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伦理与卫生法[名解]医学伦理学含义:医学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是一般伦理学理论在医疗卫生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多数学者将医学伦理学看作伦理学的分支;也有人将医学伦理学划入伦理医学和医学哲学范围,还有人认为医学伦理学时医学与伦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P10)医学人道主义含义:一般意义上,人道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和准则的哲学或伦理思想。医学人道主义究其本质,就是一种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和病人的健康价值(包括病人的权利、尊严、自主、利益等)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和观点,它是医学伦理学理论最为重要的内容。医学人道主义起源于医疗实践。(P14)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也称知情许诺或承诺。临床上指在病人和医生之间,当对病人作出诊断或推荐一种治疗方案时,要求医生必须向病人提供充分的病情资料,包括这种方案的益处、危险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其他意外情况,并以此建立诊疗方案,使病人能自主自由地作出决定、接受或不接受这种诊疗。简单地说,知情同意是指为病人提供其作出医疗决定所必需的足够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由病人作出的承诺。(P51)医疗保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中不向他人泄露能造成医疗不良后果的有关病人疾病信息的信托行为。(P60)人体试验:是以人体作为受试对象,用科学的实验手段,有控制地对受试者进行研究和考察的医学行为和过程。在这里,人体的概念是一个由尸体、活体、个体和群体所构成的特殊系统;试验的概念则包括解剖、观察、测量、试验等几个研究层次在方法上的连续和统一。(P82)器官移植:是用一个具有完好功能的器官置换一个人由于疾病等原因损坏而无法医治的脏器,来抢救该病人生命的治疗方法。(P112)安乐死:安乐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理解的安乐死,包括一切因为心身健康的原因致死,让其死亡以及自杀;狭义的理解则把安乐死局限于对不治之症而又极端痛苦的病人,即对死亡已经开始的病人,不对他们采用人工干预的办法来延长痛苦的死亡过程,或为了制止疼痛的折磨而采取积极的措施人为地加速其死亡过程。(P152)卫生法:卫生法的概念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卫生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以保护人的健康为目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调整一切卫生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的卫生法则是专指拥有国家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制定,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保护人体生命健康并规范与人体生命健康相关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卫生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卫生法律。国务院制定的卫生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卫生法规和民族自治卫生条例或单行条例、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的卫生部门规章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卫生规章等。(P169)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卫生法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以卫生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并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根据卫生法律关系各主体间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将卫生法律关系分为横向卫生法律关系和纵向卫生法律关系。(P179)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P276)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反复性特点,发病率高、传染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巨大。(P317)【掌握】医学伦理学的核心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权利。(P4)医学伦理学伴随医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医务伦理学,生物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P11)(23.1.2.)医疗事故的等级和分类:(P277)等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分类:一级医疗事故分为甲、乙两等:甲等医疗事故,系指死亡;乙等医疗事故,系指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替,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二级医疗事故,又可分二级甲等、乙等、丙等、丁等4个等级。三级医疗事故又分为三级甲等、乙等、丙等、丁等、戊等5个等级。四级医疗事故系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其中规定了符合15种情形之一的均属四级,在四级中未再分等级。4、(23.2.1.)病历资料管理的规定:(P278)(1)医疗机构应建立病历管理制度,配置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病历和病案的保存与管理工作。(2)医疗机构应严格病历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3)除因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的病历。(4)确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就诊医疗机构同意,查阅后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5)对建有门(急)诊病历档案的,因患者转治或多科室就诊的,或因化验(化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需用的,应由医疗机构指定专人送达后续就诊科室,在诊疗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病历应当收回。(6)患者出院后的住院病历,由医疗机构设置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集中、统一保管与管理。住院病人带出病历应由病区指定专人负责携带和保管。5、(23.2.2)医疗事故与纠纷的预防(P279)(1)如实告知患者病情(2)及时报告医疗事故(3)防止医疗损害的扩大(4)恰当处理争议病历(5)尊重患者隐私权利6、(23.3.1)医疗事故鉴定组织与机构(P280)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进行。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专家库的规定:专家库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受聘于卫生机构或者医学、科研机构并任相应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具备高级技术任职资格的法医可以受聘入专家库。专家鉴定组的规定: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相关专家,由医患双方在医学会主持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组成专家鉴定组。专家鉴定组人数为单数,涉及主要学科的专家不得少于鉴定成员的1/2。专家鉴定组依法使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鉴定,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别和判定,实行合议制。涉及死因、伤残等级鉴定的,应当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法医参加专家鉴定组。专家鉴定组的性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是具体承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专门组织。医学会负责选拔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专家库。在实施鉴定时,依法定程序组成专家鉴定组。专家鉴定组依法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干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不得威胁、利诱、辱骂、殴打专家鉴定组成员。专家鉴定任务与结论:专家鉴定组负责审查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及答辩并进行核实;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作出鉴定结论,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结论只是一种证据,对鉴定结持有异议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为妥进行司法鉴定;如有参加鉴定的专家组成员不能出庭质证,法院可以不采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7、(23.3.