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专业英语》课程简介_第1页
教学大纲-《专业英语》课程简介_第2页
教学大纲-《专业英语》课程简介_第3页
教学大纲-《专业英语》课程简介_第4页
教学大纲-《专业英语》课程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专业英语》课程简介..................................4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材料》课程简介..................................6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简介..........................11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2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简介.........................24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6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简介.........................30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2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简介......................33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36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简介.........................4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42

《机械CAD/CAM》课程简介...........................45

《机械CAD/CAM》课程教学大纲.........................46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简介............................53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55

《机械设计》课程简介.................................55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6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简介.......................7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74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简介............................77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简介............................82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简介..........................89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特种加工》课程简介.................................91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简介.......................105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制图基础》课程简介..............................110

《机械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112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简介.............................135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简介.............................143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简介.........................144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简介.......................152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英语》课程简介

学时:30+30(面授30学时、自学30学时)

适合专业及层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专业英语是为成人本科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员开设的一门

必修课,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随着社会发展

进步,国际合作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增加,各行各业对工作人员掌握外语的要求越

来越高,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和技能手段,在各行各业经营和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因此,需要重视和加强机械专业成人教育的专业英语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有关的专业词汇,具备阅读中等难度

英文专业科技文献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借助科技英语词典,能够准确

翻译本专业的英文科技文献,进口设备资料和英文专业期刊等,把成人教育的英

语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围绕“提高应用能力”进行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

课本的主要内容包括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机械原理基本理论,机械设计及零

件基本理论、机床及机加工的基本理论、特工加工工艺、机械振动相关知识,另

外还专门讲解基本的翻译理论及技巧,包括词义的选择、词义的引申、增词和减

词、转换词性、改变句子结构、肯定与否定处理、科技英语英文摘要简介和科技

英语英文摘要典型语句等内容。

1、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主要介绍力、物质、质量、刚体、柔性体等力学的

基本概念、有关应力和应变的基本理论、工程力学基础知识。

2、机械原理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机构及机构的基本概念等。

3、机械设计及零件基本理论:主要介绍轴的设计、紧固件和弹簧、带传动和链

传动、机械组件的强度、滚动轴承、主轴轴承及摩擦和润滑等相关内容。

4、机床及机加工的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机床、钻削加工和磨削加工基础知识。

5、特工加工工艺:主要通过传统的加工工具、材料、动力和特种加工工艺中所

用的工具、材料、动力的对比,介绍了特种加工工艺相关的基本理论。

6、机械振动相关知识:主要介绍振动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和测量设备的相关概

念及理论。

7、基本的翻译理论及技巧:主要介绍词义的选择、词义的引申、增词和减词、

转换词性、改变句子结构、肯定与否定处理、科技英语英文摘要简介和科技英语

英文摘要典型语句。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有面授、自学、讨论课、作业、答疑等。

1、认识到学好教材内容只是一个重要方面,把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

实际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认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学习英语贵在持之以恒,要多说、多

读、多写、多练。

3、认识到自学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把课堂学习与课外自学结合起来,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推荐参考书目:

1、施平.机电工程专业英语.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

2、李庆芬.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总学时:(面授30+自学30)学时

一、说明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为了更迅速、更准确地

了解国外同行的新技术、新动向,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专业英

语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机械行业相关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之一。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英语词汇和专业术语,培

养学生熟练阅读和翻译英文专业科技文献的能力,从而为将来更好地工作、学习

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力学基本概念及理论、紧固件、弹簧、带传动和链传动、

轴承、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工艺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

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并记忆书中的词汇约3000专业词汇。

(2)通过教师讲解课文和学生自学课后阅读材料相结合,使学生具备阅读

中等难度英文专业科技文献的能力。这就要求所选的教材必须内容新颖,难度适

中。既要对学生学过的课程进行必要的覆盖,又要有所拓宽和延伸,要反映机械

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既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又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

(3)要求学生借助科技英语词典,能够准确翻译本专业的英文科技文献,

进口设备资料和英文专业期刊等。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讲IntroductionoftheEnglishinmechanicalengineering(1学时)

Lesson1BasicConceptsinMechanics(1学时)

第二讲Lesson2SimpleStressandStrain(1学时.)

