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饮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意境,读出其自然的节奏、韵调、情感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发挥联想想象,品析关键字词,解读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诗句背后鲜明的形象。3、通过摘引诗句书写感受,思考“陶渊明精神”对自己的启示,将诗句化为我用。【评价设计】初读、品读环节都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展示,作为这两个阶段的终极评价。联想想象诗中画面,用语言表述;学生对诗人内心“有”“无”的解读,这两点用来评价学生对诗境诗情诗意的赏析品读能力。摘引诗句书写本节课感受,是本节课的终极评价。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对诗的领悟、运用能力。【课前准备】打印《饮酒》一诗及简单注释,课前发给学生,人手一份。【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屏幕显示:“真好,在这里与你相会”)古琴曲配乐师:有缘千里来相会。真好,在这里和你们相会,聆听你们心灵花开的声音;真好,在这里心和心相会,让我们在学习交流中,心灵碰撞出美丽的火花。同学们,希望这节课的相会因为你的参与,一路“真好!”你准备好了吗?上课!一、导入诗歌:师:(配图片、音乐)“有这样一位耕者,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早出晚归,无怨无悔;有这样一位隐士,他不满官场的虚伪喧嚣,对鸡犬相闻,老少同乐世外桃源心存向往;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读书”“饮酒”“写文章”中怡然自乐。他种菊爱菊,人亦如菊般淡然、飘逸、洒脱……”他是——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篇文章?——师补充:陶渊明经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四句诗概括了他的前半生。他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29岁前家居时期,有着普济苍生,建功立业的抱负;29岁开始,在出仕和退隐的反复纠结中,终因不满政治黑暗,官场腐败,41岁毅然辞官,直至63岁去世,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回归田园之后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留下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著名诗篇。今天,就让我们学习《饮酒》第五首。(出示课题,板书)师:《饮酒》诗共20首,都是他酒后所写,总题为“饮酒”,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抒发自己的感慨。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接导入,激发学生对人物的兴趣,调动以往的学习积累;结合“诗句”对人物简介,为下面深入了解诗人做铺垫。二、学习诗歌一读,与诗相会(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之音趣:音乐美、押韵美、节奏美,体会平淡自然的风格)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图片,生自读)1、放声朗读,读出你体会到的音乐美、节奏美、押韵美。出示:初读思考:“轻”读还是“重”读?“缓”读还是“疾”读?设计意图:读诗学诗,重要的不是嫁接照搬别人的感受,而要听从自己心里的感觉。出示思考性提示,而没有直接给予指导,为的是遵从学生自己的初步感悟。2、生个读展示,师提醒:听读同学边听边思考,我在哪个方面要比上述同学读得有突破:师在朗读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点评,指导。设计意图:初读,学生可能音准、语速等把握不好。聆听思考,为别人点评的同时,就是自我纠正之时,有目标地听读,无论展示的是谁,所有同学都在不断进步。3、师总结:(出示幻灯片:节奏划分和韵脚标注。)想必陶渊明酒后也没刻意安排节奏、韵脚。这诗完全是他心声的自然流露,只要我们也用心读,自然而然就读出了诗中的音趣。4、师生齐读插入图片:使其言皆若出自己之口——朱熹此处提示锦囊一:学诗第一步:——诵读法学生放声自我朗诵,鼓励熟读成诵。设计意图:陶诗通俗晓畅,学生对节奏音准的把握不难,淡化对节奏、韵脚的刻意处理,仍然是为了让学生保有心灵的敏感,用自心走近此诗。