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1页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2页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3页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4页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1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南朝文学发展的背景和特点,理解南朝诗歌的艺术特点和韵律结构。

2.鉴赏两首南朝诗歌:《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意境、意义,掌握表达技巧。

3.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南朝文学有哪些了解。

2.文本阅读

请学生阅读《登池上楼》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鉴赏其中的意境、意义和艺术特点,并分别做以下点评:

(1)《登池上楼》

预测:前两句预测未来,后两句描绘现状,又一次预示未来。

露渍湿鞋重,云开见太清。相逢飘毳服,常与钓鱼声。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干戈不肯收,茅屋晚相思。山色依依暮,江声悠悠迟。

3.学生解读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受,并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老师也可以针对每首诗歌,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4.教学互动

通过学生对南朝文学的认知及对两首南朝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设计互动环节和活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作。

5.文学创作

要求学生模仿南朝诗歌的体裁、韵律和古韵,自己写出一首以“登楼”为主题的五律或七律诗,或是一首以“山水人情”为主题的五律或七律诗。

三、教学手段

1.讲授、互动问答、小组讨论、诗歌创作等多种教学形式;

2.采用多媒体投影仪或是课件,展示南朝文学相关的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

四、课后拓展

学生可通过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的南朝文学资料,并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和感悟,或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投稿到校园文学刊物上。

五、总结

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文学的珍贵瑰宝,其中南朝诗歌作品因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艺术魅力,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南朝诗歌的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热爱文学、学习文学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南朝诗歌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学生可以领略到南朝文学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感受到古籍文化的深邃古怪、优美凝重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阅读能力、写作技巧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对南朝文学的学习和思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人文精神、礼仪之邦、情感交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话题,不仅是文学教育,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南朝文学的教学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2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引言

诗歌是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文学的顶尖之作。中国诗歌,特别是南朝诗歌,为古今中外文学史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南朝诗歌文化表现出来的卓越文学艺术成就、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的人文精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登池上楼》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内容是南朝文学中的《登池上楼》这首诗,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南朝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2.掌握并理解大量的文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3.通过宋之问的诗歌,感受到山水之美,抒发诗人情感

2.教学重点

1.了解南朝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2.掌握并理解大量的文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3.教学难点

1.分析《登池上楼》这首诗歌的词句结构和表达方式;

2.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思考。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阅读

5.教学过程:

1.了解南朝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2.理解《登池上楼》这首诗歌的词句结构和表达方式;

3.分析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思考。

6.教学手段

语音设备、多媒体设备、演讲台、书籍

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内容是南朝文学中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南朝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2.掌握并理解大量的文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3.通过颜真卿的诗歌,感受到诗人沉淀的深邃思考,抒发诗人情感

2.教学重点

1.了解南朝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2.掌握并理解大量的文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3.教学难点

1.分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歌的词句结构和表达方式;

2.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思考。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阅读

5.教学过程:

1.了解南朝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2.理解《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歌的词句结构和表达方式;

3.分析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思考。

6.教学手段

语音设备、多媒体设备、演讲台、书籍

结语

南朝诗歌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民精神的反映。希望以南朝诗歌为载体,能够引导学生喜欢文化,了解中华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南朝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更能够掌握文言词汇和表达方式。此外,通过颜真卿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歌,学生也可以感受到诗人沉淀的深邃思考,抒发诗人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语音设备、多媒体设备、演讲台和书籍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南朝文学和先贤智慧,提高其文化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3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文学家们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其中以诗歌最为出色。这里介绍两首南朝诗:《登池上楼》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希望能够给读者启发和启示,也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南朝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一、《登池上楼》

1、原文介绍

《登池上楼》是南朝梁代陈思王与南齐代高长恭之间的一首名篇。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及至理渊博、悟性高超的思维。

2、赏析

诗人情怀沉郁、内心有所思量。在游览池上楼时,诗人把楼比作自己,引出“池上寂寥无人到,楼前流水逐人愁”的景象。在其后的诗句中,诗人突然间转入谈论哲学之境,提出“缘起离落由前定,福非祥异莫先求”,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既孤独、又寂寞的独立性格。

3、教学设计

3.1阅读

老师将学生带到池塘前,让他们感受池塘的静谧,同时鼓励他们去观察池塘周围的植物、动物等,思考作者对自然世界的理解。

3.2解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探讨诗歌中情感、词句、用典等方面的内涵。

3.3朗读

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表现诗歌中体现的情感和意向。

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原文介绍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梁代陈思王所作,这首诗歌比《登池上楼》更为悲切。诗歌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绪,写出了对亲人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赏析

这首诗歌主题是离愁别绪,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阅读此诗的过程中,读者会发现这首诗更着重情感的诗风,即“忆近聚离散,愁乎别离频”。除了情感外,此诗同样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如“夜来踏青莫放怀,红叶销残风或催”。作者在写出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后,还深深地感到故乡之思、亲情之恋的情感。

3、教学设计

3.1阅读

让学生思考离别与思乡的感觉,对家庭的依恋情感,老师使用问句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的家庭,与诗人的想法对比。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离愁别绪,仔细品味每一个词句。

3.2解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这首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中音韵、字义等方面的内涵。

3.3朗诵

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解读加入到诵读中,朗读时要做到声情并茂,让听者体会到诗歌的情感和意向。

三、总结

南朝诗歌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南朝诗歌的兴趣和爱好。例如,通过试听多首南朝诗歌,品尝更多经典小诗,探究南朝文学的脉络等,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南朝文化,感受南朝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阅读、解读、朗读及演绎文化,以此来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对南朝诗歌的教学,在学生中间可以激发起对文学及文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