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生理的教案_第1页
消化生理的教案_第2页
消化生理的教案_第3页
消化生理的教案_第4页
消化生理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生理的教案第1页/共91页学习要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结构消化道的主要运动形式主要消化腺的生理功能吸收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消化道功能的神经调节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第2页/共91页第一节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唾液腺胰腺肝脏胃腺、肠腺等消化道消化腺第3页/共91页消化系统概观第4页/共91页

消化:食物消化分解后的小分子物质连同食物中的无机盐、水和维生素一起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循环的过程。摄入的食物在消化道内被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与消化液混合并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方式消化道肌肉的运动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消化液

吸收:第二节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digestion)(absorption)第5页/共91页消化机械消化:消化道的运动化学消化:消化腺的分泌第6页/共91页2(p)第7页/共91页吸收示意图第8页/共91页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低、收缩缓慢自律性紧张性:伸展性对某些理化刺激敏感:化学、温度和牵张刺激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时仍保持一种轻度的持续微弱的收缩状态。(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第9页/共91页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三)主要功能

1.消化食物

2.调节pH值

3.稀释食物

4.保护作用(一)分泌总量:6~8L(二)主要成分:水、离子、消化酶、粘蛋白、抗体第10页/共91页(一)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三、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外来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在神经系统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迷走神经(脑干)盆神经(脊髓骶段)神经网络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神经纤维第11页/共91页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4(I)第12页/共91页(1)交感神经递质: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

分布:唾液腺、胃、肠、肝、胆囊、胰腺作用:抑制1、自主神经系统胃肠运动减弱腺细胞分泌减少括约肌收缩第13页/共91页(2)副交感神经少部分:肽类大部分:ACh兴奋支配消化道的大部分盆N仅支配大肠的远端(横结肠脾曲下)递质迷走N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消化道括约肌舒张兴奋内在神经系统第14页/共91页特例:(1)唾液腺:二者都兴奋,以副交感N活动为主(2)肠肌紧张性高:二者均抑制;反之亦然第15页/共91页2、内在神经系统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递质兴奋性AChP物质抑制性血管活性肠肽NO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第16页/共91页(二)消化系统的反射活动1.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长反射(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条件刺激引起的消化道运动及消化腺分泌2.经内在神经系统的反射(1)局部反射(2)短反射第17页/共91页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消化道胃肠激素:由消化道粘膜中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和释放

3.营养作用

4.免疫功能第18页/共91页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内分泌腺:分泌胃肠激素5(I)第19页/共91页脑-肠肽:某些胃肠激素不仅存在于消化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这种在脑和消化道双重分布的肽类称为脑-肠肽(brain-gutpeptide)。已知的脑-肠肽有20多种,例如促胃液素、缩胆囊素、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第20页/共91页第三节口腔内消化腮腺颌下腺导管颌下腺咀嚼肌舌下腺腮腺导管第21页/共91页一、唾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溶菌酶—

杀菌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pH7活性最强—pH4.5失活唾液腺无色、无味、中性液分泌唾液H2O:占99%无机物有机物(pH6.6~7.1)第22页/共91页(一)唾液的生理作用1.湿润和溶解作用2.清洁和保护作用3.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4.排泄作用第23页/共91页(二)唾液分泌的调节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交感NNA+β受体分泌粘稠唾液副交感NACh+M受体分泌稀薄唾液1、唾液分泌主要受神经调节2、基本中枢:延髓3、唾液腺的神经支配主要第24页/共91页(一)咀嚼:牙、舌的机械运动。(二)吞咽:将食团送入食道。二、咀嚼和吞咽蠕动:

是消化道其他各段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由平滑肌顺序舒缩引起,舒张波在前、收缩波在后,逐步向前推进。第25页/共91页胃食管鼻腔会厌第26页/共91页第四节胃内消化贲门幽门胃底胃体胃窦胃腔胃的形态和分区第27页/共91页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细胞示意图粘膜上皮细胞幽门腺区粘液颈细胞壁细胞主细胞小管腔粘膜层粘膜下层泌酸腺贲门腺区第28页/共91页主细胞G细胞壁细胞粘液颈细胞粘膜上皮细胞第29页/共91页一、胃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胃腺粘膜上皮细胞贲门腺(粘液腺)粘液(碱性)幽门腺(粘液腺)粘液(碱性)、少量胃蛋白酶原泌酸腺主细胞(胃酶C)胃蛋白酶原壁细胞(盐酸C)HCl、内因子粘液颈细胞粘液重点第30页/共91页(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成分无机物:HCl、HCO3-等1.胃酸(盐酸)(1)形式游离酸(主要)结合酸之和:总酸度(2)分泌机制H+、K+-ATP酶(质子泵)Cl--HCO3-逆向交换有机物:消化酶、内因子、粘蛋白等分泌方式:主动转运分泌细胞:壁细胞第31页/共91页第32页/共91页(3)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被蛋白酶分解消化。抑菌,杀菌。在小肠内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促进小肠对Ca2+、Fe2+的吸收。