基本正音,注意节奏之后,再熟读,是为下面的品读打好基础。5、诗意梳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之后,你对诗句还有哪些不理解之处?参照注释,不理解再讨论一下。有不明白处,师简单点拨。——诗人是不是隐居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在一天当中的什么时刻?从哪看出?设计意图:诗的内容只要心中意会,不必咬文嚼字。从学生的疑问及水平出发,不从头到尾疏通,只对可能有误解之处点拨,为下面的品读扫清障碍。二品,与诗人相会(设计意图:通过联想想象及品析关键字词的方法,感受诗之情趣、意趣、理趣,体会恬静高远的意境,深邃隽永的哲理,感受诗句背后矗立的诗人形象。)师:老师发现这首诗开头和结尾藏着一对反义词,首尾呼应,相映成趣。——“无”“有”让我们借助这两个字走近诗人。设计意图:用一“无”一“有”来切入诗歌,视角新颖,能较好激发学生品读兴趣。(一)发现诗人生活之“有”师:诗人生活中有什么呢?他眼前有一幅优美的田园画。我们一起来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把你的感觉大声读出来下面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发挥想象,让诗句在脑海中丰富起来,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你可以想象色调、背景、人物的神态,景物细节。此处可配乐师读、生冥想。把你的画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让生交流表述。设计意图:好的诗句不仅有音趣,还有画面美感。感受意境的最佳方式就是发挥联想想象,让诗句在脑海中生动起来,立体起来。闭目,有助于更好地冥想。交流,有助于更好地激荡、生发。(二)探究诗人内心之“有”:1、师:和诗句的初次碰撞,我们每人脑海浮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画面。有道是“一切景语皆心语”。你从诗人眼前的画面中读出了他怎样的内心?——生表述,师板书(悠然、愉悦、闲适、淡泊、宁静安详、超凡脱俗、逍遥自由、高洁……)根据学生交流的现状,考虑是否插入这段介绍:(诗人在自传中曾这样介绍自己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意思是(我居住的屋子空荡荡的,遮不住风阳光。穿的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水瓢经常是空的),这样的生活可谓“饥寒交迫”了,但生活清贫的诗人眼中看到的却是宁静美好的田园美景。)设计意图:生活窘迫的现状和眼前优美田园景象的对比,有助于更好地读出诗人丰富饱满的内心世界。出示锦囊二:联想想象法师:借助联想想象,我们品味出了诗句流露出的意境情趣,别有韵味。这样的一幅画面,这样的一位诗人,我们再来读,轻还是重?缓还是急?学生思考表述,师顺势总结。朗读提示:读出情调——悠然闲适那我们试着读一下:设计意图:由感受画面到探究画面流露的意韵情调,对诗的品味更深了一步。结合着对诗人内心的体悟,再指导朗读,学生接受自然顺畅。2、师:好诗总是脍炙人口的。相传宋代流传一个版本“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你们说说“见”换成“望”或者是“看”,好不好,为什么?(生思考,表述)师总结:诗人悠然地采菊,偶然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在那一刻,人邂逅了宁静的“山”,山遇见了闲适的“人”,这种知己相逢的惊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恍然觉得山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山!云雾缭绕的南山,恍如仙境,这种逍遥自在不是我田园生活的写照吗?看到累了一天的飞鸟,结伴返回栖息的山林,他想,我不也该如飞鸟回归自然的田园吗?他在眼前的万物中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可谓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诗人感悟的所有美好,一齐涌上心头,汇成浓浓的真意,无以言表,只能“欲辨已忘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结尾虽“忘言”,却给人无穷的想象;让我们心中余音袅袅。最后这两句,应该怎样读?前半句哪个词可以重一点?后半句读出回味无穷的感觉?朗读提示:读出愉悦陶醉,隽永悠长之意我们一起试一下:设计意图:通过对“见”字的品析,引导学生体验诗人“心与物遇”的美妙瞬间。体会诗人此时与宇宙自然化为一体的超脱自在。但毕竟学生年岁尚小,对这种感觉很难体会,适时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前面的品析停留在“诗人是诗人,我是读者”的境界,这个环节设想自己就是诗人,力求达到“我就是诗人”的境界,对诗的品味就更深了一层。