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工程概况 51.1项目区位 51.2工程规模 51.3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 5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 62.1合同依据 62.2政府相关批复意见及相关文号 62.3建设方提供资料: 62.4勘察报告 62.5采用标准规范 62.6对规范强制性文件执行情况 73.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73.1初步专家审查意见 73.2技术标准、建设规模、用地红线重大改变情况说明 74.建设条件 74.1场地现状 74.2道路现状 74.3气象水文 74.3.1气象条件 74.3.2水文条件 84.4地形地貌 84.5工程地质情况 84.5.1地质构造 84.5.2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 84.5.3水文地质条件 94.5.4不良地质现象 104.6进出场条件 104.7建设条件特别提示 104.8材料来源 105.技术标准 106.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 116.1道路总体设计 116.1.1设计思路 116.1.2总体设计 116.2道路平面设计 116.2.1平面设计控制因素 116.2.2平面设计原则 116.2.3平面设计 126.2.4圆曲线加宽 136.2.5超高 136.3道路纵断面设计 136.3.1纵断面设计控制因素 136.3.2纵断面设计原则 146.3.3纵断面设计及控制点高程 146.3.4交叉口竖向标高调整汇总 146.4道路横断面设计 147.道路交叉口设计 157.1平交口设计 157.2立交设计 158.路基设计 158.1路基概况 158.1.1路床 168.1.2路基过渡段设计 168.2填方路基 168.2.1填料要求 168.2.2基底处理 178.2.3填筑 178.3挖方路基 178.4半填半挖路基 178.5特殊路基设计 178.6路基压实 188.7路基排水设计 189.道路防护构造物设计 189.1网格护坡 189.2支档结构 1810.路面设计 1810.1设计原则 1810.2设计标准与依据 1810.3道路交通等级 1810.4路面结构 1910.5机动车道道路结构层设计弯沉控制 1910.6路面防滑设计 1910.7路面补强设计 2011.人行系统设计 2011.1人行系统概述 2011.2人行过街设施 2011.3人行道铺装及结构设计 2011.3.1结构设计 2011.3.2人行道栏杆设计 2011.3.3路缘石设计 2111.3.4路边石设计 2111.3.5花边石设计 2111.3.6预制透水砖 2111.4无障碍设施设计 2112.公交设施设计 2112.1公交停车港设计 2112.2公交专用道设计 2113.道路相关设施布置 2113.1道路范围内管线设置布置 2113.2综合管廊设施布置 2113.3环卫施设布置 2113.4广告牌布置要求 2114.道路土石方调配 2115.节能环保设计 2215.1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与环境保护 2215.2道路运营期间对城市环境保护 2216.涉及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专项设计 2217.道路其他设计 2217.1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 2218.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2218.1路基施工要求 2218.1.1质量标准 2218.1.2路基排水 2318.1.3挖方路基 2318.1.4填方路基 2318.2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要求 2418.2.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 2418.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2618.3路面面层施工要求 2618.3.1质量标准 2618.3.2材料 2718.3.3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 3118.3.4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3118.3.5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3118.3.6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3218.3.7乳化沥青透层油 3218.4构造物基础施工要求 3318.5人行道施工要求 3318.5.1透水砖 3318.5.2路缘石、路边石 3318.5.3人行道土基质量 3418.5.4级配碎石 3418.5.5透水砼 3418.5.6透水粗砂 3418.5.7施工注意事项 3419.交通工程 3519.1工程概述 3519.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 3519.3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3519.3.1初步专家审查意见 3519.3.2意见执行情况 3519.4交通工程设计范围 3519.5交通标志设计 3519.5.1设计原则 3519.5.2标志设置 3619.5.3版面设计及反光材料的选择 3619.5.4标志结构形式 3619.5.5标志上部结构 3619.5.6标志钢结构 3619.5.7标志支撑构建防腐处理要求 3619.5.8标志基础 3619.6交通标线设计 3719.6.1设计原则 3719.6.2交通标线布设 3719.6.3标线材料的选择 3719.6.4标线的材料及施工技术要求 3719.7交通信号控制设置 3819.8其他交通工程设施 3819.8.1轮廓标的设置 3819.9交通设施设置注意事项 3819.9.1交通标志施工要求 3819.9.2交通标线施工要求 3820.施工安全及注意事项 3920.1施工安全 3920.2注意事项 3920.