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原则:(P281)(1)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原则。(2)独立鉴定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回避原则(5)合理交费原则8、(25.4)特殊药品的管理(P301)《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施行特殊管理。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精神药品:是指直接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回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药物,包括裂变制品、堆照制品、加速器制品、放射性同位素发生器及配套药盒、放射性免疫药盒等戒毒药品:是指控制并消除滥用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的急剧戒断症状和体征的戒毒治疗药品和能减轻嗜延性症状的戒毒治疗辅助药品9、(25.4)禁止生产、销售假劣药(P302)生产、销售假劣药会造成危害人们生命和身体健康的后果,并破坏国家的管理秩序。因此,国家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假药,禁止生产、销售劣药、假药的规定:假药是指药品所含成分名称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以非药品充冒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假药处理:①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②依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③变质的;④被污染的;⑤使用依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⑥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劣药的规定:劣药是指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劣药论处:①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②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③超过有效期的;④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⑤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⑥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10、(27.1.)传染病及其防治原则(P317)传染病防治,是指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预防传染病,是指在传染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控制传染病,是指在传染病发生后及时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消除各种传播因素,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以保护易感人群,使疫情不再继续蔓延。消除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一定时间的监测不再出现,虽然发生这种传染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可以认为在这一范围内该传染病已被消除。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原则。《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发展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科学研究,提高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支持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致病、残疾、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11、(27.2)疫情报告的规定(P321)(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日常疫情报告时限和程序遵循以下规范: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在城镇应于6小时、在农村应于12小时内报告至发病地所属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12小时,农村应于24小时内向发病区所属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的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于24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5)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6)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互相通报。(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12、(27.2)疫情通报规定(P322)(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2)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全国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3)毗邻的以及相关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互相通报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5)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6)动物防疫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互相通报动物间和人之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7)上述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请13、(27.2)疫情控制的规定(P322)疫情控制,是指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为阻止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而采取的应对措施。《传染病防治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应当采取的医学和行政控制措施作出了规定。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①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②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③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①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③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相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进行处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①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②停工、停业、停课;③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④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⑤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甲类和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但是,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封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其他机构及控制措施:发生甲类传染病时,卫生检疫机关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措施、设备。但是,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回。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死亡时,必要时应当将尸体进行卫生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疾病疫情控制机构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其他与传染病有关的专业技术机构,可以进入传染病疫点、疫区,进行调查、采集样本、技术分析和检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供应单位应当及时生产,供应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铁路、交通、民用航空经营单位必须优先运送处理传染病疫情的人员以及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协调工作。14、(16.6)卫生行政复议程序(P202)(1)卫生行政复议的申请:卫生行政复议申请,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复议机关要求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处理的一种要式意思表示。复议申请是卫生行政复议机关进行行政复议的必要前提,没有复议申请,复议机关不能主动进行复议。但申请人的申请行为不一定能引起卫生行政复议机关行使复议权的法律后果,只有申请具备了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方式才能引起卫生行政复议。