在此基础上指导感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水到渠成,朗读也是如此。(三)探究诗人心中之“无”师:其实,陶渊明心中有如此丰富的“真意”,恰恰是因为心中有许多个“无”。下面,我们讨论一下他的内心世界有哪些“无”。请用“无”组一个词,用这个词概括诗人心中的“无”,比如“无扰”,他远离官场,没有了案牍、迎送之烦扰。(小组讨论、发言)小组代表把发现写在黑板上——无欲无求,无争,无染,无悔,无拘无束、无虑……(学生一看就明白的词语,不必申述理由,费解的词让小组代表谈谈即可。)师:这所有的“无”,用诗中的话来概括,就是“无车马喧”。一个“车马喧”就让我们品出了这么多“深意”,越嚼越有味道,这就是诗意!设计意图:直接让学生体会“车马喧”,可能他们分析不出这么多的意味,用“无”字组词,巧妙地而且比较容易完成对“车马喧”的理解。小组合作,更好地激发学生思想碰撞。他明明居住在“人境”,却“无车马喧”,为什么?诗中告诉我们:请大声读出来:也正是因为他心境高远,才感受不到“车马喧”,才会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师:归隐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诗人回归的田园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心灵超凡脱俗的状态。他的田园诗不是对于生活场景的描摹,而是一种情趣,一种意境,一种胸襟,一种伟大的人格体现。诗即人,人即诗。无需雕琢,无需粉饰,诗与人都是这么率真自然。因为心远,所以能够“无”,能够“有”,能否回归心灵的本真,收获生命的真意。(板书)心形,将“远,无,有,真”串起。如此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我们一生去体会。点出理趣设计意图:孤立地理解“心远地自偏”,学生可能没有深刻体验,至此,归结到“心远地自偏”,水到渠成。而且对诗人回归之田园做出更深刻的解读,对整首诗以及诗人有了完整的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蕴含的理趣。板书设计正是为了体现这点理趣,且力求简洁明晰,易于理解。前四句要怎样读?——读出深沉自得之意剖析至此,你走进诗人内心了吗?学诗读诗,首先是要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感知,这是我们一路摸索出来的感觉。再读诗歌,结合体会简单指导前四句:深沉自得中四句:悠然闲适后二句:愉悦隽永在此基础上必要的借鉴也是应该的。让我们再和名家碰撞一下,看看名家怎样解读的。听视频朗诵学习你该学习的,保留自己该保留的,下面请大家尽情朗诵,读出自己心中的陶渊明。鼓励其“为所欲为”,站着读,走着读,微笑读,加手势读,小组合作读,能背着诵读更好……师配乐生个别展示1,或小组展示都可设计意图:品读之后,学生带着新的感悟再读诗歌,仍然先遵从他们内心对诗的理解,所以,在品读过程中先让他们自己揣摩读,但名家的精彩朗诵也是应该借鉴的,整首诗揣摩过后,也应让他们和名家碰撞一下,但不能生硬地把范本灌输给他们,只让他们学习该学习的,保留该保留的,这才能让他们读出自己的味道。最后“为所欲为”式的朗读,更是为了不局限他们,使之尽情发挥,做出个性化解读。三悟,与自心相会(设计意图:通过思索陶渊明对自己的现实意义,摘引诗句,书写心得感悟,将陶之人格光辉映照自身。)师:这一节课的相会之路,还没有终结。老师以为,读诗有三重境界,最浅层次的,读的是内容;更深一点的,读的是文字背后的作者,最终的阅读都是指向自我心灵的。“读诗”的最高境界是将诗化为我用,用诗意来指导自己的生活。现在,让我们聆听内心花开的声音。这节课的相会,你都收获了哪些惊喜?“以“真好,在这里和——相会,”开头,写段话,表达自己此时的收获感悟。要求:横线上补充相会的对象,后面表述感悟,能恰当引用《饮酒》中的任意诗句。”生写,师巡视,发现优秀者交流。师总结:真好,在这里和田园相会,孩子们的笑脸就是一朵朵烂漫的雏菊,我闻嗅到了沁人心脾的菊香;真好,在这里和春天相会,愿我们在心里播下一颗诗的种子,诗意地回归心灵的田园,从此身边春意无限……孩子们,相逢是美丽的,我在课堂的东篱下悠然采菊,惊喜的邂逅了你们——南山般的知己,真好!设计意图:学诗的最高境界是用诗意指导自己的生活,正如朱熹所言“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所以,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审视自己生活,回归自己心灵,用心盘点本节课的收获,才能将诗内化为自己一部分。此环节既呼应了课堂开头,也切合了本节课“相会”主题,引用诗句表达感受,既是对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对学诗境界的提升。老师最后的总结,也是为了点明:人生处处都有美丽的相会,只要心回归了田园,身边无处不是春天!