施工中与设计文件相关的不确定性情况处置流程与建议 4020.1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开挖后基础与地勘资料不一致或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不符时: 4020.2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如对设计图纸资料存疑时或需要设计单位对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时: 4021.主要工程数量表 40土场还房二期等3个项目勘察设计-天顶组团市政支路项目-滨河路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区位合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距重庆主城九区56公里。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8'37"至106.40'37"、北纬29.51'02"至30.22'24"之间。东邻渝北区,南靠北碚区、璧山区,西连铜梁区、潼南县,北接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蓬溪县。东西宽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合川区幅员面积2356.21平方公里。土场还房二期等3个项目勘察设计-天顶组团市政支路项目-滨河路位于合川区清平镇西部区域,其走向为南北走向。道路东侧为清平镇场镇,西部为泊水溪。道路相连区域包含清逸佳园小区、清平镇中心完全小学、青城华都小区等等。道路起点与中微大道、斑竹滩街相交,终点止于8号路交叉口,全线长820米。土场还房二期等3个项目勘察设计-天顶组团市政支路项目-滨河路作为清平镇南北向次干路,属于规划中的清平组团重要次干路之一,其承担着清平镇片区3%左右的车流量,道路西侧为泊水溪,东侧为住宅及商业用地(服务区域为QP12-01、QP-07-01、QP-05-07、QP-05-03住宅地块(规划的多个高档住宅小区);QP-10-01、QP-04-02、QP-05-07、QP-05-03商业地块(拟引进大型商场);QP-05-05教育地块(拟建中学及小学各一所)),相对而言过境车流量少,但行人较多。同时由于东侧泊水溪景观治理工程启动,届时该区域将成为清平镇附近居民周末前来运动休闲的集中区域,预计周末时段两侧行人较多。1.2工程规模工程名称:土场还房二期等3个项目勘察设计-天顶组团市政支路项目-滨河路工程地点:合川区天顶组团建设单位:重庆市合川区汽车产业服务中心设计单位: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范围:本次设计道路为滨河路总长820m,标准路幅宽24m,设计车速30km/h设计,城市次干道。工程规模:小型工程。本次设计一条次干道,总长820m。建设工程总挖方13351方其中:668方(I类),12683方(II类);填方5348方,清表2068方,抛石挤淤0方,弃土方668方(I类),弃土方7335方(II类),弃石方0方,弃清表土2068,占地面积41.274亩(含边坡,但不包含广场修复用地面积),清表弃土2384方运至园区的弃土场,最大运距约5km。建设工期:12个月。1.3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次设计范围:滨河路。道路全长:820m。设计内容:道路路面及人行道设计、雨污水管线检查井及水篦子恢复设计、交通标志标线设计、路灯照明设计。图文分册:本次设计分为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排水及综合管网工程,第三册海绵城市工程,第四册路灯照明工程,第五册景观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合同依据建设单位与我方签订的《土场还房二期等3个项目勘察设计》勘察设计合同,(合同编号:S2020-HBS-03,签订日期:2020年6月3日)。2.2政府相关批复意见及相关文号立项批复(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无)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XXXXXXX号)及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图(无)方案批复(无)初步设计批复(无)2.3建设方提供资料:道路实测1:500地形图;《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总体规划》(2017-2035);《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17版);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分院的《清平玻璃工业园区B组团滨河路工程》施工图设计。2.4勘察报告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土场还房二期等3个项目勘察设计-天顶组团市政支路项目-滨河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2.5采用标准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36670-201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T-131-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版)《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防洪标准》(GB50201-201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064-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版)《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2.6对规范强制性文件执行情况本项目严格按照规划平纵横进行设计。道路专业未违反相关规范强制性条文,道路平纵横指标均满足道路设计规范。3.