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告状行为_第1页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_第2页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_第3页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_第4页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阆中市第三幼儿园黄晓燕

日常生活中,幼儿因纠纷而产生各种告状行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会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对于这些告状,每位老师所持态度有所不同,有一些老师能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告状,为幼儿解决困扰,但仍有部分老师对幼儿的告状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不予理睬、态度粗暴、或是处理中抱有偏见等,这样既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又让孩子产生了压抑感,有话无处说,有委屈无处倾述,有心里话无处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极度不利,因此,正确认识和合理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至关重要。

一、幼儿告状的类型及分析

为什么幼儿的告状行为如此频繁,我认为这与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分不开的,孩子的想法十分简单在他们心中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就是好,抢他们玩具的就是坏,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坏的概念,而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都很易于外露不会隐蔽,小朋友之间一点点事情都会引起彼此的不满,有时其实是一种对老师的依靠所以?告状?也就越来越多,幼儿的告状在一日生活中如此常见,那么幼儿告状的类型毕竟有哪些?产生这种告状的原因又是什么?通过查阅资料和在幼儿园工作中的观测,我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求助类的告状;一般的告状都属于求助类的,是寻求成人的保护和帮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认识的不完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譬如说伙伴间的纠纷如何解决的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他就会求助于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并会在老师的调解过程中一点点学到一些解决伙伴纠纷的方法。

(二)求赏类告状;在幼儿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孩子是十分重视老师的评价的,由于孩子年龄较小,自我评价能力差,想让老师关注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

-1-

(三)辩驳性告状;幼儿自己意识到犯错后,是想逃避责任,是想免受老师的责怪与批评,幼儿不懂什么叫共享,多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做错事情又不敢担责任,所以才会有逃避性告状。

(四)检举性告状;幼儿在完成老师交代的某个任务或遵守某个规则上做得很好,但没及时收到老师应有的关注与表扬,这时他可能就会以揭穿检举他人的不足来彰显自己。

(五)维护规则类告状;维护规则类的告状应当会很常见,由于在幼儿园里有一些规定,而且孩子很简单忘掉,忽视这些规定,所以当幼儿发现某个同伴的做法不符合老师提出的要求规范就会告状,就会大呼小叫。

(六)可怜心驱使的告状;当看到幼儿受到别人欺负时,有的孩子会很仗义的向老师告状。幼儿懂得一些初步的道德观念,知道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有时是能分清行为的是非好坏,但是依旧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依靠于老师。这种现象说明,当儿童看见其他人有欺负人的不良行为时,就产生可怜心进而向老师报告。

二、“告状〞行为的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气氛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行为影响较大。家长经常拿表现好的小朋友和自己孩子做比较,这样引发孩子和小朋友之间的?妒忌?意识,久而久之会产生告状行为来打击小朋友,提高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教师对被告状的孩子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先批评一通,会让孩子在心理产生告状是对的这一种概念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告状,喜欢上告状。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大人们永远不要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强加给孩子。这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孩子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可能和我们相去甚远,但这正符合了人生发展的阶段性认知规律,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五六岁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可以很忘我、很开心,可是当出现分歧、看法不合或者不够友好的行为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和处理了,特别是当

-2-

自己感受到了压力、委屈的时候,他们就会向老师求助,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保护?和?帮助?。这种告状是他们宣泄情绪,求得心理平衡的过程。

检举心理的告状也是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告状。大班年龄的孩子会对平日里老师和家长给他们立的规矩特别敏感,假使别的孩子违背了这些他们熟悉的规矩,他们就会予以特别的关注——在孩子的心里,规矩应当是大家都遵守的,怎么能有例外呢?另外,在孩子的眼睛里,老师是最受崇拜的。孩子们畏惧被老师忽视,对于老师的称赞十分在意。有人违反规矩而恰好被看到,这可是得到老师认可的最好机遇,因此?报告老师?不失为讨得关注的好方法。

