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胆”
及“下法”的运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杜桂荣精选课件一:藏象学说二:藏象学中说的“胆”三:解析“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四:下法的应用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精选课件一、藏象学说藏:既内脏,指深藏于人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藏象:指内脏的功能在人体外部的反映和征象。
《类经》: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部的观察,以研究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从神色、面色、舌象、脉象等可见的征象来测知脏腑生理、病理的学问与技能。藏象学说研究的内容: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精选课件
五脏:肝,心,脾,肺,肾---共同的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脏腑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受纳和腐熟水谷
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态类似腑,却不接纳水谷;功能类似脏,贮藏精气。藏似腑非腑,似脏非脏,故名奇恒之府。象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学协调平衡表里内外,构成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说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神:生命活动总的体现。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指人体的形和气都很充足了以后的外观。水谷之精产生神)精选课件
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把相互关联的一脏一腑构成阴阳表里关系。脏属阴,在里;腑属阳,为表。例如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的连属形成密切的表里关系,心与小肠同属于五行中的“火”,心为阴火,小肠为阳火,心与小肠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病理方面:
心有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尿急、尿频、尿热、尿痛等。(小肠、膀胱,手足太阳经)
小肠有实热:可循经上炎于心,出现心烦急躁、舌红赤、口舌生疮。治疗用“导赤散”加减,代茶饮,1—3剂告安。口糜淋痛心经火,引热同归小便出。但是在西医里好像不多见这种说法,小肠的病与心联系的较少。
精选课件
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单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而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藏象学说中一个脏的功能包含有现代解剖生理学中几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又会分布在中医几个脏的生理功能之中。这是因为藏象学说贯穿着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五脏各有外侯,与形体诸窍各有特定的联系:肝木--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在色为青,在味为酸,在变动为握,其充在筋,其华在爪甲。心火--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在色为赤,在味为苦,在变动为忧,其充在脉,其华在面。脾土--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在色为黄,在味为甘,在变动为哕,其充在肉,其华在唇。肺金--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在色为白,在味为辛,在变动为咳,其充在皮,其华在毛。肾水--开窍于耳在液为唾,在志为恐,在色为黑,在味为咸,在变动为栗,其充在骨,其华在发。
及二阴,精选课件精选课件二、藏象学说中的“胆”
藏象学说中对“胆”的论述,见于《黄帝内经》第八篇、第九篇、第四十七篇。
《黄帝内经》:中医的根基,中医理论的源头。医书之祖,惊世之作,中医四大经典之首。阴阳五行学说和治未病思想贯穿于全书。《黄帝内经》
集中阐述天、地、人和谐的思想“天人合一”。对生命的认识深度远远超越了现代医学。极其罕见的养生学巨著,“根深叶茂的养生宝典”。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三条宗旨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精选课件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唯一一部以帝王命名的书。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被认为是帝王之业。在古人眼里,身体就是国家,身体就是天下。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素问》九卷.八十一篇。
《灵枢》九卷.八十一篇。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黄帝内经》博大精深,无与伦比精选课件
中医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在参照古代官架结构的脏腑体系中:心:君主,国家最高统治者。心主神明,聪明之至而有大智慧。
肺:宰相。辅佐君主,治理调节管理国家。肝:将军。兵马大元帅,运筹帷幄,深谋远虑。
胆:大法官。中正刚直,清正廉洁,按律监查,依法治国。
……