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1初步专家审查意见本项目不进行初步设计审查。3.2技术标准、建设规模、用地红线重大改变情况说明本项目在施工图阶段无重大改变。4.建设条件4.1场地现状本次设计的土场还房二期等3个项目勘察设计-天顶组团市政支路项目-滨河路位于清平镇现状西部区域,规划的天顶组团内的清平组团核心区域,为南北走向,道路西侧为泊水溪,东侧为住宅及商业用地(服务区域为QP12-01、QP-07-01、QP-05-07、QP-05-03住宅地块(规划的多个高档住宅小区);QP-10-01、QP-04-02、QP-05-07、QP-05-03商业地块(拟引进大型商场);QP-05-05教育地块(拟建中学及小学各一所))。道路起始于中微大道、斑竹滩街交叉口,终点位于8号路交叉口,长度为826.261米。建设场地平坦,原已建设完成道路路基部分,由于历史原因,该道路暂停建设,目前处于荒废状态,沿路成为各类大型货车停放场地,多数路段路基由于排水不畅,货车碾压,基层面未完全封浆隔水,多年雨水浸泡,部分路段基层出现稀浆。出现较多问题,主要为:局部路基下层水害严重;原实施的雨水口大多堵塞,破损;原砼路缘石边缘破损;人行道铺装被挖开;绿化带、人行道、路基被破坏由居民种植蔬菜等;路灯灯杆损毁;沿泊水溪侧人行护栏损毁,不再能担当防护功能;边坡出现滑移,网格护坡断裂。4.2道路现状目前路基作为重型货车临时停车场地,有较多施工重车、货运车辆长期碾压,已完成固结及沉降,区域已经处于稳定状态,只是由于排水不及时,原水稳层损毁较为严重,大多路段路基层存在积水渗漏,水稳层风化严重,经初步调查,已不能满足要求,首先平整度大多数区域超过40mm,根据车辙印,厚度偏差大多数超过20mm,部分甚至达65mm,现场粗测弯沉值>516(0.01mm),而且可以明显目测路基层基本颗粒化,粘结度较差。因此可以确定现状基层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根据最新详规图,该道路现有道路边线与规划不符合,局部超出较多,如果按照现有已成型路基铺装面层实施的话,将侵占东侧住宅及商业用地,因此设计中道路人行道外边缘线严格按照规划执行,现有已成型的路缘石及绿化带、树池、照明电力、部分段路基将部分或大部分需要拆除重建,相对工程量加大。4.3气象水文4.3.1气象条件建设场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8~18.0℃之间。(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日期: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出现日期:1955年1月11日。(2)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3)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6mm(出现在2007年7月17日),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4)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1m/s。4.3.2水文条件在场地西侧柏水溪自北向南流经场地,河床宽约15m,该段常年水位约257.60m,50年一遇洪水位约260.00m,场地设计高程为260.025~262.991m,对拟建建设影响小。但拟建区域内填土较深,基岩面起伏较大,若遭遇暴雨施工,场区汇水面积较大,地势低洼处雨水会灌入施工场进而影响施工作业,建议做好相关地面排水工作。4.4地形地貌该线路为浅丘间平缓沟槽地貌,地形起伏较小,坡度3°~11°,仅在道路右侧形成岸坡,局部达35°,已进行放坡处理,现状稳定,未见开裂变形。本次勘察场地范围内勘探点最高高程264.81m(ZY129),最低高程256.26m(ZY116),相对高差约8.55m。4.5工程地质情况4.5.1地质构造场地位于南温泉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构造产出。岩层产状144°∠46°,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无断层通过,基岩中主要共发育2组裂隙,分述如下:裂隙①产状:倾向275°,倾角68°,延伸3~5m,裂隙间距1.5~3.0m;张开度3~9mm,表面平直光滑,无充填,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②产状:335°,倾角60°,延伸1~3m,裂隙间距0.5~2.0m,裂面张开度1~3mm,表面平直光滑,无充填,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从地表调查和钻探揭露可知基岩层间裂隙不发育,层内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砂泥岩接触面平直光滑,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属层状结构。场地构造裂隙不发育~较发育,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地质构造简单。4.5.2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经钻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建设场地范围内岩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以及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由新至老对各岩土层的工程特征描述如下:(1)全新统(Q4)①素填土(Q4ml):褐灰色、棕红色,由粉质粘土、砂泥岩碎石组成,碎石呈次棱状、块状,硬质物粒径一般2~20cm,个别粒径达50cm,碎块石呈强~中风化,含量约15~25%,机械抛填,填土结构松散~稍密,以稍密为主,稍湿,回填时间约3年,部分为新近回填。②粉质粘土(Q4el+dl):褐灰色,软塑~可塑状,刀切面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局部含风化残余岩屑,分布于部分场地。(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③泥岩:紫红色,暗紫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含砂质较重。