卫生行政复议申请的条件: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卫生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必须符合的实质要件和法定形式。申请卫生行政复议必须同时具备复议申请人、明确的被申请人、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申请复议范围、属于卫生行政复议机关管辖范围、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议申请等条件。卫生行政复议申请的期限和方式:按照《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60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复议,既可采取书面申请方式,也可采用口头形式。(2)卫生行政复议的受理:是指卫生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对复议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复议申请予以立案受理,或者认为其不符合法律规定决定不予受理的活动。(3)卫生行政复议的审理:是指卫生行政复议机关对申请复议的卫生行政争议进实质性审查的活动。审理是行政复议程序的核心。(4)卫生行政复议的中止与终结卫生行政复议的中止:是指卫生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某种特殊情况,使复议程序暂时停止,待特殊情况消除后再恢复复议程序。卫生行政复议终结:是指在卫生行政复议中,因发生某种特殊情况,使复议程序不可能或没有必要继续进行,从而结束复议程序。卫生行政复议决定:卫生行政机关在查明卫生行政争议事实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文件,对复议案件可分为4种复议决定。作出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卫生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执行。15、(21.1.1)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与登记(P245)(1)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医疗机构是指以保护人体健康为宗旨,从事疾病诊断、治疗、康复活动的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设置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医疗机后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全面统筹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分布,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能得到充分使用,更好地为公民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医疗机构设置应遵循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整体效应原则、可及性原则、分级原则、公有制主导原则、中西医并重原则。(2)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Ⅰ、设置申请医疗机构的条件:医疗机构不分类别,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服务对象,其设置必须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①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②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③医疗机构在职的、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④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5年的医务人员;⑤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⑥被吊销《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⑦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Ⅱ、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程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标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方可向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手续。医疗机构的职业登记:申请执业条件:有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有适合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和卫生技术人员;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审核批准:卫生行政部门在受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和时限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和实地考察、核实,并对有关执业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抽查考核。经审核合格的,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和不予批准的理由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不予登记:不符合《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准的事项;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投资不到位;医疗机构用房不能满足诊疗服务功能;通讯、供电、上下水道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医疗机构规章制度不符合要求;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抽查考核不合格;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登记事项:①类别、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②所有制形式③注册资金(资本)④服务方式⑤诊疗科目⑥房屋建筑面积、床位(牙椅)⑦服务对象⑧职工人数⑨执业许可证登记号(医疗机构代码)⑩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登记事项。变更登记: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所有制形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注册资金(资本)、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的,必须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登记校验: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校验期为3年,其他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1年。医疗机构应当于校验期满前3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校验手续。16、(21.1.3)医疗广告的管理规定(P249)医疗广告:是指利用各种媒介或者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的广告。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以下项目:医疗机构的第一名称;医疗机构地址;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类别;诊疗科目;床位数;接诊时间和联系电话。除接诊时间和联系电话外,发布的内容必须与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其副本载明的内容一致。医疗广告应当标注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得含有以下情形: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保证治愈或隐含保证治愈的;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淫秽、迷信、荒诞的;贬低他人的;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使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目发布或变相发布医疗广告。有关医疗机构的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等宣传内容,可以出现医疗机构名称,但不得出现有关医疗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医疗广告内容;不得在同一媒介的同一时间段或者版面发布该医疗机构的广告。17、(22.1.2)医师资格考试制度(P263)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执业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统一考试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各省(市)卫生厅(局)具体组织实施。申请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①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1年的②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2年的③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5年的。