本篇从五脏六腑既分工又合作的密切关系来说明藏象学说的整体体现。篇头一开始就说“愿闻十二藏之相使”,并明确指出“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而这种整体联系又必须在“心”的最高统帅下才能实现,所以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告诫十二官危的第一大危是道路闭塞不通,以胆为首的六腑瘀滞淤堵,身体必遭灾殃,疾病丛生。有如一个国家交通运输全面瘫痪,江山社稷将倾倒,阐明了“医道同治道”这个带有根本性的大道理。精选课件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禀之本,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古人用甲子纪天度,一个甲子六十天为一节,甲子重复相遇六次就是一年,故称“六节”。藏象指脏腑生理、病理变化反应于外的征象。本篇从天度的六六之节论到藏象,以说明天人相应的道理,故名“六节藏象论”。
本篇创造性的提出了有关人体生命科学的重大命题,即“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有待我们层层解析。
精选课件
《素问*奇病论》: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
《黄帝内经》对“胆”的论述“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这两篇经文都提出“取决于胆”而成为千年名句和经典警示。“取决“两字,寓意深远。不仅仅是胆为中正之官,肝之谋虑有赖胆的决断;而是提示我们换一种思路:十一藏生理功能特别是肝功能的正常与否,取决于胆汁的通降,胆囊无淤堵。更深的含义是:对五脏六腑疾病的治疗,特别是肝病的治疗是一个医学难题。肝脏不具有分解代谢脂肪和胆固醇的功能,胆汁才能分解代谢脂肪和胆固醇,治疗十一藏和肝病应切记“胆”的取决和决断作用,从“胆”入手,疏肝利胆促畅通,胆通则肝和、胆通则胃肠通,胆通则十一藏皆通。精选课件时间医学与“胆”
时间医学是中医宝库中最具科学和实用价值的一门学说。其核心内容是“五运六气”和“子午流注”。
(一)五运六气:
简称运气,是古人研究大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影响的学说。运气学说占《素问》全书的1/3以上,可以看出运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是天干地支。
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者的运动变化。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古代计算年、月、日、时辰、生肖和方位的符号。
十天干:天干有十个,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地支有十二个,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午、未、申、酉、戌、亥。精选课件十天干对应日、岁、及脏腑:
天干配年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
木火土金水天干应五运: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丙辛化水涛涛去,戊癸南方火焰侵。胆肝小肠心胃脾大肠肺膀胱肾十天干:天干配五行:精选课件
十二地支对应月、时辰、生肖及脏腑经络: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辰:
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4脏腑经络: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胞三焦月份:十一十二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天干地支纪年:每一年的年号上都有一个天干,一个地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天干的第一位是甲,地支的第一位是子,二者配合便是甲子,这一年就叫甲子年。从甲子年开始,天干往复排列6次,地支往复排列5次,共得60年。60年后又轮到甲和子相合,称为一个甲子,也叫60花甲。人生有几个人能寿达两个60花甲120岁呢?所以民间都知道祝60大寿。精选课件六十年干支结合纪年表干支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干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干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干支甲乙丙2016丁戊已庚辛壬癸午未申猴年酉戌亥子丑寅卯干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干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胆胆精选课件
“甲”的含义甲在十天干中位居首位,甲指嫩芽破土而出的初生景象,甲代表事物形成的生生之机,甲对应人体的胆。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以生生之机为前提的。没有生机,一切无从谈起。生命是自自然然的一种活泼的存在。人之所以活着,活的就是生机,没了生机,生命将停止,万物不能形成,已成的事物将要灭亡。这就是甲的重要性。根据五脏六腑与天干的关系,肝胆属五行中的“木”,通于春气,其日甲乙,甲木为胆,已木为肝。甲木主少阳春生之气,能长养万物。天地万物皆以甲为本,以甲为起始,人体脏腑中的甲是“胆”,如此一来,“胆”便为五脏六腑之首了。精选课件(二)子午流注(子:胆午:心)
子午流注是中医以“天人合一”的理念,选择适当时间养生和治疗疾病,因时施治、按时给药、按时针灸、按时起居,以获得较佳疗效。就是说人身的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人体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时辰在变,经脉中的气血也有盛有衰。把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午流注注重时间条件,是以大自然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情况相配合的。子午流注以子午为核心,中国古代文化非常重视这两个时辰,蕴含着阴阳交互、相生相合之意。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阴生于“午”中,极于“子”中。子时:经脉气血流注于胆午时:
经脉气血流注于心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最有利于养阴和养阳(养胆和养心)精选课件
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睡眠被称为睡“子午觉”。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气盛则寐”,子时人体应当进入深睡眠,睡眠质量是最好的,比吃任何养阴药都好。恰恰是在子时一天中最暗的时候,阴气最盛的时候,阴极阳生,零点来到了,新的一天来到了,阳气开始生发,“谓之“少阳之火”。“凡十一藏,取决于胆”的什么呢?取决于胆的生发。
午时:午睡30分钟即可,养养阳气,白天阳气盛则人体有精神。
白天
阳
享受阳光,享受温暖。(日出而作)夜晚
阴
享受黑暗,享受宁静。(日入而息,睡眠是第一大补)
精选课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精选课件三、解析“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藏象学说给“胆”冠以“中正”、“决断”、“取决”之称,强调指出了“胆”在五脏六腑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黄帝内经》在有关“胆”的论述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关人体生命科学的重大命题,即“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取决”二字,乃决定、主导之意,即胆对十一藏有决定和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胆”对五脏六腑功能的主导作用是其他脏腑经脉无法取代的。
“胆”有这么重要吗?精选课件
※王冰注《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上从心脏,下至于胆,为十一也。然胆者,中正刚断无偏私,故“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曰:胆主甲子,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故“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李东垣《脾胃论》曰: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物化安,人体十一脏腑皆升,故“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六六之节,对应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对应脏腑经脉。甲属胆,甲为天干之首,乃万物生发之始,能长养万物;
地支对应脏腑经脉,子属胆,子为地支之始,如此一来,“胆”便为脏腑之始,故“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天支地支组合,“甲子”为六十花甲之首,甲属胆,子属胆,故“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一日之中,胆为子时,子时一阳生,胆有调控阳气输送到全身,主持阳气升发的功能,故“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精选课件※从《易经》而论:中国是先天离卦之地,就是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都生活在离卦的地盘上。离卦在人体内,正对应“胆”,自然而然,“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胆对十一藏的决断作用,主要是针对神志活动而言。在子午流注内容中,子对应胆,午对应心,子午为少阴君火,把胆与心并列在一起,心主神明,胆主决断,胆通过影响心神而决断人的精神、神志活动正常与否,所谓“胆大心细”、“胆战心惊”、“心惊胆战”、“有胆有识”、“胆大包天”“胆小如鼠”等,故“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凡十一藏,取决于胆”,简单地说人体的五脏六腑中有一个把关的调度和裁判,那就是胆。用静脉点滴比喻…精选课件精选课件总之,“胆”的特别之处:
1、胆为六腑之首,“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2、五脏六腑中唯一一个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的器官。
3、五行的第一位,一年四季的第一春。
4、天干的第一位,地支的第一位。
5、子时属胆,是今天的结束,明天的开始。
6、六十花甲的第一年。
7、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8、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精选课件四、下法的应用(一)辨证论治
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创立,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和精准的治疗方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瑰宝,两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者中医的临床,因此,中医把去全部的临床活动都概括为“辨证论治”。精选课件中医诊断学的三个概念:症、证、病
症:
指症状,是患者自身感觉到的异常表现,如头痛、咳嗽等。
证:
即证候,有证据之意。“证”既不是症状,也不是病名,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学概念。“证”就是病象,是疾病过程中当前、眼下所处阶段的病理概念,包括症状、病因、病位、病性、发展趋势等,“证”比症状更具体、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病:
指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诊断学定义。但是疾病全过程中变化诸多,很难确定一个始终如一的治疗方案。
辨证:是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重在从当前的病象中辨明是哪一种性质的证,为治疗提供依据。
精选课件
中医治病,并无严格意义上的“病”的概念,而是强调辨“证”,正因为有这一特色,不管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查是否已明确诊断,中医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总能做出一个”证”的诊断,对“证”施治,纠正偏颇,常常是效如桴鼓。中医学的这一特点,已成为一大优势,在当今医学面对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量的机能失调,病前与病后干预等等境况下,很需要中医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精选课件例如:肝胆湿热蕴结既不是症状,也不是病名,而是中医的“证”。这个“证”告诉我们:
症状: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爽,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
病因:湿热蕴结病位:肝胆病性:正气不虚,湿热壅盛的实证。
治则: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胆宁片,龙胆泻肝汤。
从症状到处方用药,是一个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医就是这样看病的。辨证精选课件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最为精确和精准的两大治疗原则,是中医经久不衰的最基本最精彩的医术和技能。
同病异治------同一种病,包括有几种不同的“证”,因而需要采取不同的治法。
异病同治------不同的病,病变过程中出现了同一种“证”,因而治法相同。也就是说:病同,“证”不同,治法不同(一病多方)“证”同,病不同,治法相同(多病一方)精选课件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麻黄汤例如:①感冒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翅散同病异治气虚感冒---扶正解表---人参败毒饮
眼睑下垂②胃下垂不是一种病,出现了相同的“证”
子宫脱垂需采取同一种治法:益气升提。即异病同治脱肛
③舌苔黄厚腻:这是中医的“证”,多为肝胆实火、湿热蕴结,见于胆囊炎、胆石症、淤胆型肝炎、胰腺炎等疾病。但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癌症、脾胃病、急腹症、肠梗阻、盆腔炎、痔疮、丹毒、痛风、带状疱疹、痤疮、食积、便秘、精神分裂症等等不同疾病的病人常常见到舌苔黄厚腻,采用清利肝胆湿浊、清热通下的胆宁片治疗,各个不同的病人均出现明显的病情缓解甚至转危为安。这就是异病同治之法。精选课件
(二)
中医攻邪学说的形成
渊源于《内经》
“开鬼门,洁净府,疏涤五脏”、“凡治病必察其下”、“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发挥于仲景
开创辨证论治先河。少阳阳明合病,阳明三承气汤。大承气汤:下五七行殊不困乏,次日必神清气爽,膈通食进。
充实于河间
以五运六气论证百病,善用寒凉药物清热祛邪除病,三一承气汤,防风通圣丸
完善于子和
创立“攻邪学说”。治病之法,以祛邪为第一要务。“大积大聚,大实大秘,大涸大坚---下药就是补药”。
精选课件金元四大医家学术贡献刘完素---火热论---------治病多以寒凉泻火------寒凉派(河间)张从正---攻邪论---------攻邪派(子和)
李东垣---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病补脾胃为先-----补土派(李杲)朱震亨---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善于滋阴养阴-----养阴派(丹溪)五志皆能化火六气皆从火化病由邪生,邪去正安祛邪务尽,攻邪从速善用汗,吐,下三法尤其善用下法精选课件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公元1156—1228年,河南兰考县人。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攻邪派的大师。“人之受病,如敌寇入国,必先逐寇,方保黎民平安。”张子和师承刘完素,攻邪理念独深,治病以祛邪为先,善用汗、吐、下三法祛邪,对下法尤为擅长,将中医下法的运用推到了极致。精选课件
其下法的应用极为广泛:内外妇儿、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脾胃积滞、腹中满痛、湿热黄疸、车辗犬伤、汤烫火烧、落马坠井、打扑损伤、杖疮发作、肿痛焮灼号泣不止、语言错乱者,皆投以峻剂急下之。子和在泻剂中最推崇大黄,服药后大便次数少则六七行,十余行,多则二、三十行,不一二日病减大半,活人无数。下之后令食粥汤,而不是吃补药。“病之去也,粱肉补之。”“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邪未去而不可言补,补之则适足资寇”。
下法即通腑法,不可单纯理解为排便,人身许许多多的疾病特别是急腹症,下法就是不用刀的外科医生。通腑泄热,开门祛邪(不能闭门留寇)每使垂危病势化险为夷。现代医学也折服下法,认为下法能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对急危重症能显示出非凡的效力,通腑泻下,攻积逐饮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精选课件