部分钻孔未揭露,为建设场地主要岩层。(3)风化带特征及基岩面起伏情况建设场地地表均为第四系土体覆盖,基岩面与上覆土层为不整合接触,基岩面总体与地形基本一致,基岩面呈波浪起伏状,基岩面坡角一般为3~10°,局部可达20°。建设场地基岩面埋深较大,部分钻孔未揭穿。基岩强风化带: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质较软,手易折断岩芯,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根据钻探成果,揭露厚度为1.10m(ZY119)~1.80m(ZY120),部分钻孔未揭穿。基岩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长柱状,局部为碎块状,岩质较硬,构造裂隙不发育。4.5.3水文地质条件勘察线路处于浅丘斜坡地貌,场区内上覆填土为透水层,有利于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下渗,能及时将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下渗。素填土为透水层,粉质粘土和泥岩为相对隔水层,不利于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下渗。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二类。(1)第四系松散层类孔隙水松散层类孔隙水集中分布于全新统第四系土层中,因土层的性质、颗粒大小、厚度均有明显差别,其富水性也因此而异,受大气降水及附近地表水体补给。拟建工程场地素填土为透水层,沿地表迳流,向地势较低地段排泄。(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两个亚类。构造裂隙水分布零散,其特点是贯通性差,富水性贫乏。风化裂隙水分布于线路泥岩的强风化带中,其水量由风化带厚度决定,富水性贫乏。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但降水后绝大多数沿斜坡坡面及冲沟排泄至低洼处。基岩裂隙水受地形控制明显,具有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点。勘察期间,在钻孔终孔提干残留水后24小时观测水位,在原始地貌为丘间沟槽部位一带的钻孔水位有恢复,类型为潜水。根据钻探揭露及类似工程经验建议渗透系数取值:素填土取10m/d,粉质粘土取0.05m/d,泥岩取0.05m/d。场地在土层及强风化带基岩中有地下水存在,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水和风化网状裂隙水类型、主要以潜水的形式存在,地下水水位纵横向连续性较好,垂直幅度随季节性变化大,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具有一定影响,施工时在场地周边应做好截排水、防水措施。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通过调查,场地附近无工矿企业无污染源,园区路网的排水设施正在完善,未发现污染水源流入场地。于柏水溪中取水样一件,进行简分析,根据结果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的相关规定,评价见下表2.5,场地环境类型分类为=2\*ROMANII类,判定场区水对混凝土结构呈微腐蚀性;根据试验结果水中Cl-含量分别为17.19mg/L,判定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呈微腐蚀性。柏水溪水质分析成果表水样编号测试项目柏水溪指标ρ(B)(mg/L)x(1/ZBZ土)(%)阳离子Na+4.983.96K+1.850.87Ca2+81.0073.95Mg2+14.1021.22合计101.93100阴离子HCO3-258.5377.39OH-0.000.00CO32-0.000.00CL-17.198.86SO42-36.1713.75NO3-//合计311.89100其它游离CO27.99侵蚀性CO20.00矿化度413.82总硬度(以CaCO3计)260.31总碱度(以CaCO3计)212.04暂时硬度(以CaCO3计)212.04永久硬度(以CaCO3计)48.27负硬度(以CaCO3计)0.00PH值7.74备注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II类环境水判定:该水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透水性:该水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4.5.4不良地质现象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道路区内未见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状斜坡、边坡均未发现变形迹象,场地稳定。4.6进出场条件本次设计道路起终点均为已建成道路,连接的道路有:中微大道、斑竹滩街、8号路、清正街,拟建滨河路为双向四车道,中间无隔离带。其北端连接中微大道、斑竹滩街,南端连接8号路与清正街,均可通过这些路网与G85高速渝昆高速对外相通,其交通运输条件极佳。4.7建设条件特别提示本项目东侧为合川区清平小学,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施工作业时间,避免或减少对学校教学的干扰。4.8材料来源合川区天顶组团整个区域都在建设中,道路所需的材料在周边均可直接采购,运输距离均不超过20km。5.