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15篇_第1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15篇_第2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15篇_第3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15篇_第4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15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

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

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flash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

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

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

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

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

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

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

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

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

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

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

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

先生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

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

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

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

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

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

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

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

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

住就是十年。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

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

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

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这句

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

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吧!再读第三自然段: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

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怀念祖国和故乡,

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

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

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

生境界。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

很美,人也美。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

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

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

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

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

了__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2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五年级第十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课。课文介绍了德国人

对花的喜爱,德国独特又美丽的风景,以及德国奇特的风俗。这

篇课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思想教

育价值方面,要让孩子们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

在语言价值方面:这篇课文描写花的词语用得非常贴切,便于学

生积累语言文字。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

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

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__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

揣摩__的表达意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引导作用,引导

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明白做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真切、

宇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

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

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

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有没有种过花?目的是什么?

种在哪里?

2.多媒体展示德国风景图。看大屏幕,同学们,你们觉得

这些花美吗?这些花种在哪里?想不想知道德国人为什么要这

么种花?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季羡林为我们所展现的德国

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到生字或优美的词语、句子,及时

用笔把它圈划下来,然后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领读、齐读,纠正读音。

3、默读课文,季老第二次到德国,表达了怎样的感慨?请同

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深入理解,读出感情。

(一)、奇丽的景色:

⑴哪些句子突出表现了奇丽的景色?朗读课文,勾出美丽

景色的句子。画出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

(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山阴

道上”来想象。顺势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词义。)

①“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

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②“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

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播放

⑵学生在交流有关奇丽景色的过程中,师相机而行:

①强调生字的书写(这里面可有生字啊,你能把这两个词

语写在黑板上吗?学生板书两个词语);读到这个“花团锦簇”

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读到“姹紫嫣红”呢?(想象)

②对比理解“花团锦簇(花多而茂,重形态)、姹紫嫣红

(花艳而娇,重色彩)”的意思,这里两个词语都形容花很美,

不是重复了吗?

播放PPT这些娇艳的花一朵紧挨着一朵,一朵紧压着一

朵,他们挤在一起,靠在一起,相互簇拥着,有时候都分不出他

们谁是谁了。花儿的这种形态就叫做——花团锦簇。各色鲜花聚

在一起就是──姹紫嫣红

③把词语带入句子,练读,重品味花美、语言美。自己练

练怎么用你的声音展示这种美丽。熟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⑶介绍作者两次到德国的时间作者第一次到德国是1935

年到1945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第二次到德国又恰逢文

革结束不久。中国的社会处于满目疮痍、近似于一片废墟的状况。

(出示PPT)所以当作者看到这样的景色时,才会发出这样的

感叹!带着此时你的感受来读句话。可以怎么读?还可以怎么

读?可以改变句子来表达你的慨叹。

对于作者而言,这真是一种美丽得近乎神奇的景色。再读句

话。

(二)、奇特的民族:

⑴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

①“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

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

的脊梁。”

②“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

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

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⑵学生在交流有关奇特民族的过程中,师巡视:

①生交流原因。

补充资料:

没有阳台的就放在窗台上,故意把窗帘做成半截的。花的主

人看花的什么?什么是花的脊梁?(散乱的话枝花叶以及透过枝

叶看到了花)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充分欣赏到

娇艳的鲜花)这些做法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

课题)

作者见此情景估计德国人养花不是为自己,而是给别人看

的,于是向女房东求证。女房东神态是──莞尔一笑,语言是─

─正是这样。“这样”是指什么?(上文、扣题)什么是“莞尔

一笑”?(很轻松的微笑)想想女房东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这

在德国是很平常的、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女房东的表情和语言

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

部分读一读。

②这种境界指什么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

种境界具体在我们生活中来说就是怎样的行为?(分享、彼此关

怀、眼中有他人……)在文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

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扎根在这个民族每个

人的心田,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自己的花

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部分读一读。

⑶现在来谈谈作者为什么觉得这个民族是奇特的?