随着医学的发展,下法已超出了通便泄热,逐邪下行的局限范围,而成为解毒排毒、清热利湿、疏导气机、祛淤生新、因势利导治疗疾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鉴于“胆”的诸多超然之处及在五脏六腑中的特殊地位和以胆为首的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上多瘀滞、淤堵为患的特性,定期给予必要的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的中药对防止和治疗胆道疾病、清除体内垃圾、畅通十一藏和全身的气机非常重要。
肝得疏泄条达,胆获汁清通利,则脾胃自然健运。只要舌苔呈现黄厚腻,口苦纳呆腹胀便秘,无论何病,先清除湿热淤浊,则五脏六腑皆畅通,不要等到确诊为胆囊炎、胆结石、肝炎、黄疸、胰腺炎等等疾病才去吃胆宁。精选课件
中医病因学中,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易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邪为病,缠绵难愈。望诊见舌苔厚腻或粘腻,湿从热化则见舌苔黄厚腻。清*叶天士《外感温热篇》:
湿邪害人最广,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
精选课件(三)四诊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简称“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内容。(2012年春晚,“望、闻、问、切大智慧”)
中医的四诊从最远古的时候开始就很有效,古老但很实用。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攻。
切而知之谓之巧。
望诊被列为四诊之首,在中医诊断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中医的舌诊、脉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望诊重点是望神、望面色,重中之重是望舌(三秒定乾坤)
精选课件
望舌:称为舌诊。中医见微知著,越小的细节越能反映大的真相。舌诊是中医辨证的标尺,中医临床必不可缺的诊断性检查,中医临证最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舌和脏腑的关系是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联系起来的: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
古人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发现舌的不同部位分别与不同的脏腑相联系,并能反映相关脏腑的病理变化。
均通过经络、经筋与舌相连-----望舌可以诊查脏腑的病变。精选课件
舌是脏腑的外侯器官精选课件
舌质----舌的肌肉脉络组织望舌
舌苔----舌表面的一层苔(由胃气所生)舌质----主要反映五脏的虚实、气血的盛衰。舌苔----主要反映六腑的病变、胃气的有无,津液的存亡。
舌质淡红(明润,柔软,灵活)正常舌象
舌苔薄白(薄薄的一层白,均匀适中)精选课件精选课件湿\新建文件夹\IMG_000734_副本.jpg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精选课件病例分析李某,男,22岁,郑铁机务北段司炉。初诊:2010年10月22日主诉:纳呆腹胀恶心,大便干结,小便黄一周。病情:患者复员不久,工作不顺心,心情郁闷,暴食暴饮,失眠,渐至纳谷不消,腹胀便秘,近一周出现恶心纳呆不思食,心烦急躁,小便深黄。检查:全身黄如橘子色,巩膜重度黄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数。化验单所见:总胆红素:223umol/L
谷丙转氨酶742U/L
谷草转氨酶128U/L
精选课件辨证:阳黄(湿热蕴结,湿热并重)治疗:清利肝胆湿热,利湿退黄通腑。方药:茵陈蒿汤合胆宁片。
⒈茵陈120g栀子18g生大黄20g郁金15g
金钱草30g生姜3片大枣5枚
6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⒉胆宁片10片一日三次口服精选课件二诊:2010年10月28日症见:黄疸明显减退,巩膜轻度黄染,腹胀减轻,已有食欲,大便已通,小便黄,精神转佳。舌质略红,舌苔黄厚腻减半,脉弦。复查:总胆红素42umol/L
谷丙转氨酶84U/L
治疗:10月22日方茵陈减为80g,余药不变,6剂水煎服,胆宁片服法同上。精选课件病例二林某,女,21岁。郑州某大学舞蹈专业学生。初诊:2015年4月15日。主诉:头晕头昏一年余,大便秘结。病史:一年前因头晕头昏、抽搐就诊于郑大一附院,住院诊断癫痫,间断治疗7月余,癫痫未控制,多在夜间发病。检查:面色萎黄无光泽,精神不振,消瘦,舌质暗红,边尖有瘀斑,舌苔厚腻微黄,脉沉。辨证:心肝血淤,痰湿阻络,蒙闭清窍。精选课件治则:益气活血化瘀,豁痰祛湿通腑。方药:血府逐瘀汤化裁合胆宁片,
⒈柴胡6g当归15g赤芍20g桃仁15g
红花12g丹参20g枳壳20g化橘红10g
胆南星6g桔梗10g牛膝10g黄芪20g
甘草3g
七剂水煎服一日一剂⒉胆宁片5片一日三次口服精选课件二诊:2015年4月22日。一周来,未发癫痫,精神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智能门禁系统管理合同
- 演出经纪合同解约
- 绿色环保可持续农业合同
- 旅游目的地游览合同
- 2024年产品销售增补协议
- 专业销售技巧培训协议
- 2024普通采购合同范本
- 加盟代理合约协议
- 学校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 研究合同解除
- 消防车事故培训课件模板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5300字】
- 2024年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上海市2024届高三7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等级考)(解析版)
- 肺炎护理查房课件
- 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应试指南
- 部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
- 民俗学-人生礼仪民俗(诞生成年)
- 餐饮服务挂靠合同
- 消防工程质量保修协议
- 地貌与公路工程-山岭地貌(工程地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