三、教师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正确态度

(一)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要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

在幼儿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告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应欢迎幼儿多告状。这也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表现。当你繁忙时不如停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可能一个微笑足以温暖孩子的心。

(二)培养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

通过课堂上的解释会对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但是有些孩子不一定能听进去,通过动画片,听故事等方式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评价故事或动画片中的人物进而引导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也可以让孩子发言探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矛盾的解决方式,这样不仅能减少告状行为也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三)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

认真的倾听幼儿的告状,全面的调查孩子告状的动机,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我们前面以讲过孩子的几种告状行为,下面列举该如何应对各类型的告状:

1.求助类告状。这是孩子无助的一种表现,而且幼儿具有较强的依靠心理,不管在何种状况老师都应当认真听完孩子的倾诉。

2.求赏型告状。这是孩子常见的一种告状心理,目的是让老师关注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勉励,对于这类型的告状,老师不宜给予勉励,这样简单养孩子养成挑别人毛病的坏习惯。

3.辩驳性告状。这样的告状,孩子是出于一种逃避责任和责罚的一

-3-

种心理,越是这种状况,老师越不能姑息,奖惩要明显。要让推卸责任的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4.维护规则类告状。对待这类告状问题,假使孩子违反了规则要及时予以改正,不一定要批评,但是要让孩子知道违反给则是不正确的。

5.检举类告状。孩子为什么要检举别人,揭穿他人?他们是想以这种方式显示自己的优秀表现自己,面对这种告状不宜勉励,且不能当着幼儿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

6.可怜心驱使的告状。可怜心驱使的告状,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我们对告状的孩子应予以表扬,这幼儿日后的心理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欺负人的幼儿应给以适当的批评,对待得到帮助的幼儿应当让他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遇到困难或受到欺负应当寻求老师的帮助。

(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培养孩子的共享意识

在孩子的告状行为中,有一部分的告状,是由于孩子不能共同共享同一件物品造成的。培养幼儿的共享意识,必定会减少孩子的告状次数。在好多班级老师会勉励孩子带来东西与大家共享。譬如说父母给孩子买的小粘贴,或者一袋小饼干。都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吃一起玩,假使直接跟孩子说共享,他并不明白,但假使他也得到其他小朋友带来共享的东西,我想孩子会对共享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要尽量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遇和空间,勉励和启发幼儿参与活动时相互交流协商,引导幼儿学会共享,懂得共享。让同伴直接用商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自信但不自我

太喜欢告状的孩子一方面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太过于自我的表现。老师要在平日生活中让孩子处理好自信和自我的关系。充满自信的孩子,不会有事没事的跑到老师那里来告状,他们对待自己有一定的信心,对待一些小毛病,自己就能处理好。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给孩子一些勉励的话语,让他们知道自己很棒。

四、实际工作中的启示

1、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

-4-

改善孩子的告状行为是一项长期工作,一定要有耐心,不可急于求成。教师要从生活中让孩子体会到宽容的乐趣。教育孩子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孩子学会公正、客观地对待别人、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多发现别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四四处心积虑的别人的茬。

2、要尊重孩子

对待孩子的告状,成人要以孩子的心态来对待问题对于一些不正确的诉状应正面引导,充分尊重幼儿。

3、必告之?状?

有人说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更是一种可怕。善意、关心、热心的孩子,总是可塑和更加健康的。因此,在我们有意减少孩子恶意告状的同时,有必要提醒孩子有些?状?是必需要告的。

★当你看到别的小孩儿在玩儿一些危险的游戏的时候,譬如玩儿火、玩儿电,要尽快告诉大人。

★当你看到有人受到要挟的时候,最好能马上通知老师、家长或者警察叔叔。

★当你看到有小朋友在哭泣,而又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时候,他可能是需要帮助或者生病了,你应当告知老师或父母这件事。

总之,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告状,要认真分析、科学引导、正确对待,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