(联系到民族的奉献精神来谈。)

⑷老师提问,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这个民族的奇特之一就是他们的花不象中国那样──他们

就是要──自己的花让别人看

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都能看到——街头花团

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形成了一道──奇丽的景色。

是啊!的确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在德国人人无私奉献,为

他人着想,奉行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这成就了这个─

─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齐读)多么

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读这句话。

四、小结课文,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师:读着读着,课文既如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又成了一首颇

耐人寻味的小诗。

走在德国,

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

走在德国,

感受到的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

第2课时

一、听写生词,温故知新。

1、让学生当场默看(2分钟)。

2、现场听写并展示(选择有错的学生,达到对难写字的正

确指导。如“脊”“嫣”“暇”)。

二、学习末段,感悟美丽。

师:同学们,让我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最后一段,记住:把作

者的种种思绪,滴滴感受都读出来。

1、齐读第4自然段。

2、体会作者的话。

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⑴想想:什么变化了?唯独什么没有改变?

⑵“美丽”指什么?

⑶生读句子。

三、补充资料,领会主题。

1、出示补充资料:

那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从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太

太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现在这人行道仍然像是刚才洗刷过似

的,躺下去打一个滚,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思:从这段文字中你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2、引导学生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又看别人的花。”

“走过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呀,才让季先生把这当作了自

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3、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感叹之余,作者内心又涌起另一种情思。请读课文的最

后一句。(生读)

4、出示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

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①作者陶醉于鲜花之中,触景生情,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这是一个怎样的梦?梦中他在思念什么?

②引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

1、师:今天,老师领着同学们浏览了德国奇丽的风景,了

解德国了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后,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喜欢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

师:让我们再次品味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崇高境界吧(生

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以后希望怎样做到“我为人人”?

生:我想为我们班打扫教室。

生:以后哪位同学有困难,我一定会帮助他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不小啊。

师: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那优美的景色深深地吸

引了我们。你觉得作者怎样才能写出这么好的__呢?

生: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

师:如果作者没有到过德国,而仅仅听别人说起德国的风景,

能写出这么生动的__吗?

生:不能。要亲身经历过,才能写出来。

生:写__时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生:还要多读书,积累好词佳句。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如果作者把在德国见到的所有景物都

写在__里,你还会喜欢他的__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写进去,__就没有中心,也就

不吸引人了。

师:那么要写一个地方的民族风情特点,要注意些什么事

项?

生:抓住能体现这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

师:说得对。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用上一些修辞手法,

这样写出来的__才更生动、更具体、更感人。

师:感谢季先生让我们了解了异国五彩斑斓的文化,现在让

我们来认识一下季先生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简介)

师:如果你想对季羡林有更多的了解,请到图书室或上找季

羡林作品读一读。

《季羡林文集》、《季羡林散文集》

《谈人生》、《留德十年》、《病榻杂记》

五、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师: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和对课文的感悟,以《梦

见了》续写一段话。

(生写话,然后展示)

生:我梦见自己在花海中飞翔,身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鸟在

动听地歌唱。我的恩师突然出现了,我和他走在花丛中谈笑风

生……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也自叹不如啊!我要向你

们学习。

六、布置作业。

师:课后,请把《梦见了》写在小作文本上。另外,把课文

中的好词佳句抄写在你的读书笔记本上。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下课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花团锦簇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

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

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

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

─德国(板书)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3.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

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

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板书:

奇丽)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

(1)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补充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

中。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

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

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

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

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

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

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

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

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

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

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

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

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

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

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

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

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

________________

,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

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

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

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

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

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

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

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

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

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

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

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六、书写生字,听写词语,运用词语

1.重点指导“脊”的笔顺。上半部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

2.听写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

3.写几句话,用上上面的部分词语。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

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

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

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

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

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季羡林爷爷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德国留学生活了十年,过了

