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服务产业调研分析_第1页
城市环境服务产业调研分析_第2页
城市环境服务产业调研分析_第3页
城市环境服务产业调研分析_第4页
城市环境服务产业调研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环境服务产业调研分析

参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结合实际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方式,设置规范的垃圾分类投放标志,便于居民投放生活垃圾。加强可回收物规范管理,提升低值可回收物单独投放比例。积极推广撤桶建站、定时投放和监督指导等行之有效的分类投放模式,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效果。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设施、集中供热供暖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统筹规划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依法依规做好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工作,鼓励利用既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建设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工业废物处置行业发展状况(一)工业废物处置行业基本情况我国工业废物处理行业细分领域众多、空间巨大,从事工业废物处理的企业数量众多,但目前行业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低,行业整体呈现分散的特点,工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和处置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1、一般工业废弃物处置行业基本情况一般工业废弃物由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构成,通常包括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和炉渣等。以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例,2016年至2021年年产量维持在36亿吨以上,综合利用量保持20亿吨规模。2、危险废物处置行业基本情况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险特性的废弃物,以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形式存在,具有毒性、污染性和危险性。危废物处理处置方式主要包括综合利用、物理化学与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填埋等。2021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8,653.60万吨,全国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为8,461.20万吨。(二)工业废物处置市场情况2016年随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改和以及两高司法解释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生态环境部会同公安部联合开展打击涉及工业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工业废物整体监管进一步趋严,产生量同比增长31.3%,达5,219.50万吨,工业废物处理行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6%,至2020年底达到7,281.80万吨,受到疫情影响,危废产生量同比下滑10.4%。近年行业产能扩张迅速,竞争加剧影响危废处置价格。从供给端来看,自2016年两高司法解释修订带来工业废物市场放量后,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参与竞争,危废经营许可证核准进程加速,工业废物处理行业产能实现快速扩张。据生态环境部统计,2019年全国危废许可证数量高达4,195份,2016-2019年复合增速为24.1%;全国危废准经营规模从2016年的0.65亿吨/年增长至2020年的1.7亿吨/年,四年复合增速高达27.3%。受制于工业废物处理需求增速放缓、供给端产能快速扩张,市场竞争愈发加剧,产能利用率出现下滑趋势。据生态环境部统计,2020年危废处理量仅占核准经营产能的44.9%,产能过剩情况显现。工业废物处置市场区域性差异显著。从处理需求来看,受经济发展程度与优势产业影响,不同地区工业废物产生量差异较大。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2020年广东地区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名全国第六,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排名全国第七。从工业废物处理产能来看,截至2022年7月31日广东省共发放危废许可证170张。根据智通财经调研,广东地区出现明显产能过剩现象,危废焚烧处置费呈现下跌趋势。完善全过程监测监管能力建设聚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填埋处理、厨余处理等污染防控关键节点,进一步摸排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监管全过程,健全监测监管网络体系,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加快建设全过程管理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智能终端感知设备进行数据采集,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的监控能力、预警能力、溯源能力。积极探索多元化可持续运营模式及时总结推广城市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典型经验,推动建立责任明确、多方共赢的长效治理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建立厨余垃圾全链条、整体性处置利用体系。鼓励社会专业公司参与运营,不断提升厨余垃圾处理市场化水平。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基础(一)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500多座,城镇生活垃圾设施处理能力超过127万吨/日,较2015年增加51万吨/日,新增处理能力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2%,全国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二)垃圾处理结构明显优化生活垃圾焚烧比例明显增加,原生垃圾填埋占比大幅降低。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254座,累计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超过500座,焚烧设施处理能力58万吨/日。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约45%,初步形成了新增处理能力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发展格局。(三)存量垃圾治理及处理设施改造取得积极进展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活垃圾存量治理工作加速推进,非正规堆放点消除、饱和填埋场封场整治、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改造、焚烧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绝大多数地区已消除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存量设施处理水平显著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行业专项整治成效显著,2020年全国垃圾焚烧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排放日均值达标率为100%。(四)垃圾分类工作初见成效46个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示范引导,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86.6%,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约50万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有较大提升。存量填埋设施成为生态环境新的风险点垃圾填埋设施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一些填埋场环保、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填埋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特别是渗滤液处理不达标、防渗系统薄弱、日常作业不规范等环境隐患突出,对周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一些填埋设施库容渐满、服务年限陆续到期,改造难度大成本高成为推进封场整治的主要制约因素。(一)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垃圾跨区域清运及处理的协同机制不顺畅。第三方服务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低于成本价中标、权责不清晰或不对等、治理信息公开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居民生活垃圾减量化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计价、计量收费机制尚不完善,垃圾处理费征收难度大,收缴率及收费标准普遍偏低,主要由地方承担垃圾处理的成本支出,地方财政补贴压力较大。