三、课后延伸师:临别之际,再送大家一个锦囊:让生命充盈的方法,就是在心里修篱种菊,读一读陶诗、会一会陶渊明,静一静,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推荐阅读:《陶渊明集》林清玄三部曲《玄想》《清欢》《林泉》愿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寻觅到回归田园之乐!设计意图:一节课的相会不是目的,让学生养成回归心灵田园的习惯才是终极目标。阅读、写作,就是最好的涵养心灵的方法。希望借助一节课,让学生喜欢上陶渊明,喜欢上田园,体验到阅读写作的快乐。学情分析此诗是初三上册的内容,对于初三同学来说,品读出诗中的情趣、意趣、理趣,有一定难度。此次执教的是初二学生,挑战就更大了。他们对陶渊明了解甚少,之前只学过《桃花源记》,对他归隐田园,淡泊高洁的人生志趣感受不多。这种铺垫的缺失给品读带来了极大困难。一节课时间有限,学生阅历及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合理地取舍,巧妙的切入是关键的,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此外,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设计,有梯度的能力提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形成自己个性的理解感悟,是我设计时主要考虑的。基于学生以前对诗词及陶渊明作品的了解,诗的内容理解对他们没有什么难度,不需要做提前的预习准备,所有“读、品、悟、背、用”都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会最大限度让学生保有对学习内容的新鲜感。课后将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集》、林清玄的《玄想》《清欢》《林泉》三部书,以助他们深入了解陶诗,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效果分析关于“读”——初读、品读环节都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展示,作为这两个阶段的终极评价。初读环节要求学生初步体会诗之“音趣”,读出音乐美、节奏美、押韵美,简单的朗读提示:“轻”读还是“重”读?“缓”读还是“疾”读?让学生自己揣摩注意,通过几名学生的朗读,感觉节奏掌握可以,但轻重缓急的处理还有待提高,需要本节课进一步指导。在品读环节,通过联想想象感受诗人描绘的田园画卷,品味诗人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此基础上的朗读,学生轻重缓急处理得当,读出了悠然闲适之感,结尾句学生体会最为深刻,读出了愉悦陶醉,隽永悠长之意;在探究了诗人内心之“无”后,对本文深蕴理趣的前四句,学生也能读得抑扬顿挫、深沉自得。最终在借鉴名家视频朗诵后,在音乐、画面的感染下,对诗的音趣、情趣、意趣、理趣,有了综合的感悟,最终的朗读展示环节,学生的表现和课堂之初的初读展示形成了鲜明对比,看得出学生本节课在老师一步步引导下,品悟渐深,朗读水平逐步提升。关于“品”——联想想象诗中画面,用语言表述;学生对诗人内心“有”“无”的解读,这两点用来评价学生对诗境诗情诗意的赏析品读能力。如何通过对诗句的赏析,使学生由诗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这处目标达成也是循序渐进的。在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四句时,学生闭目冥想,袅袅古琴的配乐和教师的朗读,为学生营造了意境,使他们彷佛身临诗人之东篱,亲见悠然之南山。从学生后来的语言表述和朗读都可见一斑。此环节的铺垫使学生在探究“望南山”还是“见南山”时,迅速找准感觉,表述精准得当。在探究诗人内心之“无”时,因为教师问题出示的难易程度及分工指导明确得当,学生小组合作积极踊跃,挖掘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无”——无忧无虑、无劳、无恼、无尘无染、无欲无求……从而深入理解了“而无车马喧”的深层含义,理解了“心远地自偏”的真谛。教师在最后的适当深化点拨,也让学生醍醐灌顶,对诗人的“田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田园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心灵超凡脱俗的状态。他的田园诗不是对于生活场景的描摹,而是一种情趣,一种意境,一种胸襟,一种伟大的人格体现。诗即人,人即诗。”于此,学生真正懂得了读诗更深一步,读的是诗人。三、关于“悟”——摘引诗句书写本节课感受,是本节课的终极评价。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对诗的领悟、运用能力。