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医药卫生类)》 教案全套 许颂安 1.1 原子结构 -实验十 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_第1页
《化学(医药卫生类)》 教案全套 许颂安 1.1 原子结构 -实验十 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_第2页
《化学(医药卫生类)》 教案全套 许颂安 1.1 原子结构 -实验十 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_第3页
《化学(医药卫生类)》 教案全套 许颂安 1.1 原子结构 -实验十 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_第4页
《化学(医药卫生类)》 教案全套 许颂安 1.1 原子结构 -实验十 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化学(医药卫生类)》教材配套电子教案前言根据江苏省教育厅《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3版),《化学(医药卫生类)》教材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于2024年由苏州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电子教案是与该教材配套的电子教辅资源。根据课标,《化学》是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两部分组成,教学总课时为112学时。本授课计划的课时分配按课标要求进行,原则上以2学时为单元设计,共计53单元,各单元安排见下表。本配套教案仅包括理论课程,考虑教案内容的完整性,部分教案以1或3学时设计,共计45个教案,在下表中设置了链接,方便读者使用。实际教学中,各学校、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课时数和教学需要对本教案设计的课时和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本电子教案由许颂安担任主审;包莉、张振担任主编(按姓氏笔画序)。参编人员:第一章:丁亚明;第二章:江俊芳、李明艳;第三章:张振;第四章:包莉;第五章:杜良行;第六章:杜良行、盛凤军;第七章:张振、包莉、许颂安;第八章:杨芳;第九章:江俊芳;第十章:屠珍珍;第十一章:丁亚明、屠珍珍。本电子教案的编写得到了联院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和各编者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给出一个大家满意的电子教案,限于编者水平和编写时间仓促,教案中肯定存在错误和不足,欢迎批评指正。编者2024年8月课时分配和教案链接教案序号教学内容教学时数链接1第一章物质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2教案1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2教案23第三节化学键第四节分子的极性2教案34第五节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第六节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2教案45第二章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2教案56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2教案67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1教案78第三节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2教案89第三节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2教案910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二常见无机物的性质2实验11第三章溶液、胶体及渗透压第一节物质的量2教案1012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2教案1113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2教案1214第三节胶体溶液与高分子化合物溶液3教案1315第四节溶液的渗透现象与渗透压3教案1416实验三溶液的配制和稀释2实验17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3教案1518第二节化学平衡3教案1619第五章电解质溶液第一节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2教案1720第二节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2教案1821第三节水的解离和溶液pH2教案1922第四节盐类水解2教案2023第五节缓冲溶液12教案2124第五节缓冲溶液22教案2225实验四溶液pH的测定实验五缓冲溶液的性质2实验26期中考试或阶段测验2考试27第六章开启有机化学之旅——烃第一节有机化合物概述第二节饱和链烃——烷烃2教案2328第二节饱和链烃——烷烃2教案2429第三节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3教案2530第四节脂环烃2教案2631第五节芳香烃3教案2732第七章认识种类繁多的烃的衍生物第一节卤代烃1教案2833第二节醇、酚、醚(一)2教案2934第二节醇、酚、醚(二)2教案3035第三节醛和酮2教案3136第四节羧酸、羟基酸、酮酸(一)2教案3237第四节羧酸、羟基酸、酮酸(二)2教案3338第五节对映异构1教案3439第六节胺和酰胺3教案3540实验六烃的性质实验七烃的衍生物的性质2实验41第八章维系生命的营养物质——脂类第一节乙酸乙酯和酯第二节油脂2教案3642第三节类脂2教案3743实验八油脂的性质2实验44第九章中草药中常见的活性物质——生物碱第一节杂环化合物第二节生物碱3教案3845第十章维系生命的营养物质——糖类第一节单糖2教案3946第一节单糖2教案4047第二节二糖第三节多糖3教案4148第十一章蛋白质、核酸及高分子材料第一节氨基酸2教案4249第二节蛋白质2教案4350第三节核酸2教案4451第四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2教案4552实验九糖的性质实验十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2实验53复习/机动2复习教材配套电子教案返回首页教案1返回首页第一章原子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课程名称:化学课程类型: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学时: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原子的组成和结构,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会进行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换算;掌握同位素的概念,了解其应用;了解电子云的概念;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会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原子、离子、分子等微粒符号,学习微粒符号的书写及其符合中数字的意义;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相关信息;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张青莲院士的生平事迹和成果的了解,学习他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同位素应用的学习,知道化学在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等方面的价值和贡献。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教学难点离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计算;同位素的应用。三、教材分析原子结构是学习物质结构的基础,本节课在学生对物质构成微粒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以及各族元素的性质奠定基础,此部分内容在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熟悉教材和电子演示课件: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准备相关资料、素材,借助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思考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学生:①查阅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同位素的应用。②将预习任务上传至学习平台。新课导入【温故知新】师:请大家回忆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有哪些?这些基本粒子所带电荷有何特点?生: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是电中性的。新课讲授一、原子结构(1)多角度分析,引出概念师:从体积、电性、电量、质量角度分析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并引出质量数的概念。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设计意图】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的体积、电性、电量、质量的分析,让学生对这些微观粒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2)实例分析,理解微粒符号意义师:讲解原子的表示方法:Z师:展示钠原子、氯原子的符号生:说出钠原子、氯原子符号中数字的意义师:给出具体原子、离子等粒子的符号,请大家分析符号中数字的意义生:回答问题,总结原子、离子等粒子符号中不同位置数字的意义【设计意图】将原子、离子、分子等微粒符号放在一起分析,便于学生掌握微粒符号的书写及对符号的理解。(3)加强练习,巩固新知练习:我国多座核电站为国家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92238【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内化,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科学史话学生:派代表讲解课前了解的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二、同位素(1)迁移学习,建立概念师:请大家回忆初中所学的元素的概念生: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师:【展示】表格展示氢元素的3种不同原子原子名称原子符号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氕(piē)1101氘(dāo)12H112氚(chuān)1123师:引导学生建立同位素的概念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设计意图】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引出新知识,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2)查阅资料了解应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张青莲,说出同位素在医学、考古等方面的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对张青莲院士的生平事迹和成果的了解,学习他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同位素应用的学习,知道化学在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等方面的价值和贡献。