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阻率方法在地下空洞探测和铜镍矿勘察中的应用_第1页
高密度电阻率方法在地下空洞探测和铜镍矿勘察中的应用_第2页
高密度电阻率方法在地下空洞探测和铜镍矿勘察中的应用_第3页
高密度电阻率方法在地下空洞探测和铜镍矿勘察中的应用_第4页
高密度电阻率方法在地下空洞探测和铜镍矿勘察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密度电阻率方法在地下空洞探测和铜镍矿勘察中的应用效果梁光河张宝林蔡新平徐兴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iangguanghe@摘要高密度电法具有小点距、数据采集密度大、施工效率高和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工程地质、管线探测、物探找水、岩溶及地质灾害调查等工程物探中已逐渐成为常用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常用的、比较稳健的温纳装置的跑极方式进行详细的剖析,然后从两个剥露的已知小剖面的洞穴和采空区的探测入手,验证了高密度电法的有效性,同时给出了三个实际的隐伏剖面的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并对该剖面的异常部位进行了钻探验证。接着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新疆哈密的一个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中的应用实例,最后从野外采集到资料的处理解释给出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关键词:高密度电法;空洞;采空区;超基性岩;铜镍矿;电阻率一、前言探测地下空洞或采空区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是探地雷达(或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和人工地震方法。探地雷达对极浅部(通常小于10米)具有较好的效果,对较深的空洞(大于20米高密度电法在我国应用的比较多,领域也很广[1-21],比如刘晓东等(2001)在管线探测、物探找水、岩溶及地质灾害调查等工程物探中使用了高密度电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林厚龙等(2001)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阿联酋进行了地下溶洞的勘察,效果显著。王玉清等(2001)在高层建筑选址中应用高密度电法,对区内浅层溶洞的平面分布情况和空间展布形态,对工程选址及地基处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杨湘生(2001)在湘西北岩溶石山区找水中应用高密度电法,在确定最佳井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等。在国外,从美国AGI公司公布的资料来看,高密度电法在国外也被广泛应用,如进行堤坝隐患探测、地下水探测、堤坝探测、隧道开挖方案确定、岩溶探测等等方面。国外生产高密度电法仪的主要有日本的OYO公司、瑞典的ABEM公司、法国的IRIS公司、美国的AGI公司。国内也已有几个单位研制生产,如重庆地质仪器厂、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等,他们的仪器各有特色。高密度电法软件的研制方面,在国外有著名的M.H.Loke开发起来的RES2DINV反演软件,在国内主要有吉林大学李晓芹开发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系统(RT)和图示系统(RTMAPPER)。这些仪器和软件的开发,为高密度电法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总的看来,高密度电法在我国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工程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勘察。但在对已知剥露区或采空区进行实际验证的机会还不是很多。而且在矿床勘察中,它的应用极其有限,公开发表的资料也很少[22-23]。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高密度电法主要是针对工程勘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过去,其仪器的设计主要考虑浅部(如50米之内)的勘察,在供电功率、电极距的大小等方面都设计的比较小,而在矿床勘察中往往要求有较大的勘察深度(一般不小于200米),这限制了其在矿产资源勘察中的应用。但最近几年,无论从仪器设计和反演软件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我们利用高密度电法在多个金属矿区都进行非常有效的勘察。二、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高密度电法是相对与传统电法而言的,其特点是它反映的地电信息量大。