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1页
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2页
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3页
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4页
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是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制度层面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思想层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变法思想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近代中国前夕与西方对比的历史画面——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鸦片战争前东西方比较导致结果:大多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闭目塞听,对世界一无所知,妄自尊大。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思想上——程朱理学的束缚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十三日,乾隆皇帝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

中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地。——马戛尔尼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船坚炮利的直观刺激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19C40-50s)1.背景(1)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盲目自大(2)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扩张(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4)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2.代表人物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军事、科技表现: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代表作品:

《各国律例》

《四洲志》(1)林则徐④地位:《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代表作品:《海国图志》地位: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2)魏源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材料一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材料二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②魏源思想突出的特点是什么?③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只看到表象,未看到本质,表象:外国的“船坚炮利”,中国军事装备落后,导致了鸦战的失败。本质:根源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思考:林、魏的思想为何未付诸实施?答: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嘲讽和攻击,进一步说明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根深蒂固。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海国图志》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大国崛起》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作者代表作品内容

姚莹

yóu《康輶纪行》介绍西藏、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历史地理知识。

shē

徐继畲《瀛环志略》介绍世界各洲的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等。

nán梁廷枏《海国四说》介绍对英国、美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⑶其它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的接连出版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3.评价(2)积极方面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意识)(3)局限性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技术或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维护封建清王朝的统治(1)性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背景:内忧外患①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②二鸦后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2.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C60-90s)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纲常名教)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3.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5.实践: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军用、民用)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6.本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章“破屋子”:“裱糊匠”:“东贴西补的材料”:“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洋务派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的阻挠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曾国藩(洋务派):“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倭仁(顽固派):“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便可抵御外辱。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张之洞(洋务派):“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同、异)⑴相同点:都主张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⑵不同点:对待“外国事务”态度上不同。洋务派:主张面对现实,委曲求全,师夷长技以图自强。顽固派:因循守旧,坚持祖宗成法,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仇视一切改革。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7.失败及失败原因:(1)失败标志:甲午海战失败,洋务运动破产(2)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列强的破坏③顽固派的阻挠8.评价:(1)性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2)积极方面:(客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经济、军事、教育、思想)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窗口;冲击了守旧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环境。(3)局限性:(主观)仅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未触动封建旧制度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等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么,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思考题:洋务派与林则徐、魏源思想的比较?相同点:阶级属性:同属于地主阶级;主张相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结果相同:都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最后结果:都失败了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不同点:(1)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领域更广;(2)首要目的:洋务派学西方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来维护封建统治;林则徐、魏源学西方目的的重心在于抵御外侮;(3)洋务派学习西方进行了充分的实践。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早期维新思想(19C60s)1.背景: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②洋务运动的展开③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④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三、维新变法思想3.主张: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①思想变化: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新观点②原因:有识之士觉察到洋务运动的弊病,认识到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请思考:跟洋务派相比,郑观应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有什么新的看法?为何会发生变化?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夫兵之曰短,商战之曰长。兵战之亡速而有形,譬如风吹灯灭。商战之亡,缓而无形。譬如油尽灯灭。有形者易备,而无形者难防。而人反畏兵战而不畏商战。吾知二十世纪因商战之败而亡国者,必较兵战尤为甚。兵战恃船坚炮利,火器巧捷猛烈,为战胜品。商战之制胜品则在扩充实业,振兴商务,推广制造,以维持国货也。我国士大夫暗于世界之趋势,而不知以此为重,仿效改良,虽日受外人欺侮,仍然泄泄沓沓,苟且偷安。甚至割地求和,恬不为耻。──郑观应《盛世危言后编》第七卷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3.主张:4.评价: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局限的根源: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二)康梁维新思想(19C90s)1.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阶级上: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牲、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等,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光绪朝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书法家。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图强,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万国公报》,建立强学会,发行《强学报》,为变法制造舆论。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其后,他思想日趋保守,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反对共和,后半生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述近千万言。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①宣传方式:办学:万木草堂(广州);著书:《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②思想主张:

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扬维新变法必要性、合理性;主张君主立宪;特点:“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意义: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原因:封建势力的强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维新派没有实权:康有为本人的原因: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他为什么要“跪着造反”?议一议:1.理解:借助孔子(经学)依靠皇帝宣传反封建专制的维新变法思想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词,像现在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政治,经济,科技,组织,干部”等等很多词汇,皆始于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思想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代表作:《变法通议》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他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马尾船政后学堂。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1905年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思想主张: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借用进化论原理,论述变法合理性方式:翻译《天演论》意义:用民权否定君权,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系统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3)严复的维新思想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①焦点:要不要变法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民权)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西学)②实质:是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论战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3.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

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维新思想:极力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堪称维新运动勇士。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3)影响和意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在近代的发展思想上:推动人们思想解放,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文教上:促进教育、文化和学术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康梁维新思想的评价(1)性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进步意义:冲击封建思想,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思想启蒙,促进人民的觉醒突破物质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3)局限性:没有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思想,戊戌变法没有成功。局限性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型和妥协性,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薄弱。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9世纪40、50年代19世纪60—90年代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看眼看世界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展工商业设议院兴民权君主立宪制开明地主阶级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知识结构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年份

海苏浙地区其他各地合

计1895133,972—40,592174,5641896133,97211,04840,592185,6121897139,27254,44040,592234,3041898161,08454,44090,656306,180华商纱厂1895年至1898年间的纱锭设备和地区分布情况如下通过上表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如《周礼》、《逸礼》、《古文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因此都是“伪经”。而刘歆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