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新课讲授,理解电子云概念师:通过氢原子电子云,介绍电子云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最简单的氢原子的电子云,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电子云概念。(2)分析归纳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师:给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核外电子数各电子层的电子数KLMNOPHe22Ne828Ar18288Kr3628188Xe542818188Rn82281832188师:仔细观察其第n层、最外层、次外层和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生:仔细分析,总结归纳在同一个原子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归纳如下: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2个。即:第1层最多为2个,第2层最多为8个,第3层最多为18个……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③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3层容纳的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3)实例讲授,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师:讲授镁原子结构示意图生:认真听讲,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讲授,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4)加强练习,巩固新知师:请练习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生: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师: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请进一步画出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生:画出钠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新课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原子结构有没有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同位素的概念及应用吗?能否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1~20号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生:阐述本节课的知识作业布置:完成课本及学习指导书内的习题。预习元素周期律③预习下节课内容课后总结师:进行课后反思提升,思考教学得失,查遗补漏;了解学生本节课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准备并丰富下次课“元素周期律”的有关资料。生:完成复习、作业和预习

返回首页教案2返回首页第一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程名称:化学课程类型: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学时: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道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了解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认识结构变化是元素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填表、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通过数据分析、实验探究、现象分析,总结归纳元素周期律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教材,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对徐寿等科学家成果的了解,培养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究,发展“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教学难点判断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三、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特别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工具,本节课编排在学生已学习原子结构知识之后。本节内容旨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奠定基础。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熟悉教材和电子演示课件: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准备相关资料、素材,借助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思考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学生:①查阅资料,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②将预习任务上传至学习平台。新课导入【温故知新】师:同学们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对元素周期表有了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如何排列的?生: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核电荷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师:元素周期表对研究元素性质有何作用呢?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元素周期表。新课讲授一、元素周期表(1)交流讨论,理解周期的概念师:观察元素周期表,填写表格,思考:每一行包含的元素数目是否相同?每一行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行数有什么关系:行数起止元素的原子序数包括元素种类的数目核外电子层数11~221234567生:填表并讨论师:引导学生归纳周期序数和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的关系生:周期序数=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师:进一步介绍短周期、长周期、镧系元素、锕系元素【设计意图】通过填表、交流讨论,最后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2)交流讨论,理解族的概念师:介绍主族、副族、第Ⅷ族和0族。观察元素周期表,填写表格,思考每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和主族序号有什么关系?主族序号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最外层电子数生:填表并讨论,得出结果:主族序号=该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师:进一步介绍主族名称主族序号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主族名称碱金属碱土金属硼族碳族氮族氧族卤族【设计意图】通过填表、交流讨论,最后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问题】画出F和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出这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生:根据学习的周期和主族的知识,思考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内化,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科学史话师:课前请大家查阅资料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请问元素周期表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吗?还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才演变成今天的样子?请同学上来介绍一下并谈一谈了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历程后的感受。生:介绍自己查阅到的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学习后的感受。师:阅读教材《化学元素的中文命名》,请同学上台介绍【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对徐寿科学家成果的了解,养成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二、元素周期律(1)分组讨论,总结规律师:展示原子序数为3~18的各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情况师:观察数据,填表,交流讨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或最低化合价)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变化(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最高或最低化合价的变化3~10152pm→71pm大→小+1+5-4-1→011~18生:填表、分组讨论师:引导学生分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各性质呈现的变化规律学生代表1: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的变化规律学生代表2:分析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的变化规律学生代表3:元素主要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的变化规律师:总结“周期性”概念:在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之后,又重复出现前面情况的现象叫作“周期性”。【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数据、交流讨论,最后总结出规律,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能力。