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灯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灯笼》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需要从中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灯笼》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1.选材广泛。此文围绕“灯笼”,回忆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很多生活景象,也联想到了历史上处境可悯的汉献帝,以及保家卫国的名将们,从不同方面体现了灯笼对于作家吴伯箫自己乃至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2.笔法自由。作者顺从自己的思绪,叙述了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历史人物,由个人经历到历史感慨再到家国情怀,笔法随性,不受束缚。3.线索明确。小小的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也寄寓着作者赤诚的情感。面对国运时事,作者表明了自己要做抗日的“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学情分析】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看,这个阶段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会产生个性化的主观体会,这时候适当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2.从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看,八年级学生已经大致具备了概括文章内容、区分表达方式、品析修辞语言等相关理论知识,但实践运用的时候易产生误区缺漏,因此依据理论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还需老师示范或创设更多真实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文本内容。3.从认知发展看,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参与感比较强,具备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使学生在课堂活动和合作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目标】掌握“斡旋”“怅惘”“幽悄”等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够概括文章零散的事件,梳理文章的线索脉络,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鉴赏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审美创造的能力。通过品读感受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情感,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鉴赏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审美创造的能力。2.通过品读感受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情感,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教学方法】教法:采用默读诵读、示范启发、圈点批注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并辅之于多媒体组织教学。学法:践行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将读、思、议、写相结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了解“灯笼”作者1.播放安徽歙县非遗嬉鱼灯的表演视频,联系课文中介绍的与灯笼有关的民俗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灯笼的民俗价值和文化内涵。2.作者简介:吴伯箫(1906-1982),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散文特点是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内涵。其作品语言基调单纯简练,峭拔明朗,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代表作品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等。二、自读感知,梳理“灯笼”故事预习自测,字词积累多媒体展示本课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提醒学生圈画积累。速读课文,概括信息问:文章以“灯笼”为题,围绕“灯笼”回忆和联想了哪些事?并尝试用带“灯”的四字短语进行概括。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思考,梳理文章内容第3段:祖父夜行,灯笼照路第4段、第5段:母亲嘱咐,接过纱灯第6段:乡俗还愿,村头挂灯第7段:元宵张灯,随灯入梦第8段:族姊远嫁,满街看灯第9段:纱灯描字,引发喜悦第10段:献帝灯笼,历史幽情第11段:塞外点兵,挑灯看剑(屏显阅读提示提醒学生注意本文“自由笔法”的特点)问:这种自由是随意散漫、杂乱无章的吗?——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理解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体会这篇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小结:文章以“灯笼”为线索细细道来,叙述了很多零散的故事,陈情于事。从对早年乡村生活的深情,延伸到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激情,升华至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宏愿。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那些怎么都抹不去的记忆,“形散而神不散”。三、细读品味,体会“灯笼”情感屏显老师对于第三自然段的阅读批注示例:①一把腰刀、一具灯笼。——简单的物件,简洁的语言,寥寥数语写出了“灯笼”与村民生活不可分离,透着浓浓的乡情。(通过语言特点品味情感)②“——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长短句结合,引用《桃花源记》中“忘路之远近”的句子,语言隽永典雅,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天真懵懂的孩童和一个历经世事的老者,数着星星讲着故事,一老一幼将淡淡的温情洒满回家路,透着浓浓的深情。(通过句式特点品味语言)③“静穆”与一路的闲谈、犬吠形成对照,宁静下来的深夜庭院,在灯笼朦胧的光亮下有一种余音绕梁、引人遐想的意味。(通过对照写法品味意境)④整段叙述祖父外出半夜冋家的情景,最后一句议论,“一辈子”“思慕”这两个词直接传达出温暖的亲情让“我”终生怀念,叙议结合。(通过表达方式品味内涵)老师的批注是给学生作为批注参考,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品读文章,再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给学生自己阅读批注的时间,展示的机会。