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一练2_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一练2_第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一练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一练2适用年级:九年级建议时长:0分钟试卷总分:32.0分一、单选类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分)(单选)A.我们对于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要大胆制止,决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B.上任后,为了搞活企业,他大胆引进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职工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企业的面貌容光焕发。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名的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2.《大学》里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2.0分)(单选)A.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最终平天下。B.拥有知识,能灵活运用。C.运用知识,对外界事物进行探索。D.对自己进行内心或精神上的研讨。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0分)(单选)A.孜孜不倦

一番风顺

模式B.根深蒂固

不言而喻

修身C.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汲取D.格物致知

实验精神

诚意4.下面划线汉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0分)(单选)A.格物(推究)致知(使达到)B.齐家(整齐)治国(地方)C.条目(眼睛)儒家(家庭)D.清淡(干净)抽象(大象)5.“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书’”一句中“四书”指的是()(2.0分)(单选)A.《诗经》《尚书》《礼记》《易经》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春秋》《论语》《孟子》《礼记》D.《韩非子》《列子》《孟子》《庄子》二、填空类1.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___(探索探察探究探求),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1.0分)2.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____(探寻探讨探询探问)自己。(1.0分)3.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____(领会领略领悟领取)的。(1.0分)4.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____(实验实践实习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1.0分)5.依照注音写汉字。

xiù(____)手旁观格物(____)zhì知(2.0分)三、综合类1.阅读下面课内的文段,回答问题。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0分)(2).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2.0分)(多选)A.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B.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C.正确的认识世界,而不是像王阳明那样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D.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意思?(2.0分)(单选)A.不应该看竹子;探索B.没有明白“格”的意思;严格C.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D.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观察(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0分)(多选)A.比喻论证B.举例论证C.道理论证D.对比论证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学了就用”,还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创造。只有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历史上有很多人,读了很多书,积累了大量资料,但并没有写出好文章,做出大贡献。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到“学了就用”。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就是因为使用过程中,要把所得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血肉,它需要蜜蜂酿蜜一般的加工、制作、改造的工夫,进而创造出新的营养品来。“学了就用”的反面,是“学了不用。”这就像柳宗元的《蝂传》中写的那种善负物品的小虫,一遇到什么东西,就要拿来背在身上,越背越重,“虽困剧不止也”;“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古今中外,多少食书不化的书呆子,其病在此。(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2.0分)(单选)A.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B.古今中外,多少食书不化的书呆子,其病在此。C.“学了就用”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创造。D.历史上很多人没有做到“学了就用。”(2).从论证方法角度看,文中毛泽东同志说的话属于()(2.0分)(单选)A.比喻论证B.举例论证C.类比论证D.引用论证(3).文中概述柳宗元《蝂传》中小虫负物的故事所说明的道理是()(2.0分)(单选)A.小虫负物的技能高超。B.小虫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