Lesson4OverviewofEngineeringMechanics(1学时)

第三讲Lesson6ShaftDesign(1学时)

Lesson7FastenersandSprings(1学时)

第四讲Lesson8BeltDrivesandChainDrives(1学时)

Lesson9TheStrengthofMechanicalElements(1学时)

第五讲Lesson12SpindleBearings(1学时)

Lesson13Mechanism(1学时)

第六讲SkillsofTranslation!-acceptationselection(1学时)

SkillsofTranslation!-acceptationdevelopment(1学时)

第七讲SkillsofTranslation3-addingandreducingwords(1学时)

SkillsofTranslation4-transformpartofspeech(1学时)

第八讲SkillsofTranslations-transformsentencestructure(2学时)

第九讲SkillsofTranslation6-affirmandnegate(2学时)

第十讲Lesson14BasicConceptsofMechanisms(1学时)

Lesson16WearandLubrication(1学时)

第十一讲Lesson23Lathes(1学时)

Lesson24DrillingOperations(1学时)

第十二讲Lesson26MachineTools(1学时)

Lesson28Milling(1学时)

第十三讲Lesson35NontraditionalManufacturingProcesses(1学时)

Lesson37MechanicalVibration(1学时)

第十四讲AbstractofEnglishforScienceandTechnology(2学时)

第十五讲ModelSentenceinAbstractofEnglishforScienceandTechnolo

(2学时)

三、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施平.机电工程专业英语.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

2、李庆芬.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四、各章讲授参考学时

序号教学内容面授学时

1IntroductionoftheEnglishinmechanicalengineering1

2Lesson1BasicConceptsinMechanics1

3Lesson2SimpleStressandStrain1

4Lesson4OverviewofEngineeringMechanics1

5Lesson6ShaftDesign1

6Lesson7FastenersandSprings1

7Lesson8BeltDrivesandChainDrives1

8Lesson9TheStrengthofMechanicalElements1

9Lesson12SpindleBearings1

10Lesson13Mechanism1

11SkillsofTranslation!-acceptationselection1

12SkillsofTranslation2-acceptationdevelopment1

13SkillsofTranslations-addingandreducingwords1

14SkillsofTranslation4-transformpartofspeech1

15SkillsofTranslations-transformsentencestructure2

16SkillsofTranslation6-affirmandnegate2

17Lesson14BasicConceptsofMechanisms1

18Lesson16WearandLubrication1

19Lesson23Lathes1

20Lesson24DrillingOperations1

21Lesson26MachineTools1

22Lesson28Milling1

23Lesson35NontraditionalManufacturingProcesses1

24Lesson37MechanicalVibration1

25AbstractofEnglishforScienceandTechnology2

ModelSentenceinAbstractofEnglishforScienceand

262

Technology

合计30

《工程材料》课程简介

学时:64学时(面授32学时、自学32学时)

适合专业及层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开设目的:本课程是研究工程材料的性质、应用及其热处理工艺的一门主干

性专业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有关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

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热处理工艺的基础知识,具有合理选择材料和妥善安

排工艺方案的能力,为学习其它后继课程及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主要内容:(1)材料的机械性能;(2)金属的结构与结晶;(3)合金的

构造与二元合金相图;(4)铁碳合金及铁碳相图;(5)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

晶;(6)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7)合金钢;(8)铸铁;(9)有色金属及

其合金;(10)高分子材料;(11)陶瓷材料;(12)复合材料;(13)机械零件

的失效与选材分析。上述内容包括了金属学基础、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常用

金属材料以及非金属材料四大方面的内容。在内容设计上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

本着保证基本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引进学科前沿充实先进性内容;注重理论联系

实际,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体现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内容起点高、立意新、

系统性强,反映了当今材料学科的最新发展,同时考虑了学员知识结构的形成和

工作实际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了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