(2)方法导引师:介绍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概念以及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设计意图】给出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自行探究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3)实验探究,总结规律【任务布置1】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实验1:切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用镊子夹取金属钠放入烧杯中,保持1.5m安全距离,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2:取一小段镁条,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盛有3mL水的试管中,再向水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随后加热试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3:取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盛有2mL2mol/L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生:分组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钠、镁与水的反应现象物质钠镁与冷水反应的现象与热水反应的现象—镁、铝与盐酸的反应现象物质镁铝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师:请根据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导引,判断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生:钠、镁、铝三种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说明钠、镁、铝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任务布置2】探究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师:提供硅、磷、硫、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及其酸性元素SiPS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及其酸性H2SiO3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最强酸师:请根据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导引,分组讨论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生:分组讨论,得到结果:硅、磷、硫、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所以其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师:引导学生得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的变化规律。结论: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获得经验。发展“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4)归纳总结,理解元素周期律师: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的变化规律,归纳元素周期律。生:总结元素周期律的本质三、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分组讨论,总结规律【任务布置1】探究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师:展示碱金属与水反应的现象碱金属LiNaKRrCs与水反应的现象反应较缓和,放出的热量不能使锂熔化反应较剧烈,放出大量热,钠熔化成小球反应剧烈,伴有燃烧,轻微爆炸剧烈反应,发生爆炸剧烈反应,发生爆炸师:请大家分组讨论,根据不同碱金属与水反应的不同现象,判断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是:Li<Na<K<Rr<Cs。【任务布置2】探究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师:展示卤族元素和氢气的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反应现象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氟化氢很稳定。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较定。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不如氯化氢稳定。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碘化氢不稳定。师:请大家分组讨论,根据卤族元素和氢气反应的不同现象,判断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F>Cl>Br>I。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的变化规律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12LiBeBCNOF3NaMgAlSiPSCl4KCaGaGeAsSeBr5RbSrInSnSbTeI6CsBaTlPbBiPoAt7FrRaNhFlMcLvTs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设计理念】通过现象分析、分组讨论,最后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2)解决问题,内化知识师: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写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符号。生:思考并回答四、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主要应用(1)交流讨论,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师: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元素周期律表现形式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请大家思考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有何关系?

生:交流讨论(2)列举实例,了解应用对新元素的发现,以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起到指导作用;借助元素周期表在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的新用途;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有效地指导人们寻找稀有矿产。【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学生分析化学在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等方面的价值和贡献,运用化学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新课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是否清楚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否说出元素周期律的主要内容?是否知道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生:回答本节课的知识作业布置:完成课本及学习指导书内的习题。阅读教材《稀土资源的研究和应用》《生命元素》,谈一谈阅读后的感受。预习化学键。课后总结师:进行课后反思提升,思考教学得失,查遗补漏;了解学生本节课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准备并丰富下次课“化学键”的有关资料。生:完成复习、作业和预习

返回首页教案3返回首页第一章原子结构第三节化学键第四节分子的极性课程名称:化学课程类型: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四节分子的极性学时: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建立化学键的概念;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知道共价键极性、分子极性的概念;理解分子极性和分子结构的关系;利用分子极性解释物质的溶解性,进一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原子结构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并总结其成键特点;通过动画展示、交流讨论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并总结其成键特点;通过分组讨论、模型展示,理解并判断分子的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化学反应,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认识化学对社会的积极意义。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共价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2.教学难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分子极性和分子结构的关系。三、教材分析化学键以及分子极性的学习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是后续学习有机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基础。本节内容旨在介绍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共价键的极性以及分子的极性,为后续学习物质结构及性质奠定基础。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熟悉教材和电子演示课件: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四节分子的极性,准备相关资料、素材,借助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思考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将预习任务上传至学习平台。新课导入【情境导学】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仅一百多种,但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物质有千万种。原子之间通过什么作用形成了如此种类繁多的物质呢?引出化学键概念: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新课讲授一、化学键(1)分析原子结构,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师:请大家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生: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师:请大家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特点生: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师:画出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引出概念: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强烈的静电作用叫作离子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推进新课】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举例分析】【交流讨论】师: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以及钠原子、氯原子的结构特点,讨论哪两类元素的原子能以离子键结合。生:交流讨论,钠是活泼金属,氯是活泼非金属结论:活泼金属元素(如钾、钠、钙、镁等)的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如氯、溴、氧、硫等)的原子化合时,以离子键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成键本质、成键规律。