四五十年以后再次去了德国,回来后感慨万千,写了一篇__。今

天,我们就随语言大师季羡林的__走进德国,或许你能从中对德

国人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

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

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

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脊、嫣。

三、由浅入深,探究文本

1、看课题,体会“让”的意思。将“让”字去掉,与课题

作比较: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自己的花是别人看的。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加上“让”有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给

别人看的意思。

2、浏览课文,发现文中藏着的“让”。请你发现一下,文

中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看看谁有一

双敏锐的眼睛。

(1)学生浏览课文,发现“让”,教师巡视点拨。

(2)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句子作深入引导。

句子一: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

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

脊梁。(请学生读,理解“脊梁”的意思。花的脊梁就是花朵

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句子二: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齐读。

3、德国人的“让”,让出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习。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德国人是怎样养花“让”别人看的?他们这样养花有好处

吗?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每一家都是这样,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

己又看别人的花。找出具体描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句子,

划上横线。(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

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

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这里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同学们再默读这

两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抽学生读文,结合你的生活所见闭眼想象,“花团锦簇”“姹

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

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几生,读

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

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点几组,读

出“姹紫嫣红”的

味道),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预设二:应接不暇

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

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理解“应接不暇”:“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时

候。“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

就是——(没有空闲)。“应接不暇”呢?(看图)这里的花非

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

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

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

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生活中,你还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

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

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吗?

(3)指导朗读

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齐读)

同学们,我们就在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齐读)走过任

何一条街——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背)走过任何一条街——

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这就是我们常

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

(4)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

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

课文中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呀,人人为我,我

为人人。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齐读)——我觉得这一

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5)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

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

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四五十年过去了,季羡林爷爷又一次到了德国,又一

次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当朋友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吗?他说:

(齐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季羡林说的“美丽”指什么?“德国人有什么特点?”。

(3)猜度季羡林的“梦”。——“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

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结合季老的

《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__片段,说说季老到底做了一个

怎样的梦。)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季羡林爷爷的回忆录《德国印象》。

五、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

在一个异常普通的小镇的居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的美

丽,成就美丽的境界,这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自己的花

是让别人看的》给我留下的深刻感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

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

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

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

实感。

在课堂上,我请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体悟风情,找出“人人

为我”的句子。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

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

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

道上,应接不暇。”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

景,利用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体会花之美。引

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体会花之多。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以上片段我围绕中心

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的融为一体,

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

象,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

言为心声,希望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文中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精神,如何于无痕处解决这一难题,是我课堂中力求突破的。

这个问题,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再加上课件教学的配合,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回顾整堂课,还是有一些让自己不甚满意之处:

朗读教学的指导一直是我教学的弱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

做了尝试,未进入最佳朗读状态,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我

很希望在体会感受景色奇丽这个环节上指导朗读给全课掀起第

一波高潮。可惜事与愿违,虽然通过直观的图片视觉冲击,学生

能体会到美丽的景致,也可以想象得到漫步德国街头美好的心

境,但是并不能在读的过程中把各自的感觉读到位,的确成为一

桩憾事。

这样一次充满馨香四溢的异国风情之旅,让我感受之真切到

老师的高度将决定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

学水平,将会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

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

游时别样的心情。

3、认识本课3个生字,抄写课文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

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

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

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

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

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

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

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

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

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

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

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

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

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

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

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

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

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

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

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

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

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

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

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

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

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

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

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

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

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

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

人也美。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

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附后)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

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

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__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6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

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难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设计思路】

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

贴近作者视角,选择“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

中的“美丽”为切入点,以“寻找美丽──感悟美丽──内化美

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

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句式变换、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

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

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

的同构共生。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寻找“美丽”

1、由课题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

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

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

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

─德国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对话,板书:

美丽

3、激趣:

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去寻找他眼中不变的

美丽。

二、品读文本,感悟“美丽”

1、阅读,与文本对话:

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你觉得美丽的语句。

2、交流,与同桌对话:

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交流批

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

(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3、词语质疑:

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

暇。

4、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⑴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⑵“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

什么意思?