具备以上3种条件之一的均可申请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申请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荐机构中试用期满1年的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3年或者经过多年实践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组织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18、(22.1.2)医师执业注册制度(P263)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并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可以为本机构中的医师集体办理注册手续。医师经注册后,要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法律还明确规定了不予注册、注销注册、变更注册和重新注册的具体内容。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准予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予以公告,并对个体医师作经常的监督检查,凡发现有违法的,及时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不予注册的规定:①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②因受刑事处罚,自处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③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行政处罚,自处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况的。注销注册的规定: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①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②受刑事处罚的;③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④因参加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不合格的;⑤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2年的;⑥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变更注册的规定:医师变更执业地点、职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注册手续。19、(22.1.3)医师的权利和义务(P264)(1)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①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检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②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③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④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⑤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⑥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⑦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行业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2)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的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②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③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④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⑤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20、(22.4.1)药师执业资格制度(P274)药师执业资格制度包括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执业药师注册登记制度。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制度: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得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其他国籍的人员,具备一定条件者,可申请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每年8月举行一次。《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对考试的时间、科目、形式、组织、培训及要求都作了具体规定。《暂行规定》发布前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工作需要,认定为执业药师。《执业药师认定办法》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执业药师注册登记制度:凡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合格者必须到省级医药管理局登记注册,并发给资格证书,作为自行开业或单位聘用的法律依据。《暂行规定》对注册条件、注册有效期、不予注册、取消注册、注销注册、重新注册作出了明确规定,《执业药师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对执业药师注册登记工作管理作了详尽规定。21、(16.4)卫生行政复议的一般管辖(P201)行政复议的一般管辖: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管辖,即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行政复议。对省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管辖。22、(16.3)卫生行政复议范围(P200)政复议范围是指某些具体卫生行政行为引起的卫生行政争议可以通过行政复议的方式解决。根据《行政复议法》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卫生行政复议包括以下具体范围:对卫生行政处罚不服:卫生行政处罚,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制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卫生行政部门给予的罚款、没收财物、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对卫生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按照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卫生行政主体可以依法对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强制隔离、强制留验等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这些强制措施不服的,可以按规定申请卫生行政复议。违法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对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赋予一定义务,并要求其履行,是卫生行政机关实施卫生职权的基本手段之一。但是,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相对人对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或认为依法不应当履行该项义务的,可以申请卫生行政复议。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卫生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而卫生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卫生行政许可是卫生行政机关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认为符合卫生许可的法定条件和标准,而卫生行政机关拒绝颁发证照或不予答复,可以依法申请卫生行政复议申请卫生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而卫生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履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是卫生行政主体的法定职责,如果卫生行政机关在相对人提出请求后,拒绝履行法定职责或不予答复,相对人有权对这种行政不作为申请卫生行政复议认为卫生行政机关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这是一条概括性规定,即只要侵犯了卫生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卫生行政相对人就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如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其履行其他义务的;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合同行为、行政事实行为等其他行政行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均在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之内。23、(16.2)卫生行政复议的原则(P199)卫生行政复议的目的是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和纠正违反、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此,卫生行政复议应遵循以下原则依法独立行使复议原则实行一级复议制原则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原则合法性和适应性审查原则卫生行政复议不适用调整的原则24、(15.2.1)卫生法律解释的分类(1)法定解释:又称正式解释、有权解释,是指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基于法律的规定或授权对法律进行的解释。