技术标准序号路段滨河路设计值规范值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2设计年限交通饱和设计年限15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年3设计行车速度(km/h)3020、30、40、504标准路幅宽度(m)24=4.5+7.5+7.5+4.5--5小车道宽度(m)3.253.25-3.56大车道宽度(m)3.53.57人行道宽度(m)32.58绿化带净宽(m)1.50.89路拱设计坡度i(%)1.51.5-2.010人行道横坡坡度i(%)21-211路缘石高出路面高度(m)0.15-0.20.1-0.212道路长度(m)820--13最小平曲线半径(m)494014最大超高坡度(%)2215最小平曲线长度(m)50.3455016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52517最大纵坡(%)1.351018最小纵坡(m)0.620.319最小坡长(m)171.7210020竖曲线半径(m)凸900025021凹500025022最小竖曲线长度(m)61.5642523停车视距(m)>303024抗震烈度625设计荷载等级车辆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5.0KPa26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27防洪标准1/501/50道路起点连接道路等级:中微大道分支(斑竹滩街)为城市次干道,双向四车道,路幅为3米人行道+7.5米车行道+7.5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设计车速30km/h;小区路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路幅为2.5米人行道+3.5米车行道+3.5米车行道+2.5米人行,道设计车速20km/h;斑竹滩街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路幅为2.5米人行道+3.5米车行道+3.5米车行道+2.5米人行道,道设计车速20km/h;道路终点连接道路等级:8号路为城市支路,双向四车道,路幅为3.5米人行道+7.5米车行道+7.5米车行道+3.5米人行道,道设计车速30km/h;6.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6.1道路总体设计6.1.1设计思路(1)对项目所在区域控规进行解读,充分理解项目在区域路网中的功能定位,对交通进行分析与预测,论证道路路幅分配方式;(2)结合现场踏勘和控规,对道路沿线的控制因素逐一进行梳理、分析,如现状道路情况、现状地形及规划轨道交通线路资料等,最终得出道路的平纵设计方案,再对重要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3)针对与道路相交的重要节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多种设计比选方案供业主及规划部门选择,总体把控项目投资,相关节点的技术处理措施以经济、合理、可行为指导原则进行设计。6.1.2总体设计本项目位于清平镇西侧,柏水溪东岸。本次设计道路为滨河路。总长820m,标准路幅宽24m,设计车速30km/h,城市次干道。道路人行道边线与规划红线完全保持一致,道路东侧地块尚未出让。根据建设业主及规划意见,沿线交叉口位置标高按照现状设计。道路横断面宽度与规划一致。6.2道路平面设计6.2.1平面设计控制因素道路平面设计主要依据为“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XXXX号)及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图”,出让地块红线图,在规划图和交叉口控制标高基础上,对道路平面和竖向标高进行优化。本次设计平纵横均与规划保持一致。6.2.2平面设计原则(1)道路平面位置尊重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布线。(2)服从城市总体规划,保证使用功能,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综合性。(3)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应与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相结合,并符合道路的技术设计标准。(4)满足与周围规划路网及场地的竖向衔接,以及与相交道路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线性顺缓。结合场地整治、周边路网优化成果,优化道路竖向设计。(5)结合规划排水走向,排水与道路设计有机结合。(6)平面设计相关要素为现状起点中微大道与小区路交叉口现状、滨河路现状、8号路现状、选址意见书。6.2.3平面设计道路起终点连接的交叉口均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市政道路,道路沿线目前仅K0+207-K0+340段为在建的国网重庆北碚供电公司合州供电服务中心外基本无建筑,全部为荒地及菜地。因此平面线形按照现状进行设计,严格控制道路用地。设计按照城市次干道(30km/h)标准设计,全线共设6处交点,平曲线半径分别为85、49、200、80、700,曲线长度分别为50.345,51.216,68.037,87.001,75.537,192.679m。采用圆曲线内侧加宽,其中JD1=85\JD2=49\JD3=200\JD4=80均需要进行加宽,各弯道渐变段长不小于20米(按计算最大Lc=19.6875m)。平曲线参数表交点桩号转角值曲线要素值(m)左转右转半径第一缓和曲线长曲线长第二缓和曲线长外矢距(°′″)(°′″)RL1LL2EK0+000.000K0+043.86025°30′37″85050.345252.31K0+106.74044°51′03″4925.71751.21604.317K0+253.00619°29′28″200068.03702.928K0+371.87441°25′47″8525.53887.00125.5386.216K0+452.59036°11′40″802575.537254.506K0+740.28315°46′16″7000192.67906.682K0+910.548起点位置道路右侧为客运的1号线清平站。该线路为清平镇与三口村的客运线路,全线共有16个站点,本站为客运线路的起点站清平站。客运站主要占地面积约1亩,由停车场及调度站组成,调度站为简易板房。车站设由进站口及出站口两处开口,其中进站口为K0+025处,开口宽7米;出站口在K0+070处,开口宽8米。K0+330道路右侧人行道外侧设由亲水平台,在人行道边缘开设2米宽的梯道直通柏水溪河床。K0+465处道路右侧现状有桥梁跨越柏水溪与9号路连接,桥梁已建成,但未投入运营,路面结构为沥青面层,路面完好。桥面总宽12米,车行道9米,每侧各设1.5米人行道,桥梁采用现浇板结构,跨径为16+16m。K0+495处道路左侧与41号路平交,41号路已建成,但未投入运营,路面结构为沥青面层,路面完好。路幅为3.5米人行道+8米车行道+3.5米人行道。