⑶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

寻味的?

5、品读,与作者对话:

指名读句子,汇报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如下:

⑴“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①关键词:

脊梁。

②角色迁移体验:

如果你来到德国人的家里,看到这些花的脊梁,会怎样想?

⑵“走过任何一条街……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

接不暇。”

①关键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花的海洋。

②创设情境想象:

走在德国的街道上,我仿佛看到了。

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

味的。”

①关键词:

人人为我。

②句式变换对比:

只有(人人为我),才能(我为人人)。

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这两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作者从中品味到什

么?

6、感悟,与美丽对话:

⑴联系感悟: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生活有没有类似体会?请谈一谈。

⑵延伸阅读拓展: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卞之琳《断章》

诗中的“风景”与文中的“花”有什么联系?

三、情感共鸣,内化“美丽”

1、再读对话,情感共鸣:

指名朗读课文结尾一段,紧扣“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

的民族!”两句,激发情感共鸣。

2、随文练笔,内化情感:

作者在结尾写到:“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

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梦呢?他会

梦到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和自己的经

历,写一段话。

3、结语: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儿,

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7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受异域风情,了解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理解“人人为

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感受异域风情,了解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揣摸

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和风俗特点的。

教学难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

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齐读)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的意思。

2.了解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揣摸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和

风俗特点的。

三、自学

(一)自学生字检测(先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给带点的字注音。

莞()尔一笑东莞()姹()紫嫣()红

2.形近字组词

脊()暇()姹()锦()

眷()瑕()宅()绵()

3.抄写你喜欢的四字词。

4.理解词语: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嫣()。

5.我不能理解的词语: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一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__的作者是大作家(),作者四五十年后重游德国故地

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3.默读每三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⑴作者在德国看到了怎样奇丽的景色?用“”画出有关的

句子。

⑵这段话里“任何”“家家户户”这些词体现了花的特点,

你还能在这段话中找到两个这样的词吗?,;体现花美的特点

的词是、,可见这段话,作者围绕“奇丽的景色”这个中心,

分别写了德国花、花两个特点。

4.背诵第三自然段。朗读提示:边读边想象欣赏,把自己

的赞美之情送到朗读中去。

四、交流

1.小组交流,先互相批改,再请教同学改正错题。

2.全班交流,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微笑的样子。()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2.从文中找出列词语的近义词。

目不暇接—()繁花似锦—()意味深长—()

二、明确目标(齐读)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启示

与教育。

三、自学

1.作者为什么说德国人是一个“奇特的民族”?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作者揭示了一种要赞美的人生境界是:。

2.“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

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

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⑴“人人为我”在文中指:。

⑵“我为人人”在文中指:。

⑶“耐人寻味”是意思是。“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文中是

指:。

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境界?。

⑸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你有没有感受到类似的境界?举例说

一说。。

3.看了德国人的风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句中的“美丽”

有两层意思,①

②。“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德国人的没变。

四、交流

1.小组交流,先互相批改,再请教同学改正错题。

2.全班交流,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题。

五、拓展训练

1.读了这篇__,德国人给你最深的象是:

2.小练笔: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六、课后检测

1.做《同步精练》第一至五题。

2.背诵第三自然段。

结合课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课后反思: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应该让学生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

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

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

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

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

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

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

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

的优美语言。

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

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

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

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

季羡林爷爷。今天,我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去看看德国的

花。(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

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

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

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

暇:与“瑕”区分记忆,偏旁表义

锦:与“绵”区分记忆。

嫣:右部的上下结构分配要合理。(师可范写)

4.生写生字,师巡视。

5.投影仪展示书写,师生评议。

6.结合预习情况,理解文中疑难词语:

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初读课题的时候,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谁把

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文

1.在初读了课文后,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根据学生的

体会,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的顺序)