具有法定解释全的国家机关有立法机关或者授权的相应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法定解释具有法律效力。法定解释又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2)立法解释:从狭义上说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对法律所做的解释;从广义上说则泛指所有依法制定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或其授权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的解释。通常所说的法律解释是广义的,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的解释,以及对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补充规定的卫生行政法规的解释,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自己制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卫生行政法规的解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有权制定地方性卫生法规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自己制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地方性卫生法规的解释。立法解释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法律效力。(3)司法解释:是指司法机关在法律使用过程中对具体的法律行为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的表现形式一般理解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审判和检查工作及具体个案所进行的解释。(4)行政解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所做的解释。(5)非法定解释:又称非正式解释,是指未经立法机关授权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学术机构以及公民个人对法律所做的解释。非正式解释对于法律的实施主体来讲不是必须依照的根据,不具有法律效力。非法定解释有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之分。学理解释是由教学机构、学术团体、法学家、法学工作者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对法律进行的解释;任意解释是在司法活动中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律师对于法律的解释和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法律的理解。25、(15.2.1)卫生法的效力范围(P184)力范围,一般是指卫生法具体生效或适用的范围,包括卫生法在时间上、空间上以及对人的效力3个方面。正确认识和把握卫生法的效力范围、效力等级及其适用规范,是有效实施卫生法不可缺少的因素。卫生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卫生法律规范从何时开始生效与何时终止效力,以及对其颁布前的事项和行为有无溯及力的问题。卫生法的生效,即卫生法何时产生效力。生效情况包括:①在法律、法规、规章中明确颁布之日生效,我国的卫生法规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它一经红布便具有约束力;②在法律、法规、规章中具体规定由其颁布后的某一具体时间生效,例如1994年10月27日颁布的《母婴保健法》规定,该法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我国现行的几部卫生法律多属此类情况,主要是为卫生法的实施提供一个宣传和准备的时间;③法律、法规、规章中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生效时间,一般应视为颁布之日起生效。此外,有的卫生法规要经过一个试行阶段,再正式公布实施。卫生法的实效:即卫生法效力的终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新法规废除旧法规,这事根据一般原则,调整同一问题的新卫生法规发布以后,旧卫生法规即自然失去效力;②卫生法规本身文明规定该法于何时失效;③有的卫生法规因规定的社会事实已消灭或效果已完成而实效;④有的卫生法规的规定,因已妨碍与卫生有关的活动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无效法规代替之前进行通令废止;⑤某一卫生法规从总体看有效,但部分内容过时,则通令废除过分部分。卫生法的溯及力:即卫生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对它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时否适用的问题。卫生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卫生法律法规适用的地域范围,主要是由立法机关所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所决定的。①在全国范围内生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发布的卫生法律,国务院制定、发布的卫生行政法规,医药卫生行政部门等国务院部门发布的卫生规章,除有特别规定外,均适用于我国主权管辖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陆地、水域、上空及延伸意义的领土即驻外使馆、在领域外的我国船舶和飞机。②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效:一种情况是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卫生规章,只在发布机关管辖的行政区域内生效,不适用于其他区域;另一种情况是某些卫生行政法规或卫生部门规章虽是国家机关制定的,但法规、规章文明规定在一定范围内生效的,就只能在其限定的范围内适用。26、(14.4.2)卫生法律关系构成要素(P180)卫生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3个要素构成。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卫生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卫生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人。其中享有权利的人是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人是义务主体。这里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具体而言,我国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国家机关、法人和公民。①国家机关:主要作为纵向卫生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即行政管理人。②法人:主要包括企业、事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③公民:是自然人主体,包括中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说共同指向的对象,它是联系卫生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和义务的纽带,是卫生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①以物的形式出现的客体。②以行为的形式出现的客体③以智力成果的形式出现的客体。④以人生利益形式出现的客体。27、(14.4.3)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确立和形成;卫生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构成某一卫生法律关系的要素发生了变化,如主体、客体或者权利义务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卫生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中止。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有两个:卫生法律规范的规定和卫生法律事实的出现。卫生法律事实:卫生法律事实必须是卫生法律规范规定的法定情形,如食品的销售、患者到医院就医等。不是卫生法律规范规定的事实,即使出现,也不能对卫生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产生影响。卫生法律事实的种类:是指由卫生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根据卫生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卫生法律事实可分为卫生法律事件和卫生法律行为。①卫生法律事件: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不是由当事人的行为引起的,能够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一种是自然事件,一种是社会事件。②卫生法律行为: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由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支配而实施具体行为引起的,能够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28、(12.2.3)脑死亡标准的道德意义(P146)(1)使死亡标准更趋于科学化。脑死亡标准的伦理价值首先是表现在它的科学性上。①脑死亡是不可逆的,并且在脑死亡之后机体各个器官不久都会出现死亡。②脑死亡是不可逆的,并且在脑死亡之后人的生命本质特征立即消失。③大脑是目前不可置换的具有主宰意义的器官。(2)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3)使更多的人得以新生。