但它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利用程控高密度电极转换器,由微机控制选择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实现了电法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可以说这是电法勘探的一次飞跃,该方法抛弃了传统电法的人工跑极,其测量方式达到了高效率和自动化。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系统由主机、多路电极转换器、电极系三部分组成。多路电极转换器通过电缆控制电极系各电极的供电与测量状态;主机通过通讯电缆、供电电缆向多路电极转换器发出工作指令、向电极供电并接收、存贮测量数据。高密度电法野外工作装置形式较多,总电极数与点距可根据场地条件与勘察深度任意选择(如图1),这些种类众多的排列方式虽然达到十几种(如温纳法、斯贝法、偶极法等),但所有的排列都是从对称四极发展变化而来。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抗干扰能力比较强的、比较稳健的观测方式是对称四极测深装置,也称温纳(WENNER)装置。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两个供电电极(AB极)在两个测量电极(MN极)两侧对称地随着测量深度的增加逐渐等比加大。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数据采集结果自动存入主机,然后通过通讯软件把原始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将数据转成处理软件要求的数据格式,经相应的反演处理模块进行畸变点剔除、地形校正等预处理后进行反演计算,最终成图,得到地下电阻率剖面。图1高密度电法勘察原理流程图(据刘晓东,张虎生,2001)三、温纳(WENNER)装置跑极方法介绍察高密度电法的探测精度。观测使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UK-2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已知的剖面如图3所示,它是一个梯田上的剖面,该剖面当时发现有两个洞穴,是当地先人的墓穴,如图中的绿色箭头所指。在该剖面上部沿地边我们布置了一条高密度电法测线,共布设了30个电极,按1米的间距布设。以温纳方式进行测量,共测量8层,得到的结果如图4所示。在该图中,d是总剖面的照片,e是所得到的电阻率反演结果,从电阻率反演结果我们发现了3个电阻率明显异常的区域,它们的电阻率都大于140欧姆·米。与剖面对应,b和c(放大图)两个区域是我们先前发现的墓穴,其对应的位置非常好,但反演深度和真实的深度稍有偏差(真实深度比反演深度大约40公分)。而另一个区域,所对应的位置a(放大图)是我们先前没有注意到的另一个墓穴,它被草丛覆盖,洞口还堆了一些干草。从我们对这个新发现墓穴的角度来看,它印证了高密度电法的有效性。分析图中e下部总体电阻率低的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高密度电法在这个剖面的下部是真正的无限半空间(符合高密度电法勘察的物理条件),而在这个剖面上是半个无限半空间,因此其地下的总体电阻率会高一倍。图3山西阳泉一个梯田上的剖面,图中的绿色箭头所指的是两个已发现的墓穴图4d是总剖面的照片,e是电阻率反演结果,与剖面对应的b和c(放大图)是先前发现的墓穴,位置a(放大图)是先前没有注意到的另一个墓穴。采用温纳装置,电极距为1米 紧接着,我们在该区域的一个已知断面上进行了针对更深异常区的测试,如图5所示,该断面存在若干个已知采空的洞口,离上面的地面高度大致为5-8米,在该断面上布置了一条长测线,按温纳装置,电极距为4米。测量结果电阻率的异常高区域与已知的空洞对应良好,图中箭头给出了对应的照片。同时在该图的左侧9号电极和图5山西阳泉一个已知采空区剖面,图中的黑色箭头所指的是已知的采空区。采用温纳装置,电极距为4米五、高密度电法在阳煤集团规划水泥厂地基勘察中的应用1、测区基本情况测区总体上呈北部高、南部低的地貌,区内最高点海拔标高778米,最低点标高717米,最大高差可达60米测区内主要出露石炭系本溪组地层、Q2-Q4以及采矿人工堆积物。Q3厚度2~8米、Q2厚度0.5~5.5米(最大10米)、Q4厚度2~8米。人工堆积物几乎随处可见,主要为开采铝矾土和铁矿的废弃物。本溪组C2b最大厚度60米,下伏O2m灰岩,二者之间为平行不整合关系。C2b底部为层状、似层状山西式铁矿(透镜状,厚1-3米)和G层铝土矿(厚层、块状,厚度2-6米),其厚度、层数及品位与地层沉积厚度、奥灰侵蚀面发育情况有关。铁矿和铝土矿之上为砂质泥岩夹砂岩、灰岩及煤线。场区出露基岩大部分为含铁粘土岩及高铝粘土岩。根据前人调查资料,测区地表已发现斜井4个,立井8个,平硐14个,塌陷坑3个。其中,XY-1~XY-10为小窑,开采硫铁矿,其余小窑主要开采粘土矿,开采厚度平均2.5米,开采深度16~47米,手工作业,房柱式。采空巷道一般宽约4米,呈网状不规则分布于井下。2、野外测量情况根据实际野外情况,我们布置的17条测线,大致覆盖了所要求勘察的工区。并根据测量结果初步圈出的物探异常数量及大致的分布规律。根据物探异常和实地调查结果,拟建厂区内各类黄土的视电阻率一般低于30~50欧姆·米,本溪组的视电阻率一般为50~400欧姆·米,奥陶系灰岩的视电阻率一般应在800-1000欧姆·米以上。