【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原子结构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离子键的成键规律,通过总结归纳,得到离子键的概念要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2)动画展示,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师:刚才我们已经画了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了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请大家思考,氯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结合成氯气的?【播放动画】氯气分子形成的动画生:观看动画并思考师:画出氯气的形成示意图引出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问题解决】写出H2O和Na2O的电子式,判断其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交流讨论】师:根据氯气的形成过程以及氯原子的结构特点,讨论哪两类元素的原子主要以共价键结合。生:交流讨论结论: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主要以共价键结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共价键的成键微粒、成键本质、成键规律。师:进一步讲授共用两对、三对共用电子对的共价键以及结构式的画法。【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动画,将微观过程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共价键的成键规律,通过总结归纳,得到共价键的概念要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3)迁移应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师:以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为例,讲解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化学反应。二、分子的极性【情境导学】刚刚我们学习了共价键(如H—H、H—Cl、O=C=O等)。当成键的两个原子分别提供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共价键中的共用电子对是由两个原子平均共用的吗?(1)实例讲授,理解共价键的极性师:如果共价键中成键的两个原子是相同的,如H—H,请问共价键中的共用电子对是在两个氢原子核间均匀分布还是偏向某一方?生:分析:两个氢原子的吸电子能力是相同的,因此,H—H中的共用电子对是在两个氢原子核间均匀分布的。师:非常正确。如果是H—Cl共价键中的共用电子对呢?提示:氢原子和氯原子的吸电子能力生:分析:氯原子的吸电子能力强于氢原子,所以H—Cl中的共用电子对是偏向于氯原子的。师:非常正确。引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概念。非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个原子核间均匀分布。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成键原子的某一方。请大家交流讨论,分析归纳如何判断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生:交流讨论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极性共价键: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原子的吸电子能力理解键的极性,并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判断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2)分组讨论、模型展示,理解分子的极性师:展示分子结构示意图引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概念。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的分子。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叠的分子。生: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师:根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概念,双原子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是一致的,请大家分组讨论,如何判断双原子分子的极性。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分子类型两个相同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分子极性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举例H2、O2、N2、Cl2等HCl、CO等师:多原子分子,分子的极性不仅与键的极性有关,还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利用球棍模型介绍CO2、H2O、NH3、CH4的分子构型及极性。分子CO2H2ONH3CH4空间构型直线形V形三角锥形正四面体球棍模型分子的极性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得出双原子分子极性判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球棍模型,将微观分子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多原子分子的极性。(3)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相似相溶规律师:介绍相似相溶规律根据实践经验,极性分子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构成的溶剂。解决问题:分析为什么碘易溶于CCl4,不易溶于水。生:I2是非极性分子,CCl4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的碘易溶于非极性的CCl4,不易溶于极性的水中。【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新课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是否理解化学键的概念?能否判断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是否理解并会判断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生:回答本节课的知识。作业布置:①完成课本及学习指导书内的习题。②预习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③预习下节课内容课后总结师:进行课后反思提升,思考教学得失,查遗补漏;了解学生本节课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准备并丰富下次课“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的有关资料。生:完成复习、作业和预习

教案4返回首页第一章原子结构返回首页第五节分子间作用力第六节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课程名称:化学课程类型: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五节分子间作用力第六节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学时: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及其对物质的熔沸点、溶解性的影响;理解配位键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和应用;理解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简单配离子及常见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了解氢键、配位键、配位化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解氢键、配位键的形成条件;通过问题探究,理解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探究配合物的组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化学现象;通过学习配位键的形成条件,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由表及里地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戴安邦院士的生平事迹和成果的了解,学习他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配位键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2.教学难点氢键的形成条件;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配位键的命名。三、教材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是继原子结构与性质学习后,让学生进一步从分子角度认识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后续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配位化合物是对分子空间结构的补充,同时与医药卫生专业联系紧密。本节内容旨在介绍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命名。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熟悉教材和电子演示课件:第一章第五节分子间作用力第六节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准备相关资料、素材,借助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思考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配位化学的奠基者戴安邦的生平事迹;将预习任务上传至学习平台。新课导入【情境导学】常温下氟、氯是气体,溴是液体,碘是固体,其沸点依次递增?为什么由不同分子形成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沸点?分子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引出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也称为范德华力。新课讲授一、分子间作用力师:展示氯化氢分子的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数据。生:分析两者的强弱关系。结论: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师:展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的数据。【交流讨论】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结论: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师:推进新课,讲授: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熔沸点越高。【问题探究】常温下氟、氯是气体,溴是液体,碘是固体,其熔点、沸点依次递增,为什么?生:交流讨论氟、氯、溴、碘结构和组成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递增,分子间作用力依次递增,因此其熔、沸点也依次递增。