2.生:我明白了德国人把自己养的花给别人看。

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

到花的脊梁”谈谈自己的理解。(“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

叶子,并不美观,而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

赏到,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

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让我们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吧!请闭上

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

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

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

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

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

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

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

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

景色表现出来吧。(有条件可观看德国街道的图片,感受这奇丽

的景色)

随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配乐指名读、

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然后让全班看插图,能背则背,不能背

则读;接着抄写本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4.现在,你还会不会为你刚才在屋内没有看到自己种的美

丽的花儿而后悔呢?(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

丽的花奉献给大家,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奇特的风景。)

5.随机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

颇耐人寻味的。”

(1)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每个人都把自己种的

花儿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丽的花。)

(2)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

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3)再读读这句话,谈谈你明白了什么。(“我为人人”

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

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

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

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

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6.学到这里,你觉得德国或德国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街道景色奇丽;德国人懂得为他人无私付出。)

7.季羡林再次来到德国,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

没有改变。”谈谈你的理解。(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

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

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

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

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三、教师总结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照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脊梁、莞尔

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在反复朗读与想象练说中凸现__第3自然段所描述的美

丽画面,并通过上挂下联体会莞尔一笑的意味及美丽的涵义,感

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体会作者美好的内

心世界。

3、通过细致品读,了解__用较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启示的

写作方法,体会表达角度的独特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对德国,对季羡林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预设:

一、初读课文,理清三个画面。

1.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几个画面?

3.交流三个画面: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再次来到德国,依然见到

了美丽的景象。

相机检查词句: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

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

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脊梁: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

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

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读准读通,

初步理解: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二、细读课文,凸现美丽景象。

1.细读课文,画出文中与题目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后定格第三自然段,反复朗读,凸现美丽景象,感

受温情浪漫。

(1)教师引读。

师引读:走过这条街,抬头向上看

走过那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师:那缤纷绚烂的景象带给人们多少的美丽和愉悦啊!

师引读:瞧,这边的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男生接读。

师引读:那边的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女生接读。

师:漫步在山阴道似的大街上,扑面而来的尽是芬芳和清香,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把这种感受融入朗读中。

(2)想象练说。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把脑海中浮现的景象,美美地表达出

来。

教师相机引导评价。

(3)再读品悟。

师:一个想像就是一处浪漫,读德国浪漫的街头

师:一道风景带来一种享受,读街头美丽的风景

三、上挂下联,体会莞尔一笑的意味。

1.如此美丽的景象在德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请读读第

二自然段,你体会到女房东那莞尔一笑中所包含的意味了吗?

2.指名交流。

3.教师引说: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虽然我在家里只能

看到花的脊梁,但只要路人抬头向上看(可接说第三自然段,或

畅谈自己的感受)

4.升华感受:这莞尔一笑中透露着女房东那一份淡定自若,

一种理所当然,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这莞尔一笑的神情是耐人寻

味的,这简单朴素的语言是耐人寻味的,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

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啊

四、联系全文,品味美丽的涵义。

1.四五十年过去了,当作者再次踏上德国这片土地时,他

又看到了什么?请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交流: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户上

都开满了鲜花。

(1)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开满了鲜花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你能描绘一下吗?(引导复述运用上文的语句)

(2)体会写法:此处为什么不详细描写?(简练,不重复,

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

(3)朗读语句,顺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此时对作者在四五十年前做的那个花的梦,思乡的梦,

你们理解吗?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若学生回答不上:预设背景补充: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5

年回国。季羡林先生精通六七种外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

一位不可多德的人才,在德国完全有很好的条件居住,为什么还

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呢?