本次大致以视电阻率160欧姆·米为下限圈定浅部物探异常区,同时结合异常形态、采空区及不良地质构造可能处于不同环境(即是否充水)的特点圈定深部的物探异常区。如果异常明显具有向浅部延长的特点,则推断其可能为采空区巷道。3、测量异常钻探验证图6为测线2的电阻率剖面及钻井验证结果。图中很明显,分别在69,79,88,98号电极的下部出现了明显的与背景电阻率明显偏高的异常区域。推测为空洞或采空区,实际上,在该测线离90号电极大约20米的地方为一个古竖井,推测这些异常都是该竖井在下部向不同方向打的空洞或采矿运输通道。为了验证这些异常,在69号电极处进行了钻探,结果在15米左右漏浆。说明对这些异常的推断是正确的。图7为测线5的电阻率剖面及钻井验证结果。同样在异常部位36号进行了钻探验证,结果是钻孔进尺17米处掉钻0.8米;48号钻孔进尺25米处掉钻1.2米;63号钻孔进尺图8为测线11电阻率剖面及钻井验证结果。在该剖面,选择异常低阻区域的32号电极处进行了钻探验证,结果钻孔进尺16米处掉钻1.35图6测线2电阻率剖面及钻井验证结果。在69号孔15米左右漏浆。采用温纳装置,电极距为4图7测线5电阻率剖面及钻井验证结果。36号钻孔进尺17米处掉钻0.8米;48号钻孔进尺25米处掉钻1.2米;63号钻孔进尺21米处掉钻1.6图8测线11电阻率剖面及钻井验证结果。32号钻孔进尺16米处掉钻1.35米。采用温纳装置,电极距为六、高密度电法在天宇铜镍矿勘察中的应用1.矿区地质背景新疆地矿局地质六队莫新华等人于2003年底-2004年初在新疆哈密白石泉矿区外围地质调查过程新发现了一些基性-超基性岩体。其中白石泉矿区东南的20号岩体含矿性好(铜镍矿)、为全岩矿化岩体(以角闪橄榄岩为主),并将20号岩体及其附近的19号岩体和21号隐伏岩体合称为天宇铜镍矿区(图9)。地表地质工程揭露及少量的物探剖面工作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进一步查明该含矿岩体深部的延伸、形态与分布是研究与评价该含矿岩体/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远景及开展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的关键。就天宇铜镍矿的目前勘察程度分析,其经一步地质找矿需解决如下一些地质问题:①20号含矿超基性岩体的产状;②21号隐伏超基性岩体的含矿性及其产状;③20号含矿超基性岩体与21号隐伏岩体间关系 为解决以上天宇矿区下一步找矿所面临的地质问题,我们在天宇矿区布置了2条高密度电法剖面240个测点和MT测点。2条高密度电法剖面沿地质2线和10线布置(图9),2线高密度电法剖面的中心点设置在重力异常高值中心点,10线高密度电法剖面的中心点设置在探槽TC12附近。2.矿区电性特征了解矿区的电性场特征是在该区进行电法勘察的基础。该区超基性岩体(或称杂岩体)的围岩是花岗岩,而花岗岩的电阻率通常很高(5×103-106Ω·m)。莫新华等人(2002)的激电工作表明,该区附近的另一个超基性岩体(相距2公里),其岩体内部以偏基性的闪长岩为主,整个岩体表现出高极化的特征,电阻率表现为中低阻的特点,视电阻率一般为200Ω·m~500Ω·m。整个杂岩体所表现出的高极化、中、低阻特征,显示杂岩体较围岩含有明显富集的金属硫化物(排除炭质干扰),杂岩体内存在局部高值异常则表示了杂岩体内金属硫化物分布的不均匀性。该区的铜镍矿属于硫化物富集型,我们知道硫化物有明显的低电阻率特点,因此该区非常适合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勘察。找出低电阻率异常区域基本上就可大致判断其富矿的部位和矿体的富集程度。3.高密度电法野外采集由于受地表地形的影响,在实际观测时测线无法做到完全是直线。观测中我们使用了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UK-2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使用120道电极,8米电极距,采用温纳装置进行观测记录。该工区由于地表属于戈壁,因此电极的接地电阻很大,一般可达到上千欧姆·米,为了减小接地电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首先挖小坑(约30公分),将电极用软沙土埋植,然后浇适量的盐水,最终接地电阻可减至数百欧姆·米。达到了高密度电法测量的理想条件。4.高密度电法资料处理资料处理使用了吉林大学李晓芹开发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系统(RT),首先对采集到的原始资料传输到计算机上。第二步,进行原始资料的野值点去除,这些野值点通常是在测量过程中,仪器开关偶尔接触不良或其他系统干扰造成的。如果不去除这些明显的野值,会对后续的反演造成很大的影响。第三步,进行地形校正,在地形有起伏比较大时,这项校正很重要。最后进行反演处理,得到电阻率反演剖面。图9天宇铜镍矿区高密度电法剖面和大地电磁测深测点位置图(底图据新疆地质六队)5.该区高密度电法的地质解释图10为天宇矿区高密度电法测量的两条基于地形校正的反演处理结果。从中可以清楚看出:1)两条电阻率剖面地结构相似,可以对比,剖面中低阻体总体表现出北倾的特征;2)在200米以上区段两条剖面中都发育有A、B和C3个相对独立的不规则囊状低阻体;3)其中低阻体A岩石的电阻率较低、小于50欧姆·米,往北陡倾,中间厚大处厚约80米,其顶部指状上延体所出露的位置正好对应于20号含矿岩体;低阻体B位于低阻体A的北下侧,其往南倾、倾角约45°,若以小于50欧姆·米作为含矿岩体的边界电阻、则低阻体B中可能的含矿岩体的分布范围较低阻体A要小;低阻体B位于低阻体A的南下侧,呈条带状北倾分布。