【设计理念】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通过问题探究,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氢键【创设情境】按照刚刚我们学习的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沸点的影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硫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那么水的沸点应该小于硫化氢的沸点。但实际上,水的沸点明显高于硫化氢,为什么会有这一反常现象呢?引出氢键概念。【实例讲解】以水为例,介绍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氢键的形成过程。【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氢键的形成条件、与一般分子间作用力相比的强弱、表示方法。【问题探究1】展示HF、HCl、HBr、HI的沸点,提问:为什么HCl、HBr、HI的沸点依次递增,而HF的沸点特别高?生:交流讨论结论: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使固体熔化或液体汽化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导致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问题探究2】为什么氨极易溶于水?生:交流讨论结论: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如果能形成氢键,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将增大,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会增大。【归纳总结】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拓展提升】阅读教材“生物大分子中的氢键”【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拓展提升,注重和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三、配位键【温故知新】普通共价键中的共用电子对通常是由成键的两个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配对而成。是不是所有共价键中的共用电子对都是由成键原子双方共同提供的呢?引出配位键概念。【实例分析】分析NH3和H+通过配位键形成NH4【交流讨论】根据NH4+配位键的形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提供共用电子对的原子有孤对电子;第二,接受共用电子对的原子有空轨道。【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配位键,有利于理解配位键的概念;根据NH4+中配位键的形成过程,讨论一般配位键的形成条件,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由表及里地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四、配位化合物(1)实验探究,理解概念取两支试管,各加入0.1mol/LCuSO4溶液1mL,试管1中直接加入几滴0.1mol/LNaOH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试管2中加入过量氨水,溶液成深蓝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几滴0.1mol/LNaOH溶液。生:分组完成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试剂1试剂2实验现象溶液中的离子情况试管1CuSO4NaOH试管2CuSO4+过量氨水NaOH师: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试管1和试管2反应后溶液中Cu2+的存在情况。生:交流讨论,完成表格。师:引出配离子、配合物概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获得经验。发展“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2)实例讲解,理解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师:通过实物和图片分析配合物的组成特点。引导学生探究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配离子电荷。生:研究分子模型图,发现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配离子电荷。【举例练习】请说出配合物[Ag(NH3)2]OH、K4[Fe(CN)6]的内界、外界、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内化,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强化练习,掌握配合物的命名方法师:讲解配离子和配合物的命名方法。生:理解并归纳命名原则。【举例练习】【设计意图】配离子和配合物的命名原则相对复杂,主要先由教师讲授,进而强化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记忆并掌握配合物的命名方法。(4)知识拓展,了解应用血红蛋白输送氧气的化学原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和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师:课前大家已经查阅了中国配位化学的奠基者戴安邦的生平事迹,请同学上台交流。生:介绍戴安邦的生平事迹【设计意图】通过对戴安邦院士的生平事迹和成果的了解,学习他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新课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能判断氢键的存在?说明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熔沸点、溶解性的影响?能否说出常见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生:回答本节课的知识作业布置:完成课本及学习指导书内的习题。②查阅资料,了解临床上的一线抗癌药物铂类药物。③预习下节课内容课后总结师:进行课后反思提升,思考教学得失,查遗补漏;了解学生本节课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准备并丰富下次课“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资料。生:完成复习、作业和预习

返回首页教案5返回首页第二章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课程名称:化学课堂类型: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一)学时: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氯气、硫及氯的化合物和硫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知道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检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辨识氯元素、硫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从微观角度出发预测氯气单质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通过判断物质类别,从宏观角度出发,构建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气、硫及氯的化合物和硫的化合物主要性质,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氯碱工业、含氯消毒剂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化学对推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氯气、次氯酸、氯水、次氯酸盐、硫、二氧化硫、硫酸等物质的主要性质;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2.教学难点通过性质预测与实验探究认识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形成认识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思路,丰富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系统。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氯单质及氯的化合物、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本节内容承接第一章中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相关内容,结合实验探究,梳理非金属单质氯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引导学生系统学习物质的性质,为非金属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及金属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学习做铺垫,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物质的类别、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构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逐步建立“元素观”。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熟悉教材和电子演示课件:第二章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一),准备相关资料、素材,借助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思考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学生:①搜寻生活中氯元素、硫元素应用实例。②登录学习平台完成预习任务。新课导入【温故知新】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不少无机物。例如,硫是火药的组成成分,氧气和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食盐中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你还知道非金属元素有哪些结构和性质特点?新课讲授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一、氯气及氯的化合物1.氯气(1)氯气的制备师:结合预习,请同学们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装置及注意点?生:实验室制取氧气采用固体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师:展示关于氯气的图片资料,视频播放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生:实验室制取氯气采用固体与液体加热制取气体的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师: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不属于初中学习的任何一种实验室制取模型,一般选取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和酒精灯组装气体发生装置。观察装置图,你能说出其中NaOH溶液的作用吗?生: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环境污染。师:是否所有气体制备实验都要进行尾气处理?生:尾气处理主要针对有毒或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师:工业上对氯气的需求量很大,用什么方法制备呢?