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阅读批注问:请同学们选取最打动自己场景,可以从字词、语言、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等不同方面来品读其中蕴含的深情,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做好阅读批注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再请每小组派代表展示这组的阅读批注。(屏显:选取最打动你的一个场景,品读其中蕴含的深情。参考角度:关键词句、语言特点、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小组集体讨论,各组代表展示阅读批注,老师引导补充相关重难点并总结。通过原句和改后句子的比较,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原句:“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改句:“挑了灯笼去回”——原句在重复中好像时间更长了。时间更长了,那这一路上独自走夜路而引发的孤独寂寞的情绪也就更浓了。这样前后的反差也就更凸显了母爱的温暖。原句:“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改句:“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原句中的“吧”字更显温柔、亲切,更能体现母亲的性格特点以及血脉亲情的温暖。体会文白夹杂和化诗入文增添了语言的典雅诗意。“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在白话中掺杂文言语汇或句式一般叫做文白夹杂。这样的语言增添了文章的典雅诗意。“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化诗入文重在“推陈出新”。这里“正萧萧班马鸣也”不再是李白原意以离群的马烘托送别深情,而是渲染金鼓齐鸣、烽烟四起的紧张战况。理解作者通过想象表达对灯笼幽长的历史况味的探索。补充汉献帝的典故,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体会汉献帝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可怜可泣的处境,进而感受作者关于灯笼悠长的历史况味的探索。小结:通过品读赏析,学生小组合作体会“灯笼”背后蕴含的血脉亲情的温暖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四、朗读仿写,感悟“灯笼”意旨问:请学生自由朗读文章11-12段,这部分写了哪些历史人物?选择你最熟悉的,与小组成员交流有关他的故事。屏显总结明确:这些都是我国历史上披肝沥胆、奋勇杀敌的名将。学生活动——仿照画线示例,结合事迹仿写问: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给的示例,结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进行仿写。壮哉,沙场秋点兵!你看:夜深星阑时候,将军挑灯看剑。骠姚挺身而出战匈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作那灯下的——马前卒!问:了解了这些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你产生了怎样的触动,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感受?问:那么作者引述历史上这些英勇杀敌的名将,又产生了何种情感呢?预设:第11段作者在叙述历史上几位保家卫国的将领之后,顺势发出誓言。这里直接抒发情感,也是议论,表明报国心愿。第12段同样是议论,顺承上一段的意思,进一步抒情明志,表达强烈的保家卫国的激情。问: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呢?——插入时代背景介绍。(屏显背景链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也击破了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写作,疏解一腔积郁。这一时期他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本文正是这一时期的文章。)问:请全体同学再次一起诵读最后一段,从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问:在这种激昂的情绪下,作者为什么说“于今灯笼又不够了”?问:灯笼不够的情况下,作者说我们还可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总结:通过引导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作者热烈赞颂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古代将军,是他们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抒发了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的决心;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全国人民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师:老师带领全体同学配乐诵读最后两段。(屏显最后两段,播放激昂的背景音乐)五、课堂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教师总结】(结合板书):小小灯笼,联系着血脉亲情,温暖了岁月人生。小小灯笼,传承着中华文化,厚重了历史文明。小小灯笼,寄寓着家国情怀,点亮了理想光芒。【作业布置】(必做作业)能力提升:比较阅读吴伯箫的《马》,从行文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特点、主旨表达等方面思考两篇文章有何相似之处。(选做作业)综合实践:搜集更多与灯笼有关的民俗文化,完成一份以“灯笼与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内窥镜消毒机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生啤箱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家用无线路由器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Unit 5 第2课时 Section A (3a-3d)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英语上册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河北专版
- 2025年中国X射线机市场调查研究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构件加工合作合同
- 2025年度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合同风险评估与优化方案
- 2025年中国光纤陀螺仪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度环保型二次结构模板施工及废弃物处理合同
- 2025年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深度研究
-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八年级生物试题
- 2025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笔试答案无听力答案、原文及音频)
- 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
- 《酸枣营销战略》课件
- 真需求-打开商业世界的万能钥匙
-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课件
- 仓库礼仪培训
- 2024土方工程承包合同包含进度支付与违约责任条款范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