求。

课程特点: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繁杂、抽象、系统性差,实践性及应用性强,

需要记忆的东西又多,学员普遍感到难学。

教学策略: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要善于抓住材料的“成分一工艺一组织结

构一性能”之间的关系这条“主线”来讲授各章的内容,使学员掌握课程的内在

规律性,避免使学员进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

学习误区。因此教学中应教会学员注重分析、理解与运用,并注意前后知识间的

联系。为了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系统理论学习外,还要密切

联系生产实际,重视实验环节,培养学员独立动手能力,并认真完成作业。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员充分利用课程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体现以学员自主

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并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对学员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提

供支持学员网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便利条件,培养学员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

环境学习的能力,开展协作研究性学习。

学习策略:学员要积极参加面授学习,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多学习,多体

会,多理解,做好小节及作业。

推荐参考书目:

(1)陈培理主编.《工程材料及热加工》,高等教育出版社;

(2)房世荣主编,《工程材料与金属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3)郑铭新主编.《工程材料》,清华大学出版社;

(4)王特典主编.《工程材料》,东南大学出版社;

(5)王焕庭等主编.《机械工程材料》,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6)L.H.范韦拉克着,蔡希杰等译.《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世界图书出版公

司;

(7)王章忠主编.《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

(8)刘天模主编.《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

(9)刘智恩主编.《材料科学基础》,西工大出版社;

(10)石得珂主编.《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总学时:(面授32+自学26)学时

一、说明: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工程材料的性质、应用及其热处理工艺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

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理论,掌握热处理工艺的基础知识,具有合理选择材料和妥善安排工艺方案的能

力,为学习其它后继课程及将来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金属学基础、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常用金属材料以及非

金属材料四大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熟悉金属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

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2)熟悉各种常用的机械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及用途,并具

有合理选择材料的能力。

(3)熟悉各种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针对某些常见的机械零件,

具有正确选定其相应的热处理工艺及合理安排其热处理工序位置的能力。

(4)了解机械零件选材的一般性原则,对于典型零件能够根据零件的失效

特点、工作条件及性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5)了解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的有关知识,初步具有合理设计和进一步优

化零件结构工艺方案的能力。

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繁杂、抽象、系统性差,实践性及应用性强,需要记忆

的东西又多,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因此,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要善于抓住材料

的“成分一组织结构一性能”之间的关系这条“主线”来讲授各章的内容,使学

生掌握课程的内在规律性,避免使学生进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

麻,丢了西瓜”的学习误区。因此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注重分析、理解与运用,并

注意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系统理论

学习外,还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重视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并认

真完成作业。

二、面授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4学时)

第一节:晶体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三节:实际金属晶体中的缺陷。

第四节:纯金属的结晶。

第五节:晶粒大小及控制。

第六节: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晶体、非晶体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见的三种金属晶格类型及晶面、晶向、各向异性、晶格(空间

点阵)、晶胞的基本概念,会晶面指数及晶向指数的标定方法。

3、掌握实际金属晶体中的缺陷。

4、掌握金属结晶的基本概念

5、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与一般规律。

6、掌握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及晶粒大小的控制。

7、了解金属铸锭宏观组织的形成。

第二章:合金的构造与二元合金相图(3学时)

第一节:合金中的相。

第二节:二元合金相图(重点介绍匀晶、共晶及包晶相图)。

第三节:合金性能与相图间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有关合金的基本概念。

2、深入理解相的概念,掌握合金的相结构类型。

3、了解合金结晶的特点及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4、熟悉几种常见的典型二元合金相图。

第三章:铁碳合金及铁碳相图(2学时)

第一节: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及组织。

第二节:铁碳合金相图分析及铁碳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

第三节: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间的关系。

第四节:钢中的杂质元素。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及其结构性能。

2、掌握铁碳相图中各点、线、区的意义,能够根据相图分析任一成分合

金的平衡凝固过程及其室温组织,并能用杠杆定律计算两相区内的相组成物

及组织组成物。

3、够简要分析铁碳合金成分、组织与性能间的关系。

4、了解钢中常存杂质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3学时)

第一节:金属的(冷)塑性变形。

第二节: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第三节: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

第四节:金属的热加工。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0.2)、。hE及W、6等力学性能指针的意义。

2、掌握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及塑变对金属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掌握回复、再结晶的概念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了解冷、热加工的区别、热加工对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6学时)