道路终点与8号路平交,8号路路幅为3.5米人行道+15米车行道+3.5米人行道。8号路跨柏水溪采用现浇箱梁结构单跨跨越柏水溪,桥跨30米。另有规划中尚未开始实施各支路均与本项目平交。相交道路一览表道路等级分幅情况(m)车道数左人行道左车行道右车行道右人行道总宽中微大道分支次干道双向四车道37.57.532142号路支路双向两车道44441620号路支路双向两车道3.5443.51541号路支路双向两车道3.5443.51546号路支路双向两车道3.5443.5158号路次干道双向四车道3.57.57.53.52249号路支路双向两车道2.53.53.52.512道路控制坐标一览表交点编号控规坐标半径标高设计坐标半径标高XYRXYR起点115234.97559372.138262.840115234.97559372.138262.9921114975.27359156.480120261.970114968.11459148.40585261.8322114840.10959171.675260.520114840.10959171.675260.4273114727.80459147.730259.810114727.80659147.717260.1464114606.38159128.844258.500114606.38959128.802700260.5705114812.20559128.518261.470114512.44059128.502261.395终点114437.29359133.399263.000114437.29359133.399262.0866.2.4圆曲线加宽加宽方式采用3次抛物线,计算方法如下:变化段起点桩号为ZH0,宽度为B0;变化段终点桩号为ZH1,宽度为B1。计算桩号ZHx处的宽度Bx,其中ZHx∈[ZH0,ZH1]:计算ZHx桩号的位置系数:。加宽均采用大型车加宽值,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加宽侧路面边缘宽度渐变率为1:15~1:30计算,且长度不应小于10m。加宽应满足下表:圆曲线半径(m)车型圆曲线半径(m)200<R≤250150<R≤200100<R≤15080<R≤10070<R≤8050<R≤7040<R≤5030<R≤4020<R≤30小客车0.300.300.350.40.400.450.500.600.75大型车0.400.450.600.650.700.901.051.301.80铰接车0.450.600.750.900.951.251.501.902.75本项目为城市次干道,位于清平镇西侧,因此本次设计采用大型车宽度进行加宽设计(因为为改建项目,且道路两侧地块已规划,在方案报规划时明确道路边线严格按照规划线确定,本项目路线半径小,如果按照全车道加宽,用地宽度完全不够,考虑到基本通行的为小车,根据规划及建设业主意见,尽量重合已建成路基边线进行施工图设计,只加宽弯道内侧两车道)。6.2.5超高本项目设计速度为30km/h,最大超高坡度2%,超高采用绕中线旋转。本工程在JD1、JD2、JD3、JD4四处圆曲线R=85、49、200、80m(Lc最大值=19.6875m),需设置超高2%,超高加宽过渡段长20-25m。6.3道路纵断面设计6.3.1纵断面设计控制因素本工程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在满足道路平顺及与相交道路平顺相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下设计因素:(1)起点中微大道现状;(2)终点8号路现状;(3)20号路现状;(4)不低于柏水溪1/50洪水位260.00m(最低点设计标高为260.026m)(5)尽量切合原道路路基标高。6.3.2纵断面设计原则(1)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相交道路已建标高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2)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少变坡。(3)纵断面设计应结合道路性质,排水以及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4)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和排水要求。(5)尽量减少土石方,节约建设成本。6.3.3纵断面设计及控制点高程由于道路起终点道路均以建成,道路全长820米,因此道路起终点按照现状标高进行设计。道路全线较为平坦,为保证排水,考虑控规要求,也结合已建成路基标高进行设计全线共计4处变坡点,道路纵坡分别为-0.3%,-1.05%,0.3%,0.92%。纵坡坡长分别为362.462,187.538,188.795,171.753m。竖曲线最小半径:凹5000m,凸9000m;最小L=61.564m,最大L=67.352m。6.3.4交叉口竖向标高调整汇总交叉口竖向标高控制表交叉口相交道路设计标高规划标高高差调整原因K0+000中微大道、小区路、斑竹滩街262.991262.8400.151现状道路地面标高为262.991K0+363.29942号路261.832261.970-0.138根据现状及满足最小纵坡要求进行微调K0+503.34820号路260.428260.520-0.092根据现状及满足最小纵坡要求进行微调K0+618.17841号路260.146259.8100.336规划低于洪水位260K0+740.84246号路260.570258.502.070规划低于洪水位260K0+835.2088号路261.208261.470-0.262现状道路地面标高为261.2K0+910.51549号路262.086263.00-0.914现状道路地面标高为262.0866.4道路横断面设计本道路为城市次干道,标准宽度24m=3m(人行道)+1.5m(绿化带)+0.35m(路缘带)+3.5m(车行道)+0.15m(车道分隔线)+3.25m(车行道)+0.5m(中央分车带)+3.25m(车行道)+0.15m(车道分隔线)+3.5m(车行道)+0.35m(路缘带)+1.5m(绿化带)+3m(人行道)。位置左人行道左车道右车道右人行道间距边缘线车道宽分隔线车道宽中黄线车道宽分隔线车道宽边缘线间距编号12345678910111213设计合计2400主位置宽度45072550725450各分位置宽度45020153501532515+20+15325153501520450其中4.5m人行道=0.15m路缘石+0.2m花边石+0.95m绿化带+0.2m花边石+0.6m行道砖+0.6m盲道+0.3m行道砖+1.2m行道树+0.15m行道砖+0.15m路边石。