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悸验案_第1页
治疗心悸验案_第2页
治疗心悸验案_第3页
治疗心悸验案_第4页
治疗心悸验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疗心悸验案第1页/共46页阳虚心悸案康某男63岁

2008年10月26日初诊主诉:心慌气短3年加重1个月。患者于3年前出现心悸气短,2年前在深州市医院安装心脏起博器,1个月前心悸气短加重,尤以晨起为甚,现服心律平、胺碘酮等药物,症状不见好转。夜尿多,纳可,大便可,夜寐尚可。刻下症:心悸气短,夜尿多。舌质淡,苔薄黄,脉沉细弦伴结代。第2页/共46页中医诊断:心悸气血两虚;西医诊断: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心律失常(置起搏器后)第3页/共46页心为君火,肾为相火,正常情况下,二者协调共济,以温煦脏腑,运行气血。心肾阳虚,心之鼓动乏力,不能温运气血,心不得养,可出现心悸、气短。脾气亏虚,生血不足可致心血亏少,心气乏力,亦可出现心悸气短,舌淡音低。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足,可出现呼吸气短,语音低怯,“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肾气亏虚,封藏固摄无权,膀胱失约而现夜尿频多。“肝藏血”肝血不足,失于濡养,也表现各种虚弱之象。纵观本案,是五脏气血阴阳俱虚,但以阳气不足为主。第4页/共46页治以补气养血,温阳固摄。方剂:桂枝甘草汤合生脉饮加味。处方:桂枝10g,仙灵脾15g,肉苁蓉10g,太子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黄芪15g,丹参15g,生地10g,酸枣仁20g,夜交藤15g,茯苓15g,甘草10g,5剂,每日一剂。第5页/共46页二诊(2008年10月31日):服上药后,诸症均减,已无明显不适,近二日天气忽凉,心悸又发,夜尿又增。舌暗红,苔薄黄,脉结代细弱。10月26日方加黄连6g,山萸肉10g,益智仁10g,芡实15g,7剂,每日一剂。三诊(2008年11月7日):药后体力明显增加,心悸只发作1次,10分钟自行缓解,夜尿明显减少。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10月31日方改黄连10g,7剂,每日一剂。第6页/共46页按:五脏俱虚,然以心气不足为甚,《内经》“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补五脏气血,温周身之阳气,固先后天之根本是本案治疗之方略。第7页/共46页心经用药最多,芪、麦、味、二参、桂、苓、草;脾经用药:芪、苓、桂、草、芡实、益智仁;肾经用药:仙灵脾、肉苁蓉、生地、夜交藤、五味子、益智仁、山萸肉、芡实;肺经用药:参、芪、草、五味;肝经用药:生地、枣仁、夜交藤、山萸肉。诸药各用,共凑气血双补,温阳固摄之目的。第8页/共46页阴虚心悸案郭某男49岁