此环节设计很智慧,不但考查学生能否背下诗,而且检验他们能否化为我用,将本节课的感悟化为文字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通过现场学生的书写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自如运用诗句,而且能写出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诗人相会”、“和自己心灵对话”、“和老师相会”、“和田园相会”、“和春天相会”……书写多样,从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多方面感悟有了综合提升。总之,本节课,学生通过“读诗、读诗人、读自心”,逐步深入,听说读写、品味感悟能力螺旋式上升。在学习过程中,也学会了“诵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关键字词法”等学习古诗,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本节课致力于,让学生学习后心中不是散落一地的孤零零的知识,也不是一张结好了的知识之网,而是栽植了一根生命的树,挖掘了一眼灵动的泉。它将继续在孩子们的心田生长,在孩子们的脑海流淌。它让孩子们有一种渴望,渴望着百川归海,万木成林。教材分析鲁教版教材中,古诗词学习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初一初二上下学期各有集中的课内古诗集中学习,初三的古诗词学习更为集中。本诗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古诗有多种风格,送别、边塞、田园……《饮酒》是田园诗也是陶渊明诗的代表作之一,学习本首诗,需要对陶渊明有一定的了解。之前学生在学过《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对其人生志向有初步了解。《饮酒》诗也是引领学生深入走近诗人的较好文本。朱光潜在《诗论》中综合历代大家对陶渊明诗的评价,说陶诗的特点在“平、淡、质、枯”,但又在“奇、美、腴、绮”。《饮酒》(其五)这首诗正是体现了这两大相反的特点。从诗的内容看,明白晓畅,通俗自然,理解起来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但品味起来每句每字都回味无穷。诗中音趣盎然,节奏自然而舒缓有致;情趣意趣无穷,无论是前四句对世俗官场的否定,中间四句对田园生活的肯定,以及结尾的总结,都于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意境,流露出诗人的情感;最让人回味无穷的是深邃的人生哲理。平淡自然的风格,宁静高远的意境,深邃隽永的哲理,精微严谨的结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诗都是“美”的:有景有情,有意有理。这样的好诗,非常值得引领学生入情诵读、深入品析。本诗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没有什么难度,但诗中的情境、意趣及彰显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初二学生比较难以体会的。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一节课的教学要如何取舍把握,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理解品味,是备课时要重点斟酌的。评测练习初读、品读环节都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展示,作为这两个阶段的终极评价。例一:一首好诗就如一首美妙的乐曲,一读就有无穷的音趣,听从内心感觉,放声朗读,读出你体会到的音乐美、节奏美、押韵美。出示:初读思考:“轻”读还是“重”读?“缓”读还是“疾”读?例二:借助联想想象,我们品味出了诗句流露出的意境情趣,别有韵味。这样的一幅画面,这样的一位诗人,我们再来读,轻还是重?缓还是急?对,轻缓地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请同学们练习朗读:例三:“此时无声胜有声”结尾虽“忘言”,却给人无穷的想象;让我们心中余音袅袅。最后这两句,应该怎样读?前半句哪个词可以重一点?后半句读出回味无穷的感觉?请同学们试着朗读::例四:前四句要怎样读?——读出深沉自得之意再读诗歌,结合体会简单指导前四句:深沉自得中四句:悠然闲适后二句:愉悦隽永下面请大家尽情朗诵,读出自己心中的陶渊明。鼓励其“为所欲为”,站着读,走着读,微笑读,加手势读,小组合作读,能背着诵读更好……师配乐生个别展示1,或小组展示都可联想想象诗中画面,用语言表述;学生对诗人内心“有”“无”的解读,这两点用来评价学生对诗境诗情诗意的赏析品读能力。