第33页/共91页2.胃蛋白酶原(主细胞合成)HCl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pH2.0~3.5活性最强—pH6失活蛋白质(+)和胨第34页/共91页3.粘液和碳酸氢盐(1)粘液粘蛋白粘稠度大,是水的30~260倍润滑作用机械性损伤(2)碳酸氢盐来源主要:非泌酸细胞少量:组织间液渗入特点:分泌速率仅为H+的5%不影响pH值粘液-HCO3-屏障作用有效地阻挡H+的逆向扩散深层的中性环境可使胃蛋白酶丧失活性第35页/共91页第36页/共91页第37页/共91页4.内因子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作用:内因子+VitB12内因子-VitB12复合物受体(回肠上皮C)VitB12吸收(影响红细胞生成)VitB12的吸收第38页/共91页(二)胃液分泌的调节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1)乙酰胆碱:M型胆碱能受体(2)促胃液素:作用于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3)组胺:H2型组胺受体促进胃酸分泌第39页/共91页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后N纤维直接刺激胃液分泌间接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大量胃液分泌第40页/共91页2.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1)胃酸(负反馈调节)(3)高张溶液机制:(-)G细胞促胃液素胃液分泌小肠粘膜生长抑素释放释放入血入血(2)脂肪肠抑胃素机制:(+)渗透压感受器释放抑制性激素胃液分泌反射入血胃酸(+)D细胞释放第41页/共91页(三)消化期胃液分泌1.头期胃液分泌传入冲动主要来自位于头部的感受器假饲法第42页/共91页1.头期胃液分泌食物视、嗅、听神经头部感受器(口、咽、食管)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基本中枢(延髓)胃腺细胞分泌G细胞促胃液素迷走N释放入血特点:分泌量多(30%)、酸度高、胃蛋白酶原含量高、消化力强。第43页/共91页2.胃期胃液分泌(迷走-迷走长反射)胃底胃体感受器迷走N中枢迷走N胃腺C分泌内在N丛促胃液素G细胞幽门部感受器内在N丛释放(局部反射)蛋白质消化产物(+)(+)入血(+)特点:迷走神经蛋白质分解产物分泌量最多(60%),酸度高,胃蛋白酶原量减少,消化力减弱。食物第44页/共91页3.肠期胃液分泌体液调节机制为主:G细胞促胃液素I细胞缩胆囊素胃腺C分泌肠粘膜(内分泌C)(+)特点:分泌量少(10%),酸度低,胃蛋白酶原量低,消化力弱。食物第45页/共91页第46页/共91页二、胃的运动(一)消化期胃运动的主要形式1.紧张性收缩意义:维持胃内一定的压力和胃的形状、位置。2.容受性舒张3.蠕动意义:使胃能允许大量食物的涌入,而胃内压上升不多。意义:使胃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并推送胃内容物分批通过幽门入十二指肠。蠕动波第47页/共91页胃的蠕动总的作用:贮存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变成半流体食糜将食糜分批排入十二指肠第48页/共91页(二)非消化期胃运动的主要形式移行性复合运动:胃在空腹时呈现一种以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称为移行性复合运动生理意义:使整个胃肠道在非消化期仍有断断续续的运动,清除胃内进食后遗留的残渣、脱落的细胞碎片和细菌等。第49页/共91页(三)胃排空及其调节1.胃排空:指胃的内容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排空速度流体>固体颗粒小>颗粒大糖>蛋白质>脂肪动力: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胃的运动(原动力)胃内压第50页/共91页2.胃排空的调节