生:工业生产中,主要是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粗盐,除去杂质后,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来制备氯气。师:你知道“氯碱工业”吗?生:以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为基础制备氯气、氢氧化钠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无机化工之一,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温故知新,进行知识迁移。利用氯气发现的化学史、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氯气的性质及用途氯气的物理性质【观察氯气】师:舍勒在研究氯气性质时,使用了哪些科学方法?从舍勒的故事里,你能得到有关氯气性质的哪些信息?生:观察法;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师: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①氯气与金属单质反应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红热,立即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反应停止并冷却后,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观察溶液颜色。师:请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反应中氯气体现了什么性质?生:a.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及棕黄色粉末,该物质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说明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b.在上述反应中,氯气中的氯原子都得到了电子,说明氯原子有比较强的得电子能力。氯气是氧化剂。师总结: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多数金属单质直接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一般能把变价金属(如Fe、Cu)氧化到最高价。②氯气与非金属单质反应【观看视频】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师:氯气与氢气在哪两种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说出反应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H2+Cl22HCl生:H2+Cl22HCl③氯气与水反应实验2在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一小片干燥的红色布条a和湿润的红色布条b,通入氯气,如教材图2-3所示,观察布条颜色的变化。师:请观察实验,说出实验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生:实验中观察到干燥的红色布条a不褪色,湿润的红色布条b褪色,说明Cl2没有漂白作用,氯水具有漂白作用。氯水中,Cl2和H2O反应,盐酸和次氯酸(HClO),所以氯水呈酸性。师: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偶尔闻到的自来水散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Cl2溶于水为什么能杀菌消毒?生: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并能使某些染料或有机色素褪色。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属于氧化漂白。师:为什么新配制的氯水应盛放在棕色瓶中,在密闭、阴凉处短时间保存?生:氯水中的Cl2和H2O可以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氧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次氯酸分解加快。【讨论交流】请说出次氯酸(HClO)、亚氯酸(HClO2)、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现名称和氯的化合价之间的规律。④氯气与碱反应师:市面上常用的漂白剂,为什么不直接用次氯酸作漂白剂?生: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而且生成的HClO不稳定,难以保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的稳定性强很多。师:工业上是如何制备漂白粉和漂白液的?生:a.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以制备漂白粉,漂白粉可用于消毒饮用水、游泳池水等各类水源,还可用来漂白棉、麻、纸浆等;b.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制备漂白液。84消毒液广泛用于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师:漂白粉和漂白液为什么要密封避光保存?生:漂白粉和漂白液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不能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否则空气中的CO2即可与次氯酸盐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因此有效成分会变质而导致消毒效果下降。师:氯气有哪些主要用途?生: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氯气可用于饮用水等消毒以及制造盐酸、漂白剂、农药等,还广泛应用于合成聚氯乙烯、制备药物、冶金和染料工业等各个领域。【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构建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发展“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从生活化学引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2.氯化氢和盐酸师:请说出氯化氢气体的物理性质?生:氯化氢(HCl)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近500体积的氯化氢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氢氯酸,俗称盐酸。师:盐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跟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盐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前面的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还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氯化物和氯离子的检验师:氯化物大多是典型的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氯化钠(NaCl)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医药上常用的氯化物有氯化钠、氯化钾及氯化钙等。氯化钠用于配制临床治疗中使用的生理盐水,主要用于补充体内液体。氯化钾(KCl)可用于因呕吐、进食不足等引起的低血钾的治疗。氯化钙(CaCl2)静脉注射液可以治疗血钙降低引起的手足抽搐、肠绞痛、渗出性水肿及镁中毒等。实验3每组取3支试管,编号。试管1:0.1mol/L稀盐酸加入2~3滴0.1mol/LAgNO3溶液,观察现象;再向试管2:0.1mol/LNaCl溶液加入2~3滴0.1mol/LAgNO3溶液,观察现象;再向试管3:0.1mol/LNa2CO3溶液加入2~3滴0.1mol/LAgNO3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生:现象:前2支试管中均有AgCl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第3支试管中也有白色沉淀生成,但该沉淀能溶于稀硝酸。师:注意:检验氯离子时,加入稀硝酸可以避免CO32-离子的干扰。【问题解决】如何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发展“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硫及硫的化合物1.硫的性质及用途【展示图片】火山喷发的景象照片师:火山喷发时,会释放出许多含有硫元素的物质,在火山口还有硫单质出现。生:硫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硫元素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存在形式;硫是黄色或淡黄色的固体,俗称硫黄。单质硫质脆,易研成粉末,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CS2)。师:S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ⅥA族。硫原子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现-2价。硫原子也能失去最外层电子,呈现+2价、+4价、+6价等价态。【观看视频】硫与金属的反应生:硫粉与铁粉混合,在加热条件下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铜丝在热的硫蒸气中与硫反应,铜丝表面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铜。【思考】与氯气相比,硫与金属反应时,金属价态变化有什么规律?实验4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生: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师:硫还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无色、有臭鸡蛋味且有剧毒的硫化氢气体。师:单质硫的用途很广,可用于制造硫酸、硫酸盐、硫化物,还可用于橡胶工业、造纸工业及制造锂硫电池、黑火药、焰火等。硫在农业上是重要的杀虫剂、杀菌剂,是合成含硫农药(如石硫合剂)的主要原料。硫还可用于制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硫黄皂和硫软膏,用于杀菌保健和治疗皮肤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理论角度、文献角度、实验角度学习硫与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认识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体会硫单质作为重要的非金属单质在历史上的用途,渗透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硫做铺垫。2.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用途【创设情境】播放酸雨的动画,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师:介绍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请思考:二氧化硫与酸雨的形成有什么关系?体现了二氧化硫的什么性质?生: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约40体积的二氧化硫。实验5用充有80mL二氧化硫的针筒吸入10mL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然后用pH试纸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生:实验中观察到针筒内气体体积变小,pH试纸变红,说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溶于水时部分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水溶液呈酸性。