根据磁法推断低的21号岩体所在位置在距地表约15-20米处有一很小(直径约20米)的小异常。从总体来看,A、B、C图10天宇铜镍矿区10线(A)和2线(B)高密度电法测量二维反演结果6、钻探验证2004年11月地质六队针对我们高密度电法看查发现的异常并结合其它物探结果与资料进行了钻探验证。其中10线剖面布置验证钻孔2个(图11),zk+10-1和zk+10-2孔分别针对低阻体A与B,验证结果如下。图11天宇铜镍矿区10线高密度电法测量结果与验证钻孔位置图1220号岩体深部具海绵陨铁结构的橄辉岩(A)和块状硫化物矿体贯入于花岗岩中(B)10线zk+10-1孔在预定位置见到80多米厚的富矿和3米多块矿。其中在47.76至69.36米,见低品位镍矿体视厚21.60米,含矿岩石为橄辉岩,金属硫化物以磁黄铁矿为主,呈稀疏浸染状产出(图12.A),平均品位镍:0.23%、铜:0.07%、钴0.018%;在77.16至130.98米见镍贫矿体视厚度53.832米,含矿岩石有橄榄岩、橄辉岩及辉石岩,金属硫化物以磁黄铁矿为主,镍黄铁矿、黄铜矿次之,品位镍:0.53%、铜:0.22%、钴0.031%;140.2至144米矿体视厚度3.8米zk+10-2孔在预计的B异常处未见超基性岩,但在相应位置的地层中发育有较多的黄铁矿体,异常的形成可能与其有关。七、结论1、高密度电阻率测量与常规电法测量相比较具有信息丰富、数据量大、野外施工简捷快速等优点,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因此利用该方法在查明地下空洞和采空区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只要电极距设计合理,它特别适合对浅部金属矿(特别是与硫化物有关的金属矿)的勘察,勘察深度可以达到200-300米。2、在野外采集中,特别要注意对铜电极要做到与地面偶合良好,保证所有电极的接地电阻大致处于一个数量级,如果出现过大的情况,要采取浇水或浇盐水处理。绝不能出现一个电极因野外布置的原因而影响整个测量结果。曾有人认为西北干旱区是高密度电法勘探的禁区,我们通过在新疆哈密戈壁上的一个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区中的应用表明,只要该方法应用得当,从野外采集到资料的处理及地质解释做到有条不紊,这个禁区是完全可以突破的。3、在资料处理中,须针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因为高密度电法仪器虽然通过计算机控制电极之间的转换,但最终还是由继电器这种机械的方式来完成实际的操作,有时候会出现继电器接触不良,从而造成明显的异常点。这在原始数据中通常要采取取其周围点中值的办法进行处理。在对资料的反演方面,经大量对比试验研究,发现RES2DINV反演软件对表层为低阻土壤等环境下效果较好,而李晓芹开发RT反演软件比较适用于地表电阻率较高的环境下。4、在资料的解释阶段,在可能的情况下,须结合已知断面或已知钻井结果进行解释,然后结合地下的实际地质情况,分别考虑地下空洞或采空区是干燥或充水或垮塌情况分别针对所得到的异常做出判断。在金属矿勘察中,须首先了解矿体与围岩的电性差异特征。5、建议更多的金属矿区开展高密度电法的找矿应用,相互交流,积累更多的实用和解释经验,同时建议高密度电法仪器能够设计成更综合的仪器,可以在测量电阻率的同时测量激化率参数,这样该方法在金属矿中的应用就更有潜力和优势。八、致谢本文是在国家“305”项目(项目号:2001BA609A-07-07)的资助下完成的,在野外施工中得到了新疆地质局地质六大队、山西阳煤集团水泥项目筹备处的大力配合,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参考文献董浩斌,王传雷,高密度电法的发展与应用,地学前缘,2003(1),171-176刘晓东.高密度电法在宜春市岩溶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13(1):72-75郭铁柱.高密度电法在崇青水库坝基渗漏勘查中的应用[J].北京水利,2001(2):39-40.吴长盛.北大港水库堤坝裂缝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1(5):61-63王文州.物探技术在高速公路岩溶地区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1(4):56-58刘晓东.高密度电法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01(4):64-66王玉清.综合物探在高层建筑选址工作中的应用[J].河南地质,2001(3):208-211杨湘生.高密度电法在湘西北岩溶石山区找水中的应用[J].湖南地质,2001(3):230-232张献民.应用高密度电法探测煤田陷落柱[J].物探与化探,1994(5):363-370刘康和,庞学懋.黄河大柳树坝址区物探方法及其效果浅析[J].人民黄河,1994(1):30-32侯烈忠,秋兴国,罗奕.高密度电法在地基勘探中的效果[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4):58-60董浩斌,王传雷.三维高密度电法试验[J].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