其中,路拱为双面坡,车行道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2.0%。车行道路拱横坡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其计算公式为:其中:B—车行道总宽度(米);h—车行道路拱的竖向高;i—车行道的横坡度(1.5%);x—距离车行道中心的横向距离(米);y—对应x值的纵坐标(米)7.道路交叉口设计7.1平交口设计本项目本次设计道路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AK0+000与现状中微大道支线(次干道)、小区路(支路)、斑竹滩街(支路)交叉形成十字交叉路口;由于车流量少,根据业主意见,采用平B2类,暂为设置停止线,为自行让行交叉口。AK0+363.299与42号路(支路)交叉形成T字交叉路口;采用平B2类,暂为设置停止线,为自行让行交叉口。AK0+503.348与现状20号路(根据规划该路口为隐形车道),控规上不设置开口(无转弯半径)。AK0+618.178与41号路(支路)交叉形成T字交叉路口;采用平B2类,暂为设置停止线,为自行让行交叉口。AK0+740.842与46号路(支路)交叉形成T字交叉路口;采用平B2类,暂为设置停止线,为自行让行交叉口。AK0+835.208与现状8号路(支路)交叉形成T字交叉路口;采用平B2类,暂为设置停止线,为自行让行交叉口。AK0+910.515与现状49号路(支路)交叉形成T字交叉路口;采用平B2类,暂为设置停止线,为自行让行交叉口。新建区域道路交叉口缘石半径最小R=10m(与规划一致)。本次设计范围内交叉口暂无交通信号控制。7.2立交设计本项目不涉及立交工程。8.路基设计8.1路基概况道路西侧为柏水溪堤岸,对于局部损坏的网格护坡进行原装修复即可,东侧部分路段为菜地,相比道路标高高差3-5米之间,采用简单的网格护坡处理。8.1.1路床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本次设计路床顶面设计回弹模量E0=40MPa。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0-0.36<100.3-0.84<108.1.2路基过渡段设计(1)路基过渡段设计1)陡坡纵向挖填交界处: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要求在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m;当地表坡度陡于1:2.5且沟谷填方高度大于8m时,为避免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除要求开挖台阶外,还应在填挖交界处的填方区选用级配较好的碎石土形成过渡段,过渡段不小于4m,碎石含量20%,同时,在路基底面下铺设2层土工格栅,格栅间距60cm,格栅应伸入挖方段不小于4.0m,格栅总宽度为12m。2)陡坡横向填挖交界处: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要求在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m;同时,在路基底面下铺设2层土工格栅,格栅间距60cm,格栅应伸入挖方段不小于4.0m,格栅总宽度不小于8m,端部反包固定,回折反包长度不小于1.5m。8.2填方路基填方边坡按照1:1.5的坡率放坡处理。现状路基有些区域被当地居民损毁,并堆填种植土种植蔬菜,应先清除地表菜地杂草、腐殖土后,方可直接在完好的土基上填筑路基。K0+600-终点段由于道路东侧人行道边缘部分路基需要填筑3-5米高,横坡较大在填筑前,必须将地面挖成台阶,且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台阶顶面应做成2%~4%的反向横坡,以防路基滑动而影响其稳定;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开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与保留。K0+750-终点段道路东侧人行道边缘部分路基约2m宽其长期处于积水侵泡,应先将侵泡松散土全部挖除换填。换填深度为2,换填宽度为5m。8.2.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5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压实采用分层碾压,分层厚度不超过40cm。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料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0.8-1.53<15>1.52<15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8.2.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时,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横坡在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为不小于2.0m的台阶,台阶向内倾斜2~4%,并用小型夯实机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8.2.3填筑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路基的全部宽度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或石灰土。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填料及压实度按下表的要求处理。部位填料最低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胸腔填料距路床顶<80cm砂、砂砾95>80cm素土93管顶以上至路床顶管顶距离路床顶<80cm管顶上30cm以内砂、砂砾95管顶30cm以上砂、砂砾93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路床顶以下0~80cm砂9580cm以下砂93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8.3挖方路基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本项目挖方路段的高度均在1m以下,属于浅挖填路基,边坡坡率采用1:1,而且道路建成后东侧即将进行开发,该挖方边坡原则不进行治理,仅抛洒草籽做绿化处理。