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师: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硫中的硫呈现+4价,既可以得到电子成为0价和-2价,也可以失去电子成为+6价。实验6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生: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而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师:这是因为二氧化硫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但这些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条件下会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师:工业上,二氧化硫常被用于漂白纸浆及草编织物等。此外,二氧化硫也可用于杀菌消毒。【设计意图】学生能利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程序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化学物质,体会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关注不合理地利用化学物质对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兴趣和热情。3.硫酸的性质及用途(1)稀硫酸的性质师: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跟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书写稀硫酸与金属、碱、碱性化合物、盐等物质反应方程式。【讨论交流】你知道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方面有哪些差异吗?(2)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观看视频】吸水性生:向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约3mL浓硫酸,搅拌,加入浓硫酸后,胆矾晶体表面由蓝色变为白色,说明胆矾中的结晶水被浓硫酸吸收而变为无水硫酸铜。实验表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师:浓硫酸的吸水性既包括吸收结晶水,也包括吸收游离的水。将浓硫酸置于潮湿空气中,浓硫酸的质量会增加,浓度会下降。实验7脱水性生: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蔗糖迅速变成黄色,接着变成褐色,最后完全变成黑色,并有气体产生。实验表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师:浓硫酸能按照水的组成比,夺取某些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形成水分子,使蔗糖、纤维素等物质脱水碳化。【问题解决】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什么区别?【观看视频】强氧化性生: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Cu+2H2SO4(浓)CuSO4+SO2↑+2H2O师:浓硫酸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在加热时表现出更强的氧化性。【问题情境】常温下,可以用铁质或者铝质的容器来装运浓硫酸,这是为什么?生:金属铁、铝遇到冷的浓硫酸会发生“钝化”,铁、铝表面被浓硫酸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所以常温下工业上可用铁、铝槽车盛放、运输浓硫酸。师:浓硫酸还可以与一些非金属反应。例如,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可以与木炭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师:硫酸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化肥、医药、农药的生产,金属矿石的处理,金属材料的表面清洗等都要用到硫酸。硫酸盐和硫酸盐矿物也是化工生产、药物和颜料制备中的重要原料。【问题解决】实验室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为什么只能用稀硫酸,而不能用浓硫酸?【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在设计化学实验时,应该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绿色化学等原则。在实际工业生产中,还得考虑综合效益的高低等等。培养科学探究和实验创新的核心素养。4.常见硫酸盐及其用途师:你知道哪些常见的硫酸盐?主要有哪些用途?生:(1)硫酸钙:自然界中的硫酸钙以石膏矿的形式存在,常见的有CaSO4·2H2O,俗称石膏或生石膏;CaSO4·H2O,俗称熟石膏。(2)硫酸钡:天然的硫酸钡称为重晶石,它是制备其他钡盐的重要原料。(3)硫酸亚铁:硫酸亚铁的结晶水合物俗称绿矾,其化学式为FeSO4·7H2O。5.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8每组取3支试管,编号。试管1:0.1mol/L稀H2SO4加入2~3滴0.1mol/LBaCl2溶液,观察现象;再向试管2:0.1mol/LNa2SO4溶液加入2~3滴0.1mol/LBaCl2溶液,观察现象;再向试管3:0.1mol/LNa2CO3溶液加入2~3滴0.1mol/LBaCl2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生:现象:前2支试管中均有BaSO4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第3支试管中也有白色沉淀生成,但该沉淀能溶于稀盐酸。师:注意:检验硫酸根离子时,加入稀盐酸可以避免CO32-【问题解决】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粗盐中的硫酸根离子?【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发展“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新课内容的学习,同学们能了解氯气、次氯酸、次氯酸盐的性质和用途吗?了解硫、二氧化硫、浓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吗?学会了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吗?生:回答本节课的知识作业布置:①完成教材及学习指导书内的习题。②阅读教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并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含氯消毒剂的使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③预习下节课内容课后总结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得失,查漏补缺;了解学生本次课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准备并丰富下次课“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二)”的有关资料。生:完成复习、作业和预习

返回首页教案6返回首页第二章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二)课程名称:化学课堂类型: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二)学时: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氮气及氮的化合物主要性质及用途。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2.过程与方法理解氮气的性质,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原子结构的视角,通过性质预测与实验探究认识氮气及氮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丰富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系统。了解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实验探究,了解氮气及氮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氮气、氨气、浓硝酸等物质的主要性质;铵根离子的检验。2.教学难点氮气、氨气、浓硝酸的化学性质;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三、教材分析氮气、氨气、铵盐、硝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职阶段元素化合物学习的重点之一。通过学习氮气、氨气、铵盐、硝酸的性质,从本质上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从整体上把握物质的相互转化,使学生掌握知识由零散到系统,并在知识的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升素养。氮气是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氨、硝酸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化工原料,这些事实决定了本节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熟悉教材和电子演示课件:第二章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二),准备相关资料、素材,借助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思考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学生:①搜寻生活中氮元素应用实例。②登录学习平台完成预习任务。新课导入【温故知新】空气的组成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氮元素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为什么氮气十分稳定,能在空气中大量存在?新课讲授三、氮气及氮的化合物1.氮气【展示图片】氮元素的存在生:氮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它以双原子分子(N2)存在于大气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师:氮是生命物质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充足的氮肥使植物枝叶茂盛,叶片增大,光合作用增强,促进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形成,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创设情境】氮气保护技术通常应用于珍贵文物的保存和保护。中国博物馆和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纪念馆应用氮气保护法;北京房山云居寺“99石经回藏”也是氮气保护的成功典范。师:氮气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通过共用三对电子结合而成。破坏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的共价键需要很大的能量,所以氮气分子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N︙︙N︰N≡N师:但是在高温或放电等特殊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了足够多的能量,也能与一些非金属或金属单质发生反应,生成含氮化合物。师:氮气有哪些重要用途?生: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原料;因性质稳定,氮气也可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以及保存粮食、水果等食品的保护;氮气还可用作冷冻剂。