脑死亡标准的确立无疑有助于缓解供体器官短缺的情况,使更多的病人得以救治,得以生存。29、(10.2.3)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P115)器官移植基本的伦理问题就是围绕器官移植中科学死亡标准、生死观、价值观和义利观而展开的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供体器官商业化病人的选择宏观控制活体肾移植其他问题30、(8.3.2)人体试验的伦理原则(P85)(1)知情同意的原则(2)有利无伤原则(3)医学目的原则(4)实验对照原则31、(7.4.2)手术治疗的伦理学选择(P77)手术治疗的实施过程也是伦理学的选择和判断的过程。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包括严格掌握适应症、最佳术式选择、手术过程做到病人知情同意。严格掌握适应症最佳术式选择手术过程中做到病人知情同意32、(7.4.1)手术治疗的特点(P76)(1)不可避免的损伤性:手术治疗是以一定的创伤性、破坏性为前提的,会给病人机体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使病人遭受一定的痛苦。(2)特殊的技术性:手术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它是外科类医生经验、专业知识、手术操作技能的综合体现。(3)治疗的协作性:协调合作是减少手术副作用、使手术过程各种技术充分发挥,取得最佳手术效果的重要保证。33、(7.2.3)用药的伦理思想和伦理原则(P74)临床用药必须以拯救和维护病人的生命、治疗疾病、解除痛苦、促进病人身心健康为基本宗旨,符合这一宗旨的用药就是符合道德的用药。这一宗旨本身就贯穿了临床用药中动机和效果、目的和手段统一的辩证伦理思想。动机总是指向一定效果,虽然动机准确,但如果未能达到本应达到的理想用药效果而造成病人的伤害,是不合道德的;手段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如果目的正确,但所采取的用药手段和方法不正确而延误病情或是加重病人痛苦,同样也是不道德的。道德的用药就是达到动机与效果、目的和手段的完整的统一。这事用药道德评价的基本立足点。临床用药应以科学和伦理学为基础,按最优化原则慎重选择药物。在用药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是:①严格掌握适应症;②安全有效;③用药个体化;④合理配伍;⑤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的一致性。34、(7.2.1)滥用药物的伦理分析(P72)临床上,违背医药学原理,或不符合病人病情及生理病理状况的用药,称为不合理用药或滥用药。WHO药物依赖性委员会给滥用药物下的定义是:“跟通常医疗实践不一致或长期或偶然地超量使用与疾病无关的药物。”此定义的要点,一是与治疗目的不一致的用药;二是不合常规的超量使用药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用药指征不明确,即没有对症下药;违反禁忌用药;剂量过大或不足;疗程过长或过短;合并用药过多等。不合理用药和滥用药物的直接后果是:药源性疾病增多,药物性依赖增多,医药资源浪费。滥用药物的原因有医生源性、病人自身源性、社会及经济源性等3个方面。医生源性:医生业务生疏、技术水平低、缺乏进取心、责任心不强是不合理用药和滥用药的根本原因。包括:①医生忽视病人用药史及特异体质;②忽视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③误用药物,如把无明确治疗目的的药物任意引进处方;④用药方法不当;⑤剂量不当;⑥用药种类过多病人自身源性:一是久病乱投医;二是迷信偏方、迷信洋药或昂贵药;三是不遵医嘱而乱用药。社会及经济源性:药政管理制度不完善,药物报道和药物广告宣传虚假失实,医药商店对处方管理失控而导致人们可随意买到各类药品,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这些是社会性药物滥用的原因,35、(7.2.1)现代医学迷信(P70)现代医学迷信就是对医学技术的盲目信任和崇拜。人类健康需要医学技术,人类文明和发展离不开医学技术,我们因此崇尚医学、信仰医学。但是,如果让这种信仰走向极端变成盲目,那么这种原来对医学的真诚和善良愿望就会走向反面。医学就其功能和性质而言,属于生产力范围,它是通过技术的手段消除疾病、增进健康、促进和发展生产力。而影响医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人们心理的、道德和观念的因素都作用其中。现代医学看到了医学发展的这种特征而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医学,正确应用医学和技术。新的健康模式已不限于生理的健康,而把这定义扩大到了心理、社会和道德方面的完满状态。医学万能、唯医学技术论是现代医学迷信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表现形式。这两种形式究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即往往把医学技术看成是健康的唯一保障手段;把医学仅仅理解成技术,一切疾病都可以通过技术得到根治,否认医学技术对某些疾病还缺乏有效方法或根本无能为力事实。因而,在医疗实践中过分地迷信医学的技术性,忽视医学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如过分迷信仪器设备、进口药物,迷信实验结果等,其后果是远离了医学和技术的原本意义,损害的是医学的声誉,是病人和公众的健康利益。医学的物化、非人格化就是这种迷信的必然结果。36、(6.3.3)讲真话原则(P67)诚实与讲真话不仅是整个社会的道德要求,也是医疗实践的很重要伦理原则。它是尊重病人自主权思想的重要体现。讲真话可以减轻医务人员常常为应付如何向病人隐瞒、说谎以及担心自己泄露实情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讲真话原则的关键在于如何对病人讲真话,这就是讲真话的艺术问题。医疗的艺术在于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讲真话,如何讲真话。其中没让病人提前担心,帮助病人对付坏消息,帮助病人度过消极阶段,是决定讲真话后医生特别予以重视的3个环节。讲真话原则的重要方面还是围绕病人自身的因素考虑,从病人的病种,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对患不同疾患的病人讲真话:对患一般性疾病的病人,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病都要告诉本人,而且应该讲透,使病人充分了解他所患疾病的病因、症状、转归及预后等情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对于癌症早期病人一般应告诉病人病情,争取病人不失时机地配合治疗,对于晚期癌症病人,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来说应尽量让病人在最后的时刻活得愉快一些,少一些痛苦。对不同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的病人讲真话:文化水平高的,特别是懂得一点医学知识的病人,对疾病反应特别敏感,并且善于联想。这种病人了解到其不良预后往往情绪消沉,甚至萌生死念。家庭关系的和睦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病人往往也不能一下子接受坏消息的刺激,而家庭关系淡漠、社会地位低下、生活经历坎坷的病人对坏消息的耐受性倒可能大些。因此,讲真话还要根据病人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决定该讲或不该讲,是直截了当地讲还是含蓄婉转地讲。对不同心理特征的病人讲真话:心理学上将人的心理特征称为个性或人格,包括个人的能力、性格以及气质。一般能力强的病人,对疾病的有关情况可以从医务人员的态度、举止、言谈中推测出来,或从其他途径打听出来,对这种病人不如早讲。对于性格坚定的人可以讲真话,对性格怯懦者则一般应少讲或不讲。对不同气质的人也要不同对待。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乐观敏感,有高度可塑性,这种人感受性高,耐受性也高,可以讲真话;胆汁质的人直率、热情,但急躁、容易冲动,这种人感受性高,耐受性低,不宜开门见山讲;黏液质的人安静、稳重、情绪不外露,一般可对这种病人讲明真实情况,但要仔细观察其反应;抑郁质的人喜孤僻,行动迟缓,这种人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对他们往往不宜讲实情。37、(6.2.3)医疗保密应用的条件和范围(P63)建立在新人和尊重病人隐私权基础上的医疗保密的伦理合理性已得到证明,这是从最一般意义上考虑的。然而,保密准则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涉及的不光是医患双边关系,二是更为复杂的多边关系,形成多重的利益或价值间的冲突。医疗保密的应用是有例外的,也是有条件的。与病人自身健康利益相冲突:有时为病人的病情保密往往可能造成对病人自身利益,主要是健康利益的损害。医生从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考虑不能作无条件保密的承诺,在道德上是能被接受的。与无辜第三者利益的冲突:原则上,确定对他人有伤害的隐私必须视情公开。医生对病人自主权的尊重和对病人隐私的保密应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作为一个基本前提。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医生在履行保密承诺前,除了从病人利益角度考虑外,还应全面考虑他人利益,尤其是社会利益的影响。当为病人保密的后果不会对他们和社会利益造成损害时,医务人员应坚持为病人保密;当为病人保密的后果将必然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时,应以他人和社会利益为重,对这种保密要求予以拒绝。他人和社会利益应是为病人保密与否的最高判定标准。法律的要求可以使保密成为例外:如法院根据案件需要,或警方进行有关案情调查,向医生了解病人的有关情况时,医生和医院方面有责任向法院或警方提供有关信息。当然,信息的透露应在司法人员执行职务需要的范围内;医生还有义务将医疗事故、传染病疫情、吸毒等情况依法通知政府相关执法部门,而不考虑病人的保密要求。医疗本身的需要往往使保密的情况发生变化。例如病例讨论、会诊、上级医生查房、辅助检查等情况下,参与病人疾病诊疗护理的其他医务人员,了解病人的有关信息是必须的,主管医生向这些医务人员透露这些信息是合理的,虽然这可能已经超出了病人要求保密的范围,临床研究和医学教育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综上所述,医疗保密在临床中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必须考虑到病人以外的包括他人、社会、医疗、法律等的需要和价值。医生有责任帮助病人很好地了解保密的范围,使病人的决定是建立在对他人、社会负责基础上的明智决定。