例一:下面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发挥想象,让诗句在脑海中丰富起来,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你可以想象色调、背景、人物的神态,景物细节。此处可配乐师读、冥想。把你的画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让生交流表述。例二:其实,陶渊明心中有如此丰富的“真意”,恰恰是因为心中有许多个“无”。下面,我们讨论一下他的内心世界有哪些“无”。请用“无”组一个词,用这个词概括诗人心中的“无”,比如“无扰”,他远离官场,没有了案牍、迎送之烦扰。(小组讨论、发言)小组代表把发现写在黑板上摘引诗句书写本节课感受,是本节课的终极评价。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对诗的领悟、运用能力。例:现在,让我们聆听内心花开的声音。这节课的相会,你都收获了哪些惊喜?“以“真好,在这里和——相会,”开头,写段话,表达自己此时的收获感悟。要求:横线上补充相会的对象,后面表述感悟,能恰当引用《饮酒》中的任意诗句。课后反思虽然已经走出课堂,但《饮酒》在我心中激起的涟漪还在荡漾,我想,这不仅荡漾在我的心头,每个用心参与的孩子,心头也必定激起了几朵浪花。只一首《饮酒》就有多少值得品味之处,何况从一首诗我们可以走近诗人陶渊明,他的内心又有多么广袤的田园值得我们去探索。我总认为,阅读有三重境界:读文本——读作者——读自己,最终的阅读都是指向自己的。所以,初步确定了教学思路,以“相会”为话题,引领学生步步探索,步步深入,“与诗相会——与诗人相会——与自心相会”。实践证明,这种思路使学生始终保持探索状态,从读到品到悟到写,步步深入,步步惊喜,步步收获。赵谦翔老师古诗教学的“四趣”,对我触动很深。一首诗,是兼备“音趣、情趣、意趣、理趣”的,如何让学生真正品砸出这些诗趣?怎样的指导既不使学生倍感艰涩,也不至流于肤浅?在方法指导上,反复斟酌修改,最终达成了“以读贯穿,品悟结合”的思路。备课之初,因对学生的认知理解力把握不准,我引领解读总是过深,和学生生活、心理有很大距离,设计的问题学生不太容易驾驭。一次次调整,一次次改进,用听课老师的话说,我的课堂终于从云端接了地气儿,让学生在一个个环节中,有读有思,有品有悟,宛如沉睡泥土中的种子,渐渐抽枝展叶,层层生发,由“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而至“兰叶葳蕤,枝繁叶茂”,于不知不觉间“春上枝头已十分”。对文本的解读,找准巧妙的切入口很重要,解读诗歌找准诗眼很重要。几番推敲后,我别出心裁地以“有”“无”这对反义词切入,让学生探索诗人心中的“有”和“无”。解读了这个问题也就深入解读了诗歌和诗人。这个问题设计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线贯穿,引领学生抽丝剥茧,感受一粒砂中藏世界,一片叶上见如来。在探索诗人内心世界的同时,品味了情趣意趣,感悟了理趣,并且提升了朗读水平。最后的让学生引用诗句来书写体会的环节,也是自己认为比较巧妙的设计。学诗的最高境界不是背下来就完事了,背下的东西如果不走心,可能走出课堂就还给老师了,只会背不能学以致用,不是学诗的目的。更何况,最终的阅读都是指向自心的,让学生从诗中审视自己,盘点收获,并能自然运用诗句,才是真正的成长。感觉这节课,以读贯穿,品悟结合,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综合提升。并且由一首诗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办学项目协议范本
- 重型吊车租赁合同范本
- 展览活动参展协议书模板
- 2024装修大包合同模板
- 2024年离婚协议书范本简易
- 新服装定制合同样本
- 2.2 创新永无止境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债券认购与债权转让合同实务
- 门店租赁合同协议书
- 上海市超市洗涤产品流通安全协议
- 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手册
- 最新患者用药情况监测
- 试桩施工方案 (完整版)
- ESTIC-AU40使用说明书(中文100版)(共138页)
- 河北省2012土建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含定额总说明)解读
- 中工商计算公式汇总.doc
- 深圳市建筑装饰工程消耗量标准(第三版)2003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 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方案
- 恒温箱PLC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 176033山西《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