2008年11月28日初诊主诉:间断心慌20余年,加重2个月。患者于20多年前因劳累、饮酒后出现心慌,经治好转,此后每于劳累、生气或酗酒后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平时心率90多次。刻下症:心慌,汗多,有时胸痛,入睡困难,有时彻夜不眠。小便稍黄,大便偏干。形体肥胖,舌质暗苔薄黄脉弦细数。既往史:糖尿病史1年,间断服药,血糖控制不佳。第9页/共46页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9mmol/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中医诊断:1.心悸气阴两虚瘀血内阻2.消渴阴虚火旺;西医诊断:1.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2.2型糖尿病第10页/共46页患者长期过食甘美厚味,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阴津亏耗,无以载气,气失去依附而气散;精能化气,阴精亏耗则气无以生而致气虚;阴津亏耗,化燥化热,且燥为火热之属,最易伤气,所谓“壮火食气”,而致气阴两虚;《内经》曰:“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故成血瘀。病位在心,为本虚标实之证。第11页/共46页治以益气养阴,降火宁心,佐以活血。方剂:生脉饮百合地黄汤合增液汤加味。处方:天冬15g,寸冬15g,生地15g,丹参15g,元参10g,苍术10g,黄芪15g,黄连10g,天花粉20g,酸枣仁20g,夜交藤15g,百合15g,炒栀子10g,五味子10g,元胡15g,郁金10g,太子参15g,7剂。其他治疗:万苏平1mg,1/日,二甲双胍0.25/次,3/日。第12页/共46页二诊(2008年11月28日):心慌明显好转,出汗减轻。舌暗红苔薄黄脉较前稳且有力。11月28日方改黄连15g,炒栀子15g,10剂。第13页/共46页按:张景岳云:“治消之法,最当辨虚实,若察其脉证果为实火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若由真水不足,则悉属阴虚,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为主,必使阴气渐充,精血渐复,则病必自愈。若但知清火,则阴无以生,而日见消败,益以困矣。”第14页/共46页本例属阴虚血热、瘀血内阻兼气虚案。李老治疗糖尿病常用施今墨药对:黄芪伍山药,苍术配元参,一阴一阳,一脾一肾(黄芪补脾,山药益肾;苍术健脾,元参滋肾),可有降低血糖尿糖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苍术、黄芪、元参等药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黄芪、山药、补气健脾加强运化功能,治消渴要注意补气和滋阴药的比重,本例以滋阴为主。第15页/共46页生脉散方中有人参补心益气而生津(因太子参与人参功能相仿,力较缓平,故李老喜用太子参),麦冬养阴清肺,五味子敛肺止汗,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共奏益气敛汗,养阴生津之效。诸药参调,具有养心血、益心气、补心阳、、安心神之效。第16页/共46页百合味甘,性微寒,入心、肺经。本品气味稍缓,甘中有收,能清心肺之余热,而敛气养心、安神定魄;栀子味苦气寒,轻飘象肺,色赤入心,善泻心肺之邪热,使其由小便而出,又善解三焦之郁火而清热除烦。本品炒后入药,既能直血分,以清血分之热,又能出于气分,以清气分之热,可谓气血两清是也;元胡、行气止痛,郁金既入气分,又走血分,以行气解郁,凉血散瘀为要。第17页/共46页本例以阴虚为主,故治疗以滋阴为主,辅以益气,阴复津回,水升火降,五脏自安。第18页/共46页肝郁化火心悸案张某女42岁

2008年10月20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心悸6个月。患者6个月前情绪激动后出现心悸,呈阵发性,发作时心率偏快,心悸不宁伴心前区不适,每次持续2小时左右,且多以夜间发作为主伴寐差,自服安定可好转,多次查心电图未见异常。刻下症:心悸,呈阵发性,自发病来,纳可二便调。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月经先期5-7天不等。舌淡苔薄黄,脉弦细。第19页/共46页体格检查:P80次/分Bp140/90mmHg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大致正常。中医诊断:心悸肝郁化火;西医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心动过速第20页/共46页《红炉点雪惊悸怔忪健忘》指出:“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故心悸,寐欠安。弦为肝脉舌淡苔薄黄乃肝郁化火常见之征。治以疏肝泄热,佐以安神。第21页/共46页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0g,当归10g,炒白芍10g,茯苓15g,栀子10g,酸枣仁20g,夜交藤15g,菊花10g,陈皮10g,焦三仙各10g,内金15g,太子参15g,夏枯头10g,知母9g,甘草10g,7剂。第22页/共46页按:本案以心悸为主证,故属“心悸”范畴。心悸为病,多责之虚,然李老紧抓急躁易怒,情志不舒这一标象,结合舌脉,果而辨为肝郁化火,上扰心神之证,予以疏肝泻热,佐以安神为大法而收功。方中夏枯头、菊花、栀子、知母清肝泻火,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陈皮、柴胡畅疏肝胆之气,酸枣仁、夜交藤养血安神,方证合拍故取效也捷。第23页/共46页而二诊中郁热渐减,而气阴两虚之证显露,且气机郁滞,阳气不畅,故加麦冬、五味子合生脉散意益气养阴,收敛耗散之心气,配枳实疏肝解郁而使阳气达于四末而收功。第24页/共46页三诊中郁热已除,故去清肝泻火之品,仍以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为大法。纵观三诊,谨守病机,丝丝相扣,真正体现李老辨证论治之功底。第25页/共46页痰火内扰心悸案齐某男31岁2008年11月24日初诊主诉:间断心慌3年,胆怯3月余。患者系救护车司机,生活无规律,3年前因酗酒、劳累后出现心慌,当时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服“心律平”后好转,此后每于酗酒、劳累或生气后发作。平时心率90-110次/分,最高可达140次/分,3个月前出现胆怯,听到电话声或有人在其背后说话皆可引起惊悸。第26页/共46页刻下症:心慌胆怯,寐差,痰多。小便稍黄,大便正常。舌尖红质稍暗苔薄黄脉弦细数。平素嗜烟酒及肥甘厚味,饮食不节。体格检查:P120次/分BP110/80mmHg