第一节: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第二节: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第三节:钢的退火与正火。

第四节:钢的淬火。

第五节:钢的回火。

第六节:钢的淬透性。

第七节:钢的表面淬火。

第八节:钢的化学热处理。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热处理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2、掌握钢在加热时的奥氏体化过程,了解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控制因素。

3、能够对C曲线及CCT曲线进行分析,并能够根据C曲线及CCT曲线确

定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却条件下获得的组织。了解影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

的因素。

4、掌握过冷奥氏体的三种转变产物(P、B、M)的组织形态及性能特点。

5、掌握普通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的定义、目的、分

类、工艺、获得组织及应用。

6、掌握淬透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7、熟悉表面热处理工艺及其应用,简要了解一些热处理新技术、新工艺。

第六章:合金钢(4学时)

第一节: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第二节:合金结构钢。

第三节:合金工具钢。

第四节:特殊性能钢。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及存在形式。

2、熟悉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及用途。

3、掌握典型钢种的成分特点、热处理工艺及组织。

第七章:铸铁(2学时)

1、铸铁的分类及石墨化

2、灰口铸铁

3、可锻铸铁

4、球墨铸铁

5、合金铸铁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铸铁的分类及石墨化。

2、掌握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的成分、组织性能、牌号及用途。

第八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2学时)

第一节:铝及铝合金。

第二节:铜及铜合金。

第三节:滑动轴承合金。

第四节:粉末合金。

本章教学要求:

1、熟悉常用的有色金属及合金的分类、牌号、主要性能及用途。

2、了解滑动轴承合金的组织、性能及用途。

3、了解常用粉末冶金材料的生产过程、分类、性能及应用。

第九章:高分子材料(1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能。

第三节:工程塑料的基本组成与成型。

第四节:常用工程塑料及其应用。

第五节:合成橡胶。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及其基本性能。

2、了解工程塑料的基本组成与成型。

3、了解工程塑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4、了解橡胶特点、组成及分类。

第十章:陶瓷材料(1学时)

第一节:陶瓷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陶瓷的几种典型结构。

第三节:陶瓷的显微结构。

第四节:陶瓷的性能。

第五节:陶瓷材料的脆性及增韧。

第六节:工程陶瓷材料及其应用。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陶瓷的概念及其分类。

2、了解陶瓷的几种典型结构及其显微组织。

3、熟悉陶瓷材料的性能。

4、熟悉常用工程陶瓷材料的应用。

第十一章:复合材料(1学时)

第一节:复合材料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第三节:树脂基复合材料。

第四节:金属基复合材料”

第五节:其它类型的复合材料。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熟悉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3、了解常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组成、特点及应用。

4、了解常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组成、特点及应用。

第十二章: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机械零件的失效与选材分析(3学时)

第一节:材料的刚度、硬度、弹性模量。

第二节:材料的冲击韧性与断裂韧性。

第三节:材料蠕变、摩擦与磨损。

第四节:机件的失效分析。

第五节:选材的一般原则。

第六节: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第七节:典型零件的选材及工艺分析。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材料常用的机械性能指针的意义。

2、了解材料常见的失效形式、原因及其分析方法。

3、掌握机件选材的一般原则。

4、熟悉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5、熟悉典型零件的选材及其工艺分析。

三、实验

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2学时

2、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2学时

3、常用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2学时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推荐教材:丁厚福、王立人主编.《工程材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陈培理主编.《工程材料及热加工》,高等教育出版社;

(2)房世荣主编,《工程材料与金属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3)郑铭新主编.《工程材料》,清华大学出版社;

(4)王特典主编.《工程材料》,东南大学出版社;

(5)王焕庭等主编.《机械工程材料》,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6)L.H.范韦拉克着,蔡希杰等译.《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世界

图书出版公司;

(7)王章忠主编.《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

(8)刘天模主编.《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

(9)刘智恩主编.《材料科学基础》,西工大出版社;