医生向病人进行开诚布公、实事求是的保密说明是十分重要的,如病人的保密要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事不合理的和过分的,哪些保密要求虽合情但可能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哪些保密应适当扩大范围,以利于顺利的医疗等等。作为一个理智的医生总是在冷静全面的分析为病人保密可能的好处和坏处后做出选择,而不是过早的、轻易而不加分析地向病人作出保密的承诺。38、(6.2.2)医疗保密的内容(P62)医疗保密不仅指保守病人隐私和秘密,即为病人保密,而且也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不向病人泄露真实病情,即向病人保密。此外,还包括保守医务人员的秘密。为病人保密:医疗保密主要指这一类,包括因医疗的需要病人向医生透露的个人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隐私和诊疗中已了解的有关病人疾病性质、诊疗、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为了让医生全面掌握病情,病人通常会将有关个人秘密告诉一声;而医生了解病人的这些隐私其目的是为了对病情作出更正确的诊断,以便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及时接触病人的痛苦,使其早日恢复健康,除此以外再不应有别的目的。为病人保密的具体内容包括:①病人不愿向外透露的诊疗信息,如一些特殊疾病(性病、妇科病、精神病);②病人不愿向外宣泄的理缺陷,如两性畸形病人;③病人不愿向外泄露的病史,如性病史;④病人不愿外界知道的雨治疗无关的一切个人隐私。对病人保密:从广义的医疗保密理解,对病人保密仍可作为医疗保密的一部分。给病人以希望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特别是对那些预后不良的病人,临终病人且心理素质较差者而言,在获知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后很可能影响治疗,促使疾病的恶化或加速死亡。正是从这点出发,医学长期以来对这类患有预后不良疾病的病人采取隐瞒真实病情的做法。守医生秘密:医生或别的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失误及医疗差错等情况一般不应当告诉病人。这并不是对病人的不真诚,二是因为这样做一是拆同行的台,有损同行的职业威信和自尊,违背最基本的同行间的信用关系;二是对诊断、治疗不利,最终影响以信任为基础的医患关系。医生的医疗差错或事故对上级和组织不可隐瞒,至于该不该同病人讲则应该由组织决定处理。39、(5.2.3)知情同意的具体问题(P56)(1)提供信息的限度:在病人表示以前,提供多少信息才算合理,才能使病人知情呢?没有人怀疑,妥善的治疗可能需要医生和病人谈论病情时有所保留,如果说出全部真情就会不必要地增加病人的忧虑,并可能影响到病人疾病的恢复或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对这一问题,临床上一般要求医生贯彻因人而异原则、保护性原则和少而精原则。在向病人提供信息时,要从病人的具体年龄,只是,病情等情况出发,使其知情达到最佳限度,如对文化水平较低的病人,不必要作过多的,专业化的医学术语解释,即使解释也难使病人达到知情的目的。既要向病人讲清病情及各种治疗措施的利弊,又不能使病人受到巨大刺激,使知情同意成为病人心理上的负担。提供信息并不是越多越细越好,而是以能使病人了解医疗措施的主要利弊,能够加以选择为度,重要的还是帮助他们理解有关的信息。(2)代理人同意:知情同意有例外情况,如有的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有的病人智力不全,有的病人在特定情况下情绪紧张或性格变态,病人年龄过小以及急诊急救的情况等。在这些情况下,病人很难活根本不可能真正地知情和作出理智的判断和决定,往往需要代理人或监护人同意。代理人一般应该是病人的至亲,近亲以及合法的监护人(包括由病人真诚任命或委托的合法的代理决策者)。在我国,选择代理人同意的顺序一般是家属---亲戚---朋友---单位领导,这一顺序往往不能颠倒。对代理人的要求:一是本人要有行为能力,能够进行理智的判断;二是与病人无利益上的和感情上的冲突,即能够真正代表病人的利益。(3)治疗特权:美国医师学会伦理手册规定,急诊时可不需(知情)同意。这是知情同意的一种特殊例外的情形。在急诊急救的情况下,医生一般来说可免于得到病人的同意,而具有治疗特权。因为,在急诊情况下往往为得到这类同意而延缓采取措施,这将会导致病人死亡或永久性机体或精神损害。而实际上,在急诊情况下,病人无论是清醒还是昏迷的,有关医疗信息的交流由于种种的困扰几乎成为不可能,以至病人也无法作出有行为能力的选择。医生已被允许在这类情况下享有治疗特权,免于知情同意而为病人提供救治以挽救生命或避免永久的机体损害。除非存在某种先前的协议,否则,医生可根据医学的知识和经验提供治疗,即使后来搞清楚病人本人是期望得到不同的救治。这里,医生方面实际上充当了病人代理人的角色,是在一种特殊情况下的、享有治疗特权的特殊代理者。40、(4.4.2)医生干涉权(P49)(1)病人自主选择与医生义务的矛盾: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诸如拒绝治疗、讲真话、保密等问题都会存在。(2)对病人自主的限制:所谓医生干涉权是在医学伦理原则指导下,医生为病人利益或为了他人和社会利益,对病人自主权(包括病人意愿、行为、决定)进行干预和限制,并由医生作出决定的一种医疗伦理行为。医生干涉权是医疗中相对医生一般权利而言的一种特殊的权利。医生一般的诊断、治疗的权利服从于病人权利的基本要求,而医生干涉权这一特殊权利正好相反,它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用来限制病人自主权利以达到完成医生对病人尽义务的目的。很显然,医生干涉权也包含有父权主义的两个特点:一是医生的行为是慈善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利益;二是有关决定由病人作出,而不是由病人作出决定。其实,临床实践中病人的自主权与医生的医疗自主权均有其行使的范围,但当两者在某一个问题上发生分歧时,道德难题就产生了。在现代生物医学中,父权主义的合理性是用来限制病人自主权利的。这种限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从医生主观愿望出发的父权主义,而是从除了维护病人利益以外的社会、公众利益考虑的父权主义。例如以下几种情况。拒绝治疗:病人有拒绝治疗的权利,但这种拒绝首先必须是病人理智的决定,同时必须得到由经验医生的认可。倘若拒绝治疗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或不可挽回的损失,医生可以否定病人的这一权利要求。讲真话:病人有对疾病认知的权利,病人希望能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情况以及预后好坏等,医生一般应尽说明的义务。但是,如果病人了解自己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可能会影响治疗过程或效果,甚至对病人造成不了后果,医生不得不对病人隐瞒病情真相,不考虑病人对疾病特定认知要求是必须和正当的。保密:病人有权要求医生为其保守个人秘密,但当病人的这一权利对他人或社会可能产生危害时,医生的干涉权可以超越病人的这种权利要求。如病人患有特定传染病,病人有自杀的意念等情况,尽管病人要求为其保密,医生还是应根据具体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和有关的人行为控制:发作期间的精神病人或因外界刺激导致一过性精神失常的病人往往意识不清或丧失自知力,为了避免对己、对他人和社会可能的伤害行为,医生有权采用合理、有效、暂时的措施控制病人的行为。41、(4.4.1)父权主义(P48)(1)传统医学中的父权主义:父权主义也称家长主义。它是指为了另一个人本身的利益而不考虑或限制他的愿望和自由的行为和意志。这是一种限制自由的伦理思想。父权主义在家庭内常存在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之间。父权主义有两个明显的特点:①仁慈的父母心中装着子女的利益,父母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孩子的利益;②父母不让子女就有关他们自己的问题作出决定,而是代替子女作出决定。医学中的父权主义思想一直占据于传统医学和医患关系之中,在临床的医疗中由医生决定病人的医疗问题,医生的权威就如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一样是不可动摇的。当然,作为仁慈的医生心中始终装着病人的利益,在医疗决策中会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但医生不会火认为根本不必考虑病人的意见和愿望,不会让病人自己就有关的医疗问题作出决定,而是代替病人做决定。(2)父权主义的衰落:在现代生物医学实践中,父权主义的衰落是与病人权利的兴起相伴随的必然现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现代医患关系发生了变化,还由于在现代医疗中,人们的价值观念有了变化,使得传统医学中的父权主义影响减弱。此外,还有诸多复杂的因素促使医患关系中父权主义伦理观的衰落,如:①由于先进技术在医学中大量应用以及医学越来越细的专业分化,医学中见物不见人、迷信技术、治病不治人、医患关系淡化等倾向的发展,社会上公众和病人怀疑医生能不能完全代表病人的最佳利益;②人体研究和实验中用病人作不道德试验的丑闻在西方国家有所揭露,也使社会上公众和病人怀疑医生能否完全代表病人的最佳利益;③由于市场经济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冲击,以及医疗事故案例的曝光,社会上公众和病人怀疑医院和医生能否真正维护病人的利益;④人们发现,在医疗决策的个人价值取向方面,医生并不比病人懂得多;⑤社会和人们更重视、跟尊重个人对涉及自己的问题作出决定。42、(4.1.3)病人权利的内容(P42)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权利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病人享有必要的和相应的医疗与护理的权利:病人作为社会成员或国家公民具有最基本的健康权利和医疗权利。如民法规定的“生命健康权”以及由此延伸的公民起码的医疗权。即公民一旦有病,他就有获得医疗的权利,这种基本的权利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容受到侵犯。这是宏观层次上理解的最基本的最基本的病人医疗权。在微观层次上,作为一个病人进入医疗关系之后,病人就拥有特定的医疗权利,任何病人都有权享有必要的合理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并要求在这种服务中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公正和一视同仁的待遇,这种权利是无条件的。病人参与医疗和对疾病认知的权利:病人参与医疗是现代医学模式和医患关系模型所特别强调的,是病人权利最为实质的内容之一。也就是说,只有让病人参与到有关自己的医疗过程中,病人权利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以体现并得到保障。