4.联系全文,试着填写这首小诗。

四五十年过去了,

当年的红衣少年

已变成了

如今的白发先生

但梦想依然清晰浮现

梦见家乡满街的窗前

也是那样()

大街小巷

也是那样()

家乡的人们

也是那样()

这境界

依然()

那就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

这奇丽的景色,

这奇特的民族。

3.交流,朗读。

五、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1.虽然季老先生在这篇课文中所传达的这一种境界较为崇

高,但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通篇__的语言非常朴实。用最朴实的

语言,拉家常似的娓娓向我们表达了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这

样的表达角度十分独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借鉴。

2.自由读课文,感受这种写作方法。

六、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1.季羡林

被评为20_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

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

笔下道德__。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阅读拓展:《季羡林先生》

2.了解一个国家,了解一个人物,需要同学们在课外进一步

阅读。有一本书等待着你们去把它翻启,这本书的书名是《德国

印象》。此书为季羡林的回忆录,那里有动荡的岁月,沧桑的世

事,难忘的师恩,诚挚的友情,质朴的语言,灵动的智慧,在那

里你还能找到这篇课文背后的故事,课下,同学们读读这本书就

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了解。

反思: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第三自然段为突破口,通过上

挂下联,凸现美丽景象,体会莞尔一笑的意味,品味美丽的涵义。

通过默读,品读、诵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来理解文本,在以读为主

的过程中开展角色体验,情境想象、随文练笔、延伸阅读等多样

的言语训练,深入感受德国景色的奇丽与民族的奇特,深入领悟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走进作者美好的内心世界,努

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概、脊、莞、尔、确、簇、

汇、暇、含、绮”10个生字。能正确描写“尔、确、汇、含、

绮”5个字。积累“大概、确实、栽种、应接不暇、包含、汇成”

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联系课文,初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习惯,

懂得“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喜欢花吗?家里有没有种过花?什么时候用

花来妆点自己的家?花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

2、师:是呀,花儿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难怪人们都喜欢

那美丽鲜艳的花朵,因为——

3、出示: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指名读,学习:概。

4、师:同学们都说种花是为了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可是

有一个国家的人民种花却是让别人看的。

5、出示课题,读题。

质疑并归纳:自己的花怎么会给别人看?为什么自己的花要

给别人看?

二、初读课文,深入理解,学习字词。

1、带着问题轻声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学习生字。

2、思考问题:德国人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从文中

划出有关语句。

3、交流,出示:

他们的花不是养在屋子里,而是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

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出示两盆花,请两位学生上来演示一下:德国人是怎

样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的?

(2)借助盆花的摆放位置,学习生字:脊,理解“脊梁”。

(3)说话练习:花朵朝里开,虽然(),但是()。

花朵朝外开,虽然(),但是()。

3、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种花,所以别人才能享受到如此美景。

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

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美的享受?

(2)交流,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

不暇;随机学习生字:簇、汇、暇(给“暇”换偏旁组成新字。)

(3)结合媒体,自己读,挑战读,尝试积累。

1、师:刚才我们读懂了德国人怎么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呢?从第三节中划出一

句关键的句子来。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

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1)指名读,联系上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意思。

(2)师:正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德国的街头

能够看到这么绮丽的景色。让我们再去德国看看那里的美景吧!

媒体演示。

2、师引读第4节: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

“你离开德国这么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

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作者所说的“美丽”到底指的是哪些东

西呢?

(1)学生自读第4节,小组内进行讨论。

(2)交流:是美丽的花朵,是德国人互助互爱的美好心灵,

是他们愿意把美好事物与别人分享的良好风尚。

(3)指导朗读。出示:你们愿意将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和吗?

你们有没有感受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滋味呢?

三、创设情景,朗读全文。

师:美好的东西就是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老师带来了

最喜欢的音乐,想和大家一起欣赏。(音乐响起)让我们在美妙

的音乐声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作业布置:

1、拓展:

和爸爸、妈妈谈谈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

2、作业:(1)抄写词语

大概、确实、栽种、应接不暇、包含、汇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__(3)积累描写花儿美丽的词语。

板书设计:

19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

自己别人

种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反思:

这是一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却包含深刻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