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土壤细菌与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2.下列哪种细胞器在代谢过程中直接需要氧气?()A.溶酶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氧化物酶体

3.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4.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A.一年生植物B.地面芽植物C.地上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5.种群的生境比较稳定,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锥体呈()

A.金字塔形B.钟形C.壶形D.以上三者都不是

6.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牵牛B.蒲公英C.除虫菊D.水稻

7.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8.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A.生产者→二氧化碳、水B.消费者→生产者C.生产者→有机营养D.还原者→生产者、消费者的残体

9.生物圈内最大、层次最厚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C.草原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10.种群环境的容量决定于()。

A.温度、光、水、营养、空间

B.非生物环境、生物特性、遗传特性

C.食性、行为、适应能力

D.温度、光、水、行为、适应能力

11.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2.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和繁殖单位是()

A.种类B.个体C.种群D.群落

13.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保护天敌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D.保护害虫种群

14.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15.水生演替系列常开始于()。

A.水域环境B.陆地环境C.海洋与陆地环境交界处D.沿淡水湖泊或池塘的边缘

16.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17.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18.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氧气

19.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20.生物“自疏”和“他疏”的现象是受()因素的直接影响。

A.密度B.性别C.领域D.社会等级

21.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

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22.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23.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年平均温度B.月平均温度C.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度)D.大气温度

24.厄尔尼诺现象范围的扩大,导致全球大范围气候异常的原因是()

A.太阳黑子运动B.地球温室效应增强C.热带气旋D.臭氧空洞导致紫外线增加

25.生态系统中,补充能源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总生产B.减少系统用于自我维持的消耗C.增加系统的初级生产力D.增加系统的次级生产力

26.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27.小地老虎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总积温为K1,某地年总积温为K,那么小地老虎在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是()

A.K-K1B.K/K1C.K+K1D.K1/K

28.石油、煤在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中为()。

A.贮存库B.交换库C.循环库D.混合型库

29.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进入了过多

A.氮、磷B.有机物C.泥沙D.微生物()

30.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循环时间长,是闭合式循环B.循环时间长,是开放式循环C.循环时间短,是闭合式循环D.循环时间短,是开放式循环

31.下列关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

B.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不等的

C.生物因子对于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

D.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较有机体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说更加紧密

3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33.一年生作物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氧B.湿度C.温度D.营养物质

34.兔子是食草动物,因而处于食物链的()。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35.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36.某种狐狸耳朵很小,下巴钝圆,根据生态学原理,这种狐狸应该生活在()地区。

A.非洲B.赤道附近C.温带D.北极

37.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A.大气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岩石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

38.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39.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

A.有一定的种类组成B.有一定的结构特征C.有一定的动态特征D.以上三者都是

40.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41.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丰富的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草原

42.根据有效积温法则,一种生物分布所到之地的全年有效总积温必须满足该种生物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

A.K值B.T值C.N值D.T0值()

43.群落外貌主要取决于()

A.优势种植物B.建群种植物C.伴生植物D.亚优势种植物

44.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A.使土壤成分缺氮B.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C.气候变暖D.水污染

45.莲藕的通气组织属于()

A.内环境B.外环境C.微环境D.区域环境

46.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

A.种群平衡B.种群爆发C.生态入侵D.季节消长

47.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是()。A.地球化学循环B.生物循环C.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

48.以空贝壳为家的寄居蟹和作为其伪装的海葵之间的关系是()。A.互利共生B.寄生C.偏利共生D.竞争

49.()是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A.休眠B.冬眠C.夏伏D.日蛰伏

50.下面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竞争C.食物D.以上三者都是

二、填空题(20题)51.河流、湖泊中______超出规定标准的现象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

52.在陆地群落中,______是优势种。

53.反馈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54.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种生物的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一过程称为______。

55.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我们常把大的、缓慢的、移动的库叫做______库。

56.高等动物常见的婚配制度是。

57.通常将各种生态因子归纳为______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等五类。

58.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______环境。

59.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称为种群的______出生率。

60.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61.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_。

62.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

63.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是______、苔藓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木本群落阶段。

64.系统是由______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65.______是推测水生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的常用方法。

66.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还具有一系列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______。

67.能表现群落结构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68.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______三大类。

69.______是研究生态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70.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的关系,称为______关系。

三、判断题(10题)71.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72.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以进行虫情预测预报。()

A.正确B.错误

7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74.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A.正确B.错误

75.由于群落交错区存在于两个群落的边缘,其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的复杂,所以生物的种类比较少。()

76.与北方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组成通常较简单。()

A.否B.是

77.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78.绿色植物并没有被吃尽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了防卫机制。()

A.正确B.错误

79.

80.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丹麦植物学家瑙基耶尔(ChristenRaunkiaer)按照更新芽或休眠芽的位置,把高等植物分为哪几种主要的生活型?

82.生态系统及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83.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4.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85.简述环境资源稀缺论的主要特点。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位的主要特征。

87.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六、单选题(0题)88.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A

6.C

7.B

8.C

9.A

10.B

11.B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旱生植物可以分为少浆植物和多浆植物两类。少浆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增加水分摄取,植物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

12.C

13.C

14.A

15.D

16.C

17.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18.C

19.D

20.A

21.A

22.D

23.C

24.B

25.B解析:生态系统是一个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过程,有消耗就得有补充,这样才能维持系统循环。故选B。

26.B

27.B

28.A解析:石油、煤贮存于地表底层,是能量流动的贮存库,只有将其采出来利用,才能开始能量转化,故选A。

29.A

30.D

31.C解析: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有误。生物因子对种群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是有关的,如草原中牧草对羊群的影响就和密度大小有密切关系,故选C。

32.B

33.C解析:春化指植物必须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诱导进入生殖期,所以春化阶段主导因素是温度。

34.B

35.B

36.D

37.A生物圈的范围是全部水圈、岩石上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38.C

39.D

40.B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41.A

42.A

43.B

44.C

45.A

46.B

47.B生物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生物循环的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的循环。

48.A

49.A

50.D

51.氮、磷浓度氮、磷浓度

52.种子植物种子植物

53.正反馈;负反馈

54.生态入侵

55.储存储存

56.一雄多雌制一雄多雌制

57.气候气候

58.改造改造

59.生理生理

60.海洋

61.种群波动种群波动

62.绿色植物绿色植物

63.地衣群落阶段地衣群落阶段

64.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65.pH测定法pH测定法

66.单建种群落单建种群落

67.群落最小面积

68.挺水植物挺水植物

69.种群

70.种内

71.Y

72.A

73.N

74.A

75.N

76.N

77.N荞麦、甘薯和烟草适合在pH值为5~6的土壤生存,属于宜偏酸性作物。

78.A

79.Y

80.A

81.(1)一年生植物;(2)隐芽植物或地下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地上芽植物;(5)高位芽植物。(1)一年生植物;(2)隐芽植物或地下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地上芽植物;(5)高位芽植物。

82.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能力。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营养级的数目有限是一个动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能力。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营养级的数目有限,是一个动态系统。

83.(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4.(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