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是病人参与医疗、病人自主权实施的基本前提。当人一旦患病后,除意识不清或昏迷状态外,在通常情况下都希望能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及预后的好坏等,这一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任职要求也应看作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医生应该用病人能够听懂的语言,告诉病人有关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全部信息。如果这些信息由于医疗原因不能告诉病人本身,则应告诉病人的代理人。病人享有医疗自主和知情同意的权利:尊重病人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病人作为一个人来尊重,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二是尊重病人的自主权。病人自主权是指病人在医疗中经过深思熟虑,就有关自己疾病和健康问题做出合乎理性的决定并据此采取负责的行动。强调病人自主权首先要承认病人有参与医疗过程的权利,并且承认医疗很多方面的决定应由病人自己来判断。知情同意是病人自主权的一个重要和具体的形式,现已成为医学研究和实验、临床医疗领域最受人们关注的伦理问题之一。在临床医疗和研究中,知情同意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只是为了争取病人的合作、增进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效果,而且还体现在有利于病人、尊重病人,有助于病人自主权的合理权利。病人享有保守个人秘密你的权利:这里包括病人隐私权和病人保密权两个密切关联的方面。隐私权问题最终是保密的问题。病人有权利要求医生对其告知的隐私保密,要求医生对其有关的医疗信息保密。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对病人隐私权、保密权的保护,对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唯一能否定病人隐私权、保密权的理由是,如果继续保护病人的隐私权、保密权,将给病人自己、给他人或社会带来的危害大于放弃这种权利给病人带来的损失。病人享有拒绝治疗和实验的权利:这实际上是病人自主权的一部分,是知情同意权的延续。在一定条件下,在权衡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病人有权拒绝治疗。不管治疗能给病人带来多大益处,医生不能强迫病人接受其治疗;不管实验与治疗是否有关,病人有权拒绝各种类型的医学实验。病人有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对于各种妨碍医疗权利思想的错误行为,对于自己生命受到疾病的威胁而又被拒绝治疗或草率治疗时,病人可以直接或者通过社会舆论提出批评或谴责,有权对不负责任的、质量低劣的、危害或有损健康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出赔偿要求,甚至追究法律责任。病人有权要求医生降低或节省医疗费用,有权要求医生对医药费用作出合理解释。权利和义务总是相对应的,病人在行使其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医疗中相应的义务。病人的义务应该建立在对自身健康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基础之上。病人在医疗中应履行以下3个方面的基本义务:①保持健康和恢复健康,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②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③支持医学科学研究和实验,支持医院的教学活动。P4.1.2.2完整人与完整人的医疗整体医学、完整人的医疗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3个经常混淆的概念。国内由于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介绍较多,因此习惯上将该医学模式等同于整体医学。其实,整体医学的含义并不仅仅限于此。从临床医学来说,完整人的医疗应该是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即从全方位对病人身心关照,也即是我们所说的“人文—生物医学模式”。非完整人的医疗,是指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仅仅以疾病、人体等生物学知识为基础的简单科学化的医疗实践;而完整人的医疗则是以完整的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是人性化的,道德化的临床医疗。现代医学教育作为标准生物科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来训练现代的医生。而训练有素的现代医生。或许能够从专业方面考虑到人体局部问题····但是,也常常会忘记这样一个事实:该有问题的肾脏是张三还是李四的。现在的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前,常会听到这样的医学道德教诲:“不要爱病不爱人。”然而,有许多医学教育家并没有深切意识到,在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知道下的教学,从根本上是培养医学生“爱病不爱人”。在如今现代化社会里,当人们仍在不断追求医学科学进步时,又无奈地感慨科学的医学失去很多宝贵的东西。从医学生学习解剖等医学基础课开始,人的完整形象就被肢解。习医者就看到的只是人的器官、组织的标本,而他们未来所要面对的具有人格的人的概念被无情的解剖刀粉碎了。人们抱怨现代医生对人及人的情感漠不关心,殊不知,从进入医学院校的第一天起,他们就置身于一个非完整人的医学教育模式中。假如,医学教育仅仅从生物学角度讲授人体及疾病的知识,或者说,仅仅为医学生提供有关人体和疾病的纯生物科学的只是,而放弃提供有关具有个性化、社会化人和病人的知识,那么,医学院校与兽医学校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要有的话,也是人的胃和狗的胃的形态上的非本质差异。临床医生应该时刻有一个完整的病人的形象,而不仅仅是他们的疾病,更应该把病人作为人来看待,应对病人充满情感,医患之间应该开放、交流、沟通。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在2007年9月的全国内科学年会上呼吁:“医生治病不能只盯着器官、盯着系统,而要眼中有病人,心中有病情。”P15.(3)医学人道主义的内容医学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同情、关心、爱护病人,平等、负责地对待病人,概括起来说就是尊重作为人的病人。尊重病人体现在尊重病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尊重病人人格、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3方面。尊重病人生命及其价值。历代医德思想家都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生命神圣的道德观,这是医学人道主义基本或是最根本的思想。因为首先,人同其他事物相比表现出决定性价值;其次,人同动物相比表现出人类学价值;最后,人的生命不可逆转,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是神圣的,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基本职责。尊重病人人格。病人作为人便有人的尊严,病人的尊严理应得到尊重和维护。特别是对精神病人、麻风病人、艾滋病人以及残疾病人的尊重更体现出人道主义的精神。历史上精神病人和麻风病人曾受到蹲监、枪杀、活埋等非人道待遇,这类残酷的非人道行为在现代虽说已经很少见,但歧视这类特殊病人的现象仍存在。因此要提倡医学人道主义的精神,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其次,病人作为身患疾病的人,在人际关系、医患关系中常处于角色劣势地位,对涉及自身人格的行为很敏感,医务人员更应关心、同情、爱护、体贴病人,应具有“大慈恻隐之心”,设身处地,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平等。在医学面前人人平等是医学人道主义所追求的理想,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就要对病人一视同仁,不论病人生理上、社会地位上有何差别,都须平等对待,给予同样的医疗服务。即使对战俘或在押犯人也需要给予必须的医疗照顾,这是医学人道主义的体现。医学人道主义在医学伦理思想体系中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地位,但医学人道主义还有待发展、补充。例如本书中提出的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山学院《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训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黄山学院《常微分方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艺术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JavaWEB开发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DB4105T+232-2024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
- 售后服务方案5篇-售后服务方案
- 世界淀粉行业的竞争格局与趋势考核试卷
- 水产品供应链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考核试卷
- 塑料制品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考核试卷
- 塑料制品的材料模型与模具设计考核试卷
- DL∕T 5210.6-201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6部分:调整试验
- 一例登革热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个案护理20190-7
- 门诊病历书写模板全
- 《图形创意设计》PPT课件(完整版)
- 神奇的大脑PPT课件
- 万科新建房地产项目成本测算表格全套
- 重回汉唐策划
- PCBA撞件不良责任判定原则
- 中俄文运输合同
-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试题及答案
- 管理类档案基本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