通过点击按钮呼叫语音邮箱,然后在POTS话机上听语音留言。点击发短信功能用户可以在UC客户端上向单个/多个用户发送SMS新邮件通知当有新邮件(Email,FaxMail,VoiceMail)到达时,系统可以通过SMS提示用户有新邮件.EmailFaxVoicemailSMS点击拨号287895382878953981234567Selectyourphone:OfficephoneSoftphoneMobilephone1用户在地址簙中点击被叫电话号码;23接通主叫,主叫振铃,摘机听回铃音;接通被叫,被叫振铃,摘机通话;Alwaysuseit2878953828789539可以从地址簙、呼叫日志,Email,VoiceMail,FaxMail发起呼叫VoIP网络接入网接入网的特点1、将电信业务透明传递,不具备交换能力2、传输业务逐渐IP化3、投资巨大,是运营商的最大资产4、施工难度大,维护难接入种类宽带接入方式与频段有线宽带接入方式:ADSL:0.5mm双线上行:640Kb/s下行:2Mb/s距离:3.5KmADSL2+:0.5mm双线上行:1Mb/s下行:8Mb/s(理论24Mb/s)VDSL:0.5mm双线上下对称12Mb/s1.5Km;58Mb/sCableModem:对称、不对称速率不同,<51Mb/s;有加密,永远在线(在电视频段划出6MHZ传数据)LAN:(电缆、光纤)100Mb/s~1Gb/sHomePNA:(HomePhoneNetworkAccess)无线宽带接入频段:2.4GMHz——2.4~2.4835GMHZ3.5GMHz——3.4~3.5(∆F2331.5MHz)GMHZ5.8GMHz——5.15~5.35,5.725~5.825GMHZ10GMHZ~40GMHz频段→与电波传播特性(距离)及雨衰、绕射等有关3.5G:雨衰不明显(0.1dB/KM),距离可达10~50Km,干扰不太大24G~40G衰减8~15dB/KM,雨衰明显;3~5KM,干扰很小ADSL组网案例DSLAM=一个二层交换机+DSL局端modem从接入侧至核心层带宽需求快速增长2-3年内用户带宽需求铜退光进策略举例FTTH(Fibertothehome)FTTH案例《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
2010年4月8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消息,已联合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印发
《意见》提出,电信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开展光纤宽带网络建设,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络部署。其中,新建区域直接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已建区域"加快光进铜退的网络改造";有条件的商业楼宇和园区直接实施光纤到楼、光纤到办公室,有条件的住宅小区直接实施光纤到楼、光纤到户;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村。
在具体发展目标上,《意见》表示到2011年,光纤宽带端口超过8000万,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M/s每秒以上,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M/s以上,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100M/s以上的接入能力。三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超过1500亿元,新增宽带用户超过5000万。
HFC网HFC(HybridFiberCoaxial)网络是由光纤和同轴电缆网络混合组成的,以星型或者树形拓扑结构为特点。有线电视采用HFC光纤电缆混合网传送在部分国家是开放竞争的优势:最后“一公里”带宽很宽;覆盖率高HFC需要双向改造,部分利用电话线做上行信道,投入较大与运营商合作,技术可行,但效果待验证广电双向改造中面临的问题技术的局限:
CMTS接入原本并非为数据双向传输业务所设计,如带宽较窄,树型结构导致噪声的叠加效应和单故障点失效,易于受到干扰和外力破坏而导致安全性降低等;组网拓扑的局限:
HFC的弱点是结构呈树形,所以当用户增多时,在低频端的回传噪声积累也相应变大,因此在上行信道上采用了抗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履约担保合同
- 断桥铝门窗施工合同
- 学校采购协议书和采购合同
- 委托销售煤炭居间合同
- 合同补充协议说明
- 全新合同中的担保条款
- 手旧设备买卖合同书
- 门卫聘用合同集合
- 建筑工程施工大清包合同
- 房屋拆迁评估委托合同
- 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
- 探秘京剧脸谱(课件)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辽师大版
- 2025-2030中国生物酶制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静脉采血操作课件
- (一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 (一) 政治试卷(含官方答案)
- 现代物流校考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投资专员面试试题及答案
- DB11∕T1103-2024泡沫玻璃板建筑保温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 2025年安徽宣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一模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