形体肥胖。心率120次/分,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第27页/共46页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正常。心脏彩超未见异常。中医诊断:心悸痰火内扰;西医诊断: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第28页/共46页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积滞生痰而见痰多之证;吸烟、酗酒而致湿热内蕴,“痰随火升,火引痰行,上干心神,变生诸证。”痰饮停于心下,其人多惊悸不寐。盖心,火也,痰饮,水也,火畏水刑,故惊悸至于不寐也。舌尖红为心火,脉弦细数为热盛伤阴之象。第29页/共46页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剂:温胆汤合生脉饮加减。处方:清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黄连10g,酸枣仁20g,夜交藤15g,太子参10g,寸冬15g,五味子10g,生龙牡各20g,石菖蒲10g,远志10g,柏子仁10g,大贝10g,甘草10g,7剂。第30页/共46页二诊(2008年11月24日):上方连服14剂,心慌胆怯明显减轻,咯痰明显减少,睡眠好转。舌尖红质暗苔薄黄脉弦细稍快。11月24日方改黄连15g,10剂。第31页/共46页按:本案以心悸为主症,体胖,舌尖红质稍暗苔薄黄脉弦细数,断为痰火内扰证,治之以温胆汤。温胆汤属于化痰、清热、和肝胆、除虚烦、定惊悸的方剂。元·罗谦甫云:“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第32页/共46页徐灵胎曰:“柏得天地坚刚之性以生,不与物变迁,经冬弥翠,故能宁心神,敛心气,而不为邪风游火所侵克也。柏子仁宁心神,敛心气,凡草木之仁,皆能补心气,以类相应也。”枣仁、柏子仁以补心气,更用龙骨入肝以安魂,牡蛎入肺以定魄,魂魄者心神之左辅右弼也,且二药与五味子同用,大能收敛心气之耗散,并三焦之气化亦可因之团聚。第33页/共46页大贝开泄宣肺,止咳化痰,清火散结。石菖蒲引药入心,半夏生于夏半,乃阴阳交换之时,实为由阳入阴之候,故能通阴阳和表里,使心中之阳渐渐潜藏于阴,而入睡乡也。第34页/共46页心脾两虚心悸案姚某女28岁

2009年2月4日初诊主诉:产后28天,心慌20天。患者于28天前剖腹产,婴儿患先天性疾病,经转往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治疗无效后于1天前病故。20天前出现心慌、气短、乏力,无胸闷胸痛,伴盗汗,声低,面黄。睡眠可,大便正常。刻下症:心慌气短,盗汗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寸、关沉细。理化检查:心电图:大致正常。第35页/共46页中医诊断:心悸心脾两虚;西医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第36页/共46页患者产后损伤气血,复因忧思过度,气阴暗耗,心脾两虚。心藏神而主血,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发为心慌;汗为心之液,心气阴两虚,气不摄津,故见汗出;气短、乏力为心脾气阴两虚之证;心血不能荣于面,则面色无华,即《灵枢·决气》篇所云:“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舌淡苔白脉沉细均为气阴两虚之象。第37页/共46页治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之剂。方剂:归脾汤合生脉饮加减。处方:太子参15g,寸冬10g,五味子10g,茯神15g,炒白术10g,黄芪15g,远志10g,柏子仁10g,生地10g,山药20g,陈皮6g,木香10g,元肉10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10g,当归10g,7剂。第38页/共46页二诊(2009年2月2日):心慌明显好转,出汗好转,精神好转。2月4日方加地骨皮10g,7剂。第39页/共46页按:本案因产后气血不足而发病,以心悸为主症,舌质淡苔白脉寸、关沉细,断为心脾两虚证。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