三是标准规范体系不健全,垃圾分类、渗滤液达标纳管排放等方面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四是土地等资源要素配置与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需求不匹配,邻避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推动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试点示范(一)开展小型焚烧设施试点示范人口稀疏、垃圾产生量少、不具备建设规模化垃圾焚烧设施的地区,经技术评估论证后,可开展分散式、小型化焚烧处理设施试点示范,着力解决小型焚烧设施烟气达标排放和飞灰安全处置方面相关技术瓶颈。(二)飞灰处置技术试点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飞灰熔融处理技术应用和飞灰深井贮存技术应用,推动工业窑炉协同处置飞灰技术开发,探索利用预处理后的飞灰烧结制陶粒、作为掺合料制作混凝土等技术的应用,鼓励飞灰中重金属分离回收技术开发应用。(三)渗滤液及浓缩液处理技术试点示范推动构建渗滤液多元化处理技术体系,重点加大对高效新工艺的技术攻关,改变传统单一膜分离处理工艺。对于浓缩液长期回流、回灌、积存的设施,积极开展蒸发、高级氧化等浓缩液处理工艺的试点示范。探索浓缩液残渣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的新路径。(四)焚烧炉渣资源化试点示范推动焚烧炉渣用于建材骨料生产、路基填充材料、填埋场覆盖物等建材利用试点示范,鼓励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就地或就近建设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设施,逐步推广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处置方式,减少或避免焚烧炉渣进入填埋设施。市政垃圾行业发展状况(一)垃圾焚烧行业发展状况自2004年起,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活垃圾产生国,因此大力发展生活垃圾处置产业显得尤为必要。根据《2020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4,206.2万吨,同比增长6.16%;其中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3,347.3万吨,同比增长10.27%。受疫情等影响,202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3,511.70万吨,同比减少2.87%;其中广东省生活垃圾清运量为3,102.5万吨,同比减少7.31%。1、垃圾焚烧行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目前业内广泛采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高温堆肥三种方式。各地具体适合采用何种方式,将因其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三种方式各有优劣。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土地资源稀缺性进一步加剧,焚烧无害化处理量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在无害化处理方式中的占比逐渐上升,替代卫生填埋成为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75%,焚烧占比接近60%。同年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为2.35亿吨,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34亿吨,占比接近100%,其中焚烧处理量约为1.46亿吨,填埋处理量7,771.54万吨。焚烧已正式超过填埋成为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主流方式。另据机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全国焚烧产能约可达93万吨/日,2020-2025年焚烧产能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74%,我国现已基本完成焚烧替代填埋的历史使命,产业布局已经初具规模,行业正式迈入成熟阶段。2、垃圾焚烧行业焚烧无害化处理发展历程垃圾焚烧的关键技术系焚烧炉。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已着手设计和开发垃圾焚烧设备。世界上第一台固体废弃物焚烧设备诞生在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英国。在历经了近130多年的发展过程,垃圾焚烧技术和设备已经日臻完善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垃圾焚烧行业焚烧无害化处理市场运用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计到2030年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人左右,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从而促使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快速增长与垃圾处理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大量垃圾未能得到合理处置,引起社会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广泛关注。相较于卫生填埋、堆肥等无害化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处理具有处理效率高、减容效果好、资源可回收利用、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等优势,是垃圾处理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市场需求的增长将更为明显。根据研究机构预测,预计2025年全国城镇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量达到20,174.76万吨,城镇垃圾焚烧发电市场规模达到528.58亿元,未来空间广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15-2020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从468万千瓦增加到1,533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78%;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从44万千瓦增加到311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86%;预计十四五期间垃圾焚烧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6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200万千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至2020年间我国运行焚烧厂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双双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运行焚烧厂由104座增长至463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由约2,316.7万吨/年增长至1.46亿吨/年。10年间,城市生活垃圾中焚烧处理占比由18.8%上升至62.13%。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在运行的垃圾焚烧厂总计463座,过去5年间垃圾焚烧厂数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5%。此外,按垃圾发电新中标项目6个月筹备期和18个月建设期预测,2019-2021年的新中标项目将在2021-2023年处于集中建设期,垃圾焚烧新增项目释放将进一步继续加速。目前,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等。未来,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政策日益完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人口密度不断提高、人们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等因素影响下,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态势。(二)餐厨垃圾处置再利用行业发展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从2010年的15,804.8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23,511.70万吨,增幅为48.76%。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所占比重较高且是影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回收质量与效率的重要变量。根据数据,假设我国在2021-2026年期间的餐厨垃圾产生量继续维持6.16%的年复合增长率,则2026年我国的餐厨垃圾产生量能达到1.8亿吨。就餐厨垃圾处理产出品的市场规模而言,废油脂是餐厨垃圾中一个重要的资源化产品。一般而言废油脂的主要利用方向为生物柴油、工业油酸、肥皂、出口等,而从各利用方向对指标的要求看,生物柴油对原料的要求相对宽松,因此生物柴油是废油脂利用的理想途径,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环境意义。2021年我国食用油消费量为4,254万吨,其中用于食用用途3,708万吨,用于工业及其他用途546万吨。按废油脂产生量占总消费量30%估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