(10)石得珂主编.《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五、各章讲授参考学时

序号教学内容面授学时

1金属的结构与结晶4

2合金的构造与二元合金相图3

3铁碳合金及铁碳相图2

4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3

5钢的热处理6

6合金钢4

7铸铁2

8有色金属及其合金2

9高分子材料1

10陶瓷材料1

11复合材料1

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机械零件的失效与选材

123

分析

合计32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简介

学时:52学时(面授28学时、自学24学时)

适合专业及层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机电一体化专业专科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基本知识,典型组件的结构特

点和工作原理;2、掌握基本回路的组成,典型系统的工作原理;3、学习液压与

气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4、同时通过实验课使学生

对液压与气动组件结构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

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液压传动系统和气压传动系统

的基本知识、设计原理、方法和一般规律,具有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工

程设计的能力,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电子技术、高等数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推荐参考书目:

1.袁承训I.液压与气压传动(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张群生.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左健民.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专升本•三年制函授);

总学时:(面授28+自学24)学时

一、说明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和液压与气压传动方面的

知识,为后续的课程学习、设计训练和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求为:掌握液

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分析和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能力、具有设计一

般液压与气动技术系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

第一章绪论(1+1学时)

内容: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组成、液压与气压传

动的优缺点以及液压油的特性和选择、液压与气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

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与缺点、气压传动系统与液压传动系统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和

缺点、液压油选用的要求和原则。

本章重点: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难点:系统工作压力是负载决定的。

建议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与形象化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方

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二章液压传动流体力学基础(3+2学时)

内容:液体静力学:液体的压力、压力分布、压力的表示方法与压力传递;

液体动力学:液体动力学基本概念、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

液体流动时的压力损失与孔口、缝隙流量;压力损失的形式、孔口流量与

缝隙流量的计算;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

本章重点:①伯努利方程及液体流动时的压力损失与孔口、缝隙流量计算。

②液压传动系统介质种类和对其要求及其选择。

建议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与形象化教学相结合,使学生重点掌握液

体动力学方程及压力损失、缝隙流量的计算、液压冲击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液压泵与液压马达(4+3学时)

内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分类;齿轮泵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流量计

算、齿轮泵和马达结构中的特点;叶片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流量计算以及结

构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流量计算以及结构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柱塞泵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重点:泵和马达性能参数的计算;齿轮泵,单双作用叶片泵,柱塞泵及轴

向柱塞马达,摆动马达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结构特点和应用,气压系统对压

缩空气的要求与净化。

难点:液压泵的困油现象,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流量一压力特性分析。

建议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以实验教学为重点,结合具体

实物详细讲解其结构特点。

第四章液压缸(2+1学时)

内容:液压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液压缸的速度与流量的关系、牵引力与压

力的关系;活塞式、柱塞式、伸缩式、摆动式液压缸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液

压缸的设计计算;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液压缸与气缸缓冲装置的设计计算。

建议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的优势,以实验教学为重点,

结合具体实物详细讲解其结构特点。

第五章液压控制阀(6+5学时)

内容:液压阀的分类;对液压阀的基本要求;方向阀:①单向阀的结构与

工作原理,②换向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溢流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减压阀的结

构与工作原理;顺序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压力继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流量

阀①节流口的流量特性,②节流阀和调速阀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插装阀①

插装方向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②插装压力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③插装流量阀

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其它液压阀:数字阀、逻辑阀与比例阀的结构特点与工作

原理。

重点:单向阀,换向阀工作原理,三位滑阀中位机能,溢流阀、减压阀、

顺序阀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节流阀和调速阀工作原理、性能。

难点:三位滑阀中位机能,溢流阀静态特性,调速阀工作原理特性。

建议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及实验教学的优势,以实验教学为重

点,结合具体实物详细讲解其结构特点。

第六章液压传动系统辅助组件(0+2学时)

蓄能器、过滤器、管件、密封装置等的功用。

第七章液压传动回路(2+1学时)

内容:调速回路;快速运动和速度换接回路;压力控制回路;多缸工作控

制回路。

重点:定压式节流阀、调速阀节流调速回路,变压式(节流阀、调速阀)

