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理论课件_第1页
理性选择理论课件_第2页
理性选择理论课件_第3页
理性选择理论课件_第4页
理性选择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第二讲理性选择理论一、理性选择理论概述二、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三、科尔曼的方法论倾向四、理性选择理论的影响及评价一、理性选择理论概述

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choiceperspectiveinsociology)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学派,目前这一学派在西方社会学研究(特别是经验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理性选择理论借鉴和扩展了经济学中“理性选择理论”,它不仅用于人们的经济行为,而且还试图解释更广泛的社会行动。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J.科尔曼和社会经济学家G.贝克尔。科尔曼1990年出版的《社会理论的基础》为这一学派的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2、理性人假设基本假设:对于行动者而言,不同的行动会产生不同的效益,行动者的原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从而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行为是理性选择理论的重要概念,但理性选择理论并不是一种解释行为的理论,而是一种解释和说明社会与经济系统之功能发挥的理论。行动者与系统是该理论结构的两个主要层面。3、理性选择理论的特点理论解释的是社会系统(大或小)的行为,而不是个体的行为。要求依据系统中行动者的行为来解释社会系统行为。这意味着:a.要有社会系统行为层次和个体行动者行为层次之间转换的理论,即要解决通常称为微观与宏观的连接问题。b.要有关于个体行动的动机的心理学理论或模型。二、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1926-95,Americansociologist,b.Bedford,Ind.AgraduateofColumbia(Ph.D.,1955),wherehewasinfluencedbyPaulLazarsfeld,Colemanachievedrecognitionwithtwostudiesonproblemsolving:AnIntroductiontoMathematicalSociology(1964)andMathematicsofCollectiveAction(1973).AftertermsatStanfordUniv.andtheUniv.ofChicago,ColemantaughtatJohnsHopkinsUniv.(1959-73).

WhiletherehechairedthecommissionthatpublishedEqualityofEducationalOpportunity(1966),whichisknownastheColemanreport.In1973hereturnedtoChicago,wherehetaughtsociologyandwasadirectorofitsNationalOpinionResearchCenter.HisothermajorworksincludeYouth:TransitiontoAdulthood(1973),HighSchoolAchievement(1982),andIndividualInterestsandCollectiveAction(1986).Hediedin1995.《社会理论的基础》1990TheIntroductiontoMathematicalSociology1964PowerandtheStructureofSociety1974FoundationofSocialTheory19901、理性选择行动发生的条件V=BP-P’CV:预期行动的纯价值B:预期效益 C:预期代价P:行动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行动获得失败的可能性v>0,行动发生;v<0,行动不发生2、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个人通过自己所拥有的网络及更广阔的社会结构来获取稀有资源的能力,它具有网络性、增殖性和不可让渡性等特征,社会资本是非正式组织的一个方面,这种非正式组织为一个或者更多的行动者构成一个可生产性的资源。个人通过这方面的理性投资,获得网络中的嵌入性资源。社会资本理论把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区别开来。三、科尔曼的方法论倾向

1、科尔曼创建理性选择理论在方法论上主要针对主流社会学的整体方法论和结构功能主义;2、整体方法论是侧重对不同系统的同一行为进行样本分析或是对一个系统在特定时期内的不同行为进行分析,由于忽视系统的内部层次,特别是忽视个人行动层次而缺乏解释力。科尔曼所主张的个体方法论是用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的行为来揭示系统的行动,他称之为“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3、结构功能理论是在系统行动的层次上应用社会目的论或功能论进行解释,这容易导致循环论证和宿命论。而理性选择理论则是建立在个人行动具有目的性这一基础上,但它对于系统行动的解释并非仅仅以个人目的为原因,因而避开目的论或功能论的循环论证。另一方面以一个人理性行动为基础的多层次解释是既考虑到个人行动的原因是要满足个人的利益,又考虑到个人在人际交往、在群体、制度中的行动时受到后者的制约的,并在种种制约下选择适当的行动方案,这就避开了宿命论和唯意志论的两个极端。四、理性选择理论的影响及评价1、提供将微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