8.4半填半挖路基为减少填挖交界和半填半挖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在填挖交界处沿路线纵、横向挖台阶,并铺设2~3层土工格栅处理。土工格栅采用双向钢塑土工格栅,设计抗拉强度≥50kN/m,破断延伸率≤3%,连结强度≥300N,并用铁丝绑扎。土工格栅横向铺设宽详见设计图示确定。8.5特殊路基设计零填方路基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0-306<1030-804<108.6路基压实根据地勘报告描述,本项目路基均为土质路基。路基压实度要求项目分类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填方路基0-0.8940.8-1.592>1.591零填及挖方路基0-0.3940.3-0.8-8.7路基排水设计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或涵洞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当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顶外5m设临时截水沟,并顺地势接入道路排水系统排出路基范围。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排水沟,排水沟布置在坡脚线2m以外。9.道路防护构造物设计9.1网格护坡道路西侧为柏水溪,柏水溪河道已经治理完成,局部网格护坡有些损坏,因此按照原状进行修复即可(可参照网格护坡大样进行修复施工);道路东侧土质挖方边坡采用1:1边坡,边坡挖方高度小,都在1m以内;填方边坡采用1:1.5放坡处理,边坡高度小,均小于5m,由于东侧为即将开发区域,都将进行回填至道路相同标高,为降低工程造价,东侧的边坡均采用抛洒草籽处理。9.2支档结构本项目无支档结构。10.路面设计10.1设计原则(1)满足交通的使用功能需求;(2)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技术可行、造价便宜、施工方便、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经济合理的原则。10.2设计标准与依据设计标准:沥青路面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次干路路面采用沥青路面,设计基准期为15年。设计规范:《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0.3道路交通等级根据计算,确定道路交通等级:交通等级(沥青路面)道路道路等级累计当量轴次
Ne(万次/车道)交通等级滨河路次干道800中10.4路面结构本次设计道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原路面基层经过数年的风化、雨水侵蚀、货车碾压,已不能满足设计需求,建议基层进行换填处理后直接在上面进行加铺施工。目前城区各等级道路均采用沥青砼路面,沥青砼是一种弹塑黏性材料,具有非常良好的力学性能,不需要设置施工缝合伸缩缝,减少施工程序;沥青砼面层较易平整,并且具有一定粗糙度,即使雨天也有较好的抗滑性;黑色无强烈反光,夜间行车安全性较高,同时路面具有弹性,能大幅减震降噪,提高行车舒适性;沥青路面施工方便,特别是铺设完成后可立刻通车,大大减少建设工期,并且经久耐用,同时废弃沥青还可再生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沥青玛蹄脂路面较普通沥青砼路面在低温抗裂、高温稳定性,抵抗车辙性能更为突出,更适合作为沥青路面上面层。综合上述,同时根据交通量情况,结合当地筑路材料,为降低扬尘、路面噪音等以及重庆主城区路面结构潮流方向,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本项目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路面结构组合如下: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工程项目投标担保委托保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葫芦岛市房屋继承合同范本3篇
- 基于二零二五年业绩目标的小型餐饮店面馆饭店加盟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湖南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医疗保险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电梯门套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机制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辣椒种植与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配送中心场地租赁合同BF0602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服装调换货及退货处理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住宿代理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篇
- 新版DFMEA基础知识解析与运用-培训教材
- 制氮机操作安全规程
- 衡水市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 护理安全用氧培训课件
-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 注册电气工程师公共基础高数辅导课件
- 土方劳务分包合同中铁十一局
- 乳腺导管原位癌
- 冷库管道应急预案
- 司法考试必背大全(涵盖所有法律考点)
- 公共部分装修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