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预防接种和乙肝母婴阻断的相关知识产七科钱琳妍目标乙肝的流行病学现况乙肝母婴传播乙肝母婴阻断关于母乳喂养乙肝流行病学现况全世界前十位传染病死亡数,乙型肝炎位居第七,每年有约60万人死于乙肝感染。据估计,全世界现感染或既往感染HBV有20亿人,长期携带者有3.5亿人,约有88%的人生活在慢性乙肝高感染率(HBsAg≥8%)或中等感染率(HBsAg2-7%)地区。乙肝流行病学现况全球20亿人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3.5亿人我国曾经属HBV感染高流行区,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1%和9.51%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传播未证实。乙肝流行病学现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界定标准,表面抗原阳性率在8%以上的地区属于高流行区域,2%—8%是中流行区,2%以下是低流行区。1992—1995年中国普通人群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是9.75%。1992开始把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纳入计划免疫以后,乙型肝炎的流行强度下降非常明显。2006年全国的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已经从9.75%下降到7.18%。2006年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乙肝的传染源乙肝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HBV抗原携带者。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病人血清均有传染性。乙肝的传播非常广泛,由于HBsAg携带者不显临床症状,携带的时间又长(数月至数年),故成为传染源的危害性要比患者更大。乙肝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经血传播(不安全注射等):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性传播:与HBV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增高。乙肝的传播途径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亦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急性
HBV感染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青少年和成人期
5-10%12-25%5年6-15%5年25-30%
婴幼儿期HBV感染慢性化演变过程为什么年龄越小越易转为慢性由于幼婴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肝细胞的分化代谢处于幼稚阶段,一旦乙肝病毒入侵,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就能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基因中去。整合后的含病毒肝细胞,非但不受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攻击,反而能继续增殖形成克隆,向肝癌方向分化。卫生部2006年1月28日正式印发《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卫疾控发(2006)39号]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规划具体目标:
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2、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
3、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7%的省份在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基础上降低1个以上百分点乙肝母婴传播预防乙型肝炎疫苗预防-自2005年6月,我国新生儿HBV疫苗接种完全免费-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全程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新生儿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单用疫苗阻断母婴传播保护率87.8%,联合HBIG保护率95-97%-接种后有抗体应答者保护效果一般至少持续12年乙肝母婴传播预防HBIG的被动免疫预防:乙肝表面抗体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保护性抗体。采用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人血液制备成乙肝免疫球蛋白,给新生儿或幼婴注射,可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性保护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可中和入侵的病毒,清除病毒,使新生儿免受感染。乙型肝炎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接种流程乙肝疫苗接种流程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行肌内注射;打乙肝疫苗前必须将疫苗摇匀,以达到有效接种,有摇不散块状物等不得使用;接种前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质和患者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慎用;注射接种者一般情况,如有发热、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应暂缓接种;接种时间: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越早越好。早产儿(体重<1500g)应暂缓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6小时(临床出生后2小时)肌注。母婴阻断效果随访免疫应答: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查二对半,若抗-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若抗-HBs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抗-HBs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抗-HBs;若抗-HBs在1001~100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当抗-HBs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抗-HBs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关于母乳喂养告知知情选择关于母乳喂养(国际)世界卫生组织:母乳列为乙肝病毒水平最低、风险最低的安全食品,WHO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会增加婴儿感染的机会,并建议所有乙肝妈妈进行母乳喂养。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即使在乙肝疫苗问世前,也未报告哺乳可传播HBV,母乳喂养不需要延迟至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关于母乳喂养(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2013):虽然HBV感染孕妇的乳汁中可检测出HBsAg和HBVDNA,而且有学者认为乳头皲裂、婴幼儿过度吸允甚至咬伤乳头等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幼儿,但这些均为理论分析,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即使无免疫预防,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的感染率几乎相同。更多证据证明,即使孕妇HBeAg阳性,母乳喂养并不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正规预防后,不管孕妇HBeAg阳性还是阴性,其新生儿都可以母乳喂养,无需检测乳汁中有无HBVDNA。关于母乳喂养(国内最新调查)郑英杰团队:PLoS2013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PLoS20135650例大样本研究表明:乙肝妈妈所生的婴儿在接受常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244例(4.32%)发展为乙肝感染。其中,2717例母乳,感染114例,发生率4.2%。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现场施工防生物安全事故制度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设计研究
- DB4404T 72-2024电梯维修保养服务安全规范
- 不服合作合同争议仲裁起诉状范本
- 个人股权转让合作合同模板
- 两人合伙创业合同范本
- 个人股权转让合同简单范文
- 二手房买卖合同简易版
- 个人公寓租赁合同范本
- 产学研一体化硕士专班合作协议合同
- (康德一诊)重庆市2025届高三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泉州文旅集团招聘2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行业砂石物资运输方案
- 肿瘤全程管理
- 桃李面包盈利能力探析案例11000字
- GB/Z 30966.71-2024风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71部分:配置描述语言
- 污泥处置合作合同模板
- 2025高考数学专项复习: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十八大题型)含答案
- 2024年高中一年级数学考试题及答案
- 心电图 (史上最完美)课件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处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