(1)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2)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的因素第51页/共91页胃运动胃的排空十二指肠内容物肠感受器肠-胃反射小肠粘膜(内分泌细胞)促胰液素抑胃肽食物(+)(-)释放(-)间断排空第52页/共91页(四)呕吐(自学)定义:调节:意义:将胃及肠内容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射活动从口腔强力排出称为呕吐感受器外周消化管内消化管外延髓化学感受区呕吐中枢中枢(延髓)呕吐(+)(+)中枢性催吐药保护性的防御反射第53页/共91页第五节小肠内消化第54页/共91页一、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胰岛胆道、十二指肠和胰(前面观)第55页/共91页(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1.水和电解质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pH7.8)(1)胰淀粉酶(pH6.7~7.0)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淀粉胰淀粉酶(2)胰脂肪酶(pH7.5~8.5)脂肪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胰脂肪酶HCO3-小导管的上皮C腺泡C2.消化酶第56页/共91页(3)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凝乳作用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肠致活酶HCl糜蛋白酶糜蛋白酶原蛋白质

、胨多肽和氨基酸蛋白质第57页/共91页二、胆汁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一)胆汁的成分和作用1.性状有苦味、有色液体,800~1000ml/day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弱碱性(pH7.4)胆囊胆汁棕绿色弱酸性(pH6.8)2.成分H2O无机物:钠、钾、钙等有机物胆盐:胆汁酸+甘氨酸牛磺酸+K+Na+第58页/共91页(二)胆汁的作用1.主要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乳化作用乳化脂肪为小脂滴促进消化:促进吸收: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胆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2.促进脂溶性Vit的吸收3.其他胆盐吸收入血胆汁分泌体液中和胃酸第59页/共91页

胆盐的肠肝循环

胆盐

95%在回肠末端被重吸收意义:使胆盐循环使用,补充肝脏合成胆盐能力的不足及人体对胆盐的生理需要。入肝门静脉+新合成的胆盐入肠道第60页/共91页三、小肠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一)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成分:水、电解质、粘蛋白和肠致活酶。

性状:pH值约为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量:每日分泌量为1~3L。(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1.胰蛋白酶原2.保护作用胰蛋白酶肠致活酶弱碱性粘液保护肠壁免疫蛋白抵抗抗原作用:第61页/共91页四、小肠的运动(一)小肠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2.分节运动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运动意义: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第62页/共91页第63页/共91页3.蠕动蠕动冲:意义:使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的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逆蠕动:速度很快,传播距离远方向相反的蠕动第64页/共91页定义:

在连接盲肠的回肠末端,有一个类似于食管下括约肌的高压带,此处环行肌明显增厚,称为回盲括约肌。作用:

1.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进入结肠,以便充分消化和吸收。

2.防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三)回盲括约肌的功能第65页/共91页第六节大肠的功能第66页/共91页一、大肠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成分作用有机:粘蛋白、溶菌酶、二肽酶、淀粉酶等无机:水、Na+、K+和HCO3-等润滑粪便、保护肠壁粘膜溶菌酶与大肠内菌群调节有关第67页/共91页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一)大肠的运动形式袋状往返运动蠕动集团运动自横结肠开始内容物结肠下端,甚至直肠进行很快且移行很远的强烈蠕动机制:胃内容物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结肠反射集团运动(3~4次/天)频率较慢第68页/共91页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脊髓腰骶段、大脑皮质传入神经

排便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盆神经、腹下神经盆神经(+)

阴部神经(-)结、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排便(二)排便反射第69页/共91页第70页/共91页三、大肠内细菌的作用1、发酵和腐败作用2、营养作用:合成VB、VK

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①某些多糖纤维与水结合形成凝胶,限制水的吸收。②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运动,缩短粪便在肠内停留的时间,促进排便。③降低食物中热量的比率,减慢供能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控制体重。第71页/共91页消化道各部运动形式第72页/共91页第七节吸收第73页/共91页一、吸收的部位口腔只吸收脂溶性大的少量物质,对食物吸收无意义。胃只能吸收少量水分和酒精。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吸收少量水和盐类。第74页/共91页第75页/共91页小肠是食物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1.吸收面积大2.食物停留时间长

3.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4.食物已被充分消化

第76页/共91页肠腔肌层皱褶绒毛第77页/共91页小肠绒毛电镜像微绒毛中刷状缘第78页/共91页第79页/共91页小肠吸收示意图第80页/共91页二、吸收的途径与方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渗透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第81页/共91页第82页/共91页三、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一)糖的吸收Na+GluNa+Glu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是与Na+耦联的单糖吸收,主要是葡萄糖(Glu)第83页/共91页(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