节流调速回路,容积调速和容积节流调速回路的工作原理、压力控制回路、顺序

动作回路等特性和应用。

难点:调速回路的速度刚度,定量泵一变量马达容积调速的调整范围小的

原因。

建议教学方法:在熟悉以上液压组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基本回路的工

作原理为重点,逐步熟悉综合回路的工作原理。

第八章典型液压传动系统(2+1学时)

内容:M1432A型万能外园磨床液压系统;YB32-200液压机的液压系统;

SZ-250A型塑料注射成形机液压系统。

重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难点:外圆磨床工作台往复运动系统换向过程,压力机液压系统在换向前

的泄压过程。

建议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和计算机的动画影片技术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

进行直观化教学,总结实际应用中的常见故障,讲解故障的分析及排除方法。

第九章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1+1学时)

内容: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明确设计依据、进行工况分析;执行组件主

要参数的确定;确定液压系统方案、拟定液压系统图;组件的计算和选择;系统

验算及技术文件的编制。

重点:系统工况分析和执行组件主要参数确定,液压系统草图拟定和液压

组件选择,系统性能的验算。

建议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重点,详细讲解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以及注

意事项。

第十章气压传动(5+4学时)

内容:气源装置及辅助组件;气动执行组件;气动控制组件;气动基本回

路、典型气动系统;气动系统设计。

重点:气动控制阀:各类控制阀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应用;气动基本回路

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实验(4学时)

1、液压泵性能实验1学时

2、液压组件拆装实验1学时

3、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2学时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推荐教材:王守城容一鸣主编.液压与气压传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参考书目:

(1)袁承训I.液压与气压传动(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张群生.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许福玲主编.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五、各章讲授参考学时

序号教学内容面授学时自学学时实验学时

1绪论11

2液压传动流体力学基础32

3液压泵与液压马达431

4液压缸21

5液压控制阀651

6液压传动系统辅助组件02

7液压传动基本回路442

8典型液压传动系统21

9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11

10气压传动54

合计2824

总计5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简介

学时:32+32学时(面授32学时、自学32学时)

适合专业及层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选修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一、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为成人本科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员

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获得经典控制论基础

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和校正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为后续课程的

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学员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二、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以动力学的观点而不是静态观点去看待一个机

械工程系统;从整体的而不是分离的角度,从整个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转换和反

馈等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能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经典控制论中的基本概

念和基本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围绕“提高应用能力”进行课程设计与组织。

理论教学内容由绪论、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系统的数学模型、时间响应分

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性能指针与校正等七个模块组

成。

1、绪论:主要介绍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及任务、系统及其模型、反馈

的概念及分类、系统的分类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等。

2、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主要介绍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

3、系统的数学模型:主要介绍数学模型的概念及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传递

函数及系统方框图、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4、时间响应分析:主要介绍时间响应的概念、一、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瞬

态响应的性能指针和系统误差分析。

5、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主要介绍频率特性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频率

特性的对数坐标图和极坐标图,死循环频率特性,频率特性的特征量,最小相位

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

6、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介绍系统稳定性的初步概念、劳斯稳定判据、乃奎斯

特稳定判据、伯德稳定判据、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7、系统的性能指针与校正:主要介绍系统的性能指针、简单介绍系统的校正。

四、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及学员应有的认识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有面授、自学、习题课、讨论课、作业、答疑等。学习

本课程之前学员应具有一定的数学、力学和电工学基础,同时应具有一定的机械

工程基础知识,以便使学员顺利掌握机械工程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相应的运算。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机电系统数学模型;拉普拉斯变

换在工程中的应用;传递函数与方框图的求得、简化和演算等。

(2)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典型系统(特别是一阶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3)掌握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判据的基本方法,并能判别系统的

稳定性。

(4)了解系统识别的基本原理及相应的方法。

(5)掌握线性系统性能指针及相应的系统综合校正的方法。

推荐参考书目:

1.《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陈康宁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五版).杨叔子、杨克冲等编着.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5.7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三年制函授)

总学时:(面授28+自学32)学时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用经典控制论分析和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员在获得经典控制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自动系统的分析和校

正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为学员在实际中的

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学习本课程之前学员应具有一定的数学、力学和电工学基础,同时应具有一

定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以便使学员顺利掌握机械工程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相应