氮气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的用途。【设计意图】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元素化合物学习经验,以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点,从氮气的分子结构特点启发、揭示氮气的化学性质。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观看视频】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转化生:N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NO有毒,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强。NO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NO2。2NO+O2=2NO2生: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易液化。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师:大气中NO和NO2达到一定浓度时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能引发上呼吸道及肺部疾病。但人体中极少量的NO有助于促进血管扩张,防止血管栓塞。NO在调节心脑血管神经和免疫系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和医学前景,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NO2在火箭燃料中用作氧化剂,在工业上可以用于制硝酸。3.氨气【科学史话】哈伯与合成氨师:氨气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大量用于制备尿素和氮肥等农用化肥。现代合成氨工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问题,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师:展示一瓶氨气。问:氨气有哪些物理性质?生:通常状况下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约700体积氨气;氨气易被液化,常用作制冷剂。师: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喷泉吧?我们今天就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一起做喷泉实验。实验1氨气的喷泉实验师:烧瓶中为什么会喷出红色水柱?大家分析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生:氨气极易溶于水,使得烧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形成“喷泉”;形成的氨水具有碱性,能使酚酞显红色。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具有弱碱性的本质原因是与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具有碱性的物质。Δ师:一水合氨很不稳定,会分解为氨气和水,受热时,NH3·H2O的分解会更加彻底。逸出的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利用该反应检验氨气的存在。ΔNH3·H2O=NH3↑+H2O【过渡设问】氨水具有碱性,能与哪类物质反应呢?实验2取2个棉花球,分别沾上数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相互隔开并放入同一只烧杯中,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观察现象。生: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有白烟生成。NH3+HCl=NH4Cl师:这是由于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相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小颗粒的氯化铵晶体。师:氨气遇到挥发性的浓硝酸也会发生类似反应,生成硝酸铵,生成白烟。氨气与没有挥发性的浓硫酸反应时,氨气和硫酸在液面相遇生成硫酸铵,无白烟生成。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问题解决】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氨气的存在?【思考】前面研究氨的性质,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那么-3价是否可以改变呢?变化时氨表现出氧化性还是还原性?【播放视频】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生:实验现象表明:反应中有NO生成。师:氨气中氮元素呈-3价。氨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如铂)的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同时渗透知识框架性对记忆的促进作用;通过观察氨气,让学生独立归纳氨的物理性质。通过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巩固对氨和酸反应的认识。通过氨在纯氧中燃烧产物介绍,渗透研究化学反应的目的是创造实用价值。4.铵盐【展示图片】了解几种常见的铵态氮肥。生:铵盐是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铵盐多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创设情境】能防火的幕布:舞台幕布浸泡过饱和氯化铵溶液后,竟然可以防火,这是什么原因呢?【观看视频】铵盐受热分解师: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生:氯化铵固体和碳酸氢铵固体都受热分解。师:舞台幕布防火主要原因是NH4C1着火时受热分解,吸收热量,产生的HC1和NH3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HC1的密度比空气大,隔绝了空气与幕布的接触。【创设情境】小李不仅买了氮肥硝酸铵,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碱性)。本以为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不料到秋收时发现自己田地的产量却很低,这是为什么?实验3将少量氯化铵与少量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收集气体,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师:请说出实验现象,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生: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氨气生成,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同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师:请思考:①小李田地的产量为什么会降低?②实验室可以用何种方法检验铵根离子?生:①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呈碱性,与硝酸铵混合使用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氮肥损失。②铵盐中加入氢氧化钠并微热,均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溢出,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性质可用于铵根离子的检验。【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将知识的学习融合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而实现情境、问题、活动的有效统一。应用铵盐的性质,解决氮肥的使用问题。通过铵盐与强碱共热的实验探究,学会了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5.硝酸【创设情境】人们常说“雷雨发庄稼”。你还记得其中的科学依据吗?生:在雷电的环境下,大自然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被氧化成二氧化氮。产生的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土壤中的矿物质结合,沉积变成了硝酸盐,作氮肥,所以说是雷雨发庄稼。师:纯硝酸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为83℃,密度为1.42g/cm3。常用的浓HNO3师: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请写出硝酸与碱性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方程式。生:2HNO3+ZnO=Zn(NO3)2+H2OHNO3+NaOH=NaNO3+H2O2HNO3+Na2CO3=2NaNO3+CO2↑+H2O【交流讨论】市售浓硝酸为什么略显黄色?生:硝酸不稳定,在常温下受热或见光会发生分解,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市售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常因溶有少量NO2而略显黄色。师:实验室如何保存浓硝酸?生:浓硝酸应密封贮存在低温、避光处。防止受热或见光发生分解。【交流讨论】实验室能用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吗?实验4向2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硝酸和稀硝酸,用嵌入铜丝的橡胶塞塞住试管口,使铜丝与硝酸接触,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师:比较实验现象,两个反应有什么不同?生:2支试管中均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蓝色,说明有Cu2+生成。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稀硝酸与铜反应无色NO气体,生成的NO气体与氧气接触后转化为红棕色NO2。师: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氮是仅次于F、O的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因此无论稀硝酸还是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与绝大多数金属(除金、铂等少数金属以外)、许多非金属以及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中+5价的氮被还原。因此不能用硝酸和活泼金属制取H2。【交流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铝质或铁质容器盛放浓硝酸?师:常温下,浓硝酸与浓硫酸相似,也能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师: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还能与木炭等非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实验,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实践创新”的科学素养。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新课内容的学习,同学们能了解氮气、氮的氧化物、氨气、铵盐、硝酸的性质和用途吗?学会了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吗?生:回答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