的运算。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机电系统数学模型;拉普拉

斯变换在工程中的应用;传递函数与方框图的求得、简化和演算等。

(2)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典型系统(特别是一阶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3)掌握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判据的基本方法,并能判别系统

的稳定性。

(4)了解系统识别的基本原理及相应的方法。

(5)掌握线性系统性能指针及相应的系统综合校正的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清讲透基本概念及各种

分析计算方法;理论教学中应以分析计算方法为教学重点;适当增加一些实际问

题的分析,以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共64学时(其中面授32学时,学员自学32

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系统及其模型

第三节反馈

第四节机械制造的发展与控制理论的应用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掌握基本概念。

第二章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4学时)

第一节复数和复变函数

第二节拉氏变换及拉氏反变换

第三节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第四节拉氏变换的性质

第五节拉氏变换的数学方法

第六节用拉氏变换解常微分方程

本章教学要求:

明确拉氏变换是分析研究线性动态系统的有力工具,通过拉氏变换将时域的

微分方程变换为复数域的代数方程,掌握拉氏变换的定义,并用定义求常用函数

的拉氏变换,掌握拉氏变换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掌握用部分分式法求拉氏反变

换的方法及了解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方法。

第三章系统的数学模型(6学时)

第一节系统的微分方程

第二节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三节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第四节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五节相似原理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为了分析、研究机械工程系统的动态特性,或对它们进行控制,最重

要的一步首先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明确数学模型的含义,掌握采用解析方法

建立一些简单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定义、特点及推导方法,熟练掌

握传递函数的方框图及其简化规则。

第四章时间响应分析(6学时)

第一节时间响应及其组成

第二节典型输入信号

第三节一阶系统

第四节二阶系统

第五节系统误差分析及计算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其组成,掌握一阶、二阶系统的典型时间响应分析,

熟悉系统的误差与稳态误差的计算与系统型次的关系。

第五章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6学时)

第一节频率特性概述

第二节频率特性的图标方法

第三节频率特性的特征量

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频率特性与时间

响应的关系,各典型环节及系统的极坐标图和伯德图的画法,死循环频率特性及

相应的性能指针,为频域分析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综合校正打下基础。

第六章系统的稳定性(6学时)

第一节系统的稳定性的初步概念

第二节劳斯稳定判据

第三节乃奎斯特稳定判据

第四节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稳定性的概念,掌握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基本准则,掌握劳斯稳定性判据

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及系统相对稳定性的概念。

第七章系统的性能指针与校正(2学时)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性能指针

第二节系统的校正

第三节串联校正

第四节反馈校正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在预先规定了系统性能指针情况下,如何选择适当的校正环节和参数使

系统满足这些要求,掌握系统的时域性能指针、频域性能指针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各种校正方法的实现。

三、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陈康宁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五版).杨叔子、杨克冲等编着.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5.7

四、各章讲授参考学时

序号内容理论教学时数

1绪论2

2拉普拉斯变换4

3系统的数学模型6

4时间响应分析6

5频率特性分析6

6系统的稳定性6

7系统的性能指针与校正2

合计32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简介

学时:32+32学时(面授32学时、自学32学时)

适合专业及层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课程类型:专业技术基础课必修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学生在完成高等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控制

基础等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

试技术已成为促进机械设备行业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科学实验和实现生产过程自

动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机械测试技术基本

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

工程测试系统的组成;掌握信号分析、测试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分析及常见物理量

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对常用机械工程参量进行测试的能力的一门专业

课,为学习其它后续课程和掌握专业知识及将来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

础。

课程内容和要求:(1)信号的描述;(2)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3)常用的传感

器(4)信号调理、处理和记录;(5)信号的初步处理;(6)位移的测量;(7)

振动的测试;(8)应变、力和转矩的测量;(9)流体流量的测量;(10)计算机

辅助测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1)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有明确的了解。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发展趋

势有所了解。

(2)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

(3)掌握信号分析基础。

(4)掌握测试系统分析基础。

(5)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特点

(6)掌握信号调理、处理基础知识。

(7)掌握典型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

(8)了解计算机辅助测试基础知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

推荐参考书目:

[1]卢文祥、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